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8081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热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反思【第一篇】

这是1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描写台湾青年与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为大陆青年小钱捐献骨髓这一事件,赞颂了两岸人民间的血脉亲情。文章以两个“静静地躺”为线索,展现了两处场景:第一个场景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大陆青年小钱身患白血病,生命垂危,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救命的骨髓;第二个场景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台湾青年在地震的余震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为小钱捐献骨髓。课堂上,我首先提出问题“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几处场景?这几处场景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让学生读文寻找,阅读汇报中发现学生的汇报比较散乱,特别是两处场景的共同之处,学生都没有说出“静静地躺”,后来我又换了一种提问方式,直接点出“文中在描写小钱及台湾青年时,都写到了他们‘静静地躺’,请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读一读,并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这样学生交流起来就感觉有话说。针对学生现状有效地提出问题,是我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时直接问比绕着问效果更好一些。

另外本文的句子描写、用词也非常生动、准确,如:苍白、红润的对比,凋零、绽放的对比,大地的摇晃与沉着、静静地躺的对比,都含有深意,课堂上虽然都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了,单总体感觉讲得还不到位,特别是对于词语的理解如何联系课文体会,还需要教给学生方法技巧,也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第二篇】

《一颗小豌豆》是1篇略读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小豌豆用自己的长大满足小姑娘的愿望,帮助小姑娘战胜病魔的信心,表现小豌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教学时,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生动的小故事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我发现,大胆质疑,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

3、注重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对小豌豆说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编故事“这一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此,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首先要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第三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述了同一时光海峡两岸的两个不一样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盼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另一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的危险中做着抽取骨髓的手术,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陆青年能够早日得救。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紧地抓住了两个“静静地”以及“同一时刻”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就在同一时刻大陆和台湾同胞为了小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抓两个“静静地”,给学生呈现两副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体会到了他的痛苦。之后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孩子们立刻找到他需要骨髓,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们很快想到了一个词“期望”。正因为有了期望,他的生命有了可能,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是充满期望,充满期盼。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外部的环境是怎样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去。

之后我问孩子们,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会担心自我的生命以及自我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我的家人,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明白,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盼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用“同一时刻”串起画面,体会爱的伟大力量

这个故事发生在同一时刻,两幅画面的联结点是“同一时刻”这个关键词。因为有了小钱的痛苦、无奈以及期望,才有了台湾青年的那份坚定以及奉献。他们两个人的内心是在同一时刻展此刻学生面前的。

在课前我曾出示台湾海峡的画面,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在如此宽的海峡上要架构一座桥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上,这座桥架设成功了。而且就在小钱以及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那个时刻架设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青年、李博士、医护人员以及许多海峡两岸人们的关心与帮忙。他们的帮忙就是海峡两岸同胞间的爱。而且这是建立在许多生命上的爱。而这座桥不仅仅是生命桥,也是友情桥、连心桥、爱心桥。到那里学生也明白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实就是爱的力量。

因此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深情呼唤这座桥的环节:“让我们一齐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再带着青年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带着台湾与大陆同胞的爱读一读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一次又一次的递进过程中,这座桥不仅仅跨越了这台湾海峡,也跨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第四篇】

李雪莹老师为我们撩开了第一课时的面纱,那么第二课时又该怎样呈此刻学生面前,怎样上才能使第二课时更具有实效呢?为此,我想透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来探寻第二课时的佳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组的1篇课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完美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完美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我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明白小钱正期盼着他的骨髓。那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我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能够不顾自我生命的安危,能够把自我的家人抛在脑后。透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资料,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地播放了"1999年9。21台南大地震"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出示李博士奔波的'路线图,体会他无私奉献,急人之所急得医德高尚医德。

四、不足

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比如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我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我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30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