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第一朵杏花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454227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杏花的观察与思考积极,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引导与互动,提升了课堂参与感,需进一步加强细节的呈现与情感的表达。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第一朵杏花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第一朵杏花【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子。

2、把握文章结构。

3、了解课文的主人公,初步体会人物精神。

4、体会提示语的作用和用法。

一、出示课题,介绍竺可桢

板书课题,读课题。第一朵杏花,是由数量词和名词组成,到底应该重读哪一部分呢?带着问题读课文。(为什么要写?课文的内容?)

二、引导初读课文,解答第一个问题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

读完课文,学生应该会说,应重读“第一朵”。因为课文写的是竺可桢爷爷为了科学研究用两年时间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事。

2.简介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对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竺可桢一声有着对气象学、气候学和地理学的执着献身精神,率先对台风、季风、气候变迁等进行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天气预报。

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71岁那年,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参加南水北调考察队。他最后一次去野外考查时,已是75岁高龄。

竺可桢一生发表科学著作近300篇,晚年写的《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物候学指什么?(“物候”是指生物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周期性现象:如植物发芽、开花、结果,候鸟迁徙,某些动物冬眠等。

三、引导二读课文, 扫清阅读障碍

1.这篇课文就讲了竺可桢爷爷研究物候的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要求:

轻声跟着读,圈出生字新词,注意读音。

2.交流:

(1)画出了哪些字词,为什么:

着重指导:皱(zhòu),翘舌音,读准后再扩词;盛:多音字。

曾(céng),平舌音。顷刻,顷读第三声,指极短的时间。(讲到这个词顺便指导读好这句长句。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呢,能把它找出来吗?兴冲冲的兴也是多音字。)

郑重指严肃认真。估计:大概的推测。推断:推测判断。

四、三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过渡:刚才我们听了课文朗读,找出了生字词,并初步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接着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根据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写一写每一部分说了什么?

第一段:(1-5)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准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五、四读课文,品读人物对话

1.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竺可桢爷爷为了研究物候,连续两年看杏花,并与小男孩进行了两次对话,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看杏花的情况。

出示竺可桢看杏花的句子。指导读好这句话。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

指名读,指导,齐读。

思考:竺爷爷看杏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阳光明媚,红杏出墙,一派烂漫春色,一般人可能会驻足欣赏,沉浸在美好的春光里。可是竺可桢爷爷却不是简单地流连春景,而是“走近”“数了数”并发现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绽开,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是研究物候的,他关心的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可是错过了时机,只好询问孩子。从而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是多么留心周围植物的变化,他的观察又是多么细致呀,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又不无遗憾。)

2.比较对话,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出示:

孩子天真地说:“爷爷,你又看花啦?”

竺爷爷习惯地说:“是啊,杏花开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孩子说:“哪天?今天开的。”

竺爷爷说:“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请你读读这段话与课文原文,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1、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课文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而出示的全在前面。

2、孩子天真地说只写到了神态,而书上是“他仰起脸天真地问道”,还写到了动作。

教师点评:人物可以同时带着神态和动作说话,这样的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

3、出示的每一句都用到说,而书上不是这样的。(书上表示说的词有哪些呢?去找一找。有“问、补充、回答、告诉”还可以到第二段对话中去找找,还有“喊、道、叫”)相机板书这些表示说的词

教师板书:(动作+神态)提示语+对话(提示语可以既有动作也有神态,也可以只有动作或者只有神态,应该根据对话的具体情况来定)

根据这种公式,我们可以变换出很多种对话的形式,从而使文章的表达活泼而丰富。同学们,你们能变化出几种公式来?

预设: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等……

3.孩子牢牢记住了竺爷爷的嘱咐,一年过去了,他终于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出示:

“竺爷爷!竺爷爷!”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为这段对话加上丰富的提示语吗?提供一些词语:奇怪、高兴、激动、肯定、自豪、半信半疑……

交流。(预设:孩子用手指着院墙外,高兴地说;竺爷爷激动地问;孩子脱口而出;竺爷爷伸出一根手指头,认真地问;孩子用力的点点头,回答道……)教师相机把好的答案写上去。分角色朗读写好提示语的这段话。

六、总结,整体朗读课文,消化课堂学习

两年过去了,竺可桢终于观察到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他曾不止一次这样说过:引读最后一小节。

课文讲的是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为什么不直接用竺可桢的故事为题,而用第一朵杏花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明天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一朵杏花【第二篇】

课 题

2、第一朵杏花

案序

1-3

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德育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导学过程设计

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3、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用处大着呢!

教后记:

预习

设计

1、 熟练朗读课文内容。

2、 画出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思考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 题

2、第一朵杏花

案序

1-4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

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讨论记录

导学过程设计

过程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一丝不苟

教后记:

预习

设计

1、 预习第3课,自学生字词。

2、 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与图片。

3、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备课组长签字:               时间:

第一朵杏花【第三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两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相机出示:竺可桢、绽开)

2、读“竺、桢、绽”3个字,能读准字音。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出示要求:

①轻声自读课文2遍。

②读准生字的音。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⑴院墙 一株 泛出 程度 顷刻 郑重 大概 估计

规律

⑵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第1自然段第二句,第5段第三句,第16段第二句。

⑶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指导分段。

出示提示:

⑴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如何分成两段?

⑵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四、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5):竺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爷爷通过长期精确观察,掌握邮气候变化规律。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齐读课题)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春天到了,杏花迎着春风开放了,开得可多可美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完成这样一道练习。

出示:

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描写了杏花的样子。

请用画出描写杏花的句子。

2、课文把杏花描写得很美,哪几个小节具体描写了杏花的样子呢?请你读一读。

3、《第一朵杏花》这个故事前后写了两年的春天第一年是从第一段写到哪儿?做个记号。

4、第一年春天竺可桢爷爷面对那么多杏花和第二年春天面对着第一朵盛开的杏花,他的心情是不是一样的呢?情感不同说明什么呢?

4、提问:竺可桢爷爷最关心的是什么。

5、竺爷爷关心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不仅从他情感上可以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他说的话中体会得到?哪些话呢?(板书:“我是问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三、学习1-5小节。

1、指名读第一部分。(简单评价)

2、出示第一段。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

⑴这里把杏花写得这么美,你想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⑵指名读。

⑶看来,你读书是很有办法的,你是怎样读好这几句话的呢?(向同学推广经验)

⑷还有谁愿意读的。

⑸听了他们这样读书,其他同学又是怎样读好这段话的。

⑹同学们在读书时有没有注意这两个词,圈一圈。

⑺点一下“泛出”“绽开”这两个词。

⑻齐读第一小节。

3、学习2-5小节。

⑴过渡:杏花开得这么美,可是竺可桢爷爷关心的却是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

课文的2-5小节写的是人物的对话,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⑵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⑶指名读。

学生评价(就某一句读得怎么样,谈自己的看法)

⑷小结:读人物的对话时,要注意用提示语来体会读书的感情。

⑸出示第3小节。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

a、这一句谁来读。

b、这里不仅写出竺爷爷说的什么还写出了他是怎么说的,以及他说话时的动作。

c、为什么说是“习惯地问”。

⑹现在谁能连起来将2-5小节读好的?

四、学习6-15小节。

1、过渡:时间过得很快,转眼第二年春天又到了,课文的第6小节将春天写得特别美,你能将春天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2、指名读,齐读。

3、课文的7-15小节,写的是小孩发现第一朵杏花开了,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竺爷爷,这里也有许多人物的对话。

⑴与2-5节的对话对比有什么不同?

⑵没有提示语,但我们能体会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吗?

⑶小组讨论读。

⑷指名读。

⑸评价:这样读可不可以,你们小组是怎么读的?还有哪个小组愿意读的?

⑹小结:同学们课文的2-5小节写人物对话时,加了提示语,而这里却没有加,是因为作者知道我们大家能够体会得到,这样写很简洁,但由于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写作文时应尽量学着运用提示语。

4、述: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了,心中可高兴了,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出示:

第15小节。

⑴谁能把竺爷爷当时的兴奋劲儿读出来的?

⑵圈出“立即”“兴冲冲”“快步”

⑶这一节同样写杏花开了,作者改用了哪一个词语呢?为什么用“捧出”啊? ⑷整个这一段,你能读好吗?

比赛读。

五、整体回瞻课文。

大家读到这儿有没有想过,竺可桢爷爷看到第一朵杏花开了这么兴奋是为什么啊?

(课后大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再阅读阅读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略讲第16小节。

1、汇报查找资料。

2、自由读课文。

出示:竺可桢爷爷搞科学研究,需要的是( )时间,从来不用( )、( )这些字眼,也不用( )和( )代替观察。

⑴学生轻读课文两遍。

⑵在字中圈出答案,指名回答。

⑶指导理解“精确”。

3、小结:学习本课,你觉得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

第一朵杏花【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 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  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  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 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课时

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 指导朗读

5、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   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奇怪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高兴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激动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自豪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肯定   )地说:“是。”

第一朵杏花【第五篇】

教学建议

一、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的生平资料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所了解后再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3.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楚,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三、理解文章,感悟启示

1.自由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可以让学生思考“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必要时教师作点拨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学习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指导学生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放在竺可桢与小女孩儿的对话朗读上让学生自由读,想想这是谁说的,每—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帮它加个提示语教学时一定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感悟,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应注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例1.窗外一个小孩儿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于(高兴)地说:“竺爷爷,各花开啦厂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于(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于(肯定)地说:“是”

例2.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摩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孩子(用手指着院墙外边,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脱口而出):“刚才”

竺爷爷(伸出一根手指,认真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用力点点头):“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使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药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可以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3.“一丝不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竺可桢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结合前文理解“精确”竺可桢作为一名物候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得来的

4.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祯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鸣,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同时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课下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四、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需、律、皱、绽”的读音注意“推”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惯”字各个笔顺、笔画的正确书写“需”字的“雨”字头与“雨”字的区别等

五、建议本课教学二至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3.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开始练起来吧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们的读书成果(指名读),你的语气很像竺爷爷亲切、慈祥,而你把小女孩说的话读得很天真、活泼,注意了语调的变化,而旁白也很流利、认真,评委就像个小老师,评的很到位,真不错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他来读好这段话

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先根据课文内容补上语气词,再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角色,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气象学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几千年前,人们对大气现象已有记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仪器的发明、探测手段、通信装备及计算工具的发展,人类对大气现象探索的扩大及加深,使之逐步发展为科学的气象学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在气象科学领域广泛应用,使气象科学进入崭新时期如电子技术的引进,使大气探测走向自动化、遥感化、系统化;天气雷达的出现使气象工作者能监测、追踪强风暴的移动和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数值预报变为现实,使天气预报走向客观化、定量化;气象卫星的应用,填补了沙漠、高原、海洋等地区的气象资料;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大气的研究向宇宙空间扩展,人类可从外层空间俯瞰地球大气等等当前,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世界正面临以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海洋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必将促进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

竺可桢的自然日记

“3月12日,气温最高5℃,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北海冰融”他进公园,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为了游览,而是为了对公园里山水、花草等进行观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开始融化,哪天桃花开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飞舞,哪天布谷鸟初次鸣叫……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练就了竺可桢一双敏锐的眼睛他能从千树万枝中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有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可以用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还可供预报天气时参考竺可桢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了23个年头,从而绘制出一幅十分珍贵的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

阿拉题库 · 学习办公更轻松!

21 345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