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59649

【导言】此例“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精选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第一篇】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1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我只板书“战象”二字,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什么是战象。从课文中哪可以看出这是最后一头战象。在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四、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 如: “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

1 、 “ 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 ” 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 “ 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 ”

2 、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

3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 “ 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 ” 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第二篇】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1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这篇长文应该如何教,提高效率呢?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有一定速度,快速读文,通过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嘎羧的情感,感悟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做到面面俱到,我确定以文章当中的细节描写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精选出比较典型的句段让学生品读感悟,习得方法,加以运用。

品细节,如何品?需要方法的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品细节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学习“重披象鞍”这部分时,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体会学习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嘎羧与象鞍有深厚情感的句子,画画,读读,体会嘎羧此时的心情。接着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品读,谈自己的体会感悟,从中总结出“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是品细节,悟情感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学习方法到运用方法的过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的'示范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想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对他们以后的长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本次课还有一个新的突破就是电子白板的运用,虽然是第一次使用,但是它的辅助教学的功能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接在文字上进行圈画,批注,点评使教学课件更具直观性,操作性,灵活性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大大方便了老师。但是,这还有个熟练的过程,否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因操作不熟练,打乱了教学思路,反而影响了教学,成了负担。我在第一次试讲时就出现了类似情况,大大影响了我的教学情绪,打乱了教学思路。第二次,熟练后,效果就好多了。

总之,这次的教学,两个大胆的尝试,都让我受益匪浅,相信,日后的教学当中只要用心,就会有更多的收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简短【第三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1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

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

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思考: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第四篇】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我想我这课上的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孩子们思考的世界,我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但是却没有考虑在他们的思考里有哪些内容。换句话说我是没有以生为本进行教学。

这篇课文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头战象,俨然是一个知情懂意的英雄,他怀旧,他善良,他英勇,他忠诚……他具备了完美英雄的高尚情怀。这些,孩子们是不容易懂的,但是孩子们也是容易懂的。

在我的课堂里,我的教学设计过于生硬牵强,我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这篇课文和学生生活世界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难以理解。而我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直牵着学生,企图让学生顺着我的设计一步一步地走来。因此,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总是欲言又止。

这篇课文较长,长文如何短教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但是遇见这样的课文的时候,依然束手无策。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我自己的思想还没有转过弯来,总是担心学生这里没理解,那里没有领悟,因此,教学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碍手碍脚的。而学生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也就显得无所适从了。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了文本的人文感悟,在学文结束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谈了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所得。有不少的孩子谈的不错,他们谈到,大象都有这样高尚的情怀,那我们做人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重情谊的人,应该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特别是有一个孩子这样谈到:“虽然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阴暗面,有不少的陷阱,但是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做一个善良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更加美好!”他的话让我感动,一个孩子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应该说还是让人欣喜的!

总之,以后的备课中真正做到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第五篇】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学习通过对嘎羧行动、神态的描写来突出它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中,我首先限定读书时间,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读完一遍课文。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的读书能力参差不齐,读得快的十一二分钟就结束了,而读得慢的在规定时间里才读了一大半。这一遍读书并非单纯为了读而读,读完后,我们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

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精彩。

而这节课中最让我兴奋的是收获到了学生的勤学善思。在课后习题中有一项,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以往每每走到这一项时,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245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