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18974

【导言】此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通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第一篇】

《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章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来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对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发生地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课堂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生能够通过观看演示试验来了解三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通过试验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对两种概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通过演示试验及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互相评价,互相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存在的问题:

教具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亲自动手试验,由于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具,我只能自制教具,导致“转盘游戏”只能有我演示,学生观看得出结论,使得学生对不确定性体会不深,且由于本人自制教具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保证转盘能正常工作,使得学生对“转盘”游戏的理解大大降低,为此,我不得不通过口述在加课件演示重复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在“掷硬币”游戏中,由于要求试验次数较多,并需统计,学生对此游戏的兴趣不浓,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对全班同学试验结果统计并完成折线统计图后剩余时间不多,不得对“做一做”这个游戏压缩时间,让学生不做试验去思考得出结论。在“摸到红球的概率”这个游戏中,由于事前准备的乒乓球数量有限,在分组中每个小组的人数较多,而学生的好奇性很大,导致课堂比较的“乱”,但是效果还是不错。

本节课先从复习二次函数y=ax2入手,通过检测学生对于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掌握较好。然后结合图象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通过观察图象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做对应练习时效果也较好。

反思这一节课整个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我觉得需要改进的有如下几点:

1、灵活处理教材。教材上是一节课学习两种类型的函数,但是根据学生作图的速度和理解能力,一节课完成两种类型的函数有一定的困难。虽然也想过适当处理,但是想到教材是一节课完成两种函数,所以还是决定两种函数在一节课完成,事实证明一节课完成两种函数效果不是很好。由此可见有时教材上的安排不一定是科学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2、认真考虑每一个细节。考虑到一节课上学习两种类型的函数时间有些紧张,所以我让学生提前画好了图象,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由于默认学生已经画好了图象,所以我也没有在黑板上再画出图象,这样让学生在看图象时,有的学生没有画出,有的同学画错了,这样就给学习新知识带来了困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以后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要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3、小组评价要掌握好度。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小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可是我感到小组评价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回答问题后加分比较耽误时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更灵活把握好度,使评价为教学服务而不能因评价而耽误教学。

我觉得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要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每一节课前充分预想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想好对应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第二篇】

据了解,对已经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已经在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已经在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充分表明,老师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已经在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已经在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已经在接受、最利已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已经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已经在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已经在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第三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一)画平行线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二、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因为a//d, b//c,所以c//d b、因为a//c, b//d,所以c//d

c、因为a//b, a//c,所以b//c d、因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个 个 个 个

(二)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 条。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 l1与l2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4、平面内有a 、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个。

三、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初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第四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辨别一个方程是不是

2、通过探索交流,会辨别一个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写出给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进一步培养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关注生活,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但不是任意的两个数是它的解。

2、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

次方程的特点,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

空间,自主探讨,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关性。

3、通过学练结合,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1、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6,这个数是多少?

2、写有数字5的黄卡和写有数字2的蓝卡若干张,问黄卡和蓝卡各取几张,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22?

思考:这个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

如果设黄卡取x张,蓝卡取y张,你能列出方程吗?

3、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时,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的方程:5x?2y?22,2a?3b?20,这两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板书:二元一次方程)

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你认为怎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1)x2?y?0(2)12a?b?2b?0(3)y?x(4)x??123y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给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个定义吗?(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

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若未知数设为x,y,记做x?,若未知数设为a,b,记做

?y?

(1)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a?3b?20的解:(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a?4a?5a?0a?100

b?3b??1020b??b?6033

(2)你能写出方程x-y=1的一个解吗?(再一次让学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有3张写有相同数字的蓝卡和2张写有相同数字的黄卡,这五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10。设蓝卡上的数字为x,黄卡上的数字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3x?2y?10

请找出这个方程的一个解,并写出你得到这个解的过程。

学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独立完成课本第81页课内练习2

比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

如何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1)填空题:若mxy?9x?3yn?1?7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n?x?2y?5变形正确的有2

10?xx?10①x?5?4y②x?10?4y③y?④y?44

(3x?7是方程2x?y?15的解。()(2)多选题:方程

y?1

x?7

(4)判断题:方程2x?y?15的解是。()y?1

是方程2x?3y?5的一个解,求a的值。(1)已知x??2

y?a

y?1

写有数字5的黄卡和写有数字2的蓝卡若干张,问黄卡和蓝卡各取几张,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22?设黄卡取x张,蓝卡取y张,根据题意列方程:5x?2y?22你能完成这道题目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211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