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鸟》教案【优秀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鸟》教案【优秀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一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收集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2)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老年人的特征
以老年人的衰老特征提问,引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二、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三、细胞衰老的特征
细胞衰老的特征:一大(细胞核)
一小(细胞体积)
一多(色素含量)
四低(代谢速率、酶活性、呼吸速率、运输速率)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
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细胞凋亡举例
蝌蚪尾的消失、胎儿手的发育
3、细胞凋亡的特征
有益、主动
4、细胞凋亡的`意义
完成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五、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细胞坏死的概念
种种不利因素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2、细胞坏死举例
割伤、烫伤的细胞
3、细胞坏死的特征
有害、被动
4、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
凋亡强调主动、有益,坏死强调被动、有害。
六、课堂练习
书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二篇】
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 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四、动物的作用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 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五、细菌和真菌
3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具体见P55)
3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3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3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3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3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4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4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六、生物的多样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 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八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 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给你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你就要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你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 这,就转化成你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你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替你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你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的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 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八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及时复习。复习是上课的延续,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这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还没有遗忘时就去复习,加以巩固和强化。为此做到:
(1)复习要有明确目的。主要体现复习什么内容,具体达到什么目的,达到什么标准。
(2)复习要有计划性。制定复习计划要实事求是,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分配适当的复习内容。
(3)复习要坚持经常进行。新课复习、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要有机衔接起来,决不能间断。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三篇】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写成脊椎)。
2、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的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是感觉器官,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4、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5、鱼在水中生活,能使鱼体上浮、下潜、停留在一定水层的结构是鳔。
6、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靠尾鳍决定前进的方向。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8、活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在进行呼吸。
9、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0、鳃丝既多又细,可以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
1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又从鳃盖后缘流出,其间进行了呼吸(即气体交换),其过程是: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鱼鳃有丰富的血管,鳃丝既多又细,这两个特点对于鱼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13、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5、乌贼、章鱼、河蚌、鱿鱼、蛾螺等属于软体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贝壳(可保护身体)或贝壳退化。
16、虾、蟹,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做甲壳动物。
17、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8、海豚、鲸、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龟、鳖属于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9、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蛇具有鳞,昆虫具有外骨骼;2、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蝗虫用气管呼吸,兔用肺呼吸;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0、观察蚯蚓的实验:○1区别蚯蚓身体前端与后端的结构是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2用手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刚毛,它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协助运动。○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灵活、较快,因为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困难、较慢,因为刚毛失去了作用。○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2、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3、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4、蚯蚓、水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这也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25、家兔体温恒定的原因:○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2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能力强;○3有完善的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能力强;○4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他们都是恒温动物。 其它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26、兔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27、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28、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这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草食动物。
29、虎、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吃动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肉食动物。
30、兔的消化道长,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31、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32、哺乳动物大约有4000多种,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
33、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34、飞行的意义:○1扩大了活动的范围;○2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5、鸟类用于飞翔的羽毛是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主要在两翼和尾部。绒羽用 于保温。
36、鸟的胸肌发达,其作用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7、家鸽的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作用是着生发达的胸肌。
38、鸟类排粪频繁,其原因是:○1消化系统发达;○2直肠很短,体内不贮藏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而飞行)。
39、鸟类的身体里有多对发达的气囊,它的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其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40、鸟类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两次气体交换的场所均为肺。
4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4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44、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45、昆虫的运动能力强,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46、蝗虫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在气管。
47、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48、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9、昆虫、蜘蛛、蜈蚣、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0、脊椎动物中的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其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经变态发育成为成蛙,此后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1、两栖动物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皮肤辅助呼吸。
52、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
53、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陆地生活的动物)。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篇】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爱花习惯教育 模拟表演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二、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环境而努力。
教学重点
一,说明顺序和方法
二,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两段顺序安排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齐读诗歌《不第后赋菊》,猜花名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把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的高洁展示得淋漓尽致。“冲天的香阵”早已弥散在历史的天空,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情形却再现于现代的都市。请听今日新闻。)
2、新闻报道:《黄花开后百花杀》加拿大一枝黄花惊现长沙
二、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问、分析问、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局部揣摩: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1、列数字:
①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五、 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
从课后附录中选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