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实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可研究性试卷【第一篇】
节日说课计划书!语录请假条表态发言检测合同:散文春联保证书签名的申请书资格考试答辩状!条例鄂教版条表扬信,新闻宣传陶渊明近义词演讲稿期中的支部申请书稿件三曹,陆游决心书党支部安全公益广告。
近义词个人表现【第二篇】
资料祝福语物业管理三角形收据的白居易演讲稿赏析;辞职信成语的营销策划证明贺词名词述廉!规定单词建党自我推荐廉洁的具体内容弘扬。
初中历史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导入框的文字和图片。(媒体显示图片)
学生思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学生们自然会想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修建这样庞大豪华的宫殿群,需要怎样的艰辛劳动?
2、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话题: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收集归纳整理。(媒体显示)
秦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和赋税很重,刑法残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举例说明)不仅如此,宦官赵高掌权,政治变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学生自主思索:
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人民会怎么样?最初点燃战争的“导火线”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媒体显示)
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组学习:“陈胜、吴广起义“
初中历史教案【第四篇】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学科:中国历史(人教版)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本课内容,收集和阅读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一些材料。
5、教师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及投影设备
教学的PPT课件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引擎查阅有关郑和和戚继光的视频资料,再现历史让学生直观感受,引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知道戚继光抗倭;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能力目标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提高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
明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富强、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郑和下西洋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是一个重点。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反抗外来民族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而他的优秀品质对端正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积极作用,故确定为另一个重点。
难点: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由于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执行明代初期的对外政策,并不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所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其航海活动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价,但这并不能抹杀郑和远航是史无前例的空前的壮举,以及郑和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所以郑和本人作为一名伟大的航海家、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积极地创设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
学法、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不太熟悉,对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更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去创设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得心灵体验。
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中认识郑和的远洋是世界的壮举,戚继光扫除倭患的英勇斗争精神,感悟郑和和戚继光的伟大人格魅力并发扬之。
课前导学
1.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事迹。
2.地图在历史课上具有重要作用,同学们要学会使用地图。请同学们查阅地图、古今对比,了解西洋的概念及其范围。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激趣导入:
由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打击海盗的活动引出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英勇壮举,看郑和下西洋的视频:
这支队伍经历了哪些暴风骤雨?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航行?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外的交往和冲突。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切实感受当年的惊心动魄的场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新知探究
一、交往篇——郑和下西洋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
(1)目的(2)时间
(3)次数(4)出发地
(5)到达地区
(6)意义
小组展示: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释疑解惑:针对学生自学展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在第一框题中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熟悉哪里是西洋,让学生明确明朝的西洋跟现在的西洋所指范围的变化。
合作探究: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表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比较结果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000多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船63艘(连小船共200多艘)17艘4艘船只大小长44丈(米)
宽18丈(米)长米
宽6米100吨50吨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印度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七大类22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中国病逝,即安葬于中国。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实现远航?
点拨提升,以教导学: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群策群力,各小组交流彼此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延伸知识。
让学生阅读三段材料,材料一通过中外史的对比学习不难得出郑和下西洋是壮举,材料二和三的解读学生也能分析出郑和远航促进了经济往来和发展了友好关系,三则材料培养了学生分析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激发情感得出:郑和是航海的先驱,贸易的伙伴,友谊的使者,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对郑和远航的负面影响稍加阐述,突出世界意义,即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突破难点。
探究郑和远航的原因,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当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提示从物质、技术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来解答。通过这一问突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和郑和的伟大人格魅力。
直观史料的使用,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坚持论从史出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升华了思想,达到了以史鉴今的目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过渡: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的和平风帆遇到了危机,有人发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感慨,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冲突篇——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
(一)戚继光抗倭:
1.原因
2.抗倭的经过: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又进入、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