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046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

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

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

学习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主要内容

1、国家和地区。

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

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

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

3、国际合作。

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

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

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知识,重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奥林匹克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活动探索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训练: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

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

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四四方方一张纸,世界各地都容纳,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学习:

读图1—7和图1—8,思考:

(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

(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

(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

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鸟瞰图—平面图—地图

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

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地图?

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

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右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__方向。

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前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正北方

通过实践明确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图

2、指向标太小可放大

3、为求精确可平移指向标

学习任务(四)比例尺

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北京市地图

中国地图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

(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实际范围

内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简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分钟可以到达。

解析:

(1)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东南方。

(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

答案:(1)东南方(2)8分钟

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符合题意。

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4、5。

充分用好图中的比例尺数据,并可提供没有比例尺但图幅大小相同但范围明显不同的两幅地图来对比,以深化认识。

通过减0后明确1厘米代表的实地范围,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学会看地图,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大小等,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7基础巩固:2、3、4、5综合运用1、2、4、5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一)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1、制作2、分类

(二)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简略的关系

这节课重点在比例尺,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稍一粗心就会做错,所以这节课重在理解,让学生自己动脑得出结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6,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8,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7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授课体会:

这节课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虽然使用了挂图,但同学们还不是很理解。在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这一规律,计算某些些题目时失分率还是很高。下节课对于这个知识点还要加以练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7 299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