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汇总10篇)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维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和修复,确保细胞功能正常。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新陈代谢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新陈代谢 篇1
一。教学目标 :
1. 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
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理解ATP的生理功能
2. ATP与ADP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难点:
1. 能源物质糖类,脂肪与ATP能源的差别
2. 理解ATP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三。教学步骤 :
引入:生命活动必须依靠物质和能量来维持,我们知道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是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都不能被生物体所利用,它们只在细胞内随着这些有机物的分解而释放出来,并转移储存在ATP中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一)ATP的生理功能:
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有细胞内的ATP直接提供的,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在此可简单介绍ATP药剂在临床上的广泛用途,如它可以为病人直接提供能量,增强病人抵抗力,提高病人康复能力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ATP的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它是普遍存在于各种活细胞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1. ATP的结构简式:
A-P~P~P
式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2. 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指水解1mol该物质能释放千焦以上能量的化合物。
1mol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达千焦,所以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强调: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分子的水解本质上就是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也就是高能磷酸键断裂后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中包含2mol高能磷酸键
(三)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
强调:此反应是不可逆反应,原因是反应的条件不同。
与ADP之间转化的生理意义:
ATP在细胞里的含量很少。只有ATP在细胞内转化十分迅速,才能是细胞内ATP含量总是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对于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极其重要。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维持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传导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四)ATP的形成途径:
1. 动物和人: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释放出的能量。
2. 绿色植物: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和光合作用。
总结: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催化,而且还需要能量的供应。这个能量并不是指储存在细胞里的糖类和脂肪等能源物质,而是这些物质在酶的催化下氧化分解把能量释放出来后,再用以合成ATP。
因为ATP才是生命活动中的“能量货币”,ATP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新陈代谢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以及与具有直接关系的四个系统在中所起的作用;
3、知道食物的热价和体温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认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辨证统一关系,渗透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的概念
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中对各项生理活动的综合分析,得知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联系,从而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初步建立生物学观点,因而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的概念
的概念涉及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关于物质的交换,涉及食物与饮水的摄取,气体的吸入;食物残渣与废物的排出,气体的呼出。这些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关于体内物质的变化,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涉及物质在体内的运输 (包括气体的运输),涉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等。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众多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至于能量的交换与能量在体内的变化,更是涉及面宽且非常抽象。学生对能量的,和理解是本节主要的难点。
本章知识要点
教法建议
教学开始时总结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对照图解,按问题顺序思考几分钟或翻看前几章的内容和插图来思考,然后教师采取逐题提问的方式来复习。可以采取让学生逐题讨论的方式来复习。复习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堆砌。
为了在复习中使学生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个整体上的了解,为讲述概念做好辅垫,可以采用总结边画图解的方式来进行。
体温部分的教学,应该与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紧密联系,体温首先是能量释放所维持的,其次,体温是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学中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自己谈出测量体温的部位和平均温度。另外,这部分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概念既是本章的重点又难点,教师可先以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和人体内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线索,边归纳选列表(见奉章知识结构中过程部分),然后再归纳出的概念。
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视点教育的极好内容。但是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讲解时只要渗透二者既矛盾又统一的观点即可。也就是说让学生了解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就可以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更不能讲成政治课。
在讲述的意义时,应该联系前后各章的知识,举出一些实例来说呀是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例如,人体的运动系统住完成各项运动时;需要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供应,而营养和能量的供应正是通过来实现的。关于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只是点一下,目的是引出下两章的内容,说明与后面知识的密切联系,因此不必要展开讲述。
由于本章教材带有复习性、总结性,牵涉的知识多,概念抽象,所以在时间上要合理安排,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概念的教学上。
教学设计方案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对照挂图简要说明尿的形成过程。
2.引入新课:
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新课的切入点。如,排泄是指将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的终产物指的是什么,看来我们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代谢的终产物,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是代谢。代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的简称。(板书本章标题)
3.复习相关知识,自学本章知识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些,使学生有亲切感。如参考【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联系学生自己,设计以下题目,将其写在投影片上或小黑板上。当学生知道他们不曾注意的这些问题都与的概念有关时,会使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兴趣。
①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们包括哪些营养成分?这些食物在你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中得到哪些营养物质?
②被你的血液或淋巴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③你为什么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是怎样到达你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④你的细胞既得到了营养物质又得到了氧,细胞怎样利用它们?从早餐后到现在,你消耗了许多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⑤在你的生命活动得到能量的同时,细胞内产生了哪些废物?它们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带着这些问题,请学生浏览本章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参看图解,学生自己回顾相当知识,体会相互联系,充分思考,自己理解的概念和意义。教师给学生创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机会,提供自学的空间和时间。
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什么关系?与维持体温直接相关的是哪些生理作用?体温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有利于生生互动,相互启发,智慧资源共享。小组成员有表达自己看法,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讨论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也可以是【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还可以是
【动动脑】中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凡是涉及到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以自告奋勇当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中最有特色的问题,最有收获的结果。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讲解有关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学习,全组同学帮他“备课”。
5.全班讨论。
(1)请各组代表作汇报。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后发言者不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
(2)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当一次小老师,总结的概念和意义。
苦学生总结较好,教师无须重复。教师总结时,要尽可能肯定学生表达正确的地方,给学生以鼓励。
6.与本课开头呼应,请学生解释,什么是代谢终产物。
教师说明必须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进行,引起学生对下一章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
第八章
一、的过程
二、的概念: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过程。
三、的意义:
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有关体温的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重点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因为: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中对各项生理活动的综合分析,得知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联系,从而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初步建立生物学观点,因而新陈代谢是教学重点。
2.本课的难点也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因为:
新陈代谢的概念涉及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关于物质的交换,涉及食物与饮水的摄取,气体的吸入;食物残渣与废物的排出,气体的呼出,这些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关于体内物质的变化,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涉及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包括气体的运输)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等。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众多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至于能量的交换与能量在体内的变化,更是涉及面宽且非常抽象。因此学生对能量的学习和理解是本节主要的难点。
深入理解本章编者的编写意图,不要直接给学生新陈代谢的概念,最好也不要由教师直接讲述新陈代谢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复习、掌握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和排泄的基础上,通过将以上各部分生理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水到渠成,给出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对照挂图简要说明尿的形成过程。
2.引人新课:
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新课的切入点。如,排泄是指将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的终产物指的是什么,看来我们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代谢的终产物,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是代谢。代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陈代谢的简称。(板书本章标题)
3.复习相关知识,自学本章知识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些,使学生有亲切感。如参考【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联系学生自己,设计以下题目,将其写在投影片上或小黑板上。当学生知道他们不曾注意的这些问题都与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关时,会使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兴趣。
①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们包括哪些营养成分?这些食物在你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中得到哪些营养物质?
②被你的血液或淋巴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③你为什么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是怎样到达你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④你的细胞既得到了营养物质又得到了氧,细胞怎样利用它们?从早餐后到现在,你消耗了许多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⑤在你的生命活动得到能量的同时,细胞内产生了哪些废物?它们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带着这些问题,请学生浏览本章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参看新陈代谢图解,学生自己回顾相当知识,体会相互联系,充分思考,自己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教师给学生创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机会,提供自学的空间和时间。
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什么关系?与维持体温直接相关的是哪些生理作用?体温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互动,相互启发,智慧资源共享。小组成员有表达自己看法,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讨论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也可以是【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还可以是【动动脑】中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凡是涉及到新陈代谢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以自告奋勇当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中最有特色的问题,最有收获的结果。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讲解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学习,全组同学帮他“备课”。
5.全班讨论。
(1)请各组代表作汇报。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后发言者不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
(2)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当一次小老师,总结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若学生总结较好,教师无须重复。教师总结时,要尽可能肯定学生表达正确的地方,给学生以鼓励。
6.与本课开头呼应,请学生解释,什么是代谢终产物。
教师说明新陈代谢必须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进行,引起学生对下一章学习的兴趣。
本章知识要点 篇4
教法建议
教学开始时总结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对照图解,按问题顺序思考几分钟或翻看前几章的'内容和插图来思考,然后教师采取逐题提问的方式来复习。可以采取让学生逐题讨论的方式来复习。复习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新陈代谢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堆砌。
为了在复习中使学生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个整体上的了解,为讲述新陈代谢概念做好辅垫,可以采用总结边画图解的方式来进行。
体温部分的教学,应该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紧密联系,体温首先是能量释放所维持的,其次,体温是新陈代谢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学中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自己谈出测量体温的部位和平均温度。另外,这部分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新陈代谢概念既是本章的重点又难点,教师可先以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和人体内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线索,边归纳选列表(见奉章知识结构中新陈代谢过程部分),然后再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
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视点教育的极好内容。但是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讲解时只要渗透二者既矛盾又统一的观点即可。也就是说让学生了解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就可以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更不能讲成政治课。
在讲述新陈代谢的意义时,应该联系前后各章的知识,举出一些实例来说呀新陈代谢是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例如,人体的运动系统住完成各项运动时;需要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供应,而营养和能量的供应正是通过新陈代谢来实现的。关于新陈代谢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只是点一下,目的是引出下两章的内容,说明新陈代谢与后面知识的密切联系,因此不必要展开讲述。
由于本章教材带有复习性、总结性,牵涉的知识多,概念抽象,所以在时间上要合理安排,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新陈代谢概念的教学上。
教学设计方案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对照挂图简要说明尿的形成过程。
2.引入新课:
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新课的切入点。如,排泄是指将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的终产物指的是什么,看来我们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代谢的终产物,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是代谢。代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陈代谢的简称。(板书本章标题)
3.复习相关知识,自学本章知识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些,使学生有亲切感。如参考【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联系学生自己,设计以下题目,将其写在投影片上或小黑板上。当学生知道他们不曾注意的这些问题都与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关时,会使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兴趣。
①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们包括哪些营养成分?这些食物在你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中得到哪些营养物质?
②被你的血液或淋巴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③你为什么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是怎样到达你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④你的细胞既得到了营养物质又得到了氧,细胞怎样利用它们?从早餐后到现在,你消耗了许多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⑤在你的生命活动得到能量的同时,细胞内产生了哪些废物?它们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带着这些问题,请学生浏览本章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参看新陈代谢图解,学生自己回顾相当知识,体会相互联系,充分思考,自己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教师给学生创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机会,提供自学的空间和时间。
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什么关系?与维持体温直接相关的是哪些生理作用?体温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有利于生生互动,相互启发,智慧资源共享。小组成员有表达自己看法,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讨论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也可以是【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还可以是
【动动脑】中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凡是涉及到新陈代谢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以自告奋勇当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中最有特色的问题,最有收获的结果。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讲解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学习,全组同学帮他“备课”。
5.全班讨论。
(1)请各组代表作汇报。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后发言者不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
(2)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当一次小老师,总结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苦学生总结较好,教师无须重复。教师总结时,要尽可能肯定学生表达正确的地方,给学生以鼓励。
6.与本课开头呼应,请学生解释,什么是代谢终产物。
教师说明新陈代谢必须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进行,引起学生对下一章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八章 新陈代谢
一、新陈代谢的过程
二、新陈代谢的概念: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过程。
三、新陈代谢的意义:
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
2、使学生理解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学生对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进行科学分类的能力
2、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分析某个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培养学生利用概念进行科学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生生物体新陈代谢类型的了解,使学生能较全面的、辩证的观察纷繁复杂的生命自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看成对第三章内容的总结,包括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两部分内容。
1、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材先定义了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然后着重讲述了新陈代谢中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这四个概念这含义,并用表解的形式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材讲述了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即自养型、异养型,并在自养型中讲述了化能合成作用;教材还讲述了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即需氧型、厌氧型。
教法建议
本节的知识内容除了化能合成作用以外,其余的都是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是对全章学习的总结,因此教师可在学生自学并讨论相关问题基础上,加以适当概括总结即可。
1、引言
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引入本节内容时,可选择的方式就比较自由,凡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作用为切入点。比如通过如下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建立联系的关键,其本质是把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实,自然界有些生物虽然不是绿色植物,也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那些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呢?
以此直接引入化能合成作用的学习。
2、化能合成作用
在本节中,只有化能合成作用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点,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这个生理过程之后,教师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完成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的总结和归纳。
在引导学生讨论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时,教师可让学生写出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以此作为与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比较的参照。
然后教师可以先硝化细菌为例,向学生介绍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
教师可先让学生比较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由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过程中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上的相同之处。
之后,比较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与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比较两者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异同。
3、新陈代谢的概念与
在学生理解清楚化能合成作用这一知识难点后,本节的其它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全都学过的,教师在处理新陈代谢的概念与这两部分教学时,更多地应让学生自己有时间来梳理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采用自学或问题讨论的方式可能适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可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表解的形式总结。
4、为加强学生对的理解,教师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第八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 板图
【教学过程 】
本节的知识内容除了化能合成作用以外,其余的都是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对全章学习的总结,因此教师可在学生自学并讨论相关问题基础上,加以适当概括总结即可。
1、引言
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引入本节内容时,可选择的方式就比较自由,凡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作用为切入点。比如,教师可从下面的问题之一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①我们总说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而且我们也学习了不少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有关的原理,你能否举例说明你是怎么理解“一旦生物的新陈代谢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了”这句话的?
②请举例说明什么样是同化作用?什么样是异化作用?
③在某一个生物个体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
④动物和植物在同化作用方面(或摄取营养物质方面),最显著的差异是什么?
⑤你能否列举尽可能多的生物种类,它们可进行无氧呼吸吗?
⑥你能否理清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
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建立联系的关键,其本质是把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其实,自然界有些生物虽然不是绿色植物,也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那些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呢?以此直接引入化能合成作用的学习。
2、化能合成作用
在本节中,只有化能合成作用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点,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这个生理过程之后,教师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完成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的总结和归纳。
在引导学生讨论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时,教师可让学生写出绿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以此作为与化能合成作用的进行比较的参照。
然后教师可以先硝化细菌为例,向学生介绍化能合成作用的机理。由于学生对硝化细菌根本不知道,而且生物化学又很抽象,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师应先简要介绍一些有关硝化细菌的感性知识,以消除学生的这种陌生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写出亚硝化细菌氧化氨、硝化细菌氧化亚硝酸的化学反应式,最后再写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葡萄糖的反应式;图解如下: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硫细菌、铁细菌为例,写出硫细菌把硫单质氧化成+6价硫,并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反应式;铁细菌把+2价铁氧化为+3价铁的化应式,并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反应式。
教师可先让学生比较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由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过程中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上的相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细菌是利用氧化无机物时释放出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氧化无机物时所释放出的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之后,比较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与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比较两者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异同,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光合作用与硝化细菌都为自养生物;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能量来源不同,即光合作用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来源于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来源于细菌是利用氧化无机物时释放出的化学能。
3、新陈代谢的概念与
在学生扫清了化能合成作用这一知识难点后,本节的其它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全都学过的,教师在处理新陈代谢的概念与这两部分教学时,更多地应让学生自己有时间来梳理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采用自学或问题讨论的方式可能适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如:
①在某一个生物个体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也是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下面几层含义:
A、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存在着物质变化,即异化作用分解有机物,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
B、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存在着能量转变,同化作用储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
C、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都存在着与外界环境的关,同化作用从外界环境摄取物质和能量,异化作用向外界环境排放物质和能量。
前两点综合起来理解就可得出新陈代谢是“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第三点则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另一观点,即“生物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最终使学生建立新陈代谢准确的概念,即准确的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生物体的这种不断的自我更新,是新陈代谢的实质。
②你能否理清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划分生物新陈代谢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④化能合成自养型与光能合成自养型有什么区别?
⑤自养型代谢与异养型代谢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⑥需氧型代谢与厌氧型代谢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⑦酵母菌与乳酸菌相比,其代谢类型有何特点?
⑧你如何说出腐生与寄生之间的区别?
教师可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表解的形式总结:
⑨请你用列表比较的形式比较同化作用的类型
4、为加强学生对的理解,教师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比如:
①你能说出下面所列出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吗?
绿色植物、人、灵芝、乳酸菌、蛔虫、猪肉绦虫、酵母菌、硝化细菌、蘑菇、霉菌等。
②有 如硝化细胞、铁细菌、硫细菌等。
通俗地说,光合自养和化能自养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可自己养活自己,即不用吃东西,自己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这些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而光合自养与化能自养的区别在于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中的化学能来源于太阳能,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的葡萄糖中的化学能来源于氧化无机物所释放出来的化学能。
还要注意下面四个概念,即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自养型、异养型(为同化作用的一种类型)同化作用类型包括自养型和异养型(通俗地说是别的生物养活自己);异养型包括腐生型(生活在无生命的有机质中)和寄生型(生活在活的生命体内或表面)。
其实这部分内容并不难,但有一个地方学生要特别注意,这就是三种问法的区别,以硝化细菌为例:
(1)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是什么? 答案是:自养需氧型
(2)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什么? 答案是:自养型
(3)硝化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什么? 答案是:需氧型
这三种问法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要细心,注意不要答非所问。
新陈代谢 篇6
教学目的 1.新陈代谢的概念(a:知道)。 2.酶的发现过程(a:知道)和酶的概念(d:应用)。 3.酶的特性(d:应用)。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特性。教学难点 探索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的实验。教学方法 自学与实验探索相结合。教学用具 实验五、实验六所需用具和药品(见课本),光合作用反应式、有氧呼吸和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反应式的投影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投影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投影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第二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的一些知识。在第三章中,我们将学习生物新陈代谢的知识。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才会表现出其他生命活动。因此,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那么,新陈代谢究竟是指什么呢? 提问:请一位同学说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回答:略。) 讲述:上面几种细胞器的生理功能我们都可以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 (教师放投影片: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有氧呼吸及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的反应式。) 讲述:上述反应都是在活细胞中进行的,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就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 讲述:生物体内这些化学反应,在生物体内温和的条件下(常温、常压)很快就能完成,这全靠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作用。那么,酶的本质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 这些都是本节课重点探讨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酶的发现”。 阅读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讨论后学生回答: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实验,其巧妙之处在哪里?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这一事实说明酶的本质是什么? 3.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这一发现使酶的概念又扩展成什么? 4.酶从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发展到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导致酶概念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回答:略。) 讲述:从发现酶到认识酶的本质,都离不开科学实验,可见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科学实验可导致科学的发展,生产实践同样可导致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实验,也要重视生产实践。 酶既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讲述:过氧化氢(h2o2)在fe3+的催化下,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氨酶的分子数。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回答:略。) 讲述: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 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 (学生按实验步骤分组实验。) 提问: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回答:略)。 2.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能力强。) 讲述: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和fe3+相比,要高很多。事实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 1013倍。上述实验说明了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酶还具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索。 讲述: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蔗糖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均属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一种叫做斐林的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现在给你淀粉酶溶液,要观察淀粉酶能催化哪种糖水解?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你又怎么能知道淀粉酶催化了糖的水解呢? (回答:略,然后学生按设计步骤实验。) 提问:1.哪个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再加热会出现了砖红色的沉淀? (回答:在加入可溶性淀粉的试管中。) 2.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略。) 3.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回答: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讲述:上述实验说明了酶具有的又一个特性——专一性;需要说明的是:生物体内有些酶能够催化某些分子结构相近矿物质,如二肽酶,可似催化任何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水解。所以,确切地说,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根据酶的专一性,催化蔗糖的水解,应该是哪一种酶? (回答:蔗糖酶。) 提问: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将试管浸到60 ℃的温水中? (回答:我们使用的淀粉酶,在60 ℃左右时,催化效率最高。) 讲述: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又叫做酶的活性。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知道,酶的活性与哪些条件有关? (回答:温度。) (教师出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投影片。) 提问:温度与酶的活性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都降低。) 讲述: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有很大影响,如上图所示,每种酶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的两侧,反应速度都比较低,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个钟形的曲线。大部分酶在较高的温度下(如 60℃以上)时,会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用哪种水(如凉水、沸水、温水)浸泡好呢? (回答:温水。) (教师出示:胰、胃蛋白酶受ph影响的示意图投影片。) 提问:酶的活性还受哪些条件的影响呢? (回答:受ph的影响。) ph与酶的活性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在最适的ph下,酶的活性最高。) 讲述:因此,从上图可以看出,酶促反应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ph等条件有关。因为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恬性。下面哪位同学能够总结出酶的第三个特性? (回答: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条件。) 讲述:正确,其中温度和ph与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 小结:生物催化剂──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条件。板书设计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一、酶的发现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二、酶的特性1.酶的高效性 2.酶的专一性: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同温度、ph有密切关系。
新陈代谢 篇7
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
教学目标:
1. atp的生理功能
2. atp的结构简式
3.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教学重点:atp的与adp的转化 atp形成途径
教学难点:atp与adp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atp的生理功能
比较: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二、atp的结构简式
1.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符号,它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能量货币"。
2. 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
说明:简式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三、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分子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水解时伴随有能量的释放,重新形成时伴随有能量的储存。
2.在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磷酸基团脱离开,形成adp,同时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三磷酸腺苷在转化成a-p~p(英文缩写adp);在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分子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磷酸结合,从而转化成atp。
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转化是十分迅速的。这样,细胞内atp的总量总是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供能环境有重要意义,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货币"
形成途径:
(1)人和动物,形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形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新陈代谢 篇8
第七节 新陈代谢
本节教学内容是整章内容的归纳总结,但更确切的理解应是本章的深化和提高。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孤立的、缺少系统性的。只有通过本节的学习,才能深刻理解人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消化、呼吸、排泄、循环四个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系统,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新陈代谢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概念,学习时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先理解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意义。
教法指导
一、 授课思路与方法
新陈代谢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概念,学习时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先理解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意义。
根据教材特点,既然是归纳总结,说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此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为切入口,深入浅出;但同时又应考虑到更高要求—— 实现知识的深化和提高。本节可选择问题讨论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课前设置问题——→课外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评论——→教师点评总结——→实例分析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理解人体内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过程。
(二) 技能目标
在知识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及其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 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中能量的转变。
三、教学准备
课本61页的挂图或投影片,酒精灯、燃烧匙、肥猪肉一小块、蔗糖少许。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问题设置
问题的设置是本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充分重视,做到:
1.精而具体。
2.联系实际,使学生有一种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就是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
3.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此可设置以下两个问题进行:
1.我们知道牛肉中富含蛋白质,而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蛋白质,那么人体内的蛋白质与牛肉中的蛋白质一样吗?人 吃了牛肉后,牛肉中的蛋白质是如何转变为你体内蛋白质的呢?
2.我们知道运动需要能量,那么你进行各种运动时的能量是什么物质释放出来的呢?
以上问题作为课前预习作业 ,希望全体学生结合以前知识,自学本节教材,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二)小组讨论
可事先安排好小组(以6—8人一组为宜)。课堂中花十五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由组长整理出小组最后意见。
(三)全班交流
可由各小组自己商量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交流,总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时要抓住要�
(四)教师点评、小结
因为由前面知识的结累,加上课外的精心准备。因此在课堂上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学生基本上能把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大致过程分析清楚,只是缺少提升。因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把学生的交流进行规范,并总结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人体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具体可作如下分析总结:
第一个问题的实质是人体的同化作用
1.牛肉中的蛋白质 各种氨基酸 血液 人体内的组织细胞 人体内的蛋白质
同时教师应讲清楚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光只有蛋白质,还有象淀粉、脂肪等也可经过同样的过程而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最后总结出同化作用的概念:食物中营养物质经过一番复杂的变化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贮存能量的过程。
为进一步巩固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概念中的“经过一番加工”主要是指哪些生理过程?(包括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以及组织细胞内物质的合成等)。
第二个问题的实质是人体的异化作用
人体细胞内的营养物质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含氮废物)+能量
由于已学过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排泄等概念,对于以上变化之中的物质转变过程应该不难理解,难点是能量的转变,为什么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时能释放能量呢?物质内贮存着能量,这一点学生较难理解。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可做两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分别取一小块肥猪肉和一些蔗糖让它们放在酒精灯上点燃,结果会发现,它们能燃烧,而且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这样也就理解了脂肪、蔗糖等物质内部贮存着大量的能量。当然应当指出人体细胞内的氧化分解不同于物质的燃烧。同时教师可回顾分析同化作用过程中,当体内有脂肪、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合成时,其实也已经贮存了能量。(由于能量的类型及转移、转变等知识要在以后讲解,所以教师不要讲得太多,只要能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贮存与释放就行)。
(五)巩固提高
为巩固教学重点和难点,可设计两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牛和羊都以草为食,但长出来的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呢?2、为什么马拉松运动员跑完全程后体重会明显减轻呢?
五、板书设计
1.牛肉中的蛋白质 各种氨基酸 血液 人体内的组织细胞 人体内的蛋白质。
2.同化作用的概念。
3.人体内的营养物质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含氮废物)+能量。
4.异化作用的概念。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人体的各个系统中与同化作用直接有关的是( )
人体的各个系统中与异化作用直接有关的是( )
(A)消化系统、呼吸系 (B)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C)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D)消化系统、排泄系统
(2)人体同化作用时_______能量,异化作用时________能量。(填“贮存”或“ 释放”。)
(3)牛和羊都以草为食物,但长出来的牛肉和羊肉却截然不同,� (5)见分析
4.简要分析
(1)人体的同化作用包括了消化、吸收、运输、合成等复杂的生理过程,所以涉及了人体的消化、循环等系统。异化作用是在氧气参与下,氧化分解体内的物质,并把代谢终产物排除体外的过程,氧气的吸入与二氧化碳的排出涉及到呼吸系统,排出代谢终产物当然涉及到排泄系统。
(3)牛和羊以草为食,吸收营养物质后,送到体内的细胞进行合成,由于牛细胞与羊细胞的不同,所以合成的物质也不同。
(4)人体的任何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能量,而能量的产生都是通过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维持人体的体温。
讨论题:无论是防止肥胖还是减肥都应从同化作用和异 化作用两方面考虑。从同化作用分析应该严格控制食物数量,防止营养过剩。从异化作用分析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使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减少体内过剩的有机物。当然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还涉及到遗传、疾病等因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目标
1.理解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2.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意义
(二)技能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小组竞争法)
怎样理解人体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请同学们以糖类、脂肪、蛋白质为例分析它们在体内消化、吸收、运输、合成、氧化分解的简单过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请各小组同学分别代表一种物质进行分析,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最好。这样既理解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时也为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作好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
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1)区别:同化作用合成自身的物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分解人体自身物质,释放能量。
(2)联系
① 在人体内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同时进行。
② 异化作用所分解的物质,正是同化作用所合成的物质。
③ 同化作用过程中所需能量正是异化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对于第三点教师应作解释:人体内物质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运输时都需要消耗能量。
最后得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过程,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新陈代谢。
2.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意义
(1)通过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相互关系的分析,学生们已不难理解为什么说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是不一样的?也很自然地理解了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旧物质的交替,至于能量的转变,由于上一节课已做过了实验,在此也可以理解。至此,得出新陈代谢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新陈代谢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教师有必要特别强调一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而能量代谢是伴随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2)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3.人体内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能量的贮存。
公式中能量的贮存表现在物质变化中就是有机物的积累,体现在身体上的变化就是体重增加,人变胖,这个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直观,建议在分析时将公式改为:
能量的贮存=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
当能量的获得大于能量的消耗时,能量的贮存为正值,
当能量的获得小于能量的消耗时,能量的贮存为负值。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加以巩固:
(1)为什么久病的人会变瘦?
(2)进食过多,人体容易发胖的原因是什么?
最后分析少年儿童、老年人、成年人的新陈代谢特点。
(三)巩固提高
本节课为本章的最后一堂课,为了使学生对自身的生理活动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可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今天早晨吃的物质最终将变成什么物质?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转化?
五、板书设计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1)区别:
(2)联系:
2.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意义
(1)概念:
(2)意义:
3.能量的贮存=能量的获得—能量的消耗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列表比较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相互关系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2)有的人尽管没有吃很多的脂肪类食物,但仍会胖起来, 这是因为( )
(A)人体内物质可以相互转换
(B)人体自身能产生脂肪
(C)人体内脂肪不易分解
(D)以上都不正确
(3)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 )
(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呼吸作用 (D)新陈代谢
2.课后练习
(4)下列关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B)人体内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C)新陈代谢完成了人体的新旧更替
(D)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者交替进行
(5)人体异化作用包括( )
①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物质 ②把糖转变成脂肪
③释放能量 ④排出代谢终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6)结合你今天早上(或中午)所吃的食物,分析它们在你体内的变化情况。
3.参考答案
(1)区别:同化作用合成自身的物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分解人体自身的物质释放能量。
相互关系:①同时进行 ②异化作用所分解的物质由同化作用合成 ③同化作用所需能量由异化作用提供。
(2)(A) (3)(D) (4)(A) (5)(C) (6)见分析
4.简要分析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人体内对立统一的两个过程。一方面人体通过同化作用不断合成物质,贮存能量;另一方面人体又不断地通过异化作用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
(2)新陈代谢在物质变化上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变化,另一方面是人体内部之间物质的转化。人虽然不吃脂肪,但人体内的糖类、蛋白质也能转化成为。
(3)生命有许多区别与非生命的特点,如生殖、遗传、变异、适应性等,但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4)有的同学认为异化作用是分解体内的有机物,同化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只有同化作用先合成了有机物,有机物才能被异化作用分解,所以先进行同化作用,再进行异化作用。
(5)人体的异化作用包括有机物在人体细胞内的氧化分解,能量的释放,但它还包括把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6)这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分析题,人体的食物中主要包括了蛋白质、糖类、脂类、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所以应分别从这几种营养成分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输、合成以及氧化分解,废物排出等多方面加以分析。
新陈代谢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在引导学生分析酶的特性时,引导学生与蛋白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易于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样性,而且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酶的专一性催化关系密切。
3、使学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组织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因素的选做实验并分析、讨论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组织学生操作、分析、讨论《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坐标曲线图,让学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的概念、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板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
1、引入新陈代谢的概念及本质
(1)学生在初中生物学课本、高中绪论课的学习或通过各种媒体的介绍,对新陈代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新陈代谢是如何理解的。为此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例,剖析生命是如何维持的,以此引入本节的学习,如:
①人体的脑细胞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营养?脑细胞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②进入脑细胞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利用的?
③学生如何理解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④想一想,人体的身体有哪些系统参与了新陈代谢过程,各是如何参与的等等?
(2)学生一般只能从生物个体、器官或系统水平上,说明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把讨论引向微观水平,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代谢过程。如可以设问:
①你吃下的肉类蛋白质,通过什么途径转化成为你自身的蛋白质?
②你吃下的淀粉类食物,通过什么途径为你提供能量?等等
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在细胞水平理解新陈代谢的本质,即“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2、酶的概念、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在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本质后,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出无机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需的条件一般是很激烈的,再让学生分析出生物体细胞生存的条件是很温和的,可以提问,如:
(1)细胞生存的条件是很温和的,那么细胞内数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如何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pH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迅速高效的进行呢?
(2)在化学反应中有没有提高化学反应的方法呢?
这样可顺利地引出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即酶。
3、酶的发现史
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发给学生相应的补充资料,尤其是某种酶的研究过程方面的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酶的研究过程、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对生物学发现的重要作用。
学生阅读后,可提问:酶都是蛋白质吗?并做一定的说明。
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是细胞中促进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现已发现的酶约有3000种以上。它们分别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催化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使生物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等温和的条件下就可顺利进行。
很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然而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RNA也可以是高活性的酶。早在1982年,发现原生动物四膜虫的26S rRNA前体在没有蛋白质的情况下进行内含子的自我拼接,最终形成L19RNA。当时因为只是了解它有这种自我催化的活性,没有把它与酶等同看待。
1983年Atman和Pace分别报导了在RNA前体加工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的。如果除去蛋白质部分,并提高镁离子的浓度,则留下的RNA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是说明RNA具有酶活性的第一例证。
“酶不都是蛋白质”,这一科学事实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实验在科学发展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科学是发展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而真理是相对的,现在的科学事实可能在今后会被修正,甚至推翻。
另外,酶、激素、维生素之间的区别值得一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容易把这些物质和它们的作用搞混。可就高中生物学水平做一简单比较:
酶
激素
维生素
从化学本质上看
蛋白质
蛋白质(如生长素、胰岛素等)、固醇类脂类物质(如性激素)
多种多样,一般为小分子有机物。 如维生素D是固醇类物质;维生素A是脂类物质(萜类);维生素C是抗坏血酸(葡萄糖的衍生物)等等。
从生理功能看
可提高生物体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激素又称“化学信使”,是特定细胞合成的,能使生物体发生一定反应的有机分子。它的作用力很强,很低的浓度就能引起很强的反应,但在细胞中不能积累,很快就会被破坏。
维生素常常与酶结合,是较复杂酶的组成成分之一。天然食物中含量极少,但这些极微小的量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是必需的,人体一般不能合成它们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可把酶的发现史与酶的特性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可使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酶的特性顺理成章。
4、酶的特性
在进行酶的特性教学时,教师可提问: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有何特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演示有关实验,也可安排相应的学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即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与多样性特性。
(1)酶的高效特性实验,实验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两项内容:
一是过氧化氢这种物质,它是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生物体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无机催化剂三价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二是本实验的实验步骤。
实验后,让学生讨论得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铁离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列举其他实例,概括酶的高效性。教师还应强调正是由于酶的存在及其高效性,所以许多代谢反应在体外很难发生,在体内却可迅速进行。
(2)酶的专一性特性
实验前可提问:“食物中的淀粉和蔗糖同属糖类,唾液淀粉酶能否消化水解这两种物质?”
本实验所涉及的颜色反应要在实验前跟学生说明清楚。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成的葡萄糖、果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会有砖红色沉淀物质产生,淀粉和蔗糖与斐林试剂无此反应。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和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进一步实例说明酶的专一性是酶普遍具有的特性;
(3)酶的多样性原理,可在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原理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的多样性让学生分析得出。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做《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这对于训练学生分析实验能力,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等都是很帮助的。
在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后,可适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如可提问:“持续高烧不退或严重腹泻有时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学生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体温升高到38℃,虽然体温只是升高了1℃,但人已感觉非常没有精神,如果升高到39℃甚至40℃以上,而且持续高烧,就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反应,如昏睡、昏迷、惊厥、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酶浓度、酶的激活剂、抑制剂等等,而酶的活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敏感的,影响因素发生很小的变化的,酶活性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人体中酶的最适温度一般为37℃,当人体体温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时,机体中酶活性就会大大降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了。
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为霍乱弧菌所致,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死亡率甚高。霍乱弧菌通过人的肠粘膜并大量繁殖,同时产生肠毒素引起剧烈腹泻造成迅速而严重的脱水,血容量明显减少,因而出现微循环衰竭,使细胞得不到钾、钠、钙、氯离子,导致肌肉痉挛;细胞得不到碳酸氢根离子而导致细胞内pH值发生较大的改变,酶活性即相应大大降低,严重的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最终病人肾功能衰竭,休克、死亡。人体大量出汗、腹泻都要相应地补充水就是这个道理;婴幼儿自身调节能力差,婴幼儿腹泻常常引起严重后果,就是这个道理。
或者问:“当人误食了含有重金属的食物或农药后,有一种应急措施,就是赶紧给病人大量喝牛奶或豆浆,学生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酶活性除了与温度、pH有关外,还受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的影响。有机溶剂与重金属离子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原因是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离子与酶蛋白上的某些化学基团结合,使酶的活性完全丧失,这也是人误食了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或含重金属离子的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原因。
牛奶和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和重金属或有机物结合,而使这些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发生沉淀。当人误食了含重金属的食品或农药后,大量饮用牛奶或豆浆可使这些有毒物质沉淀下来不被消化道吸收,从而也就避免了这些有毒物质与人体中正常的酶接触的机会,而保护了这些酶的活性。当然,这只是应急措施,还要去医院探究活动
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
【探究目的】
了解pH对酶活性的影响、学习测定酶的最适pH的方法
【探究原理】
酶的活性受环境pH的影响极为显著。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催化活性最高时的pH值称为该酶的最适pH。低于或高于最适pH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一,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等。
应当指出酶的最适pH受反应物性质和缓冲液性质的影响。例如,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但在磷酸缓冲液中,其最适pH为一,在醋酸缓冲液中则为。
【材料和用具】
1、%氯化钠的%淀粉溶液(新鲜配制)
2、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
3、柠檬酸溶液。
4、磷酸氢二钠溶液
5、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探究步骤】
取8个50毫升锥形瓶,编号。按下表中的比例,用吸量管添加磷酸氢二钠溶液和柠檬酸溶液,制备一的8种缓冲溶液。
锥形瓶号
磷酸氢二钠溶液(ml)
柠檬酸溶液(ml)
缓冲溶液pH值
1
2
3
4
5
6
7
8
取9支干燥的试管,编号。将8个锥形瓶中不同pH的缓冲液各取3毫升,分别加入相应(l一8号)的试管中。然后,再向每个试管中添加%淀扮溶液2毫升。第9号试管与第5试管的内容物相同。
向第9号试管中加入稀释200倍的唾液2毫升,摇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每隔1分钟由第9号试管中取出一滴混合液,置于白瓷板上,加一滴碘化钾-碘溶液,检验淀粉的水解度,待结果呈橙黄色时,取出试管,记录保温时间。注意,掌握第9号试管的水解程度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以l分钟的间隔,依次向第l至第8号试管中加入稀释200倍的唾液2毫升,摇匀,并以1分钟的间隔依次将8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然后,按照第9号试管的保温时间,依次将各管迅速取出,并立即加入碘化钾-碘溶液2滴,充分摇匀。观察各管呈现的颜色,判断在不同pH值下淀粉被水解的程度,可以看出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pH。
探究酶的激活剂及抑制剂
【探究目的】
学习检定激活剂和抑制剂影晌酶反应的方法和原理
【探究原理】
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酶的抑制剂。例如,氯化钠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硫酸铜为其抑制剂。
很少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就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常有特异性。值得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例如,氯化钠达到1/3饱和度时就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材料及用具】
1、l%淀粉溶液。
2、1%氯化钠溶液。
3、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4、稀释100一200倍的新鲜唾液。
5、%硫酸铜溶液。
【探究步骤】
取3支试管,编号。向第l支试管中加入l%氯化钠溶液l毫升,向第2支试管中加入%的硫酸铜溶液l毫升,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l毫升作对照。再向每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3毫升和稀释的唾液l毫升。摇匀各管内容物,一齐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一15分钟后取出。冷后,各滴入2一3滴碘化钾-碘溶液,混匀。观察比较3支试管颜色的深浅。
如果激活剂或抑制剂的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活性不够高,可以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或者降低唾液稀释倍数,然后再继续实验。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目的】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例,说明酶的特异性。
【材料用具】
1、2%蔗糖溶液: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糖,若商品蔗糖中还原糖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则呈现还原性,这种蔗糖不能使用。所以,实验前必须进行检查。本实验用的蔗糖至少应是分析纯的试剂。
2、%氯化钠的l%淀粉溶液(新鲜配制)
3、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
4、蔗糖酶溶液:取干酵母100克,置于乳钵内,添加适量蒸馏水及少量石英砂。用力研磨提取约l小时,再加蒸馏水,使总体积约为500毫升,过滤。将滤液保存于冰箱内备用。
5、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 将硫酸铜克溶解于100毫升热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50毫升。取柠檬酸钠173克及碳酸钠()100克,加水600毫升,加热使之溶解,冷后,稀释至850毫升。最后,把硫酸铜溶液缓缓倾入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混匀后,用细口瓶贮存。此试剂可长时间保存。
【探究步骤】
1、淀粉酶的特异性实验
取2支试管,各加入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2毫升,再分别加入l%淀粉溶液或2%蔗糖溶液各4滴。混合均匀后,放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观察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纯净的淀粉和蔗糖不呈阳性反应。
再取3支试管,每管各加入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l毫升。再分别加入l%淀粉溶液或2%蔗糖溶液各3毫升。混匀,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5分钟后取出。各加本尼迪克特试剂2毫升,摇匀,放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观察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
新鲜唾液的稀释倍数,一般为200倍。但是,由于不同人或同一人不同时间采收的唾液内淀粉酶的活性并不相同,有时差别很大,稀释倍数可以是50一300倍,甚至超出此范围。因此,应事先确定稀释倍数。另外,要注意除去唾液里的气泡,避免稀释倍数不准确面影响实验结果。稀释好的新鲜唾液用滤纸过滤后待用。
2、蔗糖酶的特异性实验
取2支试管,各加入蔗糖酶溶液l毫升,再分别加入l%淀粉溶液3毫升或2%蔗糖溶液3毫升。摇匀,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2毫升,混匀后放入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观察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
再取l支试管,加入蔗糖酶l毫升和蒸馏水3毫升,混匀,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2毫升,摇匀,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呈现轻度阳性反应,这是由于蔗糖酶溶液本身含有少量还原性杂质的缘故。因此,用此管作为对照,即可解释上述用淀粉作底物的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的原因。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目的】
通过检验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和脲酶的活性,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通常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加快一倍左右,最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另一方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反而逐渐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应。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通温度为37℃一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一60℃。但是,一种酶的最适温度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与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反应时间增长时,最适温度向数值较低的方向移动。通常测定酶的活性时,在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下进行。为了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恒定,一般利用恒温水浴等恒温装置。
酶对温度的稳定性与其存在形式有关。已经证明大多数酶在干燥的固体状态下比较稳定,能在室温下保存数月以至一年。溶液中的酶,一般不如固体的酶稳定,而且容易为微生物污染,通常很难长期保存而不夹失其活性,在高温的情况下,更不稳定。
【材料和用具】
1、%氯化钠的%的淀粉溶液。
2、稀释200倍的唾液。
3、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和碘10克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4、1%尿素溶液。
5、脲酶提取液:取黄豆粉6克,加30%乙醇250毫升,振荡10分钟,过滤。可保存l一2星期。
6、奈斯勒(Nessler)试剂:称取5克碘化钾,溶于5毫升蒸馏水中,加人饱和氯化汞溶液(100毫升约溶解克氯化汞),并不断搅拌。直至产生的朱红沉淀不再溶解时,再加40毫升50%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100毫升,混匀,静置过夜,倾出清液存于棕色瓶中。
奈斯勒试剂是含有大量汞盐的强碱性溶液,所以,它是具有腐蚀性的剧毒试剂。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防中毒。此外,实验时所用的玻璃仪器等一切器皿必须洁净,以除去能抑制酶活性的杂质。因此,用奈斯勒试剂作完实验后,必须将它所污染的试管等一切器皿充分洗干净。
【探究步骤】
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逐步水解成各种不同大小分子的糊精及麦芽糖。它们遇碘各呈不同的颜色。直链淀粉(即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分子从大到小的顺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和红色,最小的糊精和麦芽糖遇碘不呈现颜色。由于在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低不同,则淀粉被水解的程度不同,所以,可由酶反应混合物遇碘所呈现的颜色来判断。
取3支试管,编号后各加入淀粉溶液2毫升。将第l、2号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第3号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5分钟后,向第l号试管中加人煮沸5一15分钟的稀释唾液l毫升;向第2、3号试管加稀释唾液各l毫升。摇匀,20分钟后取出3支试管,各加碘化钾-碘溶液2滴,混匀,比较各管溶液的颜色。判断淀粉被唾液酶水解的程度,井说明温度对唾液酶活性的影响。
2、温度对脲酶活性的影晌
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可与奈斯勒试剂作用生成橙红色化合物。由颜色深浅,可断定反应进行的程度。
各取4支试管,编号。向每支试管中,各加人脲酶提取液l毫升。将第l号试管放在冰水里冷却,第2号试管在室温下放置,第3号试管在50℃恒温水浴中保温,第4号试管在沸水浴中。5分钟后向4支试管中各加人l%尿素溶液l毫升。混匀,10分钟后取出4支试管,将第3、4号试管用流动的自来水冷却至室温。然后,向4支试管中各加奈斯勒试剂5滴,摇匀。观察比较各试管颜色深浅,并说明温度对脲酶活性的影响。
洗胃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新陈代谢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以及与新陈代谢具有直接关系的四个系统在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
3、知道食物的热价和体温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认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辨证统一关系,渗透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中对各项生理活动的综合分析,得知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联系,从而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初步建立生物学观点,因而新陈代谢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的概念涉及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关于物质的交换,涉及食物与饮水的摄取,气体的吸入;食物残渣与废物的排出,气体的呼出。这些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关于体内物质的变化,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涉及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包括气体的运输),涉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等。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众多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至于能量的交换与能量在体内的变化,更是涉及面宽且非常抽象。学生对能量的,和理解是本节主要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教学开始时总结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先对照图解,按问题顺序思考几分钟或翻看前几章的内容和插图来思考,然后教师采取逐题提问的方式来复习。可以采取让学生逐题讨论的方式来复习。复习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以新陈代谢为主线,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堆砌。
为了在复习中使学生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个整体上的了解,为讲述新陈代谢概念做好辅垫,可以采用总结边画图解的方式来进行。
体温部分的教学,应该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紧密联系,体温首先是能量释放所维持的,其次,体温是新陈代谢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学中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自己谈出测量体温的部位和平均温度。另外,这部分教学中,还应该强调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新陈代谢概念既是本章的重点又难点,教师可先以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和人体内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线索,边归纳选列表(见奉章知识结构中新陈代谢过程部分),然后再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
关于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视点教育的极好内容。但是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讲解时只要渗透二者既矛盾又统一的观点即可。也就是说让学生了解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就可以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更不能讲成政治课。
在讲述新陈代谢的'意义时,应该联系前后各章的知识,举出一些实例来说呀新陈代谢是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例如,人体的运动系统住完成各项运动时;需要得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供应,而营养和能量的供应正是通过新陈代谢来实现的。关于新陈代谢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只是点一下,目的是引出下两章的内容,说明新陈代谢与后面知识的密切联系,因此不必要展开讲述。
由于本章教材带有复习性、总结性,牵涉的知识多,概念抽象,所以在时间上要合理安排,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新陈代谢概念的教学上。
教学设计方案
一、本章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对照挂图简要说明尿的形成过程。
2.引入新课:
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新课的切入点。如,排泄是指将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的终产物指的是什么,看来我们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代谢的终产物,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是代谢。代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陈代谢的简称。(板书本章标题)
3.复习相关知识,自学本章知识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些,使学生有亲切感。如参考【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联系学生自己,设计以下题目,将其写在投影片上或小黑板上。当学生知道他们不曾注意的这些问题都与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关时,会使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兴趣。
①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们包括哪些营养成分?这些食物在你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中得到哪些营养物质?
②被你的血液或淋巴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③你为什么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是怎样到达你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④你的细胞既得到了营养物质又得到了氧,细胞怎样利用它们?从早餐后到现在,你消耗了许多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⑤在你的生命活动得到能量的同时,细胞内产生了哪些废物?它们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带着这些问题,请学生浏览本章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参看新陈代谢图解,学生自己回顾相当知识,体会相互联系,充分思考,自己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教师给学生创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机会,提供自学的空间和时间。
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什么关系?与维持体温直接相关的是哪些生理作用?体温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有利于生生互动,相互启发,智慧资源共享。小组成员有表达自己看法,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讨论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也可以是【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还可以是
【动动脑】中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凡是涉及到新陈代谢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以自告奋勇当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中最有特色的问题,最有收获的结果。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讲解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学习,全组同学帮他“备课”。
5.全班讨论。
(1)请各组代表作汇报。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后发言者不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
(2)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当一次小老师,总结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苦学生总结较好,教师无须重复。教师总结时,要尽可能肯定学生表达正确的地方,给学生以鼓励。
6.与本课开头呼应,请学生解释,什么是代谢终产物。
教师说明新陈代谢必须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进行,引起学生对下一章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八章 新陈代谢
一、新陈代谢的过程
二、新陈代谢的概念: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过程。
三、新陈代谢的意义:
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生命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