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热选【优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热选【优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一篇】
教材学情分析:
《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加拿大民歌,d小调,二四拍。歌曲采用重复乐句加尾声的布局形式,短小精悍,简单易唱。歌词采用叙述的口吻,描绘了异国风情的桦树林。
学生可以用视唱歌谱的方式学会歌曲,体会同一首歌曲因速度不同表达出的不同情绪。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创设情境,欣赏、演唱乡村歌曲,引起学习兴趣。
2、模仿并学会运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感受乡村音乐特点,熟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型和后十六节奏型。
教学难点:
用乐器巴乌伴奏表演歌曲。
教学疑点:
怎么用巴乌演奏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放乡村音乐《红河谷》。
师: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的心情怎么样?(生:略)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选择你觉得放松的姿势共同完成这节课。
二、欣赏异国风情,感受音乐。
现在就让我们再来静静地听一遍这首歌,另外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加拿大迷人的风土人情。(播放《红河谷》)。
三、创设情境,学习、表现歌曲。
师:在加拿大有很多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里的人能歌善舞,现在我们听听她们在唱什么歌?(播放歌曲《银色的桦树林》)。
师:原来她们在唱加拿大民歌《银色的桦树林》。今天我们也来学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她们是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播放歌曲)。
1、学唱曲谱。(出示曲谱)。
学生跟着琴声唱一唱曲谱,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最后一个乐句指导学生唱准后十六节奏型以及连音所唱的时值。(出示最后一乐句)。
2、歌曲分为几个乐句?曲式结构为4+4+4+7(尾声)。
3、学唱歌词。学生跟着琴声唱第一段歌词,师从旁知道。
及时纠正错误。
4、学唱第二第三段歌词。
5、大家想一想歌曲中的“蓬得得??”模仿的是什么声音?我们应该怎样唱呢?注意驯鹿越走越远了!(生在唱的同时,师加以指导)。
6、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把你轻松舒畅开心的心情表现出来。
四、巴乌演奏歌曲。
师:同学们轻松愉快的歌声感染了李老师,现在李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自己,李老师想用巴乌来演奏这首歌曲。同学们听听李老师吹的怎样?吹的不好的地方请同学们指出来哦。(师吹奏《银色的桦树林》)。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开始心痒痒了?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吧。(单独出示歌曲曲谱)看曲谱,分析一共用了几个音?(612356)。
1、同学们先在下面练习,有困难的地方提出来。(学生练习吹奏,师从旁指导)。
2、学生用巴乌齐奏《银色的桦树林》。
3、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吹巴乌,另一组学生演唱歌曲。
五、拓展:
师:同学们潇洒的演奏和轻松自如的演唱有点乡村音乐的味道了呢,在美国,流行着一种音乐,音乐的情绪大多是这种轻松自由的感觉,人们把这种音乐称为“乡村音乐”正是因为乡村音乐听起来轻松自然,所以在美国乃至世界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国家也开始有了“乡村音乐”。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美国乡村音乐的魅力。(播放视频)。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演唱乡村歌曲,共同体验了乡村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最后,让我们再次唱起《银色的桦树林》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一、歌曲 春来了。
二、综合训练 按指定节奏来写作旋律。
三、欣赏 1、牧歌 (无伴奏合唱)。
2、渔歌 (巴乌、筝、笙三重奏)。
民歌乐器介绍(三)吹管乐器。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歌唱春天的到来。教育他们热爱生活,充满热情的去寻找美好的春天。
二、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继续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三、感受蒙古民族的音调及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表现魅力和多声部和声效果的美感。
四、感受哈尼族、彝族的民间音调,初步感受和了解我国民族吹管乐器。
教材分析:
一歌曲。
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歌曲《春来了》,以短小的篇幅三拍子圆舞曲的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二综合训练:
用所给的音编写节奏。
三欣赏:
1、《牧歌》是流传在蒙古一带的民歌,旋律具有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
2、《渔歌》全曲由晨曦、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几个部分组成。
民族乐器介绍(三)吹管乐器。
1、笛2、箫3、唢呐4、笙5、管子。
教学重点:歌曲表现旋律创作。
教学难点 :旋律创作。
课时划分: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
二、欣赏。
教具:录音机挂图。
第一课时新授。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双声部音阶练习》。
1=c-d声部间和谐,统一。音色一致,音量适中,音准把握好!
三、新授。
1、听范唱。
2、提问:本课的拍号、谱号。
3、写出f大调音阶,复习音位、音准。
4、分段进行。
5、打第一段节奏。
6、跟琴视唱第一段曲谱。
7、请同学分析一、二段相同与不同处,找一找模进处。
8、自己视唱第二段。
9、集体唱一唱两段谱。
10、完整演唱。
11、有感情的读词。
12、提问句与答句有什么区别?“哈”怎样唱才能正确表达情绪。
13、唱词。
四、欣赏: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内蒙民歌《牧歌》。
初听:1、感受蒙古民歌的音调。
2、认识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3、要求学生从音色上感受其音响效果。
复听;感受歌曲的音色、力度、和声的变化体会其美感。
反复再听:
1、每遍听前启发学生想象。
如;内蒙民歌,上句的旋律在高音曲围绕着“sol”音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飘的白云。下句主旋律转入“do”音为主,仿佛草原上如银的羊群。
2、做听听想想。
五、小节。
今天,我们学习了《春来了》,大家欣赏了春天的美景,又到了蒙古草原领略了《牧歌》的美丽,我们的生活多美好,一切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继续努力,开创美的生活。
板书设计 :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
3、介绍乐器 欣赏《渔歌》。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歌。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双声部音阶模唱》。
1=c—d 声部间和谐、统一。音色一致,音量适中,音准把握好!
三、综训:
1、今天,我请同学们做一次作曲家。我们来给节奏进行旋律创作。我们先来唱一唱谱,找节奏、旋律的联系与区别。
2、回顾以往的写作方法—重复及变化重复。按重复写上缺少的小节。
3、启发学生在旋律上做一次变化。
四、歌曲处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来了》,大家一起唱一唱。想一想,你正在和春姑娘做游戏,很顽皮的语气来唱。
2、问句和答句,有什么区别?最后“哈”字应怎样表达情绪。
五、欣赏。
(一)介绍民族乐器。
笛、箫、笙、唢呐、管子。
巴乌、筝、笙。
(二)欣赏。
(初听)1听一下由巴乌吹奏的《渔歌》主题曲。
2讲解本课各部分的内容,标出各部分标 题。
(复听)1按老师所写的标题,想象各段内容。
(再听)进一步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调有所感受。
做听听想想:
六小结:
板书设计 :
晨曦、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
课后记: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三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4、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1、感受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宏大的舞蹈场面。
2、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
2、学跳踢踏舞的基本步法。
一、师生律动学生随歌曲《青春舞曲》拍手进教室,随后跟随老师做几个新疆舞蹈动作。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新的音乐领域。
三、欣赏乐曲
(一)初次完整欣赏乐曲
师:首先老师请你们听这段音乐,听后,请你说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从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上去看,能分出几部分? 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主奏就更好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老师用指尖点节奏感受音乐。
师:播放乐曲(完整地)。
生:初次听乐曲。
生:学生畅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回答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是舞蹈者的脚步声。
师:对,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脚步声。因为这首乐曲是爱尔兰典型的民间踢踏舞的音乐。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老师就让学生再听第一段主题a,主题a 反复两三遍就可以了。主要启发学生听乐队音响以外的声响。)
师:乐曲分为几部分?
(如果学生回答出是两部分,老师要请学生说原因。如果学生能回答可分为两部分,但回答不出原因,老师要引导学生,可以请学生看乐谱。)
(二)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乐曲的两个主题。两个主题音乐的节奏、情绪有没有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再播放两个主题开始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节奏、情绪的'不同。
师:那么我们通过节奏、情绪上的娈化,可以看出,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师:我们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边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图谱,并随着舞蹈者的脚步声拍手感受一下第一部分的情绪。(老师点击第一主题)
再听:(教师边听边画出图谱)使学生感受舞者脚步节奏的变化。
教师根据图谱完整准确敲击节奏。
师:通过音乐,请你说说舞蹈者脚步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
生:脚步节奏越来越快。
师:第一段音乐是怎样的情绪?
生:欢快的。
2、欣赏第二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第二部分曲谱。
师:第二段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音乐加入了什么样的节奏类型?
生:后十六节奏、八分音符。
师:对,那后十六、八分音符的加入,又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一下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师生畅谈:跳跃的、不稳定的;动感十足的,气氛更加强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出来。
师:我们看着第二部分的曲谱,用手划拍视唱感受一下。
(学生划拍小声练习唱谱。)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用“哒”随钢琴伴奏哼唱,并随钢琴加入拍击。
师: 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着重将这首乐曲两部分的音乐从节奏和情绪上分析了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吗?这首乐曲就是由爱尔兰著名的音乐家比尔·惠南创作的——什么呀?(教师展示幻灯)
生:《大河之舞》
师:对。刚才我们听的这首音乐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
(三)完整欣赏
(师生共同观看《大河之舞》视频。)
(四)介绍《大河之舞》的背景
师:《大河之舞》是什么?它是一部音乐剧。共分四场。这部音乐剧主要表现了爱尔兰古老的历史,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刚才我们欣赏的那首乐曲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大河之舞》这段音乐。
《大河之舞》这部音乐剧的舞蹈风格是什么呢?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还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它融合了以上几种舞蹈风格,这就是《大河之舞》。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看看《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
生:想。
(老师播放《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观看后让学生说出看后感受。)
四、学跳踢踏舞
生:想!
师:在这之前老师提到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汲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精髓。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分为花式舞步和基本舞步,我们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
教师出示踢踏舞鞋:分为前掌和后跟。表演者穿着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察拍击,发出清脆的“踢踏”声。
学生学跳爱尔兰踢踏舞。
1)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
2)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师鼓励:你们真像一群爱尔兰的舞者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除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还有哪些国家有踢踏舞?
(老师介绍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俄国、美国也都各自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
学生回答。
师:是藏族。现在老师再给大家表演一段藏族的踢踏舞怎么样?
教师表演藏族踢踏舞的几个动作。
师:今天我们欣赏、学习了爱尔兰的踢踏舞。今后,老师有机会还会教大家学跳藏族的踢踏舞。
五、课堂总结
师:《大河之舞》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它印证了这一点:一个被遗忘的舞蹈因为一群热爱它的爱尔兰人,走向了广阔的世界。《大河之舞》不仅是世界舞蹈的瑰宝,也是整个爱尔兰民族的骄傲。请同学们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下课
学生随老师弹奏的《大河之舞》按节奏拍手出教室。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四篇】
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编创与活动。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3、音程基本训练:
手势进行操作,教师随时调整学生的音高,使之谐和后再换手势进入下一个音程。在万不已时才用钢琴校音。在人声二部训练前,先可听钢琴弹一下,先有一次听觉体验,然后再唱。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
(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进行指导、点拨,要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创造。)。
(3)分组展示,如有的组力量不足,可以提出要求,请其他组同学乃至教师参与、协助表演。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反映“幻想”的'主题。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当然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提示学生寻找代用品,也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从家中带一部分器材来。
3、教师引导:
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知识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难点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课题百花园。
课时第一课时总节数两节。
教学目标知识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难点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课题百花园。
课时第二课时总节数两节。
教学标知识扮演民歌《盼红军》,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1、通过学习《盼红军》等音乐作品和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难点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卡片。
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编花篮》。
三、聆听《花之歌》。
四、扮演《盼红军》。
五、
六、小结: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欣赏《花之歌》。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2.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竞赛。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
3.聆听《花之歌》。
4.分享的“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热选【优推10篇】”,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一局部同学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心情。
生扮演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设计舞蹈动作。
并翩翩起舞。
聆听并回答问题。
听辨。
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当自身感到有掌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设境激趣。
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同学听辨选择。)。
培养同学听辨能力。
(“”)。
(供老师掌握同学自学的情况,和时调控。)。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六篇】
1、聆听《秋收》。
2、编创与活动。
聆听《秋收》。
分析乐曲。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板书《秋收》歌曲。(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
(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
(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2.初听器乐曲《秋收》。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这是民歌的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
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
(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
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究的生机。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七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四课时。
一、生态环保导入: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八篇】
教学内容:
一、歌曲 花蛤蟆。
二、读知 倚音。
三、综训 声乐训练。
四、欣赏 喜庆胜利。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学习山东民歌的音调特点及风格,感受当地儿童的生活情趣。
二、认识倚音记号,并在歌中感受其表现的作用。
三、通过听乐曲,使学生感受唢呐的音乐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激发起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
一歌曲:
《花蛤蟆》是流传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
二读知。
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由一个或数个音组成,唱时短促并不带强声。
三综训。
是运用倚音的练习。
四欣赏。
《喜庆胜利》是一首唢呐独奏曲。全曲基调欢快热烈,表达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胜利和获得成绩后的无比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 声乐练习。
教学重点; 倚音。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声乐训练 歌曲识谱 倚音。
第二课时: 学习歌曲。
第三课时: 欣赏。
教具; 钢琴、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新授。
教学内容:
1、声乐练习。
2、学习《花蛤蟆》歌谱。
3、读谱知识。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三、综合训练:
1、唱一唱f调音阶,复习音位。
2、低声部识谱。
3、高声部识谱。
4、合唱乐曲歌谱。(倚音不唱出)。
5、乐谱中有一些小的在符尾处有斜线的音符,这些音符就是倚音,跟老师唱一唱。
6、倚音分为前倚音、后倚音、唱时时值短促,不带强声。
7、再来唱一唱。
8、唱词。低声部先唱,舌尖灵活跳动,用非连音唱法演唱。
9、完整演唱。表现出猎人们豪爽的性格和矫健的形象。
四、新授。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我们山东的民歌——花蛤蟆。
1、听范唱。
2、提问拍号、谱号歌曲的情绪。
3、打节奏:
4、视唱歌谱。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5、这首歌曲很轻快活泼、诙谐,大家在演唱时应注意表现。
6、分组练习演唱歌谱。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花蛤蟆》的乐谱,这是一首山东地方民歌,回家后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 。
花蛤蟆。
打击乐节奏;
课后记:
第二课时 综训。
教学内容:
1、声乐练习。
2、学习歌曲。
3、处理歌曲。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mima练习。
12 3 | 34 5|56 54|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歌曲。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蛤蟆》一课,这是首山东民歌,大家一起唱一唱。
1、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唱词。用跳音唱法。
3、再来一遍。吐字、咬字自然而贴切。
4、花蛤蟆是山东地方话,青蛙的意思。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欢快情绪要表现出来。
5、我们加一些打击乐器表现出来,设计乐器节奏型:
6、打击乐器试奏一边。
7、边用打击乐器边演唱。
8、注意歌曲情绪的演唱。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完了《花蛤蟆》这一课,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家应该爱护它。
板书设计 : 。
花蛤蟆。
第三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欣赏。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起立。
2、问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 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mima练习。
12 3 | 34 5|56 54|32 1||。
1=c—e 面带微笑 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 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歌曲处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蛤蟆》,大家一起唱一唱。
2、乐曲前八小节采用隔两小节轮唱,从第九小节处改为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对唱。
3、分组演唱。
4、请一部分同学模仿青蛙叫声来伴唱。
如:
5、情绪要贯穿始终,集体演唱。
四、欣赏。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吹管乐器吗?
2、你来听一听这段模仿笑声的乐器是那种乐器吹奏的?
3、今天,我们就来听一曲欢庆的乐曲《喜庆胜利》,它是由唢呐吹奏的。
4、(初听)提问:
1、全曲是什么情绪?
2、全曲分几段?
5、我们分段听:
引子:快速、有力烘托欢腾气氛。
第一部分:唢呐独奏干脆嘹亮。
唢呐与乐队对奏模仿人声。
高潮音域扩充。
第二部分:中速抒情。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
6、听一听第二部分b与第一部分a的对比。
7、(复听)完成课后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花蛤蟆》,又欣赏了《喜庆胜利》,大家对胜利一定感受很深。
板书设计 ;
花蛤蟆 喜庆胜利。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九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一课时。
第一节。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切分节奏。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五年级音乐公开教案【第十篇】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第一课时。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风琴、多媒体。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236)。
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教师范唱(伴奏)。
4、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