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校运会总结【汇集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93839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校运会总结【汇集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校运会总结【第一篇】

举行任何活动都是以安全、有序为前提。为了这次校运会,学校方面也是做足准备。对于我们支教生来说,没能到班级与学生一起观赛、支持,而有了更重要的任务--保卫。青春无悔、激情无限--育才2014校运会

简单而又正式的开幕式开始了。迎着朝阳,各年级代表昂首阔步。拿出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彩旗飞扬,神采奕奕。

比赛开始,我跟小伙伴被分到最累、最晒(还好后面来了遮阳伞)的场地出入口,要过我们这个门可不简单,如同守门员,每个过往的学生都得经过一番“盘问”。当然,还有学校学生会的人员,他们确实尽职又尽心。一整天的工作累得我腰酸背痛,他们也无过多抱怨而各司其职,各安其位。确实要给他们32个赞啊。还有我们自己支教的几个小伙伴大家轮流帮忙,不断调整方案,到后来受到主任的肯定与表扬,说是因为有了我们这几个支教加上实习小伙伴的帮忙,今年的场地秩序好了很多。所有人的辛苦得到肯定也是棒棒的。

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到场地为班上同学加油鼓劲,但场上同学们脸上的冲劲以及驰速飞奔的瞬间看出了他们对比赛的努力,更看到了年轻、青春的气息。无所畏惧、奋发而上难道不正是他们这时候所拥有的热血精神吗?

校运会总结【第二篇】

在本次运动会中,初二年级的全体师生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积极发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赛出友谊,从而充分展现出我们的时代风。。

开幕式上,我们各班的方块队,同学们衣着。齐划一,亮丽多彩,步调一致,口号嘹亮,真正体现了我们的青春面貌和阳光活力,尤其是302、311班的方块队让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他们两个班夺得了方块队一等奖。还有301、307、308、309四个班的方块队也很有创意,拿到二等奖。

比赛场上,各班运动员们带着全班师生的重托,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积极上进,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我们的径赛无论是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都有运动员跑出了自己最好的成绩。尤其值得表扬的是310班任仕学同学,他在男子100米项目中打破了学校纪录,产生了13秒28的新纪录;他在跳远比赛中,又打破了校记录,创造了新记录5。10米。他是这次校运会唯一打破两项校记录的一名运动员,我们应该为他鼓掌。同样值得表扬的还有302班的郭凡同学,他在跳高比赛中刷新校记录,将跳高记录提高到1。40米。我们为有这样的运动员感到骄傲与自豪。最激动人心的是班级携手共进和班级障碍接力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表现得都非常。本文。由方的积极,与学生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同学们都精心准备,奋勇争先。老师们也积极参与,你追我赶把运动会推向了高潮。尤其让人敬佩的是刘社会老师,她马上就要退休了,还一马当先,立挺班级障碍赛的第一棒,在地上连爬带滚,硬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让学生和老师称赞不已。还有五十岁的谭湘老师,为了能让班级取得好名次,多拿分,他硬是脱下皮鞋,穿着袜子,飞快地跑完了第一棒,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的作用。还有我们女班主任们,她们都一改常态,顿时变成了女运动健将。经过激烈的角逐,303、311、302、308、304、301、310、306班分别获得了携手共进的第一至八名,311、308、306、312、302、310、301、309班分别获得了障碍接力赛的第一至八名。

观众席上,各班同学都按照学校划定的区域,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井然有序地坐在指定位置,自觉维护赛场秩序,文明观看,不时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他们除了给运动员加油之外,还要积极向校广播站投稿,及时宣传好人好事,激励运动员奋勇拼搏,鼓舞运动员的士气,为赛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短短的一天半时间,有些班级的广播稿竟达到几百上千篇,他们当之无愧地获得“宣传先进。体”,这些班级是301、302、306、308、311、312六个班,这是与班主任老师精心组织分不开的。

天气虽然是金秋,可太阳的威力还是不小,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始终与学生坐在一起,坚守岗位,精神可嘉,尤其是301、302、306、308、309、310、311、312班的班主任表现出色,所以这些班级的观众席也显得非常。本文。由方的有序。经过学生科综合统计,最后以下班级获得“精神文明。体”奖,他们是301、302、308、309、311、312六个班级。

校运会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结算中心 资金运作 风险

我国高校在资金运作上并非一帆风顺,结算中心每学期都面临不同的风险。如何实现资金运作风险全面防控,保证高校资金安全性,使学校正常运作一直以来是财务人员及领导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资金运作风险的由来与深层次制度及体制性质等有千丝万缕关系。因此要重视战略计划,从整体上实现风险防控,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及风险防御框架,使高校资金运作面临更小风险,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高校资金运作风险及成因

(一)贷款负债风险

我国高校1999年起使招生规模扩大化,并得到金融机构贷款支持。众多高校顺势将规模进行扩大,一次扩建学校用地达数千亩。但国家教育投资难以达到高校扩建要求,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向银行贷款。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时教育部直属80所高校总贷款额度已达到403亿人民币,而这80所高校总收入为亿人民币。全国高校2013年负债总额约2609亿元,目前仍然呈上涨势态。高校贷款为高校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但超额度支出使高校面临严峻经济危机,财务面临较高风险。

(二)高校财务总体失衡风险

我国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财务失衡的具体表现不同于企业。要出现大的破产风险可能性很小,但高校流动资金较短缺,财务总体失衡表现在日常开支严重短缺、教职工工资发放延迟等。

(三)校办企业的财务风险

我国高等学校承办的企业主要有以下作用:使新研究的科技成果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增加经济来源,解决经济风险。但眼下校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难以与社会企业抗衡,因此,尽管高校承办的企业数目多,但盈利甚微,甚至亏损或倒闭,反而影响学校经济正常运转。

(四)国际经济形势导致的风险

周边国家及世界整体经济发展势态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并间接影响高等学校经济效应。例如2009年国际金融风暴使我国许多高等学校财务面临新风险。

二、资金运作风险防范对策

我国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资金运作风险防范是指资金结算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做好资金运作风险预防,未雨绸缪。

(一)树立战略风险理念

高校结算中心作为一个金融单位,有着特殊的地位,其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学校整体情况,因此首先要树立战略风险理念,正确认识并重视风险。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外校交流、讲座举办等实现结算中心员工以及高层临到风险防范意识强化。

(二)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结算中心风险防范工作包括判断风险、评估风险、提出解决办法等。而实现风险防范第一要务是创建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并感染职工,并在业务拓展中落实。

当前许多高校尚未设立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及控制工作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及专职委员会相互配合得以实现。这是风险管理的初级状态,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维护。要将风险降至最低,就需要对每位员工的一些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此外还需要督促员工学习资金运作方法及理论,激发员工自学热情,主动观看市场经济类节目,了解市场经济动向。从而有助于资金运作合理化,在市场经济风险正确处理校内经济运作中,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完善体制及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体制及组织结构混乱于高等学校而言是重大漏洞,尤其是结算中心将面临各种风险。高校应确立一套科学使用的组织机构,建立风控小组,把资金的运作风险防范提高至战略高度,将其作为重点发展和管理的对象,资金运作必须要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投资委员会是学校资金运作决策的最高机构,拥有特殊权力,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对学校各项重要投资做出决策。设计资金运作方针路线通常由财务校长、各教育基金、总会计师等共同设计,常务理事会主要管理工作。将学校结算中心作为学校建设重点工程,与财务处平等并共同协助,下设市场部(负责资金运作策划、实施、组织、推广、营销)、投资部(负责资金管理和运作)、研发部(负责分析经济、行业发展及上市公司的债券、基金价值等,为投资决策部门工作提供信息和建议值)、核算部(做好日常收支结算)、综合部(主要负责资金运转后勤事务)。成立风险控制及防范委员会(核算部及投资部经理以及其他人员组成)将预防风险作为工作目标,若风险已经发生则要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延缓风险扩散速度,并减小经济损失。以上思路重在风险发生之前,收集并分析所有信息,将制定出的科学方案应用于风险控制实践中,分散风险。组织结构完善仍然不足以应对风险,还需要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高校结算中心需要建立有效金融风险抵制制度系统,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考核及内部经营管理责任制度,将风险防范工作下方放到个人,通过完善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激励和行为约束,鼓励工作人员积极提出合理建议,当建议被采用时要给予适当奖励,并适当处罚造成损失的失职人员。

(四)分析研究宏观政策

高校结算中心资金运作很大程度上被国家法律法规及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要想规避这些因素引起的资金运转风险,高校结算中心必须主动关注每月国际、国内经济新走向及形势,对已出台的国家政策或将要出台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意义、背景、本质进行研究分析,准确把握经济新政策的本质和精神,提高政策意图领悟能力,在资金运作中永远掌握先机,避免发生与政策冲突的经济运作事件。

(五)完善人才机制,提高职工素质

高效结算中心工作具有高风险特点,对职工个人品德的要求较高,所以要加强人员职业素质培养。加强监管,重点对一线重要岗位进行监督,避免个人客观或主观失误给集体造成经济损失,重点岗位围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应定期进行工作交接,执行轮流值班制度。完善人才招聘及录用制度,完善硬件设施,打造单位良好文化氛围,创建和谐、严谨的工作环境,根据员工特点及专业知识面进行工作安排,做到因人制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该类人群提供发挥特长、大胆创新的机会,使其才智为结算中心所用。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及业务技能培训。一方面,通过政治教育使职工树立“勤勉尽责,奉公守纪”的职业道德理念;另一方面,要鼓励职工多自学,使其努力成为本岗位的专家。完善员工奖励、选拔及评价机制,以提高结算中心职工工作积极性,将职工创造的利益与奖励联系起来,使职工成为结算中心的“主人翁”,加强内部凝聚力、创造力。

(六)树立整体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效益

随机性和客观性是资金运作风险的两大特性,因此不是多有的风险可以避免,部资金运作风险具有随机性、客观性,因此一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一些风险相互影响,间具有关联性,因此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各风险对结算中心带来的影响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综合分析未来潜在的未来的风险,利用部分风险相互抵消的规律,巧妙地解决问题,控制风险。

三、资金运作风险控制措施

使用多种可行方法对资金运作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是高校结算中心需要承担的任务,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客观性、必然性是搞笑资金运作的两个重要性质,因此结算中心永远都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风险,高等学校的结算中心也不例外。因此需要全面控制资金运作中的风险,以转换、补偿、转移风险。首先要将授权批准制度落实,高校盲目扩建现象普遍存在,结算中心难以全面的控制重大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部分学校虽然对重大对外投资进行校内商讨会议才()审批,但仍审批仅为一支笔签字就结束,集体审议联签制度并未得到良好实施。并未深入了解重大投资项目可行性,部分单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较肤浅,且财会部门并未深入其中,难以较准确的推算及估量投资资金、所需活动资金量、收益及投资风险性。此外,许多高校结算中心并未制定投资工程控制流程,一旦工程项目发生变更,支付金额便会变动,控制较难。此外还缺乏追加资金预算流程。上述情况下建设成本超支、资金短缺等现象较多,落入投资-资金短缺-贷款的恶性循环。因此,资金支付要严格遵循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大型资金支付必须由实行集体决策、审批。

(一)强化结算中心的成本管理

合理实用的成本管理方案均需结合实际情况。高校结算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无成本核算、部分成本核算和全部成本核算三种。部分成本核算法是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实用的核算方法,但全成本结算法逐渐得到重视,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结算中心需要承担所有成本结算工作,其中包括住房基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差旅费、办公费、设备置办费、人员工资津贴,实现企业管理式核算模式。

(二)加强内部稽核控制

加强内部空中和稽核。审计部门在高等院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的最后防线,属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管理部门。在内部审计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措施。药保证内部稽核公平、公正,首先需要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并使其在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拥有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目的不仅在于保证学校资金安全,还在于采用非审计风险估算法进行风险评估和防御,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讲风险预警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以备第一时间做出风险控制。

四、结束语

高校结算中心面临风险较多,要有效防范风险,必须提高全体职工及高层领导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把握经济本质,看清当下经济走势,提高职工职业素养及道德水平;要有效控制风险必须将授权批准制度贯彻到底,健全资金结算中心成本管理制度及内部审核制度。

参考文献:

[1]黄翠林。浅议高校实施财政集中收付的利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12):62-63

[2]陈潮敏。浅议筹资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以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16(34):63-65

[3]夏招强。针对学校资金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学理反思--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思考平台[J].财经界,2014,14(26):146-146

[4]汪小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129-131

[5]高卫红。施工企业集团资金运作风险管理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1):129

[6]王国栋。财险公司资金运作及风险管控探讨[J].价值工程,2013,17(21):150-152

[7]李全海。从财政风险矩阵看公办高校债务风险化解[J].经济师,2012,07(2):115-116

[8]曹建峰。市场经济财政金融行业的潜在风险分析[J].财经界,2014,15(21):9-9,27

[9]张乐。实施学校无过失责任险促进体育活动的探析[J].运动,2014,15(2):10-11,71

校运会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体教结合”;发展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Amateur Sports Training in Suzhou City

ZHANG Ai-li1 ,YU Qing-chuan2

( second Amateur Sports School of Suzhou, Suzhou, 215000, Sports Institute, Suzhou, 215006)

AbstractThrough the results and the fact of “Combination” of the second Amateur Sports School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09 Jiangsu Province Provincial Sports preliminary,we did a lot of surveys and research to provide more data and reference models for the sports authorities and training of Amateur Sports School.

Key wordsSuzhou Amateur Training,Amater Traning, Phys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我国的竞技体育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举国体制”,这种体制为我国进入世界竞技体育第一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轨,“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也出现了招生困难,经费匮乏、读训矛盾严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背离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资源而实施的重要人才培养战略,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苏州市直属体育局的运动队及管理中心共有6个,他们代表了苏州市青少年各个体育项目整体水平,我们以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业余体校为研究对象(该校在2009年1月入选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名单),通过对他们参加2009年江苏省省运会预赛成绩和体育学校开展“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为体育主管部门和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提供更多的数据和参考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八支运动队。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总结法等。

2结果与分析

苏州市第二体校参加2009年江苏省青少年部省运会预赛的竞赛成绩分析

江苏省全省运动会是江苏省政府举办的四年一次大规模综合性运动会,它是检阅全省所有体育项目的一次盛会,它也代表了江苏省全省体育系统各个级别、各个年龄阶段的最高体育竞技水平,青少年的竞技水平高低,是衡量该地区和城市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状况的标志,也是在今后能否冲击最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希望,所以青少年部的比赛也是各城市参与项目、参与人数都相对比较多的比赛;2009年举行的全省运动会各个竞赛项目的预赛,是对参加2010年在常州市举行的第十七届全省运动会的一次提前检验,因此江苏省的各地方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苏州市第二体校代表苏州市参加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预赛的运动项目共有八个:乒乓球、射击、自行车、摔跤、柔道、散手、套路、跆拳道。

苏州市第二体校在江苏省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中获得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及排名

我们通过对比赛成绩册和表1中的数据分别分析苏州市第二体校各个参赛项目的基本状况。

1)乒乓球和自行车

乒乓球和自行车这两个项目是苏州市代表队参赛运动员最多、获得奖牌数最多的项目,两大项的金牌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苏州市均是第一。其中乒乓球项目金牌苏州队获得11枚,占该项目全部金牌总数的%,比金牌第二的徐州市多了8枚;获得奖牌总数17枚,比排名第二的泰州市多了10枚,占奖牌总数的25%;团体总分也比第二名的泰州多了80分。自行车项目金牌苏州队获得7枚,占该项目全部金牌数的%,比金牌第二的盐城市多了3枚;获得奖牌总数15枚,比排名第二的泰州市多了6枚,占奖牌总数的29%;团体总分比第二名的盐城多了54分。

2)射击、跆拳道、散手

射击项目获得的奖牌总数排名全省第一,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别排名全省第三;跆拳道项目获得金牌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团体总分第三,奖牌总数苏州和南京两个城市并列第4名。散手项目苏州队获得2枚金牌,分别和徐州、无锡、南通、淮安五个城市并列第2名,奖牌总数苏州和常州、扬州三个城市并列第2名,团体总分排名第三。

3)摔跤、柔道、套路

摔跤项目苏州队获得金牌数和团体总分排名全省第五,奖牌数全省第四;柔道项目苏州和常州两个城市都获得2枚金牌并列第5名;在获得奖牌总数上:苏州和镇江两个城市都获得6枚奖牌并列第7名。套路项目苏州队获得金牌数量排名全省第六,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分别排名江苏省第七。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苏州市第二体校参赛的8个比赛项目中,乒乓球和自行车这两个项目目前在江苏省处于领先的地位;射击、散手、跆拳道、摔跤这四个项目也属于第一集团;柔道和套路属于中游偏上水平。

国内外及江苏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现状

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开展模式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996年有308282人,到2000年只有150508人,减少了157774人〔3〕。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普遍认为竞技体育训练成才率较低,运动员出路窄,影响文化学习等。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高校连年扩招,使许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不愿走体校这条路。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的人才输送率为%,而二线向一线的输送率仅为%,这种体育人才的高淘汰率严重影响了一些家庭对体育成才的态度,造成一些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竞技体育,使部分体育后备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了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出现了断层。

在欧美国家,运动员并不是从小就进行专项训练,而是注重在中学或大学阶段培养其兴趣和展示其天赋,然后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他们不仅仅是运动员,同时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并被授予学位。美国NBA球员中有90%来自大学联盟,每年选秀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大学生;而在日本,选拔优秀运动员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实业团体或一般队―国家队逐层选拔;二是直接从高中或大学队中抽出入选国家队。日本国民开展体育运动的商业成分和群众参与意识浓重,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为优秀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相比之下美、日的优秀运动员输送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合理性,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苏州市第二体校业余训练模式

苏州市第二体校从1999年起与新区一中联办自行车队,开启了我市少年业余运动队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先河,现有运动队由于专业不同,招收的运动员年龄不同,因此在实施训练和教学过程中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模式。

1)乒乓球项目采用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训练模式,目前在体校训练的运动员包含了6岁―17岁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为了保证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既不影响学习又不影响训练,学校采用了小学生在附近的东大街小学上文化课,初中在田家炳中学初中部上文化课,高中在田家炳中学高中部上文化课;运动员专业训练就统一在田家炳中学体育馆,平时的吃饭、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学习的时间,又保证了训练的质量、也方便了对运动员的整体管理。

2)自行车项目运动员在高新区一中上学,训练在高新区一中附近新建成的一个标准的米自行车赛场里面进行;射击项目的运动员训练在苏州市体育中心的体育馆里进行(这两个项目只招收初中生),文化课学习就在附近的彩香中学。

3)柔道和跆拳道两个项目都招收的是初中学生,平时学习都在体校自己办的学校里,训练就在苏州市体育中心的体育馆;摔跤和套路两个项目的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在附近的苏州市三元二小,训练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4)散手运动员平时在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中学上学,训练在该学校的体育馆。

苏州市第二体校的“体教结合”的模式,经过十余年的运行,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成效。在与其他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一般是学校向运动队提供训练场馆和学员教练宿舍,作为队伍训练和生活的场所。同时还负责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而运动队在参加省市比赛时都将以学校的名义参赛,通过一个训练周期的培养,向上输送优秀的运动人才。运动队是借助学校的优势资源培养后备人才,而学校可以通过运动队提高知名度,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高新区一中成为四星级学校,其中它的自行车体育特色教育功劳不小;而田家炳中学也因为乒乓球运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在苏州声名鹊起。

“体教结合”模式遇到的困惑

出发点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教育系统认为自身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优点再结合体育系统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优势,可以减少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长期未能解决的人才代价问题,以及通过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好的成绩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体育系统提出“体教结合”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解决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问题,甚至是解决学历学位问题,为运动员退役后一次性就业提供更大的可能,其出发点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培养目标上,体育特有的竞争性使得“夺标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部门认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教体结合”是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否则教育就失去了育人的根基。可是竞技体育追求的却往往是唯一竞争,残酷的现实是金牌的风光无限。因此,“育人”与“夺标”的目标差异也是导致“教体结合”和“体教结合”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训”矛盾与竞赛目标不一致

目前全国各地大部分实施“体教结合”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教育部门提供优质教育条件,在手段上大部分学校只是采取了分散插班上课而已,而体育部门提供为学校争得竞赛殊荣的运动员,在训练上依然采取了传统的训练方式。因此,“体教结合”对于学生运动员自身来说,与过去变化的只是得到一个名校的学籍,他们期盼的既有针对性又能调和学训矛盾的模式并未真正实施。在竞赛体制上,教育部门主办的竞赛,侧重于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在运动员的资格上,强调在籍的学生,是按学段组织赛事;体育部门侧重于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在赛事组织上按年龄段,因而在赛制上、在比赛时间和分组年龄段上经常有冲突现象。这一冲突现象的解决,有赖于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结论与建议

1)江苏省是全国的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苏州是江苏省的体育大市和强市。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苏州市的竞技体育成绩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部门职能的逐步转换,江苏省和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也遇到了全国各地体育运动学校一样的矛盾与困惑,说明现有的传统培养体制已经受到了外界较强的冲击和挑战。

2)“教育”和“体育”应该建立学校和体育系统的双负责制,建立有关处室领导参加的“联合办公”机制,以契约或合同(协议书)来规范双方的权限、责任及利益,遵循共同制订的各项管理条例及法规进行操作。在管理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监督管理制度,制订系统的管理条例。根据办学质量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设点校的地位。同时,还可以采用分级负责制,利于各级设点校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和主管部门简化管理程序。

3)建立学校运动课余训练的网络化、系统化,从全市及各个区、县范围考虑,纵横有序,既要注重一定的广度,也要重视上下衔接;打破地区界限,既要建立全市性网络,更要全盘规划,注意点和面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以重点中学和传统体育学校为龙头的课余运动训练体系。

4)处理好学校招生与体校招生的关系,对优秀苗子,设点校和体校学生同样有获得降分录取的权益。设点校和体校在对口输送的同时,也应承担对对方学校的输送任务。为了缓解学生初中、高中升学和运动训练高峰期的冲突,可采用减缓学习进程、配备优秀教师集中补习,用时间来保证运动员训练高峰期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保证学生学习、训练两不误。逐步完善竞赛制度,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重点奖励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教师及有关人员,对优秀的体育特长生在升学方面应有优惠政策,高校专业队教练应深入各级设点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辅导和教练员培训等。

参考文献

〔1〕祁社生等。上海市优秀运动队“体教结合”运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科研,2003(5):39-41.

〔2〕周建林。江苏省中学“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06.

〔3〕黄衍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5):11-13.

〔4〕杨再淮。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1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