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例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识字;方法;能力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下面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所采用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抓好识字的根基,拼音识字
1.加强课后拼音与汉字的练习
每天利用早读时间把近期学习的生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组词读等多种练习形式强化学生的记忆。
2.鼓励学生阅读拼音读物
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引导学生读那些喜闻乐见的拼音读物。儿童在读注音的字词或故事过程中一目双行,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
3.尝试拼音写话训练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既加强了学生对汉语拼音识记和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趣味识字
1.故事情趣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学生爱听故事,喜欢看故事、童话的特点,讲一些与要学的生字有关的小故事或给学生介绍有关生字的小典故,让学生在其乐融融中学习有关汉字。
2.猜谜语识字
猜谜是一种学生较喜欢的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3.儿歌识字
儿歌有着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特点,尤其是很多易混淆的字,在学生朗读儿歌的同时已牢牢扎根学生的心中,学生再也不会出错。
除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动作识字、配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进行趣味识字,以提高识字能力。
三、根据构字特征,规律识字
1.熟字迁移
汉字中一些字可以通过以前认识的字加笔画或少笔画,或者熟字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掌握。
2.图文结合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建立图、象形字、汉字之间的联系,帮助识记汉字。学生通过讨论,对号入座,再认读。既增加了兴趣,又了解了字义。
除了熟字迁移和图文结合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基本字带字、字理识字以及对比识字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四、注重体验,情境中识字
1.生活中识字
(1)培养学生多识生字的兴趣
生活中识字的素材很多,例如,刚入学时认识自己或同伴的姓名、学校名、广告宣传语等。
(2)养成在生活中复习巩固生字的习惯
文字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学完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字后,让学生回家观察哪些地方出现过学过的汉字。这种观察找字的过程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
2.随文识字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第二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1引言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象形,是属于体系非常严密的表意文字。尽管目前使用的不再是单纯象形的筒化字,但在识字教学中仍然还要牢牢抓住象形这一特点,深入挖掘传统识字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及形象性等文化渗透,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从而使识字教学课堂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价值意义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其价值意义体现在学生素养成长的各个方面:
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之所以对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除了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等富有人格化的语言教学外,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知识自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基于这一认识,在识字教学中,笔者以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形体特点作为切入点,注重挖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趣闻逸事等传统文化资源,以此赋予每一个汉字特有的灵性与形象意义,这不仅促使了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更促使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发展历史的激情充分释放,从而实现了由过去被动识字到后来主动识字的转变。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学生不同程度认为汉字有“三难”:难认、难记、难写。事实上,学生这“三难”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学生的本身,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路子不对头,即未能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特别是未能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教授学生识字。就以“誓”为例来说吧。不少学生在学习该字的过程中,会把其中的“折”写成“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该字的时候,笔者在向学生讲解“誓”的形体特点的基础上,特别用心向学生讲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誓”是一种言辞,但这种言辞有个前提条件———必须起告诫约束作用。一个人一旦接受这种言辞后,就要在思想上坚决拥护、在行动上坚决履行,决不允许出尔反尔。否则,就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如果是部队战士,那就要按照所立的军令状进行处置。因此,“誓”有发誓、立誓的意思。经过笔者对“誓“的文化意义进行一番讲解后,学生在记住了“誓”正确写法的同时,还明白了遵守诺言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对于其他的文字来说,汉字虽说是一种比较难学的文字,但它又是最博大精深、最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字。由于其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承载着天地万物发展中各种各样的信息”[1]。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识字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培养他们瓣语文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汉字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源源流长。比如,在教学“休”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讲解“休”字的组成之所以是“人”加“木”,这是因为古代人民在劳作之后,喜欢坐在树下乘凉、休息。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当“休”字再次出现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不会简单地认为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字符号罢了,而且还会在他们脑海里浮现一幅人们坐在树下休息的情景。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就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真正拉近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3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牢记汉字的发音、字形并正确理解其字义,同时通过汉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千年传统文化所沉淀的丰富思想内涵,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地、落实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着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背诵、书写古诗词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心智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同时,古诗词具有精炼优美、朗朗上口等特点,很适宜对处于记忆力最为活跃的小学阶段,甚至是幼儿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通过教学,既能让学生识记古诗词,又能让他们受到文化熏陶。因为,古诗词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不仅有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理想,更有对好山好水的描写与眷念;不仅有人生不得志的愤慨与牢骚,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坦然与旷达。虽然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与思想”[2],也能从不同的古诗词中汲取宝贵营养、陶冶美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学好汉字的决心与信心。因为,汉字本身与古诗词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的价值意义更加博大丰厚,它是各种文化的安身立命之道。所以说,学习古诗词除了学习其意境和精神外,学习汉字其实更为重要。由于古诗词中既有相对简单的汉字,如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等,也有难度相对较大的汉字,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在识字教学中,笔者有意识让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来记忆汉字、书写汉字,达到了既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汉字,又使他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特有魅力。
讲解成语故事和趣味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事物非常好奇又相当敏感。如何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学习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他们学习效率不断提高,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关键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字。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成语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记忆汉字的效果十分显著。例如,“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故事,也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为让学生掌握“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读音、书写,笔者在课堂上先借助插图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生动地讲解“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当学生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而全神贯注的时候,笔者向学生提出:“谁能够站起来朗读并上来写出“狐假虎威”四个汉字?”此时下面的学生非常踊跃,纷纷举手准备回答。这样,就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学会“狐假虎威”这四个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教学的最后,笔者详细讲解了“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本领,却借着别人的威风恐吓人”是不对的,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和恐吓别人。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成语故事、趣味故事,将使学生学习汉字和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开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当前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正在向更广泛、更多元的方向发展,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是促成这一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最重要原因。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只能通过黑板板书这种既费力又比较麻烦的方式进行。尽管小学生对文字非常敏感,但也因教学模式落后、单一,使学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更享受不到识字的快乐。随着PPT、图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多媒体在教学中导入和运用,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到了课堂上。基于这一认识,在开展识字教学时,笔者都注重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育形式,如前面所叙述的古诗词教学和成语故事教学,笔者都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视听情景,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让学生快乐学习。此外,笔者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成语故事的动画小短片进行播放,有时也通过制作PPT等来解读古诗词和成语。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和成语,尤其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和成语里蕴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所以说,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社会将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始终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开展多媒体教学,将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识字学习。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第三篇】
作者简介:刘萍玉(1961―),女,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汉字本身量多、形繁、难认,加上信息时代的不良影响,小学汉字教学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结合学生特点,以兴趣为导向实施汉字教学,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
一、汉字教学常见误区
部分老师习惯于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抄写大量汉字,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教学方式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两大生理特点:
首先,注意力较难集中。由于自我控制力较为薄弱,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研究发现,以分钟为单位,大多数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等于他们的年龄加2。如:一个8岁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通常为15分钟左右。而反复抄写和诵读的单一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单调刺激的抑制心态,造成精神疲劳,必然会影响学生进一步识字的兴趣。
其次,认知容量有限。学生在记忆汉字时主要运用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记忆容量有限。Mi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3岁时具有1个单元的记忆容量,之后每隔一年容量增加1个单位,直到容量达到7个单位为止。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认知容量的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通过新奇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吸引和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科学的设置记忆单位,帮助学生们寻找识字的方法和规律,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加快识字速度。
二、汉字教学有益尝试
1、新奇讲解
新奇讲解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法宝,也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通过故事、谜语、图画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认知的记忆,绝对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1.1图画法:
汉字不同于表音文字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形体构造与所表达的对象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学术界也普遍赞同汉字起源于图画的说法,因而用图画来教习汉字,是合情合理又便利的方式。例如在象形字“木”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树木的样子,再将之简化为甲骨文的“”的状态,进而引入汉字“木”。这种配合溯源讲解的图画教学法,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更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2故事法: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如果一个字里蕴含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我相信再活泼的学生都会静下心来认真的听讲,并进行活跃的思考。例如在讲解“朋”字的时候,我便杜撰了“两个月亮”的故事。课后,一位活泼的小男生就对我说:“老师,天上的月亮真孤单,我一定要帮它找到另一个月亮,让他们成为朋友。”可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施行的故事法,能与学生达成良性的思想共鸣,从而促进汉字的教学。
1.3字谜法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主要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通过字谜法来教习汉字,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温习相关汉字的特点、组合方式及所指事物的功能。例如“手”字的谜面可设置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写字画画全靠它,天天干活不说话”,而“尖”字的谜面可设置为“一个汉字怪又怪,上面小来,下面大。”
1.4表演法
低年级的学生都有着好动的特点,他们喜好通过各种感官去了解事物。通过表演去诠释一个汉字,既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猜测的积极性。例如“看”字,便可模仿学生们最为熟悉的孙悟空,将一只手搭于眼睛上,向远处眺望,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字?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印象。
1.5口诀法
口诀法在形似字辨别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牛”字的学习口诀是“撇两横一竖笔,字音读牛共四笔,黄牛水牛把地耕,铁牛耕牛省力气”。这样简练的一句话既使学生了解了汉字的笔画笔顺,又学会了汉字的音、形、义。又如“己、已、巳”,便可以通过顺口溜“己开已半巳合口”来区别记忆,而“洼、蛙、哇、挂、娃”就可以编成这样一段童谣“小泥坑,浅水洼;有昆虫,跳青蛙;张开口,叫哇哇;伸出手,把它挂;女孩出来是个娃。”
1.6游戏法
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中学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汉字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通过互写姓名、“你来比划我来猜”、“摘苹果组词”、“谁是错误小地雷”、“正确笔顺书写竞赛”等游戏来强化汉字及其语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进而增进学生间的协作。
2、家校合一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学生来说,汉字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局限于学校里每天短短的45分钟。家庭生活中的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途径。
记得在教“中”字的时候,我讲解到“它就是中国的中”,班上的一个小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它不是中国的中字,它是红中的中。”全班霎时笑成一片。可见,家庭生活对于汉字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因而汉字教学应当拓宽边界,做到家校一体,两方面都尽可能的给予学生正确的汉字认知观念。例如,将家中的物品都用卡片标明名称,并标记拼音,这就利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还可开设“采蜜本”。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课外阅读中识得的生字记载下来,定期进行展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而“红中”一类的影响应当尽可能的避免。
3、互助帮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理解并运用汉字,从二年级开始,教师就可以考虑用互助帮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写日记。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遵从学生的思维逻辑及自然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写出事件的关键字词;而后进行归类整理,例如名词一类,动词一类;进而鼓励学生进行初步构思,将零碎的字词组装成句,并通过口语进行故事情节的自我释义;最后,让其他学生参与修改、排序和评论。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范文【第四篇】
一、编汉字故事印象深刻。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他们觉得听故事是一种享受。看着他们听故事时那专注的神情,就知道故事拥有多大的吸引力了。于是,我经常找一些和汉字来历有关的故事,有时也自己编几个汉字故事,这些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养成了关注汉字的习惯。
如:刚认识 “游”这个字时,因为它不属于必须会写的字类,所以不少孩子都不注意去识记,总是把“游”的右边写成反文旁。为了更清晰地记住这个字,课堂上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老师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离我家不远处能有一个池水清清的游泳池(板书三点水旁),这个游泳池方方正正的,很宽大(板书“方”)。每到夏天,泳池里会有很多人在那儿游泳(板书“人”),我希望附近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板书“子”)都能到这儿来游泳(板书“游泳”)。”认真倾听的孩子牢牢记住了“游”的部件,记住了这个汉字,记住了“游泳”一词,记住了这个故事,也记住了“游”字的写法。很多时候,他们会自觉地把课堂上听来的汉字故事讲给父母听,有的孩子还尝试自编识字故事,如:“鸣”----我喜欢小鸟(铅笔书写“鸟”),特别是百灵鸟。听老师说百灵鸟的歌声(铅笔书写口字旁)很好听,真希望能听听它的鸣叫声(书写“鸣叫”)。
教材中很多字都能用来编故事,这种练习特别适用于学生容易混淆容易记错的汉字。
二、画汉字图画感受字义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记字形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书面图画”、“身体动画”和“思维动画”。象形字、会意字和部分形声字、指示字的字形有很强的画面感,鼓励孩子在识字后用画将它们表示出来,这就是“书面图画”,书面图画能直观地再现部分汉字的构字方法,帮助孩子了解它们的由来。记得教学《操场上》(人教版实验教材)的“打、拔、拍、跳、跑”,它们具有很强的动感,我鼓励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泻出来,这样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动”起来,使孩子们生动地识字,也提高乐他们的学习效率。
品字结构的字很有意思,当学生认识了“众、品、晶、森”等字的时候,我让他们拓展延伸回家找出更多的品字结构的字:)阿拉文库●(焱、淼、磊、、鑫。同时为了让他们更形象的记忆,我交给他们画汉字图画。如:在纸上画出三棵小树,上面画一棵,下面画两棵,组合起来的画面就是“森”这个汉字的图画。以此类推,把更多的品字结构的汉字画出来,做成汉字小报。于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复杂的汉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一学年尝试下来,孩子们联想能力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课本中随处可见他们那富有个性的“汉字画”,虽然在一幅幅简单的“汉字画”中,有些画得不正规、有些联想较离奇,但那是孩子们凝视汉字时独特的个人感受,彰显着他们的个性。这样的活动,比单纯的识记字音、字形要有情趣得多,也要有效得多。
三、做些汉字卡片玩中识记
很多一年级教师都鼓励孩子们把已学的汉字做成一张张的字卡,在课间读卡巩固课堂识字。为让孩子们在动手做字卡的同时也能积极思维,我指导孩子们多角度思考做出富有特色的字卡来。有时按课文具体内容提示孩子们为本课字卡设计个性造型,如学了《阳光》,就把字卡做成“太阳形”(圆形);学了《春雨的色彩》,就把字卡设计成“雨点儿形”;学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把字卡做成“花盆形”……有时建议孩子们按汉字构字特点(形声字居多)为字卡造型,如把提手旁的字写在“手掌形”的字卡上、足字旁的字写在“脚印形”的字卡上、木字旁的字写在“大树形”的字卡上……有时鼓励孩子们在字卡的反面写上些什么,或画上些什么;有时组织孩子们为同偏旁的字、同声旁的字、同音字等做“家族字卡”,如学了“蛙”字后,请孩子们将记忆中与它相似的汉字找出来(挂、桂、娃、洼、佳、哇等),将他们写在同一张大字卡中,并在反面写上字卡名“圭的一家”,培养孩子们归类重组的能力,重新构建记忆框架,使汉字不再以个体游离的方式存在于大脑库存里,而是以家族形式块状的存储于知识库中。于是,孩子们在长期的根据汉字特点设计字卡的过程中,大脑“汉字存储仓”里变得有秩有序,有框有架,他们能更快地将新学汉字按特点融入到记忆框架中,提高了识字效率。
造型美观的字卡如果只做识字过关用,那太可惜了。动动我们的脑筋,字卡会带给识字教学新的惊喜。如学完《夏夜多美》后,我让学生拿出“哭”字卡,再拿出“趴”字卡,开始用这两个字说一句或几句有联系的话。如一个孩子说:“小明摔倒了,他趴在地上哭。”这种看字卡说话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与同学的较量中,既巩固了所学汉字的音和形,感受了特定语境中汉字的义,又锻炼了联想能力、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着将汉字与具体情境相联系,这将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记住汉字,因为学用结合是最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