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国庆征文【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80133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国庆征文【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国庆征文【第一篇】

漆了朵花,花上有个“忠”字。小小的木窗,光亮很暗,但足以遮风挡雨。

草房经历过几次洪水的冲击。1954年、1965年、1972年均发过几次较大的洪水,特别是1972年那次洪水,来势凶猛,20多天才退下去。草房浸泡在水里,后檐倒过几回,土坯墙体遇水塌了一大片。父亲用板车拖回几十捆架柴,买来石灰,揣灰修补。

村人劝道,手揣石灰会开裂的,父亲说,我不能看着家就这样倒了。就这样,父亲晚上点着香油灯,没日没夜地修补。此后羸弱的草房一直在修修补补中度日,两年后终于支撑不住,即使父亲奢侈地用大片石来砌,也无济于事,草房终于倒了,除了那两扇门,什么都没留下。

那时父亲月工资30元钱,母亲在生产队上工,地里刨食,收入甚微,要想盖房子绝非易事。1976年,村里大队部拆了一间老房子,将拆下来的砖、瓦、房门及门上的锁等,一共作价25元钱,半卖半送给我们。

父亲又东挪西借,终于盖起两间七架梁瓦房。房子一米以上是颜色深浅不一的青砖,一米以下是形状大小不一的大片石。屋里水泥横梁,木头橼子圆溜光亮,前、后门宽敞透亮,屋里砌上大灶,炊烟一起,整个屋子都是暖的。窗户安了带花纹的玻璃,手巧瓦匠在房檐下用彩笔勾勒出兰叶花草,很有一种新气象。父母亲经常看着新房子乐,我更是欢喜得不得了,用铅笔在门边青砖上歪歪斜斜却很认真地写下:这是我们的新家。

几年后,家家户户用上了煤炉,父亲扒掉大灶,在房子左侧用棉毛毡、芦席和盖房剩下的次品砖搭了个5平方米的简易小厨房。由于材料简陋,一遇刮风下雨,父亲总要爬上去修补。

到了1985年,村里先富起来的人纷纷盖起小洋楼,买了摩托车。这时期父亲的工资也番了三四倍,母亲勤扒苦作,自留地种的庄稼蔬果也有了丰厚的回报,但离盖楼房还相差甚远,父亲便在屋子的前面又建了两小间五架梁瓦房,一间作厨房,另一间给我作房间,原先的简易小厨房用来摆放农具等什物。这样一来,在前后房子的中间,就有了一大块空地,父亲在空地边侧栽上柿子树、栀子花、葱蒜青菜,余下地方全做成水泥地,形成一个小小院落,这便是一个很俭朴却很像样的家了。有了水泥地,雨天不会有泥泞,晴天还可晒些芝麻、大豆之类的杂粮,父亲心满意足,愁苦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至今记得,那个秋天的傍晚,父亲坐在院子里挥着连枷打豆子,笑呵呵地和母亲说,日子越来越好了,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今后,我们还要盖起楼房。

2003年,市里对我们村及周边大片乡村拆迁征地,统一规划建大学城,另选址盖新小区安置村民。村里人欣喜雀跃,奔走相告,父亲绕着房子默默走了好几圈,久久摩挲墙上的砖块,喃喃道,几十年了……他坐在院子里,让我将他和房子一起合个影,父亲说,留个纪念吧。

国庆征文【第二篇】

我的心思微颤,硕大的培训班,十八九岁,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娇媚柔情姑娘,来自天南地北:新疆哈巴团结副业组的小郭、内蒙古齐齐哈尔的秋影、太行脚下的三十八岁的老班长、黄河故道落榜举子臭皮匠,因为在部队是班长的缘故,老班长便成了我们亲切的称谓。

深喑世事,头发油光可鉴,带有林州方言的普通话,两年培训班结束各奔前程,听说煤矿日渐枯竭萧条,老班长回到自己的村子边开诊所边当村长,悠忽悠哉。那时的老村长已经年近五十。又是十年,老班长怎么样?我和杨大军、侯嘉盛,史小雅聚会时谈到老班长,约定在今年的六月去拜访,一路颠簸,一路打听离滑翔圣地的林虑山越来越近,树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清,当我们看到老班长时没有太多话语,只是凝望那日渐稀疏的头发,布满皱褶的额头,挂在嘴边林州方言。

给要出嫁的老班长小女儿祝贺,然后去欣赏附近的旷野风景。不用说什么山,到处是北太行山的雄伟挺拔,不用说那里是风景,一草一木,一树一亭跃然眼帘。徜徉绿树如茵的太行,黄色微倾的草地成为松软的席梦思,一路野花一路歌唱,离老班长的村子渐远,不用打听,不用探路,这里是老班长的领地。

山路陡峭惊醒我们的梦,一家院落门口的黄狗张望狂吠,听到了不熟悉的鸣笛,老班长气喘嘘嘘,38岁和58岁经历人生美丽的二十年。他的爱人前年食道癌故去,最小的女儿今天出嫁,男人啊会想什么?能想什么?没有话语只是对望凝视,只是机械的再次握手拥抱。一丝苦笑是男人的守候,一笑而过可以吗?

铭刻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神医巧匠足迹,武丁和傅说的故事道出“殷道复兴”。群山环绕、山恋重叠、奇峰突兀、郁郁葱葱、小桥流水,右是景、左是景,前是景后是景。这儿是王相岩,那儿仙台山,刚过桃花谷又进太行平湖视野。大军诗兴大发王相岩传奇:傅说武丁王相岩,仙人洞前探世艰。殷商无语三千载,我辈登临叹景观。公务员之家:

史小雅心情不错

万泉湖觅踪:携友临淇觅仙踪,夏花烂漫喜相逢。误入邻家装饰好,亭台楼榭听水声。

老班长一再嘱咐我们多留几日,遍赏林虑风景。这时天空斑斓蝶影蹁跹,滑翔伞比赛正在进行,出现了我们的女大学生村官,一脸干练,阳光和幸福写在脸上,踌躇满志属于她。南太行的雄伟巍峨,欢迎朋友们!娓娓道来,这儿是石板岩南教场1200米的海拔,适合东风、南风、北风的滑翔,710米的河顺天堂山更适宜西风飘落。城郊乡的矫顶山1100米垂直高度700米,你完全可以想象她的美丽。

我知道女大学生村官是老班长的小女儿,前年郑州有名的一所大学毕业,经历层层选拔回到家乡走马上任接替老班长。对于这一切只是慨叹,一座小山,一座露天的戏台,你刚才劲舞,她又来助兴,心思怒放。老班长女大学生村官和我们一起舞蹈,歌唱大喊怒吼,变得年轻没有羞涩。筋疲力竭便倒在地上,观白云团团簇簇卷卷,看落日,透过松涛太阳血红,变成球的形状,挂在山腰,山淡了、云淡了、树也淡了。

国庆征文【第三篇】

毋庸置疑,爱我中华是每一个国民根植在心灵深入对祖国的一种真挚的情感,无论人在何时,身处何方,这种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并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得以加深,要么沉淀,要么表现出来。有如诗人艾青写下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中华如父,威严时,让我想起了父亲对我的严厉和训诫。还记得,孩提的时候,父亲教我识字,父亲买了一本简陋的画册,指着里面的一幅幅画面,教我认识了祖国、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伟大领袖,然后告诉我长城、黄河、长江,父亲带着我一起把这些名字大声朗诵出来,父亲要求我朗诵这些名字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这是对我们祖国的尊重。父亲从小就教育我爱国,父亲告诉我,爱国的方式就是先识字,然后读书,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爷爷给父亲四兄弟取名字的时候,就赋予了全家人爱国的使命和强烈的愿望,他们名字第二个字组合在一起便是“振兴中华”。

中华如母,温馨里,既有母亲对我的呵护,又有我对母亲的感恩。年龄稍长,我越来越体会到家庭的拮据,父母送我们三兄妹读书的不容易。为了给我们凑齐学费,母亲干起了收破烂的活。每天,母亲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做好全家人的饭,自己早早吃了,用塑料袋包好中午的饭,挑着箩筐,去到方圆数十里之外的村落,回收各种废品,有时候也能够捡到一些可以卖钱的烂锅、破鞋、碎铁,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就挑着满满的两箩筐破烂,步行到数十里的县城废品回收站卖掉,换回几块钱的利润。有几次,母亲起晚了,来不及做饭,母亲去到收破烂的村里,碰到吃饭的人家,要点白饭,凑合着填点肚子,宁肯忍饥挨饿,也不肯花钱买点食物。公务员之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这般坚韧和含辛茹苦,伴我从小学一直读完大学。我深深的感谢我的母亲,感谢中华大地上所有为儿女默默付出的母亲们!在你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作为“勤劳、本分、善良的中华民族”中一员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中华承载着故土,情深处,如游子怀乡。对于背井离乡,远离国土的华人来说,爱国与思念故土之情感,如出一辙,这种情感可以是一片非常熟悉的土地,可以是一段感人的往事,也可以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如父母,如兄弟姐妹,如热恋的对象,更可以是一种强烈的心情,这种心情一经唤起,爱国、怀乡、思念亲人都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张终身都无法挣脱的情网。

从儿时到成年,我都特别喜欢和长者在一起,比如年逾古稀的伯父。伯父时常和我们讲,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先人背井离乡,翻山越岭,从中原来到这里,成为了客家人。我们家是个大家族,伯父和家父不是亲兄弟,同一个爷爷。抗日战争时,祖母当家,伯父随他母亲去了马来西亚,解放战争时,很大一部分家人随国军去了台湾,年幼的和体弱的,和祖母一起留在了大陆。

从一个大家族变成男丁不足的小家庭,可以想象,祖母他们是怎样活过来的。当时,台湾那边的家人是不可以回家,于是,伯父作为归国华侨,只身从马来西亚回国,为了就是帮衬整个家族。每每讲起这段历史,伯父总是丰神异彩,话语铿锵。每当想到马来西亚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却是哽咽难语,泪光闪烁。伯父一生从政,廉洁清贫,从伯父的经历中,我渐渐明白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伯父从马来西亚回到大陆,一直为大陆经济建设做贡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远在他国的族人的爱国之情。

国庆征文【第四篇】

这是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是时展的一个缩影。它告诉人们,这就是我们生活过的年代,这就是不同命运的我们。

扎根农村:背负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农业

如果说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一批“留守儿童”,那么也产生了一批“留守老人”。09年暑假,我回乡,这是将近80岁的爷爷早就盼望的,正像他对每一个亲人都这样盼望一样。他剃着光头,性格倔强,好些年前,还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非常勤劳。现在,我却体会着他那些繁琐的客套。岁月改变了他,但是有些东西却没有改变。

我常常见着,下午三点多,太阳还很强烈,他出去,在菜园里忙活。他还健康,有一身古铜色带黑的皮肤,身材瘦小,后背微驼,喜欢打赤脚,有时像孩童。他可以不这样勤劳,但是半个多世纪的农业生涯深刻地影响了他,仿佛这已经成了他根深蒂固的信念:他应该这样活着。很多年前,当大家还在一起的时候,他看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径,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着那些遥远的受苦的岁月以及往事,感叹油然而生,我们不屑一顾,如此回答:时代过去了。

如今,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几个老人偶尔会聚在一起聊天。聊现代社会中他们曾经想都不能想的新奇事物,当然,作为农民,农业上的变化是其最重要的话题。他们不得不服老,他们所掌握的技艺,犁田、插秧、打谷等等,已经过时。今天,科技化与机械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农村的变革。

如果说农业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保证,那么,像我爷爷这样的老人是首批功臣。他们从小孩到变老始终扎根在农村,做出了牺牲与贡献。当然,他们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好处:可以自由轻松地在电视上观看他们钟爱的戏曲。

走向城市:贡献城镇化的一个特殊时期

父亲是一个农民,他没读多少书,一是家贫,二是知识重要性的意识还未深入人心。但父亲是个活跃的人,早些年,他挖过水池,养过鱼以及乌龟;他跑过城市。但家境并没有什么改善。很多的傍晚,母亲在阴暗潮湿的厨房里忙活,父亲回来后不免叫着肚饿。我年幼,不懂事,总是抱怨着说:“又是鬼菜”。

我7岁那年,父母离开家乡到长沙城做小生意。一年一年后,家境有很大改善,父母的行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效仿。但是,谁能想到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他们住的房子狭小拥挤。每天,父亲半夜去进货,母亲很早起床,很晚收工,一年到头如此重复。

有一年夏天,母亲得了胆结石,开了刀。出院的时候,她的肚子边还有一个医用袋,一根管子将其和肚内连接,以使渣水排出。她应该继续住院的。天热,在城市的小房里,有时她就坐在地上。不多天后,她回到乡下的外婆家休养,我依然记得我看见她的时候所感到的忧心:她是那样的瘦。父亲送回母亲后就又回到了城里,一个人去做生意。后来,母亲康复了。一些年后,有一次我和她一起上街,我时不时地要停下来等她,我抱怨她走得太慢,她只苦笑着说自己已经尽快走了。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脚伤,她背我去学校。我像意识到了什么,端详起母亲来,她的背有些驼,眼角有了皱纹,我一阵心惊而伤感,第一次意识到:母亲也是会老的。公务员之家:

终究,那些日子过去了,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新生活。如今,“农民工”、“打工”已经成了中国社会中的流行词,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的越来越富以及更多的孩子接受到高等教育。也许,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和像他们这样的人一起,很多年前的大胆尝试与很多年的付出,对一个国家所产生的深刻意义:中国的城镇化走过了一段很重要的路。

面向未来:一切都只是新的开始

无疑,我曾是无数“留守儿童”中的一员。有一段时间,我和爷爷一起过,那时奶奶已经过世,我伯伯一家都去了城市,原来10口人的屋子就剩下我们爷孙两个。那时,爷爷要做很多事,我经常要帮忙,比如说翻红薯茎、捆柴、除草等等。很多时候我放学回来,爷爷还在外忙活,三面环山的屋子很阴暗,我总是把饭煮好。有时,爷爷身体不好,尤其是他的心绞痛,晚上他总是在床上翻来覆去,呻吟不已。从来,我不怕苦,我所害怕的是孤单与恐惧。后来因为上初中以及其他的一些缘故,我去了外婆家。

初中毕业后,我以一分之差无缘县里最好的高中。我便到长沙的一个民办中学读书。对于一个乡下孩子来说,我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我见到了随身听、手机、名牌服饰;知道了流行歌曲可以那样随意地听,电影可以那样随意的看;感受到很多新的意识观念,我惶惑,迷惘,感到自卑。我也压抑于无尽的浮华与喧嚣,虚妄与虚荣。我有过很多错误的思想与行径,我挣扎,反思,自责。我在突围。借助书籍,我组建起自我价值观,试图“凤凰涅槃”。不管怎样,我庆幸,我走过了。

07年,我进大学。告别过去的一切,我开始真正地思考人生以及我的理想与未来。我看到希望,一种强烈的活力在我的身体内流淌。我学习知识与技能,锻炼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78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