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道教神话传说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67099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道教神话传说通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17年道教神话故事_神话故事【第一篇】

毕方的传说

黄帝花七年时间兼并了东方诸国,随后又在中条山诸猛兽的协助下消灭了南方的竞争者蚩尤,终于让中原王国的疆域扩张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首席大臣风后却不识时务地用沉重的措辞向国王呈送新的战报。风后说,零星的叛乱并未因此平息。蚩尤的残部依旧侵犯着边境各地的平静。东南方向,著名的统帅相柳正重新招集蛇虫,依托茂密的森林随时准备反扑。西北方向,灵媒们也正加紧赶制招魂的法器,准备聚集蚩尤的魂魄,组建亡魂的军队,与黄帝再作搏杀。黄帝听到这样的报道,心里充满恐惧。他再也无法站稳,直直地向后倾倒。幸亏侍女敏捷,轻轻抱住国王,他才不至于硬生跌倒。风后赶紧将瓦解敌人的方法和盘托出。

数日后,黄帝独自乘着一辆由各种火的符号装饰的战车,驰向泰山。这辆巨大的战车载着黄帝在泰山颠簸的小路上奔驰了五天。到第六天时,黄帝忽然发现战车前闪过一团黑影子。这影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渐渐分出了头颈与眉眼。它面朝战车,向后飞行,背后的影子逐渐聚集过来,而正面的影子却因为被风带动,逐渐消散。

尽管如此,黄帝还是很快分辨出了它的形象。这个形象黄帝相当熟悉,此前,他曾经统帅军队,与之战斗,也曾经下令在北方极端寒冷之地砍下他的头颅,即使这样寒风依然无法立即封冻腔中的黑血,名为蚩的甲虫因此爬满了北方的国土。它是蚩尤。黄帝大惊失色,完全瘫软在战车中。他看到蚩尤的影子被一股疾风吹动,快速地析出一部分,逐渐凝结成手臂伸向自己。黄帝不知道对方想干什么,哀叫着抬起手,用袖子遮住脸,试图阻止蚩尤的袭击。

没人听到黄帝的哀叫。因为这叫声被另一阵尖锐的声音掩盖了。黄帝只觉得一阵红光闪过,象群便得了命令一样停下了沉重的脚步。国王放下袖子再看,黑色的影子已经消散,远处,一只红色的大鸟越飞越远。四周安静了下来,连草叶生长、蚯蚓呢喃的声音也听不到。

多年以后,风后才又向黄帝提起了那只红色的鸟。他说,这只鸟名叫毕方,形态与鹤相似,习性也几乎没有区别,因此有时被误认为只有一条腿。毕方的羽毛是深浅不一的红色,喙相当宽大,黑色并带有白色的花纹。正是这只鸟,将黄帝征讨四方时杀死的敌军封锁在泰山之中。当然,借助这只鸟也可以将那支亡魂组成的。军队释放出来。只是博学的风后也并不知道方法罢了。

从那以后,一共过了四千六百年,毕方再没有在中原王国出现过。

经典神话传说【第二篇】

那是五千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中国有个英明的国君叫尧,他有个贤明的臣子叫舜。尧经过多次考验,认为舜是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后来,又把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他。舜的确没有使尧失望,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特别是他命禹治好了天下的大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可是,舜到了晚年的时候,南方的九疑山一带有几个部落发生了战乱。他便决定亲自到那里视察一下,以解除那里的战乱。舜一向非常尊重两位夫人,就把自己的打算对她们说了。不料娥皇和女英担心他的身体,都不赞同他到九疑山去。女英说:“你一个人去,我们不放心,要去我们一起去。”

舜说:“九疑山那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你们是女人,怎么能吃得了那样的苦。”虽然舜帝一再劝阻,但两位夫人决心已定,非得坚持要去。没有办法,在一个夜晚,舜带上几位随从,不辞而别,悄悄地出发了。

几天不见舜帝回宫了,娥皇和女英心中着急了。舜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找到侍从一问,这才知道舜帝已经动身去九疑山好几天了。他们放心不下,立即收拾行装,准备车马,随后追赶上去。

追赶了十几天,这一天来到了扬子江边,但遇到了大风,幸亏有位老渔夫,知道了她们是舜帝的夫人,用船把她们送到了洞庭山,让她们在一座小庙中住了下来。大风一直刮了一个多月,她们出不了湖,只好焦急地盼望着风早些停止。她们登上山顶向远方张望,心中暗暗祝福舜帝身体安康。

这两位多情的夫人,迎来无数次日出,送走无数次落日,她们盼啊,盼啊,望眼欲穿,愁肠万断,但也没有见到舜帝的归帆。

渐渐地,风停了。在一个风平浪静的中午,她们突然看到从南方飘来一只插有羽毛旗帜的大船,这是宫廷里的船,便急忙跑去迎接。但是,一看到船上的侍从和士兵,一个个愁眉苦脸,满面哀容,她们立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侍从们一边把舜帝的遗物交给她们,一边说:“舜帝驾崩于九疑山下,已经埋葬在那里了。”娥皇和女英虽然已预料凶多吉少,但这情况一旦被证实,她们便哭昏在地。

从此,娥皇和女英每天都要爬上洞庭山顶,抚摸着身边的一株株翠竹遥望九疑山,流淌着伤心的泪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的泪水洒遍了青山竹林。那满山的翠竹也与她们一起悲伤、一起流泪,株株翠竹上都沾上了她们悲伤的泪水,竟在上面留下了永远擦不掉的斑斑泪痕。

后来,娥皇和女英由于过分地想念舜而投到湘水中自杀了。他们成了湘水之神,被称为“湘妃”或“湘夫人”。

经典神话传说【第三篇】

传说在我国遥远的西北,有一个极乐的国家,叫“华胥氏国”。这个国家是那么远,无论你是走路、乘船,还是坐车,都无法到达那儿。这个国家没有什么政府、首领,而且一般的人们也没有什么欲望和嗜好,所以这里的人们不仅生活美满而幸福,寿命也很长。他们落在水里淹不死,掉在火里烧不化,在天空如履平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以说是地上的神仙。

在这个极乐的国土上,有个名字叫“华胥化”的姑娘,有一次,她到东方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大沼泽“雷泽”去游玩,偶然看到泽边有一个巨人的大脚印,觉得这个脚印又奇怪又好玩,想比较一下脚印的大小,便用自己的脚去踩这巨人的脚印,谁知这一踩就有了某种感觉,后来她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伏羲”。

雷泽的主神是雷神,在这里留下脚印的就是他,所以人们都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他长的确实有些像雷神,是人面蛇身。说他是雷神的儿子,还因为他能沿着一道天梯,自由自在地到天上去。

后来伏羲成了东方的上帝,辅佐他的是手里拿着一个矩尺的木神句芒,他和伏羲共同管理着春天。

伏羲对人们的贡献非常大。他曾经画出了八卦,这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的种种情况,于是那时候人们就用它来记载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伏羲又把绳子编织起来,做成鱼网,用来捕捞江河里的鱼。他看到人们都是手拿木棍到江河里去打鱼,他便把编织鱼网的技术教给人们,使人们捕到许许多多的鱼。他手下的句芒从他的鱼网得到了启发,仿照他的办法编织出了鸟网,教人们去捕鸟。这都对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良好适用的工具。

要说到伏羲对人们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恐怕是他将火种带给了人们。在这之前,人们吃的是生冷食物。吃肉食时,腥膻的生肉常常使人们生胃病、坏肚子;吃生的野菜、野果,使人们消化不良。看到这一切,伏羲的心中很难过。

一次,他来到天山,恰好遇到了大雷雨,刹时间电闪雷鸣,令人十分恐怖。突然,山林里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原来,是雷电把干枯的树木引燃了。这时,有许多小动物被烧死了。伏羲拾来这些小动物一尝,非常美味可口。于是,伏羲便把火种留了下来。他把这火种传给每一个人,教人们用火烤熟食物来吃。

人们吃了烤熟的食品,一个个身强体壮,无论捕鱼、打猎都非常有气力。而且,人们的疾病也越来越少了。

以后伏羲有了许多后代。他生了咸鸟,咸鸟生了乘厘,乘厘生了后照,而后照就是巴图的始祖。所以,伏羲也就是巴图的始祖了。

道教神话传说【第四篇】

台州最早的道教神话传说当推天台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云:轩辕皇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孙绰曾在其《天台山赋》中对天台山作了十分动人的描写:“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元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在天台山,除轩辕皇帝外,还有彭宗治赤城,伯夷、叔齐和王子乔治桐柏等传说。

彭宗,字法先,彭城人。年二十岁时师事杜冲真人,得授丹经五千文,守一之道。“能三昼夜通为一息,或投水底竟日方出,或瞑目僵卧辄年不动,尘委其上积如纸。又能一气诵五千文,通为二遍。气禁蛇虎,亦能禁凶人,使手足不觉自拘或使幽灵击之。年一百五十岁,常如二十年少。周历王丙申太上遣仙官下迎 为太清真人,治赤城宫”(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伯夷、叔齐为商末孤竹君之子。据史籍记载,兄弟俩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朝,在武王灭商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按《众真记》,伯夷、叔齐死后为九天仆射,掌治天台桐柏山。王子乔在天台山“主金庭治桐柏”(清张联元《天台山志》)。据《列仙传》云:“王子乔名晋,为周灵王太子。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遇道士浮丘生,接引上嵩山,修炼二十年,后在缑氏山巅,乘鹤仙去, 受书为桐柏真人”。又据唐天台山著名道士杜光庭之《仙传拾遗》:“天台僧陈惠虚曾游山过石桥,遂及宫阙,其门额曰会真府,左曰金庭,右曰桐柏,三门鼎峙,皆有金楼玉窗,高百丈。其右内之西,又一高楼,题曰右弼宫,见一叟,号弦老,言此神仙所都,周围百六十里,上真王君主之。列仙三千人,仙王、力士、天童、玉女各万人,为小都会之所。太上一年三降此宫,校定天下学道之人功行品第。王君者,周灵王之子也”。

天台山其它的神话传说在一些古籍中还有记载,如《赤城事实》:“晋柏硕因驰猎深入(天台赤城山),见其中有名花异草,香气不凡”。唐天台山著名道士徐灵府对天台赤城玉京洞更有一番描述。他说:“其下别有洞台,方二百里,魏夫人所治。南驰缙云,北接四明,东距溟渤,西通剡川,国有日月三辰,瑶花芝草,自晋宋梁隋暨唐天宝尝望秩焉”(唐徐灵府《天台山小录》)。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也有“王母及上元夫人、紫阳左仙公、太极仙公、清虚王君及携华存(魏夫人)同去东南行,俱诣天台山洞宫玉宇之下”之说。另外,天台山还有控鹤仙人、李奉仙 、王思真、张皓、阴长生、夏馥、班孟、魏夫人等得道成仙的传说。

道教经典语录【第五篇】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6、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7、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8、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9、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3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4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1、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5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7.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06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