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手记和家访小结小学实用 小学家访记录表家访效果通用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家访手记和家访小结小学实用 小学家访记录表家访效果通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留守儿童家访手记【第一篇】
家访对象:
家庭住址:
家访人:
家访经过:
我吃完早饭后,九点钟左右,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东关,经过打听找到了杨猛家。当时,他家刚吃完早饭不久,杨猛的奶奶正在收拾碗筷,杨猛奶奶明白我的来意后,非常高兴,赶紧把我让进屋,极其热情。
通过一阵交流,更加了解了杨猛家的基本情况。杨猛奶奶也比较健谈。她首先向我说明了杨猛在家的表现,总体来讲,不是找几个朋友玩,就是看电视,很少看书学习,平时,比较惧怕他父亲,而我说他,总是私似听非听。杨猛在旁边听着,没有吱声。
然后,我向其奶奶介绍了杨猛在学校的几点表现:从思想上来讲,心里非常想学好,很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从学习态度上讲,学习比较认真,上课基本上能比较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但是自己不能主动表现自己,作业潦草。从学习习惯上来讲,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而是被动地在老师地的强迫下去学习、看书、做作业。从学习方法上来说,没有找到更加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的来讲,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明确目标,坚定理想,改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自己。
从与其奶奶的交谈中,也知道了杨猛的爸爸对其要求甚严,期望杨猛能出人头地,长大后有一番作为。希望老师对杨猛的要求更严格一些,更严厉一些,从而使之成绩能够有所突破。
然后,我又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是对孩子不要太严厉,主要是引导,循循善诱。二是老师今后尽量给予杨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学习态度的教育。三是希望家长和班主任及老师多加交流和沟通,也希望杨猛能懂得老师、父母的用意和真心,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中去。
最后,我看已经十点多了,提出回去,杨猛奶奶把我送出家门。
留守儿童家访手记【第二篇】
我们潮泉镇初级中学的家访活动结束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走访我们班张世维同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早在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时,就听说该同学孤身一人在家,很是让人怜惜。因为是初一,我对学生也还不熟悉,但对这位同学我却格外关注。因此学校组织家访活动,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她。我打开了家长联系本,查找家庭住址,知道她家住在孙楼村冻冰峪村——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
周日,顶着寒风我们出发了。到了孙楼村找到一个学生,在他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张世维家,只见大门紧闭,一把大锁格外显眼。看到这一幕我却非常欣慰,因为在校时我就经常叮嘱她在家时一定要关好门。我们用力敲门,并喊她的名字,一会她跑出来给我们打开了门。
走进大门,两大桶生活污水首先摆在眼前,表面浮出的菜叶已经结了冰。孩子把我们让进了屋内,我着急的询问厨房在哪里,她领着我来到厨房,只见灶台上零零星撒着米粒菜叶,我打开锅,发现还有些蛋炒饭,我问她吃饭了吗,她说吃了,看着眼前一幕我心里一阵酸楚。回到客厅,我们坐下来仔细询问了情况。孩子说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回了青海,当时妈妈也把她带走了,不过后来爸爸又把她抢了回来,之后他们爷俩就相依为命。平日里爸爸在济南打工,个一两个星期回来一趟给她买点菜留点钱。我问她习惯吗,她淡淡地说习惯,没什么。也许生活早就告诉她要学会坚强。我做到她的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告诉她:“孩子,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老师,告诉同学们。老师就是妈妈,同学们就是兄弟姐妹。”之后,我与同去的同学帮助她打扫了房间,并一起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饭。在其他同学眼里很平常的事,在她眼里却是弥足珍贵的。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我发现留守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缺少家庭的关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让他们也感受到一份温暖是我们的 牛牛范文 一份责任。
留守儿童家访手记【第三篇】
记得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总有这样的印象,每个学期学校老师都要进行2次以上的家访。一来通过家访使老师了解该班里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和家庭表现,二来与家庭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达到家校互动,形成良好的教育态势。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迁,这种访问却没有被传承下来,反而在渐渐的被淡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话、信息、网络和家长会的形式所取代。
今天,我们看到练潭小学利用休息日进行大家访,我们仿佛又看到家访这一优良的传统又回到了我们的学校,宛如星星之火。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正如练潭小学所说: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要让孩子们感受爱是无处不有。是的,孩子需要老师的情与爱。我们真诚的希望各小学要顺应新形势,广泛开展好一些切实可行的家校活动,以真情、真心,更多的爱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2013年10月19日上午,练潭小学全体班子成员和班主任老师在校长汪更生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大家访活动。活动范围涉及福华村、徐杉村、练潭村三个自然村庄,这次家访对象主要是留守儿童,尤其是那些特困生和学困生。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关注和重视,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家长的一个触动。老师、学生、家长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进了彼此心里距离,能敞开心扉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了感情,特别是当我们把书包和文具送到那些特困儿童的手中,家长特别感动,孩子更深切地感受着这份情与爱。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爱无处不在。
留守儿童家访手记【第四篇】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为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与生活情况,我们义教志愿者开展了有关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
陈颖文和陈慕芬是姐妹,两人相差一岁,一齐就读于红卫小学四年级(六)班。她们的爸爸外出工作,她们与妈妈和一个读幼儿园大班的弟弟同住。她们虽与爸爸每月见一次面,但每天都有通电话。颖文是姐姐,比较活泼开朗,与她交谈总能看到她眉飞眼笑;慕芬是妹妹,她比较文静,交谈时,她总是笑而不答。为更了解和关心这俩姐妹,我们对其进行了家访。
2014年6月5日傍晚,我与晓芬来到俩姐妹家中,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姐妹俩向我们问候,小儿子也很懂事,他有礼貌地向我们打招呼。天气虽热,但陈太太心思细腻,她为我们倒上茶水并将仅有的两把风扇往我们这边吹,我们也让陈太太与我们一齐同坐。通过与陈太太的交谈,发觉她是一位知情达理、关心孩子成长的好妈妈。陈叔叔长时间不在家,她一人肩负着妈妈与爸爸的角色。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她每天骑着小摩托车载着三个孩子上学放学,她不让孩子单独出去玩耍与买东西,她会带着孩子一起出去。姐妹俩很乖,会帮忙洗菜,做家务,但有作业的话,陈太太不用她们帮忙。她们的成绩一般是七、八十分那样子,陈太太不给孩子太大压力。陈太太让她们按时完成作业,晚上一般九点钟就睡觉,七点起床。虽然颖文不会跳舞,不怎么会唱歌,但她有这爱好,她经常在家哼哼小曲。陈太太很支持颖文有这爱好。
通过这次的家访,让我明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重要,虽然陈叔叔不在家,但有陈太太细心照顾孩子,孩子们都很乖巧。假如双亲都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的关注和呵护。显而易见,这样的留守儿童我们不能保证他们身心健康。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愉快,健康的童年,我倡导父母应多待在孩子的身边,陪伴他们成长,不再有留守儿童出现。
留守儿童家访手记【第五篇】
现在在多数学生都是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致使成绩不理想,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教育,只凭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是要求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作,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我觉得目前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家庭教育的差异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电影,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很多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以上只是个人在家访工作中的一点点感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这项工程配套还不太完善:过分依赖于学校,家庭教育失效甚至缺失,社会环境又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急需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