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节水节电节粮【推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04658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节水节电节粮【推荐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节水节电节粮范文【第一篇】

2.制定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并视天气、土壤和玉米生长情况适时、适量开机灌水。

(1)选用良种。选用中晚熟耐密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晾晒、等离子处理、包衣等多元化处理;(2)实行机械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灌溉水利用率。(3)增施有机肥,亩有机肥施用量达到2立方米以上,改良培肥土壤,促进作物正常生长;(4)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适当增加肥料用量15-20%。一般公顷施用二铵300公斤,尿素500-600公斤,氯化钾150公斤,硫酸锌20公斤。全部二铵和30%尿素、50%氯化钾、全部锌肥用作底肥结合整地深施,70%尿素、50%氯化钾在玉米拔节-抽雄开花期施入,有条件的要分两次施用;(5)抗旱机械精量播种。当5cm耕层土壤温度连续一周稳定通过8℃时可以进行玉米播种,土壤含水量20%以上可以抢墒机械播种,土壤含水量不足20%时一定要坐水填墒播种,或用喷灌机浇足水后再播种,一定要把种子播在能够安全发芽、出苗的湿土上。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而定,由于有灌水条件,可适当增加5%左右,一般公顷播种密度65000-70000株。5月1日前播完种。(6)田间管理。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化学调控、灌水、防治病虫、促早熟等田间管理工作,并适时晚收。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对水分的需求和天气、土壤及玉米生长状况合理灌溉。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要求的土壤水分相对含量为:播种-出苗为70-75%,出苗-拔节为60%左右;拔节-抽雄为70-75%;抽雄-吐丝为80-85%;吐丝-乳熟为75-80%;完熟期为60%。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水分变化情况,低于上述指标时应及时灌水。

通过推广玉米节水灌溉指针式喷灌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农业靠天吃饭问题,摆脱旱灾威胁。

实施节水灌溉指针式喷灌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旱灾对我县玉米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干旱年份,玉米可增产20%以上,亩可增收270元左右,去除运行成本,亩增效130元以上。75000亩推广田预计可增产粮食1000万公斤,增收1600万元,去除运行成本可总增效益975万元。如果旱灾严重,增产增收效果更加明显。

实施节水灌溉指针式喷灌栽培技术,可避免大水漫灌对水源的浪费,节水30%以上,对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节电节粮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全省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较差,配套不齐全,加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老化、机电设备陈旧、能源单耗高、效益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

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大量电力设施被损坏、被盗现象严重,灌区渠道被侵占、侵种和人为毁坏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渠道成了随意倾倒垃圾的场所,给渠道行水安全带来后患。

1.3水源干枯严重,许多河流来水量的减少,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地下水逐年下降,形成多处大面积漏斗,导致许多地区农用机井吊空报废。

1.4水价节节攀高,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大幅减少。另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发展现代水利的问题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就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缺少了重要基础。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甘肃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少浇地、高产稳产地尤其短缺。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最大的威胁,洪涝灾害也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决定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不断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水土资源,促进水利工程技术和粮食种植管理技术有机结合,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

2.2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传统的大田粮棉作物种植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生产在供水量、水质、灌排保证率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由主要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向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由主要适应小规模生产向适应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转变;由主要适应传统农业向适应农业集约化、精细化、产业化转变,更好地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需要,适应农业标准化的需要,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供支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2.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外延式地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水环境污染加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加强水土保持,推行节水灌溉,整治农村水环境,加快农村沼气、小水电代燃料和电气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5甘肃省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农村人口只有700万人,还有8%约160万的农村人口由于居住分散、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水源而饮水困难,有1 200万农村人口饮用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的水或苦咸水、含氟水、污染水,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考虑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改善农民生活的需要,尽快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措施

增加对小型农田设施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各级政府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2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同发展。

3.3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扶持力度。不仅要通过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等惠农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县水利设施,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粮食主产区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供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优良外部环境。

3.4大力普及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当前,在甘肃等西部干旱地区,要把抗旱和节水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要由单方节水向全过程节水转变,树立结构节水意识、推进生物节水、耕作节水、结构节水、管理节水。继续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地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不同形式的节水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节水节电节粮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粮食物流;物流技术;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77-03

所谓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涉及粮食的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和信息等一系列环节。我国的粮食物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观念上和体制上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这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提高我国粮食流通效率。

1世界粮食物流的发展新趋势

当今世界,国际粮食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的趋势。

粮食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现代化的粮食物流要求对传统物流设施加大改造力度,提高自动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使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做到运行顺畅。另外,粮食物流设施还应该具备柔性化,能够迅速随着市场而变化。

粮食物流的流通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

许多新的加工技术和工艺被运用到粮食的流通加工中来,粮食物流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进一步提升。人们不但对粮食主产品进行更有效的加工,而且对一些粮食副产品甚至废弃品进行深度开发,大大提高了利润水平。

粮食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密切

电子商务促进了粮食交易的增加,而粮食物流又把交易后的粮食送达到客户手里,为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粮食物流还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转变,以便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粮食物流中集装箱运输的比重不断上升

集装箱运输在粮食物流中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大,品种不多,但发展趋势却稳步上升,相信不需太长时间,其比例将会与粮食的散装运输等量齐观。

粮食物流的管理更加专业化

现代粮食物流要求粮食物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水平,他们应具有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现代物流的各种设施设备,高效地进行现代粮食物流管理。

2中国粮食物流取得的成果

粮食物流的现代化设施和设备建设初具规模

我国现代化的粮仓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目前共有6万多个粮仓,其中大约3万个仍在从事粮食流通工作,仓容高达29364万吨,有效仓容达到24706万吨;所需使用的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体系健全,布局合理的粮食加工体系,粮食加工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高,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已成长为具备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粮食储存的技术和手段获得突破

我国的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粮食储存的技术标准,许多粮食储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到实践中去。此外我国还大力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和粮仓现代化建设的结合,建设了一批具备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能力的大中型粮仓。

粮食运输能力大增

在我国的粮食运输中,铁路运输占了粮食总运量的一半,500公里以上的铁路运输能力在2003年超过了1亿吨。公路运输占了粮食总运量的三成,年公路粮食运量达到亿~亿吨。水路运输占粮食总运量的二成,在1998―2002年,粮食装船出港为1999万~2966万吨,入港为1816万~2599万吨,内河粮食运输为300万吨。集装箱运输粮食目前所占比例不大,但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粮食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范围进一步扩大

由于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粮食加工向专业化和综合利用方向转变。例如,稻米加工在营养强化、配置加工、调质、增黏、增香方面的水平比过去明显提高;小麦加工能够生产高等级的专用粉和多种变性淀粉;综合利用产品如米糠产品、高蛋白米粉等越来越多。

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粮食仓储管理体系

国家粮食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粮食仓储的技术规程和规定,指导我国新型仓库和相关技术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各级粮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协作,改善了粮食运输的信息收集、合理调度、安全保障、散装运输推广、人才培养等工作。

3中国粮食物流存在的弊端

虽然我国在粮食物流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仍存在如下弊端。

现代粮食物流的观念有待建立

许多从业人员把粮食物流仅仅看成是粮食的储运和装卸等作业,没有认识到粮食的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和品种流向也属于粮食物流,结果是只重视粮食物流的业务表现形式,忽视了粮食物流的前提和基础。即使是在粮食物流的业务表现上,也只重视单个企业的盈利和合理运作,而忽视了整个社会的资源整合。

粮食物流的设施设备总体落后

主要表现在粮仓仓容不足,储运设施设备低效,机械化、自动化输送水平较低,粮食在物流过程中效率低、损耗大、成本高、利润少。

粮食物流技术存在瓶颈

我国的粮食运输、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技术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瓶颈。例如,粮食运输缺乏先进的计量输送设备、散粮接卸设施、专用运输工具;粮食仓储缺乏计算机管理手段、先进的品质检测方式和生态储粮方式;粮食加工缺乏粮油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信息建设缺乏适应具体操作的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等,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缺乏力度

我国在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粮食部门只能在本系统内部的粮源组织和其他一些环节进行协调,对系统外部的环节如铁路、交通等则无能为力;粮食物流的规章制度与市场经济现实状况严重脱节;粮食流通市场各自为政,粮食无序流动严重;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论证和有效管理,等等。

粮食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现代粮食物流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先进的物流理念,掌握先进的物流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精通粮食物流的经营和管理,并且具有国际视角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我国目前粮食物流的从业人员所严重缺乏的。

4中国粮食物流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由于我国的粮食物流存在上述弊端,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粮食物流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的粮食物流采取各种措施,使之成为中国粮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要树立正确的现代粮食物流观念

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价值链来看待粮食物流,首先要确保粮食生产布局合理,这是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基础;其次要确定合理的粮食流向,这是粮食物流科学化的前提;再次要组织经济高效的粮食储运,高附加值高利用率的粮食加工,这是粮食科学化的具体表现;最后还要由政府从宏观上对粮食物流进行正确调控,这是粮食物流科学化的保障。总之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充分地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提高粮食物流的效率。

要加强粮食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对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配套。如在仓储方面进行粮情监测、谷物冷却、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技术设施配套;在运输方面增加散粮的计重、自动接卸设备和专业运输工具;在加工方面使用和研发先进的设备,增加粮食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等等。总之要提高我国粮食物流设施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使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无缝衔接。

要提高粮食物流的技术水平

我们应该借助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粮食物流技术、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组织科技骨干对粮食的储存、运输和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争取早日突破我国粮食物流的技术瓶颈,推动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

要加强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应承担起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的职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应通过合理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管理和引导粮食物流向合理方向发展。例如,制定粮食物流的长远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和管理粮食物流的发展;向全社会免费提供粮食物流的相关信息和政策指导;成立专门性的调控机构负责统一协调政策性和经营性两种粮食物流的组织和运行;协调与论证粮食库、厂的选址和建设,合理规划粮食的品种流向等。

要加速培养粮食物流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全社会都应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去。政府应对人才培养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培养适用的人才;企业可以进行岗位理论和业务培训,在必要时可以派遣员工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同时还可以积极地与国外进行广泛交流,引进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加速我国的粮食物流人才培养进程,早日完成我国粮食物流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邹凤羽。当代国际粮食科技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07(5):13-16.

[2]王遐见。粮食流通与现代物流[J].农业经济问题,2004(5):21-24.

[3]廖红丰,杜长乐。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16.

[4]王遐见。论粮食流通的现代化取向[J].经济体制改革,2004(3):44-47.

[5]赵英霞。加快发展中国农业物流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6(1):190-191.

节水节电节粮范文【第四篇】

坚持党性修养,是提升舆论引导力的思想保障。媒体记者首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坚持正面宣传,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

整治污染、改善生态、提升环境质量,不仅为政府部门所关注,而且老百姓也非常关心。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给“生命之水”亮出黄牌。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就在“蓝藻事件”发生的同时,太仓人民也在关注身边的“蓄淡避成”工程。太仓一度面临“身临沧海难为水”的尴尬。“蓄淡避咸”工程投入运营后,老百姓再也不用吃咸水了。在长江面临特大成潮入侵时,太仓电台采写了知识性专题报道《蓄淡避成造福百姓》,给广大听众送上“定心丸”。近年来还对“限期治理”的环保典型太仓酒精厂先进治污方法进行了重点报道,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后来该项目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治污案例,并向全球中小企业介绍推广。

提高业务修养,是提升奥论引导力的素质基础。“新闻舆论引导”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宣传舆论特别强调针对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造性劳动,为广大听众提供全面、准确、生动和新鲜的资讯和节目。广播要在坚持站稳引导立场、把握引导感情的前提下,按照广播性质、广播规律和广播特点办节目,起到较好的教化和感化效果。

太仓历来被誉为“粮仓”,是锦绣江南鱼米之乡。2006年,太仓出现全国首家“粮食银行”,该举措了打破农村传统的储粮方式,赢得农户的交口称赞。2007年,太仓粮食部门利用港口优势,采用集装箱“海运”粮食,打造“北粮南运”的新模式。2008年,太仓粮食银行软件升级,实现通存通兑,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这一系列的粮食运作,成为太仓农村改革的一大亮点,为此太仓电台不失时机地推出(“粮食银行”实惠农民)《破解“北粮南运”的难题》《太仓成为“海上粮路”的重要节点》等动态消息、录音评论、带响专题等,充分报道了太仓的经验和做法,致力打造“天下良港、天下粮仓”的品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290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