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原文及翻译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马革裹尸原文及翻译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1
公元四四年秋,东汉的名将马援在交趾立功回京,朋友们纷纷前往欢迎。当时有个以善于谋划而闻名的孟冀也前往祝贺,并向马援说了一些奉承的。话。马援听了心中十分不快,他说:“我以为你会说一些正经话呢,没有料到你也随波逐流地来一味地夸奖我。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郡地方,封地不过几百户,而今我的食邑是三千,这是赏过于功啊,能保得住吗?你老先生何不指教我一下,帮助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愚笨,不能办到。”马援严肃地说:“而今匈奴乌桓不断侵扰北方边境,我欲任先锋,作一个有志男儿。大丈夫当死于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耶?”孟冀听了十分佩服地说:“真不愧为一大丈夫啊!”
后来人们引用“马革裹尸”来形容英勇作战,誓死如归的杀敌决心。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2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释义]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语出]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正音]
革;不能读作“ɡě”。
[辨形]
裹;不能写作“里”。
[近义]
赴汤蹈火 决一死战
[反义]
临阵逃脱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成语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造句]:
一、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
二、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三、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四、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五、英勇的战士以马革裹尸的'决心冲向敌人。
六、身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七、作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八、作为一名**,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3
汉字书写:马革裹尸
汉语注音:mǎ gé guǒ shī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只指战死沙场。
马革裹尸的意思: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壮烈地**在战场上,无棺盛殓。一般指为正义的事业而**在战场上。
马革裹尸的近义词:捐躯疆场、赴汤蹈火、为国捐躯、决一死战、血染沙场、毁家纾难、背水一战;
马革裹尸的反义词:临阵脱逃、寿终正寝;
马革裹尸的故事
东汉时期,大将马援打完胜仗,回朝时马路两边密密麻麻地站满了迎接的人群。其有一位叫孟冀的人是马援推心置腹的故友,他得意忘形地对马援说了许多恭维的话,意思是此番得胜**定有封赏,从此富贵荣华享用不尽。谁知马援听完沉下睑来。他开诚布公地说:天下并不太平,匈奴和乌桓不时要来侵扰我北方边疆,我想的是应主动请战杀退敌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有洒血疆场的准备,任由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怎么能效仿那些无用的懦夫在家中儿女情长呢?”孟冀羞愧难当地说:“做一个仁人志士,确应有马援的雄心壮志,与之相比我这样的人实在是微不足道啊。”
马革裹尸例句
东汉。班固等《东观汉记。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杵休重说。”
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一十六回:“与其在朝里做个有名无实、尸位素餐的首辅,何如到**找个马革裹尸、舍身报国的机会。”
马革裹尸造句
你不用现苦口婆心的劝我了,我宁可马革裹尸也决不能投降,更不能低三下四地跟你去认罪。
作为一名国家的**必须视死如归,陆上战场要有马革裹尸的雄心,海上战场要有葬身鱼腹的壮志。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4
成语马革裹尸出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时名将马援,字义渊,扶风郡茂陵县人。他年轻时在郡里当过小官,因为同情一批犯人,在押解途中擅自把他们**了,自己逃到甘肃,以农牧为生。
汉光武帝刘秀时,马援参加了几次抵抗外族侵略、保卫祖国边疆的战争,立了多次战功。汉光武帝拜他为“伏波将军”,封他为“新息侯”o
有一次,“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一带打了败仗,全军覆没,马援得了这个消息,便主动要求上**去。那时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光武帝因为他年纪老了,没有批准他的要求。他不服,当场披甲上马,在马上挺胸昂首,挥舞兵器,十分威武。光武帝不禁叹道:“多么精神啊,这位老将r马援于是带领**,开往贵州战地去了。
《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常常说:“大丈夫立志,意志要越穷越坚定、气概要越老越强壮!"又说:“好男儿当为国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
后来马援果然死在军中。他在贵州一带作战时,因为士兵传染疫病的很多,战斗十分艰苦,而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自己也得了重病。但是他还坚持,不肯离开部队,最终实现了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