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革命英雄的故事(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97073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革命英雄的故事(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革命英雄的故事【第一篇】

革命烈士-邱少云

人物简介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邱少云的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人物生平

1926年,邱少云出生于铜梁县少云镇(原关溅乡)一个贫苦贫农家庭。他的童年是苦难的:靠帮人推船为生的父亲就被船老板砍死在船上,不久母亲因贫病交加死在床头。邱少云只得跟兄弟,靠帮地主推磨,甚至讨饭度日,受尽了欺凌和白眼。他幼小的心灵,深深埋下仇恨的种子。解放前夕,刚长成人的邱少云,便被伪乡长抓壮丁,卖进国民党军队,饱受了挨打骂的辛酸。

1949年12月,在成都战役中,邱少云终于获得了自由。随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在第15军第29师第87团9连2排6班。

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

几十年来,许多介绍邱少云事迹的文章,都回避了他当过国民党兵的这段历史。其实,邱少云曾当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国民党兵。

邱少云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14岁时他就开始了雇工生活,后来被川军刘义的18团抓去当了兵。1949年12月,解放军挥师入川,进军大西南。1949年12月的成都战役后,川军瓦解。邱少云被补进了当时的人民解放军第10军29师87团9连。一年后,29师入朝作战。

英雄事迹

1950年6月25日,那一天,韩国悍然发动了北朝鲜侵略的战争,韩国节节败退,便向美国等盟国求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这次轮到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因为朝鲜对中国封锁了军事情报,所以战争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爆发了,毛泽东甚至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致使中国领导人对此颇有不满,但在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情况下,还是表示要支持朝鲜。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打击朝鲜人民军,但美军不予理会,军队向中朝边境推进,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着刚满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关键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英明地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英雄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作战,抗击侵略。

在艰苦的反帝斗争中,中朝两国人民风雨同舟、祸福相共,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于战场上,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的牺牲。

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万恶的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邦拉去当了壮丁。

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指示:“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要使52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邱少云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于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写着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肉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梭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几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全都完了,想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时间过的真慢,邱少云还是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 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邱少云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中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 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特别是在98年的抗洪救灾的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为党和人民又立了新功。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邱少云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于391高地战场上,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的牺牲。像千千万万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战士,他们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和朝鲜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革命英雄的故事:刘胡兰【第二篇】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这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了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的根本利益。� ”在刑场上,她大声喊道:“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当时,国军曾从群众中拉出几个人去打刘胡兰。

1947年3月26日,毛泽 在此紧要的关头,全党的领袖在指挥全国战局的百忙中,为一个年轻的女党员写下这样的文字,正有着激励全党和全体解放区人民去英勇奋斗以赢得战争胜利的寓意。

革命英雄的故事【第三篇】

革命烈士-黄继光

人物简介

黄继光,原名黄际广,农历1931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1949年冬,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

根据战地目击者的描述,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

代表战争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推进到零号阵地半山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冲击部队受阻。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又困在敌人阵地前。参谋长心急如焚。他明白,在天亮前如果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反击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人物生平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感动中国

黄继光,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痛苦不堪。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光荣牺牲。向学生介绍黄继光的家庭和他小时候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有助于学生理解。正因为黄继光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才可能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敬仰,他的英雄事� 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为弘扬他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黄继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革命英雄的故事【第四篇】

革命烈士-丁麟章

人物简介

丁麟章(1907—1945),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曾上过4年小学,后辍学从师学篾匠。 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平江县游击队,先后任班长、中队长。 1930年7月,参加红三军团组织的第一、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1931年,丁麟章所在游击队编入红军平江警卫团,他任第一营副营长,为保卫平江县苏维埃机关,参加过十多次战斗,三次负伤;后曾参加湘鄂赣苏区历次反“围剿”的战斗。 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调红十六师任参谋,随部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春,丁麟章随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先后任团部参谋和三营营长,并随部经皖南开赴江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岩寺集中整编时,改任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三营营长;随后在陈毅、傅秋涛率领下挺进苏南敌后,在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年9月,丁麟章随第一团调回皖南。 1940年春,在皖南反“扫荡”战斗中,率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与团长张铚秀率部英勇抵抗,身负重伤,幸得营救,被安置在皖南山区一户农民家,伤口稍愈后,越过国民党顽军和日军的封锁线,北渡长江到达新四军第七师驻地,任七师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团团长。 1942年初,丁麟章调任新四军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政治委员,率部开展反清乡斗争,帮助指导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游击武装,参加了两漂自卫反顽战役和长兴、周城战役。 1945年1月,成立苏浙军区,第十六旅编为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丁麟章任第二支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天目山第一、第二次自卫反顽战役;同年6月,国民党军调集10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个集团,向苏浙军区部队进攻,在百步山反击国民党五十二师的战斗中,丁麟章身先士卒,不幸英勇牺牲。

生平经历

丁麟章,1907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区横江村一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起入学读书四年,11岁时从师学篾匠。因师傅手艺平常,学艺不成,他又回家务农。

1926年夏,平江农民运动兴起后,丁麟章兄弟五人一同参加了农协。1927年马日事变后,横江地区一片白色恐怖,丁麟章在农民自卫队里执行监视敌人的任务,工作十分出色。192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入平江县苏维埃游击队,历任班长、中队长。1930年夏,他随县游击队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1931年,丁麟章调任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警卫团一营副营长。期间,在保卫县苏维埃机关的历次战斗中,他的四个亲兄弟先后牺牲,自己亦三次负伤。但丁麟章没有屈服,没有退缩,没有停止反抗,他将仇恨埋在心底,将悲痛化作力量,继续前进。

1933年4月,丁麟章随警卫团编入湘鄂赣独立二师,仍任副营长,先后参加了湘鄂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秋风阵阵,落叶声声,中央主力红军撤离苏区长征后,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便进入了艰难的游击战争时期。这时,丁麟章奉调到中共咏生县委军事部工作。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他率领游击队巧妙地与敌军周旋,多次掩护县委和县苏维埃机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并寻机向白区发起进攻,缴获粮食和药品,缓解了苏区干部和伤员物资、药品奇缺的困难。

1935年1月,丁麟章调任红十六军参谋。为了做好扩大红军的工作,他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深入到黄金洞地区,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向群众宣传参加红军的意义。经过一个半月的深入宣传发动,黄金洞等地先后有140多人参加红十六师。

革命战争把丁麟章锻炼成了一位勇敢善战的红军指挥员。1935年6月中旬,平江南江桥哨烟弥漫,枪声不断,红十六师遭到了敌人重兵围困。危急中,丁麟章根据师长命令,带一个排从敌防线薄弱处穿插出去,再回头向敌军佯攻,有效地牵住敌军,使全师成功地从麦市突出敌军重围。此后,丁麟章一直随红十六师转战于湘鄂赣苏区,坚持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6年,西安事变如一声春雷,驱散了沉沉的内战阴霾,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局面日趋形成。1937年秋,湘鄂赣边区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后,丁麟章任支队司令部参谋。次年春,他随部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在岩奇地区,丁麟章调任一团三营营长。6月初,丁麟章随部突破日军芜湖至宣城的封锁线,到达溧(水)武(进)公路以北,宁(南京)杭(州)公路以东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地区,开辟江南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日本侵略军第十五、十七、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共万余人,在空军的掩护下,分三路向皖南新四军进行大“扫荡”。由于国民党驻守的南陵、繁昌、青阳等地相继失守,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亦受到严重威胁。丁麟章奉命率全营在父子岭协同兄弟部队抵御前来“扫荡”的2000多日军的进攻。经过8小时激战,打退了日军10多次进攻,击毙日军370人,迫使日军后撤。

同年9月,日军再次向云岭地区的新四军军部发起进攻。丁麟章所在的第一团坚守在离云岭7?5公里的汀潭地域。战斗中,丁麟章率部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一直坚持到支援部队赶到。由于作战勇敢,同年秋,他升任新一团政委。

1941年1月,丁麟章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顽军击中腿部。部队组织突围时,把他安置在皖南山区一户可靠的老乡家里,隐蔽养伤。

伤愈后,丁麟章立即重返部队,并于1942年被任命为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政委兼中共横山和京芜中心县委书记。他很重视军队支援地方的工作,经请示师部批准,调三营营长去溧水县任副县长兼军事科长,进一步充实加强了地方抗日政权和地方抗日武装。

当时,日伪军在龙都镇的圩埂边修了一个大碉堡,里面住有伪军一个连,经常出来残害百姓。丁麟章决定首先拔掉这个碉堡。由四连组成的突击队,在丁麟章的指挥下,每人抱着一床浸透煤油的棉絮冲到敌碉堡下,然后点火塞进敌碉堡。霎时,浓烟滚滚,烈火熊熊,碉堡中的敌军被大火逼出,纷纷缴械投降。此后,丁麟章和团长黄玉庭率领四十六团进入横山以北地区,不断地打击铜山镇、大宫坪、马家桥的伪绥靖队和维持会等反动武装,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在极端复杂而残酷的敌后作战中,丁麟章表现总是那么沉着、坚定,富有智谋。

1943年4月中旬,国民党顽军12个团,向驻在溧水和溧阳地区的新四军十六旅发起猖狂进攻,并于4月13日占领了新四军后方阵地回峰山和北经巷村。丁麟章和团长黄玉庭率领四十六团于当日深夜11时,迂?包围了北经巷村,全歼入侵的顽军6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使十六旅于4月14日晚间安全转移。

1943年11月,在攻打溧阳、高淳地区伪军的战斗中,丁麟章根据已掌握的敌情,改强攻为智取。他率部设伏于张沛桥以西,一举生擒伪军副师长陈炎生,并令其给添桥镇油坊据点的伪军写了一封“劝降信”,迫使100多名伪军全部放下了武器。

1944年12月,顽军七个团从浙皖交界的佐家庄、青岘岭、牛头山一线,分三路向新四军扑来。这次与丁麟章交锋的正好是皖南事变时的死对头。于是,他率全团士兵同仇敌忾,英勇出击,与兄弟部队一道,很快夺回了牛头山,青岘岭一线阵地,取得了反顽战斗的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丁麟章先后被任命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二和第三支队政委。同年6月,国民党顽军又集中了28个团,向东西天目山发起进攻,并首先抢占了吉县孝丰镇。丁麟章在率部参加夺取孝丰镇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8岁。

任务身后

1945年,在最激烈、最艰苦的第三次天目山战役中,为了反击国民党52师对新四军的进攻,时任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二支队政委的丁麟章英勇作战,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 1957年,丁麟章同志的战友吴咏湘将军不顾癌痛绝症的折磨,抱病亲自到当年丁麟章烈士牺牲的浙江孝丰,寻找丁麟章烈士的墓茔;由于长年的战乱,加之时间久远,要在荒无人烟的山上找到丁麟章烈士的遗骸,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多方努力,几经周折,找到一位当年掩埋烈士的老乡,经过仔细辨别,丁麟章烈士的身份最终得到了完全确定。 丁麟章烈士的遗骨最终被迁葬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功德园中。

革命英雄的故事:黄继光【第五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人,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329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