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样例(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样例(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一篇】
幼儿的语言学习教材多种多样,但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儿歌简单的语法结构、浅显的词汇和口语化的语言,很容易激发儿童对语言的模仿兴趣,在儿歌营造的欢乐有趣的氛围里,儿童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提升。
例如,《小熊过桥》的儿歌:“小竹桥摇啊摇,有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这样的儿歌在激发儿童对事物想象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儿歌“ao”的押韵,让儿童在不知不觉间对音调和元音因素有了感性认识,在积累大量简单词汇和感性认知以后,对后期语言学习将有很大帮助。
儿歌作为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儿歌材料的选择要求很高,各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文化研究者都比较重视对儿歌材料的创造、收集、整编和研究。基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科学的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的材料,对幼儿语言学习有重要作用,只有儿童可理解、可接受的材料才有助于语言教学。
幼儿阶段,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认知能力有很大不同,对儿歌的感知能力也不一。例如,小班儿童对儿歌的节奏感知强于内容探索,因此,对他们可采用吟诵、打节拍的方法帮助学习;大班的儿童年龄较大,创造力和探索欲增强,因此,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创造或编排儿歌,这样可以满足儿童的创造需求和想象力。
儿童故事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另一文学题材。优秀的儿童故事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富于情感,是儿童获得生活知识、拓展眼界和想象力、丰富感性认知经验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儿童只要一听到讲故事,就会情绪高涨,热情洋溢,这充分说明了故事在儿童心目中的分量。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小矮人、森林、城堡、小动物、精灵、巫婆、妖精等为儿童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打开了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一扇门,在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存在的,因此,在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儿童故事的魅力在于,它给与了儿童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常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花草、地名等,这些词汇对儿童来说有可能是熟悉的,有可能是在生活中完全没接触过的,但通过故事的讲解,幼儿会逐步认识这些陌生的词汇,从而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
故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口头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故事书、绘声绘色的音频、生动的动画播放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儿童语言发展有不同作用。例如,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动画片,这种方式实现了声音和图像的完美结合,因此,能够直接促使儿童快速学习陌生词汇。对大班的儿童,可以呈现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鼓励儿童发挥形象力自己编故事,这样有助于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欣赏完故事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向学生简单的提问,让他们发表自己的听后感或观后感,自由表达对某一人物的喜爱或厌恶,这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连贯性。
语言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社会交往的开始,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他人交往、合作、获取信息、沟通情感,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他们对游戏有着完全的自主权,教师在给予幼儿指导时,只需用心了解儿童心中所想,引导儿童陈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想收到什么样的成果;游戏环境布置,游戏规则等由儿童自己制定,使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与环境、他人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较大发展。
游戏的设置多种多样,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游戏检验儿童的词汇量,比如,让孩子比赛说出尽可能多的水果种类、运动项目、动植物花卉等;利用简单的词汇引导孩子造句,锻炼连词成句的`能力;通过儿童熟知的幼儿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演一出话剧,每名角色配有自己的台词,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儿童在合作、交往和沟通中自然的提高了口语交际和运用能力。
目前的幼儿语言教育过多的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了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致使有些儿童虽然掌握了一些词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通过课堂内外的游戏设置,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和沟通,为儿童正确运用已学的语言找到了用武之地,这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二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我们除了在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还通过了各种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七一、清明节教育活动;我们还经常和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时事新闻,如奥运会、杨利伟游太空等,从小让幼儿树立远大目标,激发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2.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爱心教育应从一点一滴抓起。我们教育幼儿爱护幼儿园的一草一木,爱护桌椅、玩具,争当环保小卫士、爱园小标兵。我们把幼儿园的每一物都赋予生命,用拟人化、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效果很好。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三篇】
幼儿语言教育很多常见教法,都能很好地迁移、糅合运用到国学经典课程的教学当中来,比如:
一、直观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贯穿直观性教育很重要。能保证幼儿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生动的直观感知来获得知识,让幼儿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直接获得印象。
二、口述法:伴随相关主题或者直观的教具等一起出现。
谈话:发展幼儿对话能力和思考、表达能力。包括日常生活会话、各种主题谈话活动。
讲述:发展幼儿连贯表达,内在思维能力。包括讲述、复述、表演故事、看图讲述、情景讲述等等。
诵读:发展幼儿表达技巧,练习发声,培养专注力和记忆力。
三、游戏法: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运用游戏方法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积极活动。发展语言的游戏也称智力游戏,主要运用直观材料进行,有时纯粹就是语言的游戏,如诵读、识字系列游戏等等。有时还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表演故事,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多媒体情景教法:多媒体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信息的资源,建构了良好的语言信息环境,极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支持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探索,促进他们更好的完成语言意义的自我建构。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四篇】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用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孩子,让孩子感受不到自由,要知道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需要多与外界接触的,利用此时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你过于的压抑孩子,会让他的心理产生叛逆感,从而长期积压后终会爆发。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五篇】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般涉及到很多的日常活动,且每天幼儿们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也会受到的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在幼儿教育中有效的实施礼仪教育,就必须在日常活动中融入一定的礼仪教育。幼儿园的老师首先需要培养幼儿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吃饭时不能到处张望;睡觉时间不能大声吵闹;玩具用完了需要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个人的物品用完之后需要整齐归放等。早上或者傍晚在幼儿园看到老师,需要向老师问好,如“早上好”、“晚上好”等。日常出行不让父母抱着等。通过这些小习惯的逐渐培养,幼儿就能慢慢的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促使礼仪教育获得有效的实施,幼儿教师还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转变,并对礼仪教育加强宣传,同时积极的开展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特色教学活动,并为幼儿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礼仪的环境,这样就能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始终贯穿礼仪教育。例如,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增设一些专题内容,来达到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礼仪教育的专项活动,并利用自己的亲身行为将文明礼仪传授给幼儿们,这样一来,幼儿就能耳濡目染,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还应注意在幼儿的整个教育活动中都贯穿礼仪教育,并且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将礼仪教育的内容加以融入和渗透,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就能对自己的行为自觉的进行约束,同时还能将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以改正,从而学会做一个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幼儿在参加自己喜欢的教学活动,或者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需要将其中包含的礼仪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并将礼仪教育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们掌握更多的、更正确的礼仪。
通过实践帮助幼儿巩固礼仪知识。
在礼仪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礼仪教育除了进行礼仪知识方面的教育之外,还涉及到加强的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内容。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向幼儿们讲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们加强实践和操作,这样幼儿们才能掌握真正的礼仪知识和行为。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程度也逐渐提升。而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礼仪教育的也有了更高重视。因此各个学校都需要加强学生们的礼仪教育。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们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从而实现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高桂梅.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六篇】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年轻的父母都有自己繁忙的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同时也为了让孩子能早点接触学校,适应学习环境,一般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送他们入幼儿园。所以,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的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幼儿教育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到社会接触的第一个环境。而幼儿在家里都是被宠着惯着的,因此个性非常明显。教师应首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行为方式及表达方式,然后用鼓励、赞美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成长。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一个强烈的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幼儿的模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发育。因此,每一位教师在语言和行为上都要积极地鼓励幼儿,注重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对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幼儿教育还要重视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智力和能力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教育不应太注重结果,应按照幼儿的喜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开拓他们的思维,而不能不顾幼儿的天性,只按照教师的想法来要求幼儿。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及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只有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积极地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幼儿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教育不同,现在幼儿入园年龄偏小,不能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衣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穿衣、吃饭等基本生活常识来引导、教育,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在这个阶段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以此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当前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各类人才辈出,社会也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所以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要想使幼儿教育更成功,方法最为重要。首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利用幼儿的模仿本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其次要进行必要的常识性教育,使幼儿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事物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再次就是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1、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性格,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幼儿感到被尊重,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的行为怪异时,不应盲目地指责、批评他们,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呵护他们。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他们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与他们交谈时可以蹲下来,与他们视线平行,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要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幼儿模仿的本能。
幼儿有模仿的本能,在教学时教师应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本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吃饭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吃,告诉他们用哪个手拿勺子,哪个手拿筷子,怎样拿筷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再加上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幼儿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学会跟大家一样的吃法,这样会让他们自己很有成就感。在玩耍的时候,教师要先告诉幼儿怎样是正确的,怎样避免受伤,通过引导,让幼儿找到玩耍的乐趣。幼儿除了模仿教师,周围的小朋友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与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是分不开的。除了行为模仿外,就是语言模仿。语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同幼儿一起玩耍、学习时,要教导幼儿多用敬语,如谢谢、对不起等,这样对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爱模仿的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对幼儿还要进行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是幼儿独立适应生活、认识世界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进行常识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幼儿多认识周围的事物,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等,让幼儿多看、多学,教师多引导,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此外还要教幼儿文明礼貌方面的常识,如怎样与小朋友相处,对帮助自己的朋友要说谢谢等。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都要注意,有时很细微的动作被幼儿看到也可能会模仿。因此教师对自身言行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赢在起跑线上。每位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更为重要。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成长,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努力。
5、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这就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是,幼儿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对于知识兴趣,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幼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使幼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七篇】
幼儿时期的孩子是模仿能力与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而此时孩子接触父母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显露出自己不好的习惯,还有大声在孩子面前吵架以及打架,不然你在幼儿心里的威严将会彻底覆灭,他也会学着你的恶习。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八篇】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工具,语言教育更是幼儿的基础教育,让幼儿在想说、敢说、会说、喜欢说的同时得以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培养,让幼儿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技能和语言交往能力,是值得每个教师去关注的一个话题。多数幼儿上课时不太愿意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幼儿想说,自己有了说的欲望,他们才能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大胆地表达出来,这样语言也就会在这种自然的交流和沟通中慢慢发展。
一、多给幼儿提供机会。
首先让孩子想说。在幼儿心目中,老师是神圣而伟大的,老师说的话容易被孩子接受和理解,老师亲切的抚摸会给幼儿的心理产生鼓励和巨大的影响。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奖励、激励的方式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幼儿时常会刻意地表现自己,老师对于能够积极发言的幼儿应及时地给予五角星、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的肯定,同时以激励其他孩子也一样能积极发言。对于个别性格内向、不愿意说的幼儿,不要急于要求其能和其他幼儿一样,而是进行个别交谈,捕捉幼儿的心理动态,一步一步地去疏导,慢慢地让孩子从个别交谈到和别的孩子一起说话。当然,发展幼儿语言的课堂随处可见,并不局限于语言课,教师可以在其他领域的课上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这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说的可能会多一点,增加其表达欲。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来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和含义;在数学活动中,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等。要让每个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自然气氛中获得良好的语言发展。
其次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心理,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讲故事活动,如我班每天午睡前会请上一至两名幼儿为大家来讲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讲完后由孩子自己来评价,但是不管孩子讲得怎样都会得到老师和小伙伴的表扬、鼓励。这是一个轻松的时刻,没有孩子会在这个时候紧张,就连平时胆小的孩子也很愿意来讲。我班还利用晨间谈话时间,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表达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根据主题的开展、特殊的节假日等让幼儿有话可说,提高表达能力,树立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
最后要让孩子喜欢说、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怎样说好话、说完整的话,要让孩子把话说清楚、讲得生动贴切。平时在带幼儿散步的时候,可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四周各种环境和自然的变化。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如户外活动、谈心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利资源,课堂上可以采用比较直观的方法。例如在给幼儿讲秋天的故事之前,先给幼儿灌输一些必要的提示:“秋天到了,树木、植物、小动物呀都有什么变化?”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发现事物的改变,老师可以让幼儿在观察、讨论、想象中自由地表达。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重视提问,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发展条件。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注重的是,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提问诱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供良好的语言发展条件。
1、巧提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在语言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提问是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当一个问题出现后,教师要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问题,同时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如在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时,教师在引入时引发幼儿思考:“猪妈妈要三只小猪去盖房子,可是能用哪些材料来盖房子呢?”幼儿会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引发幼儿讨论。
2、改变方式,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我们根据幼儿在环境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基本观点,把培养幼儿“想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作为语言培养的目标。
开放式的提问,没有现成答案,不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既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语言讲述活动《救小鸭》中,让幼儿想想说说:小动物们会怎样帮助小鸭呢?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展其扩散思维的能力。
除了理论上的教育理念,语言的学习环境也不可忽视,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区角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幼儿能在较宽松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图书角和表演角相结合,把已经学过的故事的图片、看过的书还有幼儿喜欢看的图画书放在图书角,让幼儿自己选择翻阅、讲述,并提供相应的材料、道具等让幼儿自己演一演,不管成功与否,孩子们都是高兴的。而且同伴的带动作用是很有效的,大家一边看一边讲,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又得到了锻炼,不怎么爱发言的孩子也胆大了些。自信建立起来后,在课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幼儿自信地与你互动,自然愿意说、想说,慢慢就会说了。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九篇】
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学习的包袱。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第二天就问孩子学了什么儿歌,一看孩子在玩,家长就不高兴。其实,幼儿阶段主要是玩,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孩子们做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7岁前,要让他们多动手、多活动,让他们快乐地掌握知识。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扮演角色做游戏,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许多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往往又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至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失去学习兴趣。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成为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家长往往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问题。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是科学的爱,而是溺爱。像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随孩子的意;想吃啥就买啥,吃名牌穿名牌,这些都是溺爱的表现。小孩子不懂事,家长应该有所分析,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可而止,如果孩子的要求家长认为不能满足,就是孩子哭闹也不能勉强满足,不过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他还会哭。
溺爱的另一种表现是,许多家长认为,放手会让孩子“受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许多家长表示不理解:“两三岁的孩子,就让他们受挫吗?”其实从婴儿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家长往往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因为太危险。这一切确实避免了大人们的麻烦,可是却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探索世界的.兴趣被削弱了,个性渐渐被束缚。
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不是打就是骂,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请家长记住,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如果长期采取粗暴式教育,容易使孩子具有攻击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粗暴式教育主要与家长的素质有关,从这个角度说,家长也应该多看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错了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妈妈却护着孩子。有时是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了不对的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爷爷会在身边说:“你还说孩儿哩,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找到了避风港,这样会影响教育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如果爷爷、奶奶发现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提出来,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后一切就由幼儿园负责,自己什么也不用管了,孩子出现问题总会说是幼儿园的责任,这也是由于家长不懂教育规律造成的。一些家长一听说老师批评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去找老师的事,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会在孩子内心形成阴影。
学前教育的教育方法与幼儿教育【第十篇】
报纸和媒体都曾报导过一次中日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其中两国学生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国人关于中国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在活动中,艰苦的训练使不少中国学生半途而废;而面对同样的困难,日本学生却全部坚持下来。
(中)陈晨,是北京某区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陈晨父母亲都是小学教师。
(日)山井泽二,是东京一所中学高一学生;山井父亲是一位公司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中)陈先生:我对陈晨教育的目标是把他培养成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能够独立谋生的'人。我觉得孩子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教育里可以完成,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帮助他学会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日)山井先生:日本家庭很重视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简单说就是让孩子学会照顾好自己并且照顾好生活中需要照顾的人。我教他能自己做饭、打扫房间;教他能和同学一起过集体生活;教他能在压力下保持健康的心态。我觉得这是他今后人生必不可少的训练。
(中)陈先生:我认为陈晨和很多独生子女一样,最欠缺的就是独立能力。他小学时候的手工课作业都是我帮他做的,对于他们来说,很多培养动手能力的工作他们都不自己亲自做。陈晨高一参加军训,从收拾行囊到打背包都是他妈妈和我帮他干,结果到了营地,他自己连蚊帐都支不好。现在的孩子因为缺乏这些训练,所以生活能力普遍都差。
(日)山井先生:山井5岁的时候,我就让他去买牛奶和啤酒。上小学开始,他自己学着收拾自己的房间。上中学以后,他每天洗晚餐餐具。日本家庭的地板都要跪在地上一点点擦,他上小学以后就这样跪着擦地,只有这样他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才理解生活不容易。
(中)陈先生:因为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孩子受到更多宠爱,因此家教中都不太重视礼貌教育。陈晨对我和他妈妈说话的时候,很少用"您",他都是"你"这样称呼,他觉得这样更显得亲切。还有,平时我们家吃饭也都是我们给他做好、盛好饭端上桌他只动筷子吃就行了。
(日)山井先生:日本家庭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比如在家里,他母亲做好了饭只有告诉他可以吃了,他才能上桌吃饭,而且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还要等长辈先动筷后才能自己吃。孩子出门和回家的时候有一套固定的礼仪: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家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