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的乐趣实用(最新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书法课的乐趣实用(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书法课的乐趣【第一篇】
刚开始以为延迟开学假期变长了很好,但是如果春季的学习耽误了,那就不好意思了,我们的暑假可能在下个寒假过了。
为了停课不停学,我们开始了线上上课。原以为线上学习会跟平时学习不一样,但是我发现其实还是有点像的,只是周边的同学变成了沙发、椅子等各式各样的家具,老师则是出现在屏幕上。
老师对着摄像头讲课,我们边看边学。这样少了平时课堂上的欢声笑语,也少了老师们与我们的直接交流。对着冷冰冰的电子产品,它只会机械式的一遍遍地讲课,让我有点无所适从。还好上课前我已经在妈妈的帮助下好好预习了课本,也将一些重点难点划出,课堂结束后有什么不明白我还可以电话请教任课老师。
上午,我们开始了xx城区的线上直播,统一上了语文课跟数学课,我觉得语文老师讲得很清楚,很通熟易懂,但是跟我们老师比起来,她没有讲相关的重点难点,好像太简单了;数学课讲的是非常有意思,老师还讲了很多例子,让我们非常容易了解相关的内容,而且我们像被施了魔法,一听就不会忘记。我们把课堂的重点内容都记在了笔记本上。至于体育课音乐课这些课程,妈妈为了保护我的眼睛,没让我上。
网课再怎么样新奇,我还是喜欢跟同学、老师们在一起,我想念大家了,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能早日见面真正复课。
文档为doc格式。
书法课的乐趣【第二篇】
在我们广西,篆书是比较弱的书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不管何种字体都要先专后博,不能换来换去,几年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应谨守一家,先尝试一下各种碑帖,选出和自己心性相同的,选好后,就要把它吃透,一出手就能看到来历。比如:王友谊以石鼓文为主,他就是掌握了帖子里的法度,有根基后,再拓展其它的风格。
我们桂林与柳州的作品放在一起,在数量上我们超过他们很多很多,但在精、深、专、扎实、力度等方面都还不够,这是我们应看到的弱项。
我们只有出去学习别人优秀的先进的东西,才能够开阔眼界和改变观念。我们要不断地反省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管什么丑书,要坚定我们的理念,看别人是如何成功的。
书法创作总是个人化的,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手上才能有表现,坚守自己的理念,往一个方向深入,要考虑自己做得怎么样,深入地做下去,以后再拓展就好办了。
我们会一种书体就可以,专一了,细微的东西也就会关注到,功夫下足了,就会在自由自在悠闲的程度下抒情达意。
还有我们做得不到位不精,只学个大概是不行的,观念和方法很重要。
观念有历史的与现代的,我们不能偏颇某一方,应相互结合寻找共性。方法就是精专后才能表现出具有共性后的个性。
书法课的乐趣【第三篇】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回到老家过年。
到家后,奶奶可高兴了,一个劲的说我胖了,高了,亲热极了。第二天,我写完作业,就开始四处转悠,看看奶奶的院子有什么变化!矮矮的篱笆墙似乎比记忆中更矮了,院里的老树又长高了,长粗了!正当我想:看来奶奶家还是老样子时,一阵“咩咩”声传到我的耳朵里。一转身我就看到了羊圈里圈着几只羊。顿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个院子,我粗鲁地拽着狗尾巴骑着狗的趣事。哈哈,今天有事干了!抓羊,还可以骑羊!
说干就干,我打开羊圈的门,姐姐也尾随我悄悄的进来了。我让姐姐轻轻关上圈门,生怕惊动羊们,以免影响我的抓羊大业。奶奶听到动静也兴致勃勃地站在外面,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还不时出言指点我们:“抓那个黄羊,它力气最大!”这时爸爸从屋里出来,当他知道我们要抓羊时,一脸的惊讶,很快变成了怀疑,接着满脸兴奋,一个箭步跨到了羊圈参与到我们的战团里!瞬间让我见识了“李氏变脸”,速度堪比川剧变脸!
选定目标后,我一个箭步扑向黄羊,谁知那羊十分灵活,东挪西跳,找到个空子一钻就跑了,让我差点撞到了树。
第二次,我和爸爸围攻,姐姐捡漏,眼看我们越来越近,那黄羊就像识破了我们的计谋一样,它一低头,一蹬蹄,飞也似的逃跑,我拔腿狂追将它堵到了一个死角,将其擒住。我手抓羊角,右腿一撩,像个得胜的大将军似地得意洋洋地骑在了羊身上,那羊又跑又蹦,我兴奋的大叫,可乐极生悲,黄羊猛得一抬后蹄,把我甩了下来,让我来了个“五体投地”。到看我的糗样,奶奶她们乐的哈哈大笑!
看似温驯的羊儿,在感受到危。
书法课的乐趣【第四篇】
书法,是一种国粹,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之一。
一年级时我就在学校开办的“墨飘香”书法班学习书法,坚持到现在已近五年,其间真是酸甜苦辣,有喜有忧!
记得有一次,老师选出连我在内的5名同学交书法作品去参赛,我的书法作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一开始,我照着字帖写了几遍,其中诗中的“远”“生”“处”等字总是写不好。陈老师也发现了,便过来指导我。他认真地看了看,告诉我练字首先要仔细读帖,比如“远”字参照字帖,我写的最后一捺太平,“生”字的中间一竖要直而粗……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增强了信心,就像是冬日里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虽然字的结构摆正了,但我们的字细节都不够细致,也缺少韵味,老师们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王老师思索片刻,告诉我们一个办法:先在一张纸上用红笔把字帖上的字描下来,再把描下来的字用回形针固定在毛边纸的下面。这样在毛边纸上多练几遍,细细揣摩原帖,寻找手感!我把这个办法记了下来,回家照着练习,效果好极了!
在写作品时,我还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墨蘸多了会糊,蘸少了一个字会不够写,陈老师告诉我一个小窍门:“你没看见书法家笔不用时都会把笔朝上放在笔搁上吗?这样是为了让墨流到笔里面去,写的时候墨就会一点一点的慢慢渗出来,这样就不会一个字没写完就没墨了,也不会化开”。听了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靠着这个小窍门,我的作品上没有出现化水或者枯墨的情况。
在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下,我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书法,字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书法的学习对我现在乃至今后的影响都很大,让我受益非浅!谢谢敬爱的老师!
书法课的乐趣【第五篇】
一。读书能让我们了解历史,眺望未来;我可以在虚拟的童话世界里开怀大笑,也可以与侦探一起领略险象环生。
记得,我上2年级时,书便成了我的好朋友,自从老师教我们怎样查字典后,我便能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书了,书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我都尽量自己解决,从此文章有了一定的进步,从那以后我对书更加喜欢了。当我第一次踏进图书馆大门,在我面前有那多书,随便看几本,都觉得那么神秘,从那以后我坚持一周去一次图书馆,一段时间下来,我的知识面逐渐开阔起来,我和书已经成了挚友,同时也了解了很多种类的书,现在我只要有时间就去书馆看我喜欢的小书、童话,通过看书把书上的知识汲取到自己的脑海中。
笔如有神那句古语。
我爱读书,爱书中汹涌澎湃的大海,山清水秀的风景,古色古香的茶楼,一本好书犹如一处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旅游景点,使我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我非常庆幸从小就和书结下了朋友。难怪有人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想让书也成为你的营养品吗?那就赶快寻找你身边喜欢的书,尽情的读吧!
书法课的乐趣【第六篇】
陈凯生。
第一部分概述。
大家接触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可能大家会觉得,越是深入,发现的问题越多,难度越大,甚至会迷茫不知所向。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大家指明方向或给大家一点启示,仅限于个人水平,错漏之处还请方家指正。1学习书法的意义: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传统书法走上了“不归之路”,学习书法已经没有必要了。事实上,很多人为了“装点门面”,也热衷于练习书法。其实书法的意义远远不止如此。国学大师周汝昌说过: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一切实用的事物艺术化。文徵明耄耋之年,每天依然把练习书法作为必修课,米南宫更是“学书无日不临池”,他们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吗?显然不是,书法自有外行人难以理解的魅力。古人说:字如其人,这是非常科学的,一个人的字往往和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和人生经历有关。我们通常用“格调”两个字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这同时也是对这个人的品格的侧面解读。可以武断的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文字,而书法又不能单单看作一种实用工具或艺术形式,她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她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
总的来说,学习书法不仅能解决实用问题,她对于锻炼人的耐心、提高人的审美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内涵都有着极大的帮助。2学习书法的方法:书法的入门: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的方法。为了统一,为了美观,古人把它规定为固定的准则,或称法则。我们学习的就是这个法则。临帖的目的是通过某位书家学习汉字的法则,而不是学习他的风格。“取法乎上”,因此选帖也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面。选了一本好帖之后,开始要做的是什么呢?很多人上来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写起来,其实不然。选定一位书家和碑帖之后,先要了解这位书家的生活背景、学书历程、心路历程以及写字时的背景和心态,然后通读全文,知其大意,不求甚解,这样就大概完成了临帖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就可以开始深入的临写。
第二点,在临写某一书家时,要会“探源”和“索流”。所谓探源,就是了解书家学习书法的过程(比如学习了某家某帖),以及自身书法风格面目的发展和演变。所谓索流,就是了解书家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人学习了这位书家的书法,间接的窥测这位书家的一些书法技艺。现在以欧阳询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解释。
欧阳询是唐代初年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首,对后世的楷书影响深远。欧阳询书法的来源主要有两条,一个是魏晋南朝时的文人(主要是二王)书风,一个是北朝碑刻(主要是魏碑)的书风。他是碑帖融合最主要的旗手,锐利、挺拔的点画和结构,清远、遒劲的格调和味道,奠定了楷书推向高潮的方向,也奠定了他在楷书方面的历史地位。之后很多人以欧为宗,各成一家,因此称为欧体,如明代文徵明,清代翁方纲,民国刘春霖,当代田氏家族。
第三个要谈的是学习书法的顺序。很多初学者对书法不甚了解,经常会问可不可以不学楷书,直接学行书。最直接的回答是不可以的。书法的字体无非是真草隶篆(在古代行书有时也归在草书范围),而楷书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楷书是基本功,没有这个东西,风采神韵都无从谈起。在初学楷书的前3年(当然这只是大概的时间阶段)最好不要涉猎行书,3到5年期间可以开始观摩各家行书,积累字例,5年后就必须正式练习行书了。在学习行书的期间先积累一些草字的规范写法,只要求知道怎么写过来就行。隶书和篆书在书法史上是一条副线,初学阶段可以不必学习,但在学习草书之前最好先写写篆隶,以便弄清字形的发展。
第四个要说的是学习书法的心态。首先说,学习书法应该有耐心、有信心、无私心。有耐心就不必说了,写过书法的都知道要有耐心和恒心。所谓信心不是说我们要相信自己能成功或成为书法家,学习书法的目的不在于是否成为书法家,而在于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文化内涵,我们要相信自己会不断进步,日有所学,日有所获,便是成功。所谓无私心,就是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要没有功利欲望。在写字的时候不能想着能不能获奖或者入选,不然容易追附评委的口味和时弊,最终容易走入歧途。
最后谈谈临帖的方法。按照田蕴章先生的说法:这个字写一次不好就写十遍,十遍不好就写百遍,百遍不好就写千遍,总写就好了。但这并不全面。启功先生说:功力不是时间加数量,而是准确的重复。这两者都有道理,所以总地来说就是:无数次准确的重复,才会有深厚的功力。在临写楷书的时候更须如此。我们要尽量选碑帖中清晰、常用的字去临写,力求神似,切不可浅尝而止,不然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我还要说的另一个观点是本阶段的积累往往会在半年之后才表现出来,期间很难感到进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变引起质变,因此在短时间内经常练习却感觉不到进步的朋友不必灰心,你正在朝成功走去。
第二部分详论。
1如何选帖:
因为我们主要以学习楷书为主,所以这里主要介绍楷书方面,再稍加行书内容。(1)楷书。
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大家主要有(按时间顺序):钟繇、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沈传师、柳公权、赵佶、赵孟頫、文徵明、成亲王、启功。简单一句话介绍一下。钟繇,魏,史称“楷圣”,有隶法,一般是小楷,属前期楷书;智永,隋朝,但现存墨本《千字文》是临本,且用笔圆润,不宜初学;欧阳询,隋唐,主要有四欧堂传世,且学者众多,宜初学;虞世南,隋唐,学二王,传世作品不多,学习者也不多,难度较大,暂且不学;褚遂良,初唐,学欧虞,用笔遒劲灵动,不宜初学;薛稷,初唐,学褚遂良,相比水平不高,不宜初学;颜真卿,中唐,师承张旭,传世作品多,影响大,宜初学;沈传师,晚唐,宋人评价高,作品少,不宜初学;柳公权,晚唐,用笔刚健,结体严谨,宜初学;赵佶,宋代,学用笔瘦硬,学薛稷,风格较突出,不宜初学;赵孟頫,元代,墨迹多,影响大,但用笔较圆,不宜初学;文徵明,明代,学欧,以小楷传世;成亲王,清代,学欧、柳,典型的清代士大夫风格;启功,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擅楷、行。按照“取法乎上”和系统性的原则,欧颜柳三家最适合作为大家的入门书体。
楷书发展脉络:魏晋时期,楷行草进入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书法由不知觉艺术转为自觉艺术的成熟阶段,而钟繇就是这个时期的楷书方面的代表书家,他的楷书还带有隶法,形体稍扁,格调极高。但是魏晋的时间极短,就进入了南北朝,而南北朝时间很长,全国一直处于混乱状态,书法也长期处于较混乱的缓慢进化阶段,此时的主要楷书书体是魏碑,如《张猛龙》、《张黑女》、《龙门二十品》、《爨宝子》等,属过渡性书体。到了隋代,国家恢复统一,书法也渐趋规范,楷书渐渐成熟,如《龙藏寺碑》,已经接近成熟。到了唐代初年,由于欧阳询等人对南北书风的融合,楷书基本成熟,之后的褚遂良又将他们的字形稍作修改,将欧虞中形体较长的字渐渐改为正方,这为后来颜真卿将汉字最终定型为方块字奠定基础。颜真卿是一位极富创新力的书法家,他参用篆书的用笔,一反初唐瘦硬的书风,将楷书变革推向高潮,而且他的字体正是盛唐气象的象征。颜之后从者众多,其中就包括柳公权。这段时间学习颜字成风,但很多人将它的肥厚进行夸张,已出现一些不良之风,而柳公权正是这个不良书风的矫正者,这也受他老师沈传师以及裴休等人的影响。柳公权是唐楷最后一位大家,他融合了欧体和颜体之长,肥瘦适中,达到了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地步,将楷书的笔法和字法都发挥到最高的艺术性,是唐楷的总结者。至此,柳公权已经为楷书奠下不可逾越的高峰,后人已无法超越,只能从中改动。宋代的楷书受到“尚意”书风的冲击,处于低潮时期。期间尽管有蔡襄、张即之、赵佶等人擅长楷书,但已远不如唐人。元代的赵孟頫,是唐代之后楷书方面成就最高的书家,其实他是将二王的行书笔法进行楷化,所以用笔圆笔较多,不适合初学,而且我个人觉得赵的楷书不及唐人,因此赵的楷书学者不多,但他却影响了他之后的几百年,且独领风骚。明代由于政治上的严肃,封建专制的高度发展,楷书的发展出现低糜状态。由沈氏兄弟创立的“馆阁体”成为明代乃至清代楷书的主流。“馆阁体”是欧体和赵体的结合,是明清的官方字体,质量高,但是千人一面,并无多大的发展,因此明清时期少有楷书名家。民国时期的书家受清代康有为的人对魏碑的推崇而学习魏碑,成就不高,而华世奎、沈尹默、启功等遵循晋唐法则的人颇有成就。
学习书法一条重要的准则就是“先专后博”,选定一位书家的某一本碑帖之后,就要深入的学习,切不可浅尝而止,朝三暮四,三五年内就不要改为其他碑帖,切记切记。
在上面“学习书法的方法”中已大略的介绍了欧阳询书法渊源,由于本人主要习柳,兼学欧体,颜体部分的介绍请大家自己询问其他同学或查找资料。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较详细的介绍柳公权的书法。
柳公权是晚唐最后一位大书家,字诚悬,世称“柳少师”“柳谏议”“柳河东”。幼有“神童”之称,工书画,擅六艺,27岁中进士,唐穆宗有“钟王复出”之赞。柳公权的书法来源也主要是两条。一个是王羲之、欧阳询,一路是颜真卿。柳少师取欧结体之妙,学褚线条之劲,师颜体势之博,他正如得道的仙人,在八十载的炼丹炉中,输以非凡的功力,更揽有天地精华之博,终于化成垂青书史的宝丹。柳公权著名的碑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墨迹有《蒙诏帖》、《圣慈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一般来说,学柳体的第一碑是《玄秘塔碑》(以下简称玄碑)。此碑属中楷字,且传世拓本清晰,有日本三井本、故宫本、国家图书馆藏本等,是柳公权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最宜初学。柳公权的另一代表作是《神策军碑》(以下简称神碑),比前者晚两年完成,是公认的柳公权传世碑石中水平最高者。在笔者看来,玄碑用笔爽朗,结体挺拔,清新秀润,当是入门之法帖,神碑神气严穆,气象雍和,格调高远,更须苦下功夫。此两碑用功十年,当可窥得楷书堂奥。
作为书法四大家之一,柳公权在历史上也是小有争议的书家。苏东坡称其“一字百金”,米南宫却视其为“丑怪恶扎之祖”,同时代的人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实,一个人的书法地位不是一个人能捧起来,也不是一个人能否定的,书圣王羲之也是如此。柳公权与欧颜并重,自有他人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他以耿直的秉性、醇厚的功力、涉猎之广博、脱俗之境界,养心、修心,定性、炼性,终成一代书坛巨擘。作为柳体字的爱好者,在此笔者附上一首打油诗,也是表达我对此的看法:
翰墨饥鹰世最夸,抛筋露骨论疑差。
千斤不费推敲力,楷法古今第一家。(2)行书。
历史上行书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有: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圣教序》《丧乱帖》,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欧阳询《梦奠帖》,褚遂良《枯树赋》,陆柬之《文赋》,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柳公权《圣慈帖》《蒙诏帖》,苏轼《寒食帖》《赤壁赋》,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洛神赋》,董其昌《白居易琵琶行》,文徵明《千字文》,唐寅《落花诗帖》,刘墉、王文治、潘龄皋、沈尹默、白蕉等。
学习行书跟学习楷书一样,需要以一家为基础,这个基础取的点要高,一般取宋以前的法帖。一般学欧体和柳体的同学,我推荐开始学行书学的是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学颜体的同学不宜学此帖,可直接学习颜真卿的行书,如《祭侄文稿》。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就可向唐宋的其他大家学习,如陆柬之、欧阳询、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一般来说明以后的书家先不学习。学欧柳的同学,一般会有板刻、呆滞等问题,所以可以学学褚遂良的楷书或米芾的行书化解一下。
2如何临帖:临帖的顺序:笔画、部首、单字。笔画和部首的练习大约需要1-2年,在这期间,可以以写整个字的方法来练习笔画和部首,但一定要理清自己的侧重点,注意笔画的质量,对每个笔画都不要马虎应付,结构方面可放在次要方面。之后就是单字的练习,在前面有了一定笔画基本功之后,练习单字会进步较快,容易成型。单字大概要遵循每日一字的方法,一天最多只写一个字,力求把这个字的法则吃透,对于单字的具体技法,我建议大家观看田蕴章教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节目(当然也可以找我或协会其他人咨询),虽然他讲的是欧体的技法,但对楷书而言大同小异,楷书的技法基本是一致的,往往只是某位书家的临时处理和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部分后言。
在《魏晋书风》一书序言中说到:在如今社会特别是文化领域时有浮躁与投机之象。由于金钱与权势的诱惑,许多人放弃了祖先留下的许多规则,去走“捷径”,通过关系获得中国书协会员的资格,进而自抬身价,百般宣传,以获得更多的名与利。也有很多人,为了掩盖自己基本功不足或者是想制造出某种社会影响力,或者是为了依附西方的美学新概念,而声嘶力竭地提倡“创新”,如当代书画名家范曾所说:评价书法的标准在于好坏,而不在于新旧。也有人打着“笔墨当随时代”而抱怨传统书法的法则过于繁复,应该“改革”,“简化”,结果他们却弄出来一套谁都看不到的西方美学。对此我借用闻一多先生关于写诗的一些论述,放在书法上也是一样的——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带着脚镣跳舞才跳的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会感觉到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变成了表现的利器。书法也是如此,只有不真正懂法则的人,才会说法则阻碍人性情的发挥,才会轻言“改革”,须知科学可以“改革”,书法是不可以的。像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这样的大书家,严格的法则是他们的船竿,深厚的功力是他们船桨,驾以厚重的文化,悠然地在书法的海洋中扬帆起航、任其驰骋。
书法课的乐趣【第七篇】
为什么我的字总是龙飞凤舞,为什么我写的字总如行云流飞,为什么我的字总是乱起八糟,为什么我的字总是一塌糊涂,为什么我的'字总是有气无力,东倒西歪,为什么。
太多的为什么,使我无语,战士冲锋陷阵,与他并肩作战的武器,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没有一手好字岂不为让人难堪之事,没有一手好字使人痛惜吗,没有一手好字怎能给予一种不同寻常之美。古人王曦之写字如木三分,使人赏心悦目,附于人一种清新之感,看看我的字,入纸三分都未达到,怎会有美感了,所以老妈帮我报了书法班,我也心甘情愿,第一次带有一种积极的心情去学,我知道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字照样像散了架一样,唉!我还是写不好字,每次写好的字都东倒西歪,最后我才明白,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刻苦,现在每次写的字都比以前好很多了,我明白了,人只要勤奋,每天多练习,字肯定就越写越好。
我相信,我多加练习字一定会写好的。
书法课的乐趣【第八篇】
受家庭影响,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四岁起开始学习书法。在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学习书法,乐趣无穷。
我专攻柳体七年,现在改临颜体。在我眼中,“颜筋柳骨”是这两种字体最大的特点。柳体字刚劲,笔画虽细但挺拔有力;颜体字圆润,字体娟秀又不乏力量。当我欣赏《多宝塔碑》、《玄秘塔碑》和《灵飞经》时,看到那一个个或秀美或挺拔的汉字时,心里不由赞叹书法艺术的魅力,觉得乐趣多多。
练习写字,更是一种乐趣。试想一下,酷热难耐的七月,右手是砚,左手是帖,在运笔挥毫中,一切喧嚣都离你远去,多么惬意啊!学书法要求练习者心静如水,久而久之,心性也变得沉静起来,这也是习字的好处。记得那个夏天,我临习“天朗气清”这四个字。别看这几个字笔画不多,它们可把颜体字的难点都包括进去了。我执起笔,吸足墨汁,快速下笔,中速行笔,用力回笔,一个饱满的短横在宣纸上出现!我屏住呼吸,一鼓作气写好了“天”字的二、三笔。该写最后一画了。我修好笔锋,从撇画的中上部起笔,向纸的右下方斜拉过来,顿笔出锋。我右手轻捻笔杆儿,让它旋转横拉出一个“燕尾”,像剪刀一样。一个完美的“天”字跃然纸上!
凡事大都是一波三折的。同样,我习字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我写“气”字时就遇到了麻烦。望着纸上那一个个不尽如人意的`字,真不想写了。但我抵不住书法艺术对我的吸引,仍旧拿起字帖认真揣摩。等我觉得成竹在胸时,便拿起笔在纸上认真练习。我站在桌前,左手按住纸,右臂悬空,右手悬腕,握着粗大的狼毫笔在纸上驰骋。不多时,我右臂又酸又痛,手腕也似乎转不动了,汗水一滴滴地滴到报纸上。这时,我想了米芾、王献之刻苦练字的故事,想起了《麻姑仙塔记》中那一个个欲飞欲舞的字,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又有了动力。我擦干汗水,直写到满意为止。看着纸上那漂亮的字,心里甜甜的。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书法学习,我体会到的乐趣真是太多了!当我拿到“七段”证书、“四赛”奖状时,当我将书法义卖的钱捐给希望工程时……我感到了无比的快乐。
我爱书法,爱它带给我的乐趣。今后,我将继续钻研书法,认真习字,为书法艺术这颗我国艺术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