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探索与研究通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太阳系探索与研究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一篇】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的分析,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提倡研究性学习;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特征,以学会学习为目的,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其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学生真正置身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创作欲望,锻炼实践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对于音乐专业技能技巧课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则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说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开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一把钥匙。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应该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潮流。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有创新意识,在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育手段、教育结构等方面努力创新。教育观念的转变,会直接带动教学实践。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倡研究性学习。
教育观念是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进而影响教育的效果。转变教育观念,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研究性学习使教师要确立音乐教育的理念,对传统观念是一次有力的冲击,它迫使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知识与能力、教学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说是真理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他们要做的是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传递给学生。但当今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师的音乐教育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仅仅传递知识是不够的,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创新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在课堂上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将学生视为一个各方面处在不断构建、升华过程中的人,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实际情境,剌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亲自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研究性学习使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博闻强记已不是人类大脑的主要任务,一个人重要的已不是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习、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应该走出“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等误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其次,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姿态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从而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将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被纳入研究视野的,它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本身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学习都是必要的。而当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走向极端、积重难返之后,研究性学习便受到空前的关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我们倡导“研究性学习”,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为了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技能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固有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等等。将重“教”转向重“学”,重学的焦点是“怎么学”,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音乐、学会学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办法;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多样性的、有差异的发展。
现代的高师音乐教育,在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弹、唱、跳的基础上,同样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终身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正在成为高师音乐教育追求的目标。学生要成长为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参与、去尝试、去体验,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但掌握学习结果,同时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最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内容强调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也应根据教育实际的需要而变化。但总的来说,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教学方式有:
(1)问题探讨方式。研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解决问题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典型问题或案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与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技巧,以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中呈现的材料不是让学生理解、记忆的教材,而是一个个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问题或案例可由教师选择也可由学生提供。
(2)课题研究方式。这是由教师提供课题供学生选择或学生根据各自专业和兴趣设计研究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教学方式。如果说“问题探讨方式”主要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话,那么“课题研究方式”则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更适用于课堂下的研究性学习。
2.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师音乐教育已有的教学方式中。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类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等类型。其中项目(活动)设计类型,源于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项目教学法”,而“项目教学法”正是高师音乐教育本身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师音乐教育已有的教学方式,形成“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建立课堂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过的,因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能更好地掌握今后就业所必要的技能。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中实施“引导型”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走进常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它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们把“引导型”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课堂。所谓“引导”就是教师的组织指导,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的课堂时空,放权给学生,即做到“六让”: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并体验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自我建构知识和能力的体系。教师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的角色是“导师”“导演”或学生的“协作者”,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选择研究专题;指导学生分组和制订研究计划;提供学生研究专题所需要的数据、素材和资料;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新观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构建新知识体系。例如:在基本乐理课教学中,我们在“中华民族调式”这一章节中就设置了专题,如:“什么是五声调式”“什么是七声调式”“七声调式有哪几种结构形态”“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的省略形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幅员的广阔、民族的众多和民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丰富多彩,认识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形式与风格。这些调式与欧美的大小调式是不同的两种体系,也有异于东方其他各国的民族音乐。在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和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各派学习小组长上讲台进行讲解,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真正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也确实从一个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音乐知识的指导者,真正深入地与学生对话、交流,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并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质疑;组织学生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可以自由发问,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可以口述,可以用问答的方式来展示;可以用音乐剧的形式来汇报;可以用顺口溜、快板或朗读等形式来总结归纳。这样,课堂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积极参与了、探索了,研究性学习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综合能力。
2.课外活动中开展“自主型”的研究性学习。
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老师提供的参考性课题,完全自主地选择课题,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或根据兴趣与爱好自定课题,并根据需要邀请教师或校外有关人员作为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时时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定研究课题。学生自定的课题有,“豫剧唱腔音乐的分类及板式分析”“浅谈歌曲演唱中的二度创作”“音乐课中的研究性学习”“音乐教学实习的实践与探索”“谈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的矛盾”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选题、搜集资料,到撰写报告、答辩、展示研究成果,整个过程都是他们自己决策、操作,教师只起指导和协作的作用。他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翻阅大量的报纸、杂志,上网“冲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有的学生多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逐步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他们利用演绎法、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的方法,提炼出观点、整理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
通过对课外自选课题的研究,学生学到了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和课外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研究性学习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突出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给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我们将为此不断努力,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祁君《论研究型课程》,[j].《中国音乐教育》第9期。
[2]刘树仁《试论研究性学习》,[j].《教育科学研究》第5期。
[3]周玉芬《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看高职教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国高等教育》第3期。
[4]吴少华《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中国音乐教育》20第7期。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二篇】
立足东营市独特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因素,制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供给侧改革成果,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组建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培植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个产业纳入农业结构调整范畴。统筹资源,科学布局,支持新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典范,多点开花,以点带面,逐步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的格局,从而提高东营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创新。
加大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开发力度,加强农业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投入,重点做好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支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4]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农业,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的整体水平。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5]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打造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现解决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能。
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东营市的高效生态农业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典型,区域性推广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实现。在加大对龙头企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支持的同时,在当前的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快推广高效农业的生产模式,以点带面,引领地区发展,并在探索发展的同时注重信息反馈,从而不断完善整体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2]杨萍,季明川.基于swot分析框架下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探讨[j].资源与环境科学,(10):9-11.
[5]丁麟.科技支撑因素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7-10.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三篇】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作者学习经历与体会,简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内涵,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选题来源与原则,生物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与评价,以期对高中生物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创新。
生物学是中学阶段必修重要基础课程,是高中理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升学和大学专业选择具有重要决定作用。随着高考模式改变,传统机械式死记硬背以不能满足高考高分的目标需要,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人是常德市第一中学在校理科学生,本校一直秉持素质教育理念,本人结合高中阶段生物学习经历与实践,谈一些自己关于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以期对高中生物学习有所帮助。
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由此确立了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一种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没有确定唯一的准确定义,但它的内涵是以科学问题为载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研究方式自主开展探究性活动,强调知识综合运用和知识的融会贯通,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研究性学习的科学问题结果可能是唯一确定的,也可能发散多维的,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形式上是“研究”,落脚点还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同,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
2、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选题来源与原则。
研究性学习必须以课题为载体,正确选择与确定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与基础,研究性学习选题应遵循探索性、目标性、发展性和可行性等原则。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结合以上特点、选题原则和个人学习体会,本人认为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
、来源于教学内容。
顾名思义,就是以书本学习的某一内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开展研究探索,比如:细胞的膜结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比较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观察、内分泌与健康等源于书本章节教学内容的课题。这类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目的是达到巩固已学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该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结果一般是唯一确定的,而且是公认已有知识结论,属于初级基础性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高中生物很多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均属于此类课题,适合于低年级学生。
、来源于实践生活。
该类课题源于对日常生活和身边生物现象的观察,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会?近亲为什么不能结婚?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白化病发生的机理和原因?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等等,这类课题源于对生活和身边生命现象的好奇,课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思考。该类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目的是强化知识的综合性与知识的融会贯通,其结论可能是唯一确定的,也可能是多为发散性的,属于较高级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课题,对学生综合知识与素质有较高要求,适合于高年级学生。
、来源于现实需要。
该类研究性学习课题源于生产生活和学习科研的迫切需要,课题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价值,更强调其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比如:地区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对策、一种快速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等等,该类研究性学习课题强调知识的应用,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的应用前景,属于最高级别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适合于在校学生和科研生产人员。
研究性学习课题也属于科研项目,也应遵循一般科研项目的程序组织实施,首先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然后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组建研究团队并撰写详细的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法,撰写研究报告并做好总价评价。选择课题一定是根据需要和目的确定,尽可能具体,忌大而空;资料收集尽可能全和尽可能新,而且资料必须紧密相关;研究团队必须兴趣相同,最好知识能力互补;研究方法必须详尽、具体、可行;总结报告实事求是、评价客观公正。
对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评价也是其重要内容,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论性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评价应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和素质,重视课题结论的创造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建议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论应以科研论文、专利、总结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尽可能得到同学、老师和社会的认同,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四篇】
〔摘要〕为探索在非音乐专业人才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本研究以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例,设计了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后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度、音乐成绩、学习方式自我评价的调查和音乐能力测量作了详细的数据统计。通过实验探究对比,验证该模式有利于使学生对音乐发生兴趣、提高上课积极性、提高授课效能,同时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多种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非音乐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使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并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本研究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结合音乐专业特点,建构综合概括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实验目的。
近几年来,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上,比较注重音乐专业的教育,而初等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相对被弱化,非音乐专业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音乐水平较低。基于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帮助非音乐专业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克服这种消极心理,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在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的研究团队采用音乐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音乐学习环境,并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合作交流与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探究,结合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理论,建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研究首先以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消极态度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理论学习,以省立项课题活动为研究基础,探索建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再经过教学实验研究,从中观察分析该模式对音乐学习的影响及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能、音乐能力的变化情况,并适时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基于这样的研究思路,课题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级初等教育专业三年级的两个班为实验对象,随机确立实验班(11级2班44人,其中男生1人)和对照班(11级1班48人,全部女生)。在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中,实验班按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进行音乐学习,对照班按常规方法进行音乐学习。课题组必须对两个班学生的音乐成绩、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学习方式自我评价和音乐能力实施前测、后测,并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与比较分析。
(四)实验过程。
课题组根据实验研究思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验研究。在准备阶段中,课题组在专家的指导下,提出课题整体构想,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大量搜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料,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音乐专业理论、音乐教学理论。
在实践探究阶段中,课题组成员依次开展了下列工作:1.给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2.开展研讨课并将相关的教学资料写成教学叙事;3.组织交流讨论、阶段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调整实施方案;4.开展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活动;5.进行后测与数据统计,再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6.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和教案,撰写有关教学论文。
在总结阶段时,课题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交流实验研究的经验。然后组织研究成果汇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论文,并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在第二学期后续阶段里,继续以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剖析该模式与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之间的关联,并验证其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
本课题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两个班在音乐兴趣、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表1)来看,喜欢音乐的占75%左右,而不喜欢音乐的只是个别同学,这是符合现代学生的爱好取向的;从表1前后测的数据分析,实验班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践探究下,兴趣得到强烈的激发,态度也得到较明显的改变。显然,该模式对实验班学生在音乐学习兴趣、态度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对比情况表。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记忆、音乐想象、情感反应和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能力方面的比较,课题组采用了着名音乐教育家曹理教授所着《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音乐能力测试手段来进行前后测。表2的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音乐能力是差不多的。在实施该模式后,实验班学生的音乐感知、想象、记忆、情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力方面的提高特别明显。这表明该有效模式能使学生根据各种音乐情景,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各种音乐意境,充分发挥想象,依自己的音乐水平理解领悟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表现、创造音乐。
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音乐能力测试情况表。
表3实验班和对照班音乐成绩对比情况表。
从表3音乐成绩的前后检测结果上看,实验前,对照班学生的音乐成绩相对于实验班略好;有效模式实施后,实验班不及格的人数少了,比例从9%减到%,高分数段的成绩比例增大,而对照班则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音乐能力得以锻炼,其音乐成绩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当成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是否得当是检测的重要指标。(见表4)。
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方式自我评价表(单位:百分比%)。
表4数据表明:1.实验班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最强,85%左右的人数表示同意,反对人数为0;2.主动、合作意识表示同意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3.探究意识占的比例是75%,学生的探究意识还须提高。
此次“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研究取得了显着的实验成果,第二学期将继续以该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在对照班也参照该模式进行运作。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良性互动,提高了音乐教学效能。同时,该研究进一步剖析了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与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之间的关联,再次验证了该模式的实施是有效的。
二、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音乐学习的影响。
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是指在音乐教师为主导作用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音乐学习全过程的一种参与体验型的探究模式,突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探究精神[1]。它主要是通过创设各种音乐情景和学习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同时,在音乐教育者适时而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研讨音乐,获取音乐知识,改变学习方式,形成学习、研究音乐知识以及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的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
(一)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音乐学习兴趣、态度的影响。
音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2]。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情境来激发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境越真切、越生动,学习情绪越高涨,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越强烈。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情境的创设,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和情感体验[3]。体验教学是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促使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主动性。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能加深对情境中事物的感知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使音乐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积极而自觉的活动[4]。
(二)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影响。
音乐审美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要素。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中的实践感受过程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音乐审美动态过程。在音乐参与体验活动中,学生通过上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来分析评价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做到“学中乐”“乐中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产生审美愉悦感,最终使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得以优化发展。
(三)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影响。
交流互动是音乐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音乐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生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合作。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中的体验内化、合作探究阶段中,老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用探究方法进行知识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设,自主探究,学生也能畅所欲言。这样,师生得到充分交流,学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创造、展示创设成果。交流互动、良性循环当使学生增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拓展人际交流的空间,增添合作的内容,从而为学习音乐注入动力。
(四)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对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音乐。因此,学生只有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学好音乐。从表4的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比对照班强得多,说明实施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独立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与探究意识,最终改变学习方式。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充分的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教师通过创设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主体,真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参与性。
2.注重音乐学科评价,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注重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注重对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态度[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鼓励学生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就会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
3.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组有意义的音乐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发现、提出问题,并在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中分析问题。教师应适时有机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研讨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之,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发展和创造力发展的差异以及创造性潜能的个性心理品质基础和智力基础,音乐研究性学习有效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点:第一,创设音乐、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探究意识。第二,让学生自己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理解、领悟音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再经过体验内化激发学生的表现音乐的。
参考文献: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夏慧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五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通过课堂创设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扩展学生的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
一、弹性课题,要求明确。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是与研究无关,搞课题应该是大人的事。在体育课堂组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教学中作业布置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题设置要具有弹性,但是要求要明确,要给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但也不能任其自由散漫,要有针对性,不能有盲目性,避免给教者来到指导上的困难。
所以,教师在设定课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经验,确立一个灵活的选题,具有发散性,有多重选择,既给学生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又提供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其次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学习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再次,小课题的研究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可行的,课题要确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要求。如:创编一套徒手准备操,我给这个课题的提出的要求是:1.动作的选择自定,要符合全面活动的原则,2.动作编排要有一定的顺序,而且要具有科学性,3.要有一个具体的名称,4.要配合音乐节奏,节奏要与动作、主题相附,5.同学必须是自主结伴组合,6.开展学习两周后要进行展示,并要进行评价。学生的能力是超出我的想象,他们创编的有武术操、形式多样的健美操和形体操、还有学生非常喜欢的街舞,创编的这些操内容非常丰富,我让学生在课内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共同评价,使得他们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为他们自己出色的表现感到骄傲,同时在展示盒评价过程中各个小组相互进行修正、完善,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由于自己不断的对体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切的体会,由原来的就是利用体育在玩,到更深层次的追求,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享受不断进步带来的喜悦,老师看到他们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也在享受着他们带来的骄傲,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合作探索,共同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练习”、“实验”、“体验”、“探究”、“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学习习惯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分成5-6人一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那么自由组合如何保证每组有合理的结构呢?首先,每组必须有一位优秀生,一位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组合完后,教师进行合理调整;其次,进行小组角色分配,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角色责任,相互督促,互帮互助,互教互学,富有责任感,共同努力,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最后,个人技术考核成绩为(个人最好成绩+小组平均成绩)除以2。这样,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合作认识态度有了回答的改观,同伴的喜爱、接纳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感之间加深了了解和情感,偿到了合作的成功和乐趣。如:在掷实心球教学中,教师讲解完要点和示范后,让学生分成合作小组自主学习,每个小组便快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了提高小组成绩,他们一会儿集中在图解前,了解要领;一会儿分散,优带差,指导与练习相互交织,每位学生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功之处教给其他的同学,学习气氛高涨。
测验时他们相互鼓励加油,最终测试成绩的提高度达到80%,及格率达到97%,上升了10个百分点。合作学习让学生尝到了成功和快乐,培养了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关心的良好品德。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意识特别差,利用课堂的活动,培养的合作精神是我们当务之急,有了合作,同时也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合作又有个性培养,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性学生要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要注重面向全体,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以5-6人为宜,以自由结合的友伴群体为佳,同时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一定要把不合群的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去,让他们融入到团体中来,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具有包容性,要让他们成为和谐的团体,要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大部分同学带动一小部分,以确保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三、加强指导,引导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显着的优越性。一改传统的“你教我学”或“填鸭式”的教学法,在研究性学习中注重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探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辅助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主动帮助、协助以及点拨,比如在让学生自主创编游戏的环节,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创编游戏的一些规则,要让学生注意场地以及器材的要求,要因地因人制宜,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已学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在三人四腿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创编出用绳两两捆住中间的四条腿,两人抬一人,外侧二人单脚跳,一人背着一人另一人扶等不同的非常有趣并且深受他们喜欢的游戏。老师通过不断的引导,放手让学生自主创编,使得学生在不断摸索和探究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创编的技巧和方法,不能不断创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在不断的创新,大家共同提高,对已有的游戏不断的加以补充或修改。在技术动作教学中,可根据技术动作的难点,分步进行指导。
我曾看到过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直腿后滚翻”这节课时,教师示范动作之后指导学生自己做动作,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胆怯的心理,不敢直腿后坐,这个时候,老师就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状况,把动作重新分解讲解和示范:首先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把物理课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体育课上,让他们利用上体前屈来降低重心,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接着的动作要迅速,做垫后快速上体后仰同时双腿要后引。这样的指导后,学生在开始盲目的模仿,然后通过老师对难点的突破讲解,他们再次进入深入学习和练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真正成为了主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使得大家都有收获,都有成长。在学生不断有突破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并进行评价。
如果要学生都参与评价,教师就要教会学生评价方法,要让他们学会互评,然后在互评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不断总结和反思。在互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公正,要客观,要取长补短,更要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提高。
四、允许质疑,鼓励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鼓励学生质疑,鼓励他们创新,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动起来了,高效课堂也就形成了。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要激发他们乐于参与,乐于探究和不断探索,要给他们创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在体育课堂上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性,发掘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我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当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当场大声回答问题,并且可以想什么说什么,允许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联系方法提出质疑,充分发挥“言论自由”,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这样学生中蕴藏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逐渐释放出来。
五、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是学习活动的最后一环,它体现学生研究的价值。科学的评价机制应该是既要考查知识,也要考查技术和能力;既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有主观评价,也要客观评价;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起点基础,又对学生提高的幅度进行参照性评价,“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同时,研究性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特点的进行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各异性。评价的组织形式由他评(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组成。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我一般从四个方面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2.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3.学生技术水平及提高情况,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情况。
在体育课堂上要张扬学生个性,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要促使他们动起来,所以体育教师要很好的珍惜这个特殊场所,为学生大胆探究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努力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索、求异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特的见解,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六篇】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程。教育部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氮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二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二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来搜索资料,查阅文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查阅资料,有时要给学生开出比较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是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小论文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告诉学生“学术论文”的一般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goo1.81,gb7713一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规定: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中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并描述其成果的有一定学术性和理论性的文章,自然不能严格按上述标准对待,但我们必须讲明基本要求,让学生有“专业意识”和“学术意识”。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还很多,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等。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七篇】
摘要: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动的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更科学的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笔者着眼于目前高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学;应用。
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便是研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现成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也应熟悉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认识的探索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十分适合物理课程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实行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提升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对物理人才的需求。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原则。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为什么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2.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怎么有效的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4.如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5.有什么教学资源来完成探究性学习6.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如何,如何评价教学成果。
(二)结合日常生活。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物理问题,目前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科学性较低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其知识水平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整理出问题,采用符合书本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素材,从而以生活为切入点展开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对于情景和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对现实生活内容的深刻挖掘。
(三)注重对探究过程的指导。
如果教师想提升探究性学习的质量,就必须合理的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积极的加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适时的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在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在构建物理知识架构的基础上拓展出丰富的课堂内容,从而给予学生有效的探究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应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的整个环节中去,在教师的指导下细心感受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思维方式,通过亲身体验和经验记录来提升自身探究能力。
(四)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适当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中,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关注。
同时,学生应在小组探究学习中积极的交流沟通探究意见,取长补短,优化当前的探究思路。充分体现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组合作成员,并且学会自主分配探究任务,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善于反思。
(五)提升研究兴趣。
兴趣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就是将兴趣应用到研究。面对探究中的难题,兴趣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校上课期间,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能够不断克服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在校外,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也能够更好的工作和继续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把这种钻研精神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探究性学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从而符合新时代社会的人才的更高要求[1]。
二、高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了达成课前的教学目标,充分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教学计策和方法。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预期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所以,不论是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需要有自己的策略。探究性教学的特点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突发状况和问题比较多,因此在教授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把握具体的操作过程,讲究教学的策略性,如果在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忽视了策略的运用,则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探究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一)涉及情境式提问。
物理学科的主要内容是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来发现和理解物理现象的特征和原理,这整个过程不是仅仅靠传统的教学所能实现的。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一些贴近课堂主题的情境问题来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探索当中。对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应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在问答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新的内容。设置问题式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选择能够创造神秘感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的问题。对于问题的难度,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一步一步探索最后才能摘到苹果。
情境问题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比如,教师在讲解《超重和失重》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情景联想。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播放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学生会发现航天员在飞行器中始终是漂浮的状态,这正是在这节课中要讲解的物理现象。学生在观察航天员的生活视频时,会被航天员的生活所吸引,会有意识的去思考为什么航天员是漂浮的状态,深刻的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这就是实现的情境问题创设的目的[2]。
(二)巧妙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时候,应注意问题和生活实际的结合。所设计的问题力求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回答问题积极性,学生会提出更多大胆的质疑,师生间就会有更多的互动。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理念既可以使教师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物理课堂探究的热情,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了主动探索,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比如,在讲解电流时,可以把电流形象的比作水流,这种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象化的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物理知识体系,明白物理知识和生活是实际的关系。物理原本就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只有把情境的创设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兴趣。
(三)适度探究,把握课堂时间。
探究性教学和灌输式的教学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和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提升了自信心,有效的活跃了沉闷的物理课堂气氛。但是,许多物理教师会发现,探究性教学是很浪费时间的,无论选择何种探究形式和探究内容,只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完成课堂任务,就会拖延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许多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教师常常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就放弃了对探究性教学的实际运用。
对于这种现象,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一节物理课中,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去进行探究,这并不能说明探究性教学是不具备普遍适用性的。事实上,任何一节物理课程,都存在适合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的内容,比如,在复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应用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自我回顾课程内容、寻找课程重点、自我表述规律和方程的三个部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并不追求“一谈到底”,而是力求“节节有探,适度探究,合理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探究的学习形式融入到每节课中去,选择合理的探究点,在探究性教学发展并不完善的现状下,是最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3]。
(四)坚持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教师普遍不具备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探究性教学的实现是需要大量硬件设施来支持,对于物理规律的验证,如果少了实验器材的支持,一切探究都是空谈。
因此,对于硬件设施不完善的学校来说,探究性教学的实现具备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种互相的配合并不是几天就能快速养成的。而且,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物理科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和学生长期磨合,还必须提升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通过对探究性教学的长期坚持,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广阔的知识面丰富课堂内容[4]。
三、结论。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是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新需求的,有益于学生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选择合适的话题,来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越性。探究性学习也有其缺陷,在发展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科学系统认识体系的建立。另外,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物理实验设备和仪器,这对物理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虽然探究性教学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但是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探究的。
参考文献。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八篇】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人才。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正在进行着这场培养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提高认识。
在研究生教育中,我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研究型学习是关键。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阅读文献、开展实验研究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在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有更好的表现。
第三段重视实践。
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有过一次实践经验:我所在团队参加了一项大型研究课题,我们埋头于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但是当我们亲自参与实践后,才意识到实践才是对理论的真正检验。这次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赢得了第一手的数据和有力的支撑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支持了我们基于理论进行的稍后研究。
第四段积极沟通。
在研究生教育中,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和导师、同学、外人的交流沟通,得到更多的想法和建议。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自行猜测或推测,需要及时和团队成员或导师进行沟通,这样可能保存时间和精力。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竞争力。
第五段结论与展望。
总之,通过一年的研究生生涯,我逐渐认识到要做好一名研究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还需要注重实践,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通过这些实践经验,研究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学术能力,更好地完成学业,甚至在未来学术生涯的发展上做出更为出色地贡献。面对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学以致用,让自己在广阔的学术领域中发光发亮。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九篇】
[摘要]幼儿大多数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可以从中求得对周围世界的新体验,可以表现出对这个陌生而又丰富绚烂的世界的认识,更表达他们内心的意愿。但由于他们的认识极其有限,故而这种限定决定了他们常借助想象来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想象是因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限制而产生的一种天性;培养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幼儿手、眼、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它把幼儿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幼儿自己的心理想象,再通过一定的美术媒体介把它表现出来;也激发了幼儿对事物观察力、想象力、创造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创新精神,体验、尝试和探索创作乐趣。
[关键词]幼儿;美术;命题;想象;创新;挑战。
一、给幼儿美术活动一个好的命题。
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命题时应考虑幼儿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力求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愉快地表现童真与美好。如:春天系列的活动有“春天的颜色”、“大树妈妈的衣服”、“春娃娃”……;夏天系列活动有“空调”、“宝宝洗澡”“大西瓜”……;秋天系列活动有“丰收”、“枫叶”……;冬天的系列活动有“雪娃娃”、“新年”……;水的系列活动有“鱼妈妈的新衣”、“海里怪鱼”等命题。在富有动感的命题画《摇篮》中,我启发幼儿想一想什么东西会摇,在哪里摇。结果有的幼儿画小船,有的幼儿画了月亮船,还有的幼儿画了摇篮里甜睡的婴儿……表现内容丰富、奇特、富有创意。尽管笔触非常稚嫩,但是表现了幼儿天真纯洁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
二、幼儿美术的`内容选择要有创新。
传统的美术活动内容,一般按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型入手,循序渐进的安排,重在培养技能,对幼儿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内容的选择要跟上幼儿的认知水平。美国美术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幼儿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因此,在小班美术内容选择上,我突破以涂色、简单的线条画为主的模式,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用材料大胆地表现他们感受强烈的事物,如:“下雨了”、“下雪呀”、“美丽的花”、“小汽车”、“彩色的小路”等。
随着中班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选材注意丰富性,凡是幼儿认识过的事物都可以去表现。如:“五彩的石头”、“奇怪的鱼”、“金色的房子”等。
大班幼儿的活动能力增强了,活动范围扩大了,头脑中的形象增多,造型能力明显提高,内容应更丰富,选多种题材。如:“我们去郊游”、“美丽的家园”、“秋天的回忆”等。另外,还可安排一些观察写生活动。
其次,内容的选择还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艺术创造本身就是幼儿进行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如:“太空世界”、“未来汽车”、“未来的海里怪鱼”等内容。选择美术内容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前提。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创造自己的表情符号。在实践中我发现,越是简单的图形,幼儿越不易把握。由于幼儿手腕的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的控制能力以及空间知觉能力发育不健全,让幼儿画准确规则的图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用他们熟悉的形和线进行细致描绘。幼儿由熟悉的内容进而创作出新内容,逐渐就摸索出绘画的规律来。
三、以幼儿的视点看世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画不同于成人画,它满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为了和幼儿更好地沟通,幼儿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做到四个“多”:多观察幼儿的表现、多和幼儿讨论、多向幼儿学习、多反思。在和幼儿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解释事物时总是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非常生动贴切。如:云涂成黑色,他们会说“天要下雨了;衣服颜色没涂均匀时,他们会说“衣服破了”,“衣服有洞洞”。平时我会借此机会了解幼儿认知和解释某些事物的特点,积累这些能被幼儿接受的有趣的语言,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
四、让幼儿向原有的经验进行挑战。
从一次一次的实践活动,一次一次的反复研讨中,得到了一些启示。教师应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这是幼儿美术教学中师生需要相互转换的必要前提。向幼儿原有经验提出挑战,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学习是师生需求相互转换的最终目的。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幼儿克服这种困难。只有协调彼此间的要求,才能成功地跨过障碍。
在研究活动中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要明白幼儿在想什么;一个知心的老师要知道幼儿能做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能让幼儿听懂你在说什么。如何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是美术教学研究的重点。教师要顺应幼儿创造的天性,对其进行顺势利导,将幼儿的一切都试图改变,用自己的取而代之,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中班进行幼儿装饰画教学活动时,我就根据幼儿已能分辨颜色的深浅,并对搭配颜色产生兴趣的特点,提出了启发幼儿尝试颜色之间的奥秘,学习有规律地搭配色彩,形成初步色彩感的目标,并分解为六个逐步如下:
1、在调换颜色中初步培养幼儿对间隔颜色的兴趣。
2、探索在一个物体内,采用多种一一间隔的方法,有规律地排列颜色,进行装饰。
3、学习运用深浅一一间隔的方法,选配颜色。
4、尝试运用上下、左右颜色和图案的对称进行装饰。
5、运用颜色和图案的间隔,表现多种有规律排列的方法。
6、初步学习在圆形的物体上将图案由里向外进行对称装饰。
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成为和幼儿进行心灵交流必不可少的基础。美术活动《八宝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活动主要以帮助橘子奶奶做八宝粥来送给小朋友们的情节,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在圆形的物体上,将图案由里向外圈涂的方式进行色彩装饰。活动目标的定位主要是以幼儿的现有水平,通过前几次活动对间隔有了初步的认识,已能运用一些颜色和图案的间隔,来表现多种有规律的排列。在探索一个物体内,采用多种一一间隔的方法,有规律地排列颜色,进行装饰画为主的模式,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用材料大胆地表现感受强烈的事物进行装饰画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向幼儿原有经验提出挑战对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师生间需求的转换才变得并不是那么困难,也才是开启每一扇心扉的钥匙。心与心的召唤,心与心的启迪,心与心的交汇,使师生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年龄差距的隔阂,只有这样的教学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只有这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幼儿老师。
太阳系探索与研究【第十篇】
摘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农业规划、科技支持、水利资源及农业发展模式等因素为基点提出对策建议,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经验。
关键词: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开发的一个大江大河三角洲,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区[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