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感言 >

实用呼兰河传读后感样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3032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实用呼兰河传读后感样例精编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第一篇】

《呼兰河传》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满心酸、血泪,记载了一个荒凉时代的史书。在那片寒冷寂静的东北大地上,童年时代的作者见证了无数形形色色的闹剧。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鲁迅先生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样,萧红也生活在那一个动荡的时代,那个充满封建迷信的时代,那个芸芸众生麻木不仁的时代。但她没有屈服,没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笔书写了她的悲愤,将其化为了《呼兰河传》。她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隐喻了人们认为“善良”的举动背后的真相,强而有力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可悲。

书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长工,他为这个宅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分工钱。直到年迈时他仍被父亲毒打,却始终不曾还手。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也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对被奴役的命运毫无觉悟。他对弱者毫不同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笔下的东北“阿q”。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就是荒凉的代表,人人麻木无知,这不仅是呼兰河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在那个时代,人们是为活着而活着,有的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在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也被当作是异类来看待,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在那个时代,周围只有看客,他们麻木地看着别人的命运,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

这本书极尽所能地批判着封建迷信的思想,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敲响警钟。它怀着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变,期望文化的复兴。

萧红虽然早已停留在了那个时代,但是她的精神传达给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们。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更应该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兰河传读后感【第二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它让我了解到了作者小时候的快乐和小镇上的人与景的美。

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写的内容,让我感觉到呼兰河的冷。从地裂了,水缸被冻破了,让我有一种凉丝丝的寒意渗入我的骨髓。天冷的时候是灰色的,镇上的人们几乎是不会出门的,马儿也都待在家里防寒。它还让我了解到呼兰河镇上的凄凉景象,它只有两条大道,一条是从南到北,另一条是由东到西,只有在十字路口处,才能看到最繁华的景象,也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第二章主要讲解了小镇上的一些节目,例如: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节目让我对其充满了好奇,想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风俗人情与热闹的气息。

第三章作者说了他最喜欢的两个地方:家里的花园和储藏室。花园是他夏天最爱去的地方,储藏室是他冬天最爱去的地方。我知道了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 ,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

第六章介绍了古怪的二伯,你要是买了花生桃之类的东西不给他吃,他会骂你,你如果给他吃,他却不吃让给我们。二伯还不允许别人喊他的乳名,只有祖父可以。

《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小镇上人们的欢乐,邻居之间的快乐与忧伤。

呼兰河传读后感【第三篇】

那是一个朴素清丽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籍。那个故事,正是呼兰河的故事;那本书,正是《呼兰河传》。

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萧红笔下的"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满怀着对于广阔世界的好奇和烂漫的童真,用一双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园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说的开篇,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小城呼兰河的风俗人情,在她的眼里,在她笔下,别有一番风味。

在那个被丑陋规则重重包围的旧中国,呼兰河写满了无奈。那个和萧红年纪相仿才12岁的小团圆媳妇,原本以为在富人家就能过上好日子,却没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尽折磨命丧黄泉。

萧红的童年亦极其不幸,唯有祖父的爱就如同一团珍贵而温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动了她,"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童年的爱与恨都绘声绘色地在《呼兰河传》一一展现。

"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我特别喜欢这一段,童话般的意境,诗意的语言,又简单活泼,写得多么好!

那些好的与不好的,在萧红眼里,极为分明。只有积极乐观,没有悲哀丧气。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能使萧红成为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难道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不应该是失落气馁,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挫折打败,才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如果遇到一点不顺或坎坷,就灰心丧气,这样,就算任何再简单的事也会变成极难的。心中畏畏缩缩,就不会战胜困难,就不会成功!只要心怀希望,充满正能量,一切困难都会拜倒在你的脚底下!

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这些那些的困难?我听妈妈说有个学校的大姐姐因为学习的压力大,没有快乐自由的童年跳楼自杀了。我觉得不可思议,生活在蜜糖中的我们太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以为自己没有自由快乐,整天在题海中喘不过气来而牢骚满腹。我们来比比萧红,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里,有多少委屈、困难,但是她的心里仍给快乐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拥有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心去对待,你的天空会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样,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记忆中无论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经的旅程,好好活着,好好珍惜,活出我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呼兰河传读后感【第四篇】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这本书叫《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本自传体著作。

《呼兰河传》讲述的是萧红童年时发生的故事,第一至第二章讲述的是呼兰河小城的风貌风俗,第三章及第四章写的是萧红童年时发生的故事,最后三章讲的是小镇上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镇上的旁观者,作者从侧面,通过这些旁观者的行为语言表达了他对人心炎凉的感叹。

萧红幼年时和他最疼爱的祖父住在一起,生活十分快乐。但与之对比的是我读到结尾时,结局却令人难以置信。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听说有二伯死了。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这一段震撼了我,原本生活安静、美好的地方,最终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场景,这让我又想到了小说的另外一个主题,人心的荒凉。

曾经有人说,世界上最令人讨厌的人就是旁观者,在书的第五章,首先小团圆媳妇被买到老胡家时,就被看热闹的人挤满了。然后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连打了她一个月,而那些看热闹的人却说她打的不够狠。到了小团圆媳妇被婆婆逼疯的时候,他们又跑出来出主意,后来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烫死,他们又开心的聊起天来,眼前这一切悲剧好像都不存在似的,没有一个人想起这个12岁的小姑娘。我又想起我自己来,我曾经当过不知道多少次旁观者,同学打闹时,同学和老师吵架时,同学生气时,我都当过旁观者,那时我的内心是冷漠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尊重每一个人,否则自己迟早也会成为一个被人耻笑的人。

呼兰河传是一本文笔细腻的书,通过小城的生活描写,勾画出作者许多美好的回忆。又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描写了人心的温暖与冷漠。这本书,我觉得所有人都值得一看。

呼兰河传读后感【第五篇】

秋雨潇潇中,与众友人雨中探访了萧红的故里,祖居地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隔了久远的光阴,这儿已是荒草萋萋,坟茔数丘。放眼望去,但见田野无垠,秋空辽阔,路旁的高粱依然挺拔着行将枯黄的茎秆,长穗无语,兀自风中摇动,如沉默的幽歌。

唏嘘于她的命运。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寂寞与无助始终困扰着她。“颠沛流离,命运多舛”这八个字足以概括她的命运。生活贫困、情感伤害、身体病痛终其一生,在这样的困境中,只有八年的创作生涯,她却坚持创作出了近九十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等。

看矛盾为《呼兰河传》写的序言,心情是沉重的。想当初矛盾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情也必定是沉郁的,尽管他评价《呼兰河传》是“1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矛盾是带着感伤的心情写这篇序言的,想必他是熟悉萧红的,他觉得萧红的早逝是“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是的,萧红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她有多少未竟的事情要去做,即便在病危时,她也始终渴望着生,幻想着要写《呼兰河传》的续篇。然而她死了,寂寞地死去了,身边几乎没有朋友。

萧红的心境是寂寞的,然而初看《呼兰河传》前面的文字,是貌似轻松的。透过这些貌似轻松甚至有些诙谐的语言,我们却能听到她寂寞的心声。

喜欢萧红的文字。她的文字是朴实细腻的,描写近乎入微;她的情感是敏锐纤细的,看似冷静的笔触下,其实跳动着一颗多情的心;她的文笔明丽凄婉,一种淡淡的忧郁充斥其间。她的独特的超常规的语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现在想来,在我有限的读书生涯,语言风格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有三本书吧,一本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本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再一本应该就是萧红的这本《呼兰河传》了。萧红的文笔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其散文化的结构以及诗化的风格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这种艺术风格是我所喜欢的。

沉浸其中。随着她的娓娓讲述,我仿佛置身于呼兰河这个偏僻闭塞、寒冷异常的东北小城。小城的街道似曾相识,那个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尤其让人过目难忘。连小燕子的描述都妙不可言,差一点被泥坑粘住的小燕子“赶快地头也不回地飞跑了”;马的可怜描写得极为细致,雨后经过泥坑的人们简直令人发笑……萧红笔下轻松诙谐甚而带些讥讽的语言更是将小城人的看客心理揭露无遗。

为死人预备的纸扎描写在第一章中占了不小的篇幅,描述得可谓栩栩如生,语言俏皮可爱。这大概是因为作者是从儿童的视角观察并用孩子的语气讲述的吧,总之读来清新无比。

小城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是静止的;小城的人们日复一日,过着呆板单调的生活。吃饭穿衣是他们人生的唯一目的。一切顺其自然,该生生,该死死,并不见多少喜悦和悲哀。

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一如小城。唯一不同的,是没有萧红这样一位才女含泪微笑的书写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1 29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