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在正定读后感【6篇】
通过对正定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思维与情感的交织,启发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在正定读后感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在正定读后感1000字 篇1
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身具有的人格魅力。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从政3年多,生活上“习以为苦”,工作上“勤以为常”,以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
心中有民,方能为民。1982年,习近平同志来到正定,开启了从政之路。他从中央军委机关到基层,从一开始就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对所有人都热情谦和、真诚友善,无论是县委领导还是县委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一经接触,很快就同他成为朋友。他在县委有着非常好的人缘,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和蔼可亲,在正定县委县政府大院里是出了名的,没有谁把他当成“官”,都把他当成伙伴,当成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畅所欲言的知心朋友。他不但和县里的干部有着很好的关系,对看大门的门卫、伙房的炊事员、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县招待所的服务员、做勤杂活的临时工,也都平等对待、亲切热情,使他们一点也不感到拘谨。他是县委书记,但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当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这同那些媚上卑下、官气十足的领导干部形成了鲜明对照!
苦利修行,俭以养德。“俭”可以让一个人养成良好品德,有利于修身成人,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习近平同志时时处处想着群众,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刚来正定的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办公室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放满书的小书架。他穿着也很简单,冬天穿军大衣,夏天穿绿军装,基本上没有别的衣服。在饮食上,跟基层干部没有区别,当时县委都是吃机关大食堂,大家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没有小灶。平时吃饭、打饭,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都在食堂一块排队。吃饭的条件也很简陋,没有像样的地方坐下来吃,县委院里有个砖垛子架起来的水泥板,旁边有木板钉的长条凳子,他就经常用这个当餐桌。下乡搞调研,他总是轻车简从,骑自行车下乡是常事。他脑子里装的都是老百姓的事,自己的生活则是能简单就简单,在生活待遇上没有什么追求。他曾语重心长地说,“为自己考虑多了,就会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来越远”。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为官之德在于清廉,领导干部修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习近平同志把党风廉政建设时刻挂在心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他的家在北京,人在正定工作,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但他从没有报销过车费,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下乡工作吃“派饭”,吃完就按规定交半斤粮票,再交一毛五分钱。有一次,到东权城公社下乡,吃完饭以后,他自掏腰包请客。他廉洁奉公的思想很牢固,工作也抓得很紧,当县委书记后不久,就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等一系列严肃党风党纪的文件,使正定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
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今天,我们研读《习近平在正定》,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政为民的政治品格、清廉自守的崇高人格,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在正定读后感1000字 篇2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工作的三年多时间内,兴利除弊,政绩斐然,不仅在当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为正定县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甚至直至现今,很多习近平当年的政策依然惠泽当地百姓。而取得这种政绩的背后,不仅有习近平同志宵衣旰食的付出,也与他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与时俱进的开阔视野息息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人勇为天下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放在心中的精神支撑着千千万万个如习近平同志一样的共产党员,面对困难依然勇往直前。
一、深入群众、熟悉群众——树立职业目标
通过对《习近平在正定》的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工作中时刻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是他工作取得进展的重要保障。比如当习近平初到正定县开始工作之际,他首先做的就是深入基层,了解民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而且往往不提前打招呼,骑着自行车就自己摸上门去。在他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之时,就把所有公社、大队的生产情况一一摸清,亲自询问,有时甚至直接下到地里和老乡们一起干农活,顺便把乡民村民的实际生活了解清楚。
正是在习近平同志这种深入群众的路线指导下,正定县当时存在的很大的一个民生问题,就浮出水面,成为习近平同志面临的首要难题——为高产穷县摘掉贫穷的帽子。正定县的定位是农业大县,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但是因为上交粮食太多,导致老百姓还要到别的县去买粮食才能保证口粮供给。为了解决民生首要问题,习近平顶住上级高压,将县里的具体情况如实再三反映,终于得到解决,将县里上交的粮食产量降低,体现了他实事求是和敢于为群众担当的精神。除了主动到人民群众中去,进行调研采访外,习书记还特别注重群众的信访,办公时间没有范围,且没有门禁设防,群众可以随时对县里的具体情况进行反映。例如习书记就因收到正定县籍贯的大学生来信,而专门邀请他们共同进行座谈,对县里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对大学生的未来工作进行嘱托。甚至对于不经预约直接上门反映情况的群众也一一耐心接待。正是这种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态度,使得正定县的百姓对习近平同志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这不仅使得领导班子对正定县工作的具体推进情况了如指掌,同时也为政策在百姓间的推行加大了助力。比如为了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将厕所与猪圈强制隔离的政策,在一开始是受到部分群众的抵制和不理解的,但习书记深入基层,挨家挨户进行教育宣传,最终把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这都是与群众深入接触,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取得的成就。这种工作方法实际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我党在建立之初至发展壮大,都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密不可分。群众路线不仅在斗争工作中、发展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须加以重视。反观自身,作为一名身处前线的教育工作者,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在具体的传道受业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同时求证于社会大众对本学科领域的需求与误解。比如一般认为以理论性质居多的文学类课程,传统的教授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对于文学知识的接受皆较被动,且对于学习课程的应用实践需求一片茫然,教材也难以脱离旧有模式,不够与时俱进。而追踪学生对文学概念和文学事件的认知需求,联系大众文化中的文学性因素构建作用及所造成的误解,能够更有效地为教育贴近实际服务。
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打破工作僵局
正定县一直以来的定位都是农业大县,且在省里甚至全国知名,这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十年来正定县领导班子的工作重心。但是习近平同志敢于突破窠臼,正视现实,将正定县的经济发展路线进行重新定位,就是服务城市,联系农村,发展多元经济。其中重点就是发展旅游业,正定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保留了很多物质文化形态,如古城墙和碑刻、寺庙遗址等,同时也是一个人文渊薮,有很多前代的文献遗留。这些都是发展旅游业的现实基础,习近平同志紧抓正定古城的特色,并结合当下热点,在《红楼梦》电视剧拍摄之际,积极招商引资,建造完成大观园这一旅游项目。并以此为据点展开多方位的旅游开发项目,直至今天,大观园仍然是正定县旅游的热点。习近平同志为了建造大观园,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敢于多方吸引投资,并最终实现项目的成功,惠及当地百姓。这在当时,是具有非一般的胆识才能完成的。这与他的全局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发展地方经济需要突破旧有局面,寻找多个经济增长点,并将各个点之间加强联系,形成统一和谐的发展局面。
在现有基础上,开拓新的发展空间,需要敢于突破的勇气,更需要与时代发展密切结合的前瞻性。习近平同志能够抓住电视剧《红楼梦》拍摄的契机,将“一次性”的大观园建成旅游景点与住宿餐饮结合的招待所,就是在八十年代旅游业方兴未艾之际,抢占了先机。正如当今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与不断发展的传播手段,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容纳范畴。面对知识结构与接受信息方式不断变化的主体——学生,教师应该不仅走在知识更新的最前端,也应走在利用传媒手段进行授课的最前端。视听传播的冲击程度优先于文字传播,而数据库的普及又影响着教师在掌握核心信息方面的权威地位。这都是新时期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利用新的授课工具及新的学习理念,培养更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三、敬业乐群、团结协作——推进工作发展
习书记虽然出身干部家庭,又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为丰富的识见和较好的生长环境,但他对于任何同志都抱持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学习态度。善于团结一切力量,进行工作建设。无论是老干部还是青年干部,习近平同志都定期找他们进行沟通谈心,交流工作,从不自以为是。在《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多人回忆习书记为人随和,待人诚恳,在领导班子中是中心角色,但绝不搞一言堂,总是能够吸收各方面意见,又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正定县委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没有懒政怠政的情况,经常集体加班到深夜,大家都主动自愿,从内心出发想让正定县的经济、文化建设发展起来,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样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无疑是高效率、高水平、高发展的典型代表。通过书中采访者的回忆,可以见出在几十年后这些曾与习书记并肩作战过的同事们,依然十分怀念当年的工作情况。在集体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在集体中产生共同奋斗的信念,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极大的启发鼓动作用。
教学与科研工作也是如此,能够在团队中共同商讨,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的传统。对于开展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珍惜利用好一切主题明确的会议,不仅相互讨论,商讨教学、科研上的共同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也应定期反馈自身工作的进展,互相了解彼此的工作进程。做到信息共享与共同进步。学院乃至学校的各项工作进程也应透明化、公开化,不能政策和文件下达后,就不闻不问,要弄清楚基层教师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团结全校每一位教职工,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院内部,权责分明,共同承担,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到学院发展建设的工作中来。对于工作态度消极的教师,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不能将责任倾斜化,这样才能将分配合理化。
四、严格自律、坚守党性——明确党员的操守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其生活上的简朴与工作上的繁忙形成了鲜明对比。据称,习近平同志在下乡搞调研时期,如果没有超过饭点,坚决不在当地吃饭,宁可骑自行车回县委食堂解决用餐问题。如果超过饭点,也绝对不搞特殊化,而是自掏腰包,在当地食堂解决。而在接待省中央工作调查小组或外地采访群体时,接待工作也严格执行一切从简的要求。他从自身做起,公私分明,坚决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不仅是饮食上,习近平同志艰苦朴素,在办公条件上,更是一切从简。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他的办公室兼宿舍再无一件家具。连洗澡都要自己烧水准备,绝不去县招待所搞特殊化。这种生活作风上的简朴,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巨大保障。清廉是杜绝工作懈怠、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的必要保证,而自律更是做好工作的优秀品质。这不仅是党员精神境界的要求,更是施政顺利的一大法宝,只有当制度与原则得到彻底贯彻时,行政效率才能提高,人民利益才能保障。正定县县委领导班子在习近平同志的以身作则影响下,严格把控好了对外接待的规格,不但没有阻碍招商引资的进展,反而吸引了更多外部资源进驻正定县。这是当地政府勤政奉公的现实回馈。
在高校工作实际中,更应该坚持这种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优秀传统。在对外接待上,严格遵守中央规定,在对内分配中,不弄虚作假。除此之外,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明确好师生界限,对于形式主义严重的某些礼物,要坚决拒绝。对于公共资源,也绝不钻空隙,多贪占。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严格自律的榜样。
五、心怀苍生、勇肩重任——实现自我价值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之前,在北京某机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他始终觉得离基层太远,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没有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因此他离开原有工作岗位,来到县城进行具体工作。不畏工作环境的艰辛,不怕生活条件的恶劣,直接深入到最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实际中,为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这是因为他始终怀有一颗为国为民天下为公的至淳之心!这是在一般人身上少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境遇的发展如何,而是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祖国的综合实力提升、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当然,习近平同志的一腔热血,不是空中楼阁,是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上的。他曾经的上山下乡经历,让他对最广大农村的最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分熟悉,他对国情的了解是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城市,全面深入的。从大队书记到国家主席,中间的每一步,习近平同志都是脚踏实地地经历过的。这就使得他的报国理想不仅扎实稳定,而且异常坚韧,超越书本走向实际。
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代表,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看似距离现实较远,经历与体验都较少。但我们不能隔绝于时代,要时刻密切关注国际形势,了解国内发展动态,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输送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知识传授中,帮助新时期青年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与信仰感。利用各种机会,带领学生接触和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了解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让学生突破狭小的眼界,获得更广阔人生的更真实体验。为祖国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通过对《习近平在正定》一书的学习,让我对习近平同志的政治理想、领导艺术、工作魄力和个人品质都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而这种认识是可以贯穿一生的宝贵经验,能够为个人在教育工作中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且对个人品格的塑造起着重大作用。此外,书中体现出的习书记对人才的重视,对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明确,以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锐意进取精神,都令我获益匪浅。这些优秀品质不仅在学习工作中予人启发深思,同时也对自我性格的塑造与养成起了指路明灯的作用。
在正定读后感1000字 篇3
“三十而立于年,三载而立于事。”这是《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一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的同事,接受访谈时对习近平同志的评价。
这位受访者在书中讲到:在正定3年多时间,让他(指习近平)完成了从中央国家机关到基层的转变。这期间,他和正定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在百里之域、一县之治的这块热土上,留下了他呕心沥血、求索实践的历史轨迹。
在全书22篇访谈录中,无论是当年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班子成员还是工作人员,无论是考察过习近平同志的上级组织部门同志还是采访过他的新闻记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工作期间能干、肯干、善干、实干,成绩卓著,是一位敢想敢干的行动者,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奋斗者,更是一位求真务实的实干家。这一点在习近平同志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为正定谋划正确的发展思路、设计前瞻的发展战略、拿出可行的发展措施上表现得尤为充分。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一段段暖心的场景,无不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夙夜在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领导者风范,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鲜活的实干家典范。
行动创造业绩。身体力行的行动者贵在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需要扎根基层、扎根群众。书中记述,当年三十出头的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工作,没有因为自己来自大机关、大城市而优越感十足、高高在上,而是扑下身子,愣是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正定的每个村落,扎实细致地了解县情、发现问题、收集民意。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凭着深厚的知识素养和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又借助专家学者们的“外脑”,充分把握了正定县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以解放思想、先行一步的锐气和勇气,率先提出了正定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并根据商品经济规律,描画出正定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蓝图,为正定经济从根本上培植元气作出了富有远见的规划和部署。
奋斗成就梦想。胸怀大志的奋斗者一定是格局宏大、境界高尚的,坚定信仰、矢志不渝、无坚不摧的,其源泉和动力来自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报效国家的强烈情怀。当地的干部群众评价说,“习书记对人民群众有一颗赤子之心”,“习书记30多年前就做好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了”。正是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间,习近平同志把战略思维与务实精神紧密结合,实现了正定从“高产穷县”到“高产富县”的转变,念出了思想解放的“人才经”、蹚出了古城复兴的“文旅路”。短短3年,当地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肚子饱了、腰包鼓了、日子好过了,这一切又为正定此后30多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干方能兴邦。做事唯实,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实践检验。当年的习近平同志带领正定县委一班人,在思想、作风、工作上都紧扣一个“实”字,不唯本本,只为实际;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成就了正定这颗华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是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唯有实干才能兴邦,只有实干才有民族复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习近平同志喜欢的郑板桥诗联,其中蕴含的务实、思辨、创新的精神,也恰是他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从梁家河青春岁月的磨砺,到正定踏上从政生涯,再到后来多个地方执掌一方的工作历练,一路走来。一个大国领袖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如今已经转化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精神,正汇聚起近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梦奔跑。
在正定读后感1000字 篇4
《习近平在正定》是支部二季度党员学习的重要书籍,通过受访者口述,反映了习近平主席自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深入基层调研、求真务实、因势利导、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的奋斗历程。通过采访实录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营养和党员领导干部模范的生动教材。
首先《习近平在正定》和《梁家河》一样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的一个缩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矢志修为、方得正果,是在天降大任的磨砺中逐步走出来,以其非凡的人格魅力,让全党、全国人人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总书记的成长历程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习近平在正定》全面、生动、真实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的峥嵘岁月,让人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得到鼓舞、思想得到升华、工作得到启迪。总书记当年从政的初心就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学以致用,结合本职工作,应从最基础的做起,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加强理想信念。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不唯上、只唯实,不回避矛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本职工作,从书中的具体事例中体会习总书记的工作思想和情操。
例如1982年到正定不久,就发现粮食高征购负担过重、影响农民收入问题,就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得近4成的核减指标,使全县种植结构得以调整,农民人均收入因此从148元提高到400多元,一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看到县城到处是残垣断壁、碎砖烂瓦,街道污水横流,生活垃圾随处乱丢,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习总书记强调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不能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再落个“高产脏县”的名声,在县里组织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在县城修建37个垃圾池、11个公共厕所,建立13个乡镇文化站、45个农村俱乐部,为71个村安上自来水。为解决西兆通“奶牛村”群众卖牛奶难问题,主动请求当时没有隶属关系的石家庄市的市委书记帮助协调在村里建起收奶站。1983年10月,听说南牛公社南永固村小学因校舍漏雨,学生被迫停课,就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南牛公社党委从南永固村小学办学条件问题中看到与党的要求的差距,迅速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了解到里双店公社傅家村小学房子露天、窗户没玻璃,就把公社书记叫到办公室,进行严肃批评:不能一俊遮百丑,教育抓不上去,改善办学条件不力,那你也不是一个好书记。”
习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大潮涌起,开拓创新成为时代潮流,体现出其因势利导、锐意进取的创新思路。针对正定处在城市和农村过渡地带的区位特点,大胆提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大搞农工商,把正定经济带入快车道。针对“干不干,八分半”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实际情况,向县委提出仿照安徽和四川等地的做法,开展“大包干”试点,试点公社当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半。
习总书记大力倡导“人才是发展经济、翻番致富的根本”,亲自主持制定“正定人才九条”,提出:凡是来正定的科技人员,搞成项目,利润按比例分成或拨付一次性报酬;凡有技术专长的,一定接收,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凡到正定讲学的专家、学者、教授,车接车送,并发津贴。为了挽救县油泵油嘴厂,亲自专程登门拜访,聘请无锡某公司原经理担任厂长,当年实现产值翻番。为了争得爽脚粉项目落户正定,连夜骑行数十里赶往石家庄,喊遍谈固小区几十栋家属楼,寻访项目持有人,投产不到一年,就赚得纯利润30多万元。协调开通市县公交线路,实行教师聘任制,破除家庭成分论,组织举办群众体育运动会等,都成为惠民生、顺民意、深得干部群众交口称赞、影响正定长远发展的实事好事。其间还广交朋友,与很多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离开正定以后,总书记依然念念不忘曾经一起工作、战斗过的同事和战友,先后6次返回正定,看望故交和乡亲,与吕玉兰、贾大山的友谊传为美谈。
在正定读后感1000字 篇5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以下我的具体心得体会
第一、有感于习总书记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这篇通讯,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习总书记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在正定期间,通过到实地调研研究了解基层情况和问题实质,通过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的方法解放思想、破除认识壁垒,通过试点实践证实改革效果、创造正定效益,都体现出他不断思考、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思想和认识水平。
基于他不断的学习和思考,造就了高瞻远瞩的眼光,形成了正确、长远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实施于经济发展、农业开发、文化保护与传承、人才挖掘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创新型的土包分包到户、文化旅游创新、蔬菜种植、乡办工业改革等等,都离不开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勇气,最终带领正定走出"高产穷县"的现状,发展为"半城郊型经济强县"、"红楼文化之都",经济效益呈现跨越式增长,人民收入水平连年增长。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些思路和建议,有着十八大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一体化的影子,应该说,习总书记早在三十年前,就以正定为点,形成了今正定中国发展未来的谋划和思路,其思想水平层次之高,眼光之长远,令人叹服。
第二、有感习总书记勇于改革的实干精神
面对30年前贫穷落后的经济环境、封闭保守的思想氛围,改革的意义尤显重大而深刻。刚刚从文革的阴影下走出的正定,干部群众中存在着观望、疑虑、怕犯方向错误的思想,落后的工业基础设施,收入低下的贫穷农民,乡镇企业的起步维艰,面对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对现实现状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如果没有对未来强大的期盼和坚持,如果没有对困难无畏的勇气和担当,正定的每一项改革都不会成功。在习总书记勇于改革的实干精神下,迎难克艰,需要省里支持的跑省进京,需要群众支持的用政策给效益,需要人才支持的敢于爱才敬才、聚才用才,需要资金支持的教育、文化以敢于花大钱、舍得投入,为防止由经济增长而诱发的思想作风腐败问题,习总书记也不忘根本,加强党建,加强队伍和群众的联系和沟通。这样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扎实的工作风格,再加上解放了束缚的思想、坚持不懈的一贯作风,正定的成功和发展成了必然。
勇于改革的实干精神,到了今天仍然是我们最必不可缺的思想认识,无论工业、农业、经济、文化、治理、服务,只有认真改革才有发展和进步,勇于改革的精神,将指引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不平凡的力量,推动实现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富足的新社会。
第三、有感于习总书记认真简朴的工作作风
为民所思,为民所想,不怕丢帽子,不怕承重任,这就是习总书记认真简朴的工作精神。虽然习总书记到正定是才不过28岁,还不到不惑之年,又是高干子弟,但从他到正定第一天起,就简简单单一间办公室,普普通通一床旧军被,吃食堂,骑着自行车下基层,给正定人民留下了"平易近人、健谈、谦和、朴实"的印象。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总却只保持了最简单、最基本、最朴实的生活,不攀比、不要求、不浪费、不显派头,依靠谦逊朴实、亲切和蔼、实是求是、尊老敬贤的为人,赢得了正定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在今天,认真简朴的工作作风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已经使大批干部的思想都脱离了正确的方向,形成了奢侈之风、攀比之风等不良风气,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正自身作风,保持认真简朴的工作作风,保持清正廉洁的思想意识,方能保持党的优良风气和先进性,为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我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正定》通讯一文的心得体会,更重要的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工作作风、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具体的岗位工作中。
在正定读后感1000字 篇6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形势稳定向好,政治生态水平不断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反腐败斗争稳固推进,与此同时,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做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工作方法没有针对性、“空谈理论”、缺乏实干精神、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无一不制约着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发挥,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相关文章并观看相应视频,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灵魂受到了震撼、精神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岗位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增砖添瓦。
结合《习近平同志在正定》阅读感悟,联系自身情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展开学习,提升自我。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不忘初心,首先必须深入调研,排查问题情况。习近平同志自82年到正定工作后,就经常骑自行车到各个公社、生产大队还有农户家中调查研究。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的基础就是深入的调查研究,作为一名选调村官,我们应该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农村,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情况,摸清问题找准突破口才能“对症下药”。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不忘初心,必须摸清事物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寻找正确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任职时谈到要有规划,要摸清正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改变过去的盲人骑瞎马,朝令夕改的状况。他提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吃城,提出二十字方针,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为正定开创了一条“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之路。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摸清所任职农村发展状况,发展优势与劣势,多方交流研讨,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务实发展。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不忘初心,必须引进人才,招贤纳士,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亲笔书信给全国各行各业的一百位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吸引众多有志之士自愿来到正定,对正定经济展开调研探索,寻找经济腾飞突破口,同时鼓励专家学者来正定培训业务人员,为正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对于我们来说,基层工作更要倾听多方面的声音,集思广益方出真知,通过与所在乡镇上级沟通,鼓励农业技术专家以及专业学者到本村开展业务培训,带领本村村民积极就业,脱贫致富。
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不忘初心,还必须实事求是,积极与上级沟通,上下联动谋发展。上世纪70年代,正定县当时是北方粮食高产县,头戴高产的帽子,其实很多人家连温饱都没有解决。1981年底正定县人均收入每天只有4角钱,农民辛苦干一年,连买油盐酱醋的钱都不够。习近平同志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当时的正定县县长给中央写信,向上反映高征购问题,获得减负2800万斤,从而为正定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作为一名选调村官,在本村发展遇到困难问题时应当及时向上级乡镇反映,寻求政策帮助与资金支持,同时将上级政策工作指示与精神执行好、传达好,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解决发展问题。
总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基层工作者要想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同志先进工作方法,相信只要我们铭记工作初心,踏实肯干,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不平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