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纪念馆观后感范例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洪秀全纪念馆观后感范例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洪秀全纪念馆观后感篇1
青年志愿者活动 我在诉说,你在倾听,花开花落,人间冷暖。 是别样的心情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还是别样的年龄打动了似水年华的我们,跨进**福利院的大门,就注定了我的人生字典中会增添这样一句话:老人的手,我来握;老人的心,我来暖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会几人围成一桌,自在地万桌牌;会开心地满足于两三桌简陋的健身机;当然,也会为几点小事而拌嘴,可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凝聚着一股芳香,那是感动,一种沁人心脾的感动。 他们是一群可亲的家长,会关心地请捏你的棉袄,心疼地问上一句:“穿暖了没”。会和蔼地握住你的手唠家常,那味儿,那情,那景,印在我心上。不知道是感触还是良知的感动,当看到有些老人身上带洞的旧棉袄,总有些落泪的冲动。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为人父母过,而今,被孤独地丢弃在看似融洽却冰冷的“天堂”里,那些有血有肉,有泪有情的子女们,你们情何以堪,我敬佩,深深敬佩江老人丢弃的那份勇气,却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所唾弃。当我们沉溺在青春的喜悦中,似乎忘却了在冰冷的一角还有那么一群人,在无言的哭泣,风烛残年的他们也许在思考着人
生最后一个问题:谁来爱我们。我想握住你的手,轻拭去你眼角的泪痕,向你承诺:当你握住我的手,你的世界在没有寒冷;当你握住我的手,你拥有的永远是一片晴空;当你握住我的手,你真是一只风筝,即使飞起来了也还在我手中。风起了,带着倦意,安然睡去!
他们是很容易满足的,是积极的,因为在世间还有关心他们的人——你,我,他。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我们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相信在我们能力之上的人会有更多爱心和实力来帮助那些可爱的老人们,在此,我呼吁:老人的手,我们握;老人的心,大家暖,让生活多一点爱,让世界更精彩!
汽车在坎坷的路段上颠簸,不知道是离开还是归去,前方是一份希望,承载着青春的热血,我们奔腾,我们歌唱,相信未来,路在脚下!
洪秀全纪念馆观后感篇2
今天,我们全校同学乘车去洪秀全故居参观。
洪秀全居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长、耕读的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
里面最大的那棵龙眼树,这棵奇特的龙眼树,是洪秀全青年时亲手种植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那年,它被雷电从中间劈成两半。当时清军曾借此残枝示众,并扬言“谁敢再造反就像这棵树一样遭雷劈死”,可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反而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 还有古老的客家民居陈列,官禄过去是花县一个贫穷的村子,为了洪秀全早年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人们用村子的墙基,复原了这所客家传统的“三间两廊”式民房。
还有民俗展览馆、太平天国文书选…… 通过这次参观更让我体会到以前人们生活的贫穷和困苦,没有豪华的卧室,没有舒服的大床,没有广阔的空间。磨豆浆没有豆浆机,煮饭没有抽油烟机……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呀,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快乐的生活。
官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它有着珍贵的纪念价值,有各种展览,有特殊的有意义有来历的物。
总之我们一定要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秀全纪念馆观后感篇3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清爽的吹拂,我们学校30多名同学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来到了伟大革命家洪秀全的故居所在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曲折而辉煌的历史,伟大的历史创造者以及革命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习我国的历史以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这成为了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对中国封建统治和西方资本侵略者的农民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故居洪秀全曾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献,号召人们为实现“天下一家,分享太平”的理想而斗争,为指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洪秀全故居的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大村,占地面积25000平方来。官禄过去是一条穷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官禄,官禄,食粥送薯芋;乌蝇咬饭粒,追到新街渡。”这首民谣,正是当地农民贫苦生活的写照。洪秀全的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此出生。故居在清军“诛九族”时被烧毁,1959年经考古挖掘,在原墙基上复原,1998年曾维修过。
一踏进洪秀全故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洪秀全铜像。该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梁明诚设计、制作,于2005年**月**日落成的。像高3米,以青铜浇铸;基高米,用红砂岩制作。洪秀全铜像昂首朝东,手按剑柄,英姿飒爽,表现了洪秀全反清起义的决心。
故居大门的左边是“书房阁”——官禄的村塾,清军“诛九族”时已被焚毁,此刻的建筑是1959年根据文物考古资料复原的,1998年曾维修过。洪秀全7岁在此读书,勤奋好学,“五、六年间,即能诵读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他更自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读书未几即得其业师及家庭之称许。”后因家贫失学,随父兄耕种,到18岁时又被聘为该村塾师,任教于“书房阁”。
站在书房阁的门前一眼望去,是一口大池塘,这口半月形的鱼塘十分奇妙,不仅仅能把官禄村貌整个倒映出来,还能够看到远离村子10里外的丫髻山的倒影。
洪秀全故居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立在池塘边的那棵奇妙的龙眼树。这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那年,它被雷电从中间劈成两半,奄奄欲绝。当时清军曾借此残枝示众,并扬言“谁敢再造反就像这棵树一样遭雷劈死。”,但是这棵树非但没有死,反而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了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革命前辈谢觉哉与1959年9月到洪秀全故居参观时曾提诗一首咏赞此树:“天王理想今全现,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载龙眼树,年年展眼按分明。”
最能全面和深入了解洪秀全及太平天国历史的景点,就数“洪氏宗祠”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袖们,为组织、发动、领导这场运动,曾呕心沥血,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和诗篇。这些太平天国文书、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以及一些伟人对太平天国的崇高评价文书精编就展示在此祠中,透过这些文书精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上天国”的基本思想和完美理想。官禄洪姓祠堂,为青木瓦结构,三间两进,厅堂列有祖宗牌位,上书对联“有嘉应徙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籍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宏敦煌之遗风”,说明了洪氏世系源流。宗祠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被清军烧毁,后于1911年由洪氏族人修复。宗祠内辅助陈列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历史。
坐落在洪氏宗祠旁边的是洪仁故居遗址。洪仁,洪秀全的族弟。他参加了“拜上帝会”的创立,早期在清远谷岭村设塾教书,传播新教;金田起义时,后辗转到达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支柱。天京失陷后,保护幼主逃到江西被捕遇难。
洪秀全故居中还展示了客家民俗民居。俗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花都拥有300多年的建县历史,民间习俗丰富多彩,不少风俗延续至今。透过洪秀全故居中民俗展览馆和民居陈列,再现天王故乡当年社会生活状况,使人们了解这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并以次领略花都客家人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