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感言 >

2024年中学论语读后感优秀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99305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中学论语读后感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一篇】

文:陈玉萍。最近痴迷韩剧,刚刚过去的6月,已经追了三部:《来自星星的你》《拥抱太阳的月亮》《孤独而灿烂的神——鬼怪》。看剧的过程,常常是目光被剧中的经典台词吸引的过程,是思绪与这些句子产生共鸣的过程,这让我陷入或悲伤或沉思的状态,想要记诵这些台词或者写点什么,然而又耽于懒惰或者不愿承受思考的痛苦,最终还是让那点可怜的灵感火花一闪而过,大脑依旧如茫茫沙漠,未曾留下依稀痕迹。

因此在读到《论语·学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时,羞惭之心顿起: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便要“时习之”。看剧,虽然对大部分人而言是工作之余的消遣,然而有心人总能从这消遣中学到知识取得收获,若非如此也不会有精彩的剧评出现。所以时时记诵,那些经典句子才能不被遗忘;勤于动笔,那些鲜活的感受才能长久留存;善于体悟,那些蕴含的哲理才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这么简单的道理,而我竟然非常懂得却在行动上直接无视了。

一个喜欢写作且小有成就的朋友,谈到自己的写作时说:“没别的,只是我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看到喜欢的电视剧台词、有趣的玩笑话、印象深刻的事情,我会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细加揣摩,写文章的时候很自然就会用到,如此而已。”如果打算致力于某项学习,便要实实在在践行“时习之”的道理,熟能生巧从来不是说来玩笑的虚妄的存在。如果学习的效果没有达到最佳,那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乐工不怨乐器,农夫不怨田地,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对象身上”,朝鲜时代的徐烟雨,早已从《论语》中悟出这道理了。

《论语》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的目的首先是完善自己,追求内心的幸福与心智的满足。倘若剧迷们从剧中的经典台词获得乐趣与教益,更好地提升自我,那也不枉看剧评剧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了。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二篇】

强调只有按时温习(实践)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问题,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和态度。最后一条非常重要,强调了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时,不应怨恨,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

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在知识、学问上要坦率,不能带有虚荣心,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千万不应该不懂装懂。

强调要以学习为乐。

强调了进行自我修养要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强调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但是应该要努力充实自己的才能。

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孔子提倡,学习别人时要有所选择,不但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能剔除别人的短处,强调了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重要性。

“时习”即是在生活中不断运用和深入理解所学的过程。学有所得,与知己交流,是学习者热诚的期待,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学得寂寞,无人喝彩,甚至被否定和批评,还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在学习上自得其乐,这就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有知识,但没有疑问,没有对于疑问的深思,没有深思后的顿悟,知识永远是知识,不是学识,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当然,不能踏实为学,没有丰盈的积累和有益的参照,就只能处于虚无缥缈中。“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两者是生命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如果偏废就会劳而无功,甚至危及身心。

承认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与表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益和收获同样重要。强不知以为知只能欲盖弥彰,显得更加愚蠢和可笑。勇敢地说“没听懂”“不明白”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点拨和教导,从而化不知为知。不懂时伪装懂,是耍小聪明;不懂时马上提问尽快弄懂,才是大智慧。因真诚坦白而不断进步的好学者,就是真正的智者。

“知之”是初级境界,客观知晓而已,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没有投入,是理智的学习。“好之”是中级境界,有了兴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兴趣的引导下会不断获得新知,是愉快的学习。“乐之”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三篇】

说了这么多,不举例子就全是空谈。所以下面我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我读论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诗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第二)。如果要问我,读了《论语》,如何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读到了什么呢?我觉得,我读到的`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几个以说得详细些,那就是:中庸之道。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四篇】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有一个好主意,该不该马上实行呢?(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母兄长在世,应该先问问他们。”冉有也问道:“闻斯行诸?”孔子却给他肯定的回答:“闻斯行之!”公西华好奇,问孔子为什么给了他俩不一样的答案,孔子说:“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打气。子路好胜,我要给他泼点冷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五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这是人们不可否置的。在这悠久的历史中,自然会孕育出许多文化的结晶。不论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名著”,还是妇孺皆知的“四书五经”,都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论语》。

也许很多人对《论语》都不甚了解。《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深受人们所推崇。在《论语》中,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唯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令我印象颇深,感触良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简单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疲惫。这句话为孔圣人所言,恰到好处地辩证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只可惜,初次接触到这句话的我还太过年幼,根本无法理解此句中的“学习”与“思考”。后来,我经历了一件事,正是那件事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那是初一下学期时,一节课上,老师为我们解释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当时,我很认真地听,可无奈实在听不懂那个知识点的原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老师说的答案看似那么荒谬,实际上是正确的呢?我心中带着疑问,但并没有深入思考。带着闷闷不乐的情绪,我放学回到了家里,可脑袋里依旧是懒洋洋的,没有什么灵感,更别谈思考这道几乎全班人都不解其原理的题了。罢了罢了,既然老师说了答案,那就肯定是对的了,还纠结什么呢!我轻轻地撇了撇嘴,决定不再理会这道题。然而,我的目光向四周一瞥,却瞥见了我最近看的书——《论语》,而书上的一句话让我不由一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忽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有些令人不可思议的想法:从始至终我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死板地汲取上课时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如今我的迷惑不解不是正好对应上了句子中的“罔”吗?也就是说,只有我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不惑吗?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有了想法我当然要试一试。于是,我拿出纸和笔,在脑海里不停地演算着,将可能有用的条件都列在纸上……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经过大约半个时辰的艰苦奋战,我终是将这道难题攻克了下来。得出答案的那一刻,我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勾起一个自豪的弧度。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那句话,明白了“学”与“思”的关系。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就是为了告诉人们“学”与“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吗?我们学习后,只有思考,自身理解透彻了理论才算学会;思考后,也只有学习,从中获得实践才说得上明白。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更是学习的升华。春秋时期的孔夫子,想告诉我们的也便是这些吧。学习与思考,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当形影不离。

中华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积淀,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多多学习其中的优良之处,能让我们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学与思,无疑是这文化赐予我的极大馈赠。从今往后,我们要筑起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六篇】

述而篇共三十八章,其中包括了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孔子的思想。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解读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其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感情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在“温”与“厉”、“威”与“猛”、“恭”与“安”之间,要求一种适度。孔子就是这样做的,成为中和的典范,体现儒家中庸思想。

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解读这是对孔子行为的描述,表明了孔子对于自然仁爱的态度。钓鱼当适可而止,射鸟当不失人心,仁爱万物。不强取豪夺、滥杀无辜。在古代什么季节不能捕杀什么动物,什么季节应该特殊保护哪些动物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违反了,就要受到道德谴责。

感悟。

这两章是弟子对孔子的评价,二十字不到的两章文章体现出了孔子的思想,也发人深省。

孔子是“温”、“厉”、“威”、“不猛”、“恭”、“安”兼具的圣人,真正地体现了“中和位育”。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教师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态度都不庄重,就无法去做学生的工作,更无从谈起对学生的诱导,那他肯定不会具备善于启发诱导的能力。一个教师只有情绪稳定了,态度庄重了,在学生面前才能做到谨慎行事,三思而行,也才能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太快,每天遇到的事纷乱陈杂,“中庸”和“佛系”的心态能帮助我们稳定情绪,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

“饭疏食饮水,曲耾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饭和凉水也能安贫乐道,可富可贵但要取之有道,这就是孔子的境界。在这样精神境界的指引下自然是情绪稳定、态度庄重的,也自然能做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体现了对待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主张人与自然和谐,这是其普遍性所在和永恒的生命力所系;也是我们确立文化自信、文明自信的基础。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七篇】

在我决心在以后的商业之道上追求大儒精神后,时而阅读和思考在悠久的岁月前,那些先贤是怎么过完一生的。对于后辈来说,唯有通过历史文献来获得对于他们的认知,达到精神交流的境界。

在我学习初期,曾致电问一老师,请教儒学的根本以及学习方法,因为以前的时候就在他家里阅读和学习了很多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得到他的教导,受益匪浅。他说,儒学的基本教义和思想,在中国上下几千年里,有无数的大师已经对于研究很是深透,这些都可以直接用的。对于儒学,若真正的要学好,做好,其实就是简单的五个字,仁义礼智信,通过毕生实践这五个字对于人是一种莫大的考验。学得多,不如做得多,化繁为简,把思想贯彻到人生的每一个点滴,人也都不容易。

当然我还没有经历更多的阶段,对于以后的事情无从得知,不过通过观察其他真正的儒商看来,“做”这个儒学的精髓基本被他们贯彻了,比如范蠡,比如涩泽荣一等等。没有实际行动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谈。

作为一个日本人,能够把儒学贯彻力行如此好,说明了涩泽荣一是真正的理解到了。当他提出“士魂商才”的时候,就像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原理相同,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上,来运用其他优秀的文化元素。以日本魂作为根基,用儒学来装备日本的商业和经营者,培养道德情操和艺术才艺等。只有把算盘运用好了,国家经济命脉才会发展,人民才会日益富裕起来。

涩泽荣一能够极力推荐和贯彻《论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他之前,已经有日本人通过实践得出,儒学的基本道德以及内部的知识运用,是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的。日本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德川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其治世之本领,能够威服诸多英雄豪杰,开拓15代霸业,200年间人们高枕无忧,可谓日本人的偶像。在其《神君遗训》中,诸多的处世之道和《论语》如初一处,可谓大多都收益于《论语》,这为涩泽荣壹后来深入学习《论语》找到了切入点。

《论语》内容涉及广泛,万象森罗又简单如一。在里面可以学习到实用的方法,如观察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另一个大儒家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从德行和精神气来观察一个人,是比较可靠的。若一个人看守很安分守己,外表上看行为动机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安逸饱食,暖衣逸居,无所用心,这种人有时候也是抵挡不住诱惑,做出意想不到的坏事。所以,只有在行为,动机和满足度都比较端正的人,才算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

孔子师承周朝,做过图书馆的管理员,和老子同出一脉。周的起源于《易经》,《易经》是中国哲学的起源总结,经过孔子的编订,后人才看得懂其中的内容。《易经》起于八卦,用卦象来对天地万物进行整合说明,通过各个组合,形成天地万物,也就是说八卦源于天地万物,又是天地万物的汇总。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八篇】

《论语》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论语》教给了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读《论语》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灵收获,现在就结合工作来说一点肤浅的个人感受吧。

收获一: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这使我想起在学校领导的信任下,所担任的教科研工作,因为工作地特殊性,肩负着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虽然来到学校也两年多了,但从没走进教师们的专业领域,现在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不得不去从多种角度来考虑这些,确实压力重重。就目前的教科研工作来说,我们做的最多的是常规教研活动,如何从教师们的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小课题还没有实施。在活动中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考虑的不周,还希望每位老师直接提出,我们接受了你的建议,在你的建议下提高的不止是你个人,还有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

《论语》告诉我们,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我们可以做到:帮助别人,提高自己;理解别人,获取快乐。

收获二:读《论语》我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在我们的课堂中,通常会有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包括我在一次有一次的课堂激情的引导下,如果还有学生做小动作,不做作业造成考试成绩不及格,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在课堂上也失去过理智,责骂孩子,结果我发现孩子疏远我,躲着我,过后,我不仅在想,我的这种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还让孩子怕了你,他不敢亲近你,还会学么?最近我班里有一名每天上课打瞌睡学习成绩一降再降的孩子。我知道,这个孩子的这种情况,是属于家长管教的问题,于是我就和家长取得联系,没想到周一我看见的是孩子脸上的青肿,问他:怎么了?他说:是爸爸用皮鞭打的。看着孩子的脸,我开始自责,为何总找理由说自己忙,不去主动和家长多联系,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理念上转变以后再共同努力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呢?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进步那么一点点,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那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做真事。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尊重、宽容之声响彻云霄的今天,老师应本着理性的眼光,尊重的思想与同事相处,与孩子交流。

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谦和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孔子那平凡的话语中透着超凡的睿智,闪烁着智慧的哲理。需要我精心拜读、细细品味。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九篇】

提到“国学经典”,大家的脑海里显现的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论语》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以记言为主,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教育、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因其对话众多,而着重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言论。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做人和学习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认为一个人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做学生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之人,还有余力的话,就在去学习文化知识。

可见,诚信、孝顺、爱心是孔子推崇的做人的品德。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再谈学习文化知识。在学习知识方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常常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倡导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我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精神,在工作之余要认真学习理解医学文献,与此同时,要将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实实在在的学习和刻苦钻研,“温故而知新”,发挥医者传统美德,全力保障保障百姓健康。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2023年中学论语读后感【第十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句话出自《论语》,是我最喜欢的名言之一。每当读起这些古典名著时,都不禁会赞叹起瑰丽的中国文化,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灿烂的瑰宝已经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教导我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虚心求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遇见不懂的要及时请教别人,努力与别人看齐。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这种精神,那么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会有任何前进的步伐,生活也就不会有动力,而动力决定着你的成败!

因此,我们应该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1 29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