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读后感优秀14篇
权谋与智斗交织,英雄与阴谋并存,历史在此刻转折,谁能真正掌控命运?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官渡之战》读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1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袁绍举70万大军伐曹操,而曹操却以7万击败了袁绍。官渡之战曹操的胜负很值得探讨,谋士为了给曹操壮胆,曹操这才迎战。曹操能赢有以下几点。
1.曹操善用人。他能接受来降谋士许攸的计谋,夜袭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而袁绍用人严重失察,听信郭图的话中了埋伏,又听信了审配、逢纪的诬陷收田丰下狱,听任手下将领谋士勾心斗角,逼走了手下的大牌张郃高览
2.曹操知道兵贵神速,于是起精兵来决战,而袁绍兵不如曹操之精却硬要与曹操比精良,袁绍见刘备招兵买马,就想去讨伐刘备,袁绍的谋士说,刘备不是真正的敌人,曹操才是,你应该联合孙策,一起攻打曹操。就派使者陈震前去江东。说孙策死了,孙权投靠了曹操,袁绍大怒,用七十万大军攻打许昌。曹操看到夏侯惇告急,派七万大军迎敌,结果大败而归,两军在官渡对垒,袁绍的手下献计,袁绍不听。曹操听了手下谋士之言,夜烧袁绍粮草,袁军军心焕散。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2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战例。曹操以七万军队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什么袁绍七十万大军却敌不过曹操的七万人马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粮草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昂,军队人数的多少,地理环境的优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帅能力的强弱。
许攸是袁绍的一位很好的谋士。一日,曹军的粮草吃完了,曹操写信并派人去许昌催督粮草。不料这封信落入许攸之手,他十分欣喜,急忙拿信来见袁绍。袁绍却不以为然,说曹操诡计多端,怕这信中有假,竟不听许攸建议。还说许攸和曹操是同窗,这次和曹操里应外合来算计他。许攸一气之下离开了袁绍,去投奔曹操。
当许攸来到曹营的时候,曹操正在睡午觉。曹操忽然听到帐外许攸的喊声,知道许攸来投。曹操非常高兴,急忙起身出帐相迎。由于走得太急,以至于连鞋子也没有来得及穿,就迎了出来。这令许攸大为感动,便帮助曹操出谋策划,终于打败了袁绍。
袁绍轻贤漫才,刚愎自用;曹操尊贤重士,求贤若渴。袁绍虽兵多粮足,手下谋士如云,而他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处事不当,以至于处处失误。曹操虽兵稀粮少,但他能明辨是非,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手下人心团结,军心稳定,往往能化险为夷,事事主动。因此官渡之战,在决战之前,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事例,在历史上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如赤壁大战,孙刘联合总共不过十几万人,却大败曹军八十三万人。再如毛泽东面对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都能从容应对,并且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都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
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在于统帅能力的强弱,其中包括他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3
曹操,一个智慧的才子,愿听取他人的建议,认真分析,作战勇猛,豁达大度,却误杀了忠义之士沮授。袁绍,虽说拥有雄兵猛将,但仍难取胜,他猜疑心重,又缺谋少断。在官渡之战,因为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怀疑暗中有勾结,而错失良机,全军溃败。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袁绍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两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曹操须做事三思而后行,唯恐后悔莫及。而袁绍猜疑心太重,自己要冷静地分析是对是错。
我觉得这篇短文,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为人处事都必须谨慎,不能粗心大意,草率行事。如学习,即使做完了也需要仔细检查、字字不漏,如果到发现错误时也无能为力。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能松懈,做完后要细心地反复检查,哪怕一个字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失误。但也不要太过紧张,这样反而不好,放着平常的心态,严谨细心,处世公心,待人善心。
以上是《官渡之战》读后感精编范文的内容,这些精编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4
假期里我看了一本《官渡之战》的书,很是收益,《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兵强马壮的袁绍居然输给了兵力弱小的曹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曹操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善于听从手下的建议,还善于使用计谋。而袁绍总自以为是,认为兵强马壮的自己是天下无敌,根本不愿听从手下的建议。结果教案自大的袁绍被曹操用计谋打败了,这本书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自大的人最终会导致失败。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5
我认为”官渡之战”是非常有名的战役,他讲述的是袁绍带领着70万大军去讨伐曹贼,而曹操在官渡迎战,它之所以十分有名是因为曹操只带几万人马却把袁绍的几十万人马打的溃不成军.那是因为曹操聪明过人,善于用心计.比如说在大战之前,曹操了解到袁绍背东朝西,可以利用太阳光的优势,所以请袁绍喝茶来拖延时间,等太阳光对曹方有利时,曹操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互让大笑起来,刚回到阵营便让弓弩手放箭,由于太阳光十分刺眼所以袁方军士来不及准备被射到了一片……
在袁绍溃败以后许攸给袁绍建议,袁绍非但不听,还觉得许攸在害他,还要把许攸杀掉,许攸实在忍耐不下便投靠了曹操,曹操一听许攸来了鞋也没穿边去迎接,由于许攸的帮助,曹操大破袁军.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便憎恨袁绍的袁绍的多疑无知,称赞曹操的机智过人.
通过这场战役我学会了生活中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想办法就能在逆境中转败为胜!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6
当我读完了《世界上的著名战役》中的1篇文章——官渡之战后,我觉得袁绍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
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有许多聪明的将领告诉他一些对自己、对这次作战计划有利益的战术,但是他一点都没有采纳,而是骄傲地使用着自己的战术。最终,导致他们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自己也积忧成疾,最终病死。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吸取一些重要信息,来完善自己、来取长补短。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7
袁绍知道曹操拉拢孙权对付自己,就率领七十万兵马去讨伐曹操, 曹操只率领七万人马去迎敌。
曹操兵少粮少,就想速战速决,结果第一次交战就大败,曹操之后率兵守在官渡。曹操派人到许昌催粮,结果被许攸抓住了。许攸知道曹军粮草没了,就献计让袁绍趁机去攻打曹操,必胜。结果袁绍知道学友曾跟曹操有感情,就不信任他,许攸见袁绍不信他,就投奔了曹操。 许攸给曹操献计,烧毁袁绍的粮草,袁军不战自乱,全无斗志四处 逃乱,袁绍发誓要跟曹操决一雌雄,曹操采取十面埋伏的计谋,兵分十 路,杀得袁绍大败而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人马怎么会败给曹操的七万人马?许攸抓住曹操的使者,本来是攻打曹操的良机,但是袁绍不相信许攸,从而失去了好机会。曹操相信了许攸的计谋,反败为胜。
该相信别人的时候要相信别人,但是袁绍这时候即使后悔,已经 晚了,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以后做事不光想前面该怎么做,也要 想想做完一件事的后果是怎么样。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8
想必大家都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吧,它可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里面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许多历史典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时九个月,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大战。曹操用荀攸之计不救颜良围住的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袭击袁绍,使袁绍调兵救援。袁绍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就派主力袭击白马,颜良猝不及防,被大将关羽斩杀。袁绍因损失爱将暴跳如雷,让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利用这个缺点,在地上堆满战利品,袁军果然中计,曹操接着亲帅大军,大破袁军,并斩杀大将文丑。后来,曹操和袁绍打攻防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加入曹军,并透露袁军粮草全堆集在乌巢,于是曹操在夜晚火烧乌巢,使袁军补给断绝,袁绍只好逃跑,通过这次战役,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袁绍精兵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善于调兵遣将,富于谋略的人。因为在白马被围攻时,他不先救白马,而是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的方法,将接应颜良的预备兵派去,使袁兵分散,再用主力兵去解白马之围,斩杀颜良,又用计杀死文丑,火烧乌巢,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曹操还是一个善于用人的人,他广交天下名士,用人方面知人善用,不计前嫌。最好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留了杀死他的勇将典韦的贾诩,让他为自己效力。而在官渡之战中,众谋士都对许攸投降一事表示怀疑,只有曹操力排众议,相信许攸,从而火烧乌巢粮仓,取得了战役获胜的转折点。大家想一想,刘备才几员大将啊?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就没其他可以独挡一面,能在前线领兵作战的将领。而曹操手下战将千员,慕名而来的更是不计其数。袁绍虽然兵力强大,但不善于用人,刚愎自用,当田丰、许攸劝他勿与曹操开战时,他不但不听,还将田丰投入大牢,将许攸赶了出去,兵败后不仅未悔改,回来后还斩杀了谋士田丰,使下面群臣人人自危,再也不敢进言。而当关羽斩杀颜良后,袁绍不听别人的劝告,出兵渡河,结果损失惨重,文丑被杀,一败涂地。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吸取许多经验教训。我们做人就要像曹操这样胸怀大志,用人不疑,心胸宽广,而不能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9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明白:为什么袁军那么强大,人力足,财力足,粮食也足,为什么被曹操这么一点点兵打败了呢?
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袁绍太骄傲了,不听大臣劝说,独自进攻,结果导致曹操胜利。
作文/
而他失败的原因只有两个字–骄傲,要是他不那么骄傲,那天下还不一定是谁的呢,历史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大变化。
一切都是由于骄傲。
回想起来,我以前也有骄傲的时候,三年级下册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发布下来,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天哪,99。
5分,这可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高的一次分数了!于是我到处跟同学们炫耀,结果下学期期末考,我的语文分数只有可怜的90分,这时候,上学期被我嘲笑的小刘走过来,问:“你考几分啊,我考了95分!”我当时恨不得个地洞钻下去,早知道就别那么骄傲了。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成为明日更好的自己!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更是充满色彩的,我从小就看三国。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我还在研究三国,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11
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这个故事,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好像我也被卷入了这次以少胜多的大战。
在官渡时袁绍的谋士徐攸抓获了一名传信人,是向许都传信催粮草的,这显然是个挫败曹军的大好机会,徐攸让袁绍趁曹营空虚之时将其一网打尽。可袁绍不肯,并认为是徐攸骗他,因为袁绍听信了其他谋士的闲话,认为徐攸是曹操的同窗,是在陷害他,还想把徐攸治罪,许攸只好连夜赶到了曹营。当我读完了这一句话的时候,为之叹息:“袁绍这个不识人才,没有计谋的将领错过了多好的机会啊!”
而曹操与袁绍不同,曹操当知道故友徐攸来投降的时候,正在床上睡觉,高兴得连鞋子也没穿,就跑出来迎接。许攸献计奇袭乌巢,成了曹操取胜的关键事件。这充分的说明,曹操识人才,怪不得当时那么多人才慕名而去曹操的身边。
最后因为袁绍的守军疏忽了敌军的军队,粮库被烧,袁绍的军队因此大败,曹操成了这次大战的获胜者,吞并了袁绍所占领的地区。
那些文武官就像战车上的武器和动力系统一样,缺一不可啊!袁绍不懂计谋,不识人才,最后文武官都一一离去,才到了如此田地。袁绍真是自作自受!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12
曹操自从收集了黄巾军后,他就开始准备造反,他手底下的人不多,他便想了个主意,他借着护驾的理由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他就可以随意的调兵遣将。
袁绍知道后气的可够呛,于是他便带领着自己的大军来和曹操决一胜负,曹操也不甘示弱,他可以随意调兵遣将后,秦利用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声东击西,第一次打败了袁绍。
没过多久,袁绍又带兵来讨伐曹操,曹操也不甘示弱,袁绍这次的粮食非常的充足,他先是搭了高台,用箭射曹操,曹操也非常聪明,用投石机把高台砸毁,他们又开始挖地道,曹操又阻拦地道,就这样反反复复。正在袁绍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位谋事许攸给他出建议,而他不但不领情,反而把他赶了出去,许攸就来拜见曹操,曹操听了他的意见后,立刻就一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没有人能和曹操抗衡了。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军与元军在官渡展开决战。官渡之战在双方经过一年多的对峙后,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曹操以两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大军,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官渡之战后,袁绍兵力大大削弱,从此一不蹶振。曹操的胜利则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13
我爱看中国四大名作,其中又最爱看《三国演义》,这几天来,我把三国演义连环画册六十册,每册仔仔细细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国演义,叙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吴、蜀、魏三国鼎立期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截江救阿斗的两个故事,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写得最为精彩。都真诚详细描述出部下对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赵云冒死在百万曹军中救出小主公,冲出重围,将他交给刘备;赵云截江救阿斗写出了赵云有胆有识,从东吴船上救下阿斗。从中告诫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对国家对人民要忠心。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战、铁笼山姜维困司马,写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能打善战等的故事情节。
在吴、蜀、魏,三个国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就是蜀国,虽然蜀国的物力、财力都比不上魏国和吴国,但蜀国人才很多,像智慧过人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常山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关羽,能打善战的张飞,无人能敌的马超。,并且我此刻又生长、生活在当时的蜀国的土地上。
但我厌恶战争,厌恶你打我杀,厌恶对立,还好,此刻我们国家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罪恶的子弹,没有战争的硝烟,我爱我的国家。
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对国家忠心耿耿精神!
《官渡之战》读后感 篇14
曹操官渡之战以寡敌众,大败袁氏集团,凭借实力与运气一举平定了北方。
要说以当时曹军的实力,要想打败袁氏,概率颇低。可袁绍刚愎自用,多谋少决,一意孤行,急功近利,完全无法听取沮授与田丰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爱拍马屁的郭图之言,从而导致了政治上的失利,道义上的失理,战略上的失策。
另外袁绍在指挥上也存在失误,曹操栖息白马之时,他不守白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是一误;曹操以退为进,拉长他的补给线,袁绍上当受骗,挺进官渡是二误;相持阶段,许攸建议袁绍出奇兵,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袁绍不采纳是三误;曹操奇袭乌巢的时候,袁绍不派重兵救乌巢,听信郭图的建议,派重兵攻官渡,丢了乌巢,这是四误。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袁绍的指挥是一误再误。所以有人说,官渡之战与其说是曹操用兵如神,不如说是袁绍愚蠢透顶。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是这种水平,这场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