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 >

云冈石窟导游词十实用【推荐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3951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云冈石窟导游词十实用【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一篇】

游客们大家好!

我们的大巴即将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云冈石窟,我们都知道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谁能告诉我,云冈是哪一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呢?对了,时间,20xx年12月13日18时25分,北京时间12月14日0时25分,在芬兰国际会议中心,由108个缔约国一致通过将中国的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定义是具有“世界性的杰出价值”。

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品味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著名的宗教艺术的博物馆,东方石雕艺术的宝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

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距大同市16公里,位于武州山南麓,洞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现有编号洞窟254个,佛教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2公分,它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的犍陀螺佛教艺术,阿富汗的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的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三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我们今天重点参观的是中区的第5,第6窟,以及西区,昙曜五窟中的第20窟。

第5,6 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为精彩,最蔚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5窟。第5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到这一洞窟十分的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佛高达17米,双腿长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以站立12人,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蓝色螺髻,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

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高约15米,分上下两层。为什么第6窟叫“伟窟”,我们不得而知,它以精巧著称,整个石窟几乎没有未被雕塑的空间,浅浮雕,高浮雕,镂空浮雕,各种手法并用,使正方形洞窟上下四壁和后室中心方形塔柱上的造型,以及释迦牟尼佛转故事图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上达到了北魏石窟的最高境界。

这33幅释迦佛陀,佛转故事图,把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来看第二幅,腋下诞生,公元前454年,农历四月初八,摩耶夫人孕期将满,带着侍者回娘家生产,途经蓝毗尼公园,看到公园里景致秀丽,便进园歇息,此时,摩耶夫人手攀无忧树,太子从夫人腋下诞生。第四幅,九龙灌顶,天上的九龙闻讯赶来,口吐圣水为太子洗澡。直到今日,汉传佛教寺院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盛大的“浴佛节”,傣族的泼水节,都是庆祝太子的诞生!第五幅,国王得知太子降生,欢天喜地接太子回宫,这头驮着净饭王和太子的大象眉飞色舞,大象的前腿好似在音乐的节拍下微微的抬起,雕刻的十分传神。我们来看一下第16幅,太子乘马离宫,经过五年寻访,六年苦修,一日,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静坐苦思,七天后终于悟道成佛。第6窟的设计,构思统一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西方艺术结合风格。

我们现在欣赏的是昙曜五窟,西部16号至20号窟,是云冈石窟,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开凿于公元460至465年,并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5帝为模特雕刻5尊大佛,以纪念5位北魏的开国皇帝,我们来重点欣赏为开国皇帝,道武帝而开凿的释迦像—————第20窟!

云冈第20窟前面的立壁早在洞窟竣工不久就已坍塌,佛像裸露于苍茫的天空之下,被冠以“露天大佛”的美名,又因为雕凿露天大佛的石头略呈白色,又有“白佛爷”的俗称。

露天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高达米。她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纤细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肩的双耳,雕刻的极其自然,特别是那略含笑意薄薄的嘴唇,雕刻得那样的迷人!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宁静。从正面仰望,佛似乎在沉思,从右面看,佛好像在启齿讲经,再换一个角凝望,佛似乎在向您微笑………这尊佛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威严,在智慧之中又露者敦厚。总之,亲切,善良,平静,祥和,宽厚,仁爱,博大,许多人类美好的情感都融入了这尊佛像的面部表情之中,堪称妙相之佛,因此,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尊佛像优美的雕刻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巅峰,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代表作,出镜率极高!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尝尝豌豆面,吃一回铜火锅,配上大同的黄花菜,听一听北路梆子,感受一下那音调高亢,富有边塞韵味的晋北民间表演艺术。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二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下头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石雕艺术宝库,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与甘肃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据史书记载,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个,现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龛1200多个。依据武周山势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今日我们着重参观第5、6窟和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头我们从第5、6、窟开始参观。

云冈石窟的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精彩、最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螺鬓,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肩垂耳,给人以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为了积功德造福,对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装,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们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态了。第5窟的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的右边这尊立佛是未来佛,由于这尊佛身上泥装的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艺术的风采。第5窟值得让大家欣赏的还有,在窟室南壁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头我们参观第6窟。

第6窟被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约15米,它分为上下两层。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这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美妙神奇的佛国世界。由于雕刻技艺极为精湛,雕刻资料十分丰富。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层的接引佛。整个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层大龛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刻法来增加佛像的立体感。在中心塔柱上层4个角和4个9层塔柱和上层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镂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独具匠心的仙人们利用有限的壁画,用浅浮和高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块浮雕的形式连接排列,形象而生动的雕刻了33幅释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图,吧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此刻世人面前。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经历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后,这尊高达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她的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细纤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直的双耳,雕刻的极其自然,那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和宁静。这尊佛像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庄严,在智慧之中有露着敦厚。堪称妙相之佛,传神之佛。作为云冈石窟5万余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辞劳苦,年复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爱抚慰着芸芸众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经向大家介绍完了,下头请大家自行游览,静静的体会佛国世界的静谧和伟大吧。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三篇】

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岗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大同市在公元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封建统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公元446年,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 杀崔浩。

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云岗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 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 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四篇】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号称“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它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呀!

同学们,由于云冈石窟的洞窟比较多,一共有53个,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们知道它是哪一窟吗?让我告诉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间的坐像高达17米,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怎么样,够大的吧!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五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是大同云冈石窟。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第5、6窟是毗连一体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精彩、最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石窟。第5窟洞窟开头为椭圆形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大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为蓝色螺鬓,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肩垂耳,给人以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为了积功德造福,对这尊佛像敷了厚厚泥装,再塑了金身,可惜是,我们看不到原始北魏石雕形态了。第5窟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央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像右边这尊立佛是未来佛,由于这尊佛身上泥装脱落,我们得以目睹原始北魏石雕艺术风采。第5窟值得让大家欣赏还有,在窟室南壁门拱上方两层高约1米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门东侧雕有菩提树和树干下二佛对坐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们参观第6窟。

第6窟被为云冈石窟"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约15米,它分为上下两层。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洞窟四壁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这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美妙神奇佛国世界。由于雕刻技艺极为精湛,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第一伟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层接引佛。整个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层大龛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圆雕高浮雕刻法来增加佛像立体感。在中心塔柱上层4个角和4个9层塔柱和上层中心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镂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塔腰和四壁上,独具匠心仙人们利用有限壁画,用浅浮和高浮雕相结合手法,以块浮雕形式连接排列,形象而生动雕刻了33幅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吧释迦牟尼佛生平事例展现在世人面前。

好了,主要洞窟已经向大家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静静体会佛国世界静谧和伟大吧。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六篇】

游客们大家好!

我们的大巴即将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云冈石窟,我们都明白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谁能告诉我,云冈是哪一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呢?对了,时间,20__年12月13日18时25分,北京时间12月14日0时25分,在芬兰国际会议中心,由108个缔约国一致经过将中国的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定义是具有“世界性的杰出价值”。

今日,就让我们细细品味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著名的宗教艺术的博物馆,东方石雕艺术的宝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

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距大同市16公里,位于武州山南麓,洞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开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现有编号洞窟254个,佛教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2公分,它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的犍陀螺佛教艺术,阿富汗的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的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三大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我们今日重点参观的是中区的第5,第6窟,以及西区,昙曜五窟中的第20窟。

第5,6窟是毗连一体的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最为精彩,最蔚为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由整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第5窟。第5窟的洞窟开头为椭圆的草庐式,分前后两室。进入后室,首先感觉到这一洞窟十分的高大,中央这尊两腿双盘的大佛高达17米,双腿长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能够站立12人,为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大佛着褒衣博带,通肩袈裟,头顶蓝色螺髻,佛像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给人一种端庄,肃穆,慈祥之感。

第6窟,被誉为云冈石窟的“第一伟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塔柱高约15米,分上下两层。为什么第6窟叫“伟窟”,我们不得而知,它以精巧著称,整个石窟几乎没有未被雕塑的空间,浅浮雕,高浮雕,镂空浮雕,各种手法并用,使正方形洞窟上下四壁和后室中心方形塔柱上的造型,以及释迦牟尼佛转故事图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上到达了北魏石窟的最高境界。

这33幅释迦佛陀,佛转故事图,把释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此刻世人面前。我们来看第二幅,腋下诞生,公元前454年,农历四月初八,摩耶夫人孕期将满,带着侍者回娘家生产,途经蓝毗尼公园,看到公园里景致秀丽,便进园歇息,此时,摩耶夫人手攀无忧树,太子从夫人腋下诞生。第四幅,九龙灌顶,天上的九龙闻讯赶来,口吐圣水为太子洗澡。直到今日,汉传佛教寺院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盛大的“浴佛节”,傣族的泼水节,都是庆祝太子的诞生!第五幅,国王得知太子降生,欢天喜地接太子回宫,这头驮着净饭王和太子的大象眉飞色舞,大象的前腿好似在音乐的节拍下微微的抬起,雕刻的十分传神。我们来看一下第16幅,太子乘马离宫,经过五年寻访,六年苦修,一日,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静坐苦思,七天后最终悟道成佛。第6窟的设计,构思统一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西方艺术结合风格。

我们此刻欣赏的是昙曜五窟,西部16号至20号窟,是云冈石窟,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开凿于公元460至465年,并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5帝为模特雕刻5尊大佛,以纪念5位北魏的开国皇帝,我们来重点欣赏为开国皇帝,道武帝而开凿的释迦像-----第20窟!

云冈第20窟前面的立壁早在洞窟竣工不久就已坍塌,佛像裸露于苍茫的天空之下,被冠以“露天大佛”的美名,又因为雕凿露天大佛的石头略呈白色,又有“白佛爷”的俗称。

露天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高达米。她圆润的发髻,宽阔的额头,纤细的长眉,方直的鼻梁,垂肩的双耳,雕刻的极其自然,异常是那略含笑意薄薄的嘴唇,雕刻得那样的迷人!充满了无穷智慧的双眼是那样的安详,宁静。从正面仰望,佛似乎在沉思,从右面看,佛好像在启齿讲经,再换一个角凝望,佛似乎在向您微笑……….这尊佛在端庄之中含着俊秀,在慈祥之中藏着威严,在智慧之中又露者敦厚。总之,亲切,善良,平静,祥和,宽厚,仁爱,博大,许多人类完美的情感都融入了这尊佛像的面部表情之中,堪称妙相之佛,所以,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尊佛像优美的雕刻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到达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巅峰,被誉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官,代表作,出镜率极高!

此刻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能够尝尝豌豆面,吃一回铜火锅,配上大同的黄花菜,听一听北路梆子,感受一下那音调高亢,富有边塞韵味的晋北民间表演艺术。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七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大同云冈石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云冈石窟导游词10【第八篇】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云冈石窟,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首先小导为大家介召一下景区的基本情况: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经向大家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静静的体会佛国世界的静谧和伟大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4 283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