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 >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选(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646274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陕西景点导游词推选(精选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第一篇】

亲爱的旅客们:

大家好!我叫陈怡萌,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陈就行了。今天,由我带着大家参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兵马俑。

兵马俑作为守卫陵园的强大军团,被分置在三个俑坑内。根据发现的顺序,定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一号坑最大,它是一个由战车和步兵混合组成的军阵。一号坑是一个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军阵,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是最大的兵马俑军阵。一号坑是一种“方阵”的布防,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组成。前端有三列车持弓弩的轻装步兵俑组成的横队,每列68个,计204个,这是军队的前锋。

兵马俑以前有武器,但现在却没有了,因为当时项羽知道这里有真武器,并且很锋利,所以项羽就来抢兵器,拿不走的,都放火烧了,所以兵马俑就没有兵器了。

二号坑是一个车兵、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方阵,如果前方有人牺牲,他们就会随时补充前方步队。三号坑最小,是两个坑的指挥部。

好了,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但是大家不要把果皮等垃圾扔到坑中哦!祝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数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的是瀛湖。风景如画的瀛湖是陕西省重点风景区,位于安康城汉江上游18公里处,是安康水电站建成以后形成的陕西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因这个人工湖是建立在汉江之上的,所以我就先给人家介绍一下汉江的情况吧。

大家可能知道,汉江又称汉水,古称湾水。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踏家山,《山海经》记载说:“磻冢之山,汉水出焉。”汉江全长1700公里,流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莱茵河”。汉江从汉中市的西乡县流入安康市区,由石泉县左溪河口入境,经石泉、汉阴、紫阳、岗皋、汉滨区、旬阳、白河7个县区,从白河县石河口附近出境奔腾东去直到湖北,经丹江口进武汉汇入长江。

汉江安康段过境历程长,沿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且颇具古风。唐“安史之乱”后,德宗皇帝一度下驾汉中,还曾乘舟顺江而下,驻足安康。安康镇江寺码头就是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修建的。当代的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来到安康,对绚丽多姿的汉水风光倍加称赞,留下了许多烩炙人口的诗篇。清代志书中所言八景,大都与汉水有缘,如“汉水晴波”、“长滩渔火”直接赞颂汉江的晴景与夜景;“天柱危峰”倚江而立,倒映水中,山水一色,妙不可言;“牛山叠障”人停船头,凭栏远眺,更现“金州第一峰”的雄伟壮观。至于“五风焚钟”近观远闻皆相宜,舟人闻此钟声自然浮想联翻,如同亲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美好境界;“石梯远渡”更为汉江增添异彩。当今乘舟泛江,就更有一番情趣,漏湖湖面开阔,水平如镜,半岛峰蝶,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电站就是安康水电站。

安康水电站是陕西省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安康城区西18公里处的汉江火石岩。安康水电站1975年筹备兴建,1978年正式开工,于1992年12月,整个电站建成投产。工程总投资亿元,总工期15年。

安康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渔业、旅游、防洪等综合效益,为陕西省骨干电源,主要担负系统的调峰、调频及备用容量作用。它的建成为陕西省的工农业生产和襄渝线、阳安线、西康线电气化铁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

水库建成以后,形成了长128公里、总面积77·5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成为全省最大的人工湖----瀛湖。瀛者大海,有浩翰_之意。溉湖湖区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沿途水光山色、名胜古迹及开发建成的翠屏岛、金螺岛和瀛湖动物园等景致给游客带来无穷乐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家再往溉湖南岸山梁上看,那儿有一块黑色巨石隔江相望,这就是有名的织女石和牛郎石。提及牛郎织女石,这里还有一个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岗河区玉岗乡平凉山脉,有一个地方叫七彩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留下的。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千百年的人世沧桑,给七彩石注入仙的精灵,人的情欲。有一年,一块彩石不甘寂寞,投入凡间,做了当地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取名明珠。十几年后,明珠长成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她不恋,不贪万贯家财,唯喜欢居家织锦。同样是普通的丝线,经她织的美锦,谁家得到了就会逢凶化吉,祛病解忧。因此,方圆数百里,提起明珠姑娘无不称赞。

这一天,明珠姑娘带着刚染色的丝线到江边漂洗,忽来一股狂风将她掀大江中,眼看着就要被江心大浪吞掉时,一只渔船劈波斩浪,冲向前去,船上渔夫一把将明珠救上船来,又亲自把她送回家中,明珠父母提出要把一半家财相送,渔夫婉言谢绝,只要了明珠亲手织的一块丝巾,就匆匆而别。

原来这渔夫也是七彩石中的一个,偷降凡间做了个船工,取名牛郎,终日在江上打鱼,帮助穷人,解救遇险船只。自与明珠相识后,二人暗自相爱,明珠每天清晨都要到江边梳洗装扮,等候与牛郎相会。后来女蜗娘娘发觉了他们的私情,盛怒之下,收回二石灵气,复变为石,牛郎在南,明珠在北,以江相隔,永不聚头。原先的七彩石成了五块石,当地群众以此作为地名,沿用至今。清代康熙年间安康名儒刘应秋有感于此,作七律《织女石》,诗云:“宝管森森立水旁,临岸翘首望牛郎。秋霖暗接当时泪,春草羞添向晓妆。千里月华舒倦眼,九回汉水浣柔肠。绩罗丛积人间妇,谁似渠心一片钢。”后来,牛郎石不知去向,唯织女石仍然仁立溉湖北岸,向着天空苍穹,向着湖水抒发着期待与偶怅,给游人留下不尽的遐想。为了不便织女失望,1997年安康市政府拨款1300万元,开发修建金螺岛时,恢复修建了牛郎石,并立碑篆刻了清代名儒刘应秋的。

诗词。

泛舟湖上,我们来到瀛湖重要景点之一----金螺岛。它形似海螺屹立湖中,故冠名为金螺岛。岛上房屋建筑参照苏州园林的风格修建,以螺峰塔光标志,以厅、院、廊、轩、亭、牌、泉、池巧妙搭配,层次分明,紧凑而又典雅,还营造道路、花木和匾额、楹联,构成儒雅夺人的园林景观。大家走出船舱,拾级而上,只见院门上书写的。

对联。

:云塔浮浪人声和鸟语俱喧,画船鸣榔水色与波光共漾。步人院门,淑玉泉中亭亭玉立的金螺玉女手托金体海螺喜迎游客。往右行通过龙凤石碑,有一清朝道光年间刻制的《太上感应篇》大型石碑。这块石碑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由安康新城发掘迁移至此,吸引了很多游客。向左拾级而上,就是岛的中心建筑----螺峰塔,这是仿照杭州的雷峰塔修建的。螺峰塔共5层,米高。气势宏伟,巍巍壮观。塔前为全岛游览中心,有石雕牌坊、自动喷泉、四季花卉、游乐广场和金螺玉女漱玉泉、玉韵亭、芙蓉轩造景;西有游船码头、入口门庭、曲廊、双亭;南通餐厅、娱乐厅和客房部;塔后有茶秀。登塔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塔下有喷泉广场,流光溢彩,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山野之趣。1998年4月读岛对外开放以来,接待量逐年增加。湖面百舸争流,岛内宾客如潮,展现出溉湖及其金螺岛崭新的风貌和诱人的魅力。

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使瀛湖展现出壮阔的发展前景。瀛湖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湖州群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地面上等植物娄莽南北,挂牌收购的林特产品多达础600多种,是安康市区茶叶、蚕桑、果品的生产基地。这里土壤含硒丰富,所产的天然富硒茶已经列为世界名茶之一,闻名遐迩。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山的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个天气晴朗的大好日子,我们将用2个小时的时间,沿着关中道西行135公里,依次经过西安市、咸阳市、兴平市、周至县、杨陵农业城、眉县,最后抵达太白山,进行旅游观光活动。旅游观光活动将持续7个小时左右,午餐在太白山用,晚餐我们返回西安用。我今天会和大家一起努力,带大家游览好有“关中八景”之称的太白山,请大家多多配合,如有问题或意见,不用客气,请大家及时指出来。

概况。

先介绍一下太白山名称的来历。有两种主要说法。其一与陕西方言有关,“太白积雪六月天”是有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太白山山顶6月积雪,在6月炎阳的高照下,皑皑白雪反射阳光成缕缕银光四射,很好看、很漂亮、很白。陕西的关中一带,用方言说很白很白,就是白得很、白得太太、太白咧,人们长期叫起来,最后就把它叫做太白山。其二跟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关中一带在远古的时候就是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这样好的一块地方被远方的一条恶龙看中了,恶龙想霸占,太白金星看到后,就和这条恶龙大战9天9夜,终于赶跑了恶龙,但是他还是不放心,要永远守候在这里,最后太白金星的身躯当真变化成一座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所以这座山就被称做太白山。

提起“太白”二字,人们不免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李太白,李太白的名字是否和太白山有关系不得而知。但太白山从古至今就是诗人、名僧、文豪的游览之地,李白就有一首“登太白峰”的诗写道:“酉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举手可近日,前行若无山……”的壮丽诗篇,表现了诗人对太白山的赞美和热爱。今天我们就沿着诗人的足迹前去观赏太白山。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太白山的情况。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高3767米,大家可能都知道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我们平常所说的南方人、北方人就是以此为界;秦岭也是中国两大水系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主要稻米生产区和小麦生产区的分界线;也是面食区和米饭区的主要分界线。南方人多吃米、多吃鱼、多吃菜,聪明、细腻;北方人多吃面,生性耿直、厚道。所以我们沿途多见到的是小麦地。太白山处在我国中部,从山麓至山顶,相对高差很大,动植物都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当地人生动地称之为“高二丈,不一样”。白居易有诗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从这些。

谚语。

和诗词中亦能反映出来这些特征。我们今天攀登太白山,随着我们的攀登、位移,自然景观会不断地变化,最下面有侧柏林景观,到达2200米时,就是松枥林,再向上还有桦木林、冷杉林等,最后还有落叶松林和高山苔原景观带。但是最上边气候瞬息万变,忽阴、忽晴、忽雾、忽雨、忽大风,忽冰雹,变幻莫测,很是神秘,很多人迷路、遇险都在此处,但是今天大家不要怕,紧跟着我走,不要离队。

太白山。

现在已经抵达太白山,大家跟随我依次攀登,沿途会有很多文化遗存,也有很多名胜奇景,我会一一讲解给大家听。前面这个池子叫三官池,池水清澈见底,是当地群众祈雨之地,非常灵验,如果你们那儿雨少受旱,也可祈点雨带回去,但是每次祈雨一定要到这里来。我们前边这座山峰名叫万勿山,群壑排列似牙勿,所以称此名,中间最高的那一处山峰挺秀峻拔、耸人云霄,故名日独秀峰。前边儿处地方叫二仙水、望仙岭、冲天岭、分水岭、观云海等。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太白湫泉,大家想必看过电视纪录片太白大爷海潜水探险的片子吧?!两位潜水勇士从结冰的湖面潜入了我国内地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三太白池(海)里,捞了一块珍贵石头,供地质研究,创造了潜水史上的一个壮举,捞出来的这块石头,更是珍贵,对太白山的形成等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其实,太白山处处都是宝,如果大家今天运气好的话,还会碰到很珍贵很珍贵的东西,动物方面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锦鸡、太阳鸟等,碰到的话千万不要打扰它们,因为在这儿我们是客,它们才是这儿真正的主人。中草药方面有很多名贵药材,比如:太白贝母、雪山一枝花、手掌参、天麻等,不过我们不认识,千万不能乱采。这里许多植物是有毒的,千万小心。如果我们团里有懂地质的人,千万不要错过机会,这里有引人入胜的第四纪末期的冰川遗迹,有冰斗、角峰、冰川湖、幽谷、羊背石等。

已经到山顶了,这个平台叫拔仙台,是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一个角峰,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们可以俯瞰北边滔滔之渭水,壮观至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湖,就是大爷海(大太白海),另外还有二爷海(二太白海)、三爷海(三太白海)、玉皇池、明星池等,分布如串珠,保存完整,水寒如冰,水稳如镜,清澈碧蓝,岩影波光,绣丽动人。白云蓝天映人湖面,随风变幻,景致万千,大家好好感受一下这心旷神怡的感觉吧。

大家登山的途中看到许多老太太拿着馒头、黄纸和香登山,虽然登得很吃力,但从不泄气,为什么呢?因为当地人认为太白山是一座神山,如果身体有病想康复,想发财,想要男孩,想要夫妻和睦,都可到沿途庙宇中烧香许愿,据说非常灵验。大家如果有什么要祈求,烧香不烧香无所谓,只要心诚祈求就行,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心诚则灵”,太白山也会祝登过它的人幸福安康,永伴终生!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第二篇】

西岳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全国第一山"的说法。西岳的闻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对空的风筝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个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几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

西岳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游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好似蜃楼海市,并且有古松相映,更是独具匠心。山峰奇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而且西岳还以其巍峨挺秀挺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墨客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西岳的挺秀如削而言的.。同进西岳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西岳海拔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秀。

西岳距西安咸阳机场138公里,机场没有直达西岳的班车,一样平常必要在西安坐车前去西岳。西岳有两个火车站:西岳火车站和西岳北站。陇海线上各站可乘平凡火车在西岳站下车。发自西安的动车和高铁则停靠在西岳北站。西安火车站与西安城东客运站均有发往西岳的班车或旅游专线车。西岳景区内部交通首要为索道。

西岳四序景致神奇多变,差异的季候可以浏览到“云西岳”、“雨西岳”、“雾西岳”、“雪西岳”。春季雨足雾稀,万物初醒,山花壮丽,是踏青访春的好行止;夏日能见度高,天气风凉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间瀑布,时常伴有云海呈现,叹“但闻人语声,不见有来人”之幽境;秋季温度适中,红叶满山,山崖为底松桧为墨,一抹辉煌令民气颤,是爬山的最佳季候;冬季白雪皑皑,雪淞峭壁远山相望,给人以瑶池美感。而日出则是西岳一年四序都不行少的景色。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第三篇】

勉县的定军山,拜谒一位“中华智多星”,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也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武侯墓修于公元234年,它的特点之一是墓区内有两座墓穴,均称是真的。位于寝殿之后的武侯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35年。位于半山腰的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99年。目前,孰真孰假,尚无定论。

武侯墓的第二个特点是墓后种有世上少有的结子桂花树,人称“护墓双桂”。

武侯墓的第三个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定军山,是蜀国北大门汉中的门户,号称“陕南十二连山一颗珠”。诸葛亮遗嘱葬于此处,防止北方的强敌。正所谓“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下面我把诸葛亮的生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囊阳),被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统一汉室天下,三顾茅庐,已成千古佳话。年方27岁的诸葛亮宏图在胸,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格局,以及足以和刘备抗衡的曹操、孙权的势力,一席话便刘备茅塞顿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刘备临终的一句叮嘱,一份寄托,便有了诸葛亮一句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六出祁山的超负荷运转,他的生命也随着他的誓言随风而去了!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武侯墓。

大家会问,为什么叫“武侯墓”?是因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国,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刘禅溢封“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冢为“武侯墓”。

现在的武侯墓区,总占地面积片万平方米,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进入陵园大门,便可以看到山门内侧的两幅壁画,分别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终托付遗言”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

经过拜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殿。大殿前的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请大家跟我走进这座雄伟宽敞、庄严肃穆的大殿。

殿内正中神拿上端坐的便是集忠诚和智慧于一体的诸葛武侯,他左手持《六稻》书卷,右手按膝,羽扇纶巾,气定神闲,伊然一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态。两书童侍立左右,一持宝剑,一棒印缓,拿下关兴、张苞各持令箭、钢鞭卫护两侧。威武雄壮、生动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武侯坐像后,还绘有屏风式壁画四幅,内容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例如:定军山下老黄忠刀劈夏侯渊;诸葛亮三气周喻等。这些短小精悍的画面,突现了当年历史岁月里为精彩的瞬间。

大殿后这一形如“覆斗”的坟冢,就是诸葛武侯的长眠之所,家高5-6米,方圆60米,今人在四周砌八卦花墙,刻有很多的三国故事,以纪念这段历史。墓向头西脚东,暗示着“永怀西蜀,不忘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凤愿,这也是孔明遗表中提出的,由费祎,呈奏后主:“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吉日,亲自送灵枢至定军山安葬。

墓家选在定军山下,除了北伐曹魏八年之久而不忘统一大业外,更有喻意的是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吸引着诸葛亮的又一根据。他一生研练着周易八卦,死后为自己算一清静之所也是情理之中。当您登上定军山,领略诸葛墓冢,只见九条山冈如巨龙腾伏,从四周翻滚而来汇聚于武侯墓,犹如垒起的屏障降服在周围,故有“九龙捧圣”之美誉。凡来拜谒者,无不兴叹于此。

在庙院之内,引人注目的是那古朴、通天的'古柏,柏树向来是“寿与天齐”的通灵、吉祥之物,而在诸葛坟冢一周分散着当时种植的翠柏54株,象征着孔明的在生之年。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护墓双桂”。高30米以上,直径1米以上,枝千四伸,犹如车盖般遮护着墓冢。北京林学院专家曾用碳十四测定,这些古柏、汉桂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当为东汉时期所植无疑了,这一棵裸树木也成了武侯安息于此的见证。

每到清明或仲秋之际,人们来到武侯墓,都会静静地感悟到这里的寸草寸木宁溢祥和的氛围!

武侯墓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下一站我们将去武侯伺参观。在这段时间内,我先把与武侯词相关的背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

武侯祠位于汉中勉县城西3公里处,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始建于公元263年,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50年,是全国早,也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因而有“天下武侯词”之称。诸葛亮死后,朝廷上下都纷纷恳求为他修建祠庙。但是因为刘备的宗庙建在成都,多有不便,于是公元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庙。明代,因为原来的武侯祠已过于破烂,于是人们在当年武侯相府之地,即现址重修了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50余亩,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7个院落,现存有大殿、拜殿、木楼、木牌坊、琴楼、钟鼓楼、截门、祟圣词、琴亭等古建筑叫座、80余间,匾联幻余副,石碑知多块,多为明、清建筑。它们融书法、文学、绘画、古建、雕刻、园林于一体,格调高雅,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为蜀汉求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逝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词"。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大门。迎面的这个建筑叫乐楼。乐楼是历代人们在每年八月庙会期间祭祖诸葛亮演戏的舞台,楼台口檐柱上部各有斜柱一根支撑檐擦,上有浮雕戏剧人物。从服饰上来看,当为羌族文化遗物,这些浮雕为研究汉水流域羌人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位于乐楼广场东、西两侧的是东、西辕门,它修建在当年出人蜀地的必经之道上,千百年来文武百官路经此处必须下轿下马,以表示对诸葛亮的崇敬。

请大家看这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正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另一面则撰有:天下流。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他是天下流的忠诚之士,流的智慧之星。看完牌楼,我们便进入第二院落。

这座楼叫琴楼。相传它是诸葛亮设“空城计”谋略之地(历史上“空城计”发生在勉县老城之西的地方)。琴楼的两侧,为钟鼓楼。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里的钟鼓楼方位不同于传统的钟鼓楼建筑的方位,即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我们这里的钟楼位于西面,而鼓楼位于东面,意为诸葛亮不忘北伐,统一汉室,故而西钟东鼓。

穿过琴楼,我们将进入主体院。

这个门叫戟门。它是历代排列兵器之所,两侧悬挂著名法家于右任先生的题联:“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说明了孔明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戟门前方的殿堂叫拜殿。拜殿内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窟联众多,竖有碑石70余块,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祠有诗文刻石。杜甫留诗日:“武侯词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请大家看这几个“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是于右任先生感慨诸葛亮的际遇而书写的。是啊!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诸葛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

正如岑参诗日:“遗庙空肃然;英灵贯千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就是祭祖诸葛亮的大殿,请大家随我进人。正中的神拿中,是诸葛亮的塑像。但见他端坐其中,神情自若,右手扶古琴,左手持兵书,给人以超凡入圣的感觉。其塑像旁边为侍立的琴童,神拿下两侧分别为侍卫关兴和张苞,大殿上悬挂书有“忠贯云霄”四字的愿额,是嘉庆皇帝亲题,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

大殿后为祟圣祠,又称寝宫,古代宗庙分为两部分,前面的叫庙,后面的叫寝,一般称其为“前庙后寝”或“前堂后寝”。寝宫东南边是琴台,世传诸葛亮在世时曾在此抚琴。登上此台,放眼南瞰,汉水东流,沃野千里,使人心旷神怡。琴台边有一裸皂角树,有趣的是,一般皂角树都长刺,可它不长,当地人附会说,因为长在武侯伺,由于孔明一生仁慈爱民,所以连皂角树都不长刺,连草木都有情呀!

武侯祠内还有一株奇花树----“旱莲”,旱莲是汉中市的市花。此树为稀有的木本植物,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所植。每年阳春三月,武侯祠内的古旱莲花满枝兴,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旱莲树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属木兰科,又名“应春树”。武侯词内的这株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一一株。1979年文物普查时,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的树龄为400多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与祠内的墓志相吻合。

旱莲的奇异之处是先花后叶。它每年5月开始长花蕾,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第二年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期很短,仅十多天。花苞刚开放时呈红色,艳如桃花。花越开颜色越淡,宛如粉莲,花团锦簇,丽冠群芳,颇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姿。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志、名闻于世的象征。人们把旱莲花蕾的生长比作生命孕育的艰难过程,把开花季节比作生命诞生时的可爱。传说能看到早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智慧与忠诚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所以历来文人、显贵经过此地,都要亲临武侯祠,来拜谒诸葛孔明。因此,千百年来,武侯墓和武侯词香火不断。现在,武侯墓和武侯祠已成为汉中吸引中外游客的著名旅游胜地。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第四篇】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各位到陕西来旅游!

首先导游我要三个感谢:

第一、感谢大家在众多的旅游线路中选择来陕西旅游。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儿童基金会,三千多万三秦父老欢迎各位来陕西旅游观光!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吃得好,睡的香,花的开心,玩的尽兴!谢谢!

其次、感谢大家在众多的陕西旅行社中选择我们旅行社。

第三、感谢缘分。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能和各位相聚相识相会相知在这小小的车厢,咱们定有那五百年的缘,八百年的份。冲着这一缘分,请允许我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就是大家此次陕西之行的地陪导游,我姓__,大家可以叫我小__,也可以叫我_导。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姚明靠的是腿,冯巩靠的是嘴,咱导游靠的就是身材像魔鬼。远看_导,火树银花,一表人才;近看_导,貌似色狼但是心地善良。大家放心,就是再苦再累,_导我也要以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诚心给分享的“陕西景点导游词推选(精选5篇)”,也有第一次来的,我想送给大家三个字,那就是“不一样”,首先是不一样的旅行社,不一样的旅游车,不一样的.导游,不一样的景点,不一样的服务,不一样的感觉和不一样的收获。

最后,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紧密的团结在以_导为核心的导游周围,坚持科学旅游观,构建和谐团队,为使我们此次陕西之行圆满成功而努力奋斗!谢谢!

陕西景点导游词推荐【第五篇】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耀州窑遗址所在地。南距省会西安约80公里,北距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约75公里。耀州窑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的古陶瓷专题博物馆,也是陕西十大博物馆之一。它陈列展出了中国代历史名窑耀州窑近千年的辉煌成就。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博物馆的门厅,正门面首先看到的是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有感于陶瓷的制作原理博大精深而即兴填写的《西江月》词:“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真是森罗万象。”

这首词以凝练优美的词汇概括了陶瓷生产。词前两句说明泥土是制瓷的原料,但需经过人力的作用才可使用,讴歌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能力;瓷器之所以伟大辉煌有别于其他的如雕塑、绘画艺术,除了人为的因素,还需与“天地阴阳”、“水火木金土”这些自然因素结合,才可制作出完美的陶瓷器皿;瓷器不仅可为人们实用,而且可作为乐曲供人欣赏;“宫、商、角、徵”是中国民族乐曲中古老的五声调式1、2、3、5、6、7的其中四声,意为反映陶瓷研发生“铿锵”的音韵之音。词的后两句是郭沫若对无法言表的陶瓷世界由衷的赞叹。词中充分表明土是原料、水使之成型,在空气中干燥,在火中永恒,再经人加工使其成器的制瓷特征。

与《西江月》词相对应的是博物馆的馆标,它是根据这首《西江月》词的精心设计而成。下端曲线代表人手的侧面,表明手使之成型,讴歌人类劳动力的伟大;圆点则代表泥团,是制瓷的原料;旋转曲线的开端类似太极图,隐喻制瓷与天地阴阳五行这些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密切关系;旋转曲线则吻合了制瓷工艺流程中“轮制成型”的过程;上延伸的“s”形曲线代表着北宋的典型器物----玉壶春瓶的造型侧影。整个馆标构思精妙,线条凝练,自下而上形象地勾勒出“手托泥团、采天地阴阳、融金木水火,旋转成器”的制瓷过程。

序言大厅。

现在我们一同步人的是博物馆的序言大厅。序言大厅就像一本书的序一一样,在这里大家将会对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有所了解。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黄堡镇是古代耀州窑的中心窑场,同时也是陕西目前发现得早的古代手工业城镇和中国的百大名镇之一。耀州窑博物馆就建在古代窑场之上,是一座集收藏、陈列、研究、仿制于一体的新型陶瓷专业博物馆。该馆于1994年5月23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米,收藏各历史时朔珍贵文物50余件(片),陈列展出耀瓷珍品千余件。

主馆建筑气势恢弘,雄伟壮观。馆区绿树环抱、景致独特,广场中心有被誉为“天下壶”的仿宋青釉刻花倒装壶巨型喷水雕塑,还有堪称“瓶中之王”的仿元代白釉黑花玉壶春瓶大型建筑,可谓匠心独具、妙趣天成。全馆由“耀州窑史陈列”、“参考研究室”、“现代陶艺作品展”、“唐三彩窑址保护大厅”、“唐宋遗址保护厅”和具吸引力的“陶艺中心”组成,系统科学地再现了耀州窑的历史风貌和“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为研究中国古陶瓷史、文化史、科技史、建筑史、物理、化学等提供了珍贵、翔实的资料,同时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亲自动手制作,充分体验陶艺制作的非凡乐趣。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博物馆陶瓷专业这一主题,前言的说明文字是用瓷土精心烧制而成的,这种陈列手法为国内独创,可谓匠心独具。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造青瓷的名窑,因宋代隶属耀州府辖,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元末明初下衰,共800余年。古窑址密布黄堡镇漆水河两岸,其规模宏大。据《同官县志》记载:“地方故老相传南北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收获,充分印证了当年“十里窑场”的盛况。耀州窑遗址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庞大的规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现在看到北面墙壁上这幅巨照,就是耀州窑古“十里窑场”今天地貌的中心部分。照片上田野、厂房、村落的底下埋藏着丰富的唐至元备时期的遗迹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址已荡然无存,然而俯拾皆是的瓷片,依然在不甘寂寞地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序言厅内南墙壁上相对应的两幅照片为考古发掘现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古窑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耀州窑遗址历经数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面积达2万平方米,迄今共清理窑炉作坊百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耀州窑遗址成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掘瓷窑遗迹规模、丰富、出土文物多、序列强、保存完好的一处古窑址。这两幅照片展现的就是当年考古发掘时的场景。博物馆也就是以历年的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为主要线索,以实物为依据,来揭示耀州窑独特而丰厚的文化。

各位朋友,在了解了耀州窑和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之后,请大家与我一同去参观“耀州窑史陈列”,共同去追寻那800余年的历史轨迹。

耀州窑史陈列。

耀州窑史陈列是耀州窑博物馆的主体陈列,由4个展室组成,总面积为3400平方米。这里展出的千余件文物揭示了耀州窑考古发掘的成果,生动地再现了耀州窑的辉煌历史与工艺成就,希望今天的耀州博物馆之行能给各位朋友带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我们的参观将从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唐代耀瓷开始。

步入展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铜川市行政区域地图,它的外形酷似一只憨态可鞠的熊猫,欢迎大家的到来!在它上面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古窑址的分布地点。以黄堡窑为中心,辐射到上店、玉华、陈炉、立地坡等地,范围广,规模大。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作为唐代长安城京城之地的黄堡窑,大唐的兴盛繁荣直接影响了黄堡窑场,使之成为烧造品种多样化的综合性窑场。

能体现盛唐气象的可谓是唐三彩。现在大家看到的唐三彩为耀州窑所烧造,是我国继河南发现的又一处烧造唐三彩的窑址。唐三彩是中低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釉陶器。三彩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等工艺后,捏制成型,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l000摄氏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使釉料,再入窑中烧至800-900摄氏度后完成。唐三彩主要的用处是随葬的明器,唐三彩产量与大量兴起是为适应唐代的厚葬之风。

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得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在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蔓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斑驳陆离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唐三彩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蚀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召的古代工艺品。耀州窑唐三彩除了用于大量的随葬之外,还开创性地烧制了三彩建材,拓宽了三彩使用的领域,是考古上一项重大发现。

大家看到的琉璃瓦是目前陕西省发现的早实物资料,同时它的发现也为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琉璃瓦找到始烧地。中立柜中的三彩龙头套饰是目前我国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的唐三彩套兽。三彩龙头套饰用于高级建筑构件。其造型是中华民族惯于表现的灵物----龙,它集贴、塑、雕、搂、刻、画等装饰手法于一体,生动地塑造出龙首形象。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和龙相关的物品使用也有特定的要求,三彩龙头套饰仅能用于高级寺院或大型宫殿建筑上。

其后部呈长方形的空套状,两侧有穿孔,上端切割成三角形,以便和其他建筑构件结合固定,它的用途是套在建筑物上伸出的挑檐部位,避免木质构件因风吹雨淋而腐朽,同时具有装饰效果,是皇家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在黄堡窑址发现的唐三彩龙买套饰和大量琉璃瓦,说明耀州窑在唐代就与宫廷有密切的联系,是烧造宫廷高级建材的重要基地。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

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

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大家现在看到的茶盏托又称茶盏托子,是承托茶盏以免烫手的用具。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据李匡义《资暇集》记载:唐代,有一个叫做崔宁的人,做了成都府尹,生活很讲究。他的女儿喜欢喝茶,因为茶盏注入茶汤后,端时很烫手,觉得很不方便。一天,她灵机一动,把蜡烤软,做成茶盏底大小的蜡环,又拿了一个小碟子,把蜡环放在碟子上,再把茶盏放在蜡环上,这样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至于烫手。崔宁看了女儿的杰作后,很高兴,就把这种碟子叫做“托”,此后流传开来。这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而且增加了茶盏的装饰性,给人以庄重感。以后为了保持茶的香气和清洁,加碗盖。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不可分离。饮茶与茶具道出了中国茶文化的'品位,把茶文化又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

宋代是耀州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青瓷产量跃居全国诸窑之首,刻、印花装饰在宋瓷中独树一帜,其产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不仅上贡皇室,远销海外,并在国内形成了一个以黄堡耀州窑为代表,影响西抵甘肃,东达河南,南及广东、广西诸多窑口的庞大的青瓷体系----耀州瓷系。

宋代耀州瓷造型各样,式样雅朴。釉色以檄揽绿为基本色调,极富变化。器物有日常用器、娱乐的围棋子、化妆的粉盒、玩具的瓷塑、陈设的花瓶、祭祖的香炉等,可谓琳琅满目。耀州瓷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种类繁多,有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山石流云坡尖、几何纹类等,内容清秀健美、积极向上,具有浓郁的地城特征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宋代窑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宋代耀州窑青瓷的装饰手法也非常丰富,有刻、印、画、剔、塑、堆、贴、楼空等,但成就的典范要数刻、印花青瓷了。

耀州窑刻花青瓷素有“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其方法是在半干的坯体上,用竹质或铁质刀具刻画出花纹图案,施釉烧成后,通过釉层薄厚形成浓淡色阶,布于同一平面上的花纹显出了不同层次的效果,使密集的装饰构图毫无满塞之感,而更显出丰富充实,形成了耀州窑青瓷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现在大家看到的触摸台是博物馆具创新性的陈列特色。我们打破了中国博物馆界封闭式陈列常规,大家可亲自动手触摸宋代瓷片标本,感受耀州窑刻花青瓷视觉与触觉的差异,在中国的博物馆界为首创。大家现在可以来感受一下。

宋代制瓷展室。

宋代耀州窑所取得的辉煌制瓷成就与其科学、合理、完备的生产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在第三展室大家将了解到宋代制瓷工艺流程。

宋代制瓷工艺流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原料开采一原料粉碎一泥料制备一坯品成型一装饰一素烧一施釉一装烧等。宋代工艺流程和千余年后的现代陶瓷的制备流程相比,除了没有使用电动机械之外,制备流程的工艺几乎是相同的。瓷器叉称“火的艺术”,这说明烧成工艺是关键性的工序。宋代耀州窑不仅改换了燃料,改变了窑内结构,而且在装窑和烧成工艺上也进行了全面改进。此时,所使用的依旧是半倒焰式馒头窑,与唐、五代不同的是,将火膛改为适合烧煤的燃烧室,增设了炉棚和落灰坑,地下通风道进行控制,达到人为掌握窑温、并适时地变换烧成过程中对氧化和还原气氛的控制。这种窑凭借其合理、科学、容量大等优势,被北方话窑广泛推广采用,成为中国北方典型、先进的窑炉结构。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工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碾槽是宋代粉碎原料的工具,现在大家看到的石碾槽目前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都被称为中国之。宋代瓷业进一步发展,加工原料的工具不再满足于小型的石白石粹,耀州窑偶用了更为先进的粉碎工具----石碾,将物理中的力矩原理巧妙地运用进来。它直径米,由21节弧形条石组砌而成。叫心用铁铆带动碾轮,畜力牵动,降低了窑工的劳动强度,又大提高了原料加工数量。从弧形凹槽那光滑的表面不难想像时它被频繁使用的情景。这类加工工具直到四五百年之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才有正式书面记载。这件实物也称得上是目前国内发现早、的石碾槽了。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耀州窑博物馆不仅是目前全国规模、序列性强、丰富的专题性古陶瓷科学博物馆之一,同时又是集遗址陈列、文物陈列和模拟制作陈列三位一体的大型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4 264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