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第一篇】
自取消大学毕业生分配、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愈加激烈。中国社会科学网显示,20xx年应届毕业生已突破760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盲目择业”“高违约率”“高就业成本”等问题,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人才与职业进行匹配与再规划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必须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与时俱进的实际效力。自李总理在20xx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备受重视,“双创”不仅表现为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时代精神。面对“双创”的新背景,职业生涯规划在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相关配套措施亟待提出,以助益于个人、社会、时代的发展。基于对江苏省某211高校的调研,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个人、高校组织环境、家庭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缺乏与时代的对接,缺乏“双创”精神的融入,相关解决措施刻不容缓。
一、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虚设,甚至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指导活动参率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许多学生现有目标不甚明确,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考研、考事业编与进企业之间犹疑不定。很多大一、大二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学生气浓重的思维方式,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关系不大,到了大三、大四阶段,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科学,职业意识、竞争意识的不足,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常因错失良机而造成遗憾。
在自我认知方面,许多同学的自我分析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过mbti性格类型分析等专业测验,对自身的性格、爱好、能力等情况缺少准确把握,这直接导致自我定位与职业环境衔接的错位,部分学生不能结合自身条件与专业能力作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导致了专业优势的低效发挥或错发挥,这也是“就业难”与“用工荒”两大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
2.规划与行动缺乏转化对接。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测定、分析的过程,还包括对既定目标的执行,规划与行动之间的转接效果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检验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目的是成功就业,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完成阶段性目标是落实规划的根本方法,“沿着一个既定的职业序列进行升迁,才能走出一条顺畅、成功的职业发展之路。”[1]一些同学热衷于用考证来完善“装备”,将时间大量放在考证上,但以考证代替实践能力的做法需要矫正,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着手相关工作之后适应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在前期也会影响到规划中目标的制定。实际行动对规划的现实性转化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经验,增强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及时补齐短板,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自己进行一次“真刀真枪”的再发现过程,通过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得到的各种工作经历来清晰地认识自我,同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对这些经验的反应,即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调整,避免错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等问题。
3.大学生创新思维有待加强,学校指导措施相对传统。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早已有之,但其作为一种现时的行为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双创”、“互联网+”、工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都展现了创新思维的生命力,李总理更是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業,万众创新”的号召,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个创新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注重创新思维。“‘双创’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的战略性政策,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一种创新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未实施创业者的一种可被培育的创业潜质。”[2]创业精神既包含“创业”送种行为层面,更包含“精神”这种思维层面。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扎堆现象,考研千军过独木桥,创业者显得寥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创新思维的欠缺。
从学校层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整体已近完备,但若能更具创新性则可以更上一层楼,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主要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虽然学生的规划能力显著提高,但不免产生“千划一面”的局面。技巧性的讲授是应对择业问题的基石,创新思维的培养则终身受益。
4.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家庭发挥作用有限。
社会提供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帮助还有限,由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处在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缺乏接触社会的途径,校企对接本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当前的校企对接仍待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冲突,甚至学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要求,企业要求的员工难以在学校里便得到锻炼,加剧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有着重要影响,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的作用却有限。一则当前大学生常年在校,与父母交流有限,二则大学生往往自立意识较强,有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示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时几乎只是通知父母而已,并没有与父母进行探讨,三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部分学生家长观念上也显得落伍,父母的择业观与孩子的就业观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种种原因使得家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的普及,提高专业测评系统的使用效率。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规划意识。学生自身要广泛涉猎相关讯息,结合自身需求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主动加强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确立适宜的职业目标;家庭应主动提供支持与引导;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适当提前,避免毕业前临时突击,创新相关讲座与活动,推进导师制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专业职业测评系统的利用率,虽然专业测评系统已在学校普及,但其利用实效有待提高。改善并推进网络平台测评服务,提升时效性和便捷度;为学生提供配套的精品化测试,使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就业创业动向,依据自身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以职业测评系统为基础开展深入式疏导。职业测评系统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人职匹配”的基本认识,但完全以数据为行动指南则就违背初衷了,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测评报告与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分析、进行深入疏导。
2.提高规划与行动的契合度。
在大体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要注重规划向行动的转化,脚踏实地努力,避免眼高手低、计划与行动脱节的问题。首先,要学会对目标进行阶段性地拆解、划分,很多同学面对遥远的职业目标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学会将规划细化,从而提高可行度,自然就不会望而却步了。其次,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关注校内外的实践岗位信息,比如校内顶岗实习、勤工助学,各学院校外合作企业等,要密切关注、善于利用这些信息,选择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相匹配的实践岗位锻炼自己。另外,要学会在实践中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规划,在行动中不断检验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及时作出修正。
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
创新思维的培育既有赖于个体日积月累的训练,也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引导。
个人要打破对“双创”理解的误区,“双创”的灵魂是一种创新精神,不是创业者的专利。因此必须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自主意识。在认识事物方面,培养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在千军万马的竞技中另辟蹊径;在信息获取方面,把准时代脉搏,培养自己适应时代的素质;在规划方面,树立自主意识,不要人云亦云;在规划的具体内容方面,要敢于对目标、要素、实现方式等方面作出创新。
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也要注意推陈出新,推進知识传导与精神培育双线并行,知识授予不是最终目的,精神熏染才是意义。这种创新体现在指导过程的方方面面,在指导思维方面,突破传统桎梏,注意时代性与个性化;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技能教授,要注意创新性内容的引入;讲座与活动方面,要增强互动性与启发性;尽量多提供一些可塑性强或者挑战性高的实践岗位,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操作。
4.促进校企对接,发挥家庭作用。
进一步发挥家庭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加强与父母沟通,主动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父母交流,认真聆听父母的建议,获取其支持与鼓励,合力完善细节,改正不足之处。从父母来说,要改变传统观念,尊重孩子对于自身职业的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代规划,要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角色,帮助孩子完善职业规划,耐心沟通,避免引发孩子逆反心理。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生规划的重要环节,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之星与民族希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价值亦不可估量。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前新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相时而动,探讨与时俱进的新思路、新对策,焕发其新时代下推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新活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第二篇】
通过人才测评分析结果以及本人对自己的认识、朋友对我的评价,我认真的认知了自己。
1.职业兴趣:研究型,希望日后能在科研方面工作。
2.职业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的,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将复杂事物简化。
3.个人特质:喜欢追求各种不明确的目标;观察力强,工作自觉、热情,能够吃苦耐劳;主张少说多做;爱学习;喜欢独立工作。
4.职业价值观:基于家庭条件,首先考虑待遇较高的工作,对所选择的职业要有能从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工资收入限制,我会先考虑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虑这份工作我是否合适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等等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5.胜任能力:
1)能力优势:头脑灵活,有较强的上进心,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相信自己行,能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制定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第三篇】
在网上对我的兴趣进行了分析:具有比较多的兴趣,对艺术不算太感兴趣,比较实际,做自己喜欢的事。
2,性格分析。
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的人乐意干事务性的工作,而有的人对信息加工与处理非常擅长,还有的人热衷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就是人的性格偏好所起的作用。因此,性格能让你在一种职业环境中获得成功,但在另一种职业环境中却大受挫折。
做了mbti自测题之后,发现自己是属于esfp型,即:外向实感感情认知型。
我是一个比较活泼、开朗的男孩。喜欢凭自己的感觉做事,比较重感情,喜欢与人沟通,团队合作,还很喜欢挑战自我。
3,能力分析。
我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不怕苦,不怕累,做事坚持到底。比较喜欢动脑,经过认真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能够接受别人对我的批评和建议。
4,优缺点分析。
优点:做事认真仔细,关心他人,有恒心,人品端正,有上进心。
缺点:骄傲自满,信誓旦旦,过于关心他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第四篇】
从调查目的和最终形成的书面报告的内容综合评价,调查报告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
这类调查报告是为了概括出先进人物或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正面经验,使其便于在面上发挥影响。调研对象是一个或一类特定的先进典型。调查报告写成之后,其中所概括的经验,可以为有关人员或单位所借鉴,或可以使之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作为有关主管部门开展学习先进活动的素材。
这类调查报告因调查目的、范围和用途的差异而有两种区别:一种是反映具体情况的个案性调查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把某一个具体问题界定清楚,调研范围单一、具体,报告的内容一般用来作为处理某一具体问题的依据或重要参考。另一种是反映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报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调研范围相对宽广,涉及的对象较多,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宏观决策参考,或者用于说明某种客观现象,某一学术观点。
揭露问题的调查须在已有线索的基础上展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清事实,获得足以说明问题性质、程度的材料。调查对象一般是暴露出问题和问题涉及到的有关单位和人员。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不仅可以用来澄清是非,辩明真伪,教育群众,还可直接用作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的重要依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第五篇】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前景,使同学们了解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为我系新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不可或缺的指导,20xx年9月21日下午两点二十,轻工化工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在我系6201教室进行开讲。有幸请来了教务处副处长兼我系副主任王珂佳为20xx级新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首先,王处长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了自己。随后,他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开始讲起,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应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认识,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一一讲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同时又告诉在场的新同学,在了解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之后,更重要的就是如何规划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大一时,你要博业,就是说你要看大量的书,从中发现你喜欢的知识领域;大二时,你要通业,把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学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时,你要择业,就是在实习时要加强技能的学习,练好本领,同时还要学会自我推荐和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实现就业。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职业规划,王处长将职业规划分成了三大步骤:第一步、自我认识,学习理论;第二步、职业评估,学习技能;第三步、职业定位,人职匹配;王处长详尽地讲解了每一步,并结合实际向同学们阐释了原理。
最后,王处长给大家总结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精神;建立目标意识、规划意识;学会学习、做事、做人。
本次讲座在现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王处长的精彩讲座不仅消除了同学们对于专业前景的迷茫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加明确自己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愿我系20xx级同学都能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