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山西五台山【精彩15篇】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众多游客。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介绍山西五台山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1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2
五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总面积平方千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山西五台山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说起山西五爷庙也就是现在的万佛阁,于明代万历年间40年,坐落在陕西省台怀镇塔院寺的东南方向。主要由五龙五殿和文殊殿组成。五龙五殿内塑五尊龙王坐像,以五爷名气颇大,所以当地人也就把万佛阁称为“五爷庙”了。山西五爷庙的寺庙是呈南北方向的,占地2040平方米,计有殿堂间,崇楼板间、僧舍近求远20间、戏台湾省座、佛塔座、明碑3通。
首先说说山西五爷庙的建筑情况:
山西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1920xx年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五唱戏。
除了五龙王殿外,山西五爷庙里还有文殊殿,它是三间两重三檐四出歇山顶,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下层供养明代脱纱三大士像;文殊坐狮、普贤坐像,观音坐朝天吼,每尊朔像高约束米多。上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各排列着五尊塑像,他们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十殿转轮王,这“十殿阎王”构成了“十殿阎君朝地藏”的布局;而地藏王菩萨左右两侧的立像,原来是闵公父子。传说九华山本来是属于闵公的,但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时想占用这块地方,便化成和尚找闵公,说:“今来贵宝地,一不化缘,二不化斋,只求一袈娑之地作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闵公哈哈大笑:“这周围百里皆我所有,怎在意你占一袈水涨船高之地?师父,你看哪座山峰好,就在哪里修行好了。”“和尚”闻言,把袈裟一展,九华山便被整个罩住了,闵公只好将它全部布施供养。殿檐梁间,悬挂着一口重油000斤的明代大铜钟。殿内木阁上、下两层都为3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千姿百态,虽多达一万尊,却无一雷同,令人称奇,所以文殊殿又称为万佛阁。
接下来说说山西五爷庙里供奉的佛像。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在群众心目中,他们不懂什么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但只要一说五爷庙,则远近闻名,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垄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直映公司的导游员,我姓贾,大家可以叫我贾导。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五台山。晕车的游客赶紧吃点晕车药,我边走边给大家介绍。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观光旅游。我是大家的导游员杨丽,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王朝,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000多尊,根据武周山势的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自然的分成东区、中区和西区三部分。其中第1~4窟为东区,5~13窟为中区,14~45窟为西区。下面我们就先从中区的第5区开始参观吧。第5、6窟是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中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窟为椭圆形的穹窿顶马蹄形,分前、后两室,进入高大的后室,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这尊两腿双盘、双手叠放腿上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的全结跏趺坐禅定印象,表示着释迦摩尼佛已进入标准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行、卧四威仪,即四个庄严地身姿之一。大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第一大佛。专家们认为这尊大佛是北魏孝文帝为他的父亲献文帝凿造的佛陀象征。那么上述历史在此窟是否有所体现呢?请各位细看,大佛头顶为蓝色螺髻,面庞方圆,细眼长眉,鼻梁高直,唇含笑意,两耳垂肩,在端庄、慈祥的神情中透露出神圣、超凡和自信的风貌。尤其是这尊佛像身穿双领下垂,内衣束结,宽大柔软而下垂的袈裟,衣纹流畅,给人一种丝的质感。大佛的右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左侧为过去式燃灯佛。大佛的后面有一个很宽敞的甬道,那是供佛教信徒们礼佛绕行的诵经道。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以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在巨大的中心塔柱和整个洞窟的四壁上,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瑞鸟、神兽、花卉,形成了一种热闹拥挤,美妙神奇的佛国氛围,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摩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叫佛母洞。请大家随我的手势来观赏面前这幅关于右腋诞生的画面:古印度有一个小国叫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王后叫摩耶,他们到了40岁的时候还没有孩子,非常焦急。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来,后来怀了身孕。按当地习俗,妇女应回娘家分娩。摩耶夫人在快临产时,在妹妹和仆人的陪侍下回家。半路上,他们到蓝毗尼花园休息,刚到一颗菩提树下,夫人预感快要生产了。于是,一手抓住树枝,一手在妹妹的搀扶下,从右腋生出了孩子,这就是乔达摩悉达多,成佛后被尊为释迦族圣人的释迦摩尼。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被誉为云冈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露天大佛。这尊高达米的结跏趺坐佛像,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大日如来吉祥坐禅定印象,是释迦摩尼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沉静思考状态。这尊大佛便是北魏文成帝拓拔睿的象征。他恢复佛法,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态,表现出佛教徒对他的敬意。距离产生美,角度显神韵。在这尊露天大佛面前,以不同的距离和角度观赏,都会产生各种变化着的美及其神韵。
现在给大家20分钟时间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双眸,略带微笑的嘴角,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好,20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合作!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3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4
清朝建立以后,康雍乾嘉四帝,无论其本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
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活佛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五台山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构造加之古代建筑和文物的保存,特别是它的魂----文殊信仰对世人对全山的影响。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5
游客们:
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施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
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
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
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
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
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
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平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20xx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6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列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峰耸峙,山势雄伟,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峰环抱,方圆达250千米。东台海拔2795米,因其东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称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故称锦绣峰;西台海拔2773米,月坠峰巅,宛如悬系,称挂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云浮山腰,巅摩斗杓,称叶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中台2894米,石翠岩碧,碧霭浮空,称翠岩峰,是五台中心。五台北部阴谷处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北台盛夏时亦可偶见降雪,因此五台山亦称清凉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五台山风光秀丽,夏无酷暑(盛夏时节,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气候宜人,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因其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东北,以“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居于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古韵依然,自然风光奇丽壮观,美画如卷,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游人前来朝台拜佛,参观文物古迹,游览佛地风光。
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因此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
五台佛国也诞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师,盛唐时期,这里成了海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佛教学院,千百年来,印度、日本、蒙古、朝鲜、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很多人都到五台山来朝圣求法巡礼,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终身。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7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8
常听人说,坐落在神木郊外的五台山山形奇特,景色优美,弛名中外,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暑假,我的爸爸妈妈要带我去五台山,我高兴极了。因为去五台山是我多年的愿望,这次终于能够实现了。
爸爸开着车,沿着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向五台山奔驰。汽车穿过层峦叠嶂的山谷,途中的村镇,农舍被一一抛在后边,行车大约一小时左右,爸爸说“:看,五台山到了!”我举目向前望去,只见群山中崛起一峰,气势宏伟。
仰望五台山,麦垛形的山峰,三面悬空,另一面与山相连。山上树木十分茂密,苍松翠柏,清秀挺拔,崖面上飞阁栈道,犹如彩虹凌空,三尊巨大的佛像雕在上面,个个慈祥和善,神态安逸。而那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蜂窝一样,山顶小塔掩映于绿树之中,隐约可见,在夏日的霞光里,五台山显得更加瑰丽,壮观。
我们坐着汽艇到了山脚下,顺着绿树掩映,曲折迂回的台阶,开始登山了。
我们看到的'第一尊塑像是睡佛——释迦牟尼,这尊佛像长达6米多,身边坐着他的十大弟子,高度也都在一米以上。只见释迦牟尼闭着双眼,右手托着下巴,神态是那么安详,慈善。细细一看,似乎还在均匀地呼吸,多么高超的雕刻技艺啊!他的弟子们也都神态各异,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在念经,有的在煎药,似乎都盼望着佛祖早点醒来。
我们顺着狭窄的栈道再往上,就到了千佛廊,这可真是佛像聚会的大礼堂。它们分左右两层排列,有的端坐沉思,愁眉不展;有的展眉疾目,神态威严;有的温顺和蔼,若有所思;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兴高采烈,眉开眼笑……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照着美丽的五台山,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恋恋不舍的走下山去。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9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10
五台山是山西的著名旅游景点,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都慕名前去参观,导游要抓住五台山景点的特色,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山西五台山。
导游词。
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列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峰耸峙,山势雄伟,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峰环抱,方圆达250千米。东台海拔2795米,因其东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称望海峰;南台海拔2485米,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故称锦绣峰;西台海拔2773米,月坠峰巅,宛如悬系,称挂月峰;北台海拔3058米,云浮山腰,巅摩斗杓,称叶斗峰,是五台山最高峰;中台2894米,石翠岩碧,碧霭浮空,称翠岩峰,是五台中心。五台北部阴谷处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北台盛夏时亦可偶见降雪,因此五台山亦称清凉山,是夏季避暑胜地。
五台山风光秀丽,夏无酷暑(盛夏时节,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气候宜人,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因其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东北,以“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居于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古韵依然,自然风光奇丽壮观,美画如卷,吸引着国内外佛教信徒和游人前来朝台拜佛,参观文物古迹,游览佛地风光。
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因此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
五台佛国也诞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师,盛唐时期,这里成了海外信徒留学听经的高等佛教学院,千百年来,印度、日本、蒙古、朝鲜、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很多人都到五台山来朝圣求法巡礼,有些甚至留在五台山修行终身。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11
游客们:
大家好。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12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米见方,高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13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米见方,高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14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介绍山西五台山 篇15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