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自我鉴定 >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782463

【导言】此例“初中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第一篇】

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学科模块评价登记表为主要内容,以研究性学习评价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表为重要补充,以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求达到:1、评价主体多元化。2、评价方式互动化。3、评价内容多样化。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自己这几年的亲身体会,现将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明确评价的目标

通过“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观且富有人性化地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足迹”,打破现行的考试制度,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衡量,温馨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达到以评促学的目标。

二、明晰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数尖子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促进全员的多层发展。

2、激励性原则。评价应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对学生的激励应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内在激励为主。评价应多方开掘学生的内在激励,加速学生内驱力的发展,不断激励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发展的追求。

3、自主性原则。评价应充分调动和及时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对某项考查结果不满时,可按学生的要求让其再自学,在其自认为已获得良好发展时给予再次考查的机会。

4、多样性原则。评价要做到形式多样:等级评价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全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相结合。要突出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个性化原则。过程评价必须关注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的发挥,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和特长,使评价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实施评价的措施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设置“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宗旨。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高中地理问题,对解题的反思,单元知识总结,典型的错题记录,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等。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可以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让学生参与成长记录袋建立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的能力和负责的态度。它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习惯。建立并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着力于人的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方法。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

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达成教育主体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增强了教育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合力。对推进学校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一点体会

通过对学生九个维度的客观评价,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评价不再是仅凭成绩的好坏,而是多方位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强化了过程评价,达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目的,体现评价的动态变化。

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纳入其中,各班建立班级管理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证据,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平常表现资料积累少,造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等缺少充分依据,说服力不强,难以达到公正评价的效果。二是学校部分学生素质相对来说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他们在评价过程中不能认真参与,客观评价,而是马马虎虎。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耐受性较强的工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力求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但这毕竟是新生事物,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 全面发展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学生、教师、家长都一味地追求高分。学生死学,教师硬灌,家长猛追,拧成一股绳抓成绩。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出现高分低能,甚至畸形发展。改变评价方式,创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体系,将学生学习过程全方位科学合理地打分记录,期末以数字形式科学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家长、教师关注的仍然是分数,但却是一个能反映综合素质的分数。评价体系发生变化,每一个人关注的东西也就发生了变化。通过评价方式的变化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笔者拜读了部分评价方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一个简易评价方案。

一、评价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确定以下评价内容。

1.道德素养。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关注学生爱国精神、尊敬他人的精神、团结友爱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道德能力、道德行为、公民素养等。

2.学业成就。学业成就的评价要体现学生多维学习能力的协调成长,要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原则。传统的评价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反映很多问题,例如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信息能力、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意志等。考试应该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就像演员喜欢登台一样,然而现实却是学生把考试当做负担,尤其学习好的同学,甚至对考试产生恐惧。学业成就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等等。

3.运动与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学生以后成就的载体,身体垮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的身体强壮、健美,使人从外在形体和内在生命素质上,透射出对生活追求的勇气和智慧;同时,它为社会输送着活力,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导引人们塑造自身,塑造生活。”运动与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评价内容包括体育测试成绩、体育锻炼的习惯身体机能等。

4.艺术与音乐。评价内容包括音美成绩,音美艺术活动参与热情以及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欣赏水平、对美的表现能力等。

二、项目权重及实施方案

三、评价结果

学习过程评价量化体系最终评价结果是以分数形式呈现,此分数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此分数不仅能反映学生现在学习状况,还能反映学生发展潜力。如果家长、老师、学生能够关注这个分数,努力去提高这个分数,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评价案例

以下为某学生评价案例

1.评价依据

2.评价得分

3.评价结果

此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分。从得分情况看该生综合素质评价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要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体系看起来操作复杂,实际上将学生分几个学习小组,各负责人打分,各小组循环记分,汇总给班主任,再运用电脑工具(用Excel即可完成)将得分规则编为程序就可以轻松完成此项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发展,原有以学科考试的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对人才多元结构的需求。建立一套网络式素质评价平台系统,将评价内容电子化、程序化,有利于了解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选拔提供重要依据。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研究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是整个教育评价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新的评价体系,便于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和学生“评”,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对象,采用多元智能理论,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入手,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以量化形式呈现,对实施评价操作的主体尽量简化其操作流程,做到易上手,同时具有较强的交互式评价系统平台。 系统开发从一开始以简易操作为主导,内容尽可能完善等方面考虑系统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海兵 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4,4。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三篇】

一、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

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在于提高评价效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大效益,是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在传统评价中,评价者独家享有对评价结果的建构权,被评价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评判结果。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价值标准不同,双方对某些评价内容可能很难达成共识。而没有共识,被评价者就不可能接受评价结果;不认同评价结果就不可能有改进;没有改进,就不可能获得发展。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采用评价双方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方法,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通过对话、协商,在对评价结果的看法取得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果,而不是由评价者单方做出结论强加给被评价者。“共同建构”评价结果是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通过对话使学生认同评价结果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可促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共享评价所产生的效益。

2、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可行性

(1)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京教基[2007]16号)之附件5《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指出:“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业务,作为全体高中干部、教师的职务行为。”文件明确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定位,为评价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北京市教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也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两部门联手合作研制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搭建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网络平台,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变得日常化、简约化,使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成为一种可能。

(2)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包含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各方面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要从中选择那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本质特征的指标来使用。确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各区县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部分内容分解为几个重要侧面和几个关键表现,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侧面,“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表现,这可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

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特征

在评价中,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让被评价者与评价者达成一致的认识,应采取对话的方式,在充分交流信息和平等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取得对评价结果的认同,使评价取得预期效益。这种对话具有以下特征:

1、平等性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主体评价的方式,即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和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了解程度,我们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给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了不同的评价内容,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对话的平等性,一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对话过程中地位平等,即在客观事实面前评价双方都有表达个人看法和意见的权利;二是指评价者对所有的被评价者要一视同仁。评价必须以人为本,必须考虑被评价者的真实感受及其对评价方式的接受程度。给予被评价者与评价者平等的对话地位,特别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提高评价双方对话的通畅性和有效性。对话的平等性否定了评价活动中的特权和歧视,为评价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重要保证。

2、直接性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它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为手段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更大一些。终结性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进行的。

对话的直接性,一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中所记录和储存的评价信息的原始性,二是指对话的内容是针对事实进行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被评价者还是评价者,都要为自己所提供的事实依据负责任。对话的直接性否定了评价活动中的客套和虚伪,使评价双方的对话变得真实可信,它在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几种方式

参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不仅包括提供教育服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接受教育服务的学生和家长,而且还包括社区人士。由于是多主体评价,所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不同的对话方式。

1、同学之间面对面互评的对话方式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可根据实际需要(如评价的内容、评价所需的时间、评价的利害性程度等)选择对话的范围,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也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本人可主动陈述自己在某方面的行为表现,其他同学可对其陈述的内容进行评价或补充。这种方式,一是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二是可以互相监督、检查,构建一种诚信的监督机制;三是可以进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一”与“多”的电子平台对话方式

“一”是指某一个被评价的学生,“多”是指除这一被评价学生以外的其他评价主体。这种“一”与“多”的对话,可通过“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实现。对话是双向的:一是学生进行自我陈述,其他评价主体阅读;二是其他评价主体对某个学生进行评价,被评价学生阅读。

在电子平台上,由于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学生本人可以进行比较充分的陈述,不仅可以用文字,而且可以使用图片、音像资料陈述。其他评价主体可通过阅读更充分地了解该生。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反映被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还可以多侧面地反映其文字水平、概括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价值取向、是非观、判断能力等。

同时,在电子平台上,学生阅读其他评价主体给自己的评语的过程,也是了解他人对自己认同程度的过程。这种对话方式受其他评价主体对被评价学生的了解程度、评价者的价值观、评价者的陈述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反映评价者(特别是学生评价者)主动关心他人和了解他人的程度,还可以反映评价者的价值观、判断能力以及陈述水平等。

3、借助评价工具进行人机对话的方式

就北京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学生可以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升级版)”上,借助评价工具进行人机对话。被评价学生可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选择不同评价内容栏目下的“使用工具评价”选项,再根据本栏目的提示进行操作,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该生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反映该生现状的折线图,并予以记录。

4、社区人士评价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

社区有关人士有义务对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予以评价,评价可从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语评价。如果采用书面评语评价,则要让学生将书面评语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

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学生对评价结果的不同期待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现实,因而,不同学生对评价结果有着不同的期待。但这并不等于说评价没有标准。要将这些不同的期待置于评价指标体系之下进行统整,建立一种基于事实判断的评价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2、有效使用评价结果

得出评价结果不是评价的目的,有效使用评价结果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首先,教师要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依据评价结果调控自己的发展目标及学习方式。第二,评价结果可用来为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家长改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第三,对学生群体评价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可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赋予评价的对话过程以学习的内涵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四篇】

一、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解析

此次方案是在2006年北京市教委下发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京教基[2006]9号)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一)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方案指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的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其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员包括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全方位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发展六方面;全程包括初一至初三共6个学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发展,即着重于全面素质中的基础性部分的发展。“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需,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所在。个性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下的个性化发展,在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出来。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需要引导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观念转变。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并促进教师发展;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评价内容既考虑与高中阶段评价内容的衔接,又力求体现初中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特点

确定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本依据是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学习目标。同时在确定评价内容时既要考虑与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衔接,又要力求体现初中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特点。因此,评价内容中一级指标由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两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所有初中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思想道德(包括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学业成就(包括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合作与交流(包括自我认识、人际交往、适应环境)、运动与健康(包括体育锻炼、卫生与保健、体质健康)、审美与表现(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等五方面。发展指标则旨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如特长和有创意的成果等。

此外,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应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评价内容包含对于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时代性是指评价内容要力求体现北京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可操作性是指评价内容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使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具可行性。

(三)评价标准多样,关注学生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

“标准”是对事物进行评判的具体尺度,评价标准的确立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价值取向。评价结果可以是定性的,如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劣评论和描述;也可是定量的,如测验分数。因此,在评价中应提出明确的评价标准,指导评价者给学生一个明确和准确的结论,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绝对评价反映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相对评价呈现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位置。由于在实践中教师过多地运用相对评价标准,将同学和同学进行比较,因此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强调评价主体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在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环境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及时发现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成长中的优点,真正达到以评促发展的理念。

(四)评价主体多元,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等都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而且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是综合素质发展记录的主要记录者。一般来说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业成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发展等行为记录的数量、种类和来源。分析自己在这六方面发展的主要成绩、进步和问题。并做出评语描述,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诊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从评价类型上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形成性评价最重要,它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过程。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能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信息,也为学生和家长确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提供参考依据。形成性评价过程记录中不仅要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记录学生个性的发展,记录学生成长中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总之,形成性评价是以促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当然,方案中也指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用途:“一是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宜于学生发展的学校以及在高一级学校更好地学习提供参考;二是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及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三是为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提供信息依据。”然而在实践中,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关注如何依据终结性评价的结果选择学生等,往往显得功利性太强,反而丢失了教育本真和本质的东西。

二、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设计

上面提到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记录,学校以纸质为主。当前,电子平台是服务于北京市初中学生发展的专业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是为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多主体提供评价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与监控的信息化平台。根据北京市的实际,项目组探索在信息化背景下以电子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即:形成性评价在全市统一的电子平台上进行,必填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必须按时通过网络传输到市级数据库中。这个在全国首先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省级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为开展区域和学校教育质量监控创造了条件。

(一)功能设计

1.从研究层面看,为市、区、校提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2.从教育层面看,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能力: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改进教育策略提供信息依据。

3.从技术层面看,电子平台系统集采集、存储、传递、汇总和应用等功能为一体,为采集、更新和维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信息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呈现、传递提供了支撑。

4.从监控层面看,以评价来监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可分市、区县、学校、班级等不同层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数据中的规律,为教育质量监控提供信息依据。

(二)栏目内容设置和权限要求

依据评价方案,电子平台设计共分为9个一级栏目,26个二级栏目。9个一级栏目包括:新学期伊始的我,学期结束时的我、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和个性发展;每个一级栏目又下设二级栏目,比如“新学期伊始的我”下设“刚开学时的我”和“我的发展目标”两个栏目。在设计中有必填的内容,也有鼓励填写的内容,不同评价主体针对不同栏目的权限不同,所填写的要求也不同。比如,表1是家长作为评价主体的权限及要求一览表,只有“家长评语和期望”内容是必填,1学期1次,并在学期结束后1周内完成:其他内容,家长可以有选择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这是市级一级平台,全天开放。不同评价主体可以随时登录,查看或填写信息,不同的用户权限不同。目前电子平台与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CMIS)实现部分数据融通和共享。

三、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为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更有效地实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广大的干部教师和家长深刻认识评价的意义,在推进方式上应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在行政的支持下,开展初中干部教师层面综合素质评价理念培训

为了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工作贯彻下去,在市级层面上要根据需求召开全市主管主任和初中学校干部教师层面的培训会,一是要正确认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和重要性;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去:三是电子平台只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多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策略二:完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

为了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核心业务,作为全体高中干部、教师的职务行为,学校层面必须建立两个层面的机制:

一是学校必须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分管德育和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大队辅导员、年级主任组成,同时由一位副校长主管,监督、指导评价工作的实施。

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以班主任为主,组织科任教师、学生参加,并以适当的方式吸收家长加入。

策略三:以学校开展的评价为基础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北京市的方案毕竟是总纲性质的,电子平台填写的内容也有限,如何真正发挥学校的创造性,又能发挥学校的特色,最佳的办法就是结合学校已有的学生评价研究、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在继承和发扬中把此项工作进行下去。

总之,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是一项具有挑点性、开拓性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师生受益,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电子化管理,真正起到以评促育的功能,还要依托广大的教育者共同努力。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五篇】

关键词中学生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14-01

一、概述

素质教育在日渐深入,也改变了过去的教育观念,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应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能将学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充分反映出来,还能用评价结果去衡量学生是否已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要求。

对中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必然,对教育改革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总之,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面发展。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定主要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在教育改革观念下所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状况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判断。在新课程改革前,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在于甄别与选拔,却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做是关键,却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将量化评价作为重点,却没有注意到量化积累对质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自身具备的各种潜能进行开发和激励。每种潜能只是所在的领域都各不相同,并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哪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维的。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通过客观的综合评价来发现学生的强势所在。而不是只采取单一的方式,用笔和纸去测试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质、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水平去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首要内容就是思想品德评价,这对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从根本上改善学校德育工作都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应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相关文件,并有针对性地结合着当前教育需求和时代要求来制定出学生的评价标准。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要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这对学生参与评价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鉴定学生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要进行学期评价,在期末还要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做一个总评。另外,还要从上课、听课、课堂提问、课前预习、作业质量等多个方面去考查,最后给出一个综合评定。在教育进行中,还可以开展对美术、音乐、英语、社会活动的评价。美术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方式进行评价;音乐更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英语的核心内容是对话及表演;社会活动所展现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身心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心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素质;另一个是心理素质。我们可以将身体素质分为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对学生每天要进行一次卫生检查,每周还要进行一次综合的评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评定学生心理素质时,要坚持以平等、发展为原则,在学生行为基础上,还要概括、升华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劳动技能素质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以及对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劳动课教师应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来作为劳动课成绩,期末得出最后成绩。

(四)对每个成功的足迹都要做好记录,抓好学生奋斗的契机

各班班主任要将班会、日记等多种不同形式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并且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动机得以形成和深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走到他们中间去,真正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新时期,我们所追寻的是新的教育观念,以新视角去评价当代中学生,突破过去的种种局限,为综合素质评价开辟一个新天地。

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一)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既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又能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通过评价能掌握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也能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在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具有研究性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此外,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还能从中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使分析更为精确,在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强化。

(二)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才,这也给人才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新要求,意味着要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在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时代,我国教育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以此增强综合国力。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使人才强国战略得以最终实现。

(三)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以往的教育及评价方式均是以选拔为目的,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教师也将考试作为导向,不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应以新课改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观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人本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更重视挖掘学生的多种潜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社会及人的同步发展价值取向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教师的评价观念也从本质上改变,重点强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而促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再根据反馈的信息来推动教学工作的进行。

五、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策略

(一)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大力宣传先进教育评价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及评价观,从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进行完善,最终能形成全社会对教育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的共识,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建立起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该注意将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以及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全部渗透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去。认真听取多方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再进行反复沟通和研究,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也就是总目标。要重视起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同时也要注重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有效结合。

(三)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进行不断完善

依托于信息技术,对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规范、整理、保存,并注重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另外,还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去获取评价信息。对于评价人员要进行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方面的培训。

六、参考文献

[1]吴熙龙《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及问题审视》[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6期

[2]李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8 278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