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优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573287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优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一篇】

xx村委会辖xx村、xx村、xx村3个自然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属半山区,耕地总面积亩(田亩,地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亩;林地亩;其他面积131亩。据初步统计,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0万余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0万余元,占经济总收入80%以上;畜牧业收入28万余元(年内出栏肉猪559头),占经济总收入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余元,主要以种植小米辣、烤烟等为主。目前已种植成功一个果品翠冠梨。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300余份,土地承包面积亩。从以上数据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计,户有承包地6亩以上,再加上自行开垦的荒地,户有耕地可达10亩还多,但经济收入偏低。通过采取与村“两委”领导、村民小组长和村妇女组织、老年协会负责同志座谈,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的方式,对xx、高搂寨、xx3个村子发展农业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居住户数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铁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群众学习使用科学知识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愿意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参与土地流转并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3个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无环境污染,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空间大。

(一)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仅从过去单一结构的种植水稻、玉米发展到现在种植烤烟、洋芋、小米辣,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二是种植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后,遇年景好时节,虽丰产,但收购价反而较干旱时期低。三是农户种植信息匮乏,不能及时调整栽种品种,种植农产品无市场或售价低。四是因人口老化、家中人口少或壮年劳力常年到乡外务工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户耕作无劳力,全年经济收入低。四是没有很好地发挥和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导致不能形成带动性规模化产业,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产业发展的空间。一是通村公路和种植区的路况差。从乡进村道路除有1条里程近6公里、宽为米的弹石路和跃进水库周边有1条里程约3公里、宽约2米至米的水泥路面外,其余得到硬化的路面为土石路。二是农田灌溉水源不足。3个自然村虽依山傍水,但因跃进水库为人饮水源水库,反而形成守在水库边无生产用水。

(三)壮年劳力偏少,公益设施和产品交易场所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全村1200余人总人口中,60岁左右老龄人口已达500之多,占40%,空窠老人居多,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二是因距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定里程,加之3个村组之间相距3公里左右,导致公共设施不能资源共享;出现一个自然村中与另一自然村中群众为同一项目建设点意见分歧,建设项目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争取到的建设项目落地生根难;又因无农贸市场交易点,平日,家中无交通车的村民采购新鲜肉食品均只能等到赶甸尾街市时才能采购到。

(四)处于人饮水库保护区,发展养殖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跃进水库位于xx村和xx村中间路段,如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可能导致疫病传播而污染到为建水整个城区居民提供的饮用水源,因此当地养殖业相对滞后,不能成规模地发展养殖业。

(一)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联系农技部门,指派专家或技术员实地为村民开展种植知识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科学种植技术。同时,村组干部带头,积极推广和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

(二)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以强村富民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结合美化净化跃进水库周边环境的要求,以xx村为首,动员每户村民用2亩左右的耕地种植果树。因缺少壮年劳力,种植果树首选易于老年人管理,果形大、果味好的苹果、脐橙、车厘子等果树,培植优势互补的产业,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向承包田地要效益。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引导家中壮年劳力少的农户将承包田地以利润留成的方式承包给他人,实行连片种植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三是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经济作物种植。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

(三)提升劳务输出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欠发展农业村、组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年景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冲击波能力低。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促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四)争取多方支持,实施项目建设。要加强xx地区的快速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是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争取各级支持,引进项目加快农业生产、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村民经济收入滞后和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二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当前,我国部分农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土地流转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由于土地整合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投入比重高、农产品价格低、劳动力需求大,许多农民不愿意尝试大规模的种植,宁愿维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种养,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而部分种养大户,也因自身农业技术专业素质较低,对农业专业技术缺乏掌握,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和单一的种养结构,导致其抵御灾害的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发挥带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因组织结构松散,融资难度大、协作水平低等原因经营状况不佳,严重挫伤了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以县乡为例,全乡最基本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在生产与经营中各自为政,土地使用呈现“小、散、乱”的格局,种植大户少。截止目前,全乡5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含农民专合社和家庭农场)不足10户,仅占全乡农户总户数的万分之左右。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少之又少。

(二)土地流转效率低。

受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的影响,农民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意识和价值意识,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误区,流转意愿不强。农村也缺乏规范、合法的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存在着许多无序流转、非法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缺乏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信息阻塞,导致需求端与供给端无法有效对接,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土地评定缺乏科学的标准,不能给予合理、公正的土地价格。同时丘陵地区还存在业主引进难的问题,许多业主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土地平整,但丘陵地区平整土地较少,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如:乡全乡目前累计流转土地仅3590亩。

(三)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收益低,逼迫许多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谋求发展,如:乡总人口30259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2000余人,占总人口的40%左右,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职业农民的减少导致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返乡创业支持政策,但扶持政策没有落实,且农村公共供给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中青年劳动力回流率较低,致使农村大面积的抛荒现象出现。

(四)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完善。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家庭散户、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忽视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流通主体,农副产品滞销、跳楼式的贱卖现象时有发生,分散、弱小的农户进入市场后竞争能力弱,例如,乡特色水果“柚”,未建立完善的销售流通体系,营销多靠“口耳相传”,多数为散户种植,品质不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在信息获取方面滞后,种养结构上盲目跟风。并且“重生产”“轻营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难针对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农产品。如:柚在挂果上市时,由于农户多为分散种植,没有品牌效应,只能以6元/斤的低价卖给其他乡镇的种植大户,远远低于市场价12元/斤。

二、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培育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要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就需要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第一,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当前新型农业发展离不开懂技术、管理能力强、营销水平高的专业农业人才,需要挑选出一批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年富力强的农户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培训,优先培育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职业农民,通过他们以“传帮带”的方式扩大知识覆盖面。第二,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有着巨大优势,乡镇政府需要对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措施,以扩大农业企业的带动辐射面,同时加大引进力度,增强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做好引进后的配套服务建设。

(二)提升土地流转效率。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淡化土地对农民功能性保障意识。同时可以在乡镇、村居建立服务于农村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站或信息咨询中心,并做好对土地流转信息的采集、统计、归档等工作。政府也要积极支持培育市场中介机构,借助快速高效的互联网、手机等线上网络平台,加速土地信息的流通。

(三)构建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兴旺是关键,第一,需要建立镇、村两级返乡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对返乡的中青年劳动力做好信息摸排,做好返乡就业服务。第二,以农民夜校等为平台载体,建立“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丰富的授课模式。第三,研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通过政策推动、扶持拉动、任务带动和机制联动,引导农民合作社普及农民田间学校。第四,要围绕产业开展从种养到销售全过程培训,在培育目标上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无缝对接。

(四)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

完善的农产品营销体系能有效的为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能促进农村产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第一,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协助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引导农业企业为农户提供物资供应、加工仓储、产品运输、需求信息等服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第二,政府为主导协助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等,这样可以将分散的生产经营主体集中起来,达到帮助其农产品的快速分销。第三,构建和优化营销渠道,减少营销环节,可以有效的减小农副产品在流通中损耗,可以建立大型超市+农户、消费者+互联网+农户、农业公司+农户、政府单位+农户等多样的营销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三篇】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长的带领下,我市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一行15人,赴浙江兰溪、江苏湖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对接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中国立马控股集团、浙江佳而美纺织、浙江鑫浪纺织、浙江七星纺织、江苏旷达集团、常州马杭色织布、江苏瓯堡纺织染整等企业,以及湖塘纺织城、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两地在纺织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做法介绍,与当地企业进行了对接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兰溪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国织造名城”。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1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织布机1。3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万套。,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3。2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出口交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是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现有织机4。4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培育了“江苏新光”、“浩华纱罗”、“顶呱呱”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镇纺织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

(一)高起点定位,提升产业档次。兰溪、湖塘地处江浙地区,棉花资源有限,发展纺纱优势不明显。为此,两地都把发展重点定位于织造、印染、家纺等纺织行业下游产业中高端产品上。兰溪市有纺织企业1300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占纺织企业总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纺织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企业占半数以上,企业普遍应用“无锭纺纱、无梭织造、无纺成布、无水印染”等先进技术,产品实现了系列化、配套化、个性化、时尚化。产业定位的高起点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高精尖装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两地政府都出台了对纺织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兰溪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对纺织企业购买无梭织机进行补贴,每购买1台喷汽织机财政补贴1万元,购买20台剑杆织机补贴1万元。同时,对每台织机规定最低纳税额标准,遏制低价无序的恶性竞争,促使企业应用高端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湖塘镇提出了“纺织强镇”的发展战略,扶持引导纺织企业投入8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普通织机已基本被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使得湖塘纺织产品逐渐与国际高档服装面料接轨。

(三)高质量管理,打造高档次产品。兰溪、湖塘十分注重企业的管理。湖塘镇针对纺织企业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所有企业都推行了技师责任制和质量工资制。在湖塘镇江苏旷达集团生产现场,我们看到,生产设备一尘不染,流水线生产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规范到位。该企业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版)标准评审、德国dqs公司颁发的质量体系论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在“精益生产、顾客满意、实现零缺陷”的质量方针指导下,致力于原材料到成品品质的把关和提升,实现了高标准的品质管理。

(四)高素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兰溪、湖塘两地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都组织纺织企业选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纺织院校、先进棉纺织企业深造、锻炼,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揽人才,用灵活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马、江苏旷达等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储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兰溪市到底,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新产品近2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50多个。同时,企业注重同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横向合作,大力研究开发新型特种纺织原料、织造工艺、染整后处理工艺等,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时俱增。兰溪市共有中国名牌1个,浙江省名牌3个、国家、省、市著名商标9个,江苏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产品。这些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使两地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湖塘镇开发建设了武进纺织工业园、城西工业园和湖塘印染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园区内建有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实行统一治污、统一用电、统一供热、统一收费,并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等。同时,成立了纺织科技发展中心,为湖塘纺织企业提供优良的产品研发、设计、检测平台,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兰溪市在兰溪西郊开辟了面积达1000亩的灵洞工业园,作为发展纺织业的专业基地,政府在产业配套、社会协作、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纺织品监测中心、纺织网、纺织协会等服务机构,努力为企业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根据兰溪织造名城建设的规划,“十一五”期间,兰溪纺织产业将以经济开发区为轴心,建成占地13000多亩,入园企业500多家的产业园区。并按照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原则,建立纺织生产研发中心、质量监测中心,以及纺织工业网、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

我市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与兰溪、湖塘两地有很强的互补性,其纺织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标准制定产业规划。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建议依照国家和省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认真制定适合我市的振兴规划。要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高标准、高质量地制订发展规划,向上游发展良棉种植、精细加工,向下游发展高支纱、服装及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及装饰用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到20xx年,纱锭达到250万枚,无梭织机达到3000台以上,清梳无卷化率达到60%,无接头纱比例达到70%,无梭布比例达到80%,精梳纱比例达到50%。年生产各类棉纱420万吨,各种布5亿米,各种针织服装1000万件。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利税12亿元。

(二)高投入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增投入,膨胀规模,壮大发展实力;抓延伸,突出主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竞争优势,膨胀产业规模。到20xx年,纺织企业累计投入力争达到60亿元,重点技术装备水平达到90%,其中40%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用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水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普通织机;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产业,重点抓好已与温州服装商会签约的总投资16亿元的山东临清温州服装产业园建设,建成集服装制造、商贸流通、商务洽谈、设计创意、时尚发布、论坛会展、培训交流、度假休闲、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提升临清纺织产业档次。

(三)高强度加强技术改造。当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要把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产品,做到普通产品规模化、特殊产品订单化;加快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汽和剑杆织机等新型设备,力争到20xx年全市细纱机全部完成节能风机的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淘汰“1”字头细纱机、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行业中各类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项目严把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四)高起点进行自主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市之路,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要学习湖塘镇“区域品牌”与企业“名牌产品”共同发展的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区域品牌”以“中国纺织蜡染名城”为品牌标志,作为区域纺织服装企业共享的资源,企业名牌产品以“三和”、“白羊”、“艾诺”为代表,带动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引导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帮助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引进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加强与各研究所、学校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研发120支以上高支纱、功能性新面料用纱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纱线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赢利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每年都要研发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争取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到20xx年,争创中国名牌2个以上,省名牌5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以上,中型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尽量争取国家扶持。组织筛选和上报符合国家要求的重大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国家及省各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好临发〔〕4号文件,对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以及省级荣誉称号(山东名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分别给予30万元和5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聊城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和5万元;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按实际形成投资额的万分之三奖励企业法人代表;凡重点企业当年新增税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奖励企业法人代表。三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加速建立融资担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银企对接。积极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定期组织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向企业推荐金融产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积极研究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积极筹建担保公司。今年力争组建2家担保投资公司,缓解我市企业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3、加快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公共研发平台就是集中一个产业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设成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基于产业集群的行业联合研发体系平台。可为该产业的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公共研发等平台服务。一方面,解决了投入大、要求高,单个企业难以建立的难题。另一方面,公共研发平台既可以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也可以把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向企业推广,实现互惠双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

4、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设立市行政服务大厅,凡有审批职能的市直部门都要在大厅开设服务窗口,由各单位业务熟、责任心强的精干人员值班,并简化审批程序,按照从简、从快、从优的原则集中办理有关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二是建设特色产业聚集区,可采用bot(即建设-经营-转让)、tot(移交-经营-移交)等方式,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等,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宣传推动提高产业知名度、组织参加或举办大型行业展览活动,提供信息,加强交流,促进发展。

5、积极筹建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两个市场,即原材料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通过横向拓宽、纵向拓展,建设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专业交易市场,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经营业户、纺织机械及配件经营户或印染加工联络处等中介加入,带动纺织产业拉长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我市的影响力。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四篇】

今年以来,受异常天气和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市蔬菜水果整体价格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根据调查组的数据,1月和2月的新鲜蔬菜价格分别上涨了%和%;3月份下降%,4月份上升%,1-4月份分别上升%、%、%和%。一些蔬菜和水果价格滞销,农民遭受严重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一方面,城市居民正在遭受包括蔬菜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一些蔬菜品种滞销,深受“蔬菜伤害农民。农民的困境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在这方面,由收费管理部门、物价检查分局和监测中心组成的第三研究小组深入吴丽婷果蔬批发市场、石埠蔬菜基地、金陵香蕉基地、金头、官塘、水街和单村农贸市场,对流通中的蔬菜、水果价格及相关收费进行了研究,重点是农民“卖菜很难。和居民“买食物很贵。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蔬菜价格波动的长期因素,除了天气异常和供求关系外,还包括流通环节成本高,亟待解决。

据市统计局统计,xx年1-3月蔬菜产量万吨,同比增长%;水果产量万吨,同比增长%。但由于年初长期低温多雨天气,主要果蔬产区上市时间整体推迟了一个月,满足了其他地方上市果蔬的时间。另外,去年北方菜园项目扩建的大棚蔬菜今年开始生产,使得南方和北方的部分蔬菜同时上市,菜市场供过于求。运往省外的当地季节性蔬菜,特别是青椒和甜瓜大幅减少,果蔬价格从5月份开始大幅下降。5月份,新鲜蔬菜价格下降%,新鲜水果价格下降%。到6月份,下降最为明显。据了解,仅这两个项目就推动6月份整体价格水平下降了约个百分点。

据调查,全市果蔬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组成。批发成本主要包括从天头到市场的运输成本、摊位费、人工成本和批发利润;零售环节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展位费、销售损失、人工成本和零售利润。

(1)展位费。调查数据显示,市场摊费在蔬菜最终售价中所占比例不高,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中:。

1.零售市场的展位费对零售价格影响不大。比如官塘菜市场的蔬菜摊费是350元/月,每个摊每天卖50公斤青菜,平均每公斤青菜元左右,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封飞菜市场蔬菜摊收费130-450元/月,每摊每天销售150公斤青菜,平均每公斤青菜元左右,约占最终零售价的4%;单村食品市场的水果摊位价格为1000元/月,每个摊位每天出售50公斤水果,平均每公斤苹果元,约占最终零售价的7%。

2.批发市场的摊位费对市场的最终售价影响不大。据了解,吴丽婷批发市场的新鲜蔬菜摊位费为每月1800元,每月销售900吨新鲜蔬菜。平均每公斤新鲜蔬菜元左右,占最终零售价的%;水果摊费用每月4500元,每月销售新鲜水果900吨,平均每公斤新鲜水果元左右,占最终零售价的%。

(二)人工成本显著增加。据了解,xx的人工成本比xx增加了88%。比如农民工工资从去年的每天60元涨到今年的80-120元;按计件工资计算,去年每车人工成本(装28吨大白菜)为1000元,而今年每车人工成本(装20吨大白菜)为2200元,每公斤新鲜蔬菜平均人工成本从去年的元增加到今年的元,增幅为88%,占大白菜最终零售价格的5%。

(3)包装材料成本大幅增加。每个泡沫盒价格7元,冰瓶成本元/盒(一个泡沫盒需要2个冰瓶),封口胶成本元/盒,内膜袋(或废报纸)成本元。所以每个包装箱的成本是元,每个包装箱的重量是18公斤。每公斤大白菜的包装材料平均成本为元,占最终零售价的20%,比去年的元高出32%。

(4)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运输成本的增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的高油价,加上对公路上车辆非法超载的严格控制,导致供应商运输蔬菜的盈利能力下降。&lsquo不要超载或赚钱。是蔬菜运销行业的潜规则,运输成本上升导致蔬菜在产地外运不畅。近年来,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比如从昆明采购一卡车大白菜,xx每吨运费220-230元,xx运费高达280元/吨,比流通成本高25%左右。不断上涨的燃料成本是导致流通环节成本高的重要因素。

(五)损失较大。价格随时变化。在零售中,零售商应清洁、选择和去除杂质和劣质蔬菜。一些精编的劣质蔬菜应该亏本出售,甚至直接倾倒。另外,会砍价的顾客购买的蔬菜价格会更低。供应量少的品种,市场价格高;供应多的品种市场价格会低一些。蔬菜质量好,选出来的优质蔬菜价格就高;质量越低,价格越低。蔬菜的售价每天都在变化。况且蔬菜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商品,当天卖不出去,保存不好会腐烂变质。新鲜蔬菜价格上午高下午低,比上午平均高10%-20%左右。销售损失主要体现在零售方面。一般情况下,绿叶蔬菜的损失相对较大(最终售价的20%左右),而非绿叶蔬菜的损失相对较小(最终售价的10%左右)。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零售中绿叶蔬菜的损失约占最终售价的30%。非绿叶蔬菜在零售中的销售损失约占最终售价的20%,这主要是由于整盒果蔬中存在掺假和人为加重包装箱的现象。这些非正常损失会对蔬菜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从外地进口的瓜果品种仍然有人工重包装箱,这些异常损耗会对水果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零售商批发一箱苹果,价格35公斤,纸箱重7公斤左右,实际损耗3-4公斤左右。两件物品总重量约10公斤,占整箱苹果重量的30%,占整个流通成本的50%。

(6)零售利润不高。据我们调查,蔬菜零售商的利润基本维持在每公斤元。按每天销售100公斤蔬菜计算,每天销售利润50元,月收入1500元左右,基本相当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流通成本对蔬菜的最终售价有很大影响。从田头到餐桌,批发零售环节的涨价对果蔬的最终售价影响很大。从四个品种的调查来看,基本上都超过了市场购买价格,占最终零售价的50%以上,尤其是苹果,由于异常亏损,占最终零售价的72%。

(二)零售成本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例高于批发成本。调查结果显示,芥菜、白菜和苹果的流通环节分别占蔬菜最终售价的73%、50%和%,批发环节分别占27%、50%和%。

(3)不同市场的展位费对果蔬价格的影响不同。从调查的几个市场的展位费来看,标准差别不大。比如官塘菜市场的蔬菜摊费用是350元/摊·6月份,封飞菜市场的蔬菜摊费用为130-450元/摊&中等;但由于两个菜市场的蔬菜日销量不同,每公斤的平均摊费也不同。例如,官塘菜市场每天出售大约50公斤新鲜蔬菜,而封飞菜市场可以出售150公斤新鲜蔬菜。因此,两个市场共享的每公斤新鲜蔬菜的平均摊位费分别为元和元。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蔬菜、水果和蔬菜必须经过从田地到消费者餐桌的许多环节。油价上涨、劳动力上涨等因素增加了流通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地蔬菜价格下跌对终端市场的传导范围。

(1)流通环节过多。蔬菜的配送环节很多,每个环节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相应的成本,导致蔬菜价格更高。

据我们所知,蔬菜、水果和蔬菜必须从田地传到餐桌“种植者-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以此类推,每个流通环节都要加价元/500g左右,所以很容易出现零售价高,实地进货价低的情况,比如元,大白菜在哪里生产,零售市场却卖到元。

“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较高,是国外的2~3倍。”

(2)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网点较少,只有3家有一定规模的网点,销量小,辐射度低,规模小;销售网点少,市场竞争力弱。销售网点少,竞争不足,批发零售差率高。我们城市只有6家便利店。

(3)实现农资超市对接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蔬菜基地仍以分散农户为主,难以满足超市的大需求和多品种需求;二是农民无法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和增值税发票;第三,农民没有农业超级对接的相关知识。各大超市都在积极探索养殖和超对接的对接模式,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4)生产的盲目性增加了菜农面临的市场风险。菜农种什么,种多少,完全取决于菜市场价格的变化和以往的种植经验。但由于蔬菜的生长有一定的时效性,现在有些蔬菜价格高,在收割蔬菜时没必要保持高价。价格下跌,菜农就亏了。因为我市基本没有大规模集约化的蔬菜生产种植基地,菜农基本都是以户为单位种植蔬菜,规模小,品种单一,同一区域种植的蔬菜品种趋同。另外,市场信息不通畅,菜农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小,蔬菜价格波动小,会造成巨大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缓解部分地区蔬菜市场的供需矛盾,帮助解决蔬菜问题“难卖”和&other昂贵的蔬菜伤人。问题,以维持市场的平稳运行。

(一)进一步创新流通模式,完善市场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

一是在各大农贸市场开辟蔬菜直销区,对菜农在市场上的直销区采取免收摊位费的方式,鼓励蔬菜协会和菜农进城直接卖菜,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稳定市场蔬菜价格。

二是建设公益性批发零售市场。政府加大了对市场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建设。

三是抓好生鲜蔬菜供应主渠道建设,选择市内几家大型超市或生鲜市场,让这些市场发挥主渠道作用,低价出售生鲜蔬菜,吸引消费者购买,推低农贸市场价格。

四是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改善种植现状;组织程度”。例如“农民-经纪人-超市”基于的农业超对接模式。由于我市蔬菜生产缺乏合作社等指导单位,大量分散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无法统计,市场无法与一些大型商场、超市连接。一户分散经营不能满足大流通的要求,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采取“社交场对接”“农业超级对接”通过其他方式将一个群体抱进市场,不仅可以剥离中间菜商剥削的环节,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造福人民。目前,在我市四塘、五塘一带;农民-经纪人-超市”农民经纪人与李克龙超市签订了蔬菜购销合同,直接下了蔬菜种植订单。农产品生产中的价格风险转移到超市。

五是有计划地打造一个服务社区便利的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由一流批发商直接配送,成立“早市”或者夜市”管理蔬菜。由政府组织货源,在有条件(可提供蔬菜交易场所)的社区、物业区域设立蔬菜直销摊位,每天早晚指定时间,组织社区无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安排摊位,参与蔬菜经营活动。对各种费用给予最大折扣。这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失业和低收入工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让广大市民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

(二)建立透明的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不同农贸市场的新鲜蔬菜价格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在主要媒体和公众密集的地方公布新鲜蔬菜的批发价格和不同市场的零售价格,可以增强价格信息的透明度,鼓励经营者合理定价。同时,消费者可以掌握价格的主动权,主动与运营商讨价还价。

(三)尽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补贴降低菜农种植和运输成本,补贴困难群体的动态价格,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稳定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不发生较大波动。

(四)加强对农贸市场和超市收费的监管。一是清理农贸市场和超市行政性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市场租赁设施收费,降低运营商运营成本。由政府投资建设、国有产权和国有流通企业所有的农贸市场摊位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未纳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其他农贸市场摊点收费,实行备案管理,并公布摊点收费标准。

(五)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全市所有收费公路(包括收费独立桥梁和隧道)均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范围,对合法装载和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新纳入新鲜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上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应按规定开放。绿色通道”特殊交叉,设置“绿色通道”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快速优先通行的特殊标志,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高效流畅。

(六)加强市场监管,做好信息引导。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化,防止市场大幅波动。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将国内外农产品产销形势和价格变化传递给广大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信息引导服务,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预测市场,准确调整养殖结构,避免因信息滞后而盲目扩大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下跌和销售困难。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五篇】

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核桃产业现状。

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

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

万亩,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万亩的%,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人均占有25株.在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万株,占%,初果树万株,占%,盛果树万株,占%,老树万株,占%。据县统计局的统计:全县泡核桃产量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

1、核桃资源。

本次调查太平乡、龙潭乡、河西镇的9个村、21个社、37户,共种植核桃11448株,户均拥有核桃309株,人均69株。在11448株中,盛果树596株,占调查株数的%,初果树3165株,占%,幼树7622株,占%,衰老树65株,占%。

据三乡填报共有核桃671633株,户均拥有核桃103株,人均24株。其中盛果树144685株,占总株数的%,初果树67885株,占%,幼树422846株,占%,衰老树36217株,占%。

泡核桃种植户实地随机调查情况表1单位:株。

2、泡核桃产量。

根据到户调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万公斤;根据三乡自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万公斤;根据县统计局统计产量计算,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公斤/年,全县泡核桃产量为万公斤,县政府对外交流数为470万公斤,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的统计数为万公斤,地方税务局的核桃计税产量为万公斤。全县的泡核桃总产量究竟是多少?有必要再进一步的调查核实。

乡自报泡核桃生产情况表2单位:株。

出自

泡核桃种植户产量实地调查情况表3单位:公斤、株。

乡自报泡核桃产量表4单位:公斤、株。

3、经济收入。

据调查的37个核桃种植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226120元,户均6111元,人均136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49%。其中,太平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户,人均达4205元,最高的人均达到5000元。龙潭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户,人均达2400元,最高的人均达到7500元。河西镇核桃销售收入最高的人均达到4000元。据调查的三个乡自报,6491个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6470514元,户均997元,人均23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

4、财政税收。

收征收数万元的%。国家税务局没有对核桃加工企业征收增值税,如按“双文明”考核中核桃加工企业上报的销售收入7262万元的6%计算征收增值税,则应征税435万元。

泡核桃生产效益到户实地调查情况表5单位:公斤、元。

乡自报泡核桃生产效益情况表6单位:公斤、元。

5、加工现状。

人,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装产品,月销售核桃乳等产品50吨左右,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上缴税收8万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请临时工100多人,付工时费11万元。今年1-4月份预计可实现利润13万元,上缴税收10万元。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前景。

地拿出来种植核桃。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就有25户在常耕地内种植了核桃,还有12户年内也准备在201亩常耕地内种植核桃,此外,这37户有981亩荒山荒坡可以种植核桃。

2、生产潜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核桃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调查分析,现有核桃树龄结构是老树和盛果树少,幼树和初果树多。如对核桃园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和肥料投入,万株初果树在3—5年内产量将增长倍。万株幼树将有一半以上挂果,万株盛果树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实现全县的核桃产量产值翻番将是指日可待。

市场前景。

桃产量为4700吨,占全国核桃产量274246吨的%,占全省60452吨的%。近几年全国核桃生产发展很快,如以每年5%的递增率计算,后我国核桃产量将达到万吨。

核桃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1990年以来,年出口核桃果4000—5000吨,核桃仁8000吨。漾濞大泡核桃,主产区在大理州,每年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占云南省核桃出口总量的70%,我县每年出口核桃吨以上,占大理州核桃出口量的67%。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核桃保健、医疗价值的认识,核桃加工业将不断兴起,国内外对核桃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过,国际市场上核桃需求量将上升到100万吨左右,中国的消费量将上升到24万吨。

在创漾濞核桃品牌方面,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已作了极大的努力。如伊斯兰侨茂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漾濞核桃”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制约我县核桃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是关键所在。据调查分析,其差距主要是:

满足现状,发展缓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在漾濞培植核桃支柱产业,由于气候资源优越,种植经验丰富,已不成问题,领导可抓可不抓,群众自己会发展。致使各级政领导对培植核桃产业重视不够,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跟不上,发展缓慢。

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

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123下一页。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六篇】

宣纸书画纸是我县三大传统产业之一,是我县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就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宣纸书画纸均属于手工纸行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国内外手工纸产量都在不断下降。目前,欧洲手工纸作坊大都隶属于博物馆、文化保护部门、学校等,极少数进入纯市场运作,无论归属于哪个部门,政府每年均要安排专款补助,使之能够保存、传承。相比而言,亚洲国家和地区情况略好,但濒危状况也令人堪忧,我国手工纸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年产30万吨下降至20__年的万吨左右,产地也大量减少,主要分布在安徽、四川、浙江、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宣纸书画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生产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先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等十几个著名品牌,其中1家获国家驰名商标、6家获省著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和东南亚及欧美市场。特别是注册于1984年的__牌宣纸先后三次蝉联国家金质奖,__牌宣纸商标于1998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xx年我县宣纸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原产地理保护产品”。20xx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xx年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依托宣纸独特的手工技艺和书画艺术界的影响,我县书画纸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书画纸生产营销基地。

截止20__年,宣纸书画纸行业完成产值6亿多元,实现税收4700多万元,从业人员万余人。我县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授牌企业14户,年产宣纸近千吨,其中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__”牌宣纸700余吨,占宣纸总产量的70%以上,年产值2亿多元。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企业(户)380余家(仅__镇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企业(户)280多家),年产值4亿多元。

宣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原产地理保护产品和申遗的成功,使__县作为宣纸原产地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正宗宣纸”只产于__县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特别是“__”牌宣纸1998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各地的宣纸书画纸专卖店,把“__”牌宣纸作为镇店之宝,把有“__”牌宣纸销售作为一种荣誉。

汉文化热、书画热的悄然兴起,“书法进课堂”活动的逐步开展,必将带动宣纸书画纸市场需求,宣纸的古籍印刷、邮票印刷、宣纸纪念品收藏等宣纸加工领域的开拓,也将对宣纸书画纸市场需求产生拉动。

全县上下已形成进一步做大做强宣纸书画纸产业的共识,加快发展宣纸书画纸产业的氛围已经形成,宣纸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县旅游的重要品牌,宣纸博物馆、__镇宣纸书画纸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宣纸作为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高级书画专用纸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宣纸制作过程体现了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宣纸和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宣纸的文化发展史,到目前为止,我县研究宣纸文化的专业人士甚少,且深入不够,至今没有在根本上对宣纸文化的本身内涵、宣纸与地缘的关系、宣纸的环境关系等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宣纸的文化张力没有充分展示,缺乏对宣纸文化的提炼和本质描述,在宣纸的大品牌的树立、宣传上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更深层次的内容,手段也较为单一。

宣纸书画纸是__县的特色产品,入行门槛低,企业(户)数量多,企业(户)主素质参差不齐,对宣纸这一大品牌的文化内涵认识不够,保护意识差,只顾眼前小利,造成技工无序流动、假冒“__”名牌产品时有发生,书画纸冒充宣纸、企业(户)之间竞相降价(特别是书画纸)、机械纸冒充手工纸销售等行业不自律行为已成常态,已经影响到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地域优势的发挥,影响宣纸原产地声誉。

一是宣纸生产的主要原料青檀皮和稻草的基地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青檀造林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自建基地也取得突破,燎草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但长杆稻草种植面积减少,稻草收购难,短期内原料供应仍趋紧张,书画纸生产原料全部从四川、河北等地购进,完全受制于他人,原料成本高的局面依然存在。二是宣纸书画纸生产苦、脏、累工种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习艺周期长,职业寿命短,易患椎肩盘突出、腰肌劳损、关节炎、手部皮肤病等职业病,容易导致技工流失和招工难等问题。三是宣纸书画纸生产存在原料加工和产品生产两个环节的污染,除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有规范的污染治理设施外,大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青檀皮加工点多面广、处理成本高,特别是书画纸生产企业(户)规模小而散,集群度低,治理设施简单,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纸寿千年”的概念抢占市场,而我县书画纸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位。生产企业只是一味按客户的价格要求生产纸,甚至以机械纸冒充书画纸,以低端纸冒充高端书画纸销售,没有充分发挥__县是宣纸原产地这一地域优势,明确书画纸发展定位,打造书画专用纸这一品牌。

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地,最主要的营销集散地,最有影响力的书画艺术界名流创作交流活动地”这一目标,打造__县宣纸书画纸的升级版,是当前宣纸书画纸产业转型发展、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和挖掘宣纸文化,宣纸是__县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与__县同气连枝,与中国的书画艺术共同发展,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对宣纸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和描述,带动宣纸行业发展升级。二是要做好宣纸旅游文章。加快宣纸文化园内宣纸博物馆及后期工程、宣纸(文房四宝)大市场工程的建设进度,丰富宣纸文化旅游的内容,拓展宣纸文化旅游的亮点。三是要做好手工书画纸品牌创建工作。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宣纸书画纸企业(户),树立品牌意识,创优创牌,明确书画纸发展定位,以高端手工书画专用纸生产销售基地为发展目标,与低端、机械书画纸错位发展。四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在宣纸文化产品开发上要发挥更大带动作用,在宣纸纪念纸,邮票、古籍印刷等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宣纸文化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带动宣纸行业发展规模。

一是要切实抓好原料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宣纸原料基地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基地建设任务,鼓励书画纸企业在外建基地。二是要切实解决好企业技工流失和相关政策落实等问题。制定宣纸技术人才激励政策,将宣纸产业有的工种确定为县级特殊工作,在退休、养老、医疗等方面给予扶持,以稳定和巩固宣纸技工队伍,开展县级宣纸工艺大师的评定,对获得县级工艺大师称号的人员,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宣纸技工的荣誉感。三是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问题。制定宣纸书画纸集中发展的政策措施,将__镇宣纸书画纸产业园作为县重点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四是要对行业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依法打击,为宣纸书画纸市场打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促进宣纸书画纸行业良性发展。

围绕“三地”目标,打造平台,营造氛围,筑牢基础。一是结合文化旅游,建设书画写生基地,吸引更多的书画艺术界人士和美术院校学生、书画爱好者来我县写生、创作,扩大“宣纸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建立书画拍卖中心,规范和活跃书画交易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加快__镇宣纸书画纸产业园建设,使宣纸书画纸集中发展。四是以纸为媒、节会搭台、经济唱戏,定期举办中国宣纸艺术节和宣纸、宣笔展销会,吸引国内外客商和文化名人来__投资、观光旅游,扩大宣纸影响和__县的知名度。五是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为推动宣纸书画纸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切实加大“宣纸原产地”和“宣纸之乡”的宣传,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网络宣传,帮助支持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中国宣纸网站,在政府、文化、旅游网站建立宣纸网页。二是利用报刊杂志宣传。三是利用参加品牌展会组织专场宣传和推介。四是恢复宣纸社区习俗。“__”、“__”等习俗是宣纸行业在农耕社会时期的重要社交形式,既丰富旅游的文化内容,又宣传宣纸文化。五是把青檀确定为县树和在城市广场设计有宣纸有关的雕塑宣传,营造宣纸之乡氛围。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七篇】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7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xx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八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乡村产业,也是迈上乡村振兴的关键。

结合南余店乡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群众多为妇女、老人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考察,利用扶贫车间引进编藤产业,充分发挥户外编藤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引导和帮助广大留守妇女、贫困家庭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徐庙村、秧湖村博东编藤示范车间是驻马店市博东编织有限公司在徐庙村设立的村级示范车间,厂房面积600平方米,主要加工生产编藤户外休闲家具,产品质量优良,远销海内外。目前已吸纳留守和贫困就业人员300余人,其中有100余人来自贫困户,人均月工资在1500元—4000元左右。

驻马店市博东编织有限公司是浙江宁波格莱特公司的合作单位,该公司一直秉持“创新、品质、服务、节约、敬业、感恩”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科学运营、多出精品、服务社会、打造品牌,计划将本乡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吸纳到本车间来,有力助推全乡户外编藤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进一步打造户外编藤之乡。

宁波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是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户外休闲家具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于2008年在法国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户外家具行业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总公司现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员工2000余人,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0个标准集装箱。

加工产业,促进群众增收。来料加工业对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南余店乡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把来料加工业作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乡村振兴“造血”产业,全力推进“来料加工”发展,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任务,充分做好来料加工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篇文章,精准扶持困难群体脱贫奔小康。

调优结构,扩大种养规模。从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入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扩大特色种、养业规模,高标准推进特色种、养业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全乡已发展绿化苗木种植3000多亩、果木种植面积2000亩、花椒种植面积1000亩、白花蛇草种植面积1000亩,以肉鸽、鸭鹅、山羊、蚂蚱、獭兔养殖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有效带动农业增效,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规范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引导,服务扶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鼓励能人大户,种养能手,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引导他们以产业、产品为纽带,以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为资本,开展生产服务,加工增值,市场开拓等合作,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目前全乡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39个,家庭农场121个,包括种植、养殖、销售等多个行业,发展会员500余人,带动农户1300多户。特别是万成鸽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短、规模拓展快、带富群众多、发展势头良好,现在是汝南县肉鸽养殖龙头企业。

传授科技,增强发展动力。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南余店乡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村负责人、各类种养大户和合作社经纪人到外地参观学习,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增强科技投入对发展的驱动力。同时还通过印发资料,本地种养能手现身说法,指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该乡绿化苗木、白花蛇草、花椒种植,肉鸽、鸭鹅、山羊、獭兔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辖区群众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我乡农村大多地处偏远,远离县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太完善,道路状况差致使各种生产生活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甚至抵消了部分产品利润,一些农林产品销售收入还不足以支付运费、人工费,严重挫伤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二)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还很低,没有产业管理技术和经营能力。农村“空心化”日益加重,现有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综合素质相对低,不容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对现有产业提质增效的愿望不强烈,发展产业带给他们的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农业产业发展缺乏投入。尤其是一些脱贫户刚刚处于温饱线以上,资本积累极少,缺乏投入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资金,种植的品种单一,除了种粮就是造林,种出来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而且周期较长。

(四)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的很多产品没有在创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只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更谈不上精品,粗放种植、粗放管理、无序销售乱象频现。再加上管理机制不活、产业龙头不强、没有真正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导致本该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没有赢得预期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

切实增强农村群众发展壮大枝柱产业愿望,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让农业留得住农民才能兴得起农村。

(一)着力改善基础设施。重点改善道路、农田和水利这类支撑产业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民发展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经营成本,提高农业发展效益。要利用好安罗高速下路口这一独特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产业谋划布局。

(二)精准选定发展项目。选好发展优势项目是推进产业发展的前提。一要突出地方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要选择适合本地种养殖发展的项目。三要选择当地农民群众可以接受的或者通过培训可以完全掌握技术的项目。四要选择长期、中期和短期相结合的项目。中、长期收益的项目作为主打产业,短期效益项目作为收益补充。

(三)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围绕培育壮大、示范带动、企业引领等方式帮助农民群众通过扶持发展产业。一是建立产业合作社,探索土地托管模式。整合群众空闲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引入产业发展职业经理人全权谋划、筹备、生产和销售合作社的时令季节产品和中、长期发展的产品。二是严格执行统一的技术规程,完善合作社社员联户监督惩处机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农民群众抱团发展。三是建立社员网加强城镇合作,以“互联网+农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对接农产品上行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加强产业技术培训。人才队伍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另一个支撑。一是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重点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让这支产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民群众掌握重点产业发展方面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促进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是要组织农民广泛开展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具备条件的农民群众发展电商,走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

(五)抓好产品增量提质。现在的农产品到了产量与质量并重,必须质量先行的关键时刻。一是要引进科技、环保、高效的新技术、新品种。二是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监控,从源头抓起,普及安全知识,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三是要加强日常监管,强化源头管理,严把质量关。建立专业销售团队开展全程调度验货、集货、收货、分级、装卸、配车等一站式服务,在提高社会化服务质量的同时促进农民群众的就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57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