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思想引导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因大量外出而减少,农场出现了“留守现象”。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目前,xx乡妇联组织根据上级要求,深入到村,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等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总人口14323人,其中妇女6911人,由于xx乡以农业、畜牧业为主,长期外出打工人数比较少,据统计,全乡18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373人,留守妇女人数为111人,留守老人136人。
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25--49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48%。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4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1--5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
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小,统计数据显示,xx乡留守儿童初中阶段数为8人,小学阶段为207人。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67%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4、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同时留守妇女的对自身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有72.3%的妇女大多能每年做一次体检,少数也基本做到2-3年体检一次。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所调查的xx乡中学初中是寄宿制学校,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
三、建议及对策
(一)抓住机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台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能使农民能够实现就近劳务输出,使“留守”现象从源头上得到缓解。二是积极引进居家就业。党委政府应加大对外界信息的吸纳力度,多方寻找合作伙伴,努力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联系一些例如加工、编织等适合居家从事生产的产品订单,使农村留守妇女能够就近挣钱,有效减轻她们的劳动强度。三是出台有利于农村创业的政策。增设农民创业贷款项目,放宽限制,减化贷款手续,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要用好用活政策项目,财政部门、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全力配合,使对农村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从调研看,在家创业有资金、有路子,务工人员往往都会选择结束在外务工,回乡创业。
(二)充分发挥村级妇女组织在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妇联组织能否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服好务,重点是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配齐配强农村妇女主任则是抓好基层工作的关键,抓住农村两委换届契机,确保妇女主任在村级组织换届中100%进“两委”,争取政策,合理提高村妇女主任政治和经济待遇,真正做到农村妇女工作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把农村妇女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农村妇联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组织留守妇女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定期组织留守妇女,通过看农科片、组织农村娱乐队、开展节日庆祝活动、依托农村阵地建立聊天室等,搭建留守妇女活动平台,把组织的温暖送给留守妇女。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交换劳动是农村在农忙时节普遍采取的方式,针对某些留守妇女家庭劳动力短缺问题,村级组织应该组建互助组织,把农村自发交换劳动的行为转化为有组织的互助行动,村干部身先士卒,对一些家庭特别困难和劳动力特别少的留守妇女家庭给予帮助。三是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四是对有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农村家庭实行档案化管理。摸清工作对象,建立起相关资料档案,联系经常化,及时反映和解决这些家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当起党和政府与这部分弱势群体联系的桥梁。
(三)建立农村妇女健康保健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特别是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财政、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要整合项目经费,把农村妇女免费健康普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确保农村妇女能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免费的健康普查。在安排普查活动时,避免随意性和选择性,充分实现无缝隙覆盖。同时,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健康知识宣传,妇联应联合卫生、计生、社会健康公益团体等,经常性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团深入到农村宣讲,特别是加强对一些健康常识、妇科保健知识的教育,有效提升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使她们能够主动关注健康、关爱自我。
(四)强化留守妇女维权意识。加强对留守妇女维权知识培训,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联帮扶平台6995的宣传力度,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法律指导。妇联要汇同劳动、农业、国土、司法、计生等部门,筛选农村适用的法律法规,通过组织宣传队宣传、印制实用法律法规手册等方法,将维权知识送到留守妇女家中。加大对农村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力度,制作以案说法、法律讲堂等教材片送到农村,组织观看学习。
(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第一,淡化“留守儿童”观念。社会在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时,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比如在农村学校要多开展各类交流互动活动,特别是利用各种节假日在农村要多举行一些歌诵亲情、感恩生活、人格教育、安全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娱乐活动,由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大环境。第二,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研和针对性举措。组织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加大对本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的调研,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心理介入和疏导方面的措施,避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肩负着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乡在如何关爱留守学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出台了八大举措:一是全面掌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二是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三是全力保障留守学生安全;四是强力推行留守学生教育矫正;五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六是设置亲情电话;七是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八是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这些举措非常全面,但是实施起来,肯定会有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要将以上措施实施并落实,一是要着力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改善其办学条件、寄宿设施和容纳能力;二是要充实农村教师队伍,确定专门教师负责留守学生工作,加强农村教师心理疏导能力建设;三是要逐步规范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并加以推广,有些还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七)引导农村家长强化家庭教育责任和义务。一是强化农村家长的责任意识。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个案的宣传,提升农村家长的责任感。二是利用农忙或者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黄金时节,由村委会联合乡镇、村学校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要求父母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学校要与留守儿童家长建立联系平台。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互留电话,经常交换意见。现在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还会上网,可通过网络建立QQ群,通过聊天、群博客交流教育方法,报告孩子情况等,督促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
(八)加大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体系的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一整套工作体制。改变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局面,由政府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定期交流、总结经验,定期统筹部署,使这项工作长抓不懈,收到实效。二是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台一些举措。比如:可指导各地降低入学的户籍、成绩、费用等门槛,让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够享受跟随父母外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项工作很多地方已经在探索并实施,但与现实的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三是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参与关爱行动网络。继续招募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特别是可以发动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等参与这项工作。这些老同志思想觉悟高、时间充裕、精力充沛、热心公益事业,可以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力量,让他们充当爱心大使,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对这些爱心人士,相关部门要对他们进行较为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关爱帮扶方式要从传统的简单给钱给物,向充当孩子心灵朋友的角色转换。
(九)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级政府在6995建设中,应加大对6995设施投入,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对传统美德的宣扬,对农村家庭教育、农村创业发展、农村敬老爱亲方面的优秀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引导农村社会群体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营造有利于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生存的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