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爱美丽发表时间 3083056

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调研报告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实诉求。然而,当前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存在着课程缺少、制度缺失等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1.劳动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以党的根本大法确证党员的劳动主体地位。从本体论来看,作为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大学生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劳动本色,与劳动人民水乳交融。置于政治学和教育学语境,伴随高校劳动教育重塑、劳动价值重构,劳动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当前,将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与党员教育管理耦合互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实现党建育人价值。一是凸显实践性。实践出真知,劳动教育是党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桥梁纽带,大学生党员借助劳动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体验,在特定场域中创造性感悟真理,锻造过硬党性。二是增强吸引力。党员教育形式要有意思、内容要有意义,劳动教育具有回归自然、贴近生活的价值张力,更容易吸引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三是提升实效性。效果是衡量党员教育质量的标准。要通过劳动教育,在培育大学生党员劳动素养和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树牢其正确的“三观”。

2.劳动教育成为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应然之选。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骨干,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劳动教育以劳动为逻辑起点,以教育为逻辑指向,成为大学生党员全面发展的应然选择。一是以劳树德。劳动是道德之源。劳动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党员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养成知行合一的道德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二是以劳增智。大学生党员在劳动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培养观察力、训练思维力、增强创造力,从而促进智力发展。三是以劳强体。劳动以身体为载体,大学生党员通过参加劳动锻炼,促进新陈代谢、肌肉发育,改善呼吸,充沛体能,继而能够增强体魄。四是以劳育美。大学生党员能够在劳动实践中丈量现实世界,获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际遇,有助于深刻理解劳动的美学价值。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之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党员主动融入“劳动者大军”,用劳动托举中国梦。一是鼓励辛勤劳动。要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大学生党员养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发追逐梦想的不竭勇气。二是主张诚实劳动。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党员诚实劳动理念,消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真才实学建功新时代。三是提倡创造性劳动。创新是国家强盛的不竭动力。创造性劳动是创新的源泉,能够锻造大学生党员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当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需要他们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的实践进路

1.持续强化劳动教育理念。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党委要学深悟透党的新政策,持续强化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理念。要充分认识劳动功能及其价值,铸牢劳动创造世界、创造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深刻理解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要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念,深刻理解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将劳动教育作为质量强党的重要一环,全面把握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时刻提升大学生党员劳动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第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课堂是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学生党员具有普适性。高校亟须优化课程设置,单独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选优配强师资队伍,系统加强课程建设,努力打造劳动教育“金课”。要根据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重点教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传授劳动科学知识、普及劳动技能,从事劳动实践锻炼,注重道德引领与精神塑造,帮助学生党员从感性劳动认知上升到理性劳动认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第二,将劳动教育融入党课。党课是大学生党员的必修课。高校党委书记应定期给学生党员讲劳动教育专题党课,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回答好学生党员“为什么要”“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各级党组织要适时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微党课,也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党员志愿服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双轮驱动,促使他们在理论学堂、实践课堂中厚植劳动情怀,改善劳动精神面貌,提升劳动技能水平。

3.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制度。第一,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研究出台大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明确责任主体、教育目标、实施原则、教学内容形式等,最大限度实现要素整合,推动学生党员劳动教育进入正常轨道运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在资金上将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经费预算;在师资上瞄准“高精尖”,通过“引育用”,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库;在设施上及时购买教学设备,改造提升教学场地,为教育活动正常开展提供完备的物质保障。第二,建立健全长效考核制度。一是注重理论教学考核。在劳动教育课程和党校考试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考核,以考促学推动学生党员学深悟透,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二是强化实践教学考核。针对学生党员课堂实践、志愿服务中的劳动动机、时间、过程以及效果进行量化赋分、综合评定。三是重视创造性劳动考核。综合考量劳动新形态,提高创造性劳动考核比重,鼓励学生党员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针对技术瓶颈靶向攻关,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建立健全综合评价制度。一是开展多阶段评价。建立半年评估、年终评定制度,采用动态监测,每年6月底对学生党员劳动教育质量进行量化评估,12月底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开展多维度评价。要综合运用党员自评、教师打分和群众测评等评价手段,确保评价结果更趋客观科学。三是开展多途径反馈。采用定期公示、通报表扬、约谈提醒、责令整改等途径及时向学生党员反馈评价结果,持续有效传导压力,加持动力。

4.精心营造劳动教育文化。第一,融入校园党建文化。高校党建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当前应充分突显其“劳动元素”。比如,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时,制作习近平总书记劳动语录墙、劳动模范事迹文化墙;在智慧党建平台开辟党员志愿服务预约版块,党员可根据需求选择“劳动套餐”;每年举办党员劳动周活动,通过开展“党员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进校园”“最美党员志愿者分享会”“学生党员劳动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第二,渗透校园视觉文化。一是静态视觉文化的设置。要注重在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场所,比如教学楼、寝室楼、图书馆、食堂等地,通过雕塑、海报、横幅等形式展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故事。二是动态视觉文化的浸润。可以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增强其劳动认同,激发其奋斗精神。第三,融合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挥网络融媒体的传播与感染优势,开辟劳动教育融媒体阵地,优选“劳动人物志”“身边的劳模”专栏,定期制作兼具可视性和互动性的劳动宣传“大餐”,鼓励学生党员及时学习、分享留言、转发扩散,打造“指尖上”的劳动教育。

5.努力拓展劳动教育场域。第一,发挥家庭教育场域基础性功能。家庭是大学生党员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应发挥家庭教育基础性作用。一方面,父母要身先示范,生活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涵养良好家风。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党员在家里多做些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增强责任意识,形成劳动品格,塑造独人格。第二,发挥社会教育场域实践性功能。社会劳动教育的积极方面是影响大学生党员劳动观的关键因素。劳动“四最”社会风尚、大众媒体的宣传引导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当前,打造社会与学校协同劳动教育新格局,需要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给大学生党员创造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他们能够走出校园,通过劳动学本领、受锻炼、强党性,在生产与科研劳动中愉悦身心、获得幸福,启迪深入思索劳动价值,不断提高与时代相匹配的劳动素养和技能,为劳动托举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08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