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用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用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一篇】
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根据,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监理方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监理,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监理方的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
二、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2、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3、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三、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现场监理与质监部门的重要不同之处。对工程监理工作认识不多的同志往往认为监理工程师只是在现场转一转、看一看,验收时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这样往往使一些质量问题已经出现,甚至还要返工。我们在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二篇】
钢筋可以说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位,在整个工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人的骨胳,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钢筋框架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骨胳。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工程,必须全方面的重视质量问题,尤其是钢筋工程更是重中之重。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根除,将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问题,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建筑行业急需掌握的,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对钢筋在当前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点
1、材料问题
很多材料员在购买钢筋时,没有认真的挑选、比对,往往把不合格的产品使用到了工程中,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后果。如果钢筋本身质量就有问题,更何谈工程质量了。
2、检验问题
有些工程为了提高工程进度,进场后没有检查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有些工程已经施工了几层,才去做力学实验,这些都存在隐患问题。
3、钢筋进场以后的存放问题
有些钢筋进场以后,不分使用先后,不分规格、型号,乱堆乱放,施工现场混乱。
4、钢筋加工制作问题
钢筋不按规范要求加工,剪断尺寸不准;钢筋弯钩不按规范及图纸加工。
5、钢筋绑扎问题
1)钢筋交点问题
2)梁内受力钢筋、箍筋、架立钢筋及弯起钢筋问题
3)板内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问题
4)柱中竖向钢筋搭接问题
5)板和墙的钢筋网片问题
6、钢筋安装完毕出现的问题。
有些工程安装完毕后,为了加快进度,对以下几点都进行了忽略,如钢筋号,搭接,保护层、允许偏差等出现一些严重问题。
(二)控制措施
1、材料措施
在购买材料时,形成一个招标小组,对钢筋进行严格的考察与对比,保质保量,确保工程质量原材料是关键之一。
2、检验措施
钢筋进场以后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均应有标牌。钢筋进场时应按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并按有关规定标准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进场的`措施
经验收合格后,应尽快进入施工现场,钢筋的存放须按使用工程部位、名称、编号、加工时间挂牌存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钢筋不宜堆放,防止混号造成成品钢筋的变形。钢筋存放应按当地气候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存放中发生了钢筋变形或锈蚀,应处理好,经鉴定可以使用,再进行使用。
4、钢筋加工的措施
钢筋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及图纸要求进行加工,剪断时注意尺寸,精确量好尺寸,以免发生短尺现象,弯钩一定要按要求及规范算好弯钩长度。认真核对钢筋型号及尺寸,避免造成材料浪费及工程质量问题。
5、钢筋绑扎的措施
1)钢筋的交点属于重中之重,必须用铁丝扎牢,避免漏扎,扎完必须认真检查。
2)梁内受力钢筋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设定,箍筋要保证间距,架立钢筋摆正好位置,它的作用是固定箍筋位置形成钢筋骨架。梁内构造筋按要求放置,如果不放置因外界因素变化,会产生裂缝。
3)板内的受力钢筋的间距一定要按照图纸的要求及规范规定布置,板中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不宜小于30度。分布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柱中竖向钢筋搭接时,钢筋搭接长度必须按图纸及规范规定操作,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度。
5)板和墙的钢筋网片,除靠外边缘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双向受力钢筋网片须全部扎牢。
6、安装完毕时的检查措施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根数、间距和锚固长度是否正确。
2)检查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3)按图纸要求检查混凝土的保护层是否正确。
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
5)钢筋表面是否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等。
6)安装钢筋要符合规范要求及规定。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所以更应该认真的检查质量,以免给以后留下严重的隐患,造成损失。总之,钢筋工程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认真治理,抓好施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切实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把好关。加大各个方面的力度,提高工程质量,为未来的建筑市场更好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三篇】
保证水泥质量目前在施工中常用的袋装的水泥经常会出现重量不足的情况,这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原因是施工阶段在配制混凝土时,为了方便起见,经常是临时采用以袋计量的配制方法,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水泥用量不足及混凝土强度偏低。水泥长时间的堆放在施工工地上会导致水泥受潮或过期,水泥质量不过关会引起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水泥实际强度和出厂质量、水泥的保管环境条件、贮存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水泥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可避免的还有些建筑工地仍然在使用受潮的、结块的或者过期的水泥材料,加上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没有准确的测定好水泥的实际强度调整配合比,最后引起混凝土或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保证钢材质量钢材质量不过关会影响建筑施工安全,在钢筋混凝土施工工程中,所需要的钢筋材质要和材料完全配套,进厂的钢筋材料要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严格检验后再进行使用,钢筋脆断的原因主要是材质问题,施工方法不当。
保证砂石质量砂石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施工材料,而砂石的岩性是影响砂石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某地在施工时使用的是石灰石作为主要骨料,完工几年后发现了混凝土爆裂的问题,在通过仔细检查后得出结论的是因为这些碎石中掺杂了经过煅烧但未烧透的石灰石而引起混凝土爆裂。由于碎石含有活性氧化硅这种元素,若是用流纹岩、安山石、凝灰岩等制成的骨料,这类骨料与含碱量较高的水泥一起配制成混凝土时,水泥中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的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会和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断吸水并且膨胀胶体,这种胶体是建筑物混凝士开裂的主要原因。
保证砖质量砖是房屋建筑施工使用非常广泛的材料,由砖引起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主要是强度不够、尺寸形状不一、体积稳定性较差。现阶段我国使用的手工砖尺寸导致的偏差相对较大,将严重影响建筑砌体的承载力,断砖、碎砖使用不合理会引起建筑物墙体的开裂,甚至是建筑物倒塌进而影响周边人员的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施工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是建筑工程组织施工的技术指导依据,因此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时要认真的熟悉了解设计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坚持按图施工的原则,降低设计人员图纸发生差错的概率,让施工人员更好的了解施工工程的特点及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把握好工程关键质量的要求,对提高和保证施工质量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隐蔽工程验收指隐蔽在装饰表面内部的`管线工程和结构工程。隐蔽工程验收是指在房屋或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对将被下一工序所封闭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认真地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做好该工作可以准确判断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质量,并及时的搜集有关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可行性的信息,为项目部制定质量改进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及时的组织专业人员找出事故发生原因并处理现场。对于一般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可以选择通过中标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组织检查处理,对于重大和特殊工程质量事故,可以选择通过中标承包法人企业经理或总工程师进行组织处理,最后邀请有关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处理,加以完善,处理事故的原则是针对事故的责任者要根据情节严重情况,给予适当的行政与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给予严肃的处理,加大处罚力度,从法律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四篇】
导语: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勘察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其技术水平和指导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1.了解:勘察设计质量和其控制依据;监理工程师考核勘察设计单位资质的要点。
2.熟悉:勘察阶段监理工作内容、方法、质量控制要点。
3.掌握: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内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审核的主要内容;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控制。
设计的质量有两层意思,首先设计应满足业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符合业主投资的意图,而业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又必然要受到经济、资源、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从而使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受到限制;其次设计都必须遵守有关城市规划、环保、防灾、安全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
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业务。
3.监理工程师对勘察、设计单位资质考核要点
对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工作的第一步。由于勘察、设计工作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事这一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手段,同时勘察和设计成果又是由人来完成,而质量的责任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来承担,因此,对单位和资质和个人的资格均要认真审核。
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核查的内容:
(1)资质证书类别、等级、适用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是否相符,有效期、年检结论。
(2)检查营业执照——有效期和年检情况。
(3)检查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其注册证书有效性,签字权的级别。
(4)考核实际的建设业绩、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情况、技术装备、近期完成任务、服务意识、工作质量。
(5)考查管理水平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考核情况,对被考核单位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形成文字资料,送建设单位或有关单位作为参考。
2.勘察阶段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1)工作内容
1)建立项目监理机构。
2)编制勘察阶段监理规划。
3)收集资料,编写勘察任务书(勘察大纲)或勘察招标文件,确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4)组织考察勘察单位,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委托竞选、招标或直接委托,进行商务谈判,签订委托勘察合同。
5)审核满足相应设计阶段要求的相应勘察阶段的勘察实施方案(勘察纲要),提出审核意见。
6)定期检查勘察工作的实施,控制其按勘察实施方案的程序和深度进行。
7)控制其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完成。
8)按规范有关文件要求检查勘察报告内容和成果,进行验收,提出书面验收报告。
9)组织勘察成果技术交底。
10)写出勘察阶段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3)主要监理工作方法
1)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提出与工程相适应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审核实施方案——重点审核其可行性、精确性。
3)设置报验点或旁站监理。
4)核查勘察成果——重点检查其是否符合同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验证其真实性、准确性。
5)组织专家评审勘察成果(必要时)。
3.勘察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在勘察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六项工作
(1)协助建设单位选定勘察单位
(2)勘察工作方案审查和控制
(3)勘察现场作业的质量控制
勘察工作期间,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检查人员——持证上岗
2)检查原始资料取得的方法、手段、仪器
3)检查原始记录表格
原始记录表格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清楚,并经有关作业人员检查、签字。
4)检查项目经理是否到场
项目负责人应始终在作业现场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并对各项作业资料检查验收签字。
(4)勘察文件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勘察阶段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工作——对勘察成果的审核与评定。
首先应检查勘察成果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1)工程勘察资料、图表、报告等文件要依据工程类别按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审核、审批程序,并由负责人签字。
2)工程勘察成果应齐全、可靠,满足国家有关法规及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3)工程勘察成果必须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有关程序进行检查和验收,质量合格方能提供使用。
其次,由于工程勘察的最后结果是勘察报告,监理工程师必须详细审查,其报告中不仅要提出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地质问题,更重要的是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开挖、支护、降水等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提出岩土工程问题 解决问题的决策性具体建议,并提出基础、边坡等工程的设计准则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意见,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另外,应针对不同的勘察阶段,监理工程师应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满足勘察任务书和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
2.设计准备阶段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1)工作内容
1)组建项目监理机构,明确监理任务、内容和职责,编制监理规划和设计准备阶段投资进度计划并进行控制。
2)组织设计招标或设计方案竞赛。
协助建设单位编制设计招标文件,会同建设单位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组织评标或设计竞赛方案评选。
3)编制设计大纲(设计纲要或设计任务书)。
4)优选设计单位,协助建设单位签订设计合同。
3.设计展开阶段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1)工作内容
1)审查文件
设计方案、图纸、概预算和主要设备、材料清单的审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分析原因,发出修改设计的指令。
2)协调控制
对设计工作协调控制。及时检查和控制设计的进度,作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使各专业设计之间相互配合、衔接,及时消除隐患。
3)参与主要设备、材料的选型。
4)组织对设计的评审或咨询
5)编写设计阶段监理工作总结
4.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原则、任务和方法
(1)设计质量控制的原则
1)建设工程设计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建设工程设计应当按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3)建设工程设计应力求做到适用、安全、美观、经济。
4)建设工程设计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计算要准确,文字说明要清楚,图纸要清晰、准确,避免“错、漏、碰、缺”。
(2)设计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1)审查设计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协助建设单位编制设计招标文件或方案竞赛文件,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赛。
3)审查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4)督促设计单位完善质量体系,建立内部专业交底及会签制度。
5)进行设计质量跟踪检查,控制设计图纸的质量。
6)组织施工图会审。
7)评定、验收设计文件。
第二节 工业交通项目设计方案质量控制
(四)初步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
(1)控制初步设计进度,要求设计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初步设计文件。
(2)审核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成果,提出评估报告。
(3)审核设计概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提出审核报告。
(4)应业主要求协助组织初步设计的专家会审和整理及提出会审报告。
(5)跟踪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评审结论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
(6)编写初步设计阶段监理工作总结。
典型题型:
1.项目监理机构对初步设计成果审核后应提出( )。(2009年真题)
a.验收报告
b.总结报告
c.审批报告
d.评估报告
提示:参见教材p29
答案d
(六)初步设计质量控制监理审核要点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图纸的审核侧重于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以及是否达到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标准。该阶段的设计图纸应满足设计方案的比选和确定、主要设备和材料的订货、土地征用、项目建设总投资的控制、施工准备与生产准备等项要求。初步设计阶段要重视方案选择,初步设计应该是多方案比较选择的结果,其具体主要审核内容如下:
(1)有关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设计要求。
(2)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
(3)建设法规、技术规范和功能要求的满足程度。
(4)技术参数先进合理性与环境协调程度,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满足情况。
(5)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
(6)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是否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二)阶段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程序和审核重点
技术设计是在初步设计基础上方案设计的具体化,因此,监理工程师对技术设计图纸的审核应侧重于各专业设计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由于工程项目要求的质量与其所发生的投资是呈正比的。因此,在技术设计阶段,监理工程师在审核图纸的同时,还要审核相应的修正概算文件是否符合投资限额的要求。
第三节 非工业交通项目设计方案质量控制
第四节 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图设计内容、要求及其监理程序
(一)编制施工图设计的目的
指导建筑安装的施工,设备、构配件、材料的采购和非标准设备的加工制造,并明确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三)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要求
(1)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
(2)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
(3)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
(4)能据以进行工程验收。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监理工作
(1)督促并控制设计单位按照委托设计合同约定的日期,保质、保量、准时交付施工图及概(预)算文件。
(2)对设计过程进行跟踪监理,必要时,会同建设单位组织对单位工程施工图的中间检查验收,并提出评估报告。其主要检查内容为:
1)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参数是否合理;
2)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3)地基处理与基础形式的选择;
4)结构选型及抗震设防体系;
5)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环境保护及卫生的要求;
7)其他需要专门审查的内容。
(3)审核设计单位交付的施工图及概(预)算文件,并提出评审验收报告;
(5)编写工作总结报告,整理归档监理资料。
(五)施工图设计阶段监理质量控制程序。
施工图审核是指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的审核。审核的重点是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并应按有关国家和地方验收标准及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的约定质量标准,针对施工图设计成品,特别是其主要质量特性做出验收评定,签发监理验收结论文件。
监理单位应重视施工图纸的审核。施工图纸的审核主要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必要时,应组织专家会审或邀请有关专业专家参加。审查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内容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编制深度的要求,特别是应侧重于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满足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关于质量目标的具体描述,并应提出书面的监理审核验收意见。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监督设计单位予以修改后再进行审核验收。
1.监理工程师施工图审核的主要原则(五个是否)
(1)是否符合有关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要求。
(2)是否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全面、合理的优化。
(3)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是否有保证,是否符合工程总造价的要求。
(4)设计深度是否符合设计阶段的`要求。
(5)是否满足使用功能和施工工艺要求。
(一)设计交底的目的和内容
设计交底是指在施工图完成并经审查合格后,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交付施工时,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出详细的说明。
设计交底的目的:
(1)使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正确贯彻设计意图
(2)加深对设计文件特点、难点、疑点的理解
(3)掌握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图纸会审的目的和内容
图纸会审是指承担施工阶段监理的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材料、设备供货等相关单位,在收到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在设计交底前进行的全面细致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的活动。
其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使施工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二是为了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组织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法律、法规依据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不仅是工程建设中的惯例,而且是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各方的义务。
(四)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组织
1.设计交底——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
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和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进行交底。
2.图纸会审——由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负责组织
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参加。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通常做法:
(2)由施工阶段监理单位组织参建各方进行图纸会审,并整理成会审问题清单,在设计交底前一周交与设计单位。
(3)承担设计阶段监理的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做交底准备,并对会审问题清单拟定解答。
(4)设计交底一般以会议形式进行,先进行设计交底,后转入图纸会审问题解释,
(5)通过设计、监理、施工三方或参建多方研究协商,确定存在的图纸和各种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交底应在施工开始前完成。
3.设计交底应由设计单位整理会议纪要,图纸会审应由施工单位整理会议纪要,与会各方会签。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中涉及设计变更的尚应按监理程序办理设计变更手续。设计交底会议纪要、图纸会审会议纪要一经各方签认,即成为施工和监理的依据。
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理工程师应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并注意以下几点:
(1)应随时掌握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特别是有关设计、施工的规范、规程的变化,有关材料或产品的淘汰或禁用,并将信息尽快通知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避免产生设计变更的潜在因素。
(2)加强对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特别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核。
(3)对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提出设计变更要求进行统筹考虑,确定其必要性,同时将设计变更对建设工期和费用的影响分析清楚并通报给建设单位,非改不可的药调整施工计划,以尽可能减少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4)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签批手续,以明确责任,减少索赔。设计阶段设计变更由该阶段监理单位负责控制,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由承担施工阶段监理任务的监理单位负责控制。
5.施工图设计文件投入使用前或设计阶段设计变更程序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五篇】
在一些地方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长期影响,导致我们的市场在公平竞争时候存在这一些问题。没有竞争便没有发展,当地的建筑企业在地方主义保护下自然自身也不会有多大的突破,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市场在一方垄断之后,安于现状无论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是管理办法都没有充分学习实践。从而在与国外一些具有实力的大企业竞争时,屡屡受挫。
为适应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一下几点总结。
2.1将科学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到工作中去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要想保证其安全性,就应当将安全的生产意识落实到工作当中。在实际的工作开展当中,企业就应该在管理上入手,将安全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意识落实到公司员工中去,使得他们对于新的管理工作意识有一个好的认知。这样在今后的工作时间中,员工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更好的投入到质量工程建设当中。同样,企业对于管理的创新也要注重外部的效应,要时刻了解学习当下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而保证企业管理改革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进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各个阶层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意识落到实处,从而增强质量控制的效果。
2.2以规范化手段增强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建筑企业内部而言,各个部门的协调一致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每个部门的才能在都有着相应的价值,而工程的安全科学建设就需要这些部门有条不紊的合作。因此,为了应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在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必须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同时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来执行。在各个部门分工协作上,要有明显的职责划分并且要有相关的负责人,这样才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工程项目相关的员工奖惩分明,而且对于责任也可以明确到个人,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增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2.3培养一批优秀员工建筑工程如果要加强质量控制,同样需要一批优秀的员工作为支撑。现在市场的竞争也意味着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如果要在竞争中屹立不倒,便需要一支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同时具有优秀职业道德的队伍。在建筑工程队伍当中更是如此,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当中,要不断的招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企业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采用创新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想方设法的调动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将企业的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像集约型转变。最终顺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这样,对于加强质量控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六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主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运行格局突破了原有模式,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发生,为管理服务,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就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改进内部审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十分重要且意义深远。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其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则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
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搞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而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又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规范体系不建全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为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
审计质量控制缺乏具体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自身缺乏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在一些企业中就没有评价标准,而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质量的高低;上级部门对下级的考核评价指标单一且实施考核监督较少;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
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
传统审计技术和方法滞后
从内审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信息的日新月异,管理形式的不断改进,传统落后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变成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信息技术精通的多面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应付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局面,内审人员开拓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落后;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向前发展。
制定层次清晰的质量控制体系
内审作为一种内部重要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质量控制标准,并分行业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便于审计项目实施人员对照执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经济环境始终是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质量控制标准也应结合经济环境不断进行更新,使之能有效地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业务质量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是督促审计质量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首先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
完善质量控制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
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要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才能使审计质量控制达到一个良好运行的状态。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岗位责任,并进行问责制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差错和弊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以便接受来自其他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更全面、彻底地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内部审计风险。
加强审计全过程控制,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全过程控制包括:一是审前质量控制,就是要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二是现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审计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收集整理审计证据的过程,要做到审计取证的充分性、适当性;三是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最终结果,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做到审计报告真实、合理、恰当;四是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复核工作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摆在突出的位置。,做到审计复核程序合规,复核工作严谨、细致。
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一是要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随着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审计也逐步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知识和能力。二是要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审计要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总之,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靠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它的生命靠提高各方面的管理质量来延续,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生命之源。只有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才能开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局面。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七篇】
1)构造生产,科研和教学三者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创新应用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因为在当前的我国高等教育中,并没有一个十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构建这种应用人才体系的时候,我们需要让生产,科研和教学三者进行有机融合,把大学中的科研以及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它们成为培养教育人才中的重要资源和优良环境。在目前的高校中,我们仍然是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产―学―研合作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材料成型专业与佳木斯佳电、煤机股份有限公司、兴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深度的融合,使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企业将设施设在实验区、学校把实验室设在企业车间,为学生科技创新创造条件。这种教学、生产、服务、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工作环境,必将取得良好产学研科技创新效果。
2)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线。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以学科来设计专业,但它并不是学科本位的,相反必须是对接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线,分析创新型人才能力体系纵向演变的特点,体现以能力为本的教学内容。例如,学校根据佳木斯佳电、煤机股份有限公司,兴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增加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金方面的知识,增加摩擦学、材料磨损理论、失效分析等方面的课程。以科研项目和工程依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同时校企联合开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大纲、联合编写教材内容。
2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1)校企互动,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我们在控制工程和材料成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的体系设计之中,始终要求把专业导向定位在生产需求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之上,把地区地域性的产业当作基础,走一条产―学―研三者相互充分结合的教育之路进行教学的改革工作。对现在实行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刻的全面的改革,建立起学生的个人能力,学校教学的教育课程和区域特定的产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校的教育体系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地域产业的应用。在地区地域中的典型产业里,通过对该专业在其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这样能够对学校教育课程的案例库进行补充,可以对可选择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完成对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的调整工作,把在这些产业上的实际应用贯穿到生产实习,学生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计,学校理论实验教学等各个教育环节里面,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的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识点的案例教学―课程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分化”的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育既包括为认识新事物、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新技术而展开的科学试验、专业实习等必要的检验性试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技术问题,提高创新应用能力而展开探索性、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育教学贯穿于应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满足高学历的学生成才要求,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对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同时增强专业能力并且认清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无论对于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是以就业为主的学生,都必须给予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行多样培养,增强不同学生对如今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加学生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机会。如对少数需要继续深造的研究型学生,可以通过试办“实验班”等途径,使他们向研究型人才发展;对以就业为主的学生,可以着重加强其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专业培养方式,即大学一、二年级按照学科大类培养,即不分专业,以夯实基础;从大学二、三年级开始,我们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爱好、特长、未来就业取向,结合专业社会发展需要,采取院系专业选择、学科大类选择、全校范围选择等不同方式,实行分类培养。
3)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锻炼。充分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实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们知道毕业设计是展现一个学生能力水平和质量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也是学校在教学质量环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所学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的检验。所以当我们面对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的时候,必须要使毕业设计的模式培养充分的面向地区产业,使它们之间能够无缝的相连接,让生产单位对我们大学生的具体的岗位需求和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相互结合,必须是有机的结合,即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一个产业里的实际的典型的生产问题想结合,在相应的设计中也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实际的生产要求来进行,当然学生的指导老师不能单单只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要有工厂中的工程师的参与,两者共同组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学生设计的结果必须得符合生产的检验结果。只有通过这种毕业设计的模式,再加上产―学―研结合的综合力度,同时增加了学校与地域产业的结合密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结业工作和地方地域产业的三位一体。
3营造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环境。
1)构建有特色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形成“传统+特色”的动态专业方向设置体系,设置学科前沿课程,突出传统专业与现代新技术新工艺的结合。条件成熟时,我们准备新开设快速成形专业方向。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强化计算机在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并结合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形成专业特色。
2)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依托各种有利条件,初步形成并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院的三个工程中心已初步成为专业教育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以便提供更好地软硬件条件。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形成创新团队,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举办、参与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创业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网面设计大赛,“‘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科技活动,使第二课堂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工程师培训基地。与中国铸造学会和协会合力打造见习卓越铸造工程师、见习铸造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基地建设,推进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卓越工程师班级实验和实习环节课时数的增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展,严格把好项目考核质量关,并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为各个项目提供支持,保证各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项目顺利完成。
4)建设充满创新的师资队伍。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之中,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是及其关键的因子。而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不可能离开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力量,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尽可能的构造一些教师的争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型教师培养,分批到相关企业进行工程化训练,在实践中增强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让我们的教师逐渐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意识以及观念,形成高质量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拥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修养水平,最后使学生受益。
4实践成果与应用。
通过多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果。《铸造工艺学》课程一直是省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并先后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近五年编写专业教材及工具书10余部;完成国家、省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通过多年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仅仅是这几年,就有超过40名学生参与并完成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并且大部分学生根据相关导师的悉心指导顺利的完成了一些课题的研究,在科研论文中学生也发表过超过20篇以上,多名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在全国“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二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华为杯”首届新材料科技创新大赛等国内外本专业大学生著名大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而是相当复杂以及综合的过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完成。作为高等教育院校,是培养过程中关键、不可或缺的一环,贯彻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融合,而且对于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也需要一个软环境,即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和建设优良的培养制度。
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第八篇】
使用控制工程,可以轻易地将设计师脑海中的三维模型反映到计算机中,而不是简单地用二维图纸表示出来,这大大降低了设计师的工作强度,加快了新产品的更新速度,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使零件设计变得简单。
利用机械制造与控制工程之间的联系,可以很简单地对零件进行设计以及后期的修改,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设计思想,从而不断完善设计。同时控制工程可以根据零件相互之间的位置以及配合关系,在保证零件之间配合的前提下,完成零件设计,从而避免在零件后期出现装配不上的问题。
使零件装配更加直观。
机械制造与控制工程能够施加装配约束以及装配分析,可分析装配体各零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隐藏(显示)某些零件,进而清晰地显示出装配体内部结构。对于运动件可以使用运动仿真,通过施加约束以及驱动保证运动的可靠性以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