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汇聚【范例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0443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汇聚【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一篇】

左边这张老照片,是我的姥姥和姥爷1948年在青岛很有名的?天真?照相馆拍的结婚照。姥爷十几岁从荣成老家到青岛?闯世界?,后来在一艘外国人的轮船上找了份洗熨衣服的差事。姥爷只读到高小,但是勤快又聪明,自己学了些外语可以应付日常交流。

姥爷年轻时在海上漂来漂去,接触的都是新鲜事儿,自己也成了?潮?人。姥姥、姥爷结婚时的打扮在那个年代是相当时尚的。姥爷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刚从农村出来的姥姥穿着中规中矩的大褂,脚上却是长袜皮鞋,还梳着时髦的?飞机头?。右边的照片拍摄于姥姥、姥爷?金婚?那年。一个甲子的风雨沧桑,青丝成霜,皱纹满面,两位老人衣着朴素,面容平静,60年相伴相携积淀了恬淡、含蓄、心神默契,正应了那句歌词?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的父母虽然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也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们有着自己独到的人生哲学。

在那个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他们时常教育我们几个子女:?吃亏是福,低调做人,好好读书,以图将来。?在他们的抚育下,我们兄妹几个高中毕业都相继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在那个时代,一个农村家庭连着出了三个大学生,在十里八村算是奇迹了。

大学网他反感,他的行为我看不惯,母子之间便处在了僵持的状态。就在我苦恼的时候,有一天我无意中进到儿子房间,看到他在和依依视频聊天,姐弟俩聊得热火朝天。见此情景,我灵光一闪,有了主意。我向健健提出,暑假时带着他去美国看依依,让姐姐带他参观哈佛大学,感受哈佛的文化和美国的。

依依的话让健健很意外,意外之余,他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哈佛的文化让他向往,姐姐榜样的力量给了他向上的动力。此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心扑在了学习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成绩由原先的班级中游上升到前十名。更让人欣喜的是,健健在为人处世上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叛逆的锋芒少了,体贴知心的时候多了。

今年高考前夕,健健没有采纳我们考国内名牌大学的建议,而是决定放弃高考出国读预科,以小留学生的身份冲刺哈佛大学。对于儿子的决定,我选择尊重,我知道,有这句?吃亏是福,低调做人,好好读书,以图将来?的家训陪伴,他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二篇】

香港富商李嘉诚在出席给香港理工大学捐赠一亿港元的仪式上讲到,在他经商的经历中,有助于他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对他的成功起着很大作用的是“情商”。国内一些优秀企业老总在回答“当代大学毕业生最缺乏什么时”,他们的答案惊人的一致:情商太低!

情商一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戈尔曼博士1995年在其《情感智商》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什么呢?情绪就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认识自身的情绪就要引导孩子准确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一切体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熟悉和体验各种情绪,特别是那些负面情绪。

清明祭扫,带上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在亲人的引导下去体验悲伤。参加悼念活动的孩子,会被现场的气氛深深震撼,他们能够看到亲人的悲伤、同时又能看到亲人之间怎样相互安慰着从悲伤中走出来。经过这样的体验,孩子就会逐渐明白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不仅仅会情感丰富,而且也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打碎东西是孩子经常出的差错,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欢用的小花碗打碎了,他会哭的。溺爱孩子的家长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然后使劲跺脚,并说是这个可恶的“地面”把孩子给绊倒了,孩子也会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面的游戏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后,孩子哭一方面是因为打碎碗会给他一点儿惊吓,一方面是里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会遗憾,再者是他喜欢的小花碗不能用了,他会有些伤心。在一个小小的失误中孩子能体验到三种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如果我们用拍打地面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虽然可以让孩子止住哭声,但这样一次体验负面情绪的机会就失去了,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以后当这样的事再发生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去抱怨“这个可恶的地面”,成为一个爱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的孩子。

孩子摔倒了,理智的家长没有必要马上做出反应,让孩子在地上趴一会儿、哭一会儿不会伤害到他的,家长反应越快孩子的惊吓感就越强,如果家长只是笑一笑喊他一声“宝宝没事,自己站起来”,孩子的惊吓就会很快消失,他会从母亲平静的声音里听出来,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打碎的小花碗,你也不要直接就当着孩子的面把它扫进垃圾桶,你要慢慢把碎片捡起来,告诉他“你喜欢这个小花碗,妈妈知道。妈妈再给你买一个新的好不好?”在对新的小花碗的期待中,孩子失去心爱的东西的伤心会逐渐淡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教育的过程,这样也是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的很好的循序渐进的办法。

管理情绪的能力。

管理情绪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方面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这里以孩子对于愤怒情绪的表达为例来说明。一些家长在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不允许孩子辩解,不允许孩子哭泣,甚至连孩子表达出一些不满情绪都不允许。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或者是逆来顺受,或者是压抑郁闷,或者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却以破坏纪律、破坏东西的极端方式发泄愤怒情绪,这都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

恰当的做法是,当批评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辩解,让他讲出自己的道理,当孩子受到惩罚的时候,也应该允许他哭泣,也应该允许他不满、允许他愤怒。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收起那套师道尊严,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压制他。我们不是希望孩子没有愤怒,而只是希望教给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只有在不断的表达中,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表达情绪的合理的方式。

没有经过训练的动物看到食物就会扑上去,而人却不一样。人们的行动是在理智的指挥下进行的,人的理智就是把握和控制情绪的最好的开关。只要我们能够以极大的包容来教育引导孩子,他们就能够逐渐学会控制情绪。遇到高兴的事不会乐极生悲,遇到悲伤的事不会绝望无助,遇到愤怒的事不会冲动,能够通过等待、转移、调节的方式来化解负面情绪。

承受挫折的能力。

这一能力是情绪管理的延伸。经常听到有孩子因成绩不理想而自杀,因老师的几句批评而自我伤害,因家长的误解而寻短见。更有一些优秀的孩子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精神抑郁……这些惨痛的教训都表明,孩子们由于受到过多的呵护,抗挫折能力太差,情商太低,最终害了自己,也断送了一家人的幸福快乐。

呵护成了害人,事与愿违。家长要敢于让孩子们去磨炼,敢于让他们去面对失败,要让他们在不断的小失败中成长起来,培养起足够承受大失败的力量。就像一只在和风细雨中练习飞翔的鸟儿一样,要鼓励它迎着风雨前进。被风吹落后,它们应该马上再去振动翅膀,就这样在风雨中磨炼,最终去领受暴风雨的洗礼。

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和人联系,只有理解他人的情绪,才能真正实现“知己知彼”。一个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观察父母情绪的变化。所以妈妈一定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你很烦躁时,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很烦,我要安静一会儿,你先自己玩儿”。当你悲伤的时候,别看到孩子就马上擦干眼泪,你应该把伤心的事告诉孩子“妈妈最好的同学去世了,我很伤心。”当孩子递上一块纸巾的时候,你要欣然接受,并且认真地感谢他。经过这样的培养,慢慢地他就能成为一个为父母着想的孩子。

孩子必须知道父母有高兴,有悲伤,有失望,有愤怒,孩子应该看到一个情绪表达正常的家长,而不是一个只有快乐的单纯的家长。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负面情绪,有时甚至强颜欢笑。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情绪作假,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情绪,也使得孩子不会观察到你的情绪变化,最后变得冒失而无礼,不利于孩子对于他人情绪的理解,自然也就无法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个人需要有朋友,因为有朋友才有快乐,才不会孤独。在工作中,一个人需要和其他人协作,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独角戏,善于协作和分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了孩子更加快乐,我们就要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友爱、协作、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责任心、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的作者老卡尔·维特给我们讲了一种“倾听的艺术”。他和妻子每天在儿子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时间听他讲白天发生了哪些事情,听儿子讲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叙述的过程中他逐渐习惯了反省自身,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这种“倾听”教育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卡尔·维特经常通过对孩子拥抱、抚摸传达爱的信号。对于某些不便用口头表露的情感,他还会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在纸条上,送给儿子。他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家人和儿子有良好的沟通,这不仅更加加深了对儿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会儿子怎样去与他人沟通交流,以培养儿子能够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老卡尔·维特的论述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训练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内部的良好的沟通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基础,在家庭中体会到爱、尊重、分享等等,就可以促使孩子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使他成长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快乐的人。

美国一些小学已试验将“情绪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创造性地开始实施“情商扫盲”,开设的课程有实用心理学、交际技巧、情绪控制技巧等等,其中教孩子如何控制或平息愤怒、焦躁、忧郁等不良或消极情绪特受欢迎。统计表明,在实施“情商扫盲”的学校里,孩子们打架明显减少,课堂纪律更好,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自称“生活在温暖集体中”,或“拥有了更多朋友”。

这让我们看到,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全社会都重视起来,只要我们的家长都重视起来,我们就能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使他的人生更加和谐、幸福。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三篇】

有的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事实上比孩子学习有问题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浮躁和焦虑。最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情绪平和,做一个淡定的家长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浮躁,比孩子学习有问题更可怕,这句话的另一面是:父母,尤其是母亲情绪平和,是家庭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性格和学习表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家长的情绪和表现。做一个淡定的家长,闲看花开花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亲要有风度,母亲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再特别说说母亲的“母”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正确理解了作为父母的教育内涵,那么,我们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我们特别解读一下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四篇】

弟子规总叙只有24个字,但联系现实,感受很深。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则总叙告诉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这则总叙指出,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虚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的高尚品德的人。把一个人的品德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我不禁深深佩服圣贤者目光的独到,思想的深邃。

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好多同学认为,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很少人能记起父母的生日,也没几个人能积极主动做家务。在农村一部分家庭,兄弟几个为赡养一个老人而矛盾重重,在城市,一些兄弟姐妹为争父母的一套房产而大打出手。而弟子规中,恰恰把孝悌放在第一位,仔细想想,很有道理,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能和睦相处,他还怎能与别人友好合作呢?联系现实,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首孝悌沉甸甸的分量。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次谨信中的“信”,是一个人要讲究诚信,近年来,“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一滴香”,甚至连鸡蛋也有造假的,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曾这样说“吃荤怕激素,吃素怕色素,吃啥都心里没数”,这样的事虽不多,但影响极坏,它让社会一度出现了诚信危机。想想现实,品味经典,真是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通过弟子规总叙,我第一次明白了圣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我也很庆幸,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五篇】

1、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2、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3、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4、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7、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10、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2、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3、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14、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16、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7、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18、以善心爱人,以善语待人。孩子,让我们共同营造一片爱心世界。

19、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

2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六篇】

这几天,网上的1篇文章被广泛流传,大概写的是一位出生在精英家庭的女孩,能力强、知识面广,从中学就开始阅读原版的莎士比亚文章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她的父母所能给的家庭环境因素以及父母一起参与进来的学习过程才是出生平凡的父母们值得去学习和尝试的。

如果我们没有可观的经济实力,就该放弃和孩子一起的各种尝试吗?

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购买画册、网上查阅资料,和孩子一起来学习呀!

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讲关于马术的相关知识啊,然后用其他的运动方式替代马术,比如乒乓球、跳绳、跑步,都是健康的存在方式嘛。

再假设,孩子爱听音乐会,我们去不起现场版的,视频版的我们总是能够给孩子的。(虽然效果各不相同,但是我们不也在尝试吗?)。

当然还有若干的假设和假如。

我出生贫民,难道我就不能通过学习,通过和孩子一起的不断尝试,让孩子获得更宽的视野吗?那么问题来了。

其实也是很简单。

所谓精英,代表着资源整合能力、代表孩子的视野宽度、代表着孩子的学识。

我们是贫民,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那么视野的宽度呢?学识呢?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我们都是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的努力后天获得。

最关键的是父母,你是否愿意让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在孩子成长的早期,抛弃你自己所有的狭隘的观点、抛开你自己的认识限度,用开放包容的特点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去玩、去各种折腾。

每个城市都有的几十个博物馆,你都带着孩子深度的学习完了吗?

每个城市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周六日你都带着孩子一起去参与了吗?

……。

如果你没有。

你就只会停留在对那些所谓的精英家庭的经济来源、资源整合能力感到不平衡。不平衡不能改变任何现状,不能让你和你的孩子成为他们那样。

那么作为父母,就要带着孩子去折腾、去尝试、去努力,竭尽所能的去努力。

也许这样做了,我们的孩子依然比别人差很多,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呢?如果不做,可能会更差呢!

培养一个精英孩子,你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至少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一名优秀的家长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

1、爱孩子。孩子是自己生自己养的,必须用真心对待,如果对待孩子像对待仇人一样的,那根本不能谈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2、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要懂得在特定的场合跟孩子说特定的话,不能在外人面前过分责备孩子。

3、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溺爱孩子和习惯过度打骂孩子的家长,都不是好家长,只有懂得分辨对错,正确分析孩子的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家长,才是合格家长。

4、懂得发现孩子的优缺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看起来不是很优秀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5、陪伴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父母的陪伴,工作忙不是借口,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不仅性格上比较孤僻,而且,亲子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的。

6、不要做一手包办的家长。什么时候都帮孩子搞定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在某些时候,家长要做个“懒”家长,这样,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那么,如何做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呢?

——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点时间陪伴孩子;。

——平时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正确引导孩子走正确的道理;。

——适当的放养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有错的时候要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不能用发脾气来解决问题;。

——不能溺爱孩子,不能用暴力来对待孩子的过失;。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七篇】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能力。

曾国藩在处理外交事务——“天津教案”中,处置失当,名声跌落谷底,曾国藩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告诫曾纪泽要开眼看世界。曾纪泽就学习外语,势要在父亲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果不其然,曾纪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出色,在新疆的领土争端中捍卫了国家利益,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

而且相对母亲而言,父亲不会溺爱孩子,他们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

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

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父爱的充足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感。

随着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这就造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巨大缺失。

幼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说父爱如山,孩子身边没有一个坚实的依靠的时候,就会变自卑、焦虑。

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

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

这往往会使得他的事业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开新的天地,这严重制约了个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所以,无论再忙,身为父亲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父亲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后盾,很容易产生安全感,这样的情况下,做事就会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脚。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也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

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奥地利个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分页。

这并不是虚言,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婴儿时期,人的意识极为单纯,行为习惯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而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如何,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所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是否能够和人好好相处,是否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犯原则性错误。这样的人,可能不会有十分惊艳的表现,但是胜在踏实稳定,耐力悠长,人生之路也自然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母爱如水,温柔宽厚。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所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亲带大的女孩一般比较像男孩子,脾气往往比较直接。

被母亲带大的男孩则一般比较温柔宽厚,包容性更强,不喜欢咄咄逼人。

老子讲,柔能克刚,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刚强更有力量。

胡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胡适三岁父亲去世,被母亲带大,他虽然是进步青年,却有着那一代人没有的包容与宽厚。

胡适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里也曾经指出,自己性格中的宽厚,得益于母亲对他的教育。

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进步青年都选择放弃包办婚姻,无论是徐志摩还是鲁迅,他们都选择丢下原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是胡适却没有丢下他的包办婚姻。他的妻子江冬秀不识字,喜欢打麻将,经常不给胡适做饭,脾气还很暴躁,但是胡适就这样包容下来,两个人就这样相互包容着过了一辈子。

鲁迅当年的论战,几乎把文坛骂了一个遍,也骂过胡适,但是胡适却从没有回应过,而当时无论是鲁迅的好友还是鲁迅的论敌,和胡适都相处地十分融洽。

胡适本人的宽厚包容可见一斑。

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能够让孩子养成宽厚待人的处事方式,这样的孩子不尖锐,在踏入社会之后,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业发展也很少受到大的挫折。事业发展、人际关系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变动,人生相对平和幸福。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既可以飞得高,也能飞得远,拥有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家长的孩子健康成长经验总结【第八篇】

“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答案是前两次没带礼物。”前不久,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刘思佳问了妈妈这个荒唐的问题,当妈妈向她解释“三顾茅庐”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人们诚心诚意就能办成事时,刘思佳却说:“书上都是这样写的,难道书也会错吗?”而她所说的书就是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流行的'脑筋急转弯书籍。

记者从这个二年级的小学生那里借来了这套据说很流行的脑筋急转弯书,发现上述荒唐的“脑筋急转弯”问答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这样的“智力问答”使尚未定型的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发生歪曲,那些违背历史和科学的无聊问答会让孩子们产生迷惑,严重影响他们正常学习知识、接受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更有甚者,部分“脑筋急转弯”直接宣扬暴力、封建迷信和淫秽的内容:“投资哪一种票风险最大,答案是绑票。”“什么门不能敲,答案是地狱之门。”“人死了为什么要埋在地下,答案是去阴曹地府比较顺路。”处在成长期、辨别能力差的中小学生如果长期受到此类问答的熏染,就很可能会在生活中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最终诱导孩子犯错误,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许多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迷上了这样的“脑筋急转弯”书籍,常常问家长一些奇怪的问题。刚开始时家长以为这些书籍能启发孩子智力,见到孩子对书爱不释手还挺高兴,但后来一看书的内容就担心起来了。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这种打着“开发智力”的幌子的伪劣书籍还非得给自己冠上《课外益智书》这样冠冕堂皇的名字,实际上却是误人子弟的“祸害”。

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专家建议,由于“脑筋急转弯”书籍鱼龙混杂,所以家长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书的内容,不要因为“开发智力”反而误了孩子。相关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图书市场,严厉打击这种误导青少年的书刊。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能让他们受到这种“歪书”“邪书”的不良影响。

(张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00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