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样例【精编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98006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样例【精编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一篇】

摘要:

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现状、心理特点和他们对就业的需求情况,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相关情况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可掌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对就业和考研的看法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出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实习点和就业指导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就业和考研服务。

检验科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化验分析的重要任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除了理论教学外,实习是他们练习实验操作、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机会和环节。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改革以及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因此,在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检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本科毕业生是摆在高校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特点,掌握他们对就业的需求,剖析他们在实习期间的心理特点,能够对接下来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了加强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熟悉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和人才培养。现对某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介绍如下。

1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设计《医学检验实习学生综合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等;

(2)综合问题:包括选择专业的原因、知识掌握程度、实习具体情况、实习满意度等;

(4)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压力分析、自信心评价、医患关系感受等。现场集中向2013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当场填写当场回收。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013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97人,随机集合了80人,发放《医学检验实习学生综合调查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获得的调查数据用excel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性描述。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80名学生学制均为4年,有29名女生,47名男生,4人未填写性别。年龄在20~25岁之间,其中%在22~24岁之间。实习时间均为一年(大四)。

对专业及实习的感受。

医学检验是一门临床学科,但又不同于其他临床学科,它对从业者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相对较少。了解学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原因,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具有指导意义。对于为何选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原因比较多,有家庭(%)、机遇(%)、职业优势(%),也有不少学生是出自对医学检验专业的热爱(%)。同时,%的学生认为尽管当前有不少困难,但不后悔选择医学检验专业。这说明在入学前,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并不非常明确,但是专业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4年的学习,毕业时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本专业的。实习阶段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他们才能真正接触临床标本、病人和检验仪器,融入医院大环境。因此,有必要详细了解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本次调查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实习生对实习的满意程度,实习生对实习医院总体上是满意的。实习生均表示满意之处在于带教教师比较负责、水平较高、实践机会多,但也对医院教学科的管理、考研脱产时间安排、工作量过大有些意见。仅有2名(%)实习生对实习医院的.实习管理方面存在不满意现象,原因是这些实习生所在医院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重视不够,更重视临床专业实习生。对医院实习时间安排不满意的实习生,有些认为在临床实习时间过长,有些则认为在检验科实习时间过长,可能与不同医院的安排不同有关。分别有%和%的实习生认为在微生物检验科室和临床检验科室学习到的知识最多,这可能与这两个科室的标本接收量和知识特殊性有关。而对于学校的实习时间安排,如脱产时间等,%的实习生对实习时间安排很满意和比较满意,有异议的实习生主要认为实习时间安排与考研和招聘有冲突。本次还调查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2可以看出,大多数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教学方面,除带教教师带教之外,学术讲座也是实习生拓展知识的重要环节。%的实习生觉得所在实习医院经常举办各类讲座,其余的实习生觉得医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在生活方面,%的实习生对实习医院的生活安排比较满意,但也有%的实习生认为安排得一般,主要表现在食宿条件较差等方面。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实习医院的沟通和交流,尽量为实习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同时在今后选择实习医院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多加考虑。实习效果的好坏不仅与实习医院和学校有关,更取决于实习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本项调查中,对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没有实习生认为可以完全满足实习工作需要,但有%的实习生认为基本够,觉得不够的实习生主要是认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方面有所欠缺。%的实习生认为临床知识及操作是在实习期间最需要学习的内容,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医患沟通技巧和学科前沿知识非常重要。这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科特点有关。在这方面,学校应结合实习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善,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要提高实习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总体上来看,%的实习生认为实习虽然累,但是能学到很多知识,%的实习生应对实习工作较为从容,%的实习生觉得实习很快乐,过得较充实。这说明大部分实习生对实习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

考研与就业。

大四实习生即将毕业,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考研还是就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他们会花大部分精力来准备考研或应聘。因此,很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实习生就业择业,提高本专业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帮助实习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在本次调查中,仅有%的实习生在入学前详细了解了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前景,大部分实习生(%)只是基本了解,更有%的实习生并不很清楚,这说明实习生的就业意识不强。医学检验专业是一个相对容易就业的专业,本次调查了多项与本专业就业相关的问题,仅有%的实习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招生过多,%的实习生认为需要关注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政策,%的实习生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基本都能找到工作,%的实习生表示就业形势使自己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并非常紧张,%的实习生并不会因为实习情况不理想而考虑转行,大部分实习生(%)还是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这说明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竞争的压力不是非常大,找到一份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与实际情况吻合。本专业的就业率基本能达到100%。尽管如此,大部分实习生(%)认为就业的困难在于好医院对学位要求高,本科毕业生已难以进入。实现高就业率,帮助实习生更快更好地获取就业相关知识和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调查中,网络和新闻媒体(%)、各类招聘和双选活动(%)是大部分实习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而学校给他们的就业信息却不是很多(%),这可能与实习生均在校外实习,与学校联系不多有关。学校应多关注就业方面的信息,建立良好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实习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几乎所有的实习生(%)表示在自己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时,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实习生均表示,希望学校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帮助,如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以及相关材料。考研是除了就业之外本科生毕业的另一大出路。本次调查显示,%的实习生首选医院就业,只有%的实习生选择考研。同时%的实习生可以接受的工资水平是当地中等水平,%的实习生要求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近。这些均表明本专业实习生的短期就业需求较大,与本专业实习生家庭情况普遍比较差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学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就是看中了它的高就业率。实习、就业和考研是实习生大四生活的主要内容,但这三者历来就存在着很现实的冲突。对于是否需要认真实习,近一半的实习生(%)表示实习后工作能力比实习前有了较大提高,%的实习生认为通过实习自己的能力已能基本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这表明实习对于实习生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但是,50%左右的实习生还是认为实习会影响到考研或就业。如何更好地使实习发挥它的学习和锻炼作用,同时解决它与就业或考研的冲突,这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心理健康。

解决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与实习经历、就业和考研有关。医患关系是当前从医者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本项调查中,大部分实习生(%)表示病人并不会歧视实习生,这可能与本专业实习生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较临床医生少有关。但%的实习生表示病人的态度会给自己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这说明当前的医患关系对于各类从医者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接受调查的实习生中,大部分(%)表示实习期间面临的考研和就业问题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并且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但%的实习生表示自己有信心处理好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数据显示本专业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也有实习生表示自己因实习、考研和就业问题感觉精神抑郁,学校应加强对这部分实习生的关注,以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习生对实习期间学校和实习医院各方面的满意度非常高,存在欠缺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习生在实习前阶段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对此学校应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教学质量,从人才培养质量抓起,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学校应在专业课学习前首先开展临床技能课程和见习教学,增强学生对专业技术工作的感性认识,了解临床工作环境及流程,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这样在实习时就能不吃力、不费劲,有兴趣、有成就感,增强实习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对就业有更深刻的思考和了解,不至于在实习期间因为自身知识水平的问题造成工作过于紧张、就业与考研时间不足。第二,实习条件有待改善。学校应进一步与实习医院沟通,改善实习生生活、学习条件。近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实习生激增除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之外,也给实习医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实习医院除了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多的带教师资,在硬件方面更需加大投入。但受各种原因影响,不可能将所有的实习生都安排在条件好的医院,而实习医院条件差会影响到实习质量,增加实习生的管理难度,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更有可能影响到实习生的安全。因此,如何加强与实习医院的沟通,改善实习生学习、生活条件,或者将条件更好的医院作为实习医院是高校实习生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实习生就业和考研状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实习生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比较到位,但是他们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就业与教研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同时,从本项调查来看,实习生因就业和考研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虽然并不严重,但仍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重视,完善就业指导平台,更好地服务实习生就业,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困扰很多高校的一个难题,即使是就业率高的专业,为使学生尽可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学校也应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就业指导平台,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主动关注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关注本行业的就业前景,并为学生与就业单位提供便利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在保证就业率的同时,还要开展考研咨询与辅导服务,保证实习质量。虽然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就业率比较高,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增大,高学历人才数量不断增加,本科毕业生已逐渐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高水平医院对高精尖人才的要求更使学生想进一步进行深造,考研便是除了就业外很多学生的选择。而现阶段,实习、就业和考研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导致学生自身竞争力下降,实习质量滑坡。因此,学校很有必要对此开展专门的研究和论证,尽量为学生的实习、考研与就业进行合理化安排,帮助学生尽早选择毕业后的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指导。综上所述,学校在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指导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学生管理部门到院系都应加强管理,建立实习就业指导平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实习任务,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二篇】

高考作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考试,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高考教育改革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有了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感悟。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其改革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提升和优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破除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将学生能力和素质评价作为考核重点,推动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促进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和改进。

高考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试点和探索才能够逐步实现,因此,实践探索是无法避免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考改革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推进,包括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内容的改变,评价体系的设计等。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其成效也逐渐显现。首先,高考改革促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深入到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的评价。最后,高考改革促进了一批优秀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理念的涌现,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

五、高考改革的问题与展望。

高考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考试制度的改革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和考试标准,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等。因此,我们需要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加强对于教育机构、教育管理者等的培训与引导,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的力度,为高考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结语。

只有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够将高考改革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我们需要共同亲身参与和积极支持高考改革,努力将其推动到应有的高度,为更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三篇】

目前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材大部分是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编写的,有的虽然适合工科专业的学生使用,但是介绍的仪器比较落后,已跟不上现在医学检验仪器精密化、自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我院《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以朱根娣主编的,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现代检验医学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为教材。该教材比较适合医工专业的学生使用,内容安排共十一章,基本涵盖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较先进的检验仪器。考虑到课时的限制和医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特点,我们对课程的内容安排主要有光电比色技术及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临床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及其维护和临床应用。

教材关于检验标本及临床实验室的整体情况涉及的比较少,但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医学知识较为薄弱,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介绍检验仪器,学生总是会问,知道了仪器的结构和原理,但是这个仪器的标本怎么来的,整个实验室的管理是什么样的。因此课程在介绍各论之前,需要增加临床标本的采集、存储及实验室管理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对临床检验实验室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另外,临床使用的检验仪器大部分是由国外厂家生产的,操作界面,使用说明及技术资料等都是以英文形式给出的,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英语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中也增加了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为学生以后工作中更好的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动态做好准备。

工科学生的就业的方向之一是从事仪器的销售、维修等。因此学习检验仪器就需要学习其电路知识。因现在各厂家仪器关于电路的介绍都比较少,所以教材中涉及的也较少。但是现在有一些关于检验仪器维修的网站以及其他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对电路部分有一定的介绍[31。我们从中精编了血细胞分析仪电路部分,并把这部分内容增加进教学讲义中。通过介绍这种典型仪器的电路知识,对学生学习其它医学检验仪器的电路知识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毕业后从事检验仪器保养和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2.增加实验教学。

我院目前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和医学仪器检测两个专业方向开设了医学检验仪器这门课程。课程开设之初的设想是为完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需求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课程设置学时为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程。但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的感受到没有实验课的教学,就好比“画饼充饥”,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难懂,因此增加实验课程势在必行。

目前我院还还没有专门的医学检验仪器实验室,对于实验课程的教学初步计划是和学校其它单位合作,同时配置一批分光光度计。对于实验课程的设置,可分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参观医院检验科室。组织学生分批参观检验科室,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学习检验标本的采集、处理以及存储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检验仪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对检验科室的工作流程有一个了解。这一内容安排在上完绪论之后,各论之前,通过参观检验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仪器的热情。第二个层次为验证性实验,因检验仪器属精密仪器且价格比较昂贵,实验室的建设和配置实验仪器需分批进行。在开设实验之初,先选用分光光度计作为验证性实验仪器,后续再扩展到其他检验仪器。因分光光度计价格较便宜操作简单,且它和生化分析仪都是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而设计的。学生在实验中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让其分别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各自的吸光度值,从而验证了郎伯比尔定律,同时也熟悉了生化分析仪的原理。第三个层次为仪器内部结构分析和故障检修阶段。我们积极跟教学医院联系,把它们淘汰的检验仪器回收到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把这些仪器完全拆开,学生通过观察内部结构,熟悉整个仪器的运作流程141。对于一些较简单的仪器,比如尿液分析仪,可以设置小故障,让同学们试着检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仪器的结构,将理论的东西具体化。也有利于将来学生在工作中能更准确地保养和维修仪器。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以往医学检验仪器的教学基本上釆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51,虽然对于每种仪器的讲授时都用多媒体给出仪器的实物图片,原理也给出了动画演示图,但这些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总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如果留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来讲解,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比如说,介绍完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后,我们会留下课后作业让同学们自学原理相似的流式细胞术尿沉渣分析仪原理,5人一组,制作幻灯片,每组指定一位同学进行课上讲解,时间限定为10min。同学讲完后,教师再对同学的讲解进行补充和点评。我们在20xx级医学仪器检测专业试行了一次,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课程的讲解,对流式细胞术的理解更深了,对后续老师介绍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时,也是更容易理解了,学习热情也增加了。以后我们将继续拿一些原理相似或原理相近的内容让同学们自己讲解,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仪器的热情,从而学好医学检验仪器这门课。

4.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单一的笔试形式。但医学检验仪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笔试考核一方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范围,另一方面只能促使学生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的规象,极大的影响其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我们把课程的考试形式改为笔试占70%,实验占15%,课堂讲课占15%。这巧考核方式能调动学生做实验和参与课堂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考核成绩能真正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5.总结。

本文从精编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形式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医学检验仪器课程进行改革的思考。但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四篇】

医学检验属于临床医学范畴,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医学学科。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临床医学检验水平能够直接反应这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对一个医院来说,临床检验科室的水平对这个医院的医疗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份准确全面的实验报告是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与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主要包括理论、实验、实习等三个环节,我们将从这三个环节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进行探讨和思考。

1.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阶段的学习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及实习两个阶段的学习。所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理论环节的教学质量,是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验及实习两个阶段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内容上。

教学内容上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如王跃|2]等将临床检验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标本的检验。在第一部分,首先结合当前临床检验微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如临床感染性疾病类型和病原体特征的变化、新现和再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等)介绍临床检验微生物学的性质与任务,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然后着重介绍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以及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检验方法。使学生对如何进行微生物检验有了基本的了解。第二部分是在掌握了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临床意义及其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临床常见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检验。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及其检验方法。第三部分则根据临床检验工作实际,以临床标本为主线,介绍各种临床感染性标本的采集、处理原则及基本检验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对各种临床感染性标本进行检验及程序的设计、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模式上。

教学模式上推陈出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与学,即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开展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塑造学生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数较少、专业课程也相对较少,便于实行pbl教学。另外,导师制也是医学检验本科教学可以尝试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实施辅导员制度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的制度。一名好的教学名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专业知识具有很深的造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制对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报考硕士研究生以及就业等都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教学过程中。

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加人英语的元素,将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如很多学生记不住一些检验项目的英文缩写,而现在大多数医院采用的信息系统,检验仪器,试剂盒以及发出的检验报告都涉及到常规检验项目的英文缩写,学生不能解决这种最基本的问题,将无法胜任今后的检验工作。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这些英文缩写的来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红细胞压积,英文缩写pcv,直接记忆这样的英文缩写很困难,而其全称packedcellvolume,字面上解释为浓缩的细胞体积。从英文层面上不但方便记忆,而且对红细胞压积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各大医学院校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不断尝试。

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

研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定的项目,主动参与探究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教学重实践、重过程、重思考,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的特点。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

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实验训练后,对学生进行的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3.实习教学环节。

实习环节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将面临着步人社会由学生变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此时,他们的心情比较复杂,也比较浮躁。如何做好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张娜娜等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索指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带教面临的新挑战包括:指导学生适应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系统化;培养学生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应对毕业前的多重压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中需要重点提高的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中需要着重培养的意识包括: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全面质量控制意识;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法律意识。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宜”言传身教,“忌”言行不一;“宜”与时倶进,“忌”坐吃山空;“宜”疏,“忌”堵。安哲等指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缺乏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系统化教学培训;忽略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医学检验不再是简单的三大常规,它不但为临床提供不可或缺的诊疗信息,而且也为科研及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做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五篇】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实践教学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方面做出创新改进。分析了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与改善对策,希望能为实践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实践教学对于高校而言,是培养具有高等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高水准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的必然课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着重强调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技巧的转化,对学生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方法单一且形式化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方面主要以实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内容为主,这些课程的开设与安排多数较呆板且被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受到压制,无论是缺乏资金支持还是设备、场地支持,都直接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导致学生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不良。

实践教学作为实训性质较强的教学模式,本身对场地、设备、资金等都有硬性要求,为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提供学生优质的实训条件,虽然高校近年来积极加强经费与设备投入,但是与专门的企业岗位相比,学生规模、实训要求与场地设备经费等要求矛盾严重,导致实训效果参差不齐,这对于学生掌握相关实训技能、提升个人实践能力与操作水平极为不利。实践教学方面,学生必须由经验丰富且拥有相关实训经验的.教师指导才能够获得较好的训练成果,目前高校中这类师资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师资队伍建设的落后极大地削弱了实践教学含金量,缺乏经验的教师无法切实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训练中,这使得学生通过实训获得经验与感悟无疑变得更加困难,优质师资力量的缺乏已经成了制约学生实践学习进步的瓶颈。

围绕高等教育改革要求积极改进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与弊端,是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高校要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建设标准化实训场所,通过校企合作和校企共建,筹建各类仿真实训室服务实践教学,为实践教学的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筹建模拟导游实训室、工程管理实训室等,为校内仿真实训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强优质师资力量的筛选与培养,通过加强工学合作培养一批经验丰富且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服务实践教学。

要积极打造高效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将开放课程、在线学习、专业信息、专业综合评价系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管理等纳入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提升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积极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与含金量的创新路径,提升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推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平台上的数据采集、信息公开、项目展示、实验预约、远程共享等功能筹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对区域内高校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与互补,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改革下实践教学管理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探索与改革,融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六篇】

幼儿教育机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机构提供的教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在我长期的从业经历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体会。这篇文章,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幼儿教育机构实践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学生。

幼儿教育机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他们的性格、爱好、认知水平等各不相同。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信息,对于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在认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和友好的关系,通过一些游戏和聊天等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做好学习准备和成长发展。

第三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幼儿教育机构应当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愉悦和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教育机构的布置、玩具和学习材料等都需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尽量选择具有吸引力、颜色鲜艳的材料。此外,教师也需要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积极的表情、鼓励和夸奖等方式来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四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教育。例如,学校可以在节假日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社区合作,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程内容。

第五段:家校沟通合作。

幼儿教育机构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互信和合作的伙伴关系。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家访等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表现等,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业,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进程。同时,也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结语。

幼儿教育机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与提升。在本文中,我分享了从认识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利用教育资源、家校沟通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心得和感受。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七篇】

自动化技术应用。

对于一些大型医院来说,实验室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从单个设备控制到组合设备控制再到连接整个实验室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方式从手动式向自动化转变,检验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以往在显微镜下是用肉眼计量细胞数,其所有的程序都是手动式操作,简单的血常规化验都需要近半个小时,现在进入全自动化控制,只需要一分钟就会检测出十几个项目,并且得出结论。而血培养在上个世纪需要好几天时间才能完成,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即可。结核菌的培养从过去的几个月得出结果到现在的几分钟就可得到结果,这都要归功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标准化技术的应用。

2.基于管理方面看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检验管理理念的更加科学化。

检验医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多个学科组合而成的。现在的检验医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并且检验范围也在迅速增大,包括数千种的实验项目,每天就会生成成千上万的检验报告。而如此庞大的检验体系就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每一份报告的发出都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上个世纪中期,几台显微镜就能完成常规检查,一台目测比色计就能够完成基本的生化检测项目,大多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来对整个检验科的检测质量进行管理。然而现在的检验科,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医生说的专业术语。另外检验医学的转变主要是医学理念的转变,突出了检验医学的科学化和自动化,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和体系,比如:检验方法的标准化、医疗人员的考核制度、检验人员的培养和教育、设备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等,都有一套体系,有些已经形成了法律条款,为今后的检验医学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而这些转变无疑都是检验管理理念更加科学化带来的[2]。

检验管理理念更加人性化。

事实上,检验学科的发展主要是医学理念的转变。而当前的检验技术逐渐向小型化、床边化发展。床边实验是检验人员坐在病人身边检测各项指标,然后得出结果,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大方便,这综合体现了人性化服务[3]。上个世纪之前,检验科室的人员从事检验工作,医生将采集的标本送到实验室,等到检测结果出来再送到临床上,这个过程被叫做“医学检验”。从那之后,检测人员不单单只检查标本,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医学诊断,然后做出最后的判断,并且向诊断医生咨询诊断结果,这一过程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不单单是词语顺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医学管理理念的改变,服务模式的改变,工作内容和知识体系也受到深刻影响。

3.结语。

总而言之,检验医学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界的重点学科,其与内、外学科并重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高超的技术和方法、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人性化的标准。另外随着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更多的新理念、新事物、新技术将不断出现,而这些理念的出现就需求更多相关学者给予研究,最终使得我国的医学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八篇】

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不仅仅可以保障检验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还能够保证医疗的安全。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和保障医疗检验报告的精确性,通过检验报告相关数据的提供,促使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准确的治疗。

1加强对实验前的基本信息管理和控制。

(1)对一方面首先就需要对需要检验的标本中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同时对所有需要进行检验的标本在送至检验的部门时还需要确认和补充其中患者的基本资料、检测项目、进行采集的时间以及医嘱等方面的信息。最后在进行检验时,检验的科室还需要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核实,促使检验信息的真实无误。并且将最终检验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储存。

(2)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管理,主要是对患者和检验人员进行管理,对检验人员主要是在工作中嚴格负责,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对患者进行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各项检验准确要求进行传达,根据检验的标准,从而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如在检验中有的检查是需要患者空腹条件下进行。

2加强对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现代,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将这些科技成果运用到检验当中,因此在检验中,相关的实验设备种类也有很多,针对不同检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设备进行检验。其中如果不对这些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对患者的诊疗。对实验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是依靠对设备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对设备的功能、工作的状态等内容进行校验,从而保障实验设备的质量。

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对实验试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检测的试剂进行管理。由于现代患者的增多,就促使了需要检验的试剂也在增多,对这些大数据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对此管理可以有效保障试剂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试剂存量进行检查,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的效率水平。除此之外对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还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仪器选择相适应的试剂进行使用。

3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控制。

通过建立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对检验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主要是在这项建立的制度中将工作的制度、各个岗位的职责、检验质量的标准、实验检测的操作考核和检验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检验科室的安全管理等等。通过这一统一制度的建立促使各个部门和各检测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和赏罚标准,促进检验工作的有效展开。其中还需要加强对检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对现代医学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运用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推动检验工作的发展。

4加强对检验报告的管理。

(1)在临床医学中,根据不同的科室的划分,检验的报告也呈现出丰富的特点,具体体现为检测的报告多,并且复杂性高。与此同时不同患者检验的时间不同,因此不对此进行有效管理,很容易就会出现报告的丢失的状况,进而影响患者的有效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将现代计算机运用到其中,将检测的结果输送到服务器当中,患者的主治医生就可以通过系统的登录对检测结果进行访问。除此之外根据计算机系统对患者检测结果的统计,还可以根据一定的治疗周期对各个时期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对不清楚的检验项目通过计算机对此进行查询,可以对其中的参考值进行明确,同时患者在家中也可以通过加算计与医生或者是检验网站对检验信息进行查询。在现代还有这些情况的出现,促使检验结果发生改变。如患者经常服用的一些药物,促使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结果发生影响,就可以通过联网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和患者的服药状况进行记录。促使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判断。

5检验的自动化管理。

检验的自动化管理还是仰赖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计算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己经越来越广泛。现代医院对此也在加快建设,主要是在检验标本的采集、分析、质量控制、报告传输、结果查询等阶段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整个检验工作的效率水平,还提高了检验的质量。同时对临床检验拓宽了范围,促使最后的检验结果更加的科学和有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更加及时、准确的提供信息。促使更加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6结语。

本文是基于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的研究,由于对重要环节的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保障检验的最终结果,还能够促进对患者的准确治疗。对本文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五个方面:加强对实验前的基本信息管理和控制、加强对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控制、加强对检验报告的管理、检验的自动化管理以此加强临床医学中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九篇】

对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学界存在三种思潮:其一,从科学角度出发研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展现出科学文化整合路线。其主要代表有乔治?萨顿,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国内有李醒民和董其壁等。李醒民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研究》是典型地从科学出发研究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路线。其二,从人文角度出发研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展现出人文文化整合路线。主要代表及著作有历史主义学派库恩及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和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其三,从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角度研究科学与人文融合,展现出人类整体的文化综合路线,其主要代表有孟建伟和肖锋,其中孟建伟的《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最为典型。而本文认为,科学与人文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融合是本文的特色,而这恰恰是学界所忽视的方法。从生活世界探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目前学界还没有先例,而本文试着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真正实现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且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哲学前景。

一、科玄之战。

本文所指的“科玄之战”是广义上使用的概念,它不仅指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那场科学与人生观之争论,而且也涵盖20世纪欧美的几次科学与人文之争。之所以如此使用,是因为发生在20世纪的海内外几次大规模科学与人文之争论有着共同的特点和指向。下面我们来回顾那几场“科玄之战”。

(一)两种文化”问题的提出及争论。

科学与人文分隔与争论,在欧洲近代史上由来已久,内容广泛。20世纪中叶,斯诺鲜明地提出“两种文化”的问题,又一次引起知识界的聚讼纷纭。这可谓是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一次“科玄之战”。斯诺是英国的一位文学家和科学工作者(1905—1980)1956年他发表了1篇短文《两种文化》,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以此为题的著名里德演说,从此掀起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斯诺的重点是指责对科学文化的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来非科学气氛并且往往转化为反科学。1111斯诺的确是致力于提高科学的地位,提高非科学人士的科学素养。斯诺的批评,主要指向文学知识分子对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忽视、轻视甚至敌视。他有句典型的伤人的语言就是:“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学知识分子都是天生的卢德派”。11121卢德派是19世纪初反对以机器为基础的工业化的手工业者组成的集团,20世纪中叶斯诺用卢德派一词带有极大的贬义。在这篇文章中,斯诺坚持认为,整个西方的智力生活已日益分裂成为两个极端的集团,“一个是文学知识分子,另一个是科学家,特别是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家”。1114斯诺认识到,两个集团之间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作为上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非科学家,特别是文学知识分子,倾向于认为“科学家粗鲁、自吹自擂”,这主要因为他们“抱有一种浅薄的主观主义,没有意识到人的处境”。与之针锋相对,科学家贝ij认为,“文学知识分子都缺乏远见,特别不关心自己的同胞,深层意义上的反知识(anti—intellectual),热衷把艺术和思想局限在存在的瞬间。

斯诺的演讲立即遭到文化批判主义者f。r利维斯的猛烈抨击,这场斗争前后延续达半个世纪之久,今天还不时有余波回响。

(二)索卡尔事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围绕着后现代思潮中种种蒙昧含糊之处,欧美学界爆发了一场大论战。

1994年,美国生物学家格罗斯与数学家莱维特出版了《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一书,对以后现代主义一文化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名义出现的“科学元斟”思潮,进行了猛烈抨击。

受《〈高级迷信》一书的激励,艾伦索卡尔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1篇“诈文”,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据称,这是1篇讨论“后现代哲学以及20世纪物理学的政治蕴涵”的学术文章,结果5位副主篇1致通过把它发表。为了回击《高级迷信》对科学的文化研究的批判,《社会文本》在推出了一期“科学大战”特刊。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索卡尔的“诈文’恰恰发表在这期的特刊上。

但索卡尔随即在《大众语言》月刊上发表了《曝光一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究实验〉,文章披露,他那篇“诈文”不过是“把有意编造的谬误,语言的滥用以及各种毫无根据的结论捏合在一起的大杂烩”。他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捏造‘联系”,甚至还加入了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索卡尔认为,“诈文”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听上去很有趣”,并且“迎合了《社会文本》编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

这就是在西文知识界引起极大轰动的“索卡尔事件”,并由此引发了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一场大论战。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涉及面如此广泛的论战,它几乎涉及到了人类文化各个领域吸引着全球如此众多的科学家、哲学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者,而且这场争论已经进入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这是一次野蛮之战,它造就了许多的祸害一学术事业的丧失与学术思想的混乱一而且影响到科学的灵魂”。1224索卡尔的赞同者宣称,该事件是一次揭露人文学者对科学形象任意扭曲的很好文化实验。索卡尔的批评者则指责:“可怜的索卡尔,他的名字总是和欺骗而不是与科学研究联系在一起”。

(三)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玄之战。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科学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后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所以,发生在中国的科学与玄学之争实际上是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中西文化之争。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科玄之战主要指1923年由张君劢肇始的那场科学与人生观之争。

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之争起始于张君劢的清华讲演《人生观》。张君劢讲演后,丁文江先生在《努力》周刊上发表了《科学与玄学一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一文,直接针对张君劢进行论战。论战的中心是科学对人生观有没有意义。玄学派张君劢等批评“科学万能”,认为科学无法解决人生观的问题,科学对人生观无能,要把科学排除在人生观问题的讨论之外。而应战的科学派丁文江和胡适等,则针锋相对认为科学方法也能研究人生,并且探讨了如何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当时争论很激烈,火药味很浓,请看丁文江迎战张君劢的〈科学与玄学一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一文中的几段话:

“玄学是科学的对头,玄学的鬼魂附在张君劢身上,我们学科学的人不能不去打他。”

“义和团的枪炮打不死他;他不受这种火器的支配,我们纵能把义和团打死了,他也还至死不悟。”

“世界上的玄学家一天没死光,自然一天人生观不能统一。”

“在知识界内,科学方法是万能的,不怕玄学终久不投降。”

二、科学与人文分裂的哲学根源:生活世界的遗忘。

20世纪国内外几次大规模科玄之战主要表明了在20世纪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已非常紧张,已经处于分裂状态。对于科学与人文分裂的原因,学界已有不少的探讨,也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建议和对策,而我认为生活世界的遗忘是科学与人文分裂的根本原因。

“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最早出自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的现象学》(以下称《危机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指的是“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15158。日常生活世界简单地说就是围绕着人的日常生活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这其中既有客观自然界,更有人的精神世界在与自然世界作用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世界,而这种经验世界还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因此,作为日常生活世界’的生活世界,在胡塞尔那里是非课题化的、非客观化的、直观的世界。

胡塞尔试图在批判实证的科学理性基础上给经验世界一片生存的空间,因此,胡塞尔对流行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实证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人们的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支配的结果是偏离了人生问题,把人的问题排斥在科学世界之外,导致了片面的理性和客观性对人的统治。在《危析》一书中,胡塞尔指出,欧洲科学已经陷入危机之中,这种科学危机不是物理学或数学等具体科学本身的危机,而是由于科学的社会作用所引发的文化危机,是一场哲学危机,一场人自身的危机。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同人的存在相分离,结果使科学失去了意义,甚至危害了人类。胡塞尔在晚年提出生活世界概念,他认为,为了摆脱科学危机,必须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胡塞尔认为,在近代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建构理论的过程中,把自然数学化、观念化了。于是奠基于数学中的观念世界就偷偷替代了唯一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是我们人类自己为生活世界裁剪了一件非常合身的观念外衣,即一件所谓客观的真理外衣,这件观念外衣使我们把一种方法的东西当作了真正的存在。胡塞尔强调,哲学应当回到作为意义原初的生活世界,重建与人的世界相统一的、有价值、意义和目的的世界。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自然科学和人文是原始朴素统一的,那时的学问是“百科全书”式的,集自然科学和人文于一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今之变、穷万世之学。中世纪,基督神学使科学与人文遭到双重打击乃至泯灭。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人文联姻,共同反击宗教神学的压迫,通过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为科学也为人文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这种理性精神在近代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数学的发展,转变为纯粹的工具理性和方法,用公式和符号化的世界代替了生活世界,科学和理性转变为抽象的符号研究,造成实证主义的科学繁荣和关于人的知识的萎缩。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科学虚假繁荣。因为,古希腊的哲学一科学理性精神是欧洲人性成长的家园,而当代的科学不仅把关于人的哲学排除在科学范围之外,而且把为科学提供现实实践基础的人的生活排除在科学大门之外。因此,胡塞尔断言欧洲科学发生了危机,欧洲人性面临危机。

西方近代是理性高歌猛进的时代,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对主体的确立,经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最终到黑格尔以“绝对理性”构造起“理性的通天塔’,人类最终依赖于理性战胜了自然,征服了自然,创造了物质财富,显示了人类力量的伟大。但是,人类在张扬理性的过程中,却使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精神痛苦之中。

精神痛苦的原因何在?胡塞尔认为,是理性的张扬。理性被简化为纯粹的工具理性和事实理性,却把价值理性统统丢弃。人的生命意义、道德、崇高及形而上问题全都被当作伪命题抛得一干二净。科学只管往前赶,却让自己失去了生活世界这个根基。生活世界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世界,它能给予我们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人格。然而这个世界自从伽利略以数学的方式构成理念世界开始偷偷取代它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家园就开始迷失了。所以,“自伽利略起,理念化的自然就开始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

由于对生活世界的遗忘,必然会导致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具体表现为:近代资本主义以来,一方面,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愈演愈烈,人文学科的阵地急剧萎缩,在教育体制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相隔绝;另一方面,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标志的近代人文传统与以技术理性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传统事实上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性”的基础。正是现代性所要求的专业分工和力量意志,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

近代哲学对事实与价值二分,这种二分将科学置于澄清事实的范围,而不涉及价值问题。科学家们也许并不反对博爱和善行的人道主义,而且更深切地认同唯人主义的“力量原则”,但当这种力量原则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经验发生冲突时,他们有可能毫不犹豫地牺牲后者。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是生活世界被遗忘的结果,同时,生活世界的被遗忘又加速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得技术理性和唯人主义合流,更加肆无忌惮地推动科学远离生活世界。

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没有实现生活世界的回归。

在哲学史上,对本体论的追求从来没有间断过,这种追求是对世界的一种探索,也是对人类的一种观照。在古希腊哲学里,哲学以超验的形式保证了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即现实世界的统一性。基督教哲学导致了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分立,前者规划后者,神统治一切。近代哲学以认识论哲学转向为其特征,认识论哲学勾画了一幅机械的世界图式,从此科学成为现象背后的本质,而活生生的世俗世界成了本质衍生的现象。种种传统哲学都在寻求一个超验的本体但表达的都是与人分裂的实体统一世界,都是实体主义、本质主义、机械主义的思维模式。

工具理性和技术崇拜的盛行,必然导致客体强大与主体的失落,带来人的自卑和压抑。尤其是近代认识论哲学转向后,非人性化的机械的世界带来了哲学与人的双重危机,带来科学与人文的分裂。科学的世界抽掉了上帝存在的根据,也带走了人和神的脉脉温情,一个物化的世界清晰呈现在人的面前。胡塞尔认为,“欧洲生存的危机只有两种解决办法:或者欧洲在对他自己的合理的生活的疏异中毁灭,沦于对精神的敌视和野蛮状态,或者欧洲通过一种最终克服自然主义的理性的英雄主义而从哲学精神中再生”|8|44。为了克服欧洲科学的危机和人性的危机,只有重新返回到原来被‘疏异”了的“合理生活”,返回到作为其全部意义来源和基础的“生活世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提出,对后世的西方哲学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海德格尔的“日常共在世界”、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梅洛庞帝的“知觉现象学”、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等,无疑都是深受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的启发的。但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没有真正地解决欧洲人的危机,他的“生活世界”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主观先验的世界,还是精神的构造物,并没有找到欧洲危机的现实根源。

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极力反对理性的张狂,而人本主义却抱怨理性的冷酷,两大哲学派别都在努力拒斥传统形而上学和主客二分的理性精神,寻找回归生活世界之路径,但是两者各执一端,莫衷一是。科学主义主张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也就是说,一切真理和存在都要诉诸于科学,效率、精确、规范成为评估和处理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哲学的任务只在于对自然科学发展作出解释,为自然科学提供指导。他们认为科学要在前方冲锋陷阵开辟战场,哲学家只适合于打扫战场。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了“捍卫科学,拒绝形而上学”的口号,让“工具理性”成为影响和统治人们生活与观念的不可抗拒的法则。这无疑把世界视为某种外在于人的、与人无关的、可计算的、本质既定的存在,而人只是这个客观世界的渺小旁观者。这就意味着对人的现实,对此时此地人的存在状况的漠不关心。这是一种简化或遗忘的哲学,这是一种脱离生活世界的哲学。

与科学主义相对立,人本主义则认为,科技所遵循的“工具理性”把人变成了抽象的、冷冰冰的逻辑单纯的倡扬“工具理性”势必丧失本应与之并行的“价值理性”一即崇尚道德理想与人性目的,压抑和窒息“人的丰富性”和“丰富的人性”。人本主义认为,必须重视人的本质,重视被物质遮掩住的人的意志、情感、本能自由、爱欲等基本人性,高扬人文精神,把人从科技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回归自身。虽然人本主义者仍然试图建构另外的形而上学体系,但这却非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追求,而是导致世界意义和人类存在意义产生的形而上学欲望在推动着这些形而上学者。

人本主义其实就是非理性主义,它虽然张扬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体验,其见解有极其深刻之处,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它对科学的理解没有超出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视野,另外,它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也是片面的。人本主义者离开社会历史抽象地谈论人的本质、生存、安居、自由、解放等,其实他们也脱离了生活世界。

人本主义者与科学主义者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局面,实证科学主义者突出强调的是科学和理性的重要性,强调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标准来审视别的文化,忽视或贬低人文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而人本主义者则强调艺术和非理性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本来审视一切文化,排斥和否定科学的意义和价值。于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与对立便进一步加深了。

四、马克思实现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指明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趋势。

马克思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生活世界”这一哲学概念,但其哲学体系无疑蕴涵着“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基本的哲学精神,这真正是对传统哲学的超越,从而开启了现代哲学的大门,并蕴涵了正确解决科学与人文关系的钥匙。

(一)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实践,寻求现实与理想(超越性)的张力。

对马克思而言,一方面,实践是人的根本生存方式和人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实践体现着人的本质属性,表征着人的生存状态,在实践的动态过程中人得以逐渐生成,因而,实践肯定了人的现实性。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它表征着人的价值诉求、价值判断与评价。人不满足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残缺而必然去寻找现实生活的狭隘与残缺、有限与困惑,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意志力来改造现有的世界,因而实践又表征了人的超越性。就这样,实践成为主体与客体的辩证中介,成为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的有机结合点。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现实世界与超越性能够辩证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立足于生活世界,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在马克思那里,生活世界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现实与理想的辩证统一。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人在现实生活世界中通过实践不断进行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以现实性肯定超越性,以超越性提升现实性,按照理想拓展更有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打破一成不变的格局。“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1948马克思不满足于哲学在理论上对人的反省和关怀,而要求在对世界进行革命变革的实践中完成人自身的解放。

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既立足于现实实践,又坚持对人类价值理想的终极关怀,始终寻求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和张力。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告诉我们:人不仅要立足现实,还要有对现实的超越。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上,马克思的实践理论所指出的双重尺度告诉我们:禁止科技发展和放任科学发展都是行不通的道路。实践体现了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连接着自然性和人文性,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双向流动,两者是辩证的、共存的。

(二)基于自然与人的内在统一马克思指出了科学与人文融合之路。

生活世界的实质就是人的生活,就是生活中的人本身。人的生活是社会性的生活,社会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iwi112。基于自然与人的内在统一性,马克思指出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必然趋势。从理论上看,一方面由于自然的人化,自然作为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已不是外在于人的纯粹的观念上的自然,只有“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1111128。因此,实际上人是自然科学的直接对象。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必须通过对象化才能实现,因此关于人的科学必须要研究自然界,“自然界是关于人的科学的直接对象”111129,人与自然的统一必然导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作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已是人化的自然,这一人化的自然界不仅为人的生活、人的本质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而且为科学提供了基础,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生活的基础和科学的基础是同一个基础,“至于说生活有它的一种基础,科学有它的另一种基础一——这根本就是谎言。

从实践的层面上看,由于自然与人的内在统一的现实性、历史性,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已不仅是理论上的必然性,而且事实上已是正在发生着的历史。“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因此,自然科学将失去它的抽象物质的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并且将成为人的科学的基础”。11(01128生活的基础在本质上是感性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因而也是感性的。“感性(见费尔巴合)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1101128在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求,人文具有科技色彩,科技要彰显人文的魅力,努力使科技人文化,人文科技精神化。平衡科技和人文在社会建构中的功能和作用,消除人文萎缩所带来的人性压抑,创造和谐生动的生活世界,这也正是马克思昭示给我们的东西。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文对科技才能发挥一种价值导向作用,使科技关注人性、关注生命和情感意志。对人的价值的崇尚和对人文环境的塑造,都有助于在人文与科技之间保持和谐的张力。科技代表着理性、客观尺度与科学精神,人文代表着价值、主观尺度与人文精神,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辩证法要求两者一体化,即人文乃科技的人文,科技是人文的科技。李醒民先生提出的“科学人文化;人文科技化”的基本思路,1111孟建伟先生的以“科学文化哲学”整合科学与人文的观点,都是非常具有学术借鉴意义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技术化生活才不至于变得狭隘、刻板和单调,才可能造就全面自由的人。让我们回到实践,回到生活世界,在现实与理想间寻求张力,在自然与人之间发现内在统一,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寻求融合与平衡。

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实践【第十篇】

角色转换间:从学生到老师,走进课堂探知教育过程细点。

清晨,听到第一声鸟啼,便闻到春天来了。今天是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从农历一月十九到二十九期间,我在我们当地的新亚小学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了九天的学习生活。按照学校的实践活动要求,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沐浴教育改革的春风。

新亚小学是一所民办学校,在我们当地农村教育质量不太高的情况下,该小学是本地较好的一所小学,且在昨天的学校检查中得到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我来到这里,首先听了二至四年级各个班不同的课程,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之后的几天,就一直与二年级2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

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城市到农村,教育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学校的每个角落。在该校的九天生活,且在办公室与课堂中,我发现了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浅在的问题,并通过听课、授课观察,向老师的请教和交流总结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总结内容:

1.小学新课程改革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新课程后,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单一,教育经费不足,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学科研形式化,课改培训表面化等。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于城市教育,教师大部分教龄很高,教育观念不免有些传统固化,因此,应该给农村教师队伍增添一股年轻活力的力量;政府要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支持作用,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资,促进科学与教育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2.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和学生一起上课,我发现,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上课时非常容易走神,这就需要老师多加提醒,使同学们集中注意力,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同时,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素质教育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3.小学教师自身发展问题。

教师队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在转变着教学理念,通过在办公室中与老师的接触与交流发现,教师个人学习知识不够全面,不能让孩子各学科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开展定期学习,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要充分做到为人师者,敬业育人的示范作用;教师必须能够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建设。

九天的实践生活让我受益颇多,在这里每一天都过的很快乐、很充足。下面是1篇实践日记:

晴周一。

当阳光有了春天的味道,风儿吹在脸上也是善意的爱抚。今天是来到新亚小学的第五天,实践生活也有了节奏感。吃过午饭是学校大扫除的时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擦玻璃,拖地板,这些画面真的很令人感动,为人师表,老师们的表率作用不仅在知识上,而且还在生活中。老师们在办公室中坐在一起畅往昔,谈未来,有的还时不时抱怨学生多么不听话,其实我知道,老师无论怎么埋怨孩子的不上进,心里还是希望他们向着阳光成长的。教室里,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把孩童时期的天真与单纯表现的淋漓尽致……时间是吝啬的,如果以快乐为秒针,一天总是过的那么快,和孩子一起他们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深夜来临,祈愿那些可爱的天使能够做个好梦。

这几天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艺术性和专业性,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的客观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来到新亚小学的这些天的实践生活,我非常感谢该校的老师和同学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完成我的实践活动,就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2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19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