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报告
市气象局第三季度工作报告总结了气象服务、灾害预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提升了公众气象意识与防灾能力。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气象局第三季度工作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市气象局2024年第三季度工作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监测预警,做好灾害性天气应对。一是加强四预联动机制。建立"乌兰牧骑式"气象服务队伍,组建"红领巾"应急科普分队,织密农村基层气象预警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共发布预警信号39期,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活动31次,制作宣传四预联动工作经验和做法视频1部。二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针对台风"杜苏芮"、暴雨、强对流等极端性强对流天气,落实以县市区为主的预警发布责任,通过大喇叭、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预警提示信息,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累计发送预警短信16.5万条。三是科学制作预警视频。探索构建预警视频制作库,收集整理预警视频素材,鼓励基层气象工作者参与科普短视频制作,目前已收集预警视频18部,浏览量达3.6万余次。四是多方协同应对灾害。加强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灾害防御体系。构建专业科研与业务人员相互配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针对森林防火、作物生长需求等情况,提前制定作业方案,及时开展人工消云减雨作业,有效提升了作业效果。今年以来,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架次,累计减少降雨量3.7亿立方米,消除干旱面积400多万亩。
(二)助力粮食生产,落实防灾减灾措施。一是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成立了由气象专家、技术干部、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二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精准对接的作用,根据伊旗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观测数据,联合农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形成科学有效的防灾抗灾救灾意见与对策。三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了5个标准化农田自动气象站,在重要农业区域安装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数据,为农民提供土壤环境分析评价报告和农田环境监测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合理种植。
(三)强化部门协作,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一是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与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了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部署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与军事单位建立了军地人工影响天气应急通信联系机制,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全力保障人影作业安全。制定了《伊犁州雷科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组织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了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2架次,恢复河流水位128公里。三是加强对全市人影工作的指导。制定了《伊犁州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办公室伊犁州雷科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人影作业安全监管工作流程,确保了人影作业安全有序进行。
(四)探索"气象+"服务,推进第三支柱产业发展。一是打造多样化气球产品。在原有红色、黄色、绿色等常规颜色气球基础上,推出了白色警示气球、黑色指示风向气球、竖直显示风向风速风向玫瑰图形气球等新产品,满足了不同场景的需求。此外,利用废旧轮胎加工成橡胶陀螺仪、用干草纸制成牛角风向标等创意气球产品受到青少年游客的欢迎。目前,我市共有各类气象气球10万颗左右,其中广告气球2万颗。二是设立特色主题气球展厅。在市体育馆内设立了特色主题气球展厅,展示了各类型气球、风筝等300余件,让参观游客近距离了解不同材质、造型的气球产品用途及风筝的起源历史、结构框架和飞行原理等内容。展厅建成后,陆续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宣传效果。三是承办社会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举办了"相约春天·畅享生活"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春季风筝会,设置了"牛形""蝴蝶""凤凰"等形状的风筝以及龙舟风筝表演赛等节目,吸引上百名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游玩;举办了"喜迎XX大·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五一劳动节环城自行车骑行活动,近千名党员干部、群众自发参加活动;与市体育局联合开展了"健康伊犁·活力之夏"全民健身风筝展示活动,将传统风筝文化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
(五)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一是狠抓业务技能培训。重点围绕智能网格预报、雷达探测与预报、卫星应用技术、突发气象灾害(恶劣天气)应急处置技能等方面组织专题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加强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建设,加密网格预报更新频率,延长预报时间;及时发布短期、短时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信息;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专项服务和定点帮扶工作。三是谋划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伊犁州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开展人工智能装备应用、乌兰牧骑式气象服务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研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保障不到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费不足。人工增雨(雪)作业飞机日常运营维护费用高昂、飞行成本较大,开展高性能增雨飞机作业任务经费严重不足;地面火箭发射装置维修维护费用逐年增长,增加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经费支出压力。地面固定作业点设施设备缺乏。目前我市还没有专门的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只有伊宁县有临时性的作业点,严重影响了人工影响天气效果和范围;相关的地面指挥、通信设施等也较为落后。
(二)气象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欠账多。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早期气象站点自动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农村基础气象台站多为布设简单的自动化气象站或手持气象仪。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导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在建项目进展较慢。我市在建的伊犁州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项目进展较慢:该项目预计总投资780万元,包括智慧雷电观测系统建设、智能防雷接地工程、科普体验馆建设三部分内容。目前该项目尚未完成可研批复、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环节,施工单位进场难度大。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全力抓好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工作。执行《伊犁州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22-2030年)》,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重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顺利进行。总结试点经验,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在人工增雨工作中的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开展精细化、特色化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工作成效和公众满意度。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宣传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发布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加快完善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逐步恢复和完善全疆域自动化气象观测网,建设新型智能气象站以提高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推动基于物联网的雷电观测系统,提升监测能力,积累准确的观测资料。规划智慧气象场建设,完善伊宁市并推进察布查尔县、霍城县智慧气象场建设,为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气象保障。完成羽田村气象观测站搬迁,确保安全有序迁移,优化基准气候站布局,提升测验性能和数据支撑价值。
(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能。推进新建业务用房装修和使用准备,确保其尽快投入使用并发挥效能。同时,加强现有业务用房的管理和维护,保障仪器设备稳定运行,提供良好服务体验。协调海岛台站迁建工作,完成布尔津县台站迁建,提升气象服务效率,支持地区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旅游产业发展。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加强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为未来项目规划和运维管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