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7篇

小甜发表时间 3673345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民生产效率,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令人振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篇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服务范围明显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市场日臻完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实现承接主体从关键环节向全程社会化服务转变。

(二)实现小规模经营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转变,发展大规模整建制承接主体。

(三)实现服务组织的零散性兼业化经营向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管理转变,发展专业化职业化承接主体。

(四)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南城县寿昌专业合作社由南城县供销社和黄志刚提议,徐家镇112户农民自愿加入,于2009年5月27日成立的。成员出资320万元,其中县供销社占本社总出资额的35%。通过多年的发展,合作社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现合作社拥有果树面积1300多亩,水稻种植面积18554亩,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并连续多年列入省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近年来,积极开展大田托管业务,水稻托管面积18554亩,并与农户签订全托管协议(每年交托管农户水稻680斤/每亩)。为了使合作社进一步做强做大,解决长期以来社员粮食靠天收和农村劳力少的因素,本社提供粮食烘干项目服务,坚持与综合型示范性基层社一体化、一体建设、一体运营的原则,建立了南城县徐家镇惠农服务中心,集大田托管、农资供应、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便民服务等服务功能。目前,中心改造了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安装了七台大型稻谷烘干机及附属设备(附属设备包括输送机台、筛选机台、扒谷机台、装车机台、绞龙机台、吨地磅台及KVA输变电设备1套等),增购无人喷药机、收割机、耕田机等,日烘干稻谷能力达40多万斤,辐射面积万多亩,2021年共烘干稻谷680余万斤。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抓流通,拓市场,促销售,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经营体系、经合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兴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循环新路子,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59个,员工7000人,资产总值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亿元,销售收入(含交易量)万元,利税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带动万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

2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得到巩固和扩大。根据市场导向,根据当地情况,发挥优势,优化结构,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区域布局、专业生产发展模式,目前已建成优质小麦、胡椒、食用菌、快速丰产林、无污染蔬菜、鸡、瘦猪等7个农业生产基地,其中优质小麦生产基地50万亩,20万亩纳入国家优质小麦示范基地。辣椒生产基地30万亩,其中新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近10万亩;食用菌棚万个,其中新增5000多个;快速生产林基地面积20万亩;标准化养殖社区10个,初步实现了家禽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3、培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新建、技改扩建和资本整合等方式,全县共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安置劳动力4828人,带动生产基地80亩,带动农户8000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73763万亩,利税5090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82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个,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个。申菇业有限公司、清阳针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宏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县种子公司、百斯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8家企业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加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县、乡政府通过拓宽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筹措龙头企业发展资金,采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等措施,全县新增投资18679万元,新建、扩建、在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其中新建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科迪饲料有限公司、利民面业公司、**脱水蔬菜厂等10家;投资4079万元,扩建申氏菇业有限公司、绿源面粉厂、百斯特酒厂等企业13家;投资6200万元,在建凯利万吨食用乙醇、普丰油脂饲料厂、中瑞恒立农业、保成仙人掌加工厂等企业4家,投入资金8400万元。

4、建成了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几年来,我县的各级政府坚持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建成了马庄桥蔬菜批发市场、城关蔬菜批发市场、阳邵苹果批发市场、大屯禽蛋交易中心、**粮油交易市场等29家专业批发销售市场、投资总额3351万元,占地面积亩,年交易额36835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博览会、展销会、农展会等,组织龙头企业、骨干乡镇企业、经贸部门拓展国内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产品及其农产品加工制品,如辣椒、食用菌、蒜粉、茶巾、麦杆画等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5、形成了一批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县共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51个,资产总额2848万元,入会会员万人带动了2万余户参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6、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按照突出特色搞调整、突出区域优势搞调整、突出规模效益搞调整的原则,以仙庄、马村、瓦屋头等乡(镇)为主的县东部发展辣椒种植达到30万亩,以城关、柳格、固城等乡(镇)为主的县中部发展食用菌棚达到万余座,以阳邵、古城、韩村等乡为主的县西部沙区发展速生丰产林达到20万亩,在全县构筑起了“红、白、绿、”三色农业及东椒、西林、中菌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形成了优质粮食小麦、玉米、无公害蔬菜、畜禽、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出了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产业调特的发展态势。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指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强农富民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一是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负总责,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的四个一的管理办法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工作。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二是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市场机制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法律法规保障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注重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户、企业驾驶市场的能力,努力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网络。同时组织发动全社会爱农、扶农、支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从有利于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出发,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粮食生产扩大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20XX年全县新增优质麦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以科技入户工程的形式推广优质玉米40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105万亩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产业大优势、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和反季节保护地栽培,打造绿色产品新优势;辣尖椒生产逐步实施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在县东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连片的规模种植优势和**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并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

(三)培育扶持,壮大龙头,选准农业产业化发展突破口。

坚持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构筑产业新优势。依托优质麦、玉米、辣椒、食用菌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和宗合利用。投资亿元,新上了10万吨乙醇、科迪饲料、先锋实业、中原糠醛厂、利民面业等项目,年可加工转化玉米31万吨、小麦30万吨、辣椒5万吨、大豆6万吨、玉米心2万吨、棉花籽4万吨,主要农产品资源充分转化,附加值大大提高,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财政政策、金融*款、生产用地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倾斜,县财政每年列支资金400万元,银信部门先后发放*款9036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税务、土地等部门严格兑现优惠政策,各智能部门想方设法创造发展条件,加油助推。全县先后建成“农”字号龙头企业69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

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上海光兆、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青岛先锋实业、河南恒立农业、普丰油脂等一大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在**落户,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外力支撑。

(四)抓好基地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发展平台。

一是围绕龙头建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龙头带动基地发展,以基地服务于龙头。依托先锋实业、申氏菇业、伍玉泉面业等龙头企业,创建了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建基地。根据不同的种养传统优势和规模发展程度,建立特色基地。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域再的主导产业,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商品批量、加工批量、销售批量,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化,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平台。如仙庄乡在发展辣椒生产专业乡的同时,带动全县18个乡(镇)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从而形成了全县辣椒生产较大的群体规模。为解决椒农产品销售问题,县、乡政府协调资金投资300多万在仙庄乡鹤台公路建成了占地47亩,拥有门店200间的尖椒批发市场,并与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供货合同关系。去年9月份引资5000万元建立了辣椒储藏、加工、销售与一体的龙头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市场、龙头、基地的有效对接。

(五)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完善经营形式。

一是对一些订单农业的组织模式实行依法签定,信守合同,使生产与经营者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确保各方特别是农户的利益得到可靠的保证。

二是探索组织更多的农户以劳动形式和土地租赁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承包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获得劳动和租赁双重收入。如保成兴帮食用仙人掌公司租赁王什北豆固、大村、东王什、坟抬头四个村300多农户承包地800亩,投资6800万元,发展仙人掌种植及深加工,安置当地劳动力600多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户把土地出租给公司,公司把失去土地的农民雇佣到公司从事种植管理仙人掌和产品加工,使公司不仅具有了可靠生产基地,而且使农村劳动力和土地得到了可靠的双重收入,实现了农户和公司共赢。

三是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生产基地、营销市场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业经济整体高效的`共同发展体系。如先锋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一开始就与全县万余户农民签订了5万亩“益都红”辣椒种植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和技术,保护价回收产品,生产与大市场的成功对接,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之路。

(六)健全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按照农民自愿、互利和民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中介组织,并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近几年实践,我县重点指导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部门、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县妇联与山东风阳集团联姻,充分发挥上牵集团公司下联千家万户的中介作用,在全县发展合同养鸡户达500余户,户均年纯收入8000多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一座金桥。

(七)加强科技指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大量试验、示范,积极推进良种化和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品种化进程。以农业高科技示范圆为载体,引进、示范、推广国内外名优农作物、食用菌等新技术67项新品种16个,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明显、效益可观的示范基地,催生了5500多户科技示范户。

二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创造一个“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绿色食品园区。今年仙庄乡4万亩辣椒被确定为省极定点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庄桥、纸房、六塔、瓦屋头、等八个乡(镇)确定为全省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三是重视开发农产品名牌,实施品牌战略。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靠质量创立名牌,依靠名牌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近年我县涌现出的“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酱菜、清阳茶巾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抢占了市场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四是花大力气开拓市场。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强化市场营销手段,使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效益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生产基地优质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产品档次不高,更主要是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

3、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发展。

4、龙头企业联基地、带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合同、契约的履约率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5、产业链条短,最关键是种植、养殖、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不成农业生产环节完整的产业系列和产业链条,并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市场发展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果品蔬菜、食用菌、辣椒、纸浆林等,新上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项目,力争3-5年内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10家,创办省级龙头企业2-3家,创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实现龙头企业发展有较大的突破。

2、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功能,加速农产品加工增值、流通增值,加快基地的形成,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

(1)发展优质小麦深加工转化产业。扶持增强伍钰泉、利民面业、中粮挂面等麦业龙头,大力发展专用面粉及其深加工制品,着力培育优质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

(2)发展玉米深加工转化产业。以凯利乙醇、玉米加工企业为龙头,对玉米进行深加工和转化利用,大力发展优质玉米产业。

(3)发展蔬菜加工产业。以先锋实业、天口酱菜、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培育壮大辣椒生产深加工基地。

(4)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瘦肉型猪、肉鸡等养殖业,加快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5)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以上海光明、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为依托,配套建设县西部沙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并对林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6)发展食用菌产业。以申氏、天马、恒立等食用菌种植加工为龙头,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篇3

一、发展现状

20xx年,我市一县三区共计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450万亩次,服务小农户37382户,同比分别增长73%、100%。

(一)服务组织健全

目前,全市有280个服务主体进入农服平台并纳入名录库管理,其中涉粮服务化组织达220余个。我市共有植保飞防服务组织14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71家,拥有各类农机户23700余户,农机维修网点94个,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2家。同时,我市顺利建成3个育秧工厂、3个烘干中心、3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升了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

(二)机械装备充足

目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比上年增长2%左右,其中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全年农作物机耕面积万亩、机播面积110余万亩、机收面积170余万亩。植保飞防从业人员1471人,拥有总机械装备844台,植保无人机达242台,全市植保机械日作业能力达万亩,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62%。农业机械配套齐全,实际作业经验丰富,在统防统治服务中发挥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三)发展目标明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重要回信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明确培育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种粮大户和涉粮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到2025年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35个,平均每个组织带动农户提高到83户,平均服务面积提高到303亩。

二、主要做法

(一)响应政策,积极推进项目申报。

组织各县区积极申报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试点的县(市、区)。xx县成功申报20xx年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承担任务万亩。中央财政拨付资金万元。同时,xx县和郊区已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

(二)督促指导,有力推进任务完成

一是积极引导服务组织进入中国农服平台。根据省“两强一增”任务要求,先后下达《关于加强农服平台主体录入的通知》和《催办函》,要求县(区)按时按质完成农服平台录入任务。目前,全市有280个服务主体进入农服平台并纳入名录库管理,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08个,专业服务公司13个,家庭农场127个,龙头企业13个,服务型联合社3个,其他类型组织16个。二是督导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工作。目前xx县社会化服务项目完成项目任务面积万亩(植保飞防完成了24万亩次,机收+秸秆粉碎还田6万亩,机收+秸秆打捆万亩),其中服务小农户面积万亩,服务小农户万户。

(三)制定方案,有序推进任务实施

一是为贯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发〔20xx〕26号),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多作贡献,我市印发《xx市多种粮种好粮实施方案》。目前,我市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2个,平均每个组织带动农户160余户,平均服务面积252亩,已完成20xx年度目标。二是探索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拟定《xx市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已作为《xx市“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子方案印发。方案将全市任务量分解到各县区,结合“大托管”服务、主体引领等政策推动,我市每年“小田变大田”改造4万亩,其中xx县2万亩,xx区1万亩,郊区1万亩。到2025年底,改造总面积12万亩。其中,xx县实施6万亩,xx县实现乡镇全覆盖;xx区和郊区各实施3万亩,xx区、郊区乡镇覆盖率不低于60%。县区也拟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四)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根据《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征集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皖农经函〔20xx〕1049号)要求,进一步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发展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我市在一县三区遴选5个典型案例报省厅。二是下发《关于报送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点的通知》。目前,xx县将作为2023年度省“大托管”示范县整县推进,xx区xx镇、郊区xx镇xx村作为示范镇村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

(五)加强培训,有效提升业务能力。

一是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组织xx县到xx市参加现场培训;二是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六种类型负责人共12人参加头雁项目线上培训。三是在xx区和xx县大范围开展水稻、油菜和小麦的机收减损大比武和对比实验。四是组织召开机直播技术示范现场会,农机技术骨干及农机种粮大户共300余人参加。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连年上涨,其中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

(二)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一是通过统一机械化耕种收、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明显下降。二是通过标准化绿色种植、品牌建设等,农产品售价有所提高。三是社会化服务改变了农民打工和务农“两头忙”的状态,农民外出务工更加稳定,兼业农户也能更多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助力产业振兴。一是不少服务组织纷纷购置大型农机具,既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也带动农机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负责生产,大型服务组织进行关键技术指导、加工和市场对接,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融合蓬勃发展。

四、存在的困难

一是我市服务组织规模不大,业务范围主要在本村本乡以及相邻乡镇,服务环节单一且薄弱,集中耕、种、防、收,产后的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物流等产后服务缺乏。二是服务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服务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兼业化多,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专业管理人员,能够承担全程托管的服务组织缺乏。

五、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推进农机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拟建设1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xx县),建设3个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xx县、xx区、郊区各建1个),建设3个烘干中心(xx县、xx区、郊区各建1个),创建1个平安农机示范点(xx县)。

二是继续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工作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的录入工作,专业农机合作社及各类统防统治组织要应纳尽纳,确保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稳定有序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村集体组织优势,探索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化服务模式,推广“村集体+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等形式,实现整村、整镇推进。或在农户已有托管主体基础上,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居间服务,一方面统一接受农户委托再与托管主体签订协议,协商做好设立风险保障金等农户一家一户想办却难办事宜;另一方面接受托管主体委托为之引荐各类服务组织,提供金融等支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实“大托管”形式。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篇4

今年以来,我市以“两强一增”行动为统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突出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出台《xx市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大托管”工作实施方案》,示范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以农业生产托管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20xx年,完成38万亩的“大托管”任务,涉及全市15乡镇,12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大托管工作,277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服务,服务农民9万余农户。

一、主要做法

(一)抓宣传,突出政策培训指导。利用我市“进访惠聚”大走访、“兴农沙龙”等平台载体,通过召开培训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提高托管服务效率和成效。同时,将农业农村部制订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行转发推广使用,更好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维护广大农户和托管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抓主体,强化培塑典型示范。我市紧紧围绕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这条主线,加强指导服务,强化政策支持,着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市级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评定。20xx年新增家庭农场1300家、农民合作社21家,全市家庭农场已经达到4632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71家。其中示范创建部级示范社7家,省级14家,阜阳市级56家;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2家,阜阳市级2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324家,其中农机服务120家,植保服务10家。

(三)抓统筹,发挥集体经济作用。农业生产全程托管面对着承包地块细碎、经营分散的千家万户,服务组织服务成本高、难度大。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承包土地的所有者,与承包农户有着天然的联系,我市激活和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户实现集中连片经营、协调服务组织与农户关系、引导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中来,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抓保障,争取财政资金支持。通过争取国家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来支持农业托管服务发展。20xx年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318万元,聚焦制约我市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短板,引导小农户自愿接受集中连片全程托管服务。通过对农业生产耕、种、防、收等服务环节的财政补助,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稳定服务的主体,为农户提供集中连片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的同时,也壮大了农业服务组织的实力,提升了农业托管服务的能力。

(五)抓创新,探索建立服务平台。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信息线上对接、线下服务的有效运行模式,依托互联网把小农户引领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探索解决了农业农村部门监管成本高、核查难度大等财政支持项目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各乡镇街道组织本辖区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生产经营者通过平台网站或手机APP注册使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在平台上汇聚、优化和对接。通过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服平台功能,为全面推广使用积累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部分服务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兼业化多,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管理机制松散,章程制度虚设,责任分工不明确。服务组织的专技人才缺乏,对人才吸引力不够,自身培训能力不足,有机无人的现象常见,游戏没经过专业培训就上机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乡镇农技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机构,配强人员,通过培训和指导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联络协调作用,既当好“管家”,做好农户及耕地的托管、流转、社会化服务等管理工作;又当好“中介”,联系服务组织和农户,协调处理相关矛盾和问题。

二是完善服务组织名录。从名录中选择服务组织承担项目任务。对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对服务能力强、服务质量优、社会认可度高、运营管理规范的纳入星级服务组织,予以鼓励支持;对弄虚作假、质量不达标、农民投诉多且不改正的服务组织,一律清出名录。

三是规范服务组织建设。选择一批服务组织开展规范化建设,指导服务主体围绕建设标准,加强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计划和管理细则,建立服务台账和档案等管理制度等,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篇5

根据县委、县*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镇新枧村山下中心村3个自然村确定为今年我镇新农村建设中心村点,沿背村桥头自然村为我镇新农村建设自建点,镇党委、*十分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并对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挂村领导干部进行了分工,实行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新村办人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的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工作格局。下面我就我办2015年一年来的工作作个总结。

一、新农村建设方面

我办在县委、县*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和在镇党委、*正确领导下,整合社会各类资金投入860万元搞好了新农村建设,今年新村点需改水、改厕325户,现在完成率为100%,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洁净卫生的厕所,道路硬化公里,种树2000株,安装路灯40盏;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拆除废旧房、栏舍和围墙8200平方米,新建休闲健身广场2处,房相改造完成800多平方米,村内绿化1000平方米。镇新村点实现了绿化和亮化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镇还把新枧村打造为亮点工程。新枧村借助搞新农村契机,大力发展油菜和莲子种植,今年新栽油菜600亩,新栽莲子400亩。

二、一事一议方面

一事一议方面。今年我镇整合各类资金46万元投入到一事一议工程中,我镇红源村、小*村、东星村、奢下村、东边村、新枧村6个村被县农办确定为一事一议项目点。今年小*村、奢下村、新枧村、东星村、东边村5个村点是修路项目,现在奢下村、新枧村已经完成了项目施工,红源村是修水渠,现在已经完工,东边、东星和小*三个村点工程还没完工,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预计月底能够完工,现在奢下和红源2个村点通过了县农工部的复查,其它四个村点完工后,在年前我办也会邀请县农办领导复查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我镇的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工作虽然取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

1、镇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新农村建设意识有待加强。

3、有些村干部工作积极不高,造成工程施工进度比较缓慢,没有一个很好的工程监理队伍。

上面是我镇20xx年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的工作总结,下面我对我镇20xx年的工作作一个工作打算。

20xx年我认为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我镇打算向上多争取一些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明年的项目点,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2、作好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选址工作,在选址基础上应选那些村干部和村民素质高的村点,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3、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完成好上级交待的各项工作任务。

20xx年我办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20xx年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篇6

息烽县供销社始终坚持为“为农、姓农、务农”宗旨,以强化基层基础和创新治理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力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积极服务“三农”,强化与农民利益联结,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将我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

一是结合实际,以息烽县农资日杂公司为载体,建成息烽县农化服务中心,全面开展“生产合作”模式的农化服务。围绕农业生产各环节,打造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无人机防治等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农业服务体系。2022年实现农资、农技全程化供应和服务2000亩以上;开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无人机飞防)6000亩;完成取、测土样150余个,销售配方肥100余吨;二是积极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三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下一步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一是积极入股贵阳贵电商物流有限公司引入息烽县,开展物流业务,2021年10月,成立息烽县贵电商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电商物流公司),具体负责息烽县物流业务;二是完成息烽县县域各品牌物流资源整合。目前,贵电商物流公司已整合了息烽县邮政快递、中通快递、百世快递、圆通快递、申通快递、德邦物流等15家快递物流企业,实现快递物流下行集中配送,初步实现从原有自主经营模式向园区综合管理平台方向转变,完成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并已具备齐全的仓库硬件设施、拥有专业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车辆。从2018年运营以来,累计完成快递及社区团购下行配送超过300万件;三是采取“1+N+X”模式建设息烽县“县、乡、村”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即在县域范围内建设1个县级物流运营中心、N个乡级物流分拣站、X个村级末端配送点,其中县级物流运营中心和乡级物流分拣站以自建和直营为主,村级末端配送点以合作加盟为主。目前已在息烽县建成息烽县县域物流运营中心1个,拥有自营和外包物流车辆14台,货运运输14条,服务范围基本覆盖息烽县90%的行政村;四是打造了息烽县社区团购供应链物流环节。通过与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平台达成合作,与百合联共同打造农村服务站超过100个,服务农村服务站和基层社区团点超过600个次/天,配送商品超过9000单/天;五是打造县域农产品上行物流云仓。将各个合作社之间的零散的物流需求汇聚,为其提供提供采购、运输、入库、接单、分拣、打包、贴单、发货、结算、售后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已与青山名瑞园猕猴桃种植基地、温泉兴源永富猕猴种植合作社、养龙司海远百香果种植公司、兄弟联公司等县内企业建立上行运输合作。2018年至今,帮助农产品上行超过3万件,总重量超过1000吨,农产品生产销售旺季期间上行业务量超过800单/天。

(三)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革命

一是发挥县供销社龙头企业作用,在西山镇团元山村,示范带动发展息烽茶产业。以生态、质优、安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打造为重点,打造息烽茶叶品牌。息烽县供销社以三联模式即“社社联合”、“社企联合”、“社民联合”创建了息烽县月亮口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西山镇团元山村、林丰村、小堡村三村发展茶产业。现已建设标准化茶园700亩,其中进入可采收期茶园100亩,初采茶园200亩。同时建设了建筑面积960㎡、日加工产能3000斤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目前已取得相应的sc证。以此带动息烽整个茶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西山胜利村蜂蜜蜂场的运营管理,目前已初步开始收益。

(四)构建新时代农村产权交易服务

全面推进息烽农村资源交易市场建设,按照“一平台五中心”体系建设以及“县服务、乡(镇)审核、村收集”的总体思路,以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交易监管、统一信息发布的“六统一”模式,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建成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评估服务、金融服务、财务集中管理和核算服务、农村电商、农副产品推广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保险、业主找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将农村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本,让村集体、农户畅通处置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资产,借助交易平台的信息发布、辐射范围和专业手段等优势,将大幅提升农村产权的交易价格,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同时为了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还开发设计了“息烽产权交易”微信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完成查看交易信息、提交交易申请、查看交易进度等流程。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供销社将继续着力提高统筹发展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守牢风险底线,不断推进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供销合作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属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一是按照升级做强一批、盘活资产一批、重建恢复资产一批的思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广泛吸纳农民、产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发展合作经济,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升级现有农化服务途径,大力开展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等经营服务,逐步推动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县商务局紧密联系,积极申报县域流通服务网络项目。进一步加大电商网络营销力度,扩大本地农产品销售。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总结 篇7

20XX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抓流通,拓市场,促销售,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经营体系、经合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工兴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循环新路子,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59个,从业人数7000人,资产总值达到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亿元,销售收入(含交易额)万元,实现利税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带动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2、巩固和扩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结构,不断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无公害蔬菜、肉鸡、瘦肉型猪等7大农业生产基地,其中优质麦生产基地达到50万亩,20万亩被列入国家优质麦示范基地。辣椒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其中新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近10万亩;食用菌棚达到万座,其中新增5000余座;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20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0个,初步实现了蓄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3、培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新建、技改扩建和资本整合等方式,全县共建成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安置劳动力4828人,带动生产基地80亩,带动农户8000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73763万亩,利税5090万元,创汇675万美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828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个,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个。申菇业有限公司、清阳针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宏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县种子公司、百斯特葡萄酒有限公司、源丰实业有限公司、清南养殖有限公司、濮阳市天口酿造有限公司8家企业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加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县、乡政府通过拓宽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筹措龙头企业发展资金,采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等措施,全县新增投资18679万元,新建、扩建、在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其中新建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科迪饲料有限公司、利民面业公司、**脱水蔬菜厂等10家;投资4079万元,扩建申氏菇业有限公司、绿源面粉厂、百斯特酒厂等企业13家;投资6200万元,在建凯利万吨食用乙醇、普丰油脂饲料厂、中瑞恒立农业、保成仙人掌加工厂等企业4家,投入资金8400万元。

4、建成了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几年来,我县的各级政府坚持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建成了马庄桥蔬菜批发市场、城关蔬菜批发市场、阳邵苹果批发市场、大屯禽蛋交易中心、**粮油交易市场等29家专业批发销售市场、投资总额3351万元,占地面积亩,年交易额36835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博览会、展销会、农展会等,组织龙头企业、骨干乡镇企业、经贸部门拓展国内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产品及其农产品加工制品,如辣椒、食用菌、蒜粉、茶巾、麦杆画等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5、形成了一批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县共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51个,资产总额2848万元,入会会员万人带动了2万余户参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6、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按照突出特色搞调整、突出区域优势搞调整、突出规模效益搞调整的原则,以仙庄、马村、瓦屋头等乡(镇)为主的县东部发展辣椒种植达到30万亩,以城关、柳格、固城等乡(镇)为主的县中部发展食用菌棚达到万余座,以阳邵、古城、韩村等乡为主的县西部沙区发展速生丰产林达到20万亩,在全县构筑起了“红、白、绿、”三色农业及东椒、西林、中菌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形成了优质粮食小麦、玉米、无公害蔬菜、畜禽、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出了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产业调特的发展态势。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指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强农富民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一是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负总责,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的四个一的管理办法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工作。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二是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市场机制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法律法规保障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注重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户、企业驾驶市场的能力,努力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网络。同时组织发动全社会爱农、扶农、支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从有利于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出发,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粮食生产扩大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面积,20XX年全县新增优质麦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以科技入户工程的形式推广优质玉米40万亩,粮食种植总面积达到105万亩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产业大优势、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和反季节保护地栽培,打造绿色产品新优势;辣尖椒生产逐步实施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在县东形成了千亩成方、万亩连片的规模种植优势和**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并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

(三)培育扶持,壮大龙头,选准农业产业化发展突破口。

坚持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构筑产业新优势。依托优质麦、玉米、辣椒、食用菌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和宗合利用。投资亿元,新上了10万吨乙醇、科迪饲料、先锋实业、中原糠醛厂、利民面业等项目,年可加工转化玉米31万吨、小麦30万吨、辣椒5万吨、大豆6万吨、玉米心2万吨、棉花籽4万吨,主要农产品资源充分转化,附加值大大提高,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财政政策、金融*款、生产用地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倾斜,县财政每年列支资金400万元,银信部门先后发放*款9036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税务、土地等部门严格兑现优惠政策,各智能部门想方设法创造发展条件,加油助推。全县先后建成“农”字号龙头企业69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

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上海光兆、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青岛先锋实业、河南恒立农业、普丰油脂等一大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在**落户,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外力支撑。

(四)抓好基地建设,打造龙头企业发展平台。

一是围绕龙头建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龙头带动基地发展,以基地服务于龙头。依托先锋实业、申氏菇业、伍玉泉面业等龙头企业,创建了优质麦、辣椒、食用菌、速生丰产林等生产基地。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建基地。根据不同的种养传统优势和规模发展程度,建立特色基地。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域再的主导产业,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商品批量、加工批量、销售批量,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化,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平台。如仙庄乡在发展辣椒生产专业乡的同时,带动全县18个乡(镇)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从而形成了全县辣椒生产较大的群体规模。为解决椒农产品销售问题,县、乡政府协调资金投资300多万在仙庄乡鹤台公路建成了占地47亩,拥有门店200间的尖椒批发市场,并与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供货合同关系。去年9月份引资5000万元建立了辣椒储藏、加工、销售与一体的龙头企业——濮阳先锋实业有限公司,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市场、龙头、基地的有效对接。

(五)树立创新意识,探索完善经营形式。

一是对一些订单农业的组织模式实行依法签定,信守合同,使生产与经营者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确保各方特别是农户的利益得到可靠的保证。

二是探索组织更多的农户以劳动形式和土地租赁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承包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获得劳动和租赁双重收入。如保成兴帮食用仙人掌公司租赁王什北豆固、大村、东王什、坟抬头四个村300多农户承包地800亩,投资6800万元,发展仙人掌种植及深加工,安置当地劳动力600多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户把土地出租给公司,公司把失去土地的农民雇佣到公司从事种植管理仙人掌和产品加工,使公司不仅具有了可靠生产基地,而且使农村劳动力和土地得到了可靠的双重收入,实现了农户和公司共赢。

三是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生产基地、营销市场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农业经济整体高效的`共同发展体系。如先锋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一开始就与全县万余户农民签订了5万亩“益都红”辣椒种植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和技术,保护价回收产品,生产与大市场的成功对接,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之路。

(六)健全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要按照农民自愿、互利和民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中介组织,并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近几年实践,我县重点指导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科技部门、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县妇联与山东风阳集团联姻,充分发挥上牵集团公司下联千家万户的中介作用,在全县发展合同养鸡户达500余户,户均年纯收入8000多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一座金桥。

(七)加强科技指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大量试验、示范,积极推进良种化和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品种化进程。以农业高科技示范圆为载体,引进、示范、推广国内外名优农作物、食用菌等新技术67项新品种16个,辐射带动了一大批特色明显、效益可观的示范基地,催生了5500多户科技示范户。

二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创造一个“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绿色食品园区。今年仙庄乡4万亩辣椒被确定为省极定点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马庄桥、纸房、六塔、瓦屋头、等八个乡(镇)确定为全省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三是重视开发农产品名牌,实施品牌战略。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靠质量创立名牌,依靠名牌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近年我县涌现出的“澶都”尖椒、“宏海”面粉、天福酱菜、清阳茶巾等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抢占了市场制高点,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四是花大力气开拓市场。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强化市场营销手段,使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效益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生产基地优质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产品档次不高,更主要是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

3、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发展。

4、龙头企业联基地、带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合同、契约的履约率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5、产业链条短,最关键是种植、养殖、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不成农业生产环节完整的产业系列和产业链条,并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市场发展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果品蔬菜、食用菌、辣椒、纸浆林等,新上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项目,力争3-5年内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10家,创办省级龙头企业2-3家,创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实现龙头企业发展有较大的突破。

2、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功能,加速农产品加工增值、流通增值,加快基地的形成,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

1发展优质小麦深加工转化产业。扶持增强伍钰泉、利民面业、中粮挂面等麦业龙头,大力发展专用面粉及其深加工制品,着力培育优质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

2发展玉米深加工转化产业。以凯利乙醇、玉米加工企业为龙头,对玉米进行深加工和转化利用,大力发展优质玉米产业。

3发展蔬菜加工产业。以先锋实业、天口酱菜、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培育壮大辣椒生产深加工基地。

4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瘦肉型猪、肉鸡等养殖业,加快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5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以上海光明、北京中林、郑州杨森公司为依托,配套建设县西部沙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并对林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6发展食用菌产业。以申氏、天马、恒立等食用菌种植加工为龙头,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67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