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总结范文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总结范文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总结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区围绕省、市两级关于垃圾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以全品类垃圾治理为目标,做到“应减尽减、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应用尽用、应纳尽纳”,持续推动**“垃圾革命”。
一、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建设工作拉开序幕后,**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把该工作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纳入区政府中心工作,并列入“美丽**”建设年终考绩。举全区之力合力推进,保障工作质效。
二是加强组织构架。****年我区拟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部署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领导小组引领,拟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实体化专班运作,将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到各部门、镇街、各层级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重视方案引领。通过开展多轮次“无废城市”重点建设部门、建设项目的走访调研及实地考察,多批次“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资料调阅及梳理汇总,全面掌握我区“无废城市”建设中各类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等情况。通过基础调研,进一步理清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短板。认真结合我区“无废城市”建设实际,以补齐短板,谋划亮点工作为引领,明确我区“无废城市”创建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并完善**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四张清单”。
四是我区紧抓x省“无废城市”之创建契机。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号《**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实施方案》,《**区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及《**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运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区“垃圾革命”试点暨“无废城市”创建相关工作清单》、《**区危险废物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入推进**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同年按照“无废城市”创建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小微企业工业危废统一回收体系和一般工业固废回收体系。我区两个体系由x综合固废收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联合构建,并由该公司实施运营,目前已进入市场化运营阶段,已与**余家小微企业签订了处置合同。同时我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工业污泥处置及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目前我区新增工业污泥处置能力x万吨,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吨/年。为持续深化信息化改革,通过宣传培训的,乡镇督促的方式要求企业在通过国家固废平台注册危废产处信息,目前注册企业为**x余家,同时**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已经在x省固废治理数字化应用系统平台上登记注册。
五是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以危险废物专项治理行动及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以“五全五查”为基本要求,重点对涉废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置过程和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及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对照****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情况,督促被通报的企业加强整改。此次专项行动我局共出动**x余人次对x市新华齿轮有限公司、x新桥五金厂等**家企业进行问题排查,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结合“三服务”相关工作要求,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如危废标志标识老化,遂将规范的标志标志赠与企业),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到位,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求企业按照时间节点,汇报整改工作进度,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六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危废治理效能,提升企业危废管理水平,我分局于****年x月**日组织辖区内**x余家企业,对固废法条和新《危险废物名录》的变更事项开展了宣贯工作。同时按照市级部门要求,开展各类平台培训工作,与同级公安部门联合对重点涉废单位的固废堆放区域的视频监控进行现场调研,拟配合公安部门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天网系统为构架的固废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此项工作现正处于调研阶段。我局也认真协调区相关部门, 按照“无废城市”相关工作要求,开展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是我区“无废城市”创建专班尚未实体化运作,对协同开展相关工作有一定影响,我局于****年x月就《关于成立**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征求了各相关部门意见,根据各部门反馈意见修改后,于****年x月将该文件提交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是我区小微企业覆盖率为**%左右,相对占比较低,与“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指标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协调压力大推进相对缓慢,在垃圾分类、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危废闭环式管理、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工作量大面广,工作机制不完善,在有害垃圾,生活垃圾等方面职责分工不明确,进而导致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
四是协同执法机制尚未完善。当前,虽然在严打固废随意倾倒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下,但是此类现象时有发生,巡查机制、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
五是“无废城市”创建的氛围还有待加强。“无废城市”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宣传工作还可继续努力,进而导致难以形成人人共同参与的环境。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着力推进《**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按照上级“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相关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无废城市”创建意识。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先行,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按照“无废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和创建工作宣传,多措并举强化公众认知度,提高企业和全社会创建积极性,营造人人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支持保障,建立“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上级相关保障政策,从源头实行减量化,从过程实行资源化,从处置实行利用化的良好格局,提高企业参与“无废城市”的积极性,坚持依法治理,不断健全环境保护执法体制,形成分工明确、上下协调、责任落实、管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总结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婺城区围绕省、市两级关于垃圾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以全品类垃圾治理为目标,做到“应减尽减、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应用尽用、应纳尽纳”,持续推动婺城“垃圾革命”。
一、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建设工作拉开序幕后,婺城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把该工作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纳入区政府中心工作,并列入“美丽婺城”建设年终考绩。举全区之力合力推进,保障工作质效。
二是加强组织构架。2021年我区拟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部署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领导小组引领,拟抽调相关部门人员,实体化专班运作,将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到各部门、镇街、各层级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重视方案引领。通过开展多轮次“无废城市”重点建设部门、建设项目的走访调研及实地考察,多批次“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资料调阅及梳理汇总,全面掌握我区“无废城市”建设中各类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等情况。通过基础调研,进一步理清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短板。认真结合我区“无废城市”建设实际,以补齐短板,谋划亮点工作为引领,明确我区“无废城市”创建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并完善婺城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四张清单”。
四是我区紧抓浙江省“无废城市”之创建契机。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由婺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婺区政办〔2020〕20号《婺城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实施方案》,《婺城区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及《婺城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运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婺城区“垃圾革命”试点暨“无废城市”创建相关工作清单》、《婺城区危险废物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入推进婺城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同年按照“无废城市”创建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小微企业工业危废统一回收体系和一般工业固废回收体系。我区两个体系由浙江综合固废收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联合构建,并由该公司实施运营,目前已进入市场化运营阶段,已与30余家小微企业签订了处置合同。同时我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工业污泥处置及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目前我区新增工业污泥处置能力4万吨,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5000吨/年。为持续深化信息化改革,通过宣传培训的,乡镇督促的方式要求企业在通过国家固废平台注册危废产处信息,目前注册企业为350余家,同时婺城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已经在浙江省固废治理数字化应用系统平台上登记注册。
五是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以危险废物专项治理行动及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以“五全五查”为基本要求,重点对涉废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置过程和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及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对照2020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情况,督促被通报的企业加强整改。此次专项行动我局共出动160余人次对金华市新华齿轮有限公司、金华新桥五金厂等40家企业进行问题排查,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结合“三服务”相关工作要求,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如危废标志标识老化,遂将规范的标志标志赠与企业),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到位,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求企业按照时间节点,汇报整改工作进度,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六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危废治理效能,提升企业危废管理水平,我分局于2021年3月30日组织辖区内200余家企业,对固废法条和新《危险废物名录》的变更事项开展了宣贯工作。同时按照市级部门要求,开展各类平台培训工作,与同级公安部门联合对重点涉废单位的固废堆放区域的视频监控进行现场调研,拟配合公安部门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天网系统为构架的固废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此项工作现正处于调研阶段。我局也认真协调区相关部门, 按照“无废城市”相关工作要求,开展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是我区“无废城市”创建专班尚未实体化运作,对协同开展相关工作有一定影响,我局于2021年2月就《关于成立婺城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征求了各相关部门意见,根据各部门反馈意见修改后,于2021年3月将该文件提交至婺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是我区小微企业覆盖率为30%左右,相对占比较低,与“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指标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协调压力大推进相对缓慢,在垃圾分类、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危废闭环式管理、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工作量大面广,工作机制不完善,在有害垃圾,生活垃圾等方面职责分工不明确,进而导致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
四是协同执法机制尚未完善。当前,虽然在严打固废随意倾倒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下,但是此类现象时有发生,巡查机制、协调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
五是“无废城市”创建的氛围还有待加强。“无废城市”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宣传工作还可继续努力,进而导致难以形成人人共同参与的环境。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着力推进《婺城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婺城区垃圾综合治理暨“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按照上级“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相关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无废城市”创建意识。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先行,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按照“无废城市”创建工作要求,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和创建工作宣传,多措并举强化公众认知度,提高企业和全社会创建积极性,营造人人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支持保障,建立“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上级相关保障政策,从源头实行减量化,从过程实行资源化,从处置实行利用化的良好格局,提高企业参与“无废城市”的积极性,坚持依法治理,不断健全环境保护执法体制,形成分工明确、上下协调、责任落实、管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总结篇3
一、组织推动和任务完成情况
西宁市作为全国入选试点城市中西北唯一和省会唯一的试点城市,在生态环境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技术帮扶组的大力指导帮扶下,试点以来,西宁市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幸福西宁成长坐标,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西宁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重要实践载体深度融合,认真谋划,科学布局,高位推动,稳步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业、工业、生活、综合四个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分别担任副组长推进试点建设工作。市委常委会、深改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先后多次研究部署试点工作,定期听取试点工作汇报,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强化了试点工作组织领导。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建设。市委、市政府印发《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市无废办细化重点指标、任务、项目,制定年度重点任务分工,列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同时建立了联席会议、协调调度和信息报送等制度措施,按时序、进度要求,积极先行先试、稳步推进。33个责任单位全部制定各领域子方案开展工作,保障了试点工作整体有序推进。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压实各方责任。市委组织部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每季度实施调度考核,有效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工作进度。市人大代表在“两会”提出建议,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提出要求,2020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委员、人大代表组成专项视察组,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视察,对人大代表关于“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建议进行督办,有力促进了西宁试点工作的开展。
截至目前,西宁市《实施方案》中确定的116项指标、任务、项目进展总体顺利,达到预期。指标方面:44项重点指标中按照现有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并已经完成的有33项,尚未正式公布相关数据并经测算预计完成的11项。任务方面:46项重点任务中,已经完成40项,尚未到完成期限或需持续推进的6项。项目方面:26个无废项目中有13个已经建成投运,另外13个项目正在按时序正常推进,预计将如期完成。
二、主要做法和示范模式
试点以来,西宁市认真把握国家试点要求,以“绿色减量化、生态资源化、安全无害化”为目标,以补齐固废基础设施短板、凝练创新特色固废管理体系,加强无废理念宣传教育为重点,按照“以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为一个核心引领驱动,在工业、农业、生活三大领域同时发力延伸固废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项体系建设打造示范,创建N个绿色无废细胞引导全民共建”的“134N”工作思路,积极打造西部高原生态脆弱地区的无废模式,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绿色引领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与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有效融合,结合“西宁蓝”“高原绿”“河湖清”等六大行动统筹推进,积极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工业方面:积极优化化工、冶炼等传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锂电产业和光伏光热产业,推动工业循环化、资源化、生态化发展,走“新能源”和“亲环境”绿色发展模式,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预计下降至万元/吨。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申报培育工作。2019年以来,先后有南川工业园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青海瑞丝丝业、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17个制造产品纳入国家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有力促进了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品牌的建设为引领行业和地区绿色转型升级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方面:结合青藏高原农牧业发展特性和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技术支撑领先,净化产品环境,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建成湟中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蚕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大通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等5个生产基地共计万亩;强化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认证,青蒜苗、胡萝卜等32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档增速。通过推广生态调控+推广应用水肥一体、生物+理化防控等绿色高效技术,不断提高绿色标准化种植水平,2020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推广面积达到35%以上。围绕省部共建全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推广“有机肥+有机叶面肥”、“有机肥+轮作倒茬”、“有机肥+有机叶面肥+水肥一体化”等替代技术模式,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63万亩,补贴发放有机肥万吨,2020年化肥农药用量较2018年分别减少%和%,有效强化了农业绿色生产路径,提升了农业绿色供给质量。生活方面:积极宣传普及《西宁市绿色生活公约》,深入实施《关于普及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倡导绿色出行,多角度多途径引导公众积极践行“无废”生活。制定《西宁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努力探索环保可替代产品,在典型超市、市场开展试点,可降解塑料袋等产品推广成效明显。落实《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截止2020年底,全市25个街道办事处、106个社区、350个居民小区、10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15所学校和3家市级医院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累计万户,达标占比95%,市民践行绿色无废生活方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打造链条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和引进固废领域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科技研发和投入力度,积极改进工艺水平,构建特色循环链条,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质量,26个“无废城市”建设项目累计预算投资近43亿元。截至目前,西宁市10条固废利用处置链初步成形。
1.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链条。结合西宁市产业发展特点,巩固与探索,促进新、老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质量和效率双提升。牢牢巩固粉煤灰、电石渣、炉渣、冶炼废渣等传统行业重点产废种类综合利用途径,积极培育青海新型建材工贸有限公司等综合利用龙头企业,电石渣、炉渣等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布局引进青海永晟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等7家综合利用企业,在有序消纳粉煤灰的同时降低了砂石开采量。积极推动动力蓄电池、太阳能板等新产业产废种类综合利用途径探索,通过巩固与提升,初步测算202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2.危废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链条。以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最大的重金属冶炼、电解铝行业为重点,依托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电解铝、铝加工--铝灰渣--氧化铝、铝锭产业链和电解铝、铝加工-铝灰渣-聚合硫酸铁、三氧化铁的铝产业链条及电解锌-锌冶炼尾渣-铅、锡、铋等有价金属回收-尾渣水泥窑协同的锌产业链条链接成功,运转顺畅。初步测算2020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将提升至35%以上。
3.农牧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链条。以建立种养循环发展模式为核心,促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链条延伸和巩固。在农业区,搭建“政府补贴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专业公司定期清运+集中有机肥生产+有机肥就近土地消纳”的新模式,逐步解决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难问题。在农牧交错区,围绕湟源县环南山、环北山,湟中区小南川、环拉脊山,大通县环大板山5个环山草食畜养殖开发带产业布局,强化生态养殖、高效养殖和健康养殖,扎实推进生态牧场建设步伐,打造“规模化种草-饲草科学化加工利用-绿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市场化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预计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4.高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链条。瞄准高原农作物秸秆收贮体系短板,根据地形分布、地块大小,以种植合作社为单位补贴配备不同规模、不同性能秸秆打捆机,修建秸秆储存库,初步解决秸秆回收难问题。针对高寒气候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效率低等问题,推进机械化粉碎还田、过腹还田技术替代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率由2018年的70%降至2020年的40%。在设施农业集中区,开展生物反应堆秸秆利用示范,通过增加地温、提高肥力,在利用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通过巩固与提升,重回收、扩途径、大循环的秸秆综合利用链条初步成形,培育和壮大农作物秸秆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化组织,初步测算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5.农用残膜综合利用链条。在开展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等工作的同时布置安排残膜回收工作,在实行“谁供应、谁回收,谁使用,谁捡拾,谁回收,谁拉运”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保证金和后补助制度,有效**农用残膜回收难题。扶持当地已有地膜生产企业,采用贴息、减免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等方式,支持企业建成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生产线,制定印发《加强农膜使用管理促进残膜及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指导意见》,以制度固化“户收集-地膜供应企业回收-再生企业残膜利用体系”。通过试点工作,“企业回收、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推进”的闭环运行机制逐步健全,2020年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提升至90%,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6.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链条。建成以“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全市共设立76个回收点,其中农药包装废弃物由农药供应方负责回收运输和临时贮存,兽药包装废弃物由县、乡(镇)兽医站和各兽药经营店负责回收,并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式委托兽药经营企业负责兽药包装废弃物的归集和运输。2020年回收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预计达到90%以上。回收后的包装废弃物统一由企业负责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有效降低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隐患,维护田间地头生态环境安全。
7.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链条。修订完善《西宁市再生资源管理办法》,合理规划西宁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布局,持续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整合、改造现有回收网点,引导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甘河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废旧塑料综合利用生产线,云海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短板不断补齐,解决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理问题。2020年,日均1300余吨涉塑、涉纺、涉金属、涉纸、涉电子产品等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分别进入可回收和无害化处置网络,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
8.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链条。制定《西宁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企业监管考核办法》和《西宁市政府购买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服务操作办法》,进一步加强对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企业在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集中式餐厨垃圾处置规模扩大、异地搬迁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确定了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协同的处置模式。优化提升了“政府政策支持+项目企业运作+收运处置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城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有效杜绝“地沟油”和“潲水猪”进入食物链,坚决保障了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9.医疗机构可回收物综合利用链条。制定《推行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分类回收指导意见》,建立了医疗机构可回收物清单,明确了医疗机构可回收物类别,为医院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奠定了基础。在市级公立医院开展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引进有资质的废物资源利用企业,铺设可回收物回收通道,稳固资源化利用链条,最大限度对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开发利用。由资源回收企业向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溯源平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医疗机构内输液瓶(袋)及其他可回收物的追溯体系;实现科室产生→医疗机构暂存→回收转运→后端加工处理的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溯源及全流程信息化监管,达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
10.规划城市生活源固废闭合环路。按照多源固废综合协同利用、能源梯级使用、二次污染统一控制的集中利用处置的思路,以基础设施短板问题为导向,以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中心,筹划集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大件垃圾处置中心、绿植垃圾处置中心、餐厨垃圾提标扩能项目等处理为一体的城市生活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将零散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点、链条链接形成闭合环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源分类收集处置问题。截至目前,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良好,餐厨垃圾提标扩能项目基建工程已开工,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设等项目完成可行性论证,城市生活源闭合环路已初现框架。
(三)完善体系打造无废示范模式
针对西宁市固体废物管理方面存在的固体废物利用不畅、处置能力不匹配、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与实际问题,精准识别主要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对症下药。以完成体系建设积极打造无废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制度体系:制定印发《加强农膜使用管理促进残膜及农药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指导意见》,促进残膜及农兽药包装废弃物长效机制建立;出台《西宁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奖励办法》、《西宁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企业监管考核办法》等,通过激励政策,强化制度正向引导;修订《西宁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制定《农村生活垃圾监管制度》,出台《推行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分类回收指导意见》,补齐关键环节制度短板。技术体系: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技术研究等内容纳入《2020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并组织相关单位积极申报,自2019年以来共立项支持“西宁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在牦牛舍饲养殖中的示范推广”、“铝熔炼危险固废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BIM技术在餐厨垃圾处理及废水处理行业的应用”等科研项目6个,补助资金340万元,带动企业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及时将有关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技术进行整理、分类,借助省级平台发布示范技术9项;利用西宁科技大市场网站、2020年西宁首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发布和推介技术13项。市场体系:加大金融政策支持,落实《西宁市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实施方案》,有效扩大金融支撑和撬动效应,积极梳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融资需求6项亿元,采取“全面推介+精准对接”模式,组织召开“无废城市”专场融资对接会,完成了对青海云海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等贷款尽调工作,着力改善担保服务降成本,有效改善了“无废城市”重点项目融资环境。省农牧业担保公司对全市农牧业企业和农户实行“零”担保费率,并对银行贷款实行基准利率50%贴息,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全力支持“无废城市”项目融资服务。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危废管理计划网上备案、电子台账、电子联单等制度,有效实现实时监控、业务流转、预测预警。市公安局、市检察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印发《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卫健部门制定《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各相关监管部门积极开展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再生资源、餐厨垃圾等规范化处理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危废、固废处置市场。全面启动公安+环保联勤联动执法机制,强化联合监管执法力度,严厉精准打击固体废物污染违法行为。
截至目前,西宁市已初步凝练了第一批4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一是机制创新促进农业残膜回收利用模式。从源头减量、回收利用、保障支撑等各个系统发力,牢固构建由户收集-地膜供应企业回收-再生企业残膜利用体系,形成“企业回收、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推进”的闭环运行机制。该模式可在西北干旱农膜使用范围广的城市进行推广。二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牧场模式。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实现草畜平衡的前提下,以草养畜、草畜联动、适度放牧,减少饲养成本,以“草+畜+粪+肥”为循环闭合养殖方式,打造绿色、优质、高效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适用于西北农牧交错区并有天然草场和弃耕地、退耕地的城市。三是技术创新构建无废园区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在甘河工业园区开展点对点项目引进,补齐了重点产业短板,实现了产业优化和链条延伸,园区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同时提升园区工业固体废物兜底处置能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该模式适用于具备工作基础的西部重工业园区。四是西部领跑的餐厨垃圾全量利用模式。优化升级餐厨垃圾“政府政策支持、项目企业运作、收运处置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城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通过制度体系创新、市场体系创新、技术体系创新和监管体系创新,实现了餐厨垃圾闭环管理,谋划启动新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打造餐厨垃圾“西宁模式”在西部领跑的“升级版”。该模式适用于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地区。
(四)推进“细胞”建设引导全民共建
通过建立绿色无废细胞这个点,大力推进无废理念的宣传引导,形成全民无废共识。经青海省社情民间调查中心进行调查,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培训普及率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为%,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为%。在绿色细胞建设上。一是推进绿色邮政,推动邮政快递业节能、环保发展,全市106个邮政网点和451个快递网点全部布放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7%,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投入13辆新能源车辆进行邮快件末端派送。寄递企业大力推广运用循环中转袋及可循环、共享式快递盒等新型封装用品用具,促进快递包装标准化、减量化和绿色化。二是推进绿色餐厅。制定《西宁市创建绿色餐厅活动实施方案》,通过“营造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餐饮服务、倡导绿色环保设施、提倡绿色环保容器、规范餐厨废弃物绿色处置、强化依法诚信经营”等六方面、37项具体标准,共创建35家绿色餐厅。三是推进绿色矿山。制定印发《矿产资源开发领域2020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严格矿业权准入、严格开采过程监管、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四个方面综合发力,全市9家生产矿山均已建成绿色矿山。四是推进绿色建筑。修订《西宁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制定《西宁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奖励办法》,配套出台《西宁市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奖励资金申报指南》,通过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执法检查、日常监督等方式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确保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措施落实到位。2019年以来共有278个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面积约890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度西宁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超过国家“十三五”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目标十个百分点。此外,教育、民政、生态环境等部门持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已累计创建市级绿色节能型机关单位2个,市级绿色商场3个、市级绿色学校268个、市级绿色家庭1005个、市级绿色社区48个,共计1361个。在无废理念培育上。制定“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宣传工作方案,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宣传教育对象、采用多元宣传教育方式。在工业领域,通过组织宣讲会、讲座等形式,针对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加大先进工艺和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解读与宣传源头减量、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传播利好消息;在农业领域,借助微信群、悬挂横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观摩学习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秸秆、畜禽粪污、农兽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面源防治益处,提高农民的自觉性。在生活领域,结合垃圾分类、光盘行动、低碳生活等宣传,以展览教育和体验感受为主,引导居民通过对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认识和循环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的互动体验,提高“无废城市”建设知晓率和参与度。
此外,制作了“无废城市”建设的倡议书、宣传折页、“西小环”漫画、微动漫、西宁“无废巡礼”短片,制作了《绿色样板、无废西宁》宣传片及画册,同时深入开展“无废”理念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七进”活动。在今年全省“两会”期间省人大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发布了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市长张晓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提出“打造青藏高原无废模式”,《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青海日报》等各类媒体先后相继为西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发声,大力宣传西宁市试点工作,各类媒体刊发、转载“无废”相关信息近2000余条,推动全社会无废理念入脑入心入行,不断提高“无废城市”全民共建的意识,“无废城市”已融入西宁千家万户。
三、存在主要困难和不足
近两年试点期间,西宁市按照“边试点,边总结”的工作思路,探索总结出机制创新上的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囿于我市在市级财力、市场、技术及地缘条件等困难因素影响,我们仍存在许多困难、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全领域循环网络构建有待加强。虽然在工业、农业、生活领域做了诸多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一些特色链条,但由于试点期限较短,“无废城市”命题又大,我们目前只完成了部分点、线与面的组合,且与先进地区相比链条仍偏短、偏粗,由线至面工作尚显不足,跨领域耦合方面留白较多。二是固废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短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尚在建设,生活垃圾分拣、有害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尚显不足,一般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兜底能力还需提升。“小众”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管理经验不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还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城市绿化垃圾、市政污泥、大件低值生活垃圾、报废车辆和轮胎等固体废物不断浮出水面,引发一系列新问题。三是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体系方面,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构架初现雏形,但固体废物管理权责仍未完全清晰、明确,全过程全方位制度体系建设差距仍然明显。在技术体系方面,污泥综合利用、磷石膏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仍在探索还未投入实际生产,太阳能板、锂电池综合利用技术还需继续攻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单一。在市场体系方面,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市场体量小,活跃度不够,龙头企业的领导力有限,很难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效应。在监管体系方面,信息化、科技化监管水平不高,危险废物鉴别、监管能力偏弱。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无废城市”建设已列入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规划,西宁将按照国家、省上新部署和新要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在已有的试点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把“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等新要求有效整合,将“无废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工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资源能源利用、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以无废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继续扩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融合度。在广度上,探索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协同处理的路径和模式,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治气、治水与治废一起抓,构建“大无废”格局。在深度上,在总结各领域特色链条的基础上,继续抓细节,抓关键环节,强化链条延伸和链接,纵深打造固废处置产业链。在融合度上,利用信息技术,主动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将与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处理、资源化、收费等相关的部门、企业和社区相连接,构建固体废物智能化和精细化监管平台,使固体废物的大数据管理成为“城市大脑”的组成部分。三是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效益。按照成熟一个,总结一个,推广一个的思路,加强示范模式的推广应用,努力做到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完善一项工作体系、制定一套规范标准、形成一种示范模式。一方面,将试点成功成果在省内其他市州推广应用,实现由点到面的辐射作用,为“无废青海”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平台将示范模式在国内同类型地区推广应用,打造青藏高原“无废模式”。四是继续四大体系建设。针对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等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继续完善体系建设,做好准入控制、回收、利用、处理、处置等各环节、全方位的制度建设,理顺监管-需求-市场-技术-产业的关系,解决产业和市场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充分释放产业需求,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开放市场。另外,强化固体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推动固体废物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征集并推出“无废西宁”LOGO,进一步创新无废宣传渠道,扩大无废宣传覆盖面,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无废细胞”创建力度,深入开展“无废七进”活动,将“无废”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引导“无废城市”建设逐步迈向“无废社会”,形成无废城市人人共建,无废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