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浙商回归工作汇报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86393

【导言】此例“浙商回归工作汇报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慈溪四个强化 促进浙商回归1

慈溪市四个“强化”促进浙商回归

今年以来,慈溪市紧紧围绕宁波市委“六个加快”战略决策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活动,以“投资提升年”、“干部服务企业”等专项活动为载体,大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发展“回归经济”,实现了浙商回归引资工作平稳推进的良好局面。至6月份,全市共引进宁波市外内资项目17个,实际利用内资总额亿元,完成宁波市全年目标任务32亿元的%,其中引进浙商创业创新回归资金亿元,完成考核目标任务12亿元的%,实现时间过半,进度过半。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慈溪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二是建立联络员制度,由各镇(街道)、产业园区指定专人负责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和统计工作;三是组织召开《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工作统计制度》培训会议,做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联络员的统计培训工作,完善统计月报制度。

二、强化考核奖励,督促工作落实。一是结合镇(街道)绩效考核和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分解落实内资引进目标任务,同时将浙商回归引进作为考核关键内容;二是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对引进的优质项目和招商有功人员,分别给予不同比例的奖励,形成全社会大招商招大商的招商新格局;三是召开招商引资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会议,交流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进度较慢的镇(街道)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三、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制定出台工业、科技、招商、农业、商贸、旅游等各领域财政扶持政策,为浙商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二是制定出台《宁波(慈溪)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全力支持国内外高层次

浙商人才回归创业(创业园地处我市新兴产业集群区,可为入园创业人才提供200平米-600平米的创业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三是全面开展为浙商送政策服务。率先启动为浙商送政策活动,通过慈溪日报、《慈溪工业》、网络等媒体和“进村入企”专项服务活动,将政策送至引资企业、异地商会,确保及时了解慈溪当前的各项扶持政策。

四、强化乡情招商,密切联系浙商。一是以世界宁波帮大会为契机,全面加强与在外浙商的联系,推进实施以异地商会为桥头堡的在外浙商回归引进工作。二是大力支持商会抱团回归发展,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亲情服务,吸引了上海商会、成都商会在我市文化商务区落户,成为在外浙商回归发展的重要支点;三是把握机遇,加强与异地浙商的联系沟通。在宁波上海周活动以及赴贵州考察期间,与当地浙商进行坦诚交流,详细介绍慈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浙商回乡考察投资。

浙商回归建议2

省外投资的浙商,在省内大多拥有实体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属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低端甚至于落后的产能,但这些省内实体企业,在浙商省外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或是作为省外投资的省内融资平台,或是作为省外投资的自身资历、实力证明平台等等。

浙商回归,一个重要内容是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业投资回归。这意味着我省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源要素去迎接这种回归,但我省已经没有很多土地空间、能源空间、环境空间去满足浙商回归的要求,用新的空间承接浙商制造业投资回归无法成为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迎接浙商制造业回归过程中,要“在减法中做加法”,要引导、鼓励浙商在原占有资源空间内淘汰落后产能,去投资高附加值产品产能,这应当成为浙商制造业回归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引导、鼓励省外投资的浙商逐步淘汰省内实体企业的落后产能,暂时打破其省外投资所依赖的融资平台或实力证明平台,就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来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投入高层次的技术改造(符合节能环保、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不仅仅有设备升级,更有技术、工艺、设计的提升)。

政策建议:

要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的“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关财政专项资金要向“零土地技术改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中节能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倾斜;同时,针对该类项目,各级政府要在税费、用电、金融等多方面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切实减少企业投资成本、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以吸引更多浙商在其已有的省内资源空间中,淘汰低端或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

浙商回归 第2期3

浙商是最宝贵、最稀缺、最活跃、最高效的创业者资源。在鼓励浙商走出去的同时,如何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的有机统一,促进“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融合发展?如何感召浙商反哺浙江?类似问题,亟须破题。

浙商“敢为天下先、勇于闯天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商人群体。如何吸引这些走出去的浙商回归浙江,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由浙江人经济向浙江经济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人员约为600万人,省外浙商在全国的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实现税收1200亿元,为投资地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可否认,受土地等要素制约,近些年来浙江出现资本外逃现象,大量企业外迁,带走技术、资金、人才、税收。以温州市为例,温州商人在省外投资万家工厂,6万―7万家商贸企业。以前有句话,浙商‘走出去’叫‘放出去的风筝’,但是,慢慢地这风筝的线开始断了,一些企业家甚至把户口都迁到外省了,税收贡献也在外面。”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说,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商回归”,及时而必要。

省人大代表、浙江天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坦言,天能国际自2005年开始在江苏、安徽等地投资办厂,“天能国际2011年创造的10亿元税利中,有一半在省外”。

“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财富,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就是要创造便利条件,让他们回来投资创业,反哺浙江,最终实现由浙江人经济向浙江经济的转变。”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纷纷表示。

拿什么吸引浙商回归

在周德文看来,实现“浙商回归”,要把握好四个问题。一是要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如世界浙商大会就很好。市场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通过这种平台,一方面让浙商知道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和热心,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二要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土地、税收等。三要推出好的项目。“资本是逐利的,政府要有长远眼光,让利于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回来。”

“同时,政府也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政府不宜干涉太多,要‘放水养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周德文代表说。

张天任代表指出,浙江受土地、资源等要素的制约,承接产业转移难度较大,“浙商回归”应该多在总部经济、新兴产业方面下功夫。

“浙商回来了,去哪里?要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如在‘三大国家战略’之外,是否可以在湖州成立‘南太湖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旅游经济,搞新兴战略产业?”张天任代表说。

“浙商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不是把带出去的项目再带回来,而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有所发展。”曾在企业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江北区区委书记俞雷的观点与张天任不谋而合。

俞雷说,“更高层次”指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特别要依靠回归的浙商。”

俞雷建议,一要大力宣传,使浙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要提供平台,引导有限资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

“浙江发展,要靠浙商”。在1月13日上午湖州代表团全团审议现场,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马以认为,“浙商回归”是政府工作报告增长战略中的一大亮点,符合我省实际。他认为,实施“浙商回归”,要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推进、考核都要落实到专人。要实行联合战略,通过企业和企业联合,省内与省外联合,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延伸等方式,实现“以凤引凤,以鸟引凤”。

“在战术上,我们可以实行‘盯人’战术,以浙江人的热情、亲情、友情、乡情来感召浙商,通过项目推介活动,以政策吸引、以服务吸引、以商机吸引浙商。”马以说,“给浙商提供发展的空间,不仅浙商会心动,省外企业同样会怦然心动。”

“浙商回归”要着眼长远、竞争明天

浙商不仅走向全国,更是迈向世界。据统计,有150多万浙商走出国门,浙江省境外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

曾旅居捷克的省人大代表、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陈乃科此前参加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并对此给予好评。“这次大会,让很多华侨接触到国内成功和高速发展的优质浙商企业,增加了合作机会,激发了海外华侨回国找合作、努力打拼的热情。”

陈乃科认为,华侨回国投资,一般有两个瓶颈,一是对项目评估不自信、不踏实;二是觉得人才问题难以解决,“不知请来的人是否真是高手,所以很多人一年回来考察几次,最终还是不敢投资”。

“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要设立法律顾问、投资顾问、管理顾问、面试招聘顾问,随时可给华侨提供帮助和指引。同时,鼓励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特别是一些拥有比较先进的原创技术的海归创业项目进入本地孵化,给予优惠政策。”

“此外,还应提供一些长远稳定发展的项目供海外资金投入。比如像华侨银行这样的项目,一方面对引进侨资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同时也会对国内华侨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陈乃科说。

“浙商回归是政府、企业共同的想法,我们企业也想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省人大代表、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姚新义说,“浙商回归”要着眼长远、竞争明天。“只要我们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相信‘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一定会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相关链接

更加注重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相协调,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聚集和激发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开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4

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

本报评论员

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是浙江最值得珍惜的“金字招牌”。浙商回归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工作一样,是省委、省政府时刻抓在手上的中心工作。浙江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用好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千万大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浙商回归工作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腾笼换鸟虽然腾出不少好地方,但引进的“好鸟”、“俊鸟”、“大鸟”还不够多。再如,各地浙商回归项目中,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项目仍然偏少。

对这些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并尽快实现突破,把浙商回归的巨大能量进一步发挥出来。要更加认清浙商回归对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意义。浙商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有所发展。同时,各地在主攻“实、大、新、高”产业项目回归的同时,还要丰富浙商回归内涵,拓宽回归通道,全面构筑项目、总部、资本、人才、科技、公益事业“六位一体”的大回归格局。

“浙商是浙江的魅力,浙江是浙商的根”。当下浙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为广大浙商回归创业、打造总部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创业平台。今年全省重点研究部署的“总部回归”、“资本回归”这“两大回归”,既符合浙江实际,又符合浙商意愿,是深化浙商回归工作新的突破口和潜力所在。各地各部门要更有创造性、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地开展工作,尽快让浙商回归工作形成破竹之势,取得更大成绩。

要充分认识到,推动浙商回归,不能光打“感情牌”,还要打好“政策牌”、“服务牌”。要在近几年浙商回归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有利于项目落地的个性化优惠政策。对投资者而言,项目能够“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就是好环境。当前我省正以“三张清单一张网”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浙商回归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和保姆式、专家型的服务,真正让浙商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08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