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范例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73459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范例优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第一篇】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近年来,山东省**市**区科苑街道潘苑社区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区治理的一条红线,下绣花功夫建立了社区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户长等“五长”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道门槛”,形成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潘苑实践”。

一、“五长”共治织密组织网络,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潘苑社区位于**金晶大道以西、人民路以北、市府东一街以东、华光路以南,面积平方公里,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174个,个体工商户800余户,有住宅楼91栋,居民3400余户、102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开放式社区。由于社区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老化,老年人多、困难户多、流动人口多、小街巷多,给社区治理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面对繁重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潘苑社区党委、居委会坚持“工作为了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努力发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率先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又在网格内进一步细分区域,把一批优秀党员和热衷社区事务、有责任心的居民发展成楼长、单元长,直至家家户户推选一名户长,从而建立起了以社区长、网格长、楼长、单元长、户长等“五长”为大小不同节点的社区管理服务框架,将精细化管理的网络编织到极致。

社区管服网络要真正发挥作用,织密是基础,织牢是关键。潘苑社区党委、居委会把“五长”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作为浇筑到工作架构的“水泥砂浆”一一制订明确。楼长、单元长作为散布到社区边边角角的前沿工作力量,主要由社区党员或威望高的群众担任,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本楼、本单元居民的基本情况,协助社区做好楼宇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治安消防、计划生育等监督检查,协调邻里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为了让社区自治力量有责任更有认同感,社区从解决居民的切身需求入手,建立了需求征集、上报、处理、验收等一整套工作流程,并将社区事项评估验收、终结报告制度化,从而使广大工作人员在解民忧、排民难的过程中收获自我肯定和居民信任,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自治、支持自治的热情。

截至目前,潘苑社区“五长”工作框架中共有1名社区长、9名网格长、97名楼长、365名单元长、3426名户长。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活跃在社区管理服务一线的星星力量,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辖区社情民意通达的重要渠道,开创了社区工作“管理到家庭、服务到家庭”的新局面。

二、党建引领夯实核心地位,实现社区服务有保障

党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的建设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和保障。潘苑社区党委认识到,要让“五长”工作架构长效运行,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核心在党,关键在党员。为此,社区党委将党建工作全面融入社区治理,根据社区内楼宇和党员分布情况,按照“便于联系、高效服务”的原则划分若干个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委班子成员到网格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协助支部书记建过硬支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等“三亮”活动,设立党员中心户,组建党员文明劝导队,每名党员都是社区文明劝导员,有能力的担任社区楼长、单元长。严格实施党员积分管理,把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发挥表率作用纳入积分考核,对优秀党员政治上多关注、生活上多关心,对后进党员实施劝诫约谈或“回炉”培训,以严格的管理确保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延伸到每一座楼栋和居民家庭。

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以共驻共建共享为目标,探索建立资源开放整合机制,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区域统筹理念,与社区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结成党建联盟。打破传统组织界限,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到驻区单位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社区大党委担任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委员,参加社区党建会议,参与区域性党建问题的研究与决策。社区与驻区单位双向互助,社区党组织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辖区单位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进行正向反馈;辖区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认领公益项目,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充分发挥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放大了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三、活动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实现社区服务有阵地

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是融洽社区邻里关系、消除矛盾纠纷、培育社区精神的重要抓手,与日常细微琐碎的服务行动共同构成社区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今年端午节期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潘苑社区“不忘初心跟党走,邻里欢聚庆端午”百家宴活动,纷纷为社区的浓浓民俗味、悠悠邻里情点赞。这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共建单位、驻区单位不同形式的支持,得到了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既是社区共建共享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社区不断推进活动创新的一个成功缩影。

近年来,潘苑社区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逐步打造形成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项目:开辟常青藤党员宣讲大舞台,有计划地开展政策宣讲,唱响党的“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成立拉呱说事驿站,让居民在这里谈心、拉呱、说事、交流情感,搭建反映居民需求、调解邻里关系、收集民情民意的平台,实现居民有效自治;建设常青藤网格党支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打造了“党员集结号”服务品牌;设立漂流书亭,居民拿一本来、换一本去,为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打造社区微型宣传站;成立文明劝导队,发挥党员旗帜作用,维护社区文明,与驻地幼儿园小小文明使者共献爱心,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居民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提供了丰沃的民心土壤。

四、民生为本突出问题攻坚,实现社区服务见实效

民生为本,既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世界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的方法论。社会治理只有以民生为本,才能得民心、见实效。潘苑社区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把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五长”共治组织体系下,实行问题清单化、任务项目化,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社区居民满意的民生成绩单。社区居民获得感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也自然提升了,最终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辖区所有乱搭建、乱种植全部拆除,清理积存多年的垃圾**余车,社区容貌焕然一新;发动13栋楼425户居民安装了47个单元防盗门,保障了住户安全和楼内整洁;组织856户居民实施自来水改造,消除了居民饮水安全隐患,解决了老旧社区用水公摊大的难题;实施简易物业管理,引进物业服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年老旧社区改造中,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堡垒作用,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成功迎接了全市“三改一建”现场会的召开。社区工作在赢得群众满意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荣获区、街道多个先进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社区”。

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社会治理创新永远在路上。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为新形势下做好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原则遵循,指明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路径。下一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潘苑社区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社区居民自治水平,奋力谱写“幸福潘苑”新篇章。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第二篇】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基层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把城市基层党建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厚植党的执政之基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强党对城市工作领导、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破城市基层党建条块限制,构建城市党建新格局,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建强城市基层党建重大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走出了新路,树立了样板。

一、背景与起因

云岩区是贵州省贵阳市的主城区,也是贵阳市老城的主体部分,下辖城市社区27个,城市居委会145个,共有城市社区党组织党员10140人,城镇化率接近100%,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居住了将近100万的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群众需求的迅速增长,城市社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度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社区党建呈现“条块分割”“条强块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相对成熟,楼宇、商圈、市场、街区等新兴领域党建通过近年狠抓后,也日渐欣荣,但缺少必要的组织连接形式,“条”与“条”各行其道,“块”上资源聚集乏力,单位党组织和地区党组织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开放性、融合性不足,缺少推动横向联结、纵向联通、“跨界”联合的互动互联机制,比如,居委会是自治组织,业委会是社会组织,物业公司是经济组织,三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且均有自身的运行规则,没有“谁听从谁”的制度,也没有“谁联系谁”的常态机制,交流上存在难以逾越的“天堑”和“鸿沟”,资源供需不匹配,一些部门“溢出”的资源,恰好是一些组织的“甘露”;三是基层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可度降低,主要表现为“流动党员不愿找社区、单位党员不想理社区、离退休党员顾不上社区、居民党员帮不上社区”,究其原因,就是社区党组织在设计开展党组织活动时“一厢情愿”,没有结合各类党员群体的特点,让人提不起兴趣。因此,近年来,云岩区坚持问题导向,以城市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切入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区域化党建工作为主线,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城市社区党建组织、机制、平台建设,打造党建共同体,提升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整体效应。

二、云岩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岩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秉持“区域化、大党建”的工作理念,主动顺应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在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不断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服务功能,通过组织连结、机制连通、平台连创三个维度,打造党建工作共同体,突破城市基层党建条块限制、封闭运行的模式,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三维一体”的新格局。

(一)坚持组织连结推进高度融合,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着力打破传统“单位建党”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壁垒,建立“三层三级”的区域化共建共治共商架构。一是社区共治委揽全局。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吸纳有较强影响力、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驻区单位、群团、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两代表一委员”等,组建27个社区共治委,同步制定联络服务、联席会议等制度,联结辖区300余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深度整合资源、集聚能量、联动左右,成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引擎”。二是居委会共治会筑堡垒。以居委会党组织为主体,吸收辖区物管公司、业委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个体商户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或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热心人士等,组建135个居委会共治会,采取居民“议事会”“圆桌会议”等方式,抓好辖区自治工作。三是院落共治小组延触角。依托130余个“候鸟式”功能型党支部,组建院落共治小组,通过建立“党群议事亭”,召开院落共建会、坝坝会,成立小区院落党员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纠纷调解队等,提升小区院落党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坚持机制连通扩大深度协作,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同步。遵循区域一体化原则,建立“联盟”“轮值”“联姻”机制,推动辖区各类党组织紧密联系,形成区域共驻共建“一盘棋”。一是“联盟”携手发展。在区域内推进行业统筹、领域统筹,建成大数据、旅游餐饮、医疗健康、文化文创等7类党建联盟,推行企业党建联抓、产业发展联商、先进文化联建、人才成长联育、和谐社会联促的“五联”工作法,实现党建工作协作共建,企业发展精诚合作。二是“轮值”激活动力。依托社区共治工作开展,建立“轮值”制度,区域“共治委”“共治会”成员轮流担任“轮值**(会长)”,认领解决区域内社会治理、民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于年底开展“轮值**(会长)”履责情况述评,确保工作实效。截止目前,共有150余个单位的负责同志担任“轮值**(会长)”,解决问题500余个。三是“片区”联姻合作。秉持“大片区”党建工作理念,整合“区域”为“板块”,探索片区党建管理模式,将27个社区划分为6个党建工作片区,统筹党建、行政、社会资源,通过工作指定、主动认领、轮流服务等方式,推动片区党建纵横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并按照痛点同解决、资源同整合、目标同实现,组织344对党组织开展“三同”党组织联姻结对,实现片区、区域党组织“跨界”合作。

(三)坚持平台连创深化广度服务,实现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同步。不断完善和丰富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辖区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一是“一站一家一中心”让企业更有获得感。整合社区、居委会、非公企业党建资源,组建“红领空间站”党支部33个、非公党建之家28个、非公经济服务中心1个,建立“社区党委+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非公企业”的共建包保制度,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商业街区等“两个全覆盖”及惠企护企暖企工作,由社区党委“单干”转为区域“一起干”,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二是“一家三站”让党员更有归属感。在27个社区创建党员之家、党员学习站、党员活动报到站、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的“一家三站”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组织党员“双找”、“党员家庭户亮身份”、党员“五诺”等活动,使辖区每位党员都有组织依靠,有平台干事。三是“3+x”服务平台让群众更有幸福感。面向辖区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群众需求,统筹区域资源,在各社区统一打造了党建文化院落、书记工作室、党员(名人)调解室等3类固定服务群众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发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各展所长,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开展四点半小课堂、邻里互助“1+亲”、烛照心灵等活动,为区域群众解决现实难题,让群众更享幸福。

三、当前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通过积极实践和深入探索,云岩区城市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级基层党组织的紧密联系和资源整合,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做好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使党在城市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形成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和融冰、架桥、突围的畅通发展势头。但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城市基层党建“一股绳”效应还没有全面显现。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和快速融合,城市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迫切需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推动。但实际情况是,区、街、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大党建工作思路还不够明晰,导致党建工作力度和效果层层递减。总体上看,城市基层党建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有些区街面上推动工作的系统性不够,缺乏整体性合力。多数街道没有抓党建工作的专职部门,许多党建工作指导员“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严重不足。

二是基层党组织“龙头”作用发挥不充分。随着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街道所承担的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不同程度存在人财物、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不少街道党工委缺乏专职党建工作部门,对辖区其他治理主体缺乏有力的领导和协调,不能够充分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枢纽型作用,从而导致社会治理绩效打了折扣。街道党工委在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中的“龙头”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一些街道投入到党建工作的时间、精力受到限制,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的现象。

三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破壁不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多规模不大,布局分散,组织形态不稳定,行业竞争压力大,企业并购、重组、转型频繁。这些组织的从业人员接触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能力强、渠道广,普遍思维活跃、前卫,思想多元化、多样性突出。组织形态多变、人员流动性大容易导致思想不稳定,给城市基层党建带来新的教育管理难题。流动党员分布广、职业多样、身份复杂,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四是城区间党建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不同领域党组织仍处于相对封闭、相对隔离的状态,党建资源条块分割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驻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缺少经常的联系,不愿意参与社区党建工作,不愿意共享党建阵地资源。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中党的形象不突出,缺乏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有的同志反映,一些基层群众只知道街道社工机构,不知道基层党组织。

五是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还相对滞后。一些党组织书记重业务轻党建,没有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抓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导致基层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够突出。部分社区“两委”干部能力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展示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应有形象,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新兴领域党务工作人员流动频繁、队伍不稳也制约着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对于保持云岩区经济龙头地位、持续发挥作为贵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点,紧紧扭住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围绕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统一、政治引领与服务群众相统一、顶层设计与务实管用相统一,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基层善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高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

第一,强化融合联动,推动形成城市大党建格局。明确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联动的工作机制,实行责任清单管理,建立分级负责的城市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责任人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要坚持强化区委领导谋划责任、完善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职能、提升社区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网格党组织服务管理,建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全区“一盘棋”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明确区委是城市基层党建的“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龙头”,社区党组织是城市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网格党组织是城市基层党建的“前沿阵地”。二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深化街道体制改革,聚焦开展基层党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公共安全职能,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全面推进街道各部门的职能整合与重构。通过职能整合和组织重构,赋予街道党工委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更多工作抓手,既对接市区党委政府,又对接街道辖区各类组织,强化街道党工委在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枢纽性作用。三要全面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制,吸收街道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兼职委员,引导辖区单位参与区域管理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逐步形成大事共商、资源同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新局面和区域大管理、大服务的党建新格局。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吸纳社区警务站、小区业委会、辖区物业公司、辖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两新”组织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参与社区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帮助解决事关社区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难题,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第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推动党的建设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大网格综合治理、建立大数据系统治理、大社会协同治理的基层善治新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在基层治理精细化中的作用。一要在总结已有网格化管理经验基础上,建立大网格共治机制,进一步提升网格化管理效率。成立大网格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员、党工委兼职委员、双重管理单位领导、社区单位代表、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科室、群团组织负责人共同参加,成为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的大网格共治协调推进平台。整合各区网格化信息系统,组建市区级网格化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实现市级指挥中心和区级指挥平台的实时响应。赋予街道对网格化综合治理中心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做实做强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中心。二要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统一数据标准,将现有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打造升级为涵盖城市综合管理各领域、各层级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深入推进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分级别分权限的整合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依法有序推动人口、公安、房屋等基础信息开放,积极推动职能部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整合共享。三要探索发展党建服务类社会组织,为基层治理创新培育多元化主体。总结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经验,合理界定购买服务的范围,探索将适合由专业化社会组织承担的党建业务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坚持和巩固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结构由垂直的科层结构向扁平化和基层多元互动转变,使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第三,实现圈层化发展,全面激发城市基层党建活力。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健全“一体化”共建工作机制,完善“共享化”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融合式”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标准化”管理机制,整合机关党建、国企党建、高校党建、科研院所党建、楼宇党建、商厦党建、商圈党建、园区党建的各种资源,实现传统领域党建和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发展,同步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双提高。一要加强统一部署,搭建基层共建平台,强化辖区单位、各类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街道基层党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党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放在全区工作大局中进行谋划,做到和中央、省、市、区中心工作同轴共转、同频共振。深化辖区内各类单位、组织、社区之间的联动交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教育联管、社会治安联防、公共设施联造、困难群众联帮、社区环境联治、社区文化联办、社区文明联创、和谐社区联建等工作机制。二要探索街道辖区内各种文体、教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为辖区内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非营利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实现资源盘活和共享。广泛开展传统领域与新兴领域党组织之间的“结对共建”活动,并通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以契约的形式凝聚共同推动区域发展的动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建共享局面。三要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形式推进不同领域党建的融合联动,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以及楼宇、园区、商圈、“两新”组织、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盘棋”来联动推进。深化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调研,收集和回应片区多元主体需求,对群众需求清单及时进行更新,不断提高服务群众需求的效度。四要统筹党建阵地建设,形成标准化管理推进机制。尽快出台城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城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标准,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工作制度标准化。统筹推进城市党建阵地建设,加快区级党群服务中心、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等不同层次党群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场所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牌标识,内部统一布局、统一办公用品配备,人员统一着装、统一佩戴党徽,工作业务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第四,坚持固本强基,建设专业化党建工作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壮大街道党建工作队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务工作者激励约束,引导党务工作者增强专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一要增设街道党建专职副书记,整合设置街道党建办公室,行政定编专职党建工作人员。配备党建工作指导员,并确保社区党建、园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商圈党建等基层党建工作以及开展服务党员群众工作得到落实。二要制定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内育外引,广纳群贤。按照党性观念强、主业意识强、服务群众本领强、推动发展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的“五强”标准,通过“四个一批”的方式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即从社会选优招聘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一批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从离退休人员中返聘一批优秀党组织书记,形成以就业年龄段为主、老中青梯次配备合理的基层队伍结构。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力度。三要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办法,探索建立非行政编制专职党建工作者职级序列,加快制定实施非行政编制专职党建工作者职业准入和职级晋升制度,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第三篇】

一、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与面临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需求相比,在思想认识、治理能力、治理方式及干部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二)基层基础薄弱。县级职能部门习惯性的将工作任务直接安排和转嫁给基层组织,村(居)疲于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自治功能难以发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平台单一,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基层治理满意度、认可度不高。平安建设满意度长期不高与日常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密切相关。

(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不够系统化。随着此次机构改革完成,县级综治部门被撤销,综治的联动机制没有有效衔接,社会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例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对患者评定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工作实效。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网格化管理的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在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我们虽然对此类特殊人群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信息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分享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范例优推4篇”,深度开发应用不够。基层治理长期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模式,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化解少,对一些基层矛盾、信访问题,不少干部信奉“摆平就是水平”,甚至采取“花钱买平安”方式解决,从源头**社会矛盾难题做得不够好。

(四)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从事政法综治等社会治理的专职人员较少,甚至基层派出所人员都严重不足,接处警大部分由警辅人员完成,接处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基层网格员队伍不稳定,专职网格员较少,专职人员待遇不明确,兼职人员往往一人任多职,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明显较低,仅能应付部分工作,对于创造性、精准性、差异化的服务难以提供。

二、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们认真总结治理实践经验,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系、模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基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全面提档升级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幸福驿站”、村(社区)警务室等基层服务阵地,将政法、信访、行政执法等社会治理力量相对整合,打造“政法小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堡垒。二加快提升“四位一体”建设的协同化水平。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牵引,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举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鼓励各镇(区、街道)探索形成各具特色、贴合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打响基层善治的邳州经验、邳州品牌。

(二)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不断完善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在党建引领的总原则下,聚焦重点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构建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向村、社区等基层“细胞”延伸。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划拨专项资金、筹集社会公益资金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事务性工作和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基层治理,优化治安政务服务。三是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托“雪亮”工程,逐步将城管、交通、住建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公共视频监控接入110指挥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深度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阳光信访三大信息平台,深化平安视联网建设,建立起“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一网通管”格局,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全面提升驾驭全局治安能力。

(三)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拓展“党建+”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党建要融合“网格化”管理,逐步形成“小网格、大党建”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党建+群团”“党建+社工”“党建+网格员”等工作模式,采取“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第三方验单”的公共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创新精准化服务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一般人群、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精准分区分类服务管理。在扶贫、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提供精准化社会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实现技术智能化,以科技主导基层治理。科技从来都是基层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规律,用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理念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做大做强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强化投入保障。一是明确专项资金。要明确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项资金申报审批、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资金适用范围、扶持方式、使用原则、法律责任等,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倾斜,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效益。二是壮大队伍力量,凝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政法综治队伍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进修、岗位交流等培养机制,在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矫正帮扶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建立专门性从业入门培训课程。三是筑牢基层基础,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统筹推进网格化服务、心理疏导、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基层服务治理阵地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平台,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最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和管理。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第四篇】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X村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将X村确定为区级试点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坚持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以平安建设为统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探索新时期社会治理科学路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提升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主要做法

(一)在“共建”方面。一是巩固优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城市社区,健全完善了“兼职委员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十个一”区域化联建协议书。建立完善了“双清单、双认领”联建机制,社区党工委通过社区自主制定、上门征集辖区单位需求等方式,认领了辖区单位服务需求事项,向辖区居民开放了棋盘室、书画室、红观影室、培训场所等服务场所,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辖区单位认领了社区服务事项,开放了各自单位体育馆、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资源共享场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按照“四定”“六个一”标准开展集中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辖区平安建设守护等工作。在农村,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五四八”(五项机制、四项能力和八项体系。即:“建立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负责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村级治理能力、法治服务能力、德治教育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共同发展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网格管理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安全责任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心理服务体系”。)综合治理体系。二是持续深化网格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科网格员”工作,落实了“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工作法。三是探索实行巷长负责制。在城市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巷长,由网格员、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力量组成的治理队伍,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和社工委副主任分别担任巷长,综合协调管理各类事务。同时,建立完善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公司职工兼任信息员制度,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反馈网格内各类信息,及时将特殊群体的信息反馈到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巷长及社区党工委,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四是以职业化管理提升战斗力。全区全部行政村四委班子成员实行正常上班制,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行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强化绩效考核,2019年村干部年工作报酬人均X万元,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制度,将村主要负责人每年绩效考核奖励报酬总额的40%作为廉洁承诺保证金,在届中或任期届满离任时一次性发放,让村干部廉洁管事。

(二)在“共治”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完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民情接待室、代表委员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作用,开展居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居民代表议事工作,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居民诉求。建立完善“周集—月议—季报”居民议事机制,打造居民协商议事阵地,研究解决违章建筑拆除、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地埋式垃圾桶安置等突出问题。二是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社区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室,聘请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依托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丰富拓展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探索推行以“党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N”服务模式。采取多形式打造过硬网格队伍,以“双向培养”建强党员、网格员队伍。设立小区巡逻岗、文明劝导岗等服务岗位,组织居民老党员开展不明文劝导、车辆乱摆乱放等“逢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先锋圆梦微心愿”活动,兑现微心愿。突出主题党日“党味”,组织支部党员深入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爱心募捐、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实践。在所有行政村按照“l+7+X”模式组建协商议事会(“1”即村党支部书记;“7”即七类固定成员:包括村党组织班子代表、村民委员会班子代表、村监委会班子代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村民代表;“X”主要包括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六步议事”程序开展协商(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落实),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初步构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治理主体多元联动格局。五是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村民褒扬惩戒和失德行为约谈等制度,采取提醒约谈、警告约谈、曝光等方式,督促失德者向好向善,真正使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挥实效。六是以德治提升治理活力。创新推行道德信贷工程,为星级文明户发放低利率的道德贷款。开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用积分换日用品。创新开展最美夕阳红“德润生日会”活动,每个季度为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七是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在所有行政村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聘请法律顾问X人,组建“红袖章”志愿服务队伍X支,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在“共享”方面。一是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工作成果,实施老旧小区美化硬化改造工程。结合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网格周三入户日整治违规占道、车辆乱停、摆摊设点等行为,不断改善辖区居住环境。二是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安装便民服务终端,衔接推进服务窗口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拓展社区大学教育功能。采取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试点社区设立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根据社区实际以及居民爱好和需求,每周开设工笔画、书法、国画等班次,招募师资团队。打造红色教育观影室,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电影”的要求,为辖区党员和居民播放红色电影。四是持续拓展社区品牌。将党建活动和群众活动有机结合,采取“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日、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五是着力推进共管共享。在所有行政村成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制定管理章程、基金管理办法和设施管护标准,按照每村X万元的标准设立基金专户,选聘X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村庄保洁和设施管护,建立分段包干、划段管理、绩效考核的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民共管共享的良好机制。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矛盾纠纷呈现出“诉求利益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体化、化解复杂化”的多元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

三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原有住宅小区设施的老化,辖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落后,人防措施还存在薄弱点。

四是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力度还不足,部分在职居民习惯当旁观者,对基层治理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不愿参与进来,持观望或者冷漠态度。

四、对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深入开展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各类组织共管,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制,引导各方面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确保社会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自治实践,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德治水平,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是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在各镇设立涉农纠纷特邀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诉前调解联席会议制度、诉前工作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督导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健全诉前调解体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结合综治中心建设,在各社区(村)卫生室建立心理驿站和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援助服务,重视流浪乞讨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警力,实现村警务室全覆盖。以“雪亮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布点建设、联网共享、智能应用和统筹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全面推行“红袖章”工程,动员组织辖区内已退休且身体较好的“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以及爱心人士,出屋上街,看家护院,为全区平安建设做贡献。四是建立居民恳谈会、访谈日,设置意见建议箱,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留言功能,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进一步发挥道德银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作用,积极动员公益组织、党员、居民群众以及热心公益人士自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07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