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精编

奥运发表时间 3359552

【引言】下面是由阿拉网友“奥运”整理分享的“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精编”,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优秀 篇1:

环境是生产力,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营造环境比较优势,才能抢得发展先机,赢得更多的关注和项目投资,进一步把园区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我区实际,课题组近期深入经济开发区和部分项目单位,就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园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园区建设情况。20xx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原经济开发区梅花园区的基础上,南延建立城南工业项目区,规划控制20km2,其中起步区(核心区)6km2,着力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南部新城”。城南工业项目区在去年征地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今年新征土地1650亩,建成区初步实现“七通一平”。另外,占地31亩、投资3000多万元的生活配套服务区正在加紧拆迁建设之中。

2、园区项目建设情况。目前,梅花园区共入驻项目46个,并全部建成投产;城南项目区已入驻项目31个,引资总额达亿元,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涉及机械、建材、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两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404万元、工业增加值2698万元、商贸及工业销售收入73080万元、税收万元、财政收入万元,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为项目服务情况。在为入园项目服务过程中,实行重大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四个一、三个帮”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制度。同时,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实行入园企业封闭式管理、检查备案制度,开展“发展环境千人评”活动,成立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经保办”等,为入园项目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我区的园区建设有较快发展,环境秩序总体趋好,绝大多数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较为满意,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环境不优和园区建设滞后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为项目服务的体制不顺。园区功能不全,缺乏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方面职能,使“一站式”服务无法完全落实,影响了为入园项目提供报批、建设等方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招商部门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其指导、信息服务、企业落地服务等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虽有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但由于联席会议涉及众多职能部门且次数有限,造成实际落实不力。撤市设区后,区级政府职能大大削弱,工作协调难度加大,难为企业一步到位解决相关问题,如:城南镇梅花村、樊通桥村沿西环路外沿200米内及七里岗村一部分的建设规划属市控制,区无权规划建设,严重制约了园区项目供地需求;入园项目从确定投资意向到建成厂房,要经历很多环节,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千万元以上项目的环评、立项、工商登记等还需到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各单位在招商过程中各自为政,有时发生区内几家单位同时与同一投资商洽谈的问题,影响了招商效果。

二是园区规划布局起点较低。由于我区的园区建设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园区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划分相应的功能区,入驻项目布局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存在相互污染的隐患,难以适应长远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有钱买地、无钱建设”的现象,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形象。

三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部门和单位只关心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利害得失,对优化环境认识不到位,或把口号喊在嘴上、贴在墙上,却不落实在行动上。一些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管理”得多,“检查监督”得多,服务得少,主动上门服务则少之又少。有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据部分项目单位反映,现在到有些部门办事,一趟能解决的问题往往要跑多趟,甚至还要找到关系人说情才肯办理。有的部门收费项目、标准不公开,相关费用的标准“不确定”。有些执法部门、执法人员过分强调管理职能,注重处罚与收费,行为简单粗暴,随意性大。有些部门和单位政令不畅通,很多工作在一些环节难落实,形成严重的“中梗阻”。另外,从事招商的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层次不齐,对外招商缺乏统一口径,有的对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方向、优惠政策,甚至水、电价格及设施建设费用也不完全了解,对投资咨询难以应对自如。

四是各项配套尚未完全到位。

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虽安装了部分路灯,但未能实现“亮化”;虽硬化了部分道路、建成了部分厂房,但未设置导向标志;虽实施了部分绿化工程,但有的建成企业门前未能及时绿化;虽能通车,但市内公交未能通达等。

二是失地农民保障不够,在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养老保险、就业保障等方面没有系统的规划安排。

三是缺乏较为全面的投资信息资料,投资者难以迅速获取全区可公开的资源信息(包括矿产、能源、生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人才等)、企业信息(包括各类企业的分布、产品、联系地址等)、投资信息(包括投资类行业的申办手续和程序等)、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等。

四是缺乏一整套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追究办法,尚需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监管措施。

三、几点建议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千辛万苦洽谈的项目难落地,费尽心机引来的`企业难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努力打造投资兴业的一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市、区不合理的行政职能分配和行政权力划分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及县级政府职能设置的要求,把该下放的行政职能放到区,如下放园区项目用地审批权等,以形成职能完整、职权合理、功能完善、工作高效的区一级行政体系。围绕加快我区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的需要,合理界定区招商局和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责,在开发区管委会内部设立园区建设发展办公室和招商办公室,使调整后的职责更有利于为园区的发展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作用;把有关部门的职能下放到开发区,或设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办公,赋予相应权力,开通“一站式”全程办事代理制服务,简化审批环节。由区招商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各单位外出招商信息建立招商项目库,统一调度,避免重复招商、交叉洽谈,形成对外招商的整体合力。

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发展规划。好的园区建设规划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集中力量搞好园区的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的行业特色和产业特色,确定园区的产业政策导向,将园区划分为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机械配件、服装纺织、化学工业等功能区。根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指标体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在投资密度、产出效益、环境污染等方面对不同的产业项目设立不同的准入“门槛”,着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推动大项目入园、中小企业跟进,引导园区朝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优化园区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鼓励和引导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功能区聚集,培育一批企业关联性强、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带,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高地,使之成为相关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

三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要认真抓好招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定期“充电”,使招商工作人员熟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能如数家珍地介绍我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现状,讲清地理、区位、交通、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要实施标准工业园建设工程,建好部分综合管理服务区、生活区、标准厂房区等,出租或出售给入驻企业,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降低企业征地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使入园企业能够快捷高效地投入生产运营。对进入园区的新办企业,严格实行“一站式”服务,推动限时办结制、办事程序公开制、收费公示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审批“超时默认”制和企业特事特办制度等,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完善入驻项目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入驻项目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成立建筑建材、机械配件等园区产业行业协会,加强对外联系,形成对外竞争合力,促进区内企业之间协作和沟通,并通过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及时反映行业动向,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四要打造配套和谐的园区发展环境。要按照新城区建设标准,完善园区内配套设施,尤其要尽快实现建成企业门前的绿化和亮化,在园区内各主干道旁分别设置交通标识和路标,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档次。要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开通到园区的公交线路,方便入驻企业职工上下班。要切实加强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对引进入园企业的同志按照企业到位资金比例兑现奖励,以促进园区的快速壮大。要健全园区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为他们制定类似下岗工人的优惠政策,举办园区入驻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动他们参加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强化投诉受理机制,制定园区企业保护措施,增设跟踪服务企业监测点,及时解决企业投诉问题,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积极为企业发展生产搞好服务。要完善服务企业质量公开评议制度,在深入开展“发展环境千人评”的基础上,聘请“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予以监督,同时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对行政管理、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等情况进行评议,以促进机关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优秀 篇2: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为进一步理清20xx年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制定了调研方案,通过会议交流、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初步调研报告。现汇报如下:

一、20xx年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来抓,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架构、强化载体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模总量持续攀升。今年1—9月份,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同比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扬州总量%,位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1—9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增速位列苏中13个县(市)第二。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GDP比重%。

2、贡献份额不断提高。1—10月份,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服务业地税亿元,占全市地税总额49%,同比增长%;服务业国税亿元,同比增长%。截止10月底,扬州福盛废钢铁收购有限公司、江苏宏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纳税都已过千万元。新增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18家,全市累计分离企业78家,1—10月份,实现地税2100万元。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和财政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3、项目投资成效显著。截止10月底,全区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高于扬州市考核指标个百分点。今年,全区共实施过亿元服务业重点项目27个,总投资155亿元。其中纳入扬州市督查项目13个,已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96%。沿江8个万吨级码头和心怡、中江花园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加快推进,江苏江都沿江物流产业园被省商务厅授予省级物流产业园。闽江钢材市场、宏信龙物流园、国际汽车城、大桥皇廷美食集聚区等建成投入运营。

4、推进力度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相继召开全区服务业工作会议、季度形式分析会、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服务业工作推进会议,对服务业发展作了系列部署,各层各级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有了提高。出台了《关于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江都总部(楼宇)建设的激励意见》两个专项政策,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编制了《江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江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委托专业机构,启动我区现代服务业中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整合优势资源,编制招商推介手册,2圆满完成扬州下达的赴港、赴京现代服务业招商任务。两次共达成签约项目17个。

总体上看,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影响了我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区的服务业从内部行业结构看,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1—9月份,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相对传统业态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0%。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介咨询服务业、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尚未形成规模。

2、产业层次有待提升。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企业多数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区商贸城、国际五金城、万德隆家居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还处于第三代、第四代专业市场阶段,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还欠发达,竞争实力不强。恒亿、世纪星、龙腾、亚皇等物流站场尚处于仓储运输传统业态,为工业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真正形成。

3、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思想认识不够。“重工轻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级干部,突出表现在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企业经营观念传统,服务外包意识不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财政扶持力度不够。我区3财政虽然每年拿出300万元的服务业引导资金,但与同处苏中的海门、泰兴每年1000万元相比,远远不足。推进强度不够。区里明确了现代物流、商贸业及专业市场等5大服务业重点行业牵头部门,但各家至今还没有搭建专门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没有承担起引导行业发展的职责,形成不了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20xx年服务业发展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

根据省、扬州市服务业提速发展的要求,结合产业实际,20xx年,全区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初步安排为:

1、服务业增加值270亿元,增长24%(现价);

2、服务业占GDP比重40%以上;

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35%;

4、服务业地税亿元,增长30%;

5、新增主辅分离企业20家,累计达到100家。

我区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借助撤市设区,紧扣“三城”建设,以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以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以提升发展生活服务业为基础,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着力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要求,围绕“三块、三线、四点”的总体布局,科学统筹谋划,配置要素资源,实现集聚发展。

三块:即主城区商贸板块、滨江新城高端商务服务板块、开发区科技城软件信息服务业板块;

三线:即滨江岸线港口物流集群、舜天路沿线总部及楼宇经济集群、长江东路道口市场集聚带;

四点:即邵伯、丁沟、郭村、小纪四个镇区的服务业4集聚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坚定信心、克难求进、乘势而为,努力在五个服务业重点行业上取得新突破。

1、发挥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明年,苏中江都机场投入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区“公、水、铁、空”立体交通平台基本形成,对我区现代物流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物流园区工程。结合产业布局,依托区位枢纽,加强资源整合,重点打造3个多种运输方式、长短途有效对接、组织程度高、技术水平先进、集散能力突出的综合物流园区。沿江物流园区加快在建码头进度,海昌、海螺码头全面投运,中信及中远二期基本建成。全年港口吞吐量突破万吨。砖桥物流园区围绕328国道及新都路专项整治,鼓励城郊物流企业及配载点“退城进园”。空港物流园区组织规划选址,同步推进招商布点工作。

二是物流配送工程。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社会化共同配送。总投资30亿元的中海钢材集配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龙奥钢管集配中心及总投资亿元邵伯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明年开工建设。推进宏信配送中心二期,整个仓储面积达到万平方,日配送量超300万元。

三是物流专业工程。依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一批在全区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物流,提升全区专业物流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煤炭物流、钢铁物流、木材物流、矿石物流及农产品物流和快递物流。加快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分离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成立5第三方物流公司。

2、瞄准产业提升,大力发展总部及楼宇经济。总部及楼宇经济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总部楼宇被称为“垂直印钞机”。对此,我区在政府层已形成共识,关键是抓落实。

一是抓引导。今年,区政府出台了鼓励总部及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对建设总部楼宇的企业,在用地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激励。相关镇和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本区重点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及商贸企业在规划区。规划部门应及时完善总部及楼宇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布点。

二是抓跟踪。对在手的长青大厦、华江大厦、天雨大厦三个总部项目,加强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有意向建设总部大楼的江都建设、江建集团、二建、龙坤、方正集团、浙江商会等企业,在规划、用地、政策等方面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办公,一事一议,助推项目早落实、早规划、早开工、早投用。全年启动建设5家以上。

三是抓引进。积极发展区域功能总部,着力引进营销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投资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加快形成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全年引进2家以上。

3、坚持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发展软件产业,是我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去年,扬州(江都)软件园获批为省级软件园,标志着我市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启动。下一步,完善软件园功能区规划,着力推进惠普智能电网 6研究院、IT外包服务学院、易宝(中国)公司外包服务研发、百利宏商务服务等8个项目,建成惠普研发中心。着力跟踪中国包装、上海晟欧、大展信息等意向项目,争取签约落户。着力引进产业配套的国内外先进的软件信息提供商,全年,新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15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形成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研发成果产业化基地。

4、突出内需拉动,着力发展商贸业和专业市场。以信息化提升、资本化扩张、国际化拓展、低碳化转型为路径,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流通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升级转型。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宏信、苏昊、米米等,进行信息系统、配送系统改造升级,跨区发展连锁企业。宏信便利店全年超过300家。对本区传统的餐饮、沐浴、美容美发等行业给予扶持,鼓励发展连锁服务体系。

二是积极培育现代流通体系。强化商城为中心的城市商圈打造,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和品牌,提升工农路、引江路购物形象,改造传统业态。联动发展南区和北区商业中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社区商业工程,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三是促进市场提档升级。红星美凯龙江都店占地300亩,总投资20亿元,明年开工建设。加快江都汽车城建设,引进各汽车品牌经销商加速入驻,全年力争新引进8—10家。拓展阿波罗花木市场功能,形成集研发、交易、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市场。

5、挖掘地方特色,聚合发展文化产业及旅游业。在文化产业上:鼓励发展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等各类创意7公司,实现文化创意与商品生产有机结合。着力发展金银细工、毛笔制作、漆画技艺等非遗项目创意服务业。建设工艺美术村落,将分散的金银细工、漆画、制笔等生产作坊集中,集制作、展览、原材料市场及销售为一体,把我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金银摆件、漆画、水笔等制作展销基地。在旅游业上,从策划、创意、品位入手,坚持重点开发原则,大力推进龙川古街改造与仙女庙修复、邵伯湖开发、开元寺扩建、水利枢纽利用、渌洋湖综合开发、郭村红色旅游等项目,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和标志项目。加快推进在手东方国际、心怡昌明、中江花园、双汇国际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建设。在全力推进上述重点产业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发展科技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其它服务行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服务业要以规划政策为引领,以项目推进为载体,在不断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硬任务,坚持以硬手段抓软环境,用抓工业的力度抓服务业,像扶持工业一样扶持服务业,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生活性服务业为基础、公共性服务业为根本的服务业体系。

1、突出组织推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重点产业组工作职责,及时调整服务业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科学界定市服务业办公室工作职能,发挥牵头管理职责,明确重点产业牵头部门,充分8赋予职能,有效协调各方力量,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

二是加强体制建设。完善服务业组织网络,建立部门、镇联络员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协作、监督检查、统计评价及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形成市发改委牵头,各部门、各镇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服务业领导小组会议,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分析最新发展动态,协调推进重大项目,研究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政策措施。软件信息、总部楼宇等五大重点产业组,建立相应组织网络,制定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组织项目建设和招商,推动重点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加强工作效能。加强对各部门和部门科室之间的统筹协调,搞好互相支持和协同配合,做到既明确分工又合理兼顾,齐心协力地开展工作。服务业办适当增加人员,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各镇成立服务业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镇服务业规划布局、发展重点、推进办法,明确服务业助理工作职责,增加管理人员,仙女、大桥等镇要达到3人以上,一般镇在2人以上。按季召开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通报情况、研究协调问题、分解落实指标任务。适时组织服务业项目推进会、现场会等。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培训、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2、突出规划引领。

一是体现科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充分体现科学性、超前性和区域特色。用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服务业发展,结合撤市设区,与扬州服务业规划和国民经济规划、城市规划衔接,修改完善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规划,形成健全的规划体系。

二是突出重点。与城市化互动实现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展示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以城镇化发展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发挥城区主体作用,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重点建设“三大板块”。即传统商贸的主城区板块,现代商务的滨江新城板块,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的滨江科技城板块。

三是突出集聚。建立多核心空间集聚,构建城区发展与产业发展融合互动的局面,走集聚发展的路子,发挥集聚区重要的作用,引导对服务业空间和功能进行重构和整合,拿出抓工业园区的力度来抓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使得城市空间布局成为服务业整体空间和功能集聚趋势的体现。

3、突出项目投入。项目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围绕重点产业优选项目进行大力扶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跃升。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本市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指导。优先发展物流业,参照仙城工业园做法,由政府主导,在沿328国道至安大路规划5平方公里区域,开辟专业物流园区。加快总部楼宇经济推进,成立专门办公室,形成操作性强的推进意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文化旅游载体和基地建设。发挥传统优势,优化餐饮、沐浴等传统商贸业,建立公务酒店定点接待制度,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品位档次。

二是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研究国家、省产业,依据产业质态和规模、税收贡献、就业人数、辐射范围、占地面积等指标综合评价,优选行业重点项目,建立分行业的重点项目库。动态更新项目库,在库内选择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市服务业办围绕重点项目库,包装策划项目,牵头组织服务业招商引资和行业专题招商推介。

三是加强项目的跟踪。把项目与指标任务联系,进行项目化运作,积极开展调研,以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意向项目抓靠实,对照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沟通联络,确保项目落地。引入项目抓进度,对现有和在建重点项目,明确挂钩单位,由专人负责,现场掌握情况,积极帮助协调难点问题。项目建成抓达效,注重培育骨干和龙头企业,扶持已运行的企业提档升级,整合资源,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升业态和质态。

4、突出政策扶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具体实施意见。

一是营造宽松的环境。在要素供应上倾斜,针对服务业企业征地难、融资难、配套缺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激励办法,提高政策环境的吸引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将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现代服务企业倾斜,存量资产优先用于服务业发展。

二是提高奖励的力度。服务业引导资金在300万元基础上逐年增加,引导本地服务业企业创建品牌,形成特色,提升发展水平,做大做强。

三是强化服务引导。加大11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政策洼地效应,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服务业项目。

5、突出考核促动。

一是掌握动态情况。重点围绕扬州考核的服务业增加值增幅、税收增幅等十大类指标,实时跟踪把握进度,形成周通报、月监督、季过堂的常态机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省、扬州服务业发展动态,特别是江都所处的位置。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络,了解周边的发展态势。加强与主要指标部门的衔接,进行季度运行分析,对未按进度完成的指标,研究赶超措施,确保全年任务完成。

二是强化统计工作。扩大服务业统计范围,确保统计全覆盖。量化统计任务,明确部门和各镇统计职责,确保按时保质上报。归口上报数据,所有服务业指标数据由统计局把关后上报,确保数据条块统一。定期数据统计分析,在苏南、苏中、扬州县市区中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建立对比数据库。加强新兴行业统计研究,建立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新兴产业的数据反馈体系。

三是强化压力传递。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问责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各镇、各部门建立对科室和人员的考评制度。市综合考核增加服务业考核的权重,服务业专项考核增加对重点产业推进组的牵头部门的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方式,增加服务业考核奖励的幅度,综合考虑指标完成情况,在增加值、税收总量增幅等方面作出合理评价,确保各镇、各部门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优秀 篇3: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为进一步理清“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们成立了调研领导组,制定了现代服务业调研方案,随后召开专门会议,明确了调研的目的和内容,细化了部门责任。经过组织会议、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和座谈等多种形式,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榆社县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就整体而言,由于约束性因素比较突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面对新一轮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全面发展步伐,对于榆社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榆社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已初具雏形,按照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一阶段,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形成二产、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

(一)现代物流业

我县的物流业发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呈现了健康的发展势头。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组建了“森茂农资配送中心”,按区域分布发展连锁便民农资店32个;组建了“红爆日用品配送中心”,发展基层日用消费品连锁店95个,实现了“五统一”连锁经营的新型现代化经营业态。加快推进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安全、方便、实惠的农村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安顺物流运输公司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榆社化工园区的建设。

(二)现代商贸服务业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商贸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但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看,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商场营业面积较小,全县近600个商业网点,大部分均属中小型便民店;吸引力和吸纳就业能力不足;总体分布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服务生产网点少;城区农贸市场标准低,管理不到位,存在着脏乱差;各业态分布规划滞后,旧货市场、汽车修理、建材、门业等在城区设置散乱;宾馆档次低,吸引不足;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信息劳务市场很不完善;经营理念还不新,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发展慢;商贸物流配送延伸网点的趋势弱。所有这些都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态势不相协调,已成为制约我县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商贸服务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已成为竞争的热点。更好更快地发展商贸服务业,事关榆社建设全局,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三)市政服务业

我县目前城市居住人口约4万人,人均居住面积,城区面积万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有自来水厂1座,集中供热站2座,垃圾填埋厂原有一处,新建一处;大小公园3处,城区道路面积58万平方米,二纵三横,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3000吨,50张床位以上的宾馆4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9个,小商品交易市场3个,集中的建材市场1个,城区个体经营户近500家。

(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金融机构

榆社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以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农技推广机构带动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了社城黑小米农业合作社,西马更修大棚种植农业合作社等16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种植业39个,养殖业102个,加工销售业7个,服务业3个,其他11个,入社农户1901户,非农成员10个,带动农户9980户,注册资金802万元。专业合作组织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近年以来,我县金融部门在全面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地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资金的同时,加大对农信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截止目前,榆社县农村信用社累计为7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物流配送中心、28个便民店发放贷款14917万元,余额达到692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旅游业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立足于把旅游业培育成榆社经济的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基础工作日益完善,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了“云竹湖”、“雾云山”等生态旅游景区,并引进了投资15亿的云竹湖滑翔机基地建设。开发了云竹向阳农家乐、河峪岩良农家乐等配套服务。

尽管我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开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首先我县至今没有制订整套的鼓励社会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社会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经费投入不到位,对外客源市场开拓不力,旅游对外影响力不大。

二是规划不到位,开发水平低。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指导当今旅游发展需要,急需修订完善,没有高水平的“旅游拳头产品”,形不成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

三是开发体制没有理顺,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点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建设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全县旅游业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严重影响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总体规模仍然不大,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在上升,但对经济增长贡献仍可发掘近年来,榆社县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工业经济摆在首要位置来抓,服务业的发展相对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显得缓慢。如20xx年全县实现GDP总值178347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654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855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但如果撇开二产受经济危机影响停产和半停产状况,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

(二)城镇化进程较慢,制约服务业发展

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城镇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进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尽管榆社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成效也非常显著,但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新兴行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榆社县服务业的构成仍以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的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不大;信息中介、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旅游业开发的程度不够,行业竞争力不强。

(四)服务业企业单位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中型企业

榆社县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存在单位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形成竞争合力和竞争优势的问题。

三、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学定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一)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县域经济提出转型和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具有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整体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县域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业科学技术的问题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现有经济的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也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在应用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通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二)总体发展目标

今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太长高速和汾邢高速,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新型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多元化筹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建设,逐步形成以人为本、普惠公平、布局科学、结构完整、设施完善、业态丰富的现代服务业格局。

四、今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

(一)从城乡结构来讲

县城发展重点。根据《榆社县县城总体规划》和目前发展状况,确定我县近期现代服务业建设的.三个重点将是:以开发“商住”两用型建筑为重点的迎春路旧城改造,以围绕滨河休闲、公益主格调定位建设的滨河商贸区,以围绕文峰笔架区旅游开发为重点打造的环东河新城商贸开发区。

乡村发展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并村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按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新网工程”提出的市场建设目标,以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络、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网络为重点,逐步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物流配送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开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快速通道,一方面使农民能够方便、经济、安全地购买到日用品和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使榆社农产品走出榆社,顺利进入各大城市,开拓销售市场,从而拉动农村消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从行业角度来讲

1、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建设

依托我县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我县化工、粮食、蔬菜的现状,打造一批先进的仓储物流运输企业。

一是以榆化工业园为基础,以安顺运输公司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县内运输业生产的参与程度,形成大规模的联合运输体,将汽车运输的范围由现在的危化发展运输发展成一般商品集约化运输;

二是以红爆粮油公司为基地,以乡村红爆粮油店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城乡的工业品供应和农村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对外销售的物流格局;

三是以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柳泉农机配件中心为基地,以各乡镇农资、农资服务站以及各村连锁店为依托,形成农资、农机产品物流格局,同时承担农村产品收购、批发、销售等业务;

四是以绿健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笨蛋、小杂粮等绿色食品,开拓对外市场;

五是以集市、庙会以及垂钓节为载体,积极组织农村产品上市,逐步形成具有榆社特色的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促进农村物流快速发展;六是建立大棚蔬菜经营协会,逐步形成全县统一的蔬菜批发市场,促进大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交通枢纽的培育和完善是我县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先导,也是中心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点。“十二五”期间交通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重点项目有北寨17公里二级路铺油改造的幸福桥工程,总投资3230万元;峡口河峪西沟公里综合改造及铺油项目,总投资2808万元;榆洪线32公里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东汇—郭郊25公里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河峪南山—祁县来远40公里隧道项目,总投资6400万元;全县366公里农村道路修复改造项目,总投资10980万元等12个项目,总投资31943万元。同时在巩固现有客运站点的同时,完成社城、箕城两个站的建设,农村客运站的工作重点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出行,加强县、乡、点的网络平台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服务的新格局。

3、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

目前重点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行连锁配送经营,重点培育管理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鼓励支持其跨行业、跨区域发展。加快发展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积极推进专业店、专卖店和百货店开展连锁经营,适度发展仓储式大卖场和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

4、加大金融产业的支撑作用

一是随着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投融资主体不断多样化,对融资的需要也在进一步扩大,这就为我们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求银行业一要加大营业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扩大信贷资金积聚辐射力;

二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信贷产品,以满足不同主体的信贷需要;

三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大力发展旅游业

突出“山水生态县”特色,打响“云竹湖”文化旅游品牌,树立现代城乡旅游形象。云竹湖为核心的山水生态旅游开发要与商贸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加速实现具有鲜明榆社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要科学规划,扩大内涵,有效整合资源,围绕已开辟的云竹湖、悟云山旅游线路和“云竹湖休闲旅游垂钓节”活动,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设。同时要加大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投资者按照总体规划,加快旅游景区开发,促进榆社旅游商贸业的快速发展。

6、全面发展社会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加快社会事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首先要把科技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投资兴办科技、教育。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力度,争取在电子、信息方面多出成果,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全县现代服务业及其它各行业的发展。再次要强化法律服务的意识,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发展取向,在服务新型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7、健康发展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我县重点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住宅供给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搞好住宅小区的综合开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需求。要规范、搞活房地产市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和交易、价格行为,积极拓展个人住房融资渠道,扩大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款业务规模,促进住房消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制,规范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行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现代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发展的产业,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县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全县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创新保障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依靠农力、多元投资、重点扶持”措施,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

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同时,设立“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专款,用于支持符合本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的业态、项目、规模企业培育、流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专业人才培养等。通过引导资金,吸引外资、民资等社会各类资本投入;通过引导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商贸服务业给予信贷支持,从而带动新兴产业和成长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具体政策鼓励方面,凡是在重点商贸片区,装修、改扩建、新建商贸建设项目,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投资和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要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奖励给与兑现。

2、多元发展,鼓励新型现代服务业业态的发展

鼓励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审计、信息、咨询、租赁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改变中介“小、散、弱”的局面,提升其整体服务能力;扶持引进股票交易、广告策划、连锁经营、物业管理、品牌代理等新型服务业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批准,给予企业优惠或减免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或给予所得税部分补助。

3、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各项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在给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降低从商门槛,净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地大型购物中心、专业超市、综合百货来我县兴办企业。同时加强各项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整治不规范商业营销行为,打击违法欺诈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各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于律己,努力构建和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优秀 篇4:

近年来,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期政府又提出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现代服务业现状,近期,我们会同发改统计局、商务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从而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具有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服务企业的行业集群和空间集群,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信息资源共享,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市场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考虑本地市场需求量和需求强度,可供经营的行业范围等,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就代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化既可以创造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可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水平。

四是对契约信用的高度依赖。提供服务方和消费服务方之间主要以契约协议的形式来确定双方权责关系,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契约信用关系是服务市场的基石。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支持资金投入,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在地区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20xx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对GDP贡献率为%,高于第二产业个百分点;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年税收总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50%以上的较高水平,20xx年更是达到70%左右的高水平,服务业正逐步成为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二)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吸收了大量就业。在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的共14个门类43个大类中,我的服务业除铁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业和国际组织之外,门类齐全,项目分布广,发展比较全面。从单位数量上看,20xx年,服务业法人单位3986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24330户,占全部个体经营户比重为%;20xx年,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万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活跃了经济。

(三)房地产业繁荣发展,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地税收入中,20xx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到地税收入的%,传统服务业只占到%;房地产业缴纳额达亿元,占服务业地税收入的%,占全部地税收入的'%。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发展地方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更好履行政府经济治理职能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的坚实基石。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用举足轻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很好的推动了战略举措的实施。

(四)现代金融业发展势头好,增速较快。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性行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质量,伴随着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出现,传统金融服务业开始向现代化转变。20xx年金融业产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较20xx年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金融为主体,保险、证券、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局面。

(五)高技术服务业有所发展,潜力巨大。高技术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是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20xx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较20xx年同比增速减少10个百分点,增速有所放缓;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为%,较去年增长%;20xx年专业技术服务增加值达到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为亿元,比较优势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服务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整个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传统行业比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近年来,虽然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结构不甚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及就业人员占较大比重的仍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虽然具有传统优势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发展势头不错,但是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行业领域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却发展较慢。与此同时,整体产业链较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配套条件较差,现代产业体系仍然处于起步期,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

(二)企业竞争能力偏弱,行业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内部聚集度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具有发展优势的商贸业,还只有大商新玛特、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等几家知名商业集团的分支。特色商业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街区经济有待发展,而且在业态和产业辐射能力、特色氛围、整体规划设计方面仍待提升。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业等基本还是空白,新兴的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不够充分,行业水平有待提高。

(四)产业支持政策不够,影响服务业项目落地。近年来,由于一直重点发展东部区域,同时得到国家、省的产业支持,东区在土地、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大量的金融、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已逐渐产生集群作用。相比而言,西区在土地审批、税收优惠、产业政策等方面处处受限,有些项目签约几年都不能开工,使得企业逐渐失去信心,影响产业的吸引力。虽然在近年提出发展西部片区,也提供了一些土地、税收上的支持,但力度不够,作用有限。

四、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点

1、突出生态优势。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加快整合研发创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的大文化产业,打造现代文化创意游品牌,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2、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契机,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步伐,逐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建设,促进住宅

消费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透明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3、发挥科研院所集中优势。推动高技术服务业整合提升。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围绕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结合纺织服装、家居等优势领域,依托辖区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和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成为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中心。

4、发挥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业。整合利用和有效使用辖区及周边优质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积极推进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措施

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加强现代服务业组织领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在发挥市场资源调配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政府引导、带动、服务职能,通过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创新,带动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建议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工作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优秀 篇5: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服务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本质上是一种带寄生性的需求制约型产业。它的大规模发展必须以一、二产业和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为前提。第一、二产业和广大消费者既是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又是服务业发育成长的营养提供者。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三大基本特性:高新技术性。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应用的产物,科技含量高。如电子商务就是采用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通过电子银行和物流服务系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服务业;知识经济性。现代服务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如教育业、科学研究业、文化业、会展业、电信服务业等;新兴性。主要是指新业态,即由于高新技术作用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是现代兴起的或从过去演变而来的新兴服务业态。他们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提高产业的素质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如物流服务业是新兴的和从传统商业和运输业中衍生而来的。

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现代服务业界定标准是同时具备上述三大特性;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只需要具备某一特性的宽泛标准。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还包括应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本文所讨论的现代服务业属于广义的现代服务业。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中央做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20xx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万亿元,比20xx年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提高到%;全国服务业从业人员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提高到%。但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仍然偏低,现代服务业吸纳的从业人员也不及传统服务业。

从中部地区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中部崛起指明了发展方向。中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如表1所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资源优势明显:中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正在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东部沿海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争相到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山西的各类开发区落户;中部正在加快建设辐射力和带动力强的城市圈、城市群和经济带,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对现代服务业的思想认识比较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服务业十分薄弱,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由国际分工造成的国际背景与全球化的分工体系给我国中部发展服务业的空间较小;政府职能单一造成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60%,发达国家超过70%。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落后(如表2所示),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产值比重仍在下降;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仍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在全球经济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中部崛起的科学选择。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需求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当今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曾经过物质生产部门长期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阶段,正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和高国民收入这“双高”产生了对服务业的强劲需求,拉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本土和海外两个市场共同滋养了当今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例如,我国的上海始终作为“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广州作为“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助推了较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中部地区经济的滞后,尤其是大部分地区物质生产部门尚不发达,农村市场范围广,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对服务业(尤其是高端)发展的需求还不旺,拉动作用还比较小,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还比较低,导致产业价值链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二)产业布局

西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断将本土的物质生产部门向海外转移。他们出于资源能源消耗、劳动成本、环保和争夺未来全球经济主导权等多重考虑,均通过国际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加快其本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例如日本在近20多年已陆续将钢铁、水泥、汽车、家电等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和我国;而中国香港则将80%一90%的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工序转移到内地珠三角地区,使香港本土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85%。应该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与“世界工厂”不无关系。同样,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的“中移”导致的中部地区产业布局变化也影响了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

在国外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生产(即生产者服务)比重较大,主要工业国达50%以上,而我国生产比重仅占28%左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金融、信息、通讯等高层次服务业已开始出现“服务外包”的明显趋势。中部地区的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大,而且承接外包的环境条件、保证手段缺失,加之东部相对发达的服务业抑制,在国际分工乃至区域分工中的位置后靠,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

(四)基础设施

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服务、生产、个人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均对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生产和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中部地区的多年的政策限制与投入不足,拖住了现代服务业的“后腿”。以安徽省为例,安徽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但与社会发展还有一定差距。20xx年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资料显示,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20xx年增长44%,但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亿元,比20xx年增长%;第二产业投资亿元,增长%;第三产业投资亿元,增长%。

(五)科技水平

现代服务业的高新技术性使科技水平的支撑力量凸现。一方面,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从而壮大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等离不开现代服务业人才。中部地区尽管有武汉、合肥、长沙等科技中心,由于经济比较落后,不仅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少,而且许多高科技服务人才外流,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20xx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xx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xx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因此,中部地区应以贯彻落实“意见”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引导、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创造有利环境,培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影响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中部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采取如下的战略举措:

(一)加强引导以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既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倡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更要研究制定更好地促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加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着重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为此,一是加大财税扶持。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和列入国家产业指导鼓励类的服务业行业实行财税优惠,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充分发挥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投入。

三是加大用地支持。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生产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是完善价格政策。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体现价格公平。

(二)着力发展生产业

近几年来,中部地区尤其是各省城市圈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流通、房地产、旅游业等方面的服务业有了长足进步。现在的重点应大力发展生产业,其中应首选金融保险业和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金融保险方面,保持金融业持续发展,提高银行、保险业发展水平,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注重发展中小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同时,可以将武汉打造为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带动一批商贸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

物流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武汉、郑州、合肥、长沙等大型物流枢纽,实现同产业、不同产业和地域内共同配送或统一集中发货,达到运输配送最优化,实现运输和库存集约化;

二是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物流技术,推广应用物流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技术,进一步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技术的差距。

(三)积极承接国际与国内服务外包

承接服务外包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为促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服务外包产业快速成长,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优惠政策在现代服务外包行业的覆盖面,并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分类优惠政策。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确立发展重点。各省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重点发展领域、重点承接的国家和地区,实行错位发展,打造城市服务外包品牌。

三是发挥基地城市的带动作用。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应立足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物流采购中心、管理营运中心等,发展高端服务外包产业。

四是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及品牌。通过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直接融资,扶持其做大做强。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运用信息技术对服务业进行改造和提升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效途径。要完善电信基础业务,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发展电子商务,壮大软件产业,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加快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提升和改造,推进专业市场信息技术外包。例如,中部地区专业市场的经营模式比较传统,信息化程度不高,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大部分市场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添置购买硬件设备阶段,实际应用多限于网上浏览信息。因此,要加大专业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工作。

(五)加强服务业市场监管

服务质量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条件。中部地区要按照各省的“十一五”服务业发展纲要,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突出重点,发展特色服务业;同时,要加强和引导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规范服务业各行业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维护服务业市场秩序,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六)切实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产业集群的客观要求。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相衔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树立服务业集聚区的特色,体现各个地方的产业优势和功能定位,形成错位发展;要依托制造业产业基础、交通枢纽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各具特色、各有优势、主业突出的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一批集聚区品牌;要完善服务业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要正确处理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开发区、周边制造业企业的融合,积极发展金融、会计、审计、会展、信息咨询、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资源集中、服务共享、规模经济的服务业发展载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35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