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整理6篇
工作总结全面梳理,分析成果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增强团队协作,提升整体效能。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工作总结整理”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2年工作总结汇编(6篇)
目录
年工作总结 1
年工作总结 10
年XX县气象局工作总结 14
年综治工作总结 26
市自然资源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28
6.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40
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泰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扣省厅、泰州市局、泰兴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能,履职尽责、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空间布局优化、项目报批服务、资源保护利用、集约节约用地等方面成效突出。林长制工作获得江苏省政府督查表彰,不动产登记评价指标位列全省63个县(市、区)第一名,节约集约用地考核位列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第3名,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土地执法先进县(市、区)""2021年度江苏省节约集约利用资金奖励地区"和"2021年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建设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泰州市局举办的报批技能大比武中获团体一等奖。
一、合理优化空间,城乡规划体系打开新格局
1.站高立远,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围绕"一主两副六极多节点"的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预控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地需求,已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成果。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已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上图入库。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导下,督促各乡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其中黄桥镇、虹桥镇已率先启动,并形成规划中间成果,其余乡镇正在开展规划前期准备工作。
2.谋定后动,各类规划研究初见成果。一是对重点区域规划研究,已形成江平路西侧地块、高铁新城站点及周边地块等2个规划研究深化成果。二是开展苏利巷街区保护更新实施规划、八一巷片区有机更新深化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对老街区更新做好充分研究。三是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林地和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并形成深化成果。四是为缓解"停车难"问题,结合中心城区建设需求,形成泰兴市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调整完善)深化成果。
3.以点带面,实用性村庄规划逐步落实。257个行政村已全面启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程序,正按合同序时有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今年我市选取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3种类型村庄进行重点研究,形成规划编制经验并推广,目前姚王街道桑木村、曲霞镇镇西村、黄桥镇祁巷村3个试点村已形成村庄规划深化成果。
二、有效配给要素,用地需求保障迎来新发展
1.高质高速,土地征收报批有条不紊。针对新征地政策,组织编制成片开发方案,今年以来共编制3个批次18个片区,面积公顷。合理安排项目时序进展,提请市政府召开2次土地资源要素配置会议,统筹各项计划指标的分配,明确同意办理手续项目160个,面积共计亩,涉及新增建设用面积亩。
2.寸土寸金,节约集约用地扎实推进。一是出台文件,管理手段"用得足"。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重大工业项目"三信地"服务实施意见》等用地制度,保障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持续发力,节地措施"抓得牢"。全力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通过产业更新、增容技改、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严格落实提高新上项目容积率低限、工业用地混合复合立体高效配置等措施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推动乡镇、园区产业项目集约化、精品化发展。全年处置2019-2022年度批而未供土地达248宗7257亩。三是优化利用,供地质效"提得高"。加强各类建设项目节约用地评价,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联合相关部门对产业项目实行落户预审,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推行"标准地""三信地""合同+协议"等供地出让新模式,落实差别化、个性化供应工业用地,以供地质效提升撬动"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供地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
3.有序有效,土地整治工作进展顺利。一方面,做好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准备工作。有序完成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入库18个,规划新增耕地面积270亩,已做好准备提请验收。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入库71个,规划新增耕地面积367亩,正抓紧实施进度后提请验收。另一方面,落实上级部门交办各类工作。及时完成历年增减挂钩核查工作、2021年度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南京局下发疑似问题图斑实地核查工作。有效落实补充耕地动态监管系统举证工作,目前150个项目已完成外业举证工作,并提交上级部门审核,剩余43个项目正按上级部门审核意见整改,重新开展举证工作。
4.走深走实,土地收储挂牌稳中再进。一是开展2022年土地储备计划编制工作,编制成果已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并获得省自然资源厅备案。二是扎实推进市区重大项目土地收储工作,配合乡镇(园区)进行土地收储,顺利收购入库土地20宗亩,入库资产4022万元,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区及乡(镇、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三是规范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组织实施工作,将竞买保证金额、加价幅度等事项列入集体决策确定事项,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工作。
5.尽职尽责,城市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一是确保"城建惠民"三年行动顺利收官,完成4个批次21个项目的组卷报批工作,为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资源要素保障。二是推动大交通格局构建,高效完成各项服务保障工作。30天完成北沿江高铁泰兴段先行用地报批材料准备并上报、60天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G40高速改扩建工程、镇海路南延、232省道三期工程顺利交付开工。三是拟定《新法实施后作出补偿安置决定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履行司法程序的行为。目前已作出11份补偿安置决定,有力推动了我市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扫尾工作。
三、坚决守住红线,执法监管水平跨上新台阶
1.紧守红线,监察职责充分落实。一是严格落实巡查工作。推进卫片执法、动态巡查、实时监管"三结合",坚决打击"未批先建"、"未供即用"、"批少占多"行为,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在每月对各乡镇开展2次巡查的基础上,还开展了5次集中巡查及假期巡查。二是有效落实扫黑除恶工作。"2022清风行动"中,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组织2组共10名执法人员,对泰兴市范围内20家餐饮经营场所组织突击检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共调查反馈8批次。三是排除自建房安全隐患。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共排查统计500户,自然资源领域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共排查统计273户。
2.规范秩序,批后监管有效实施。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执行"十个到位"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交地放样、工程验线、规划核实、开工验收、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管,严格细化批后管理责任,确保避免违法乱建行为发生。今年以来,共完成交地136宗、工程验线302个单体、跟踪服务和巡查900次、规划核实411幢,土地竣工核验24宗。
3.加强管护,生态文明态势向好。一是抓牢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组织填报矿业权勘查开采项目,填报率和公示率均达100%。组织开展二氧化碳开发情况抽检4个批次,非煤矿山采矿区的安全督查21批次。深化地灾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应用,累计为92个项目开展地灾评估查询,18个建设项目开展压覆矿查询,汇交地质资料73份,做到严格监管、应交尽交。积极申报氦气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勘查项目,评价本地区氦气资源潜力。完成经济开发区地灾危险性区域评估成果修编。二是做好海洋经济管理工作。持续做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工作,完成涉海单位名录库核实更新,并成为全省首家完成工作成果专家评审的县级市。帮助兆胜集团成功申报全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1个,助力企业成为省内唯一非沿海地级市获得资金扶持的企业。三是落实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规范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深入推进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省林业局《关于加强稳经济保民生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保障的通知》,完成众智路、广陵互通连接线接线工程、北沿江高铁先导段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公益林调整及林地使用手续。
4.筑好防线,安全监管抓牢抓实。制定《领导班子成员2022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安全生产履职履责工作手册》,推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挂钩安全风险隐患制度,全力织密织牢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引导,从危化企业安全、森林防火、地灾防治、矿区监管、机关安全建设等多个方面分批次对全局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轮训。编发《泰兴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严格执行应急值守、险情速报续报、汛期"每日零报告"等工作制度,全年未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加强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深化落实森林防火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开展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督促相关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四、加强改革创新,特色工作举措呈现新亮点
1.打造名片,不动产登记成果持续深化。一是扎实推进综窗改革。全面构建前台统一受理、统一系统流转、后台分类审批的"一窗通办"新模式,实现80%以上不动产登记及关联业务当日办结。二是持续深化"一件事"改革。优化业务办事流程,推进部门信息互通,全面推行电子签名,存量房转移抵押涉及的多部门、多业务实现了"零材料、零环节、零时限"办结。全面提升登记规范程度,加强不动产登记"同市同标"建设,圆满完成泰州市局下达的"九统一"目标。三是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进一步优化"交房即发证"模式,常态化推进遗留问题处理,截至目前,年内共完成"交房即发证"项目11个,涉及791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50件。四是大力提升登记智能化水平。升级业务系统平台,优化司法查控流程,拓展与银行、公证、房屋征收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85%以上业务实现全程线上办理。
2.主动靠前,"放管服"改革稳步前行。一方面落实容缺并联预审和审批代办制度。建立豁免清单、容缺清单、代办清单,涉审事项压缩5项,审批环节减少20%,审查材料减少20%,办理时限缩短40%。为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节约设计审查时间。今年以来共计办理了正博诺、合全医药、常隆农化、航空光电、神意科技、新合益等21宗地的容缺预审意见和工作图,总用地面积达2191亩。另一方面,实行"三证齐发"助推项目早日开工。为重大产业项目即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现全流程"一件事"网上办,有力推动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今年先后助力泰孚焊材、贝嘉包装、博睿光电、飞赛科技、纬一机械等多家企业实现重大项目"三证"齐发,接纳总投资额近40亿元。
3.添绿护绿,林长制工作责任积极履行。一方面,林长责任有效落实。制定实施《泰兴市林长制工作评价和激励办法》,编印《林长制工作动态》9期,市林长办常态化开展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林地征用及林木采伐、野生动物和古树保护等检查督查,全市林长通APP巡林护林记录超万次,下发问题清单464个,已全部整改到位。林长制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另一方面,造林绿化成果显著。全市完成成片造林亩,其中净增造林亩、更新造林亩;完成庄河绿化公里,路道绿化31公里、农田林网万亩;森林抚育万亩;四旁植树万株;发展林下经济万亩;31个绿美村庄建设基本完成,其中16个初步达到省级标准。相关工作和成果在"学习强国"宣传报道4次,被江苏林业网录用信息72篇。
五、维护群众权益,利民惠民工作迈出新步伐
1.紧盯进度,确权登记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圆满完成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工作。调查和确权科配合作业单位进行4轮外业举证工作,共实地举证13042块图斑,完成数据已通过省级核查报部。二是"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扫尾工作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共登簿缮证15万多宗,发放不动产权证书约14万多本。三是全力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调查成果核实表的签字确认工作,正在进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首次公告。
2.应保尽保,失地农民保障及时办理。一是积极开展征地补偿安置自查。全面核查历年征地台账,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在取得用地批文后已按照土地补偿标准足额拨付到位,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二是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督促乡镇(街道)、园区严格按照《泰兴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审核确认办法》,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审核确认流程,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2022年累计登记办理685组次13096人次。
3.疏堵结合,涉土信访矛盾充分化解。落实分管局长、业务科室和基层分局包案责任,做到件件有回应。主动与相关执法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配合,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分析研判,制定化解方案,综合运用行政调解、法律援助、亲情感化等方式化解复杂信访问题。今年以来阳光系统信访件35件,省厅长信箱12件,部系统来信45件,泰州市局转交20件,接待处理本级来访320批次462人次,来电762次,全部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结。"自然资源领域信访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共计交办72件,已化解58件,化解率达%。
4.多措并举,政策法规宣传持续深入。一是依法把牢法制审核关。制定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所有行政处罚文书、规范文件予以法制审核,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一形成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二是高效化解行政争议案件。严格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今年以来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100%,将"谁行为、谁应诉"的要求进一步落细落实,今年以来共办理行政争议案45件。三是巩固放大普法成效。一方面严格挑选普法人群,重点面向乡镇(街道)负责人、村(居)负责人、用地单位人员及违法用地、用林、用矿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开办"法治大讲堂"以案释法,利用全国土地日、全国测绘日、爱鸟周等重要节点下乡进村开展普法宣传,用好各类媒体平台持续宣传自然资源领域法规政策,巩固放大自然资源普法宣传效果。
2022年工作总结
(一)内贸工作
1.切实做好市场保供,引导企业复工复业。疫情期间,区商务局充分发挥应急保供和行业管理职能。一是做好全城封控期间居民菜肉供应保障。分9个批次,前后共采购菜包440600份,发放给封控管理小区居民。二是发动我区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等做好市场供应保障,前后发放各类生活物资运输通行证430余份,协调解决物资运输难题。三是做好疫情期间应急油料保障。四是适时引导商贸流通行业经营单位有序复工复业。
2.组织政策资金兑现,做大商贸企业规模。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帮助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我局于2022年4月起,组织开展促进商贸业发展相关政策资金组织兑现工作。经企业申报、资料初审、挂网公示、转报省/市审批(核定兑现)等程序,完成了省、市、区三级政策兑现工作。截至9月底,已有限上单位277家(限上企业137家,大个体140家),其中,1-9月新增限上单位61家。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限上单位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
3.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一是举办"皖美消费·乐享繁昌"促消费活动。2022年5-9月份,我局根据区政府工作安排,分两批举办"皖美消费·乐享繁昌"促消费活动,共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发放政府消费券1116万元,产生直接订单额6076万元,惠及全区数万名消费群众和实体店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二是开展"十大经曲名菜"等系列评选活动。活动深入发掘我区传统餐饮文化,共评出十大经典名菜、十大经典名店、十大名早点和十大名厨。
4.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推动我区市场建设。一是组织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创建申报工作。7月12日,经国家商务部、财政部、乡村振兴局核批,我区成功纳入安徽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为18个试点县中唯一的区,已与省厅对接确定县域商业建设项目清单,完成商务部平台录入县域商业摸底信息;二是加快推进我区第三产业发展壮大,繁荣夜间经济发展,起草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总量、质量与活力;三是"春谷酒坊""童坝饭店""繁昌长枣"被成功认定为"芜湖老字号"品牌。其中"春谷酒坊""童坝饭店"成功获评"安徽老字号"品牌;四是推行放心家政行动,筹建行业协会,建设家政大市场,打造繁昌家政服务品牌,推动形成区家政企业聚集区。截至目前,完成家政职业技能岗前培训1557人、回炉培训1305人,新增家政从业人数545人;五是出台《繁昌区文明菜市行动方案》,纳入今年市任务的3家农贸市场均已完成,完成率100%,正在推进纳入2023年任务的横山农贸市场建设。
(二)电子商务工作
1.推动农村电商建设,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围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重点打造农村电商四个体系建设。建成1500平方米的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5000平方米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农产品上行体系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7月份,以全省最高得分,通过省商务厅中期绩效评价。截至10月,全区农村产品网销额达亿元,线下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10期,培训800人次,线上课堂注册会员400人,在线学习达4000人次。开展较大型直播活动3次、4次采摘节活动,现场带动销售额达到10万元。
2.兑现电商政策奖补,促进电商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电商企业发展。支持本地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出台扶持跨境电商政策。截至9月底,2021年度电商政策奖补共兑现35家,总金额万元。二是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园区完成一期招商1400m2,入住企业42家,跨境电商交易额4700万元。
我局与市局对接,商务系统促进外贸和跨境电商2项工作由中央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到地市级,我局积极与市局对接,在市级申报中体现繁昌做法。
(三)外贸工作
今年1-7月,外贸进出口实现亿美元,同比增长%,增幅全市列第3。其中,培育了23家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备案企业,组织了10家企业参加了省商务厅举办的RCEP外贸线上培训会。
1.落实外贸发展政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支持外贸发展政策,帮助企业申报并获得省级、市级外贸专项资金198万元,兑付区级外贸促进资金409万元,中小开资金万元,促进外贸企业健康发展。
2.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扩大外贸企业规模。引导各类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外贸经营主体。加大对备案登记工作的宣传,做好对新增外贸企业的业务指导。培育芜湖中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发生了外贸实绩,做大全区外贸总量;帮助芜湖市爱三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安徽出口品牌";帮助芜湖市玖嘉服饰有限公司、芜湖乐驼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两个企业获得服装MID编码,进一步增强我区外贸出口竞争力,做大全区外贸总量。
2022年XX县气象局工作总结
2022年,XX县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提升年"行动为契机,强化党建赋能,着力保持"进"的势头、把握"稳"的节奏、推动"高"的质量,为全面推进XX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对标"党建引领",不断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1.开展"党的建设"提标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支部会议12次,党员大会4次,支部书记上党课4次,创新开展"奋进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专题党课活动,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共6次。集体学习会议共开展39次,专题学习5次。发放5类、10余册理论学习书籍,每月制定支部学习清单,引导全局干部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
2.开展"两个至上"提质效。继续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制定活动方案,持续推进"1+2+N"应急响应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两个作用",不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以预警为先导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更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流程》,严格执行预警发布三审制度,制定《XX县气象局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开展《宣城市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规则》立法调研。
3.开展"主题党日"提党性。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XX烈士陵园、梅大梁革命烈士廉政教育基地、XX清廉馆等,开展红色教育及警示教育;进社区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参与全县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及每周检测工作;常态化开展"红色星期五"志愿活动:林地认养、无偿献血、清明祭扫、入户走访等。
(二)对标"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发展水平
1.认真学习领会《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和相关单位参加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专题学习《纲要》内容和胡春华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2.常态化开展气象现代化工作。圆满完成2021年度气象现代化综合观测、信息网络、预报预测、气象服务、科技创新和发展保障等六个方面考核内容报送,编制《2021年XX县气象现代化建设评估报告》。常态化开展气象现代化工作月报送制度,每月月初向市局业务科报送上月气象现代化工作总结。
3.创新工作,提升科研水平。2022年XX县气象局完成市级科研课题1个,在研课题1个,新申报市级课题1个,完成科研成果申报1个,获市级优秀科研课题1个,发布科研文章2篇。
(三)对标"监测精密",着力发展全时全域综合气象观测
1.气象观测站稳定运行。继续实行自动站维护维修社会化保障工作,不断提高维护维修工作培训与考核机制,区域自动站的数据可用性逐步提升县域内1套国家站和21套区域站运行正常,国家站稳定运行率达100%,国家天气站稳定运行率达100%,区域站稳定运行率达%,GNSS/MET水汽观测稳定运行率达%,土壤水分站稳定运行率达%,远超国家、省局气象部门考核要求,数据传输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2."补短板"项目扎实推进。2022年计划在孙村镇、三溪镇新建2套六要素站,庙首镇升级1套六要素站,已经完成三个站点建站的选址和设备购置工作,拟于11月底完成3个站点的安装及调试工作。
3.气象探测环境显著提升。优化改造国家站探测环境,完成《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评估报告书(2022版)》编制,根据评估报告评分,我站探测环境评分由原来的分上升至分,探测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4.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宣贯工作,根据内审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对不符合项认真开展整改,为进一步提高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天元系统,按要求不断完善设备出库入库、站点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内容,常态化开展观测设备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四)对标"预报精准",扎实推动预报业务高质量发展
1.加强会商联动,尽全力促进预报"早、准、快"。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台加大会商频次,联合分析研判,综合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卫星雷达资料等手段,密切监视暴雨天气过程。在降水过程的预报上,将时间精确到1至3小时,将落区精确到镇,尽全力对灾害性天气早发现、早预报、早预警。
2.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远程教育网、省局培训资源、"学习强国"等多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内容、多人次参加并通过《县级预报预测人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培训班》、《天气雷达产品应用培训班暨暴雨天气研讨班》、《2022年极端天气应对专题培训班》;组织复盘、研讨各类复杂天气过程20余次,并及时总结交流;组织极端天气、网络、用电应急演练各1次。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岗位练兵,参加第十五届安徽省气象行业技能大赛,获个人全能第4名和监测预警服务单项第5名,极大提高业务人员预报水平。
(五)对标"服务精细",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程度
1.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共制作报送《气象信息专报》25期,天气快报5期,一周天气预报52期,延伸期气候预测40期,农业气象信息专报24期,森林防火天气专报28期;联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信息专报4期。向全县1000多名防汛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205次,发布短期天气预报短信730次,雨量实况短信41次,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等14次,共21万余条,并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同步发布;接受电话天气咨询百余次。
2.进一步提升以预警为先导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局领导班子积极与当地县委县政府汇报、对接,推动县政府制定《XX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制定《XX县气象局重大灾害天气"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和《XX县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使预警信息发布规范化、制度化。启动应急响应10次,累计叫应党政领导干部、重点单位、乡镇领导50余次。加强部门联动,与应急、农水、国土、交运、文旅等多个部门签订了气象防灾减灾合作协议,更新各镇各部门应急责任人814人。完成气象信息员备案登记94人,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1场,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短信等多渠道充分发挥乡镇气象信息员在气象防灾减灾、区域站维护、报灾等方面的作用。
3.持续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已完成境内九个灾种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孕灾要素分析,并全面获取各灾种致灾因子信息,建立XX县致灾危险性基础数据库,评估9种气象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等级,绘制XX县9种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区划图谱,完成《XX县气象灾害致灾调查与危险性评估报告》初稿的编制,并在编制过程中同步应用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这为全面掌握我县气象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气象灾害综合防治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争取的地方经费43万元也已经全部拨付到位。
4.当好增雨抗旱的"排头兵"。今年7月以来,我县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降雨量较常年偏少7成左右。为有效缓解旱情,XX县气象局安排人员全天候24小时值守班,监测天气,作业人员24小时待命,抢抓一切有利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一月份以来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5次,发射火箭弹39枚。为解决我局人影工作中的短板,争取地方经费支持万元,增购人影作业车辆1辆,火箭发射装置1台,人影火箭弹若干枚。同时在云乐、俞村、白地增设临时作业点3个,有效缓解了旱情。
5.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组织做好"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制作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开放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0多名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开展乡镇信息员培训,进一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气象灾害自救互救能力。联合县教体局、县科协组织开展"2022年宣城市中小学生气象科技实践报告评选活动",6个作品获奖,我县获优秀组织奖。着力打造气象科普馆线上VR全景线上小程序,不断扩大气象科普馆的影响力和宣传范围。
(六)对标"三管三必须",规范行业监管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致力安全、普法宣传活动,做好"加"法文章。通过安全生产日、普法月活动,积极开展安全、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工作。针对工作实际,制定"宣传清单"。印制普法册页500余份,按照"八五"普法计划,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提升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0余次。
2.提升审批速度,做好"减"法文章。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精简办事流程,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时间,承诺时限压减60%以上,网办率达100%,全面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做好"互联网+监管"事项梳理录入工作,实现监管事项100%领取,目录清单100%覆盖,监管行为100%录入。
3.发挥部门联动,做好"乘"法文章。推动部门执法联动,与县应急、住建、劳动监察等部门联合入企,减少多头频繁执法现象,减轻企业迎检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推动部门数据联动,打通气象部门审批系统与住建部门"工程改革系统"的枢纽,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结果互认,使综合执法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4.规范行政执法,做好"除"法文章。管好用好行政执法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制度。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网双网同步开展行政执法公示,规范抽查检查结果,统一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防"执法扰企"。
5.加强内部安全,筑牢"安全网"。为切实做好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每月初及重大节假日前开展安全检查,共10次。针对易发生隐患的环节,调试灭火报警系统,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苗头性问题灭在萌芽状态。开展互联网及内网网络安全检查,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审制,全年无信息事故和网络舆情发生。
(七)对标"齐抓共建",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助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1.文明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年初制定《XX县气象局2022年度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按月分解任务,开展义务献血、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诚信主题宣传、全民读书会活动。联合梓阳学校开展气象知识竞赛活动,并参观气象科普馆、观看气象科普视频,联合社区开展气象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通过"XX气象"微信公众号开展气象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圆满完成"第十三届安徽省文明单位"材料申报工作。
2.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到包保社区和包保路段进行网格巡查,开展"红色星期五"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治理乱停乱放、乱堆乱拉、乱披乱挂、乱搭乱建、乱涂乱画等问题,协助清理环境卫生和"牛皮癣",协助社区处置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各类应急事件。每半月入户走访1次,宣传文明创建知识,汇总梳理群众意见和建议,列出问题清单,协助社区解决。开展志愿活动221人次,投入资金3万余元。积极参加城区区域核酸检测应急演练,组织包保的新桥社区上舒组全员参与演练,无一人漏测,同时安排两名同志每周常态化负责社区核酸采样工作。
(八)对标"创新发展",上下联动,助推气象产业有新的突破
今年年初,XX局早谋划、早部署创新发展指标,进一步优化气象产业结构,根据市局统一要求,市县二级在常规防雷检测拓展、为农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卫星遥感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等方面上下联动、集约发展,形成气象产业发展合力。截止目前,我局产业收入万元,完成目标任务%。
二、工作成绩
(一)2021年市对县考核工作全市排名第一;
(二)2021年气象现代化工作全市排名第二;
(三)联合县教体局、县科协组织开展"2022年宣城市中小学生气象科技实践报告评选活动",获优秀组织奖;
(四)一名同志获安徽省气象局表彰"测报员奉献奖";
(五)一名同志获安徽省气象局表彰"公务员嘉奖";
(六)一名同志代表宣城市参加第十五届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二、优秀组织奖和装备保障单项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个人获全能第四名,装备保障单项第二和监测预警单项第五的好成绩;
(七)一名同志获县直工委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偏少,不稳定,人员结构不太合理,班子配备不齐;
(二)预报预测准确率有待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与地方政府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以预警为先导的灾害性天气全网发布制度虽然已经制定,但是具体实施仍有差距,特别是电信网络在全网发布工作中时效明显达不到要求,亟待解决;
(四)探索实施"气象+"工程,"中国天然氧吧"成果转化等工作缺少有力抓手,在提升品牌内涵上具体措施较为单一。
(五)对《纲要》的理解和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落实的思路和举措还仅是停留在学习和宣传上,没有真正的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四、2023年工作思路、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XX县气象局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
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重大意义,更加坚定信心决心,凝聚前行力量。树牢"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政治属性,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气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
(二)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再学习再对标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中心工作,深入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党建质量和效果。二是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学习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教育党员干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奋勇争先。围绕《纲要》提出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两个作用",推动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做到真经常、有内容、见效果。四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一岗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
(三)探索实施"气象+"行动,进一步提升气象业务能力水平。
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工作任务,探索实施"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行动,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推进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与应急广播体系对接,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强化部门合作,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凝神聚力。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健全气象事业统筹协调机制,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持续赋能。强化气象与文旅部门合作,不断提升"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内涵。强化气象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合作,健全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站网,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强化气象与应急、农水部门合作,加快平台建设,共建信息共享合作机制。
(五)强化气象现代化建设法治保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整改,杜绝事故发生。加强防雷安全监管,落实好防雷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履行好防雷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和落实防雷与升放气球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
(六)以党建为引领,为文明创建注入"源头活水",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内涵。
建立"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从"小而微"的实事上着手,将开展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纳入到"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量化考评,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我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档、升级。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XX县气象局
2022年11月14日
2022年综治工作总结
一、扫黑除恶工作
组织镇、村干部专题学习《反有组织犯罪法》,进一步提升镇、村干部扫黑除恶意识,增强干部在扫黑除恶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各村(社区)、单位、企业通过LED宣传扫黑除恶及《反有组织犯罪法》170条次。充分利用微信群转发扫黑除恶知识、典型案例、《反有组织犯罪法》到中山镇村组干部群、村民小组群及各小网格群,做到宣传全覆盖。畅通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线索,实行一月一排查,分行业分领域,紧盯重点人员、重点行业、司法个案、信访投诉、网络舆情、妨碍公务等方面进行重点排查。
二、综治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中山镇综治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各村(社区)综治工作日常检查督导工作。
(二)完善《中山镇"红袖标"治安巡逻实施方案》优化"红袖标"治安巡逻队人员配置,与警务助理密切协同,在敏感节点安保、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开展巡逻290余次。
(三)充分发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及小网格长,结合日常工作,开展防养老诈骗知识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入户安装7300余人,发放、张贴相关宣传资料8700余份。
(四)加强特殊人群管理,落实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看护48人,将1名存在肇事肇祸行为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强制送医。严格特殊人群走访制度,全面掌握特殊人群思想动态并开展教育疏导等工作。
(五)强化平安建设,加强"雪亮工程"85个探头运维工作,形成工作台帐。前锋村、谢岩村、邹岗村成功申报县级"七无"平安村(社区),桂花社区申报市级"七无"平安村(社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信访、维稳工作
(一)一年来接待群众来信来访88人次,办结市长热线143件。
(二)定期开展矛盾纠纷与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全年来开展排查化解46次,分析研判21次。
(三)党的二十大期间,严格落实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实行"日报日清"制度,通过大量工作,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期间安保维稳工作。
四、防邪、禁毒工作
(一)全年来开展防邪、禁毒宣传4次,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
(二)建立邪教重点人员台帐,实行"一人一册"。并开展走访和教转工作。2022年9月完成一名"法轮功"人员教转工作。
(三)社区戒毒(康复)12人,严格签报道及尿检工作,无脱管失控问题发生。
中山镇综治办
2022年11月20日
XX市自然资源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我局在XX市委、市政府和九江市自然资源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国土空间规划,严守耕地红线、严厉矿山整治、严惩违法乱象,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2022年2月先后荣获九江市全市普法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度XX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4月荣获XX市2021年度森林防灭火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6月荣获2017-2021年度平安九江建设先进集体。
一、2022年度工作亮点
(一)项目用地,落实保障有力
一是村集体用地共报批2个批次的集体农用地转用为集体建设用地项目,总面积为亩,XX市2022年第二批次集体农用地转用为集体建设用地项目亩;服务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上半年审核备案设施农业用地项目4宗,面积为亩。解决农民建房需求,报批了四个批次,涉及212户,面积公顷。保障项目用地2个批次,其中2022年第一批次集镇建设用地,面积亩,2022年第二批次集镇建设用地,面积约212亩。保障省重大项目用地1个批次,九江港星子港区沙山作业区综合码头列入江西省2022年度重大项目清单,一期136亩用地已解决,二期140亩目前正在组织材料上报。
二是土地供应工作情况。今年办理出让供地共15宗,用地面积共计亩。办理划拨用地9宗,用地面积亩。2022年3月6日,经XX市第二届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研究同意,对于庐阳小区、房改房等房屋,可申请办理出让手续。现已办理约175户划拨转出让手续。
(二)资源调查,精准摸排有力
一是开展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二批试点和平衡表编制试点项目,完成了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和湿地等五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实物量清查、经济价值估算(其中湿地不开展经济价值估算)、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编制、质检软件和核查软件数据库成果汇交等工作,成果已上报自然资源部;2019年第一阶段平衡表成果已于2021年完成并上报自然资源部。
二是做好农房一体发证工作,该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现已转入日常依申请办证模式,由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
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不动产登记工作,与市民宗局、住建局联合印发了《XX市宗教活动场所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按时完成了市级下发的发证任务。
三是做好"多测合一"工作。严格按照全流程"多测合一"方案执行,目前录入江西省"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的项目共16个。
四是做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我市于2018年作为江西省自然资源确权统一登记试点县,已完成试点任务,据国家、省相关补充规定要求,需继续完善前期试点成果和以往年度开展的自然资源登记单元项目成果,现已初步完成XX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的更新工作,东牯岭、新池港等8个登记单元数据正在更新,预计2022年底完成更新任务。
(三)矿山资源,加强管理有力
一是完成了XX市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省、市已批复同意实施,规划将横塘东升大凹、华林鸦吉山等矿权纳入了开采区块,矿权设立后可以有效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另外,为解决融兴石材"半边山"式开采可能造成的安全、环保等隐患,将矿区范围外整山纳入探矿区块。
二是完成了XX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分析了我市生态系统状况及主要问题,确定了由XX生态屏障区、鄱阳湖生态保护区、城乡一体化带、河流廊道构成的"一山一湖八廊两区"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
三是与生态、水利、应急、林业、农业、公安等七部门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文件。加强了对矿山企业的监督和指导,同时形成合力,市、县两级部门在监管中做好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推进我市绿色矿业发展。
四是我市废弃矿山修复任务面积公顷,已修复面积475公顷,修复率达90%以上。
(四)规划编制,有序推进有力
一是高质量编制《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我局配合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要求,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选定了技术服务单位,落实了工作经费595万元。技术服务单位已于去年11月15日报送现状评估报告成果至市局国土空间规划局,并严格按省、市相关要求完成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度,我市已于今年9月7日向省厅上报了"三区三线"二上成果,整个规划将按照全省统一进度要求。全力配合九江市局统一构建全市各县市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二是积极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明确村庄布局,衔接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同时协助各乡镇完善集镇和村庄规划,科学有序的引导村庄规划建设。我市已于2020年12月通过政府常务会,启动了该项工作,并确定了设计单位和编制经费。
三是高标准编制片区规划。XX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未完全批复的情况下,参照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在城市开发边界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依据,我市先后开展了峰德新区管控单元、北部片区和东部片区、老城西片区和神灵湖北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控规批复后,我市将严格按照规划依法审批;
四是完善专项规划编制体系。启动编制XX排水防涝、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综合交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燃气、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个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与目标定位、人口与城镇化、产业发展、生态资源保护、智慧旅游、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市域"三区三线"划定研究、市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市域村庄布局研究、综合交通专题研究、旅游城市目标指标体系研究、安全韧性城市专题研究等12个专题。
五是过渡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市过渡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延续调整方案于2022年7月25日取得省厅批复,本次涉及42个建设项目选址,修改调入新增建设用地,满足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六是加强规划管理,强化监察执法力度。按照《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许可规程》及《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继续完善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相关管理规定,加强规划监察,会同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前往各小区现场执法共38次,发现70余处违章搭建,主要发生在近年各新建小区,共下达35份违法认定通知书,违章搭建整治效果较为明显,同时仍存留较多难以整治的"疑难杂症"。
(五)土地储备,收储征收有力
一是编制土地储备计划,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坚持按照《江西省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对存量建设用地及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进行收储。全年共收储土地6宗,面积亩。
二是城区宅基地处置工作。制订了《XX市城市规划项目区内宅基地处置方案》并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方案》规定,开展了城市规划区项目区内宅基地处置工作,共处置宅基地56宗,为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落实储备土地管理。根据旅游城市建设需要,对储备土地开展了"拆墙透绿"工作,共计拆除三宗土地并实行了复绿。做好已收储土地资料归档,对每宗土地进行登记造册,对地上附着物进行清算、清理。
四是完善土地出让前期工作。按照土地出让计划,在土地出让前,做好土地评估。2022年组织了迎宾大道南侧地块、桃源大道以东等地块的地价评估工作,共评估备案土地30宗,为土地出让创造了条件。土地出让交易,严格按照土地出让相关政策、法规,严把土地出让关。全年共出让土地17宗,面积亩,成交金额万元。
(六)土地开发,整治规范有力
一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为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申报的沙湖山管理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经综合评估,被列为全省20个试点项目之一。项目已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复立项,并报送自然资源部备案。
二是土地整治项目整改及加强后期管护工作。为贯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完善占补平衡政策。我市出台《XX市土地整治项目整改及后期管护实施方案》,要求对我市2018年以来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逐地块核实,确保耕地种植粮、棉、油、糖、蔬菜等农作物及饲草等,并安排整改经费及为期五年的后期管护经费。该项工作被中国自然资源报刊登报道。
(七)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有力
一是统筹推进"一窗综合受理"。在九江市局统一部署安排下建设不动产登记互联网+系统,实现登记业务一窗综合受理,实现相关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全面开展"双预告"登记。与住建部门对接,实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合同"、"楼盘表"的共享。
二是开展"交地即交证"。实现"交地即交证"标志着XX市不动产登记为企服务步入新阶段。开展"交房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模式依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通过优化办理登记前竣工验收、申报纳税、确权登记等各环节流程,把时间压缩至最短。
三是延伸登记窗口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已将不动产登记窗口延伸至横塘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群众可到便民服务窗口进行业务咨询、提交办理申请、领取不动产证书。
(八)执法监察,开展扎实有力
沙山治理工作,在XX市自然资源局二楼设置了"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系统"指挥中心,该系统按照网点与网点之间监控范围略有交叉、不留空档的原则,科学布局,实现了对沙山区域16平方公里矿山监控全覆盖,同时,对东牯岭、大排岭等矿区主要出入口进行了布控。安排执法人员在沙山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人防+技防",做到了24小时对矿区的监管"不打烊"。沙山盗采现象明显减少。
二、2023年度工作谋划
(一)做好用地保障
一是坚持抓好用地报批材料组卷质量,完善征地全流程,进一步提高征收效率,保障项目用地报批。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做好农民建房及村集体用地保障,支持乡村设施农业项目,助力全市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批而未用、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存量消化工作,力争按照省市要求完成三项工作任务。
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与乡镇、部门共同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改工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二)做好权益调查
一是继续做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二批试点和平衡表编制试点项目。2020年平衡表编制工作暂未启动,将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厅安排,统一开展相关工作。开展2022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按照省厅的统一工作部署,尽早选定技术服务单位,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全面完成XX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XX市不动产登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土调查成果,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体系,实现对水流、森林、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计划2023年底全面完成XX自然保护地、东牯岭、新池港、流泗港、钱湖港、花桥港、横塘港、长垄港、秀峰港、九江星湖湾省级湿地公园、观音塘水库等11个登记单元的确权登记工作。
(三)抓好矿山资源管理
一是根据第四轮矿规,统筹谋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各项工作,加快完成东升大凹、鸦吉山等矿区前期出让工作,切实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宏观指导和监督依据作用。
二是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加快对废弃矿山修复工作,对已完成的矿山进行验收,以提高修复率。
三是绿色矿山修复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认识,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有关工作要求,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扎实做好绿色矿山创建的各项工作。加强对企业绿色矿山创建过程的指导与监管,激励和引导我市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程序做好各项工作,严把绿色矿山创建标准,确保我市融兴石材、沙岭山砂矿、西牯岭矿山、工人疗养院等4家企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早日正式投产,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四)城市建设规划
一是坚持超前引领规划城市。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的编制X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省厅要求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的审查与报批。有效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努力做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通过规划引领,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设施布局,着力打造功能完善、人流集聚、经济活跃、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风景旅游城市。发挥城市设计的引导作用,提升城市整体风貌。优化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精细化布局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打造有温度、有品质的市民休闲空间和生态网络。
二是坚持品质提升建设城市。坚持以城市品质提升为目标导向,全面推行城市双修。准确认识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保护建筑的文化价值,推动XX市文化品质提升。补齐城市基础短板,实施城市污水管网一体化,逐步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持续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打通城市"断头路",推进城市路网系统优化,推动城市以及重点旅游景点的停车场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做好绣花功夫,增补活力开放空间,提升老城生活品质。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设施服务品质。
三是坚持精细精准管理城市。坚持人性化、法制化、精细化、智慧化、常态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理念,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引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推进,整合各部门城市管理数据和专项规划内容,构建空间统一、部门联通、业务协同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字管理平台。以数字平台为基础,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在规划辅助编制、城市辅助审批(查)、土地用途管制、监测评估预警、公众业务办理等方面,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让城市更有序、更高效、更安全。持续巩固我市城市创建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五)做好土地储备、交易工作
一是充分调研,科学编制年度土地收储计划。按要求做好土地储备专项整治工作。规范相关储备工作制度。扎实开展土地收储工作,按要求完成年度收储任务。开展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工作,确保土地实现净地出让。加强储备土地日常管护。
二是做好土地出让工作,妥善处理项目用地的历史遗留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服务。
三是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交易行为。规范土地出让程序,加大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力度,强化市场动态监测监管,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土地市场有效供给,为市域经济增收作出贡献。
(六)做好土地整治工作
一是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沙湖山管理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做到解决乡村地区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努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二是完成上级下达年度补充耕地任务。九江市局每年度会按照实际情况向各县区下达补充耕地任务。完成上级各项检查、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七)做好营商环境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发证工作。
二是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合理增配人手。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廉洁意识。
(八)开展执法监察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执法巡查工作。将巡查任务落实到人,责任到人,监督各自然所辖区内的土地动态巡查,做到责任明确,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土地和矿产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降低自然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数量。
二是严肃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要求,严肃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违规案件,增强惩戒力。进一步加强与法院、检察、监察、公安等部门的工作联动,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院处理;对处罚决定书下发后拒绝履行的,及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是土地卫片工作。按照九江市局相关要求,对历年来下发的土地卫片开展"三年清零"行动。对今年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按照相关要求,查处整改到位。
XX市自然资源局
2022年11月3日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
1、推进数字XXX建设。一是做好谋篇布局。出台《XXX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XXX市城市大脑项目建设方案》、《关于建设"城市大脑",加快推进"数字XXX"建设的意见》,完成顶层规划和总体框架设计。二是丰富场景应用。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应用",重点推进一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建成了电子社保卡、市民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慧医助理"等一批重点领域民生项目,推动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实行集约化建设。三是扶持数字产业发展。编制《XXX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并纳入《XXX市以制造业为主体促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1+N+X"政策体系》印发实施,围绕支持数字技术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平台、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和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特色园区等5个方面,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开展省级大数据企业培育认定,通过市级初审向省局推荐上报的候选对象共26家。
2、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一是拉高工作标杆。对标"杭嘉湖",按照《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任务要求,对政务服务领域创优营商环境9条改革举措进行细化分解,压实责任,现已全部完成落实。对长三角政务地图精准度、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完整性和准确性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完善,全市政务服务清单精准度大幅提升。二是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区)级政务服务中心7个、开发园区企业服务中心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49个,社区(村)便民服务站549个。市级47个部门、单位共1898个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含分厅)办理,全市四级约万个事项全部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开设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11类综合受理窗口,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三是推行"一制度两窗口"解决办事痛点。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周末预约办事服务,市级实现57个事项周末可办,含山县全部政务服务事项支持周末预约办,花山区、雨山区等常态化提供公安业务周末办,有效破解"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难题。夯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基础,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挂单促办"、"专人督办""会商协办"。设立"涉企服务窗口","一口"受理不涉及审批服务的企业诉求,能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移交的按权属移交至主管业务部门办理答复,做到有求必应、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四是加强服务效能建设。会同市效能办定期开展全市政务服务窗口单位效能建设明察暗访,建立市级政务服务义务监督员队伍,拓展政务服务监督渠道。实施"好差评"工作机制,坚持以评促改,将政务服务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截至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申请材料压缩至件,即办件占比提升至68%,六类行政审批效率由天压缩至天。
3、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是强化"皖事通办"平台建设。上线"惠企通"服务平台、"诗城英才"平台、"关键小事"服务专区等服务专区,建设个人、企业专属服务空间,与13个市直部门系统和省垂建系统完成对接,涉及政务服务事项1805个,平台"一网通办"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加强"皖事通"运营。以"皖事通·立马办"APP为载体持续推出精品便民服务和高频涉企服务,已上线服务186个。持续打造主题集成服务,推出市级主题集成服务套餐196个,县区级1344个。三是推进自助办、智慧办。完成市、县两级自助服务大厅建设,71项高频服务实现自助办,22项多警种业务实现"随时办"。依托建行XXX分行31个网点,将银行智慧柜员机与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对接,实现14项高频事项可在柜员机办理。
4、深化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应用。一是推进数据实现"应归尽归"。完成全市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汇、治、用"和"管、看、评"集中统一管理功能,组织开展全市数据资源归集攻坚行动,归集汇聚全市数据。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数据落地。我市及和县入选全省市级、县级数据直达基层工作城市试点,参加全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开展数据直达基层试点改革任务,积极推动市级平台升级改造。三是推动数据价值释放。建立全市线上"政务数据大厅"数据共享协调工作机制,围绕政务服务、公共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应用。
5、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一是强化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升级全市信息化业务系统,在项目审核及验收环节对新建项目网络安全检测、风险评估、前置验收等方面全面把关,实现全程留痕、网上办理。二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项目审核。重点支持了一批惠民生、优服务、强治理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48个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核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