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汇聚(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汇聚(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并能复述课文。
重点:课文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难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具:生字卡片、大雁图片电化教具:课件。
一、语言导入。
在我们汉语言中,有一类深受人们喜爱的词语,叫成语。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富有启发的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读通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哪些读音比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学生自主分析、领读难读字音。)。
2、老师也有提醒大家注意的词语。(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三、理清脉络。
1、聪明的同学读了课文,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课文在叙述故事上的特点:
先果后因,对话多。
2、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学呀?(读一读,演一演,论一论,找一找,)。
四、读一读(分角色朗读。)。
1、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把握语气。
2、小组讨论后,练习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先说说准备怎么读,其它同学建议,读完后再评价。
五、演一演(大雁怎么飞来,怎样掉下来)。
1、同桌互演。
2、指名学生上台演。(手拿大雁图片)边演边说,边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关注“慢慢地”、“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这些词语,体会大雁心理非常害怕,为理解最后一段做铺垫。
六、论一论。
1、默读最后一段。思考:那一句讲更羸看到的,那几句讲更羸分析的,边想边划下来。
2、联系上文,同桌讨论更羸分析得有道理吗?全班再交流。
七、找一找。
1、这个成语故事讲了一只什么样的鸟?(被弓箭下怕了的鸟。)。
2、现在多用“惊弓之鸟”来比喻人,比喻什么样的人?在生活实际当中找一找。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寓意(比喻受过惊吓遭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八、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成语故事不但内容有趣,而且蕴含深刻的道理,能让人受到启示。在说话写文章时,恰当运用成语,可使语言简洁、生动,有更强的说服力。在“webquest”中的“我读成语故事”中有老师提供的几个成语网站,快去阅读,读后把感想发表在“课后讨论‘中。
板书设计:
大雁直上飞直掉下。
飞得慢受过箭伤。
听到弦声掉下来。
叫声悲惨孤单失群。
观察分析判断(正确)。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二篇】
课题:十、打绳结(劳动课教学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学会打绳结。
2、提高学生对劳动作用与价值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与能。
教学重点:
多重单结、平结的打法。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粗绳1根、针线1根、示意图幻灯片若干、中国结1个、红花若干;
学生:绳子4根、棉线1根。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同学们,请仔细看这根绳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师:对。这根绳子的一端已经脱线了,那么该怎样阻止它继续脱线呢?
生答:用剪子剪去已经脱开的线,然后用打火机烧一下;打一个结。
师:(学生演示后)。
在生活中,小小的绳结既实用又方便,你们说是么?下边,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打绳结。(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设问:生活中常用的绳结有哪几大类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从书中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今天,我们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学习,看一看哪一个组最棒,完成得最好。你们有信心取得比赛的胜利么?(学生此时兴趣昂然)。
(出示幻灯片)请看规则,我们一起读好么?
真学习,争取成功;
帮互学,团结奋进;
按时完成,勇争一流。
2、分步学习。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关的比赛。
(演示针线从布料中滑过),教师提出问题“在缝扣子、缝沙包时,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办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答:在绳子末端打一个结。
师问:第一关的比赛就是学习“多重单结”的打法,“多重单结”属于哪一类呢?对,它属于“端头结”。(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比赛--认真学习,争取成功。”接着看图示范,学生跟着做。最后,教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比赛--互帮互学、团结奋进。”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检查,并鼓励每一个小组“按时完成、勇争一流”。全部完成的小组可得到一朵小红花。(此时同学们情绪非常高涨)。
小结并设问。
小结:“第一关完成好的小组要继续努力,落后的小组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
设问1:“端头结“除了“多重单结”还有哪些?”
答案:单结和双股单结。(教师板书)。
设问2:“端头结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固定端头。(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二关的比赛。
比赛内容:打平结。(教师板书)。
“下边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比赛--认真学习,争取成功。”接着看图示范,学生跟着做。最后,教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互帮互学,团结奋进,(教师辅导)。
教师小结,活结除了“平结”之外,还有“活平结”、“蝴蝶结”(教师板书),他们由“平结变化而来,只是把单股的绳头变成双股,然后教师简单的进行演示,“活结”的特点是“易解易结”(教师板书)。
(三)、进行第三关---自由闯关。
自由选择两类绳结中未学的绳结中的一种进行比赛。
(四)、根据得红花多少评出优胜者加以鼓励。
3、自由练习,以蝴蝶结为内容,选若干名同学进行比赛(此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练习)。
4、课后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小小的绳结在勤劳智慧的人们手里,还变化出了许多造型新颖、美不胜收的艺术品呢!比如:纯欣赏用的中国结、蝴蝶结等(出示)。
此时设问,还有什么美丽的绳结呢?
学生答:略。
“艺术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吧!在生活中创造出更多更实用的的绳结来。
板书设计:
类别名称特点。
端头结1、单结。
2、多重单结。
3、双股单结固定端头。
非永久性绳结(活结)1、平结。
2、活平结。
3、蝴蝶结易解易结易解易结。
永久性绳结(死结)。
专用绳结。
点评:
。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三篇】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风筝》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6.拓展。
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风鸢图。
明徐渭。
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识字写字。(略)。
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境。文章语言朴实。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风筝》教学反思。
《风筝》一课讲的是作者儿童时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事情,文中写了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也写了因风筝丢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丝希望。课文充分展现了儿童时代的天真、快乐,也展现了儿童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中我主要应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读中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在学生说课文叙述顺序时,我没有一味要求学生对课文做高度概括,也没有要求语言必须精练,而是充分重视学生的表达欲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话、凭自己读后的印象将课文的内容按叙述顺序讲述下来,当然,也鼓励概括能力强的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叙述顺序理清以后,再紧扣“快乐”来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那么,也就是围绕“孩子们做风筝的时候快乐吗?放风筝时快乐吗?找风筝时快乐吗?”,在“是否快乐”这样的宏观问题的调控下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虽然上完了,可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我想,遗憾永远都会存在,但绝对不会是同样的遗憾!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四篇】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本课时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质疑、朗读、感悟等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进而明白道理。
背景材料。
由于本班学生平时对古代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好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上课时勇敢、大胆地质疑。
课堂实录。
〖片段一〗。
生:我想知道这只大雁为什么听到拉弓的声音就自己掉下来了呢?
生:我想知道更羸是怎么判断这只大雁受了箭伤、孤单失群?
生:为什么更羸明明知道大雁受伤了,还要去射它呢?
生:为什么魏王一开始不相信更羸说的话,后来又相信了呢?
生:……。
师:老师非常高兴,经过这一、两年的学习,你们的质疑问难能力提高了。“善于思考”,我相信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会更快、更深。
反思: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抛给学生。亲切随和的话语,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从题目入手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我始终认为,开启学生知智慧的大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告诉他们答案更有效。
〖片段二〗。
师:同学们,你们相信可以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这样的事?
生:不信。
师:魏王也不相信。听了更羸的话,他有什么反映?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直喊:“我来,我来。”师指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魏王说的话。)。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到魏王的怀疑。
(再次指名朗读)。
师:请注意,这时候魏王是用疑惑的语气在问更羸。你对事情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你会怎么说?请你试着用疑惑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学生与同桌练习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哪位大王愿意再来试一试啊?
(学生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看得出你对更羸的话是半信半疑。让我们也学着他这样朗读吧。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五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赢善于观察、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赢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课时。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直往上飞”的“直”表示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的。
“直掉下来”的“直”表示“垂直。”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六篇】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
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
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
学生的作息时间。
商场开门、关门时间。
火车晚点。
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
3.p61“做一做”(感受时间的长短)。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一年级认识的基本上都是时刻,在这儿逐渐渗透时间段的知识,为下面教学时间的计算做准备。
第1题,让学生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钟的长度观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1分=60秒的关系。
第2题,1分钟能做什么,教材中列举了四个平时学生生活中1分钟活动的例子,并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如1分钟能从哪儿走到哪儿,1分钟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远,等等。通过这些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体验1分钟的长度。1秒比较短,学生不太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模仿着秒针的节奏念一下。
实际教学时,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
(二)简单的时间计算。
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计算2时等于多少分时,由于还没学习这样的乘法,所以,学生用加法计算即可。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2.例2(一般的计算)。
(1)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5计算。
(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习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如6时40分至7时20分是多少分。
3.p62“做一做”
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间的换算。
4.练习十四。
第1题,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2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如第1小题,只要知道90秒比1分多,不到2分,就可以了。
第3题,实践调查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许多常识,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题,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
第5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6题,估计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7题,实际调查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可以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节目进行调查,教材中要求调查起始时刻,还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时间段。
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
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第10题,作为一个常识,使学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运用比秒更小的单位,只要学生能通过时间的比较知道谁比谁跑得更快就可以了,至于这个单位是100进制之类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
五、教学建议。
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七篇】
陈朝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3、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黑龙江的伊春市,有一座风景如画的山,名叫五花山。想不想欣赏那里的美景。生齐说:想。那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播放课件:五花山风景。
看了五花山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
师:答案在哪里呢?生:在课文中。
师:怎样才能找到答案呢?生: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出示词语。
绿油彩。
染绿。
秋霜。
一簇簇。
紫绒幕布。
五颜六色(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现在知道为什么叫五花山了吗?课文里有一句话已经最能“概括”说明为什么称之为五花山的句子。快,拿起笔来,把它画下来。
3、反馈并出示句子: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指名读,齐读。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五颜六色)你能给五颜六色换个词吗?(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五颜六色是形容五花山哪个季节的?(秋天)。
三、品读课文重点段落。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秋天的五花山有哪些颜色?圈出来。指生说。
生: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紫红,翠绿。
2、你喜欢什么颜色,用横线划出句子自己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
按顺序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金黄色:
这样耀眼、明亮的金黄色,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阳光)在凉爽的秋天,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温暖,舒适)。真的是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吗?(不是),这是作者的想象。看到的景色,再加上想象,语句是不是更生动形象了?(是)。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多人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一阵刺眼;从你朗读中我感觉眼睛都睁不开来了;从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温暖和舒适。。。。。。)。
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指名喜欢这个颜色的学生读)。
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样丰收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你的喜悦吧指名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真觉得你就想马上去采摘这些果子啦。)。
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用了比喻写的非常生动,写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男生齐读)。
紫红紫红: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这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注意重复紫红这个词还有幕布,可提醒学生。颜色浓烈)。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
(你读的让我真觉得眼前一片红啊)。
翠绿:
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能读一读吗?
我听出来了,你读的非常坚定,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读啊?(松柏不畏严寒)。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
引读,所以这所有颜色融为一片就是五颜六色了。
学到这儿大家想不想再亲眼看看五花山的美景,请大家欣赏摄影家相机下的五花山,播放课件。
五花山美不美?作家写的美,摄影家拍的美,相信我们能读的更美。师配乐范读——指名配乐读。
四、比较学习春、夏。
2、3两段找一找(共同点:绿)。
那这两种绿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春天。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出示课件)。
1、春天的五花山什么颜色的?(淡淡的绿,嫩嫩的黄)板书:绿中透黄。
出示: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就像(刚出生的娃娃)。
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吗?(指名)(从你的朗读中我好期待春天快点来啊。。。)女生读。
2、夏天的五花山是什么颜色的?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带着清凉的感觉,齐读这一段。
四、拓展延伸,安排小练笔。
五花山的春天淡淡的绿,夏天浓浓的绿,秋天五颜六色,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出示几张冬天的图片)请你展开想象写写五花山的冬天。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
好像。
下过一场大雪,有的树林变成了。
远远望去就像。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挑战写两句哦!
汇报交流。
送一个词给冬天的五花山——板书:冰天雪地。
五、总结,齐读全文。
同学们,是什么让五花山这么神奇?(大自然)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大自然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做个大自然的忠实粉丝。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五花山。
秋天。
五颜六色。
春天。
淡淡的绿。
夏天。
浓浓的绿。
惊弓之鸟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第八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摘抄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请思路,悟读一、二自然段,学习生字。
一、唤起情感,引入课题。
1.阅读“资料袋”中的文字。
2.交流自己手机到的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同桌互读,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心情。
找风筝。
4.作者在描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时,重点写了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读后汇报,教师归纳板书:快活、兴奋、着急、难过。
三、学习第二段。
1.做风筝的快乐在哪里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他们的快活。
2.汇报。(小黑板上标注重点词语)精心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
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精心”是什么意思?
“憧憬”是什么意思?(师:查字典是理解词语的一个重要方法)文中的孩子们“憧憬”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憧憬吗?(联系生活体验也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
“依然”是什么意思?(师:理解词语还可以联系上下文。)。
3.为什么我们精心做着风筝,把它叫着“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引读:“我们精心做着……写在上面”。
1、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
2、因为风筝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
3、因为风筝给我们的梦想带来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
4.现在大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把他们的憧憬和希望读出来。
自由练习。
指名读。评议。
齐读。
四、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五、作业。
继续练读课文,重点读你特别喜欢的部分,明天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感悟“我们”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一、复习。
1.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读好“磨坊”。
2.指出在写字作业中写错的地方。重点:命、丧。
二、学习“放风筝”部分。
师:几根细苇,几张纸,带着几许幸福的憧憬,我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做了一只满载希望的风筝。风筝做好了,这时你最想做什么呢?那几个小伙伴在放风筝时有哪些快乐呢?请同学们用上一节课的方法自学3、4自然段“放风筝”部分。
1.自学提示:
(1)找出描写心情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心情。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
相机出示句子:
(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着,我们快活地喊着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心情怎样?(板书:快活)。
朗读指导:
a.快乐的读。
b.指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抓住。
这两个词再来快乐地读一读。(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c.他们拼命地奔跑,快活地喊叫,你觉得他们会在喊叫些什么呢?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学生表演读)。
d.师:让我们一起来快活地喊一喊吧!
(引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生交流)。
(全体起立)学生自由呼喊,快乐的呼喊。
填空: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____也飞起来了。
(心、希望、快乐、梦想…………)。
是啊,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也都飞起来了,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那么高!”
听了这话,你有什么想法?(高兴、自豪、得意板书:自豪)。
(2)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从……到……还是……)。
让我们带着感情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4.提示:从图上也能看出他们的快乐吗?(表情、动作)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吗?(笑逐颜开、手舞足蹈等)。
5.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优美的样子,找到后多读几遍。
(1)一人用手托着,另一人用手牵这会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一声发“放”那线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学习(凌空飞起)a凌:读音b意思c轮读、评价、指导。
(2)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着,我们快活地喊着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
学习(翩翩起舞)翩:读音从字形上理解意思。
6.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快乐地、自豪地读好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前两句话。
三、学习“找风筝”部分。
小朋友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呢?请赶快自己读一读4-5自然段。找出描写我们心情变化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
相机出示句子。
句子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心情变得怎样了?(板书:着急)哪里体现出来了?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师评:是啊,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受了!
千呼万唤:一次次,一声声地呼唤。
(帮助理解“千呼万唤”)此时,他们又会呼唤什么呢?你来呼一呼,唤一唤。
具体操作:
一生呼唤后,师评:你这是千呼万唤吗?这是“一呼两唤”!谁再来“千呼万唤”?生唤。(次数增多了。)有进步!可是此时,呼唤的只是你一个人吗?不。是所有的小伙伴。那让我们一齐来唤一唤吧。
同学们,大家千呼万唤,想唤回什么呢?(风筝、快乐、自豪)。
句子2.我们都哭了,我在田野里找了半个下午也不见踪影。心情又是怎样的?(板书:伤心)。
句子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用垂头丧气造句。
4.拓展:不过是一只很普通的风筝,然而却让小伙伴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你认为他们有希望找到“幸福鸟”吗?(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找到了,幸福鸟就在水磨房旁边没找到)。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出示句子: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那”儿指什么地方?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动,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师:那么我们充满希望(板书:充满希望)地来读读--(引读--一抬头……)。
指导读,读出充满希望的语气。
5.师:你们仅仅在找一只风筝吗?还在寻找什么呢?
(不仅仅只是为了寻找一只风筝,我们是在寻找幸福鸟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和憧憬,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四、布置作业: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续写。
板书:
10风筝。
做风筝。
快活自豪。
放风筝。
找风筝着急伤心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