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人民幸福感。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1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
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8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长:罗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20年是红河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双重"大考",州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州委"13611"工作思路和"六个大抓"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们认真落实"四个聚焦",攻坚克难,全州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布朗族、拉祜族两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困扰红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成为红河新州情。
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我们坚定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力以赴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较早实现州内确诊、疑似病例"双清零";坚决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国门管控,完善防疫设施,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94名医务工作者千里驰援湖北、载誉而归,与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奋力谱写了伟大抗疫精神的红河担当。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我们扎实推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安排亿元保障稳增长促发展12条措施落地见效,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及产业建设,集中开工6批次517个重点项目,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全州招商引资获全省第二名,"旅游革命"获评全省第二名奖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我们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好污染防治"六个标志性战役",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蒙自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13个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红河州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金平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
民生保障有效提升。我们坚持以强有力措施对冲疫情对民生保障的冲击,将万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开展临时救助万人,专项招聘教师、医务工作者3355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红河州中医医院组建挂牌,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实现招生,州一中、建水一中、建水实验中学高考质量获得社会高度评价;在疫情影响情况下,2020年度十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面完成。
重点工作亮点纷呈。我们竭尽全力推进各领域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红河蒙自机场获批开工建设,召泸、元蔓(红河至元阳段)、蒙屏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远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弥勒市、建水县分别创建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城市更新、国土绿化等现场推进会在我州召开。
"十三五"期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弘扬"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的新时代红河精神,提振"天天抓实、月月抓紧"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全州发展质量持续优化、争先奋进势头更加强劲、人民获得感更加充裕,"十三五"规划4类28项发展指标基本实现。过去的五年:
--是红河奋力实现赶超跨越的五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是2015年的倍;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5万元,年均增长%;经济总量自2016年起稳居全省第三,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较2015年分别增长、倍。
--是红河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加速成型。13条在建高速公路中8条建成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大关;准轨铁路通车里程317公里,实现了高铁"零"的突破;两个支线机场及弥勒通用机场建设进展顺利。"水网"基础持续夯实。建成重点水源工程16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804件,受益人口万人。"能源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建成风光水电项目48个,新建及改扩建44座35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建成成品油管道公里,实现天然气管道通气。"信息网"基础不断加强。光缆总长较2015年提高116%,完成5G基站安装984个,建成华为红河州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物流网"更加高效。物流服务覆盖面超过90%,快递业务量从2015年的万件增加到万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倍。
--是红河产业培育实绩明显的五年。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发展万亩以上产业带52个,9个农产品先后被评为云南绿色食品"10大名品",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建设稳步推进,9个县市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业总产值较2015年增加亿元。工业发展优势不断巩固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非烟工业占比由%上升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9%提高到%。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和%;2020年电商交易额达亿元。
--是红河城乡区域实现统筹协调新发展的五年。融入滇中开创新局面。建成滇中高速公路6条218公里,开通昆明至蒙自至河口"复兴号"动车,北部7县市纳入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加工及文化旅游等产业与滇中其余州市联系更加紧密。南北联动取得新进展。实施6条南部高速公路建设,预计南部6县地区生产总值较2015年增长%,滇南中心城市引领南北协调发展、重点园区联动南北产业建设的格局初步形成,河口、屏边两县先后荣获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新型城镇化实现新突破。全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建水、石屏、屏边3县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元阳哈尼梯田小镇、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等8个特色小镇连续获得省级奖补。"一体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个开蒙半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弥泸一体化"、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哈尼梯田遗产区共同保护开发统筹推进。
--是红河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万亩,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30余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污染治理更加有效。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全面整改落实,淘汰鼓风炉、废渣清运行动、淘汰黄标车等工作扎实有效,异龙湖提前两年摘除劣Ⅴ类水质帽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土绿化、城市面山通道生态修复等工作稳步推进,建成15个城市森林(湿地)公园并向公众开放,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47%提高到%,先后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等。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获评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个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开远热电气循环利用产业园等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云锡锡冶炼退城入园搬迁改造及弥勒甸溪河、建水五龙湖、开远凤凰生态公园治理等项目成为生态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是红河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全面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全州营商环境全省排位大幅跃升,"营改增"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完成中央和省部署改革事项2043项,获中央和省授权改革试点116个。创新型红河建设加快推进。浙江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取得新进展,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8家。开放发展实现重大突破。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完成试点任务95项,注册企业1954户,挂牌以来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蒙自经开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红河综保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全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较"十二五"增长倍。
--是红河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的五年。就业保障更加有力。全州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万个。教育体育质量显著提升。13县市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基础教育"三率"较2015年分别提高、、个百分点。卫生健康条件持续改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较"十二五"末增加211个、床位增加6059张,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岁提高到岁,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博物馆、图书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打造了《哈尼古歌》等百余部优秀文艺作品,"阿者科计划"荣获教育部十大扶贫案例。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参保计划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标准不断提高;新建城市养老机构5个、敬老院27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7个;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64477套,开展老旧小区改造48170户。累计投入民生资金亿元,占地方财力的七成以上。
--是红河民族团结进步长足发展的五年。我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屏边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成"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全国教育整顿试点任务,政府系统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制定和修订11部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2部政府规章;完成蒙自市文澜镇街道析置、12个乡撤乡设镇以及6个镇撤镇设街道工作;扫黑除恶、反恐安边、禁毒防艾、命案侦防及打击走私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元阳、绿春、金平等6县市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大力支持配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蒙自市、开远市创成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加快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建设,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持续强化产业支撑作用;必须坚持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高水平沿边开发开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州,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十三五"发展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族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广大医务人员,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五年来无私帮助红河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及各对口区,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红河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州总体上仍然属于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区域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增加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与全国差距较大,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亟待加快,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强有力支撑,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三是开放发展势能亟待加快转化为发展动能。开放效益与全州基础条件不匹配、开放发展制度创新不够、用好用活开发开放政策不到位,开放发展潜力亟待释放。四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弱项。总体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五是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公共服务及民生保障与人民期盼存在差距,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与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存在差距。六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州、县两级财政困难状况尚未根本缓解,支出结构有待优化,资金使用绩效不高,债务风险化解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必须立足"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奋力开启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强州、乡村振兴富州、绿色生态靓州、沿边开放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建成云南绿色发展的增长极、沿边开放的新高地,全面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目标及2035年远景目标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的质量、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边疆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引领边疆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作出更大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体现红河担当;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沿边开放新高地,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凸显红河地位;城乡区域发展呈现新面貌,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精神文明共建、文明成果共享局面进一步形成,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铸牢;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实现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到二〇三五年,全州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均衡,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沿边开放新高地全面形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不断满足,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围绕上述目标,"十四五"期间,对标州委规划建议,州政府将围绕规划纲要,抓实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一是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健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教育常态化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力争各县市全部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是加快推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强国门城市、边境城镇、抵边村镇和抵边通道建设,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为重点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二)奋力开启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是持续推进保护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二是持续推进发展优化。着力擦亮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推动"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三是持续推进治污有效。实施生态富民、土壤污染防治等行动,打好"六个标志性战役",推动开远解化厂、红磷厂等退城入园。四是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和生态家园建设。实施公园城市和生态家园建设行动,持续开展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等创建,努力把所有县城建成公园城市,把更多乡村建成生态家园。
(三)全力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一是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全面落实改革试点任务,加快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和跨境电商物流"四大重点产业"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两番。二是推动"三区"联动、"县市区融合"发展。优化整合"三区"政策、产业等要素,推动"三区"与蒙自、个旧、开远3市和河口县一体化融合、同城化发展,与13县市实现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三是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围绕"八个跨境"要求,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口岸综合体,力争建设绿春县平河省级口岸;高质量办好中越边交会,促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着力畅通内外循环通道,打造产业循环载体,提升循环供给质量,增强循环动力,建设一批要素市场及重点产品交易平台、交易中心。二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巩固提升传统消费,有序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全面优化消费环境。三是拓展投资空间和效能。持续推进"两新一重"建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规范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壮大支柱产业。全产业链巩固红河烟草产业支柱地位,推动红河卷烟厂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壮大先进制造业,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绿色铝材、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有色金属向新材料产业延伸,打造世界级锡产业集群、铜基材料产业基地、有色金属供应链平台、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打好"绿色食品牌",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面落实"一二三"行动,打造蔬菜、水果、花卉等六大产业。二是发展优势产业。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发展终端设备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打好"绿色能源牌",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做强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谋划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天然氧吧"质量、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大健康服务业,加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三是巩固提升红河工业发展优势。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工业集群化联动发展,确保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水平。四是加快推进"数字红河"建设。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推进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应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城市。
(六)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着力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龙头,以"弥泸一体化"和建水石屏"一湖两城"为两翼,以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为前沿,以哈尼梯田遗产区为名片,以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村寨为节点,以昆河经济走廊发展带、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布局。二是推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统筹优化全州生产力布局,做强"中心"、做大"两翼"、做活"前沿"、做靓"名片"、做美城乡、做优"四带",开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三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深化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加快北部7县市融入滇中城市群,实施"以北带南人才培育"等行动计划。四是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加快滇南中心城市"五个一体化"和"六个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城镇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发展特色小镇和小集镇。
(七)持续构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4G信号补盲提速、5G网络覆盖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平台建设,加快交通、能源、物流、水利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实施机场、公路、铁路、航运以及综合交通枢纽、滇南中心城市快捷通道等重大项目,加快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三是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抢抓"兴水润滇"工程建设机遇,推动滇中引水(红河段)、哈尼梯田补水、滇南中心城市水资源配置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实施弥泸、石屏、红河谷大型灌区建设和蒙开个大型灌区续建项目。四是完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适度开发新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施天然气支线管道和红河州应急气源储备中心等项目,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八)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扎实推进"四个专项行动",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扶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建设,力争7个脱贫县全部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二是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北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山区综合开发建设,统筹抓好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六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加快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强州。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乡村规划,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文明新风创建活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四是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等改革,稳步推进供销综合改革。
(九)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一是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统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建设以及文明创建工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支持蒙自、开远、弥勒等县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全媒体传播、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提升改造,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数字化。三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旅游+"战略,落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强文化、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推动文化、旅游、生态、康养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州。
(十)深入推动改革创新。一是推进创新型红河建设。加快浙江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及国家创新型县市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发挥企业创新创造主体作用,完善创新投入、人才培养等机制,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二是推进制度机制改革创新。完善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深化产权制度、实体经济用地等改革,促进要素高速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精简审批事项,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十一)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挖掘内需潜力带动就业,加大应用技术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二是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巩固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支持红河学院建设一流"国门大学";探索体教融合发展,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强州。三是实施健康红河行动。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推进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加快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
(十二)奋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二是加快建设法治红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红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是全力构筑平安红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深化强边固防,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红河模式";建立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四是加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生态、公共卫生等安全,重点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1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适应后疫情时代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根本"规律性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决策部署,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提升红河发展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183万吨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级下达目标。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抓好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切实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全力以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折不扣落实"五个管住"要求,高质量建设物防、技防设施,对入境人员实行"三个100%"查验措施和"四个一律"防控措施,严厉打击偷越国境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和物资保障体系,完成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心和"双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压实属地化管理责任,深入开展省外入州人员排查,抓实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落地,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全批次、全链条、全过程管控,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二是不折不扣推动"六稳""六保"措施落地。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计划"及转移就业农民工稳岗转岗服务,确保培训农村劳动力20万人次以上;全面开展清欠工作"回头看",落实"一企一策""一线调度服务"精准帮扶政策,打通涉企稳岗就业补贴、金融贷款支持等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稳住企业发展预期;压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保障粮价稳定和市场供给;用好用活中央推行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专项行动",编制实施红河州"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规划,强化政策持续稳定和兑现落地,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责任、政策、监管、帮扶工作体系,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及产业增收带贫、扶贫项目长效运行监管等机制,推广使用"找政府"App救助平台,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以及扶智扶志等机制,系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脱贫产业后续巩固及消费帮扶、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二是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引领。统筹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完善和规范龙头企业绑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定贫困农户"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力争每个乡镇建设1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全力争取元阳、红河、金平、绿春4县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泸西、石屏、屏边3县纳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广大乡村成为和谐平安的温暖家园。三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抓实村庄规划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统筹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落实"大抓电商"行动计划,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推动一批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到村物流点和3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
(三)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动泸西县、建水县创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力争蒙自市、建水县、开远市进入全省10个乡村振兴示范园区建设名单;聚焦种业、电商两端,推进梯田红米、蔬菜、花卉等种质资源创新及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农村电商综合示范建设;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发展方向,加强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设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确保完成烤烟收购万担,完成红河花卉和梯田红米2个区域公用品牌规划,争取更多红河特色农产品入选云南绿色食品"10大名品";着力建设20个省级重点产业基地。二是加速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建设进度,确保润鑫5万吨产能置换技术升级绿色铝项目、中铝50万吨电解铝项目竣工投产,力促涌顺新增15万吨高端铝合金项目启动建设,启动红河州化工园区规划建设。推动弥勒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建设,实施温氏家禽屠宰加工项目,力争金锣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精深加工项目上半年竣工投产,促成山东天同食品项目落地建设;推动石屏豆腐等豆制品产业多样化、高端化发展,引导蒙自过桥米线产业化发展,促进南部山区茶产业发展。推动"一部手机游云南"州市管理运用平台试点率先落地,加快旅游大数据中心、河口国际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建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AAAA级以上景区和特色小镇数字化改造,启动建水西庄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等10个滇南"最美乡愁之旅"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哈尼梯田AAAAA级景区创建步伐,全力打造建成具有红河特色的半山酒店,推动弥勒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力争新增3个以上AAAA级景区。三是加快重塑支柱产业。推动有色金属、烟草、化工以及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促云锡年产万吨铜冶炼升级改造、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等项目达产达效,力争新东旭年产6万吨纺织服装建设项目一期、红河雄风易地搬迁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开远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以晴集团集群配套、红钢100万吨技改扩能等项目,加快推进时骏整车生产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实现产品下线。着力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推动建水工业园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浙江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专精特新、成长型中小企业、民营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培育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0户,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四是推动高质量供给与新需求高效衔接。着力夯实循环畅通基础,进一步完善物流通道和物流基础设施,实施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二期、蒙自大物流园及一批多式联运通道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拓展循环畅通空间,加快数字技术运用及数字经济发展,实施金融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推进交通领域移动支付全覆盖。着力开拓循环畅通市场,打造一批商业步行、特色美食街区及夜市经济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引导房地产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循环畅通活力,深入落实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等政策,推动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新需求。
(四)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力促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新进展。加快推进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建个元、蔓金高速公路上半年全线建成通车,扎实做好"互联互通"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河口至马关、开远至建水、屏边至河口等高速公路项目年内开工;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建设,确保元阳民用机场年内开工建设、弥勒通用机场建成试飞;力争弥蒙铁路年内建成,做好蒙自至文山、普洱至蒙自铁路以及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铁路专用线、蒙自经开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实施一批通乡镇、通自然村道路提质改造工作。二是力促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开工石屏灌区、弥勒龙泉水库等49件重点水网工程,加快推进弥泸灌区、蒙自长桥海扩建、个旧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容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红河谷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建水大田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下闸蓄水验收,确保全年新增蓄水库容1028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937万立方米以上。三是力促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工建设开远仙人洞坡、个旧猴子山、泸西永宁等5个风电基地,建成红河州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进玛玉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设;确保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泸西至弥勒至开远(弥勒至开远段)、蒙自雨过铺至老寨乡、开远至蒙自天然气管道建成投运。四是力促新基建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实施国家第6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2700个5G基站,实现县城核心区域5G网络覆盖;抓紧筹划建设数字经济项目库,举办红河数字经济生态论坛,高质量建设"数说红河"展厅,确保列入全省新基建计划的21个项目启动建设;推进实施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润鑫铝业、云锡锡冶炼等智能化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无人车间、无人生产线。
(五)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以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全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力争2021年底基本完成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成州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立滇南中心城市及"弥泸一体化"、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发展机制;聚焦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四个同城化,实施开蒙快捷通道、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项目,启动红河大道、个屯一级公路取消收费工作。二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研究建立城市更新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稳步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试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确保个旧、开远、蒙自、弥勒4市城市建成区累计建成海绵城市5平方公里以上;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实施80个城市道路、排水、灯光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水平。持续开展治脏治乱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治理城市私搭乱建等行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实现蒙自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建成1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
(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加快推动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土地要素供应链责任落实机制,深化实体经济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及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向乡镇拓展,推动国有企业新一轮转型升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整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二是加快释放开放平台优势。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历史性机遇,加快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建设,深入开展差异化探索,持续推进147项试点任务,开工建设数字自贸、纺织加工园区二期、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智慧管理平台,确保建成边民互市贸易区块链供求信息撮合交易平台、综合服务中心展示平台;着力促进红河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实施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项目,加快打造制造业中心、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力争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8%;持续推动蒙自经开区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三是夯实高质量国内国际双循环基础。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创新实施"三区"联动、"县市区融合",全力做好第21届中越边交会筹备工作,加快构建以"三区"联动为主导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充分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平行汽车进口试点,完善口岸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金水河国家级口岸升级为国际口岸工作,力争中国坝洒至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探索"互联网+边民互市"新模式,加快推进河口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打好招商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拓展与华为、金锣等企业合作空间,积极争取魏桥集团在红河布局新产能,推进融创集团、江楠集团及正邦集团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七)持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着力推动"森林红河"建设。全面启动"林长制",持续开展森林资源管护、资源综合执法及数字智慧森林建设等9项行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城市面山通道绿化美化等8大工程,力争全州森林覆盖率达%。二是着力推动水污染综合防治。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打好以异龙湖为重点的河(湖)库水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启动蒙自"两河"等一批水资源配置、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乍甸河、沙甸河等流域综合整治,持续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力争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平方公里以上,北部7县市全面建成节水型城市。三是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擦亮中国"天然氧吧州"名片,谋划推动"天然氧吧+大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建材行业、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全面推行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防治标准,排查清理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大气污染源和整治盲点,确保滇南中心城市控制在30微克/m3以下。四是着力加强耕地保护。深入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整改补划,补充耕地垦造水田5100亩;抓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持续深化土地污染综合防治,确保国家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的40个点位整治工作全面完成。五是着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落实"绿色制造"政策,引导企业争创国家及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巩固提升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研究制定全州生态公园管理管护办法,开展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弥勒甸溪河湿地公园、太平湖森林公园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推动石屏、开远、河口等县市开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国家森林城市、红河国家公园创建;全力做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保障工作,力争哈尼梯田、大围山等列入会议参观考察点,借助平台展示红河绿色发展成果。
(八)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新建高中收尾工程,巩固普通高中扩规提质成果,确保实现"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全覆盖,推动州职教园区集中统一管理;持续发展群众体育及竞技体育,推动公共体育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在各县市城区基本建成"15分钟健身圈";深入实施健康红河行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智慧医疗"建设项目,推进弥勒市人民医院、河口县国门医院建设,统筹谋划州中医医院建设发展,加快建设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力促州妇女儿童医院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各建设1座以上庭院剧场;全面实施"书香红河"建设,充分发挥秋雨书院等文化地标作用,确保红河书院正式投入使用;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实施州级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智慧化监测监管平台建设二期项目。二是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力争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84万人以上,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37万人。三是持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存量问题整改,全面完成2021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扎实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确保超额完成年度改造任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放城镇住房保障租赁补贴5000户。
办好十项惠民便民实事: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二是新建万座农村厕所。三是改造老旧小区万户以上。四是完成20个"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幼儿园项目建设,新增学前教育学位6000个;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3700个。五是新建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六是推进4400座洗手设施维护管理、改造升级。七是开展900场次文化惠民演出。八是全州28所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九是建成45个乡镇卫生院慢病中心、8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十是完成80个主城区(建成区)农贸市场达标整治。
(九)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一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强化新时代强边固防工作,深入开展边境地区大清查、大排查、大盘查专项行动;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调整改革,协调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国防教育、退役军人保障及双拥共建等工作;全面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由创建模式向示范模式转变,抓实中央、省宗教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和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推进元阳县、河口县等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做好债务风险预警及防控工作,确保州、县两级政府债务风险稳定可控,开展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实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坚决打赢建党100周年以及COP15重大安保维稳攻坚战;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实施"雪亮工程",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和各类犯罪活动,积极开展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地震知识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实施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项目,确保年内实现地震预警能力。三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部署应用全省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申办受理系统,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最多跑一次"。四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编制实施新一轮法治政府建设规划,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宪法》《民法典》等重点,全面启动"八五"普法;着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系统迁移上云,拓展"一部手机办事通"运用;启动实施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确保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五是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抓工作、谋发展;依法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紧盯公共资金、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等风险点以及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不断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体制机制,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锤炼州委倡导的"七种作风",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有为政府。
各位代表!蓝图始于奋斗,发展只待朝夕。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以新时代"红河奔腾、奋勇争先"的红河精神凝聚发展动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推动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建设、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