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大园区规模,做强主导产业,是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推动X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X是X省重要的化工、能源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扎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有基础、有条件。近年来,X通过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在新发展阶段,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定位,统筹推进X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X园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核心创新力不强
X产业园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仍存在不足,多数产业园缺乏有效构建技术与人才分享的技术研发孵化器、实验室或服务平台。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含量低,抗风险的能力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创新型企业数量少,全州产业园区内仅有35户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为一般生产类、加工类企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总体规模偏少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集成攻关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三是产业园内人才培训机构少,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受限,科技招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产业发展模式的市场化运作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弱。
(二)产业链条协调性不够
X部分产业园区存在“重企业、轻产业”现象,没有形成专业分工,企业各自为政,未能形成上下游合作的整体力量。当前,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技术积累、要素集聚和所处价值链位置不足以持续支撑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园区经济规模不大。X园区经济体量偏小,合并后的X经开区X综保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9.7亿元,尚未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X产业园区现有工业企业497户,规上企业210户,工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仅有4家,产业园区产值对全州GDP贡献率有待加强。二是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产业联动发展不足。如X产业园区都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X都有生物医药产业;X都有豆制品产业,同质企业之间缺少联合联动机制。三是产业生态链短,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居多,市场附加值小,抗风险能力弱,南部六县除河口外,均没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园区经济南北发展差距大,各产业园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园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联动性有待增强。
(三)资源能源绿色度不足
X产业园区主要以有色金属、煤化工、消费品加工业为主,2023年规模以上园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25.77万吨标准煤,以同比下降5.4%的能耗消费,支持工业同比0.5%的增加值,呈现出园区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的不匹配现象。随着泸西启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每年193万吨绿色铝产能项目的加快推进,以及其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园区用电需求将会快速增长,X资源能源消费大、增速快及环保压力加大的总体趋势将会长期存在。产业园区经济效益提升和绿色低碳环保之间的矛盾亟待破解。
(四)设施建设开放面不广
X产业园区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投资主体较为单一,政府投资居多,企业机构、社会团体、民间投资偏少,产业园区建设开放面狭窄。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园区不同程度存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导致基础设施水平偏低,配套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与产业园区发展相匹配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较为缺失,特别在物流方面,运输成本高、风险大、运力弱,现有的物流运输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园区物流需求。二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吃、住、行、教育、餐饮、商超、娱乐等生活设施建设滞后,公交通行、员工住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仍为短板,存在产业园区空心化、阶段性拥堵、假日空城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X产业园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和服务功能发挥。
(五)人才激励共享性不高
X产业园区仍存在对人才不够重视的现象,缺乏对人才的有效开发培训和良好待遇,人才价值与公司效益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匹配度不高,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效益发挥不足。产业园区不同程度存在用工难问题,中高级技术人才数量比较稀缺。目前,仅有X、个旧产业园区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过40%,其余产业园区均在10%以下,产业园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制约了人才效益最大化。二是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技术工人,因工资待遇、生产环境、个人生活习惯等原因,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说明X产业园区的人才激励共享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的良好态势仍在努力构建之中。
二、推进X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体制机制激励创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创新的作用就越重要。一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商的合作体系,推动建设公共实验室、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检测中心,积极制定和出台差异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以多种方式给予优秀园区企业研发扶持。二要逐步汇集合力,激励园区企业和各类高校、科技开发机构全方位交流互鉴,推动科研向生产一线转化。三要大力推动产业园区科技交流,促进不同产业园区多领域交流,增强远距离技术协助,充分运用东部地区的创新成果实现互惠互利成效,有效提升产业园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注重产业联动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运用,全面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才能发挥产业园区各企业供需双方的巨大潜力。一要立足全州及各县(市)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认真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谋划产业园区结构,确立核心企业和辅助产业配比,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做到差异化发展,补齐产业链条和新增特色产业链。二要形成区域内多产业链建构和产业链延伸,从中逐步做强现有的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和壮大中小企业,集中优势力量、集聚科技攻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园区企业。三要聚焦X确定的12条产业链方向,开展重点招商引资。资源型产业园区,应突出基础性、创新性建成新兴产业链,招入具备优势竞争力的引领型企业。具备核心企业支撑的产业园区,应聚焦主要产业链条的短板弱项进行增补,引导园区企业由单向度生产向全产业链生产转变,推动科技、资金、信息、品牌等要素融合发展。
(三)坚持低碳环保助推绿色发展
发展园区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产业园区发展方式变革的重点,还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一要坚持绿色招商,严把产业园区企业入口关,坚持绿色低碳标准,对入园企业实施严格环评考察以及高标准的综合测试。二要注重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努力培育“绿色产业链”,加速绿色产业聚集,增强绿色产业效益,确保园区企业生产不触碰生态红线。三要积极采用社会化运作方式推进园区环境保护整治,引导园区企业开展能源重复利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力量,实现园区生产生活环境绿化美化,将产业园区建成绿色环保的“产城”融合示范基地。
(四)引导多元互动促进开放发展
形成全方位高水平的产业园区开放格局,才能有效推进产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更新换代。一要形成多元资金来路、多元投入方式汇集的开放融资模式,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获得产业园区发展资金,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成立相应的财务公司,向社会吸纳发展资本。二要面向市场坚持开放态势,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牵引园区经济良性发展。加强教育、居家、医疗、餐饮、商超、出行等非生产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产业扩容、供给拓新。
(五)增强改革力度实现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目标。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人才价值与企业效益同向提升,促进人才待遇和企业效益双向共享和增益。一要激发人才活力。聘请各类技术专业人士和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充分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创造力,切实把人才资源转变为财富之源。二要大力运用劳动力外包、委托教育、专项提升、技能强化等方法,锻造大量生产技术好、职业品质优、创新意识强的产业园区技术工人,以人才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培养,推动X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