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保密工作调研报告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1590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保密工作调研报告精彩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保密工作调研报告【第一篇】

协议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过协商一致,由乙方向甲方以书面报告或电子文件提供_________研究报告,并依下列条件进行有关市场调研活动:

1、_________.

2、调研项目内容、形式、验收标准和进度要求: _________.

3、协议酬金总金额和支付方式:

本协议酬金总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

协议签订后_________日内甲方付给乙方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预付款;

乙方按照本协议及附件约定如期完成项目并经甲方验收合格后,甲方于验收合格之日起_________日内付清余款。

4、调研项目的进行:

甲方有权对乙方为调研项目所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乙方同意在调研项目进行过程中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

乙方应如实将调研项目的进行情况以及在项目进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及时向甲方报告。

5、调研项目的完成验收:

乙方应按照协议及附件约定的方式及进度进行调研工作,并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按照协议和附件的约定向甲方提交调研报告及有关文件;

甲方在收到乙方调研报告之日起_________日内按照附件一约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但甲方认为调研报告经过补充或修改能够达到约定标准的,乙方应在收到甲方通知之日起_________工作日内按照甲方要求修改完成并提交甲方,否则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6、知识产权及保密条款:

本调研项目的成果特指乙方因完成本协议项下市场调研工作而形成的所有分析报告、分析数据、分析结论归乙方所有,乙方对于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基础数据享有再次使用并提供第三方的权利。甲方不得将上述报告、数据、结论向第三方提供并从中获利,但甲方有权自行使用。

本条第2款()所约定之保密,期限为_________,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保密期限不受本协议有效期的限制。在该保密期限届满后,乙方仍应尊重并保证不侵犯甲方因本调研项目获得之成果及其所附的一切权益。

乙方应告知并以适当方式要求其参与本调研项目之雇员遵守本条规定,若参与本调研项目之雇员违反本条规定,乙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7、保证条款:

乙方保证在为甲方提供服务时,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把该服务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委托第三方。

乙方保证提交甲方之数据、资料及任何信息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其它权益。

8、违约责任:

乙方未按照约定日期完成调研项目并向甲方提交有关文件的,每逾期一天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超过协议约定时间_________日(宽限期)仍未完成项目的,甲方有权解除协议,乙方除退还甲方已付酬金外,还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乙方虽按期完成任务,但提交的结果不符合双方所约定的标准时,若甲方认为调研报告经过补充或修改能够达到约定标准的,乙方应在收到甲方通知之日起_________日(宽限期)内按照甲方要求修改完成并提交甲方,每延期一天,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乙方虽按期或在宽限期内完成任务,但提交的结果不符合双方所约定的标准时,视乙方违约,甲方有权解除协议,乙方除退还甲方已付酬金外,还应向甲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甲方未按照约定向乙方支付调研项目酬金的,每逾期一天,向乙方支付本项调研工作酬金总值_________%的违约金;逾期超过_________日,甲方除继续履行协议外,应向乙方支付本协议酬金总金额_________%的违约金。

9、争议的解决:因本协议引起的一切争议,双方首先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本协议签订地法院提起拆讼。

10、生效及其它事项: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协议签订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于签订之日生效,任何于协议签订前经双方协商但未记载于本协议之事项,对双方皆无约束力。

本协议及其附件对双方具有同等法律约束力,但若附件与本协议相抵触时以本协为准。

本协议包括如下附件:_________

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保密工作调研报告【第二篇】

秘书科职责介绍1、文秘工作。草拟、整理以学校或校领导名义的讲话、致辞、贺信、贺电、报告、汇报、工作总结、工作要点等文字材料;草拟、审核、印发以党办校办名义下发的各类文件。

2、会议记录。收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题,整理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负责相关专题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负责办公室工作会议记录;汇总各类会议签到表。

3、档案工作。负责上级来文、校内请示报告、各类文件、会议记录和纪要、调研报告等办公室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归档,做好校领导相关档案的收集和管理。负责学校党委、行政和党办校办文件的管理和立卷归档等工作。

4、公文处理。负责签收、登记和办理来自学校外部的公文;接收涉密文件、内部明电和传真电文,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做好各种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工作;负责将需督办的公文转交至信息督办科。负责对以学校党委和行政名义上报、下发的各类文件的复核、编号、印制、(上网)等工作;负责校内各部门呈报学校党委、行政的请示、报告等的接收、登记、送阅、落实等工作。

5、机要工作。负责管理机要投递证,邮政机要件收发工作;负责办公室保密工作。

6、开展调研。开展调查研究,为学校党委和行政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资料。

7、信访工作。协助部门领导做好学校信访工作,负责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做好上报、协调、督办、反馈工作。

8、值班安排。负责安排节假日和重要时期领导和有关人员值班,并负责上报有关值班情况。

保密工作调研报告【第三篇】

为切实增强学校安全保密本事,全面完成保密工作任务,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按照市教育局相关文件和我国现行保密法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工作,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为主线,以提高全体教职工保密观念和警觉性为目标,全面落实保密工作各项任务,不断提高保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更好的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向前发展,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当前保密工作新形势,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以法治密的要求,严守国家机密不泄露,用高标准、严要求的实际行动扎实深入到保密工作,推进保密工作取得新成果。

(一)党和国家秘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保守党和国家秘密是我校每一名工作人员和学生的职责和义务。

(二)保守党和国家秘密必须慎之又慎,贯彻组织健全、人员可靠、进取防范的方针。

(三)我校保密工作应遵守既便利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又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经过开展保密工作活动,使保密工作得到成效。在保密工作的过

程当中,提高工作进取性,健全工作机构,完善保密规章制度,落实保密任务,保密管理趋向完善、规范,重视做好保密工作的浓厚氛围和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风尚。

三、组织领导

组长:程浩生市十四中学校长

副组长:高翠玲市十四中学党支部书记

成员:谢惠云市十四中学党支部副书记,

朱宏江市十四中学副校长,

艾合买提〃买买提市十四中学副校长,

冉进勇市十四中学办公室主任,

杨婷市十四中学办公室干事,

李宗乾市十四中学办公室干事

四、保密范围

(一)党总支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作保密事项

(1)未公布的学校统计资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向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报告的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信息;

(3)尚未公开的学校改革方案;

(4)向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报告的反映学校有关问题的文字材料;

(5)反映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意见和提议的调研报告;

(6)上级领导机关发来的文件、秘密文件、密码电报、秘密传真件、内部刊物、内部资料;

(7)其他需要保密的事项和文字材料。

(二)组织工作保密事项

(1)未公布的学校领导班子换届或人事调整意见、方案;

(2)学校领导档案中未经批准不得公开的资料。

(3)未公布的中层领导班子换届或人事调整意见、方案;

(4)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议中涉及对上级的意见,或对本部门领导班子及其工作评价有争议的问题记录和专题报告;

(5)关于干部任免的考察材料,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干部的资料,讨论干部任免的会议纪录,后备干部名册等;

(6)党员和干部的举报、控告、申诉材料等。

(7)上级机关发来的秘密文件、密码电报、秘密传真件、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和部门各种秘密文件、文稿、函件等;

(8)各种重要会议的记录、原始资料等。

(三)人事工作保密事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计划和工资计划。

(2)尚未公布的工资、人事、机构编制、职位职称工作的计划、方案和政策;

(3)尚未出台的事业单位人员的离休、退休、退职政策;

(4)干部录用考试的报审试题、试卷等;

(5)尚未出台的机构改革方案及编制调整方案;

(6)人事工作中不宜公开的事项。

(四)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保密事项

(1)检举揭发校级领导干部或中层领导班子成员中的重要问题的有关事项;

(2)未公布的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正在立案查处的重要违纪案件的具体案情。

(3)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查办涉外案件的决策、方案和案件材料;

(4)在学校范围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或审计调查结果;

(5)审计学校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有关问题的情景和结果;

(6)涉及学校主要领导干部重要问题的审计或审计调查情景和结果;

(7)学校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的对本级预算执行情景的审计结果报告。

(五)保卫工作保密事项

(1)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货币的存放地点、数量、守护运送的安全措施。

(2)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案件,事件的综合情景。

(3)重要的检举揭发材料和检举揭发人的姓名,住址以及可能危害其安全的有关情景。

(4)保卫室负责的重要外宾来校的行程和学校保密工作安排;

(5)学校承办重要会议所制定的保卫工作方案;

(6)保卫室调查和处理的危害国家和学校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案件和事件;

(7)对于在一些时期内调查、掌握和控制的重点人员(包括政治、治安等方面)档案;

(8)在特定时期收集的反映学校师生思想动态的信息;

(9)学校防盗报警装置的设置以及学校巡检系统的布置情景。

(六)共青团工作保密事项

(1)未经校行政批准的共青团干部任免及变动情景;

(2)未经校行政批准的共青团涉外工作的原则方案等;

(3)校行政对共青团工作不宜公开的重要指示和任务;

(4)共青团工作中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保密事项。

(七)学生工作保密事项

(1)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调研报告;

(2)对学生进行违纪处理的相关材料。

(八)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保密事项

(1)学校国有资产的相关数据及统计资料;

(2)上级有关国有资产工作的文件、批复;

(3)学校有关国有资产工作的请示、报告;

(4)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报告及经费分配方案;

(5)仪器设备订购合同。

(九)财务工作保密事项

(1)学校财务预算、决算报表;

(2)年度财政计划。

(3)职工工资、津贴、公积金等数据;

(十)基建处工作保密事项

(1)工程招标文件工程标底、工程预、结算文件;

(2)工程合同、协议等与工程有关的信息。

(十二)科研工作保密事项

(1)未公开的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科技计划项目的推荐、申报、研制等相关工作过程;

(2)网上申报、评审科技项目及相关事宜;

(3)向外供给资料、申请专利、转让技术和信息;

(4)有关科技工作的统计、调查、分析及预测;

(5)科技成果、科技奖励、技术合同等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6)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它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

(十三)教学工作秘密事项

(1)国家、省、市级的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的试卷和评分标准;

(3)学生成绩、毕业鉴定资料;

(4)对学生的学籍处理情景。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岗位保密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要对所属工作人员经常进行保密教育,真正做到业务管到哪里,保密工作也要管到哪里。

2、阅批文件要认真做到“人离文入柜”,“人离门上锁”。阅读完毕的文件、资料随时退还负责人。密码电报及绝密文件要当天退还。对记有秘密事项的笔记本、办公用纸等,要妥善保管,定期清理。

3、参加会议接到的秘密文件、资料,用后要及时交负责人员保管,不准擅自扩大传阅、传达范围。

(二)文印保密工作职责

1、凡带密级文件,没有领导签字不得私自复印;要严格控制份数,复印件要按原件一样管理。

2、严格保管承印的秘密文稿、资料及有秘密资料的磁盘。

3、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打印、复印的涉密文稿的资料不得传播,不得让无关人员阅看,不得私自多印留存。

4、打印的密件废页应及时处理,不得让无关人员阅看。

(三)收发保密工作职责

1、切实做好秘密文件的登记、传递和管理工作。

2、对收件要认真进行核对,及时登记、分发。

3、严格遵守明电明复、密电密复的规定,严禁明密电混用。

4、分发文件要直送有关领导同志签收,不得找人捎带或代收。

5、递送文件要直达收文单位,不得托人捎带,严禁携带机要文件到公共场所。

7、办公室内无人和下班时,要关好窗户,锁好门。

(五)计算机岗位保密工作职责

1、办公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保卫保密措施。

2、凡秘密数据的传输和存贮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录有文件的存储设备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

3、严禁私自将存有涉密文件的数据带出学校,因工作需要必须带出学校的要经领导批准,并有专人妥善保管。

4、涉及国家秘密计算机的教职工,要提高警惕,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自觉做好保密工作。

5、存有文件的计算机如需送到学校外维修时,要将涉密文件拷贝后,对硬盘上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外请人员到学校维修存有涉密文件的计算机。要事先征求有关领导批准,并做相应的技术处理,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以防泄密。

6、禁止用计算机打游戏,以防“计算机病毒感染”。

7、在计算机网络上传递信息,必须明件明传,密件密传,严禁明密混用。

五、具体要求

保密工作调研报告【第四篇】

关键词 审计信息; 披露差异; 原因解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审计业已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成为打击经济犯罪与促进反腐倡廉的重要利器。审计信息作为国家审计成果的载体,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产品,然而多渠道、多层面、多口径披露的审计信息容易造成审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和非一致性,以此造成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错读与误解,进而影响审计机关的公信力。造成审计信息差异的原因是技术性、时间性和口径性等,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和技术加以解决的。

一、对审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认识

审计信息指审计人员在全面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后,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手段,收集与加工处理得出来的各种情报、数据、资料,以及由此形成的委托人需要的反映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概貌的资讯。审计信息是审计工作情况、做法、经验和成果的具体反映,是审计委托人、社会利益相关者和公众了解审计的主要渠道,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广泛性、时效性和可信性等特性。2003年掀起的“审计风暴”,拉开了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帷幕,自此,国家审计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广泛建立起来,审计信息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也越来越发挥着国家审计揭示、抵御、预见等“免疫系统”的功能。

根据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委托关系,公民将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履行其对公民的公共受托责任。然而,信息的不确定和不对称性使得公民难以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国家审计的出现实质上是公民作为委托人,要求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审计信息是审计主体解脱审计责任、向公众披露审计结果的有效途径,对审计主体、被审计人和委托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审计信息必须具有易解读性、可靠性、权威性、公信性、一致性等基本质量要求。如果审计信息达不到这些要求,如审计机关通过不同渠道了同一类审计信息,但内容或形式存在差异,或者审计信息的口径存在非统一性(尽管信息提供者出于不同的信息需求)等,就可能降低审计信息的可读性,损害审计信息的权威性,大大降低了审计系统“免疫系统”的效力。因此,规范审计信息披露与公开对指导审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审计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审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渠道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披露或审计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审计结果公告

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各级审计机关以法定的、专门的渠道,向社会公开有关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内容的专业性公告。其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本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项审计结果;有关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的综合审计结果;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等。

(二)审计“两个报告”制度

“两个报告”分别指《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每年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的,关于上一年度审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结果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作出的审计评价、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依法采取的措施、审计机关提出的改进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工作的建议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等。《审计结果报告》一般不对外或不完全对外,因此它是政府而不是社会公众获取审计信息的渠道,但它是《审计工作报告》的基础。

《审计工作报告》是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审计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其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本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本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纠正和处理情况、审计后政府及各部门(单位)的整改情况、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见以及人大常委会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等。《审计工作报告》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后即视为对外,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审计工作报告》大多在当地媒介体宣传报道,它是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审计状况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全国或地方性审计工作会议

审计署每年在1月和6月召开全国性审计工作会议。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后地方也择机召开地方审计工作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由审计长主持召开,主要内容有:公布截至会议前国家审计结果;回顾总结上年度审计完成工作;研究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确定下阶段审计工作重心;部署下年度具体审计工作。地方审计工作会议亦相同或相似。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要作工作报告,媒体要作新闻宣传,向社会提供一系列相关审计信息,被视为反映审计工作年度发展状况的“窗口”。

(四)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项目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针对某个被审计单位、项目、资金或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所实施的审计,通常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大类。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针对与财政收支有关的事项,对某一个或多个单位、资金或事项所实施的审计性调查活动,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特点。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有:被审计项目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无论是项目审计报告还是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都需要向委托人提交正式书面报告,尽管这些报告一般不对外,但它也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单位输出的审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监督、促进、建设性作用。

(五)审计统计制度

根据国家统计调查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事业单位必须填报专门的业务统计报表并上报统计部门。审计统计报表具体包括《审计情况统计报表》、《财务收支审计报表》、《基本建设审计报表》、《经济责任审计报表》、《审计机构人员报表》等,均为半年报。所统计上报的信息涵盖财务财政收支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果情况;领导人经济责任情况;违纪查处情况;问题整改情况等。部分审计机关的《审计年鉴》也可以纳入审计统计报表制度之中。这些信息大部是对外的,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六)审计机关自办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级审计机关都创办了审计专门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外审计信息,披露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和展示审计主体风采。上述审计信息披露渠道所披露的审计信息大都在审计机关官方网站上反映。目前审计网站越来越快,成为公众了解审计快捷、方便的渠道之一。

(七)其他

除上述外,一些审计机关还建立了审计发言人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审计信息,解释审计政策和审计发展情况,这也是正式的、重要的审计信息披露渠道。

国内外新闻媒介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报道审计、解读审计、建议审计、社会公众点评审计、希望审计等,也构成审计信息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审计信息内容。

三、审计信息不一致成因分析

由于审计信息形成过程复杂,披露的途径亦呈多元性,加之信息使用主体对审计信息提出了各类不同的要求,使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对同一审计内容、不同渠道披露的审计信息存在着若干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截止时间差异

社会公众关注审计结果大都侧重于查处的违规金额和涉案人数,却往往忽视统计的截止时间;另一方面,人们习惯于用年度作为统计的单位,不习惯用其他非整体性时间单位进行统计,但在审计信息中时有非整体性时间单位。例如:刘家义审计长在2011年1月全国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1至11月,审计共查出领导干部对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249亿元,82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465名相关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而2011年6月审计署报送全国人大的《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案件104起,95人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1 10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和审计工作报告中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披露信息的不一致源于数据统计截止日的差异。前者的统计范围是2010年1至11月,后者的统计范围是2010年度,这也是审计工作报告统计数据略大于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中报告的数据的原因。从理论上说,前者是会议信息,后者是正式信息,但在社会公民心目中两者具有相当的统计地位,人们会直观地认为两者的差就是统计年份12月的统计数据,其实并非如此:细细分析起来可以看出两者指标不对应,可能其中还存在前些年份查出的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而在统计年份结案处理等情况,这就容易形成对不上的情况。

(二)统计口径不一致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因统计口径不一致,最后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关于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简称《报告》)和《中国审计年鉴》2010(以下简称《年鉴》)就2009年度审计结果披露存在着出入。《报告》统计显示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119起,《年鉴》统计为658起;《报告》统计已追缴或归还资金亿元,《年鉴》统计为12 亿元;《报告》统计挽回或避免损失亿元,《年鉴》统计为亿元(表1)。

分析对比两种渠道统计数据,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两者统计口径不统一。《报告》由国务院上报全国人大,所反映的仅仅是与财政收支相关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已追回或归还资金和换回或避免损失也仅仅针对重大犯法违规案件,另外统计单位为市和市以上行政单位,并未包括所有县及向县以下延伸性(如乡级)的审计结果。而《年鉴》统计的审计信息包括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数据,既包括与财政收支相关的,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违法乱纪案例,其统计口径显然大于《报告》的统计口径。

(三)审计信息使用主体的差异

《审计工作报告》是由国家各级审计机关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其目的在于强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监督,侧重反映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经审计后政府各部门单位采取的纠正和整改措施,充分体现在政府首脑领导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成效,以及政府接受人大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的态度。《审计结果报告》是由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报告,其目的在于促进各级政府加强对本级财政收支的管理,侧重于向政府揭露和反映各部门单位在组织预算执行或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以及加强和完善预算收支管理的建议。“两个报告”的审计信息使用主体不同,其使用目的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由此产生了审计信息披露内容、形式上的差异。同时,各级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党委和政府需要,整理和提供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所反映经济活动方面的审计或审计调查信息,这些信息因为有特殊的需求,审计机关对有关审计信息进行了特殊的加工处理,它与公开的审计信息存在技术上、时间上、管理上的差异亦在所难免。

(四)保密性范畴的模糊规定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审计信息公开一个重要的审计风险就是涉及保密性原则,而相当一部分审计信息涉及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内容,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衡量是否涉及国家秘密。虽然审计署提到了审计信息保密的问题,却未从根本上对保密的属性进行界定,究竟什么样的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什么样的信息不属于保密范畴,并没有明确的操作标准或细则来划分。于是,审计机关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分开的审计信息进行处理,隐去部分可能泄密的信息,这就造成审计信息不全面不系统,而各级审计机关对把握的尺度不一,容易造成差异性和非平稳性。对于同样的审计信息,不同的审计信息披露渠道对保密性的界定结果可能是明显不同的,如为了保密隐去部分审计数据和情节,就会造成审计信息的详简性、重点性差异,也会导致信息使用者从不同角度的理解。目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中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大多未包涵其列,主要就是保密原则使然,而此类审计信息正是社会公众最愿意了解的。

四、规范审计信息披露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审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只有通过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系统的审计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多渠道公布不一致的现象,进而完善审计信息披露,确保审计信息质量。“依法审计”的概念既包括审计主体依法执行审计公务,也应包括审计主体公开审计信息的行为。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审计公告行为的法律依据,但对于如何公告、什么时间公告、公告内容的界定、公告形式的选择、公告手续、公告责任与追究、公告风险与防范等许多技术、操作与管理层面的诸多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而有些审计机关也没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出本机关适用的审计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规范与机制,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有法必依、有规必遵。对于审计信息公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公开审计信息质量的质疑、对审计信息的不同解读、公开方式的调整、公开风险的控制等,审计主体只能根据先前审计实践的积累、审计人员的自身经验或参照其他政府机关相似情况处理的做法等进行临机解决,因而不具连续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所以,不论审计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还是审计机关相关技术规范、制度的建立健全都势在必行。

(二)加强审计信息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审计信息的差异大多源于管理,加强对审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十分必要和重要。目前审计机关建立健全了审计项目(包括专项审计调查,下同)结果的“三审、三核”(或相类似的质量控制)制度,对审计项目信息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应当将此好的做法延伸到审计信息对外提供或程序之中:对于正规、正式的审计信息(如对于审计结果公告、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等),由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办理,其信息应事前进行从严审验,确保万无一失,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这方面的做法目前是比较成功的;重点是对于非正式、非正规的审计信息披露也要从严把控,如对于媒体宣传报道有关审计事项或人物、宣传审计活动与成果、引用审计机关或人员的审计表述等,要严格审查,特别是对关键数据、重要情节、重点人物等要严格审验,不能允许其自由发挥;许多审计信息的提供与使用要落实责任,以书面形式提交,以便有据可查;对于临时性采访、新闻稿件等要落实专人扎口负责,避免出现不负责的小报记者根据自身需要对审计信息自由剪裁,造成审计不良影响的事件发生;对审计信息风险事件要有预案,及时采取对应,有效处置。总之,对审计信息的管理应做到有制度、有部门、有人员、有检查、有反馈,细致认真,常抓不懈。

(三)合理调整审计信息口径,规范审计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

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的审计信息差异属于技术性差异,但是在信息披露过程难以进行解释,容易被误读误解,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有关审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标准,按照具体操作技术规范执行(经过制定规范标准,即可认为各口径的审计信息是必要的——当然在制定标准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审计信息不同口径统计的指标数,尽量采用信息使用者和公众常用的口径和方式披露审计信息);在执行中要特别注意各口径指标的对应性、可折算性和勾稽关系(可验算性)。具体的思路是,多口径并不可怕,只要保持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协调性、层次性,各口径之间存在良好的平衡关系和可相互验算关系,无明显矛盾或指向不一,这样就不至于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也容易进行技术方面的解释和验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国家审计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审计信息也提出了错综复杂的需求,内容决定形式,多口径、复杂内涵的审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技术和管理范围内。

另外,审计机关规范审计信息披露内容及披露形式也很重要,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加审计信息的容量,提升审计信息的技术含量,进而提高审计信息服务经济社会的效能。如传统的审计信息主要是文字和数据,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普及,审计信息中图片、影像、音响、实物、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的审计信息会逐步增多,比例越来越大,以增加审计信息系统性、全面性、可读性、深刻性和实用性,减少信息使用者自我加工成本和使用成本。

(四)明确保密信息范围,依法披露审计信息

保密是审计人员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也是依法审计的内容之一。执行保密原则应当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审计人员要不折不扣地遵守保密规定,保守在审计活动中知悉的商业机密、组织机密、人事机密。审计信息披露不能牺牲保密原则,必须内外有别,这点目前审计各级审计机关执行得较为成功。但是也不能因为防范审计信息风险而无据扩大保密范围,提升保密级别,将一些本应公开披露的审计信息也列入保密范围而不公开或推迟公开,这样做也同样存在审计主体不作为或滥作为的嫌疑。所以在审计信息管理中,一是必须遵守保密规定,明确保密工作范围;二是必须实行双轨制,保密与非保密信息分渠道管理,在信息生成后的交互、处理和提供过程中互不交叉、互不干涉、互不重迭。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也要强调信息流通的规范性、经手人的授权性、处理结果的合规性、信息审查的责任性,保证审计信息生成、加工、提供、使用全程的安全、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2] 宋常,周长信,赵懿清,等。政府审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评价研究[J].当代财经,2010(7).

[3] 田林。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8).

[4] 蔡海静。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田林。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报告评析[J].会计之友,2012(5).

[6] 杨秀灵。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7] 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审计公开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审计研究,2010(2).

[8] 傅荣校,郭啸笑。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的对比分析[J].电子政务,2013(2).

保密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

关键词企业;技术文件;分级;管理

0 概述

企业技术文件是一切用以规范和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图、 表、文字文件的总称。

企业的技术文件具有指导日常生产经营技术法则的功效,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理论指导依据。是企业进行正常维修以及技术改造和发展的技术基础。重要的技术文件是企业的技术秘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企业技术文件的泄露而导致业务受

损,企业效益锐减的情况已屡见不鲜;由于企业核心技术文件的泄密而致使企业由盛而衰,亦决非危言耸听。由此可见:企业技术文件的管理,小则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的技术文件种类繁多,根据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有些需要经常使用,有些则是阶段性使用频繁。核心的技术文件可能需要永久性存档。因此,要做到即能灵活、及时、正确地使用技术文件,又要确保企业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就非常有必要对企业的技术文件给与高度的重视,进行科学的分级和严格的管理。

1 企业技术文件的种类

技术图纸类

企业技术图纸包括如下几种:各种设备总体安装图;易损件零件图;机械部件结构图;基本建设设计、施工图;主要设备基础图,以及其它图纸类技术文件。

设计计算类

此类技术文件常见的有:《设备选型计算书》、《工艺流程参数计算书》、《专项成本核算书》以及其它重要的计算类技术文件。

技术报告类

《项目立项建议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专项调研报告》、《产品质量鉴定报告》、其他重要的文字类技术报告。

产品质量标准类

主要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及“企业标准”。

各种购销合同类

日常工作统计、检测、化验报告、报表类

2 企业技术文件的分级

根据各类企业技术文件在生产、经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应将技术文件分为:“加密级”、“保护级”、“普通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文件应增加绝密级。前三级分用“A”、“B”、“C”代表,绝密级采用红色“AA”符号来表示。

AA级技术文件: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文件。

A级技术文件

各种主要设备总体安装图;机械部件结构图;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参数计算书》、《设备选型计算书》、《专项成本核算书》、各种供销合同。

B级技术文件

《基本建设投资计算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项调研报告》、《产品质量鉴定报告》、《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C级技术文件

各种设备的《使用维护说明书》、易损件明细表以及图纸、日常工作的统计、检测、化验的图、表以及文字类文件。

3 企业技术文件的管理

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应该首先改变过去那种重视生产,轻视技术文件管理的老观念。对全体员工应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文件管理体系。每一级技术文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促进企业技术文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AA级技术文件的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的“AA”级技术文件由于平时查用的频率很小,故应单独存放在企业的专用保险箱内,指定专人负责。并设立专用审批单,实行两人签字方可使用的管理办法。指定的管理人应及时、 准确地填写使用人姓名、使用时间、使用原因等内容的纪录单,并与审批单一并归档永久保存。

“AA”级技术文件的保密工作,应重点放在防盗和防自然灾害方面。

A级和B级技术文件的管理

A级和B级技术文件的管理,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外,应由企业主要分管领导审批。并尽量减少使用人次,规定使用范围。使用地点,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借和翻印。重点抓好防丢失。防损坏以及及时归档工作,确保该级技术文件完整和安全。

C级技术文件的管理

C级技术文件的管理,应由各部门的领导负责管理。各种文件应做到种类齐全、完整、数据准确无误。跨年度的此类文件应及时按月整理、装订、封存,上交到指定的部门存档。这些技术文件的保存周期和销毁制度,各企业可根据其不同的属性,遵循首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再制定企业管理办法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于不完整和作废的此类技术文件,经部门领导同意后应由专人负责,集中销毁。防止随意地丢弃和私自变卖,是此类级别技术文件管理的重点工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0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