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报告

好学生发表时间 3195524

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下面我就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打造“x+x”重点产业和院地、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为目标,扎实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相关工作。

一、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基本情况

(一)推进工作总体情况

近几年来,xx围绕“四个xx”建设目标,将“培育重点新兴产业集群”和“打造院地、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作为重点方向,积极推动全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为xx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项工作由区经委负责推进三个千亿级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区商务委负责推进电子商务、直播短视频等产业发展;区文旅局负责推进在线文娱产业发展;区交通委负责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发展;区科委负责推进院地、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建设。xx年,全区汽车“新四化”总产出xxx.x亿元,增长xx.x%;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总产出xxx.x亿元,增长x.x%;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总产出xxx.x亿元,增长xx.x%;在线新经济总产出xxxx.x亿元,增长xx.x%。xx年x-x月,全区实现汽车“新四化”总产出xxx.x亿元,增长x.x倍;智能制造及物联网总产出xx.x亿元,增长xx.x%;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总产出xx.x亿元,增长xx.x%;在线新经济总产出xxxx.x亿元,增长xx.x%。

(二)重点产业扶持情况

根据《xx区推进“小巨人计划”奖励办法》(嘉经资〔xx〕x号)、《xx区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嘉经〔xx〕xx号)、《xx区中小锅炉提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嘉府办发〔xx〕xx号)、《上海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十二条意见》(嘉府发〔xx〕x号)、《xx区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应急技术改造资金补贴实施细则》(嘉经资〔xx〕x号)等扶持政策,xx年至xx年期间对“x+x”产业企业进行了扶持。经统计,x年累计扶持三个千亿级及在线新经济产业企业xx家,累计扶持资金xxxx万元,其中,汽车“新四化”企业xx家、累计扶持资金xxxx.x万元;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xx家、累计扶持资金xxx.x万元;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xx家、累计扶持资金xxx.x万元;在线新经济企业xx家、累计扶持资金xxx.x万元。

二、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成效

(一)重点产业发展成效

1、汽车“新四化”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发展要素充分集聚。在产业布局上,发挥xx汽车特强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以xx新城规划为契机,打造“国际汽车智慧城”xx特色名片。聚焦智能网联、智能制造、xG通信、电子软件、高精地图、物联网等产业,加快推进“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规划,目前已初步完成规划编制。完成加氢站专项规划设立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完成《xx区加氢站布局与选址专项规划(xx-xxxx)》编制并获市政府批复,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在发展要素上,一是强化政策供给,重塑、济平等多家重点企业获xx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专项扶持资金,累计xxxx.xx万元。二是推进重大项目,上汽大众MEB建成量产;理想汽车研发总部落户安亭镇;百度和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车落户xx工业区;巴拉德和彼欧集团落户氢能港;晶众地图将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资质迁入xx,成为上海唯一。三是推进智能网联试点建设,启动全球首个xG智慧交通示范项目,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开放路段测试,开放总里程xxx公里,颁发了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和长三角测试牌照;申报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项目,推动上海智能汽车智慧城市融合技术创新中心落地xx。

2、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在产业集聚上,加快推进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建设,围绕补链、强链开展全产业链招商,xx年新落地项目xx个,总投资xx.x亿元、在谈项目xx个,总投资xxx.x亿元。目前,区内已集聚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企业超xxx家,初步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拥有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新傲科技等龙头企业、国家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x个公共服务性平台以及x个集成电路基金。在项目推进上,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xx寸先进传感器工艺平台项目已获施工许可证并进入施工阶段,预计今年二季度末完成产线的安装调试;中电科xx所MEMS传感器产业项目正落实项目方股权架构,确认出资关系,待完成公司主体注册启动项目准入;“感存算控”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项目已完成四方合作协议的盖章签署流程,后续将与项目方共同开展中试设备的梳理注册,搭建中试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在创新能力上,围绕研发设计、中试制造、封装测试、产品应用等领域,与其他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就近联动,打造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创新策源地。建立智能传感器联合实验室,推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并初步形成“技术+标准+技术链/产业链”模式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

3、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规模有效提升,重点项目发挥引领。在产业发展上,围绕全市“x+x+X”布局,加快推进南翔、安亭等集聚区建设,打造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育成生物科技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高性能医疗设备、细胞科技、精准医疗、现代中医药服务等产业发展。吸引了联影医疗、孟超肿瘤医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xx,形成了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核心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发展态势。xx年,全区共有生物医药企业xxxx家,其中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规上企业xx家,上市公司x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x家,孵化载体x家。在项目推进上,上海临港xx科技园首发项目一期用地今年x月正式出让,计划x月开工建设;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核心研发基地二期三期建设已完成土地总规和控规;上海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三期已通过区产促办公室联席会议准入;上海xx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获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孟超肿瘤医院、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去年开始试运营;细胞治疗集团制备中心已完成工程代建并交付,目前设备入驻及装修中;康德莱研发基地去年正式奠基动工,目前稳定推进中;上海复诺健中国研发总部、中生复诺健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进入土地招拍挂审批阶段。

4、在线新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数字实体深度融合。聚焦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在线文娱和智慧交通领域,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动力源,打造长三角在线新经济高地。制定发布《xx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xx-xxxx)》,研究制定《xx区在线新经济专项扶持政策》。围绕“路、云、车、城”,启动智慧交通“xx标准”x.x版和xx新城智慧交通规划(xx-xxxx)编制工作。在融合发展上,威派格等xx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重塑能源等x家企业获得xx年度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立项支持;新时达等x家企业被认定上海智能工厂并授牌。推出“xx博物馆馆藏精品陈列”“中国科举陈列”等数字展览,丰富具有xx特色的“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数字文娱资源。在平台建设上,依托“x+xx”特色园区,推动特色园区智慧化发展,打造国际汽车智能制造园、上海国际视频中心等智慧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度,营造高质量发展在线新经济的良好环境;优化“文化xx云”平台,强化网上预约、智能导览、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满足多元化新需求。在项目推进上,围绕产业数字化,打造威派格“智慧水务”、安波福中央电气数字工厂等重点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京东无人仓、国美在线“亚太一号”等电子商务重点项目;推进“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项目建设,发展“短视频+网红达人+直播经济+粉丝经济”;推进数字文化馆等文旅场馆项目建设,实现在线预约、实时客流监测、入馆无感通行等功能;推动“一环三路”智慧交通应用场景项目,有序推进远香湖自动驾驶环路、白银路智慧道路、裕民南路智慧道路和沪宜公路智慧车列的应用场景建设。

(二)重点园区发展成效

1、院地合作千亿级产业园科技要素资源丰富,园区建设初具形态。从科技资源看,全区科研院所xx家,在智能传感、新材料、强激光、红外物理、网络安全、核物理等重点领域优势明显,拥有省部级以上研究设施xx余个,有效发明专利xxxx余件,大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区内科研院所相关企业xxx家,xx年产值近xxx亿元,税收近x.x亿元。建成x寸线、先进激光和人工晶体等多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拥有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人员xxxx余名,其中副研究员以上高级人才xxxx余名,每年培养研究生xxx多名,人才“蓄水池”作用明显。从园区建设看,“十一五”以来,xx投入科研用地xxxx.xx亩,累计提供土地xxxx余亩;xx工业区、菊园新区、xx镇等多个街镇与多家院所紧密合作,共同出资建设科技园区,合计拥有空间面积约xx万平方米。

2、校地合作千亿级产业园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总体规划初步形成。区科委会同区经委、区规资局、安亭镇等部门,共同深入研究同济大学科技园布局规划,编制形成《xx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千亿专项行动方案》(初稿),围绕xx平方公里的总体空间,初步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一是明确核心功能定位。立足同济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定位,依托大学在汽车、软件、微电子等重点学科领域积累,打造成果转化全链条的科技园。二是明确“x+x”总体战略目标。“x”为园区内规上产值营收以及区域内创新企业估值市值两方面分别达到“千亿级”规模;“x”为创新主体发展、创新型平台建设、产融对接、产业载体及创新人才培育等五个方面的核心目标以及力争打造成为全市五个大学科技园的标杆园区。三是明确一批重点任务。围绕“x+x”总体战略,细化形成xx项重点任务,涉及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优化政务服务、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高端城市配套、集聚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以及推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智能出行与智能网联、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等多个层面。目前,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中心等部分项目已先行启动。

(三)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点产业发展方面。xx在三个千亿级和在线新经济产业发展上取得成就的同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短板。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汽车产业一家独大,三个千亿级和在线新经济产业规模较小,新动能还在孕育。产业生态还需加快完善。高端制造业优势不足,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仍需“补链”“强链”,产业间相互协同促进发展态势尚未有效形成。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尚未有效形成。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创新应用、智能制造水平、产业链协同、品牌打造能力、信息智能化支撑、引领性思想、产业投融资体系等与世界顶级水平存在差距。要素资源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如土地资源瓶颈;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撑力不足、“留人难”现象比较突出;对新兴产业监管和扶持力度不足等。

2、重点园区建设方面。xx在推进院地、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初现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挑战和短板。统筹联动有待加强。现有的院地合作联席会议架构还比较松散,定期沟通、统筹协调的作用不强,很多对接工作还停留在项目、街镇层面,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如科技人员缺乏研发成果转化经验;成果转化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成果转化激励制度不完善;成果转化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对接效能与落地效率不高等。载体保障有待优化。园区缺少整体规划,早期布局相对分散,用于人才培育、中试孵化的载体较少,未来成果产业化空间不足。政策支撑需更精准。苏、浙、皖对我区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的“抢逼围”日趋严峻,部分院所科技成果和人才外流呈加速态势,而我区对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总体偏弱,影响转化效率和各方积极性。

三、下阶段重点工作

(一)培育壮大“x+x”新兴产业集群

1、推进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落实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目标任务,紧抓汽车“新四化”发展机遇,加快推动xx氢能港、汽车新能港建设,打造氢能产业高地,成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新的增长极。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发挥汽车“新四化”专项政策引导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2、加快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建设。发挥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的主力军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区内智能传感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院地合作,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逐步打造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生态圈;优化现有智能传感器产业政策,提高研发创新和产品推广扶持额度,鼓励企业总部和交流平台设立,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3、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协调推进安亭、南翔等多个产业集聚区建设,聚焦数字医学影像设备、新型植介入器械、高性能体外诊断、细胞免疫治疗等重点领域,推动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加速壮大。协调推进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xx国际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园区载体开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影像医疗设备、溶瘤病毒治疗等重点领域项目进展。

4、加快打造在线新经济高地。聚焦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在线文娱、智慧交通四大重点领域,研究制定在线新经济配套专项产业政策,大力实施在线新经济倍增计划。紧抓后疫情时代新基建加速建设机遇,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x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拓展“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充分发挥xx新城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示范作用,积极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

(二)加快建设院地、校地合作两个千亿级科技园

 1、加快校地科技园顶层设计和先行先试。一是加快完善《xx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千亿专项行动方案》,报送区委区政府审议,按照相关流程加快发文。二是完善科技园运行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科技园平台,打造集展示、活动、咨询、交易、服务为一体的全流程运营和对接平台。三是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先行启动。推进上海燃料电池检测中心、电机实验室、减震实验室建设;启动丰田汽车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等研发总部规划建设,启动“同济创意玫瑰园”等城市绿脉生态改造项目。

2、加快形成院地科技园合作机制。一是形成“x+X”院地合作方案。围绕我区和院所未来发展规划,联合制定一个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建设总体方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健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院地合作推进办公室、市场化运营主体,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的三层架构推进机制。三是制定院地合作扶持政策。设立院地合作专项扶持资金,聚焦项目落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联合创新等重点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四是打造院地合作产业载体。盘活院所存量土地资源,优化“一院一基地、一所一园”布局;打造产业化基地,形成“有聚像、无边界”的产业布局;建设“一园多用”的联合研发区,推动研发、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五是完善统计跟踪和目标管理体系。建立院地合作产业化项目统计跟踪体系,及时掌握产值、税收、专利等关键数据;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分解落实各项目标,调动街镇和院所积极性。六是建立“x+x”院地合作联盟。发挥院士专家成果展示及转化中心等市场化平台作用,整合资源,打通知识产权、管理资源等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建立“产学研用”全链条的院地合作联盟体系,形成发展闭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319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