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思路
X区水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思路
2024年,X区水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全区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生态、发展和民生,打好“四水四定”主动战,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严格落实“四水四定”,打造高效率用水模式
一是推进“四水四定”落实。制定并印发《X区“四水四定”实施方案》《2024年X区水量分配计划及调度预案》,2024年取水总量控制在5.636亿立方米,分配生活、农业、工业、河湖补水指标0.383、4.69、0.30、0.263亿立方米。二是落实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管理。办理区域取水许可行政审批32项,审批地下水67.63万立方米;向各行业取用水户下达取水计划7批5424.9万立方米,提升了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水权水价改革取得新突破。收储闲置用水权指标190.03万立方米,有偿配置175.74万立方米;促成企业用水权交易2笔,交易水量62.33万立方米。收缴2024年用水权有偿使用费2077.4503万元,收缴率77%。制定《2024年X区规范末级渠系用水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形成“政府、专业化管理组织、群众”三方共赢的末级渠系管理模式,对上年度符合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条件的乡镇用水户予以奖补42.17万元。四是推进X区域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治理。关停地下水取水井49眼,改造监测井1眼,将兴仁镇195眼取水井纳入关停计划,有序推进地下水取水井关停。五是持续推进再生水利用。以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配置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逐步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管理,下达中水用水计划919万立方米,截至9月底,污水处理量为1628万立方米,中水回用量为629万立方米,中水回用率达38.6%。
(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争资争项完成项目投资。牢牢抓住增发国债资金项目机遇,争取到增发国债水利领域资金2.516亿元,位居水利行业各市、县(区)第2.年内实施各类水利项目12项,总投资5.05亿元,本年计划完成投资4.30亿元,已完成投资2.57亿元。二是加速推进4项新增国债项目建设。推行“四制”管理,执行“三检制”要求,X区涩井沟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X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看透山调蓄水库工程进度达60%,X镇南部防洪工程已完成洪水河部分段清淤,正在进行建筑物施工。三是稳步推进其他8项水利项目建设。入黄排水沟(中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X乡压砂地退出产业结构调整配套一期等4个项目已全部完工,2024年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2024年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支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正在实施,X区2024年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设施改造项目正在报区发改局立项,峡门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一期项目正在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三)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筑牢高水平安全屏障
一是全力做好供水服务工作。夏秋灌,累计引水5.090亿立方米,较2023年同期少引0.448亿立方米,其中:向内蒙孪井滩扬水灌区跨省级供水0.552亿立方米、跨渠联调交跃进渠1.184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灌区56.97万亩农田的适时灌溉及河湖生态补水。二是持续加大农村饮水监督管理。备案水质检测报告294份,抽检人饮水质3次,通过工程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供水水源不足及管道破损等问题;将X区37处小型供水工程运行移交X水投中卫水务有限公司管理,实现农村供水同质、同监管、同服务一体化管理。三是排除隐患夯实防御基础。及时调整辖区3座水库、17座淤地坝“三个责任人”,并开展业务知识培训。5座大型、25座中型淤地坝顺利销号。修编印发《X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12次,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2次、Ⅲ级应急响应1次,累计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32.2万余条,最大限度减小了山洪灾害损失。
(四)加快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提升高颜值生态成色
一是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调整落实区级河长22名、乡镇级河湖长93名、村级河湖长255名,在河湖显著位置设置河湖长公示牌171块、警长公示牌36块。二是加强河湖岸线管控保持“清四乱”常态化。整改完成重点河沟道排查出的261个、日常巡查发现的108个“四乱”问题。复核水利部反馈X区河湖遥感图斑329个。自治区河长办、水利厅等上级部门反馈的8个“四乱”问题,已完成整改6个,正在整改2个。开展联合督查暗访4次,发现问题均已完成整改。三是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下发水土保持行政许可决定26份,检查在建生产建设项目8个,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359.45万元,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年度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平方公里任务。
(五)提升行业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满足新时代治水需求
一是突出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压实监管责任,多轮次对在建水利工程、水库、山洪沟道、淤地坝、蓄水池等进行监督检查,完成613个各类安全隐患问题整改。二是强化风险防范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扎实开展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依托水利部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平台,线上线下并行监管水利工程,每月开展危险源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前三季度安全生产无事故。三是常态化开展水行政执法工作。依法立案水政案件7起,办结7起,收缴罚款并上交财政17.8万元,正在调查超许可取水行为4起,无证取水行为1起。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围绕现代化“水网”建设,全力推进X区空间均衡水网规划编制;持续加强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打牢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山洪灾害;深入落实“四水四定”,管好用好水资源,谱写X区治水新篇章。
(二)主要预期目标
2025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较2020年)下降17%、10%,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85%。水土保持率达到80.2%。人饮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三)重要政策文件
编制X区“十五五”水安全规划、现代化水网建设规划、“十五五”山洪灾害防御体系规划、“十五五”水资源配置规划,为X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制定《X区X区西线供水工程农业水价补贴方案》,提升X区农业供水保障和服务水平。
(四)重大行动工程
申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从生态宜居、安全韧性、综合节水等方面全面发力,争取到2024年年底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2025年完成自评和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
(五)重点工作措施
加快“四水四定”落地见效,确保用水安全。制定《2025年X区水量分配计划及调度预案》,将取水总量控制在5.76亿立方米以内。严格落实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压实分级管理责任,强化用水权管控,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能。探索建立用水权收储调控机制,引导鼓励用水户将有偿取得“富余”的闲置用水权交易出售,激发用水权交易市场活力。收缴2025年用水权有偿使用费2500万元以上。结合“超载区”治理销号工作成效,完成X区南北干渠取水许可证件变更。加快推进X乡供水工程建设进度,按照“先通水、后关井”原则,完成2025年取水井关停任务。
紧盯重点项目谋划与建设,继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谋划储备X区清水河入黄口综合治理工程、X地区供水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25个,总投资28.89亿元,其中:已完成初步设计报告批复5个、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7个,编制完成初步设计报告5个、可行性研究报告4个,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4个,为2025年水利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推进2025年拟建的X区清水河入黄口综合治理工程、宁夏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三个窑沟治理工程等3个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实行周报、半月报及月报管理制度,紧盯看透山调蓄水库工程、2024年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设施改造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争取项目早日完工。加大与有关部门的上下联动,同步对接自治区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办理峡门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一期项目建设用地手续,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发挥效益。
加大预防监督力度,有效遏制水旱灾害发生。实施X区2025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小型水库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等项目。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演练各1次,维修预警广播20套,向防汛物资库补充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救援物资设备,有效提高防灾避灾意识和抢险救援能力。升级改造8台水旱灾害防御监控站点,利用自治区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系统,实时监测山洪灾害,做到信息上传下达。
强化河湖沟道综合管理,构建健康发展环境。强化“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联动机制,加大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打击力度,提升河湖管理法治化水平。综合运用实地核查、日常巡查等多种手段,全覆盖、拉网式全面排查河湖“四乱”问题,突出整治涉河违建、非法围河围湖、非法堆弃和填埋废弃物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确保黄河X区段水质II类进出。每年召开总河长会议1次以上,每季度召开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至少1次,每月对各级河长巡河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各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有关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加强监督管理,巩固其他工作成效。及早落实防治措施,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年内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200万元以上。常态化查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加强在建水利工程、水库、蓄水池、淤地坝等在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严禁“三违”现象和事故发生,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提升水利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