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培训主题教育调研报告范例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63264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培训主题教育调研报告范例实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培训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篇1

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安排,我市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琼海市农民教育培训调研工作小组,按照调研方法要求,认真选取上、中、下三个经济收入等级的镇,进行入户调研。

琼海市面积1692平方公里,现有12个镇18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调优、调精”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全市已形成瓜菜、水果、热作、畜牧、海洋水产、粮食和乡镇企业等七大农村支柱产业,并相应建立起冬季瓜菜、名优水果、橡胶、胡椒、槟榔和水产品等十大生产基地。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1元。

1、农村劳动力结构

全市农村人口万户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74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33386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316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外出务工人员万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趋势

一是整体素质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导致外出务工农民难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真正实现稳定转移就业;留守农村务农劳动力不仅文化低,而且年龄偏大,接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偏低。2008年接受职业培训17636人,还有的农民未接受过技术培训。因此,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形势仍不乐观,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1、社会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2、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农民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尽管各有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仍存在多头管理,统筹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另外,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从事的是个体生产劳动和个体经营,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难度较大。

3、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培训与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以以会代训多,专场培训少;理论讲授多,实践交流少;就地培训多,“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4、农民培训经费不足,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由于地方财力紧张,经费投入少,培训资金无保障,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农民培训师资老化、弱化问题严重,年轻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有的地方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仅限于一时一事,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等。

培训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篇2

一、安全技术培训调查的背景和的现状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据查阅资料统计,****-****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存在问题

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三、规划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永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规划措施如下:

1、安全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和《劳动法》等。(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在具体培训中,可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

2、培训形式(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3、安全技术培训措施

(1)对安全培训设备与教学管理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有些单位要么只重视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的装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一应俱全,但对培训具体计划和落实执行情况疏于管理,人员培训缺少明确目标;要么只注意落实计划和任务数,但由于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室或专职教师不足,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训变成走过场。为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许多单位也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且只要参加学习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产比较紧张,全员培训经常得不到落实,生产能手、技术骨干和单位正职等人员需要参加培训时经常因为人手紧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指派他人参加。最后培训部门和接受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指标虽然完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但并未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训投入。如在安全培训资金安排上,美国煤矿提取比例为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国矿工高中以上占77%,其中大专以上占15%。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职工素质低,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较低。为提高本单位职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大安全培训资金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的被动局面。

(4)加强和改进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作为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往往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课主要靠聘请生产技术人员来讲授。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种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但受时间和精力限制,难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表现在教学上,对培训的具体方法研究较少,讲授时具体技术法规讲的多,理论和案例讲的少,而案例教学是培训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抽象,没有具体,讲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使安全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四、体会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研究和探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煤矿特种人员培训方法要拓展教学思路,应用现代化教学的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现代科技教学应运而生,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的被动式课堂讲授模式,实现学员主动学习。要着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抓安全培训师资的充实提高,做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高质量教材、教案的编写,满足不同层次学习人员学习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治理、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切切实实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全技术素质,推动煤矿企业安全治理,促进安全生产。

培训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篇3

连锁企业是近几年随经济发展较快的行业,连锁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门店的不断扩张,所以门店员工和店长是企业急需的人才。尽管几年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已经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专业人才,还有着一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的“老店长”。同时互联网技术、移动商务技术等新科技对连锁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冲击较大,技术的与日更新更需要作为连锁企业基层管理者的店长,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肩负起门店发展的重任。连锁企业门店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消费者需求变化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门店店长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为提升店长工作能力,保证企业店长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特应××企业(时尚品牌专卖店)需求,完成此次调研报告 。

一、调研研究的意义

1.全面了解店长工作内容和培训需求。

2.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构建满足企业需求的职业店长培训体系。

3.探索连锁企业店长的职业发展轨迹,完善在校生的专业培养。

二、调研研究设计

1.样本分布

此次调研企业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调研对象选择了大连、沈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39家门店,对企业店长进行问卷调研,所有问卷有效,实现了最初调研目标,具体样本分布详见表1.

2.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实地走访和企业管理者沟通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店长培训”的实际环节,与店长互动交流,在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连锁企业客观发展实际,充分依托问卷统计数据得出最终研究成果。

三、研究结果

1.店长培训现状分析

所有接受调研的店长,对企业现有的培训评价良好,49%的受访者认为店长培训较充分,41%的受访者认为现有培训还可以,但店长在问卷中都反馈出对进一步的培训需求的迫切愿望,达到总调查比例的87%。近一半店长(41%)自己主动学习时候较少、计划性不强、坚持效果不佳,也需要企业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开展培训,以满足店长职业成长的需要。具体店长培训现状调研数据详见表2.

目前企业店长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1)企业文化、员工成长与晋升培训

和所有企业一样,该企业将企业文化培训放在首位,店长的主要工作职责、店长的成长与晋升等内容也是常规性培训内容。

(2)店长技能培训

店长是一店之长,同时也是门店的具体运营人员和员工操作的指导者和培训师,所以企业安排了系统的店长技能培训,具体包括鞋子知识、服装知识、陈列技巧、服务礼仪和安全知识等专业技能。

(3)管理能力培训

店长的管理能力培训包括店长角色、基本沟通技巧、门店训练系统等,内容系统性较差、培训时间短,是店长培训体系的薄弱环节。

2.店长工作内容分析

店长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店长的主要工作状态和内容,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调研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实地门店沟通走访。通过走访,企业店内员工工作井然有序,收银员工作较忙,一边结账,一边耐心回答顾客询问,并仔细包装,给顾客留下良好印象;店员都能各司其职,在自己服务区域内忙碌着,帮顾客取拿商品,讲解商品特色和保养知识,热情周到细致;店员间合作较顺利,并可以第一时间求助店长。店员对店内服务细则都能即刻解答。

在走访中发现,企业服务人员较年轻、朴实,灵活应变能力较弱,对商品深层次知识了解较少,对竞争企业类似商品了解较少,对商品的相对特色了解较少。

通过沟通了解到店长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人员管理、商品管理、环境管理、服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等五项,具体内容详见表3(资料来自企业内部)。

3.店长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问卷统计,了解到店长工作中主要欠缺的是“调动员工工作激情”的能力,占到总调研比例的38%;其次为“店铺销售数据分析”能力,占到总调研比例的30%,排在第三位的是“同业市场竞争发展趋势分析”能力;排名较靠前的还有“员工工作分配与协调”、“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如何有效管理库存”等,都占到总比例的23%左右。通过上述数据的统计,可推断店长首先认为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其次应该是店铺发展的策略,第三位的才是店铺运营的各种专业技能,详见图表1.

店长工作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包括“员工的积极性和执行力有待加强、激励员工技巧有待加强、服务及服务质量出现下滑、个人沟通技巧有待加强“等,详见表4.归根结底,店长认为员工的管理是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店长最想学习的是“如何提升门店的销售业绩”,占比高达74%,其次是“如何改善服务意识及服务品质、如何改善员工绩效表现、如何进行团队熔炼和如何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希望通过培训实现销售业绩提升和个人管理能力提高,详见表5.店长希望培训实实在在,能真正提升门店的效益和自己的管理效率。

除问卷,与店长的沟通,也了解到店长普遍反映,很苦恼不会管理团队,不能较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销售业绩上不去,自身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店长选择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的问卷中反馈,店长希望通过案例研究法、参观考察法和情景模拟等方法,由“实战性强,丰富的案例辅助”的讲师来完成,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店长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是“内部讲师主题内训”,占到总调研比例的69%,其次为“外派公开课和外聘讲师的主题内训”。对于单次培训的时间选择,店长普遍赞成1天的长度,对于更长时间的选择(2天以上)没有店长选择,详见表6.

四、研究结论

此次所调研的企业是年轻的企业,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企业,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与发展。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全国所有区域的培训,形成了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及培训资料,但在以下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即将完成的“店长培训体系”设计中进一步完善。

培训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篇4

近年来,我区各镇、村党组织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建设一支与时俱进,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党员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点,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各镇都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一遍,通过对优秀青年、致富能手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近年来,我区每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达到500多人次,发展农村党员150余名,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一大批优秀青年被吸收进入党组织。

(二)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每年举办村居书记主任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党的政策、理论以及新时期怎样当好农村干部等有关业务知识。通过培训,支部书记们坚定了信念,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工作经验,学到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驾驭全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区委、区直有关部门及各镇党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村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或企业参观考察,用具体事例来教育引导他们抓经济、抓党建、抓村庄管理的思路。

(三)扎扎实实抓好农村普通党员的学习教育。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对普通党员的学习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大部分村的党组织都能够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学习内容上,突出以信念宗旨、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为重点,注重培训实效。同时,为了充实农村党员的学习内容,各支部都订阅了《人民日报》、《求是》、《大众日报》、《支部生活》、《淄博日报》、《党员干部之友》等党报党刊。二是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的党组织,每年“七一”或其他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去革命老区、经济或其他各项事业发展较快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教育。三是大部分党员能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等方式自觉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提高党员素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把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建成终端接收点153个,并建成城东、崔军、彭家等多处示范点。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形象直观,真实可信,喜闻乐见,贴近实际”等特点,对党员进行党的理论、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已经成为我区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区各镇、村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学习工作抓得都比较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从面上来看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状况还很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当前,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抓经济建设理直气壮,干劲十足,抓党员教育敷衍了

事,生怕干扰了中心工作。加之各种考核体系中,经济指标明确而钢性,党员学习教育指标相应虚化,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党员学习教育工作。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领导不力,活动开展不力,督促检查不力。

(二)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增加了农村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难度。一是务农党员教育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再象过去那么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党员教育出现了人员难集中、教育难开展的问题。二是流动党员教育难。有些流动党员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学习,甚至党费都长期不交。三是老党员教育难。目前,各乡镇普遍存在着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一些老党员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其中有的党员生活艰难,党员先进性根本无法体现。

(三)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形式不活,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效果不明显。当前一些农村党员存在的思想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不强,不能积极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奔小康;有的党员创新意识不强,观念保守落后,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确,办法不多;有的党员致富本领不强,在开展的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活动中能力有限,发挥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宗旨意识不强,不愿做服务群众的工作,怕肥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党员法制观念不强,以至于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迫切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学习内容与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相脱节,教育与经济建设两张皮。在学习形式上,以会代训多、读报纸念文章的多、你说我听的多。枯燥无味,缺乏新意和农村特色。

(四)受经济条件影响,极个别村级党组织或个别党员购买应有的学习资料困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个别经济落后村的党组织,除上级免费发放的部分学习材料外,很少主动购买党员学习材料;个别农村党员、特别是老党员生活无固定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买书、报等学习很难实现,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党员学习的进行。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即将进行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因此要注意教育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需要,是增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需要,是把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强大合力的需要。要彻底摒弃对党员学习教育的模糊认识,以创新的精神,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二)区分层次,增强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要出成效,必须摸准党员的思想脉搏,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因人施教。具体说来就是: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要重点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放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勤政廉政上。对一般党员的教育要突出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学习,帮助农民党员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本领。对老党员的教育,要注意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并努力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相结合。对企业党员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水平,多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

(三)创新方法,增强农村党员

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农村党员职业多样、情况不同,要找准开展活动的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是要注意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在教育党员培训骨干的主阵地作用,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办不同内容的学习培训班。二是要丰富教育载体,结合实际开展生动有效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三是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四是要运用好各种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做给农民党员看,带着农民党员干,增强农民党员的科技致富的本领。五是要充分运用电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

(四)结合实际,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和组织形式。一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在组织形式上可以从支部组织集中活动为主逐步转变到支部牵头、以党小组开展活动为主,按照党员的特点和行业分布,划分若干个党小组,支部按季统一组织活动,平时则以党小组活动为主;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培训功能,以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为主,结合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三点”:针对部分农村党员思想上的“疑点”,搞好理论、政策培训;针对农村党员在生产中的“难点”,搞好实用技术、科普知识培训;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搞好信息、法律等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学习内容,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培训效果。

(五)突出特殊性,重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党员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农村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增大,对党员学习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如何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已成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必须重视这一问题,有关部门要大力探讨对流动党员的流动教育、补课教育,灵活地抓好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教育。

培训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篇5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较大、素质较低、年龄较轻、男性较多、分布较广、技能较差”。

1、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20**年底全市共有农业人口5884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6178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220171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45665人。

2、从性别构成上看,全市有效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有效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3、从年龄结构上看,进城务工18岁以下的约占12%,18-30岁之间约占44%,而30-40岁约占35%,40岁以上的仅占9%。进城务工人员中青年占绝大多数。

4、从文化程度上看,近90%的农村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一门以上非农技能的人数不到10%。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者占%;高中文化程度者占%,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

5、从增收渠道上看,主要以种养和劳务收入为主,部分兼营一些副业。

6、从就业的情况看,目前我市转移出去的12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10%,有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其中近7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苦、时间长、报酬低。

7、从行业分布上看,全市326178个农村劳动力中,有约22万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较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有4万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较上年上升个百分点,有近6万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占全部劳动力的%,较上年上升个百分点。

(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本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据调查统计,20**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数占%,30―50岁的占%,50岁以上的占%。

2、劳动力转移有序性逐渐增强。农民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三缘”关系向外转移。据调查,20**年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人数大幅度增长,增幅在5%以上,而通过中介组织介绍、亲帮亲、邻带邻或其他方式外出的人数下降%。

3、转移劳动力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劳动力需求迅速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中西部地区为主,但比重有所下降,转移到东部和中部的比重有所上升。据调查,20**年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西部地区务工的人员占%,东部地区占%,中部地区占%,其它地区%。

4、二、三产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20**年,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仍然从事农业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转移到第二产业的占%,比上年上升了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占%,制造业占%,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建筑业占%。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占%,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占%,批发零售贸易业占%,住宿和餐饮业占%,其他服务业占%,其他占%。

5、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型。在重庆市内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兼业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家庭劳动力较多,在外务工时间就长,劳务收入也较高,反之则短。123456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

1、主要成效。我市从20**年起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经过各成员单位和定点培训学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成效。1)超额完成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4000人、转移80%”的工作目标。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348人(含非定点培训学校所培训的人数),转移6543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916人,转移5252人,转移率为%,获得上级财政补贴资金135万元。今年前上半年的情况是:到5月底,全市培训结业3027人,指导就业2447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15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0%。2)培训学校转变了的办学理念。以前是重培训、轻转移,重数量、轻质量,如今正朝着学员学得好、输得出、稳得住、收入高方向发展。3)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过去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缺乏技术,多以苦力和汗水挣钱,而今通过阳光工程的培训,他们均掌握一技之长,能凭脑力和技能创收,就业面逐步拓宽。4)提高了转移农民工的劳务收入。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大多成为相关行业的技工乃至高工,劳务收入大幅度提高。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其务工收入较不培训者高40-100%以上。

2、主要作法。20**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展迅速,并超额完成任务,得益于以下举措。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理顺工作关系。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识到位,并予以高度重视,在年初的农村工作会上,就把“阳光工程”定位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三大“重头戏”之一(在20**年,市里将“阳光工程”纳入了市里的八大“民心工程”来实施),组建了市劳务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成员单位23个。为了减少工作交叉、重复,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又在8月份将“劳务办”和“阳光办”进行合并办公。领导小组全年召开专题会议5次,对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实

二是各方统筹协调,完善资源系统。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是上级制定政策,指导落实的依据。为了抓好我市资源系统的建设,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时组织召开了我市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劳务办随即对全市60余名资源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各乡镇、有关部门克服了人员不够、设备不足、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困难,统筹兼顾,积极协调,用近半年的时间彻底地对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于12月份全面完成了基本数据的微机录入,摸清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家底”,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和转移提供了基本数据,也为全重庆市掌握情况,指导输出提供了最为翔实可靠的数据。

三是强化过程监督,精心组织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培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以适应市场用工的需求;采用独立培训、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方式,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配备高素质的教师,精心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对合格人员颁发由劳务办统一印制的《结业证书》,并在学员自愿的前提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合格人员发放鉴定证书。

经常召集培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增强转移效果进行工作探讨,提高了具体业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强化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培训中的抽查制度。详细填写抽查表,及时指出培训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求培训单位及时整改,以指导培训的开展。指导学校按要求建立台帐,收集学员卡片、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认真审核台帐内容,将不符合财政补贴条件的人员从名单中剔除,对转移率低的培训班次督促学校加强输出工作,对转移率不达标的培训班次不予认定,从而实现了培训过程的监督。及时了解指导各定点培训单位的输出工作,监督他们抓好输出后的追踪调查,并为输出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是广集用工信息,最大限度输出。各定点培训机构还安排专人负责输出工作,充分利用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输出网络,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以订单为主,多形式多渠道实行批量输出,培训一批就输出一批,由专人将受训学员送往输出地,联系、办理相关的务工手续,签订用工合同,较好地保障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权益。输出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成都、重庆等省市。培训人员80%以上实现了就地或异地转移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员素质普遍偏低。学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总体较低,培训中普遍反映学习吃力,造成培训质量不高,转移率还相对较低。

二是宣传不够深入。很多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一些优惠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培训操作办法知之甚少。虽然通过广播电视、科技赶场、宣传资料、标语等形式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宣传面、力度还显得不够。

三是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农民的收入本身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没有足够的钱用于培训或学技术,特别是对培训周期长,费用花费大的工种,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因此低额补助标准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重庆市20**年的标准略有提高,但我市难于兑现新的标准,因为重庆下达计划为4300人,而南川的“民心”工程目标是6000人,要用4300人的补助金额完成6000人的培训,因此补助标准只能维持到20**年的水平。

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难于开展。一方面农民缺钱不愿参加鉴定,另一方面参加鉴定对农民日后就业作用不大。

五是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平坝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强,培训工作的力度较大,相反,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参训意识较弱,且自我封闭、保守,培训工作也相对滞后,不培训就转移的现象突出。

培训学校之间培训质量差异大。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培训学校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程序、方式不规范,培训工作随意性大,有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注重培训质量,有不按教学计划压缩时间的、有不完成“规定动作”的、有档案不完善的,训前训后没差别,农民收效甚微。

六是档案管理不完善。有的培训学校在档案管理上,事前不立档,事后补档;各种基础数字、资料不齐备;有的甚至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档案。

七是缺少工作经费。按照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同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其它区县都配备了三、五万不等的工作经费,到目前为止,我市阳光办还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市阳光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实施。

八是培训与就业矛盾突出。首先表现在“培非能就”。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往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也有为数不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占的地农民等,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文盲也不少;“结构性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中的留守人员往往年龄比较大、观念比较陈旧、文化层次低下。这些人员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就业难度比较大,即使就了业,被“退单”的也不少。其次是“培非所用”。因为就业岗位数量少和就业条件的限制、用人单位的挑剔或待遇不公等问题,导致培训的知识、受训的对象被“弃荒”的现象很普遍。第三是“用非所培”。部分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人员,经过培训获取合格证书或等级证书后,没有被企业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是被安排在劳力型的岗位上,而原来达成意向的岗位往往被后来的大中专高校生所占据。

九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劳务品牌。因为培训力量、工种分散,输出地不集中,量不大没有形成集团输出,“售后服务”、跟踪调查没跟上,受训对象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法制与诚信意识不浓,劳务市场没有名气,因而没有形成诸如“江津富侨保健、大足五金巧匠、巴南石龙技工、黔江港务装卸工”等的重庆地方品牌,没有诸如“蓝田厨师、米脂婆姨”的全国知名品牌,更没有诸如“菲佣、英式管家”的世界品牌。没有品牌,自然就没有品牌的效应、收益和回报。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调查中得到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部门联动是保证。据调查,凡是农民培训转移工作抓得好的地方,都体现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宣传舆论部门、农业、财政、劳动、教育、工会、司法、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有的地方党委、政府第一把手亲自关注,为农民培训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政策扶持要到位;工作措施要到位。要把农民受益作为实施阳光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强调要把责任落实作为实施好阳光工程的重要保证。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是先导。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造舆论,及时挖掘、宣传劳力转移的新情况、新特点,推广各地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新经验,树立新典型,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在社会上,逐步树立了“劳务能致富”、“劳务光荣”等观念,农民自愿走出家门,参与培训转移。

阳光办和各培训单位要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招生广告等媒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和农民及时理解实施阳光工程的精神实质,了解阳光工程实施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及时公布阳光办举报电话、培训基地、培训任务分解情况,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帮助其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机构。在广大涉农工作者中,要积极灌输“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抓农民增收”的理念,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从而促进我市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

(三)规范管理、透明运作是关键。管理出效益,透明显公正,从项目申报、基地认定、监督实施、经费补贴、检查验收等方面,要有程序化的流程。我们要像抓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一样严格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财政安排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都用于农民的培训学费,严格做到了项目经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

为规范阳光工程的实施,增强阳光工程运作的透明度,便于监督检查,提高学员培训质量和转移输出能力。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持农村户口本及本人身份证到本阳光办公布的培训单位报名参训,培训单位必须按实际登记造册。各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要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

(四)改进培训、提高质量是基础。改过去的结果审批为过程监督,积极地为改善学员的学习条件,解决工学矛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阳光办提出了“三个强化”:强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按市场需求,并与用人单位密切配合;强化教学内容整合,符合用工要求,增加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内容;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习时间安排,促进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建立定点培训机构的`竞争和淘汰机制,每年都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对定点培训学校进行重新认定,将不达标的学校淘汰出局,同时允许有培训能力的学校进入培训环节。

在办学模式上,通常有固定地点办班与流动办班两种方式。但只要方便学员,办班就没有定式,多数时间是将班办到了乡镇,这样,让学员吃住在家,学习在当地,既极大地方便学员,又降低了学员参训的费用。

在教学安排上,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做到以操作为重点,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

在师资方面,要求培训学校精心策划,组织思想品质好、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善于管理的德能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在教学课程上,统一安排学习进城务工指南、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等公共课目。同时按不同专业、不同订单,确定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选用了农业部、重庆市有关部门针对农村富余劳力转移而编写的系列培训教材。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考试考核上,不走过场,努力做两不误。既让学员过关,又要让学员学到知识。每期学习结束,都组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考核,凡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阳光办均颁发了重庆市统一印制的学习结业证书,并推荐到市劳动部门办理岗位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为广大学员当时或滞后就业提供了方便。

在日常管理上,规范操作,强化过程监管,提高培质量。招标后,阳光办及时地与培训基地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培训单位的目标、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阳光办负责同志定点联系培训单位,要求联系人每月至少到培训基地两次,督促培训单位按期完成任务,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实行不定期抽查、暗访制度,主要是对学员的免费情况、培训质量及转移输出情况等做明查暗访,规范培训要求;实行月份报告制度,培训单位每月25日左右必须向阳光办上报月份进度表,准确填报当月新增学员数,以及培训结业、培训转移进度,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快速处理。

(五)整合资源,合力攻坚是捷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统筹与协作。如果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如部门职能、培训资源、输出网络、资金、项目、供求信息、产业需求、品牌的整合,那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将迎刃而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地理顺部门职能、共享培训资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营造条件。

1、理顺部门职能。各方密切配合,部门协同作战,是确保“阳光工程”高效运作、顺利推进的联动机制。宣传、舆论部门要强化政策的宣传;农办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协调、指导、督查;农业部门精心组织,规范实施,负责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的拟定,牵头搞好培训单位的招投标,认定培训单位,监督检查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开展学员就业情况抽查和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项目档案等;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配套、落实,监督检查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参与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对学员就业情况的抽查等;劳动部门积极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搭建平台,提供劳动力的用工信息,规范受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降低收费标准,切实让利于民,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劳动环境的整顿规范;教育部门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会、司法部门要积极组织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

2、共享培训资源。这里所指的培训资源,它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凡具有合格的职业培训资质和独立法人资格,有联系安排就业能力的培训机构,包括中等职业培训学校、职中、技校、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等均可参与投标。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小组,根据职业培训单位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应岗位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和师资等基本条件、联系安排就业渠道和能力、单位信誉、收费标准等,优胜劣汰,择优确定。

也可以将一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机构整体合并,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也可以搞“强、强”联合,提升培训规模和档次。整合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素质培训的组织、培训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培训教材的选定、教员的聘任、资金与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培训-转移-服务体系(信息及资源、输出的“网络”)、声誉、品牌效应等。其它地方在整合培训资源上民率先迈出一步,实践证明,整合培训资源,不但能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培训资产得以盘活,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政出多门、教材不统一、重复培训、低层次、低效能培训等现象,尤其是把各级财政分散安排给有关部门的培训经费集中管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强了培训的规范性,提高了培训效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123456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联合实施项目,打捆使用资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与农民工培训相近或相关的项目,可以联合实施,如扶贫培训、企业工人岗前培训、成人再就业教育培训、农综开发、产业化开发、小城镇建设、工业化建议、农业产业化打造等项目。一但找准契机或结合点,实现双赢或多赢就是必然。

(六)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是手段。督查是确保农民受益的关键环节,为确保阳光工程规范操作,顺利实施,要切实加大督查工作力度。重点督查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领导重视情况;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的到位情况;项目操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运作情况;补助资金的发放形式;培训质量与学员的转移就业情况。实行八查八看:一查宣传发动,看宣传是否到位;二查组织措施,看措施是否得力;三查培训台帐,看学员培训情况;四查学员到校上课情况,看学员是否就读;五查教学质量,看培训效果;六查订单签订合同,看劳动力转移就业单位是否落实;七查学员转移就业情况,看培训转移率;八查转移劳动力工资待遇,看受训农民是否增收致富。通过定期督查,促进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整体推进。

四、对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建议

1、合理地下达工作计划。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计划尽量与重庆市一致。如果“上小下大”,上级政策在我市的执行过程中势必要打折扣。

2、酌情地配套工作经费。尽可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资金。劳务办作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机构,有4名固定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指导的过程中要发生必须的费用,但是劳务办没有资金来源,同时上级政策也明确规定培训补助资金不能用作劳务办的工作经费,其解决办法只能通过市级财政解决。

3、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4、建立培训输出的激励机制。对培训、输出工作中的先进予以激励,工作落后的予以必要的惩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163264